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海锰结核资源的研究进展_

深海锰结核资源的研究进展_

深海锰结核资源的研究进展_
深海锰结核资源的研究进展_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规划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规划 (2010-2015年)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热带作物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加强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增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的科学性,促进种质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区)南部及四川、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带,覆盖的省区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指对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栽培植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种、野生近缘种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及新品种培育。 (一)初步建立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共收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约4.7万份(部分重复),其中热带特有资源3.6万份,资源类型有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等。本项目从2008年启动以来,重点维护了橡胶树、木薯、香蕉、荔枝、龙眼、咖啡等种质资源圃,开展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等工作,并对农业部海南儋州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等9个资源圃进行了挂牌保护,为种质资源的妥善安全保存及创新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制订了320个相关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质量控制规范和资源保存、繁殖技术规程,基本规范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及利用工作;跨部门、跨领域整理整合了包括海南、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6省的24家科教单位的3.35万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完成了2.6万份资源的基本性状和1.65万份资源特性性状的数据化表达;初步建成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7394587.html,),拥有3万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包括共性数据库、特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共享,为科研、教学、政府管理等部门提供服务;筛选出橡胶、木薯、腰果、

农业植物病理学--文献综述--枇杷叶斑病发病流行遗传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 献 综 述 题目:枇杷叶斑病发病流行遗传规律 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

授课老师:侯明生蔡丽 学生姓名:王杰 学号:2011301200710 专业班级:植物保护1103班 2013/06/20 枇杷叶斑病发病流行遗传规律 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枇杷叶斑病是枇杷生产中一类严重的侵染性病害。随着枇杷产业的发展 和气候变暖,叶斑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本文综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从发病流行遗传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综述枇杷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枇杷;防治;叶斑病;流行规律;遗传规律 批把叶斑病是斑点病、灰斑病、角斑病的总称,三者往往混合发生。轻则叶上出现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重则影响产量。在温暖多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一年多次侵染,尤其是在多雨季节是斑点病盛发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3 月中旬至7 月中旬;9 月上旬至10 月底,都是该病迅速蔓延发展期。梅雨季节,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生长较差的树更易先生病。干旱时则灰斑、角斑病易发生。枇杷叶斑病是枇杷生产中一类严重的侵染性病害。随着枇杷产业的发展和气候变暖, 叶斑病的发生逐年加重, 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 1.枇杷叶斑病的病状分类及病害特点 1.1 斑点病: (1)病害特点: 专门为害批把叶片,叶上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中央为灰

黄色,外缘呈灰棕色或赤褐色,往往许多病斑连成一大块,呈不规则形,使病叶局部或整张枯死。后期在病叶上长出许多小黑点,排成同心轮状,但也有时散生。这些小黑点就是斑点病的分生孢子器。 (2)病原(pathogen) 斑点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的一种,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其孔口突出于寄主表皮外;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病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有孔口突出表皮外。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被害叶上越冬。 (3)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一般在土壤贫瘠,排水条件较差,栽培管理不良的果园内发病较重。禾苗发病往往较成株重,特别在土壤贫瘠,生长不良时更为严重。品种间发病情况也有差异。白沙品种发病最重,其次为乌儿和红种,以夹脚及夹脚与乌儿的杂交较抗病。病斑近圆形,多数病斑愈合后成不规则形,沿叶缘发生时则成半园形。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中央变为灰黄色,外缘则仍为赤褐色,紧贴外缘处为灰棕色,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有时排列成轮纹状。这些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1.2 灰斑病: (1)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是叶斑病中发病最多的一种。叶片受害初病斑呈淡黄色圆点,约 2 —4 毫米,以后迅速扩大,联成不规则的大斑,中央呈灰白色以至灰黄色,边缘具有明显的黑色环带,多呈圆形,较规则,比斑点病的病斑大些。果实受害,初时产生紫褐色圆形斑点,发病很快,不久就凹陷。病斑圆形,初呈淡褐色,后变灰白色,表皮干枯,易与下部组织脱离。多数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边缘明显,为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色至灰黄色,其上亦散生有黑色小点,但比病斑上的黑点粗而疏。果实受害后产生圆形紫褐色病斑,病斑处显著凹陷,其上散生有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2)病原(pathogen) 灰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半知菌,分生孢子盘初时埋生于寄主表皮内,后来突出寄主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纺锤形,由 5 个细胞组成,顶端有纤毛三根,基部有脚毛一根。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果的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盘初埋生表皮下,后突破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纺锤形,大小24~26×8~10微米,由5个细胞组成,中央的3个细胞茶褐色,两端的细胞无色,其顶端具有纤毛3根,基部具有1根短的脚毛。纤毛无色,长30微米左右。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被害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引起初次侵染。 (3)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灰斑病以乌儿发病较重,白沙和红种次之,夹脚及夹脚与乌儿的杂交较抗病。 1.3 角斑病: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概述

