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抗氧化试验方法

(完整版)抗氧化试验方法

(完整版)抗氧化试验方法
(完整版)抗氧化试验方法

一、试验方法

1、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法测定样品清除自由基活性。

1.1实验原理

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是一种稳定的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其乙醇溶液显紫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17nm。当DPPH 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时,其孤对电子被配对时,吸收消失或减弱,导致溶液颜色变浅,显黄色或淡黄色,在517nm处的吸光度变小,其变化程度与自由基清除程度呈线性关系,故该法可用清除率表示,清除率越大,表明该物质清除能力越强。

1.2溶液的配制

0.08mmol/L DPPH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DPPH8.0mg,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200ml棕色容量瓶中,得浓度为0.004%的DPPH溶液,避光保存,备用。

1.3实验步骤: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各样品溶液(0.24,0.48,0.72,0.96,1.20mg/ml)1.0ml,置10ml离心管中,加入3.0ml的DPPH溶液,室温避光反应30min,同时以无水乙醇为空白,于51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按下列公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DPPH自由基清除率(%)= A0-(A s-A c)/ A0×100%

公式中,A0—1.0ml蒸馏水+3.0ml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

A s—1.0ml样品溶液+3.0ml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

A c—1.0ml样品溶液+3.0ml无水乙醇的吸光度值

将实验重复三次,求得清除率的平均值。

2、总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总的抗氧化活性实验采用改良后的Prieto法。

2.1实验原理:磷钼络合物测定方法的原理是Mo(VI)被抗氧化物质还原成绿色的Mo(V)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95nm。抗氧化物质活性越强,测定的吸光度值越大。此方法操作简单,所用试剂低廉、方法重现性好,非常适合抗氧化性的测定。

2.2溶液的配制

样品液:同上

磷钼试剂:0.6mol/L浓硫酸溶液、28mmol/L磷酸钠溶液和4mmol/L钼酸胺溶液混匀,即得。

2.3实验步骤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各样品溶液(0.24,0.48,0.72,0.96,1.20mg/ml)1.0ml,置10ml 离心管中,加入3.0ml试剂溶液(试剂溶液中包括0.6mol/L的硫酸、28mmol/L 的磷酸钠、4mmol/L的钼酸铵)。混合液于95℃水浴锅中分别水浴30min,60min、90 min、120 min、150 min。

放冷至室温,695nm处测吸光度值。以蒸馏水为空白,吸光度值越大,表明抗氧化能力越强。BHT做为阳性对照。将实验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三、还原力的测定

3.1 实验原理

以普鲁士蓝[Fe4(Fe(CN)6)3] 之生成量作为指标,将六氰合铁酸钾[K3 Fe(CN)6] 还原成K4Fe(CN)6,再利用Fe3+形成Fe4(Fe(CN)6)3,由700nm处吸光

值变化检测还原力大小。吸光值愈高表示样品的还原力也就越强。

3.2 溶液的配制

3.2.1样品的配制:用乙醇配制浓度分别为0.24,0.48,0.72,0.96,1.20mg/ml各样品溶液,浓度分别为0.06,0.12,0.18,0.24,0.30mg/mlBHT溶液,Vc溶液。

3.2.2 0.2mol/LPBS,PH=6.6:

A溶液:0.2mol/L Na2HPO4溶液:称Na2HPO4.2H2O35.63g,定容至1000mL;

B溶液: 0.2mol/L NaH2PO4溶液:称NaH2PO4.2H2O31.21g,定容至1000mL;

