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

[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难点)

一、农民的“解放”

1.颁布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

(1)农奴的人身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要交付高额的赎金,并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村社”组织管理农民,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归纳总结]

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二、改革的两面性

1.性质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影响

(1)进步性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思维点拨]

1.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

剥削。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使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史论要旨]

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2.改革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4.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为了使俄国政治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政治体制的变革

(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

(2)建立城市杜马和自治局,城市选民的资格由纳税的多少决定。

(3)改革司法:废除了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司法制度的改革比较彻底,它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然保留着农奴制的烙印。

(4)改革军事: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2)这次改革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重点精讲]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

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表现

(1)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和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大型工厂。

(2)在工业分布上,形成了新的工业区。

(3)农村的富农中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既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也解决了自由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作用

改革后的数十年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知识图示]

主题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史料一①我不愿农奴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奴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史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②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史料解读]

①反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②指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问题思考]

(1)材料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提示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提示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史论总结]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依据

(1)性质: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依据

①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②从内容上看:a.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b.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地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地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

③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主题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一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①……农民不但要……为得到的土地缴纳赎地费,而且还要缴纳各种地方税。此外,他们还要负担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

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史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②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

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

[史料解读]

①表明农奴制改革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②表明农奴制改革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问题思考]

(1)材料一表明俄国的农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提示提供了资本(土地和资金)、劳动力以及商品市场。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在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提示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也进

行了改革。

[史论总结]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1)经济方面: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教育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D.农奴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答案 A

解析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决了自由劳动力问题,这是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

2.1861年改革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 )

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

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答案 B

解析1861年改革前,农民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由庄园主进行管理;改革后,农民从法律上脱离了庄园主的管理,为加强对“解放”后的农民的控制,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

3.列宁说: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