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概述【三号黑体】 【摘要】大洋底部的多金属结核中富含Mn、Cu、Co、Ni等元素的沉积矿物集合体,目前世界对铁、锰、镍、钴等有用金属元素的需求日益增大,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的经济地位也相应进一步提高,各国对海底铁锰结壳资源的研究力度加强。本篇对目前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聚集的地质特点;物质成分、内部的结构构造;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开采方式等进行综述性概括。总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对多金属结核还存在的疑惑,夯需努力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小五楷体_GB2312】 一、概述【标题小四黑体】 大洋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是一种富含铁、锰、镍、钴等有用金属元素的洋底自生沉积矿物集合体(图一)。1873年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考察船在大西洋加纳利群岛之法劳岛西南300km 处的海底首次采集到多金属结核,但是直到1965年,美国学者Mero根据110个测站的样品分析结果,指出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经济价值后,人们才意识到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进而 掀起了一股深海矿产资源调查热。【正文五号宋体】 图一锰结核的剖面图与实物图(引至[1]) 总体而言,它广泛分布于水深4 000~ 6 000 m深海底,丰度达5~ 18 kg/m2。含有铜、钴、镍、锰、铁、钨、钛、钼、金、银、铂等70多种元素。多金属结核中目前已知平均含量达到1×10-6km2以上的元素有50多种其中Ma、Fe、Si、Al、Ca、Mg、Na、Ni、Cu 的丰度在1% 之上,P、Ba、Pb、Zn、Sr、V、Mo、Zr、Ti 等可达100×10-6—1000×10-6数量级。Mn、Co、Mo、Ni、Pb、P、V、Fe、Sr、Y、Zr、Ba、La 等元素在多金属结核中富集程度非常高,可达到地壳丰度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而Si、Al、K、Ca、Mg、Na、Sc、Ti在多金属结核中的丰度比在地壳中的丰度低,元素趋于分散[5]。而锰铁元素占主要地位,目前也以铁锰结核为主要开采矿床。同时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储藏量相对惊人,据测算,其中大洋洋低主要的猛结核,分布在太平洋的锰储量达2 000亿t,相当于陆地上的57倍;而镍结核90亿t,相当于陆地的83倍;铜结核50亿t,相当于陆地上的9倍;钴结核30亿t,相当于陆地上的539倍[1]。所以对于解决目前紧缺的铜、钴、镍、锰、铁等矿产,一方面大力勘探陆地矿床,另一方面可以把部分工作从陆地上转移到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床。 二、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富集的地质特点 因为多金属结核广泛分布于水深4 000~ 6 000 m深海底,所以对深海多金属结核分布的调查难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 特征 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1)生物资源的再生性 再生性: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再生性是生物资源的基本属性。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各种产品。 (2)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 可解体性:生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生物种类减少以至灭绝的特性。每种生物 都有自身独特的遗传基因,并且存在于该种生物的种群之中,任何其他的生物个体都不能代表其种的基因库。生物资源破坏后难以自然恢复,从这个意义上看,生物资源是有限的。 (3)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 (4)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5)生物资源的未知性 表现在:很多生物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已经认识、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如银杏。 (6)生物资源获取的时间性图 不同生物种类,获取有用物质的时间不一样。“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六月当柴烧” 。(7)生物资源的可引种驯化性 野生生物资源可以通过人为的引种驯化而成为家养生物。生物的引种驯化,不仅可以解决野生生物资源获取的困难,而且可以拯救、保护濒危物种,扩大分布区,提高产量。 (8)生物资源的不可逆性 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不同的资源系统的稳定性不同。通常,资源系统的组成种类和结构越复杂,抗干扰能力越强,稳定性也越大。反之亦然。 组成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 家 系 个 性 描 述 规 范 文件标识 当前版本0.2.0 作者谢小冬 完成时间2006-4-19 文档审批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七日