取A溶液37.5mL加B溶液62.5mL,即为pH=6.6的0.2mol/L PBS。

3.3 实验步骤

不同浓度的各样品溶液(0.24,0.48,0.72,0.96,1.20mg/ml)1.0ml,加入0.2moL/L 的磷酸盐缓冲液(pH=6.6)2.5mL和1%的铁氰化钾溶液2.5 mL,得混合物于50℃水浴保温20分钟,然后加入2.5ml10%(w/v)三氯乙酸溶液,混合溶液3000rpm 离心10min,精密吸取上清液2.5ml,加入2.5ml蒸馏水和0.5ml0.1%的三氯化铁溶液,在700nm处测吸光度(吸光度值越大,还原力越强)。BHT做为阳性对照。将实验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饲料抗氧化剂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饲料抗氧化剂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饲料抗氧化剂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摘要:本文对各种常用的饲料抗氧化剂在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作了简要的评述,既介绍了近10年来饲料抗氧化剂的现状,又概述了产品的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抗氧喹(乙氧基喹)、饲料复合抗氧化剂和高铜饲料抗氧化剂等品种。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抗氧化剂抗氧喹复合抗氧化剂高铜饲料 饲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胡萝卜素和脂肪质以及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营养成分是极易氧化的组分,在饲料的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会因氧化而影响饲料的食效和适口性,甚至引起牲畜中毒直至死亡,因此,需要添加抗氧化剂。 1 饲料抗氧化剂的现状与近10年来的进展 1.1 抗氧喹仍是首选的单一品种抗氧化剂 抗氧喹自50年代由美国孟山都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以来,已有40余年的工业化生产和使用历史。由于该品系中有抗氧化效果的喹啉衍生物,故在国内命名为抗氧喹,化学名为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简称乙氧基喹。我国1988年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的国家标准(B8849-88),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饲料中作抗氧化剂使用。 通过对单一品种的饲料抗氧化剂使用效果和价格的综合比较发现,至今为止抗氧喹仍是首选的品种,尤其对维生素的保护作用更佳。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生产维生素A的公司均选用抗氧喹作抗氧化剂。 由于抗氧喹外观为油状液体,在粉体物料中具有“蠕流、扩散”等特性,如果抗氧喹的原油或粉剂与饲料(或饲料原料)混合得不均匀,经过贮存或运输后,抗氧喹会慢慢地渗透到饲料的每个组分中去。这也是许多生产厂愿意将抗氧喹作为保护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胡萝卜素、鱼肝油、脂肪质以及鱼粉、肉粉、血粉、骨粉、羽毛粉等易于氧化物质的抗氧化剂的重要原因;另外抗氧喹使用安全,只要不超量添加,动物不超量摄入,通常在毒理上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是,大量的试验证明,抗氧喹对油脂的抗氧效果不甚理想;另外在预混料中大量使用时,由于抗氧喹的色泽急剧转深,易被误认为饲料的质量发生变化(其实并不影响饲料质量)。 1.2 传统的BHT仍在使用 BHT化学名称2,6-二叔丁基对甲酚,或称二叔丁基羟基甲苯,是传统的食品抗氧化添加剂。据称BHT有抑制人体呼吸酶活性之嫌,因此发达国家趋向于禁止使用;但国内食品行业仍广泛使用。由于BHT价格低廉,尽管有报道称其抗氧化效果不甚理想,但长期以来一些饲料企业还在使用。 BHT是白色结晶颗粒,即使磨成极细的粉末,当与饲料中易于氧化的组分混匀后组成的预混料或配合饲料中,各种组分仍是单独的颗粒,因此,BHT在其中无法充分起到抗氧化作用,这是BHT不能充分发挥效果的关键原因。 1.3 昂贵的BHA较少使用 BHA化学名称叔丁基羟基茴香醚,日常使用的是2-叔丁基羟基茴香醇和3-叔丁基羟基茴香醚的混合物,其中以叔丁基位置与羟基相邻的BHA抗氧效果为优。BHA的抗氧效果优于BHT,且有较强的抗菌力,但因价格昂贵,饲料中几乎没有单独将BHA作抗氧化剂使用的实例。BHA进口价格高达20余美元/kg,国产品更高达人民币400元/kg左右,因此BHA仅局限于在维生素或部分复合的抗氧化剂中少量使用。曾有报道称BHA对大鼠的前胃有致癌作用,故某些发达国家禁止使用。 1.4 较新的TBHQ尚在发展 该产品化学名称叔丁基对苯二酚,美国早已批准其在食品中作抗氧化剂使用。据报道,TBHQ的抗氧效果优于BHA和BHT,尤其在油脂中值得推广使用。 自1991年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委会年会上批准TBHQ用作食品抗氧化剂后,其生产应用取得一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近10家企业在生产或准备生产TBHQ,目前的问题是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和价格偏高,目前国内最低报价为150-180元/k g,最高的可达250-300元/kg,如此高的价格在食品行业中尚能承受,在饲料中使用恐怕难以接受。 1.5 其它油溶性抗氧化剂 1.5.1 PG PG是没食子酸丙酯的英文缩写。由于价格高且在油脂中溶解度小,在饲料中不可能单独使用。除了没食子酸丙酯外,还有没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汇总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茂炎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技术的发展,鉴定和检测病毒的方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确快速。以PCR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核酸分子的鉴定,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是与PCR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引物相关联的;于此同时传统的鉴定检测技术依然有其发展优势。不论怎样的方法技术,都是以病毒的理化性质以及侵染性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甚至出现了某些边缘技术在病毒鉴定检测方面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的是对植物病毒鉴定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病毒;检测技术;PCR 病毒在生物学上特征(如病毒的理化性质,包括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对理化因子的耐受性等)以及在寄主上的反应(如寄主范围、症状表现、传播方式等)是对病毒最直观的认识。常规的对植物病毒的鉴定检测方法有:生物学测定方法、血清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生物学测定依据病毒的侵染性,观察寄主植株或其它生物的症状表现;血清学技术以病毒外壳蛋白(CP)为基础;电子显微镜技术依据病毒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分子生物学鉴定则以病毒核酸为基础。 1.生物学鉴定 最直接的方法是目测法,直接观察病毒对植物的病害症状。如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病害症状为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玉米鼠耳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田间症状表现[1]。目测法因观察的主观性和症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不精准。1929年美国病毒学家霍姆斯(Holmes)用感病的植物叶片粗提液接种指示植物,2~3天后接种叶片出现圆形枯斑,枯斑数与侵染性病毒的浓度成正比,能测出病毒的相对侵染力,对病毒的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就是枯斑和指示植物检测法。国内报道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可侵染28属57种禾本科植物,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油品质量知识培训

同标号油品颜色会有不同?天气原因会引起油品颜色改变吗?由于油品密度的不同,会使得油品有不同的颜色吗? 解释: 品颜色的差异和汽油原油的来源地及炼厂的加工工艺不同有关。因为我国使用的汽油原料,有的来自东欧,有的来自非洲或中东,所以原油炼制之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的汽油呈现白色有的汽油会带一点黄色;炼厂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也会使得汽油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另外,国家标准对汽油的颜色没有要求,所以汽油颜色的差异与油品本身质量优劣无关。 一般情况下,气温高低不同、油品密度差异,对油品颜色的差异会有轻微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一个油库存放和存放的时间长短会产生油品颜色的不同吗? 解释: 的不同以及炼厂加工工艺的不同是造成不同批次同种油品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油品会随着储存时间的长短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从而使得油品颜色会有逐渐加深的现象。汽油颜色与油品本身质量优劣无关。 注完油品后车辆有时会出现无法启动的现象? 解释: 启动的原因有很多,如车辆电瓶是否亏电、电路是否正常、油泵工作是否正常、车辆点火系统是否正常等等,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客户将车辆送到4S店等专业维修机构进行检修,找出车辆故障的原

