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同步练习第15章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同步练习第15章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同步练习第15章

字体大小:大中小行间距:大中小打印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甲企业于2009年1月购入一项无形资产A,入账价值为150万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分10年进行摊销,假定税法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按5年进行摊销。会计与税法上预计净残值均为0。2009年末无形资产A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135

B.150

C.100

D.120

2、甲公司于2009年末以200万元取得一项固定资产并投入使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2010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20万元。税法规定,该项固定资产应按照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0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0

B.300

C.200

D.190

3、乙公司于2009年1月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成本为30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09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35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房屋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按20年计提折旧,残值率为3%。则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09年末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300

B.350

C.272.5

D.273.325

4、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贷方余额为50万元,2011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30万元,2011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40万元,税法规定因产品质量保证而计提的预计负债,可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1年12月31日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0

B.30

C.50

D.40

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暂时性差异是指()。

A.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B.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C.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D.仅仅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6、甲公司2009年末存货账面余额8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已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得税前扣除。则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7、某公司2009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至2009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则2009年末公司因该事项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0

B.100

C.-100

D.不确定

8、某企业2009年1月1日持有购入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款为2 5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则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 500 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 500万元

9、企业2010年8月研发成功一项专利技术,发生研发支出1 6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的金额为1 200万元,该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费用化部分可加计50%税前扣除,资本化部分允许按150%在以后期间分期摊销,则无形资产在2010年末的暂时性差异为()。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75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75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10、C企业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2010年年初“预计负债——产品保修费用”科目余额600万元,2010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10年实际发生产品保修支出4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0年12月31日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万元。

A.600

B.500

C.400

D.700

11、下列项目中不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是()。

A.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

B.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

C.本期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高于入账价值

D.成本计量模式下,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2、下列各项资产和负债中,因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是()。

A.计提职工工资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

B.购买国债确认的利息收入

C.因确认产品质量保证形成的预计负债

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罚款

13、S企业于2008年12月31日以1 200万元购入一栋写字楼,并于当日对外出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税法对该写字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09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为1 600万元。S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税法规定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期末该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为()万元。

A.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60

B.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C.确认递

延所得税负债115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15

14、2010年12月31日,某企业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480万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企业应做的会计处理为()。A.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所得税费用 5 B.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 C.借:所得税费用 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 D.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

15、甲公司2006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为1 0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与税法规定相同),采用直线法摊销(与税法规定相同)。 2010年12月

31日,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变。所得税税率为25%。2011年12月31日,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万元。

A.30

B.72

C.36

D.28

16、甲企业于2009年10月20日自A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1 0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但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属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2月20日,甲企业自B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 0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照税法规定,也具有预收性质,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甲企业当期及以后各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则甲企业就其预收账款项目,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0万元

B.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万元

C.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0万元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万元

17、甲公司2004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为1 0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与税法相同),采用直线法摊销(与税法相同)。 2008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该固定资产原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变。所得税税率为25%。2009年12月31日,因该固定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万元。

A.30

B.72

C.36

D.28

18、甲公司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69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9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 200万元,计税基础为6 800万元,2009年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预计负债12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质量保证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09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收益为()万元。

A.111

B.180

C.150

D.30

19、甲公司自2010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10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3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600万元,2011年4月2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及预计年限均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1年末因上述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万元。

A.0

B.75

C.69.38

D.150

20、甲公司于2009年发生经营亏损5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于未来5年内能够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 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甲公司2009年就该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应确认()。

A.递延所得税资产1 250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1 250万元

C.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万元 D.递延所得税负债750万元

21、A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2010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200万元,2010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上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于2010年转回200万元,假设A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除减值准备外未发生其他暂时性差异,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为()万元。

A.借方25、借方175

B.借方25、借方225

C.借方75、借方275

D.贷方25、借方175

22、某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以前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1 188万元,本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前期无法预期此次税率变动),本期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 720万元,上期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于本期转回1 200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为()万元(不考虑除减值准备外的其他暂时性差异)。

A. 贷方842

B. 借方842

C. 借方978

D. 贷方978

23、甲、乙是母子公司关系,2009年年初,作为母公司的甲公司向其子公司乙公司出售一批存货,实际成本为200万元,内部售价为300万元,2009年末乙公司尚未出售这批存货,期末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240万元,乙公司计提了6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

A.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元

C.递延所得税资产10万元

D.递延所得税负债40万元

24、2010年5月6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5 000万元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并于当日取得B公司净资产,当日B公司存货的公允价值为1 600万元,计税基础为1 000万元;其他应付款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0,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200万元。假定合并前A公司和B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所得税税率为25%,则A公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商誉分别为()万元。

A.0,800

B.150,825

C.150,800

D.25,775

25、某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20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25%。2007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1)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万元;(2)年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200万元。(3)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40万元。假定该公司2007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A.323.2

B.343.2

C.333.2

D.363.2

26、某企业上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借方余额为33万元。本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万元,期初的暂时性差异在本期未发生转回,该企业本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万元。