版本变更历史 时间版本描述作者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谢小冬2006-3-8 0.1.0 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的框架修改曹宗富2006-4-19 0.2.0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电话:86- 邮件: 主题:人类遗传资源共享平台 名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编号:

目录 前言 (4) 1 范围 (1) 2 定义 (2) 2.1 家系 (2) 2.2 特异性状 (2)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原则 (4) 5 编写方法 (5) 6 家系遗传资源描述表 (6) 7 家系遗传资源描述规范字段说明简表 (9) 8 人类遗传资源家系遗传资源个性描述规范 (12) 8.1特异性状信息 (12) 8.2 家系遗传资源采集地信息 (12) 8.3 家系遗传资源家系信息 (14) 8.4 家系中的个体信息 (14) 8.5 医学指标 (16) 8.6 其它字段 (17) 9 附录1:近亲等级表 (18) 10 参考文献 (19) 11 附录2: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家系个性描述规范示例 (20)

前言 为了确保中国家系遗传资源能有序、准确而有效地进入数据库保存,特制定《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家系遗传资源个性描述规范》,以便于中国家系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共享。 中国家系遗传资源不同于一般遗传资源,本规范对中国家系资源的定义、分类、采集地信息、共性和个体信息、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医学指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得资源的收录有所依照。 本标准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小冬

生物存储构建美国生物资源库

生物存储:构建美国生物资源库 方宇宁/编译 一些规模较大的生物库投资建立了样本跟踪、存储和检索的自动化系统,同时确保样本保存在某个恒 定的温度条件下 ●数据资料丰富的高品质生物样本是未来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但是,获取和存储这些样本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生物库的建设来说,最困难的问题也许还是资金问题。 如今,世界各地的冰柜或橱架上放满了许多人体标本,这就是一般所称的“生物银行”或“生物库”:将各种生物组织保存起来,供以后研究之用。这样的生物库包罗万象,其规模和所涉及的范围无比庞大,有来自普通人群的,有来自手术患者或活检患者的,也有来自刚死亡之人的。有些样本收藏可追溯到几十年前。例如,对原住民基因测序的一绺头发就来自于上世纪2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C·哈登(Alfred C.Haddon)之手。哈顿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许多样本如今都保存在英国剑桥大学。 样本多为干血样或冷冻血样,也包括其他一些机体组织,如眼睛、大脑和指甲等。生物库的样本收集是根据不同需求而有所侧重,例如,以不同人群为基础的生物库收集的干血样本和健康数据用于确定乳腺癌遗传危险因素,而疾病生物库收集的肿瘤样本则用于揭示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形式。 仅储存在美国生物库的组织样本其数量在世纪之交估计已超过了3亿,并以每年2 000万样本的速度在增加。明尼苏达大学生物资源保存中心负责人艾利森·胡贝尔(Allison Hubel)称,根据兰德公司的报告,这些数字很可能被低估了。 即使如此,许多科学家还是提出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在2011年对700多名癌症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47%的研究人员说很难找到他们需要的样本,81%的人称他们的研究范围因此而受到限制,60%的人则表示他们因此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持怀疑态度。 过去,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检查生物标本,或对少数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现如今,他们研究的对象是成千上百个分子,其中包括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等。尤其是以基因组为基础的各种研究正在普及,研究人员需要从中寻找遗传标记,需要更多的样本进行测量。“在过去20年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