因。如果客户固执地认为车辆无法启动的原因是加油站所加油品的质量问题造成的,更多加油站资讯油品信息调油技术请关注公众号加油站资讯也可以耐心向对方说明,车辆来油站加油前,车辆的油箱以及油路中必然会带有原有的余油,那么车辆在加注油品后启动时应该仍然使用的是车辆原有的余油。所以车辆出现无法启动的现象和加油站所加的油品没有必然联系,加油站不是专业车辆维修机构,还是建议客户将车辆送到专业的车辆维修机构检修,查明故障原因。 温天气时,0号柴油易析蜡堵塞油路? 解释: 标准的规定,0号柴油低于或等于0℃时可能出现固态情况,国家标准原文:0号柴油适合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10号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地区使用。所以当气温降低到4℃以下时,可能会出现因0号柴油析蜡从而堵塞油路的情况。 了-10#柴油,车辆仍然有冻住的现象发生? 解释: 标准的规定,-10号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地区使用。所以当最低气温低于-5℃时,-10号柴油有可能会析蜡产生浑浊,按国家标准规定,此时应使用-20号柴油。另外,天气预报温度和实际气温会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山区、市郊空旷通风场地等的实际温度往往低于预报的最低温度。还有,柴油的实际使用性能与车辆的供油管路结构、滤清器有关。对于燃油滤清器较长时间没有

油品质量管理知识

油品质量管理知识 油料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计划、选购、运输、验收、保管领发、使用和回收利用等各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做好油料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目的是确保油品质量符合标准,以保持车辆及工程机械技术状况良好,延长其使用寿命。再就是通过严格油料技术管理工作,达到高效、节能,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由于油料的品种、牌号、规格十分繁杂,现代车辆对油品的质量要求又十分严格,加上大多数油品具有质量易变化及对安全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如果在油料技术管理的某一环节上出了差错,都可能对车辆造成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所以,油料的技术管理应作为各运输单位及施工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不可马虎从事。 (一)油品的质量标准及选购油品的基本要求: 我国石油产品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八行业标准(SH)及企业标准三级。国家规定,凡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地均应按这些标准生产,不再另订企业标准。 汽车运输企业及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车辆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选购和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油品。进口车辆所用油料,应严格按原制造厂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对应的国产油品。在选购和使用进口油品时,一定要注意其品牌和适用场合,以达到正确使用油料的目的。 (二) 油品变质的原因及预防: 油品从购入到使用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油品质量将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油品质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氧化、蒸发、添加剂失效和析出等;外部因素则是杂质混人,如水分、异种油品、机械杂质等的混入所造成的污染。前者称之为老化。后者称之为污损,统称为油品变质。 l.蒸发与氧化 一些油品,特别是汽油、溶剂油等,蒸发性较强。由于蒸发,除大量的轻组分损失外,也会引起油品理化性质的变化,如10%馏出温度的升高、饱和蒸气压和辛烷值降低等,使得油品质量降低。如在7‘C—48‘CX围内,在有透气阀的露天油罐中储存70号汽油,10个月后10%馏出温度增高约10‘C,饱和蒸气压也随之下降;皂化溶剂油中的酒精蒸发后会使乳化性能变差等。 油品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难兔会与空气中的氧接触,特别是在温度较高且有金属催化作用时,容易氧化。引起油品老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氧化,油品氧化,首先是生成酮、醇、醚等含氧有机物,继而生成有机酸(包括溶于水的低分子有机酸和溶于油的高分子有机酸)。腐蚀产物可进一步加速油品的老化,油品深度氧化的结果是生成缩合物,其中包括胶质、沥青质、油泥及其它沉淀物。 减少油品轻馏分蒸发和延缓氧化变质的主要措施有: (l)降低温度,减少温差温度高时蒸发量大,氧化速度也快。所以要选择阴凉地点存放油品,尽量减少或防止阳光暴晒。还要求在油罐外表喷涂银灰色或浅色的涂层,以反射阳光,降低油温。为减少油品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蒸发,应多用罐装,少用桶装。在炎热季节应喷水降温。有条件时应尽量使用地下、半地下或山洞库储存油品,以降低储存的温度,延缓油品氧化,减少油品胶质增长的倾向。 (2)饱和储存,减少气体空间油罐上部气体空间容积越大油品越易蒸发损失和氧化。为此,装油容器除根据油温变化,留出必要的膨胀空间(即安全容量)外,尽可能装满。对储存期较长且装油量不满的容器中的油品要适时倒装合井。 (3)减少不必要的倒装每倒装一次油品,就会增加一次蒸发损耗。实践证明,倒装 lt汽油,仅大呼吸损耗就达1.5一2.0kg。倒装时还会增加油品与空气接触,加速氧化。 (4)减少与铜和其它金属接触各种金属,特别是铜,能诱发油品氧化变质。试验证明,