A.30

B.46.2

C.33

D.32.5

27、企业持有的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2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240

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期末该业务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额为()万

元。

A.60

B.8

C.50

D.0

28、A公司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当年违法经营支付罚款50万元,由于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当期会计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00万元。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50万元(假定均为固定资产产生);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 700万元。除上述差异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A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A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万元。

A.670

B.686.5

C.719.5

D.737.5

29、某企业2011年度的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其中包括本年收到的国库券利息收入10

万元;全年实发工资为350万元,假设均为合理的职工薪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税法规定,国库券利息收入免税,企业发生的合理的职工薪酬可在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2011年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A.340

B.247.5

C.252.5

D.162.5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计税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B.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C.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D.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表述方式正确的内容有()。

A.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税法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其计税基础为零

B.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C.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D.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

3、不考虑特殊因素,下列各事项中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有()。

A.因产品质量保证而确认的预计负债

B.购买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C.应支付的违反税收规定的罚款

D.应支付的税收滞纳金

4、在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企业购入固定资产,会计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和税法的折旧年限一致、预计净残值均为0

B.企业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当期期末公允价值小于其初始确认金额

C.企业购入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期末没有计提减值准备

D.企业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入当期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初始确认金额

5、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企业对销售的商品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于当期确认160万元的预计负债

B.企业为关

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2 600万元 C.企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1 000万元,尚未支付 D.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会计确认预收账款1 500万元

6、下列各事项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有()。

A.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

C.企业的非公益性对外捐赠支出

D.企业违反商品购销合同应支付的违约金

7、下列项目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有()。

A.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B.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D.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8、下列关于递延所得税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计量

B.产生暂时性差异,就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C.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并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D.递延所得税,均是由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9、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期末会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的有()。

A.本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本期转回存货跌价准备

C.企业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小于其初始确认金额

D.实际发生产品售后保修费用,冲减已计提的预计负债

10、下列各项表述中,处理正确的有()。

A.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B.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C.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D.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1、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表述,正确的有()。

A.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B.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一定会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C.资产负债表日,应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复核

D.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均不要求折现

12、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B.企业应以未来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C.企业应以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未来的适用税率可以预计)为基础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

13、企业因下列事项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计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有()。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C.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D.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4、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调减所得税费用的项目包括()。

A.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B.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D.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5、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的有()。

A.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

B.因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D.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中,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16、A公司2009年发生了4 000万元的广告费用,在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0 000万元,会计利润为10 000万元。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A公司2009年末应确认()。

A.递延所得税负债250万元

B.应交所得税2 750万元

C.所得税费用2 500万元

D.递延所得税资产250万元

第三大题:判断题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不得自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2、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3、企业应交纳的罚款和滞纳金,在尚未支出之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则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4、企业确认的预收账款,其计税基础一定等于其账面价值。()

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6、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7、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如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则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属于暂时性差异。()

8、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以当期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9、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的初始确认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不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0、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11、只要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就应该在期末按适用的税率乘以该暂时性差异的金额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2、由于税率变动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一律应该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13、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需对以后期间的递延所得税按照新的税率进行计量,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不用再做调整。()

14、企业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

15、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16、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应计入所得税费用。()

17、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影响所得税费用,也可能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18、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得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第四大题:计算题

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第四季度,甲公司发生的与所得税核算相关的事项及其处理结果如下:(1)2010年10月2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购入股票3 000万元,占发行股票方有表决权资本的2%,准备长期持有,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3 2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200×25%),同时记入了当期损益。(2)甲公司于2008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值6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会计的规定相同。由于技术进步,该设备出现了减值的迹象,经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甲公司在2010年末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0×25%)。(3)甲公司2010年10月10日开始一项新产品研发工作,第四季度发生研发支出3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的支出为100万元,该研究工作年末尚未完成,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税法规定,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中费用化部分可以按1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部分在摊销时可以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4)1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合同规定,商品的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包括安装费用);甲公司负责商品的安装工作,且安装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5日,甲公司发出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增值税额为85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为350万元。至12月31日,甲公司的安装工作尚未完成,按税法规定,当年应确认应税收入。甲公司确认发出商品350万元,未进行所得税的处理。(5)甲公司2010年12月接到物价管理部门的处罚通知,因违反价格管理规定,要求支付罚款100万元。甲公司已记入营业外支出100万元,同时确认了其他应付款100万元,至2010年末该罚款尚未支付。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100×25%)。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根据甲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事项(1)-(5)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2、甲上市公司于2009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09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1)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9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9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3)甲公司2009年以4 000