大洋锰结核矿成因之谜

大洋锰结核矿成因之谜 海底锰结核是由英国人首先发现的。1873年2月18日,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来到加那利群岛西南约300千米的海面进行海底取样调查。结果从海底捞上来几块像黑煤球的硬块。船上的几位科学家准都没有见过这种“黑色的卵石块”。后来,这些“黑卵石块”送回英国。经过化验分析,才知道它不是化石,而是含有大量锰,铁、铜、镍、钴等元素的矿石。后来,人们给这种矿石起名叫“大洋锰结核”或“大洋多金属结核”等。由于锰结核矿大量存在于世界各大洋之中,是海洋中最有价值的矿产,所以进入70年代后,世界上有条件的海洋国家,投以巨资,对大洋锰结核矿进行调查,研究其开发的可能性。 尽管人们已经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海底锰结核,然而大洋锰结核的成因之谜,仍未解开。科学家提出种种成因假说,但是,每种假说都有其不够完善的地方。 关于锰结核成因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什么是锰结核构成元素供给源?锰结核的沉积地点是怎样形成的?锰结核的生长机理是什么? 关于锰结核的金属供应源问题、科学家提出四种方式:一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了金属离于,被风或是河流带入海洋。二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可以为锰结核提供所需的金属元素。三是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它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四是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给源,尽管它的数量不大。 这些元素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的搬运方式,来到具备形成锰结核的”核”上,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结核,最后形成大小不等的锰结核。在研究这些金属元素的搬运方式上,科学家们没有多大的争议,大家都赞成是通过海水溶解后来到锰结核的“核”上的。然而,科学家对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围绕着锰结构的生长机理,人们提出了种种的理论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自生化学沉积假说,或者叫作接触氧化和沉淀说。这种观点认为,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便会围绕一个核心进行沉淀,氢氧化铁的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且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这种解释虽给人以启发,但是它仍有不完备的地方。第二种假说是生物成因说。这种理论的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该的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第三种假说是火山活动说。这种理论认为,人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在气体从熔岩中析出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微量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淀,形成锰结核矿。对于这种假说,有人提出:很多非火山活动海域内,也发现大量的锰结核,这又该做何种解释呢?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一、引言 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 (一)发展现状与动态 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

集更加准确、可靠。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 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 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 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2005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 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 (云政办发[ 2 0 0 5 J 9 4号) ,从政策上 对野生茶树原生境保护给予了支持。2008 年,福建省启动了茶树品种 资源保护项目,浙江省启动了龙井群体种和妈坑种的原生境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茶树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 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演化。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野生资源丰富多样。 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是开展资源鉴定和编目的基础。在茶树分类学研究中,早期主要以叶、花、果等形态学性状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子包粉显微形态分析和DNA分子标记 技术等逐步得到应用[ 2],为茶组植物种的分类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茶组

生物《资源与评价》八下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部分检测题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21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营养生殖) 2.⑴ C⑵ C ⑶ C ⑷①芽接枝接A是接穗 B是砧木② D ③ C 3.⑴在无菌条件下,从叶片上取出叶的细胞或组织接种到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分化成幼苗,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①接种叶的细胞或组织②愈伤组织③分化成幼苗⑵无菌⑶在短时间内生产大批植物;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培养新品种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1.有性2.传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3. C 4.B 5.C 6.C 7.B 8.(1)雄人工授粉⑵花粉柱头花粉管花粉管柱头花柱子房胚珠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⑶果皮子房壁;果实子房;种子胚珠。 9.当雄花盛开,大部分雌穗花丝露出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先采品种不同的花粉,然后装在授粉器内,把花粉授在花丝上。可连续进行两、三次。 第三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1.蛹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2.有性 3.C 4. B 5. A 6. B 7.⑴①蛹②幼虫③受精卵④成虫⑵③②①④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完全变态⑶C ⑷春蚕丝尽并没有死而是形成了蛹,“春蚕化蛹丝方尽” 8.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产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蝉的生长,蝉将原来的外骨骼脱去,这就是蜕皮。 9.(1)消灭蚊子生存环境,及时清理垃圾,不要留死水。(2)关上门窗,在窗前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会有一些死去的蚊子。 人们根据苍蝇复眼的构造,仿制了“蝇眼”照相机;苍蝇的眼睛能看见紫外线,但人和其他热敏元件却看不见紫外线。所以,人们又仿制了“紫外眼”,这种“紫外眼”在国防上有重要作用。苍蝇的嗅觉很灵敏,人们又根据苍蝇的这个特点仿制了气体检验仪器,用来检测各种气体。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 D 2. C 3.B 4.D 5.C 6.B 7. A 8. B 9.⑴受精卵⑵ D ⑶ C ⑷环境的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其不能正常地进行能够生殖和发育,导致种群的数量减少。 ⑸参考答案:由于化肥农药等的广泛使用,造成水体污染是青蛙畸形的外界因素;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虽然水陆两栖,但是主要还是依靠裸露的皮肤进行呼吸,这是导致青蛙畸形的内因。学生可以通过饲养蝌蚪,选用某种常用的农药或化肥,研究它们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探究方案略。 ⑹D 第五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晚成,早成 2.①是晚成鸟,发育不充分,眼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②是早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3.略 4.有性 ,筑巢, 孵卵,育雏,成活率。5.C 6.A 7.(1)卵白,营养物质(2)卵黄,营养物质(3)胚盘,胚胎发育,发育 8.不能,因为是未受精的卵。 9.(1)有性生殖(卵生)(2)晚成鸟(3)麻雀繁殖期食部分