食品添加剂习题第三章抗氧化剂复习题

第三章抗氧化剂测试题 一、单选题 I. BHA的化学名称为() A. 特丁基对苯二酚 B.二丁基羟基对甲苯 C.丁基羟基茴香醚 D.没食子酸丙酯 2?根据溶解性判断,属于水溶性的抗氧化剂是() A. BHA B. TBHQ C. V E D. V C 3. 下列抗氧化剂,其中抗菌作用比较强的是() A. BHT B. BHA C. TBHQ D. PG 4. 下列抗氧化剂中,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铜铁离子的是() A.没食子酸丙酯 B. 丁基羟基茴香醚 C.异抗坏血酸 D.特丁基对苯二酚 5. 用于植物油抗氧化效果较好的是() A. AP B. TBHQ C. BHA D. BHT 6. TBHQ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其抗菌有增效作用 A.柠檬酸 B.磷酸 C. NaCI D. EDTA 7. 被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认可的营养型抗氧化剂是() A. L-抗坏血酸 B.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C.异抗坏血酸 D.异抗坏血酸钠 8. 天然的生育酚最主要的有a伙Y 3 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是( ) A. S B. Y C. 3 D. a 9. 柠檬酸的抗氧化机理是() A、抑制自动氧化的链式反应 B、金属离子螯 C、氧清除剂 D、单重态氧猝灭剂 10. 下列有关BHA,不正确的是() A、丁基羟基茴香醚的缩写 B、有2种异构体,其中3-位比2-位抗氧能力强 C、水溶性抗氧剂 D、脂溶性抗氧剂 II. 下列为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是() A、BHT B、TBHQ C、PG D、抗坏血酸 12. 有关茶多酚不正确的是() A、天然提取物类抗氧化剂,几十种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体为儿茶素 B、白色粉末,溶于热水、醇酯类 C、属于氧清除剂 D、用于脂类、富脂类食品 13. 下列()是属于天然抗氧化剂。 A、BHA B、PG C、抗坏血酸 D、TBHQ 14. 下面不属于水溶性抗氧剂的是()。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邵碧英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州 350001) 植物病毒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外壳构成,蛋白外壳由许多外壳蛋白(CP)组成。 CP和核酸因病毒的不同而异,是检测、鉴定植物病毒的主要依据。广义的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包括蛋白质检测(或血清学试验)和核酸检测方法,本文分别介绍。 1 以病毒外壳蛋白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的CP具有抗原性,很多病毒可以被提纯并制备成高效价的抗血清,根据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可检测植物病毒的存在。血清学方法有很多,应用较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也发展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 111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 ISA) EL ISA是一种采用固相(主要为聚苯乙烯酶联板)吸附,将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机结合的方法。酶标抗体(或抗抗体)与相应抗原反应时形成酶标记的免疫复合物,酶遇到相应的底物时产生颜色反应,颜色深浅与抗原量正相关。该方法已被用于各种植物病毒检测。 后来发展的用酶标A蛋白取代酶标抗抗体的EL ISA被称为A蛋白酶联吸附法(SPA-EL ISA)。几种植物病毒的SPA-EL ISA诊断试剂盒已被研制成功[1]。 EL ISA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112 斑点免疫吸附法 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以硝酸纤维素膜(NCM)为固相载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免疫吸附法,检测原理类似于EL ISA,但酶与底物反应产生不溶性产物,在NCM 上形成有色斑点,斑点颜色深浅与抗原的量成正比。也已用于各种病毒检测。 斑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反应结果可长期保存,不需任何特殊设备,也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测定。 113 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IDD TB)与EL ISA相比,斑点法更为简便,但仍然需要提取病毒的粗提液或提纯制剂,试验过程较繁琐。改进后的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是直接把植物组织切块固定于膜上,然后利用抗原抗体特异反应来检测植物病毒。 鞠振林等[2]以IDD TB检测病组织中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等多种病毒获得较好结果。徐明全等[3]采用IDD TB法从兰花叶片中检测到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把石斛兰叶片从叶尖至叶尾每0.5cm切割1次并压印在膜上,检测结果可直接显示出感染病毒的具体部位。 组织印迹法明显比EL ISA和DIBA的试验程序简单、快速。但病毒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分布不均匀,同一样品要重复多次,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114 电印迹免疫分析(EBLA) 电印迹免疫分析方法首先用SDS2PA GE 分离病毒CP,把蛋白带转移到膜上,再进行抗原杭体反应,根据CP分子量和吸附特异性抗血清的特殊带来判断该病毒的存在与否。 EBLA和EL ISA、DIBA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通过电泳将植物病毒的CP和植物组织中的其它蛋白分离开来,排除了杂蛋白的干扰,可检测低浓度的植物病毒。此方法 — 7 7 3 —

油品质量管理规范(DOC 51页)

油品质量管理规范(DOC 51页)

第七章:油品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条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的计量化验班为本公司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部门,并负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年度计划的制订的组织实施。 第三条计时化验班在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中要严格奠定工作纪律,不徇私情,不得泄露抽查目录和被抽检质量指标、随意更改抽检项目和蓄意伪造质量指标,要保证数据准确可靠,确保购销存各环节的油品质量。上述规定,如有违反,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条管理规定 (一)油品购进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一条公司所属相关单位必须购进符合国家标准(汽油执行GB17930-99、柴油执行GB252-2000)的油品,其它原料的采购按业务部上报总经理审批后的计划、合同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购进劣千周和不符合生产经营要求的油品。 (二)油品入库质量验收管理 第二条入库油品必验项目 车用无铅汽油:馏程、机械杂质及铜片腐蚀(低烯烃汽油应化验烯烃含量)。

轻柴油:色度、铜片腐蚀、馏程、闪点、冷滤点、机械杂质及水分。 各项质量指标及化验方法依据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和GB252-2000《轻柴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执行。 第三条铁路油罐车油船(驳)到达油库后,化验员负责入库油品检验。 (一)检验前,应逐车检查铅封是否完好、车(船)号、油品名称、规格、产品质量合格证与发货电报是否相符,如有异常,及时向上汇报,并等待处理意见; (二)未发现异常,进行油品感观检查; (三)取足化验所需油样: 1、整列装有相同规格油品的油罐车,车数为1-3车的须全部进行取样;车数在3车以上,不超过64车的,对其中4车进行随机取样,但必须包括首车;超过64车的,适当增加取样车数,但必须遵守“首车必检”的原则; 2、油轮(驳)油舱盛装同品种油品的容器数为2-8个取2个样;9-15个取3个样;16-25个取5个样;26-50个取8个样;51-90个取13个样; (三)油品取样均应按照石油和液态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的标准招待; (四)对油样按照第二条规定的化验项目进行化验(暂时尚未建立化验室的,送样外委化验)。经化验合格后,方可卸油,并做好验

抗氧化剂问答

饲料油脂氧化的危害以及影响因素分析(问与答) 郭福存曾德强黄俊文韩忠燕 诺伟司国际公司 1.饲料中油脂氧化有什么样的危害? 众所周知,油脂氧化引起的脂肪变质、变味,氧化产物主要为醛、酮、酯、酸和大分子聚合物等,这些产物有些产生异味,或有毒性。脂肪氧化酸败的危害大致可归纳如下几点: 1)氧化油脂的营养价值降低 a)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比例减少即植物中亚油酸(18:2ω—6)和亚麻酸(18:3ω—3)。动物油特别是鱼油中ω—3系列脂肪酸显著下降。伴随这一系列变化,氧化油脂的消化率下降;许多研究表明,氧化的油脂及形成聚合物妨碍脂类的消化吸收,表现在动物消化器官受损、下痢及增重减慢。同时,氧化油脂中生育酚明显减少。 b)蛋白质与次级氧化产物发生交联反应,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油脂氧化物可与蛋白质分子中许多活性氨基酸残基起反应,可导致蛋白质聚合,溶解度或酶活性降低。油脂氧化产物丙二醛可与蛋白质发生交联。 2)油脂氧化会产生不良味道,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和采食,其至拒食: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丙二醛、戊醛、酮、低聚物等,其中醛类是刺激性味道主要来源。产生的不良味道包括: a)回味:油脂轻度氧化时会出现回味现象。大豆油、菜籽油含亚麻酸及其它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容易引起回味。例如大豆油的回味,历经了豆腥味--青草味--油漆味--鱼醒味四个阶段。微量金属元素的存在会促进油脂的回味。b)酸败:酸败是指油脂从产生油漆味等酸败味道到对口、鼻产生强烈刺激的变化过程,动物对此味道和有害生理作用的反馈记忆深刻。 4)破坏饲料中的维生素:饲料中维生素被破坏的原因有两类:一是无机微量元素直接的氧化和催化氧化,二是无机微量元素催化油脂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的氧化。尤其是油脂氧化产生的氧化物都是强氧化剂,对脂溶性维生素VA、VD3、及多种水溶性的维生素都有破坏作用。维生素破坏导致的生长缓慢、繁殖机能下降、外观不良、抗应激能力差和下痢。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还没有1种治疗效果较理想的药剂,对发病植株做到早期诊断及提前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植物病毒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常用的方法有侵染力测定法、血清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计数和分子生物学法等。 1.4.1侵染力测定法 侵染力测定法是将病毒样本接种在植物上,根据侵染力的大小定量。它的灵敏度在所有定量法中是比较高的,而且是其他定量法的基础。设计一种新的定量法,如果不经过侵染力的验证,将无法判断测定的是病毒或者是具有侵染力的病毒。侵染力测定法包括局部枯斑法、淀粉-碘斑法、系统感染率的测定法等。侵染力测定多用粗汁液来接种,为了避免抑制物质的作用和使半叶枯斑数目控制在一定范围,须用缓冲液稀释接种物。 局部枯斑法1929年F.O.Holmes发现TMV在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接种叶片上引起局部坏死斑点,在一定的病毒浓度范围内,所产生的斑点数目与病毒浓度成正比例。这一发现成为病毒侵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田波,1987)。所有机械传染的病毒都有可能应用局部斑点法,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病毒具有可用于定量测定的局部斑寄主。一个待测样品所形成的斑点数目除取决于接种物中病毒浓度外,还受试验植物种类、环境条件和接种物中是否含有病毒抑制物质的影响。 淀粉-碘斑法当所研究的病毒没有过敏性枯斑寄主时,采用此法。Holmes(1931)发现TMV接种的烟叶上有时形成明显的黄化斑块,但不能用于计数。将这种接种叶用95%乙醇加热到80℃固定,然后用I2和KI混合液(10克I2,30克KI,1500毫升H2O)染色时,则侵染点处出现淀粉-碘的蓝色反应。当下午采摘叶片,褪色过夜,然后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较周围组织着色浅;当采摘叶片前,植株先在黑暗中放几个小时,再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组织着色深。这是由于病毒侵染既降低光合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也降低碳水化合物从光合组织中的运出。淀粉-碘染色的强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如局部枯斑法可靠,但在标准化条件下仍可用于侵染性的定量测定。 侵染性滴度法当上述方法都不适用时,可采用侵染性滴度法。即把欲测定样品用缓冲液稀释,可用十倍稀释、成倍稀释、半倍稀释或更低稀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用大量实验

中国石化质量知识答题(带答案)