《作物种质资源》项目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一、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 1、对南疆种植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查明南疆作物种质资源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开展新疆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重点收集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主要为农作物:包括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玉米、甜高粱等;油料作物:向日葵、红花、油菜、胡麻、蓖麻等;豆类作物:鹰嘴豆、蚕豆、豌豆等;工业原料作物:甜菜、加工番茄、棉花、打瓜、啤酒花、大麻、蒲公英等;新疆特色药物作物:甘草、小茴香、肉苁蓉、薰衣草、红花、枸杞、红景天、骆驼蓬碱、野西瓜等),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变种(罗布麻、甜叶菊、苦豆子、黄芪、曼陀罗、秋葵等),以及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品种、品系等,并对种质圃(库)保存资源整理编目。 2、进行种质资源主要种质的重要农艺、品质、抗逆等形状进行鉴定评价,对作物种质资源相关共性和特殊性状进行准确数据化描述表达,研究种质资源品质、抗逆性和抗病虫性鉴定方法,并评选出优异种质。 3、对新疆特色作物(胡麻、海岛棉、加工番茄、鹰嘴豆、甘草等)进行通过分子标记和等位性测验,鉴定与发现种质优异抗逆基因。 二、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体系建设 1、研究制订主要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整理、入圃保存技术规程、规范,促进资源考察、收集、保存工作规范化; 2、研究制订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规范和各作物管理细则,加强种质资源圃(库)管理; 3、制订新疆特色作物种子入库保存规范; 4、开展濒危物种资源离体保存和快放技术研究,为收集资源的快速繁殖入圃保存和更新提供技术手段; 5、研发和完善作物种质资源描述和质量控制规范,重点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的病虫可逆境抗性鉴定等规程的制定; 6、研究新疆特用作物繁育特性,制定繁殖技术规程。 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构建新疆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网络数据库,包括作物种质资源共性数据库、特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技术路线图