质量知识竞赛试题(网上答题部分) 一、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的质量方针是“质量永远领先一步”,质量目标是“质优量足,客户满意”。 ( √ ) 2.顾客财产不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 × ) 3.所有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全部由获得准入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 ×) 4.《中华人民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 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或者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申请认证。(√ ) 5.在ISO 9001标准中,术语“产品”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 √ ) 6.质量检验是企业质检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与生产工人无关。(×) 7.质量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 8.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对 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 9.《产品质量法》可以用于调整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的活动。 ( × ) 10.因核设施、核产品造成损害的赔偿不适用《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的认定。(√) 11.在一定意义上,顾客满意度调查,重点是对顾客不满意信息的调查。(√) 12.质量管理制度不仅适用于产品质量,也适用于工程和服务质量。( √ ) 13.的质量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 14.GB/T19001和 GB/T19004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 独使用。(√ ) 15.购置的计量器具到货后,须进行检定(校准)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或入库。 ( √ ) 16.国家标准、行业性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 ) 17.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质量

实验 15 植物病毒病害抗性鉴定

实验15 植物病毒病害抗性鉴定 植物病毒是导致粮、菜、果、花卉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892年俄国Iwanowsky发现烟草花叶病毒以来,己被正式命名的植物的病毒789种,并明确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即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 70年代后发现了只含有小分子量 RNA、不含蛋白质、侵染活性很高的类病毒25种,80年代后发现了含有线状病毒基因组RNA和与类病毒相似的环状RNA的拟病毒40种。 植物病毒种类多,繁殖速率快,传播途径广,并且缺少有效防治药剂和措施。因此,植物病毒病一旦流行,危害之重,己超过真菌、细菌病害。因此,加强植物病毒研究,减轻植物病毒危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重点学习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植物病毒病害检测及抗性鉴定的方法及步骤。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发病的植物组织及家兔等。 2.仪器及试剂高速冰冻离心机,离心管以及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PEG6000)、氯仿等。 二、方法步骤 (一)病毒检测 可用于植物病毒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测定、血清学检测、电镜检测、免疫电镜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免疫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血清学检测是快速、准确、 图5-1 病毒抗原的分离与纯化

灵敏度高、成本低的病毒检测方法,可用于实际检验检测工作中去。本实验重点介绍,其它方法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利用血清学技术进行病毒检测,主要依据血清学反应(免疫学反应),即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作用。抗原指的是能诱导产生抗体的一类物质,它可以是病毒、细菌、真菌、植物菌原体等微生物,也可以是酶类、DNA、RNA、类脂、多糖等有机化合物,甚至还可以是叶片、枝条等各类组织。抗体是指由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诱导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在体外进行特异性反应的一类物质,庄要是一些免疫球蛋白。含有抗体的血清通常称为抗血清。抗原能与由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发生凝集、沉淀等反应,利用病原物中特异性强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反应,就能实现对病原物(病毒)的检测、鉴定。目前国际上己制备出 200余种重要植物病毒抗血清。我国农业部植检所为满足植物病毒检疫的研究和需要,先后制备出 30余种植物病毒抗血清。因此,利用血清学技术检测病毒,主要包括如下三个环节:1.病毒抗原的分离与纯化利用高速冰冻离心机等设备以及聚乙二醇(PEG)、氯仿等化学药品,从冰冻的病组织中分离、纯化病毒抗原。其操作步骤如图5-1所示。 2.病毒抗血清的制备病毒抗血清的制备主要包括试验动物选择、抗原注射、血样采集以及抗血清的收集与保存等过程,可用图5-2表示: 图5-2 病毒抗血清的制备与保存 3.血清学反应将抗血清及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后,采用试管沉淀、小试管环状沉淀、玻片凝集、免疫双扩散、免疫电泳及荧光抗体等反应方法进行血清学反应,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二)病毒病抗性鉴定 病毒检测的对象是病原物(病毒),是对病毒定性(病毒的有无及其种类)与定量的分析鉴定,而抗性鉴定的对象是寄主,即植物品种或种质对特定病毒的抵抗能力。目前植物病毒病抗性鉴定所采用的方法,大都为大田病圃法。例如,刘琴等(2002)对110个小麦引进品种在自然病圃区进行了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主要做法是,每个品种分别播种,设置对照与重复,于病害发生期调查发病率。所采用的病情分级标准是: 1级 抗(R):发病率0%~9.9%;

饲料抗氧化剂

饲料抗氧化剂. 饲料抗氧化剂 饲料中的主要成分均不同程度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氧化反应,导致饲料变质,对畜禽健康生长产生副作用,轻者影响畜禽生长,严重

则导致畜禽痢疾、呕吐或其他中毒症状。 一、饲料中容易氧化的成分 1.油脂性类:主要有大豆油、花生油、鱼油等 其共同的特点是含有极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产品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达到5%以上,经一段时间的不当环境下贮存,其含量会成倍增加。在配合饲料的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即使是有些动植物油脂,如果在其加工、贮存过程中存在若干不利因素,均会造成严重的水解、氧化酸败。在饲料厂常见贮存于露天或室内的油脂,在炎热的环境下不断冒泡、自温升高。表明这些油脂在加入配制饲料之前已发生严重的酸败。加入饲料后在其它物质的催化下酸败更为严重,而且会迅速波及其它脂类物质的酸败过程。

2.饼粕类:主要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等。 饼粕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氧化酸败。 3.糠麸类:主要有全脂米糠、统糠和小麦麸皮 米糠含较高粗脂肪,其中又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在高温环境下,大米在贮存过程中,全脂米糠或统糠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酸败。在水稻产区,饲料中使用大量的糠麸类可能是造成饲料酸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水分含量过高、贮存时间过长的小麦麸,同样会造成类似情况的出现。. 4.鱼粉、肉骨粉类:主要有鱼粉、肉骨粉及动物屠宰加工的副产品 脂肪含量较高,易发生氧化酸败。 5.饲用香味剂:饲用香味剂主要含有醚、醛、酯等具有挥发性芳香类