专题生物安全与遗传资源

专题1 生物安全与遗传资源

菝葜复合种(Smilax china complex)物种分化的遗传基础研究 Studies of Spec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n Smilax china complex 孔航辉 王艾丽 傅承新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系统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杭州 310059) 菝葜(S. china L.)为菝葜属在亚洲的广布种,是菝葜属China组的一个代表类群。根据以前的形态、核型性状及分布研究,我们提出了菝葜复合种的概念,认为广布种菝葜(染色体具有从2X~6X的不同倍性的连续变化)和小果菝葜、三脉菝葜、红果菝葜和硫球菝葜等近缘种一起,构成一个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为主、延伸到日本岛屿、中国台湾和支那半岛的菝葜复合种 (S. china complex)。研究发现广布种菝葜种内形态变异较多,且与近缘种种间界限模糊,分布上存在重叠现象,关系复杂;本研究从等位酶分析方法,利用nrDNA ITS、cpDNA mat K和trn T-L等序列数据对菝葜复合种的起源和分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等位酶分析认为,同组的黑果菝葜不属于菝葜复合种内,确认了菝葜在神农架的唯一一个2倍体居群,揭示了该2X群体与二倍体的小果菝葜和三脉菝葜之间的亲密关系,认为它们很可能是菝葜四倍体、六倍体的亲本之一,或者至少存在多次基因渗透。酶谱揭示广布种菝葜的二个四倍体居群——广西和贵州居群是异源多倍体的,推测其亲本是菝葜的二倍体居群和三脉菝葜。等位酶分析支持菝葜复合种内的多倍体是多起源的,即多倍体形成经历了多次不同基因型亲本的基因渗入,产生了一个多变的多倍体基因型。 对广布种菝葜 (S. china )的12个居群及6个近缘种:红果菝葜, 长托菝葜, 粗糙菝葜, 小果菝葜, 三脉菝葜和S. biflora的DNA 序列(ITS, mat K和trn T-L)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TS1长度变异在202-233bp,ITS2长度变异为235-247bp,ITS1的信息位点(45)多于ITS2(23)。mat K中保守位点为1201个,99个位点有差异,132个性状为信息位点。trn T-L的长度变异为895-1010bp,986个为保守位点,信息位点为28个。各个分子标记都支持菝葜复合种为单系类群。在联合数据分析中,菝葜复合种分成2个分枝。第一个分枝包括粗糙菝葜, 红果菝葜和菝葜的金佛山居群并得到100% BS支持,第二分枝包括菝葜复合种的其它类群。第二分枝中菝葜的桂林居群自成一亚枝。系统发育分析支持菝葜多倍体居群的多次起源,桂林居群和金佛山居群可能是异源多倍体;认为菝葜的二倍体居群,小果菝葜和三脉菝葜是该复合种的祖先种;北美的单一伞形花序木本种与亚洲菝葜组(含菝葜复合种)是姐妹群关系。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5): 454–460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7394587.html, —————————————————— 收稿日期: 2010-05-21; 接受日期: 2010-07-27 基金项目: 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2004DKA30380)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caoy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7394587.html,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曹永生* 方 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不统一、资源保存相对分散、信息网络设施薄弱, 制约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本文提出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概念和架构, 它是一个虚拟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机构, 由国家长期种质库、国家复份种质库、国家中期种质库、国家种质圃和国家种质信息中心组成。阐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了由110种作物的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组成的技术规范体系。提出了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建成了拥有39万份种质信息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7394587.html,/)。创建了日常性服务、展示性服务、针对性服务、需求性服务和引导性服务等5种农作物种质资源服务模式, 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难题。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数据库, 信息共享, 生物多样性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Yongsheng Cao*, Wei Fang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and can serve as a material basis for crop breeding and agroproduction. For a long time, ununified standards, widely-scattered germplasm storage, and weak inform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have restricted the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h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of a pro-gram called the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NCGRI) were proposed. The NCGRI is a virtual organization which brings together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the national long-term genebank, the national duplicate genebank, the national medium-term genebank, the national field genebank, and the national germplasm information cent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were elaborated. Complete with descriptor lists, a data dictionary, and data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the group established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110 crops. A protocol for sample sharing that is driven by information sharing was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with 390,000 acces-sions and the Chinese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7394587.html,/) were estab-lished as repositories. Finally five service-modes including routine service, field display services, targeted services, demand for services, and guide services were created. Key words: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information sharing, biodiversity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最有价值、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是实现食物安全、生态安 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美国是较早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国家之一, 早在1990年美国国会就立法批准实施国家遗

“生物海盗”垂涎我基因资源 哈佛违规研究受关注

“生物海盗”垂涎我基因资源哈佛违规研究受关注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华违规进行人体研究掀起波澜 哈佛拿中国农民做实验美方违规研究引人关注2002年3月28日,美国联邦政府下设的“人体研究保护局”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出调查报告,谴责这所世界知名学府在中国安徽农村进行的15项人体研究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据《洛杉矶时报》披露:调查报告指责哈佛大学的科研做法,质疑哈佛大学在对世界上最令人垂涎的“遗传信息宝库——中国农村人口”进行科研时的道义问题!《华盛顿邮报》称,“人类研究保护局”的调查报告详细列明了研究在哪些方面违反了联邦政府规定,但当局表示不会制裁哈佛。”4月1日,美国各大新闻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台对哈佛大学在华违规进行人体研究内幕进行重点报道。媒体披露,这15个项目中,有12项是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美籍华人徐希平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包括对哮喘病、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的基因调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称,他们在人体医学实验的监督上,的确有改进的必要;该院已决定暂停在中国进行的一切研究,重新审查这些研究项目,并对徐希平和另一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谴责。美国“人类研究保护局”专门负责监察人体科学研究,1999年已开始对哈佛大学在中国的研究展开调查。在“人类