物质,有些成分本身极易被氧化,有些则提供非配对电子将其它成分氧化,因而是一类极不稳定的物质。事实上在生产实践中屡见一些劣质香味剂还未使用已严重氧化酸败,加入饲料中无疑成为氧化酸败的导火线。 6.维生素添加剂:脂溶性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破坏,使饲料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变差,甚至导致饲料酸败变质,所形成的过氧化物对动物还有毒害作用。 二、抗氧化剂基本知识 1. 抗氧化剂的概念是什么? 抗氧化剂即为防止或延缓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发生氧化变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制剂。主要用于含有高脂肪的饲料,以防止脂肪氧化酸

饲料抗氧化剂

饲料抗氧化剂 饲料中的主要成分均不同程度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氧化反应,导致饲料变质,对畜禽健康生长产生副作用,轻者影响畜禽生长,严重则导致畜禽痢疾、呕吐或其他中毒症状。 一、饲料中容易氧化的成分 1.油脂性类:主要有大豆油、花生油、鱼油等 其共同的特点是含有极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产品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达到5%以上,经一段时间的不当环境下贮存,其含量会成倍增加。在配合饲料的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即使是有些动植物油脂,如果在其加工、贮存过程中存在若干不利因素,均会造成严重的水解、氧化酸败。在饲料厂常见贮存于露天或室内的油脂,在炎热的环境下不断冒泡、自温升高。表明这些油脂在加入配制饲料之前已发生严重的酸败。加入饲料后在其它物质的催化下酸败更为严重,而且会迅速波及其它脂类物质的酸败过程。 2.饼粕类:主要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等。 饼粕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氧化酸败。 3.糠麸类:主要有全脂米糠、统糠和小麦麸皮 米糠含较高粗脂肪,其中又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在高温环境下,大米在贮存过程中,全脂米糠或统糠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酸败。在水稻产区,饲料中使用大量的糠麸类可能是造成饲料酸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水分含量过高、贮存时间过长的小麦麸,同样会造成类似情况的出现。

4.鱼粉、肉骨粉类:主要有鱼粉、肉骨粉及动物屠宰加工的副产品 脂肪含量较高,易发生氧化酸败。 5.饲用香味剂:饲用香味剂主要含有醚、醛、酯等具有挥发性芳香类物质,有些成分本身极易被氧化,有些则提供非配对电子将其它成分氧化,因而是一类极不稳定的物质。事实上在生产实践中屡见一些劣质香味剂还未使用已严重氧化酸败,加入饲料中无疑成为氧化酸败的导火线。 6.维生素添加剂:脂溶性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破坏,使饲料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变差,甚至导致饲料酸败变质,所形成的过氧化物对动物还有毒害作用。 二、抗氧化剂基本知识 1. 抗氧化剂的概念是什么? 抗氧化剂即为防止或延缓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发生氧化变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制剂。主要用于含有高脂肪的饲料,以防止脂肪氧化酸败变质,也常用于含维生素的预混料中,它可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失效。 2. 抗氧化剂的种类有多少? 可作为饲料抗氧化剂的物质很多,如L~抗坏血酸、丁羟甲苯、丁羟甲氧苯、生育酚、没食子酸丙酯(或辛酯、十二酯)、乙氧基喹啉等及其他用于食品的抗氧化剂。由于价格等原因用于饲料的抗氧化剂主要是乙氧基喹啉,目前应用最广泛,国外大量用于原料鱼粉中,其次是丁羟甲苯、丁羟甲氧苯,其他的在饲料中应用不多。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2018.7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 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尤其在高温、富含金属微量元素环境下,极易氧化产生多种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当其被动物摄食后,影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和繁育,给养殖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油脂氧化机理、氧化饲料所造成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变化、以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油脂氧化机理 油脂的氧化主要分为酶促氧化、光氧化和自动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经过裂解、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影响产品品质的有害物质,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是促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1.1 酶促氧化(Enzymatic oxidation) 油脂的酶促氧化是由脂氧酶参加的氧化反应。不少植物中含有脂氧酶,脂氧酶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它有几种不同的催化特性,其中一种脂氧酶可催化甘三酯的氧化,而另一种只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在脂氧酶中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铁原子,能有选择性地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1-2]。 1.2 光氧化(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在光氧化反应中,油脂中光敏剂如叶绿素、卟啉等接受紫外光变为激化态光敏剂,使基态氧3O2生成激发态氧1O2,激发态氧1O2直接与基态的含烯物的双键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1-2]。由于激发态氧1O2能量高,反应活性大,所以光氧化反应速度比自动氧化快1500倍。 1.3 自动氧化(autoxidation) 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物被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催化生成含烯游离基,含烯物的游离基与基态氧3O2发生的游离基反应[3]。该反应分为3个阶段:引发—增殖—终止(表1所示)。 表1 油脂自动氧化过程

油品质量知识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制度方面的答题竞赛试题

2011年“油品质量知识、质量法律法规 和质量管理制度”答题竞赛测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1分×5) 1、入库检验 2、出库检验 3、实际胶值 4、硫含量 5、诱导期 二、填空(1分×20) 1、2011版销售企业油品质量管理办法中明确坚持“”的质量方针和“”的质量目标,树立“”的经营理念,建立并完善油品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实行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加强油品质量的的管理。 2、2011版销售企业油品质量管理办法中明确各职能部门按照“”的原则,严格落实油品质量责任制,质量实行“”。

3、销售企业油品检验类型包括:、、 和。 4、A级检验的质检项目共项,B级检验质检项目共项,外采油入库检验的质检项目共项。 5、运输油品车辆实行“”,油罐车改装油品要清洗,须经合格后方可运营。 6、不同、不同、不同的油品要实行专罐储存;同品种、同牌号、质量不同的油品要分开存放;品种、牌号、质量等级相同但不同的润滑油原则上不能混装。 7、配置油入库油样保存期限天,外采油天。 8、销售企业各级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在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实施过程中,抽检轻质油品,使用或。 10、销售企业的油品质量管理由和两部分组成。, 10、油品销售事业部组织的油品质量抽查,每个样品至少同时抽取份,一份为,一份为。 11、在监督检查中,对质检员的考核一般不少于质检室质检员总数的。考核方式采用和相结合的形式。 12、各地市级质量管理部门和检验机构,原则上对100座以下上在营加油站(含水上加油船)的地市公司每季度至少抽查,一年内对本单位所有加油站至少抽查次。100座以上在营加油站(含水上加油船)的公司每季度至少抽查,年内至少全部抽查一次,检测项目由省级质量管理部门确定。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的正确使用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的正 确使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除少量几种维生素在体内可以少量合成外,绝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同时也根据不同种动物和同种动物的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的维生素需要量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以上条件设计维生素的添加量,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产、生长、繁殖、维持的维生素需要量。 那么饲料添加剂维生素该怎么正确使用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确定维生素的正确添加量 1、查饲养标准 应该根据畜禽健康状况、生产水平、饲料组成、环境温度、饲养方式及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参考科技工作者及畜禽育种公司等的推荐量,灵活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宜的维生素添加水平。 2、保证维生素有一个安全的富裕量 根据我国当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配方饲料中的能量浓度及蛋白水平,应该在我国畜禽饲养标准及美国NRC饲养标准水平基础上超量添加(超量约25~50%),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要注意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氯化胆碱因有极强的碱性和吸湿性,对维生素生理效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液态氯化胆碱对维生素A、维生素K3、维生素B6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必须单独添加。VC有强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及叶酸等极易与之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另外,泛酸钙与烟酸,泛酸钙与维生素C,有

机酸防霉剂及抗球虫药物与维生素B2等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因此,为增加多种维生素稳定性,即使某些原料中已经添加抗氧化剂,在维生素预混料中可再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须注意:最终日粮中各种来源的氧化剂总量不得超过限量,如乙氧喹含量每千克饲料中应小于150毫克。 二、使用维生素应注意的事项 1、掌握需要量和实际供给量之间关系 遵循饲养标准规定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区分开需要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别。实际表明,维生素的供给量一般是需求量的一倍。实际饲养中要想弄清楚确切的维生素需要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许多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多混淆在一起不易判明,有时次要症状掩盖了特征性的症状。有时类似的症状也会同时出现。因此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建议标准应该视为一种参考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在推荐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的维生素。 2、控制维生素添加剂的保存环境和生产日期 维生素有自己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效价会逐渐降低。保管不当时,如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与其它物质制成合剂等因素,均会导致维生素效价受到一定影响。一般维生素添加剂的贮存,要求容器密封,避光,防湿,温度20℃以下,短期内用完。因此维生素添加剂应尽量购买出厂日期短,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一次购买不要太多,现购现用,以防积压浪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的正确使用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除少量几种维生素在体内可以少量合成外,绝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同时也根据不同种动物和同种动物的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的维生素需要量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以上条件设计维生素的添加量,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产、生长、繁殖、维持的维生素需要量。 那么饲料添加剂维生素该怎么正确使用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确定维生素的正确添加量 1、查饲养标准 应该根据畜禽健康状况、生产水平、饲料组成、环境温度、饲养方式及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参考科技工作者及畜禽育种公司等的推荐量,灵活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宜的维生素添加水平。 2、保证维生素有一个安全的富裕量 根据我国当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配方饲料中的能量浓度及蛋白水平,应该在我国畜禽饲养标准及美国NRC饲养标准水平基础上超量添加(超量约25~50%),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要注意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氯化胆碱因有极强的碱性和吸湿性,对维生素生理效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液态氯化胆碱对维生素A、维生素K3、维生素B6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必须单独添加。VC有强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及叶酸等极易与之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另外,泛酸钙与烟

酸,泛酸钙与维生素C,有机酸防霉剂及抗球虫药物与维生素B2等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因此,为增加多种维生素稳定性,即使某些原料中已经添加抗氧化剂,在维生素预混料中可再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须注意:最终日粮中各种来源的氧化剂总量不得超过限量,如乙氧喹含量每千克饲料中应小于150毫克。 二、使用维生素应注意的事项 1、掌握需要量和实际供给量之间关系 遵循饲养标准规定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区分开需要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别。实际表明,维生素的供给量一般是需求量的一倍。实际饲养中要想弄清楚确切的维生素需要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许多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多混淆在一起不易判明,有时次要症状掩盖了特征性的症状。有时类似的症状也会同时出现。因此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建议标准应该视为一种参考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在推荐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的维生素。 2、控制维生素添加剂的保存环境和生产日期 维生素有自己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效价会逐渐降低。保管不当时,如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与其它物质制成合剂等因素,均会导致维生素效价受到一定影响。一般维生素添加剂的贮存,要求容器密封,避光,防湿,温度20℃以下,短期内用完。因此维生素添加剂应尽量购买出厂日期短,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一次购买不要太多,现购现用,以防积压浪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