研究保护局”发给哈佛大学两家机构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了哈佛大学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人体研究实验引发的道义问题。报告认为,这些涉及安徽农村成千上万人的基因研究项目,有诸多违规之处。比如,对“哮喘病的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批准招募的受试者为2000人,但实际招募的达16686人。一句话,美方的调查认为:徐希平副教授的违规是“广泛而严重”的。最近几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来自国内外的媒体采访令该学院公关部主任荷尔曼女士应接不暇。荷尔曼女士在回答新闻媒体提问时说:“我们在中国进行的是科学研究,绝不是外界所误传的人体实验。这些项目的内容是研究环境和遗传基因对哮喘、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的影响。此次的基因研究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便于追踪,而这些都能为基因研究提供很好的环境。荷尔曼女士表示,“人类研究保护局3月28日发出调查报告对研究提出质疑,其焦点并不是中国农村参与者的身体在研究中受到了损害,而是质疑研究人员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有参与者都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侵犯了参考者的知情权。同时由于基因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某些妇女的生育状况,联邦政府也对参与者的个人隐私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表示怀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完全同意联邦政府在调查报告中提出的意见,院方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对现行的科学研究监督机制进行各

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正文)

原则与方法、形态与结构学术语 1 原则与方法 1.1 原则 1.1.1 参考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植物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 1.1.2 结合当前需要,以满足热带经济作物描述、评价、鉴定和果树育种需求为主, 兼顾生产需要。 1.1.3 优先考虑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兼顾到与国际交流和发展的需要。 1.1.4 参考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I)和国内发布的有关热带、亚热带果树描 述符。 1.2 方法与要求 1.2.1 描述符类别分为6类。 1 基本信息 2 植物学性状 3 农艺性状 4 品质性状 5 抗逆性状 6 抗病虫性状 7 分子标记 8 细胞学特征 1.2.2 描述符代号 描述简表中描述符代号由描述符类别加上两位顺序号组成,如“101”、“202”、“301”。 1.2.3 本规范采用国际单位 。 1.2.4 本规范文本中,数量性状描述符所采用的单位在其后的[ ]里,质量性状有评价 标准和等级划分,其后有相关解释。 1.2.5 本规范文本中,描述符的代码是有序的,如对持续变化的数量性状的描述,采 用从细到粗、从低到高、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描述。如颜色时从淡到浓,抗 性性状的描述则从弱到强等。 1.2.6 “0”作为描述符时,表示没有该项或者该项未获得。 例如:如果一种种质不能形成花,下面花颜色的描述符将记录为 0 1 白 2 黄 3 红 4 紫 1.2.7 特征缺失或具备记录如下: 0 缺失 1 具备 1.2.8 植物学形态描述符有模式图。 1.2.9 日期表示为YYYYMMDD格式。 YYYY-----代表年 MM-------表示月 DD-------表示日 1.2.10 经度格式为DDDFF,纬度格式为DDFF,其中D为度,F为分,后面标明北纬(N)、

挖掘新基因资源的方法

挖掘新基因资源的方法概述 随着生物科技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酶制剂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需要更多的酶基因资源,目前国内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寻找新的微生物资源 我们寻找新的基因资源最直接和最传统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自然界的微生物进行筛选,获得更多的优良的微生物资源,然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取基因资源,早期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此。微生物筛选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 1.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取特定的地点采集样品,常选取比较极端的环境。 2.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稀释培养,或者富集培养 3.很据不同的样品和目的进行初筛,复筛。 菌种筛选的手段筛选的手段必需配合不同筛选阶段的要求,对于初筛,要力求快速、简便,对于复筛,应该做到精确,测得的数据要能够 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 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 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 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 法只能用于初筛。 2)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 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 的"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 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 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 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 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 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 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4.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各种代谢产物的测定。 5.细菌培养鉴定,性能测定,克隆基因,表达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