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4)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5)2009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其他相关资料:(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9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2)计算甲公司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3)编制甲公司2009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10年及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得知该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将变更为15%。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10年利润总额为400万元,该公司当年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包括以下事项:(1)取得国债利息收入40万元;(2)因违反税收政策支付罚款20万元;(3)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万元;(4)本期提取存货跌价准备105万元;(5)本期计提预计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5万元;(6)2009年末甲公司持有的A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400万元,该项投资系2009年取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10年末,甲公司持有的A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7)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2009年年末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2010年年末其公允价值跌至1 600万元;(8)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余额为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为80万元。(9)2010年度,甲公司共发生非广告性质的赞助费36万元,发生非公益救济性捐赠4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34万元。假定除上述所述事项外,无其他差异。上述事项中除第(6)个事项,其他事项无暂时性差异的期初余额。要求:(1)计算甲公司2010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2)计算甲公司2010年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3)计算甲公司2010年度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4)编制甲公司2010年度确认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

4、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第四季度,甲公司发生的与所得税核算相关的事项及其处理结果如下:(1)甲公司2010年12月接到物价管理部门的处罚通知,因违反价格管理规定,要求支付罚款100万元。甲公司已记入营业外支出100万元,同时确认了其他应付款100万元,至2010年末该罚款尚未支付。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100×25%)。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2)2010年10月8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购入股票3 000万元,占发行股票方有表决权资本的2%,准备长期持有,将其划分为可供出

售金融资产。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3 2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200×25%),同时记入了当期损益。(3)甲公司于2008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值6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会计的规定相同。由于技术进步,该设备出现了减值迹象,经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甲公司在2010年末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0×25%)。(4)甲公司2010年10月1日开始一项新产品研发工作,第四季度发生研发支出3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的支出为100万元,该研究工作年末尚未完成,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税法规定,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中费用化部分可以按1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部分在摊销时可以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根据甲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事项(1)~(4)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5、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0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0,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8月,甲公司接有关部门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15%。该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涉及所得税会计的交易或事项如下:(1)2010年1月1日,以2 044.70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该国债票面金额为2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到期日为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2009年12月15日,甲公司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支付购买价款、运输费、安装费等共计2 400万元。12月26日,该设备经安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20年。假定甲公司购置的设备预计净残值和采用的折旧方法符合税法规定。(3)2010年6月20日,甲公司因废水超标排放被环保部门处以300万元罚款,罚款已以银行存款支付。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法规所支付的罚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2010年9月12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50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2010年10月10日,甲公司由于为乙公司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乙公司未如期偿还借款,而被银行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担保责任。12月31日,该诉讼尚未审结。甲公司预计履行该担保责任很可能支出的金额为2 2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6)甲公司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甲公司计算2010年的应交所得税是2 012.55万元,所得税费用是2 104.55万元。要求:(1)根据上述交易或事项,分析和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预计负债在2010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2)分析和判断甲公司计算的2010年应交所得税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计算出正确金额;(3)分析和判断甲公司计算的2010年所得税费用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计算出正确金额。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2009年末,无形资产A计税基础=150-150×(5/15)=100(万元)。

2、答案:D

解析:2010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200-200/20=190(万元)。

3、答案:C

解析:按照税法规定不认可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2009年末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为原值减去税法规定提取的折旧额。税法规定的月折旧额=300×2÷20÷12=2.5(万元),计税基础=300-2.5×11=272.5(万元)。

4、答案:A

解析:税法规定因产品质量保证而计提的预计负债,可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50-30+40)-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50-30+40)=0。

5、答案:B

解析: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存货项目账面价值700万元<计税基础8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7、答案:A

解析: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则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0=100(万元)。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相等,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8、答案:A

解析: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3 000万元>计税基础2 5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9、答案:B

解析:2010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 200-1 200÷10÷12×5=1 150(万元);计税基础=1 200×150%-1 200×150%÷10÷12×5=1 725(万元);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为575万元(1 725-1 150)。

10、答案:D

解析:2010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600+500-400=700(万元),计税基础=700-700=0,因此2010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700万元。

11、答案:C

解析:选项C,税法不认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其计税基础等于其入账价值,因此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2、答案:C

解析:选项ABD,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选项C,企业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允许在以后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即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税前列支的金额(与账面价值相等)=0。

13、答案:C

解析:企业持有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上不计提折旧,期末要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调整其账面价值;税法上需要按照具体规定对该房地产计提折旧。因此2009年末,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为1 600万元;计税基础=1 200-1 200/20=1 14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460×25%=115(万元)。

14、答案:D

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计入所有者权益,所以对应调整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15、答案:D

解析:2010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5/10=500(万元),所以2010年年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360=140(万元)。2011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360/5=72(万元),所以2011年年末的账面价值=360-72=288(万元),计税基础=1 000-1 000×6/10=4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400-288)×25%=28(万元)。

16、答案:A

解析: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如本题中预收B企业的账款;但是某些情况下,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而税法规定应该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产生暂时性差异,即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从A客户收取的预付款项,按照税法的规定属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暂时性差异,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25%=250(万元)。

17、答案:D

解析:2008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5/10=5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500-360=140(万元)。2009年固定资产摊销金额=360/5=72(万元),2009年年末的账面价值=360-72=288(万元),计税基础=1 000-1 000×6/10=4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400-288)×25%=28(万元)。

18、答案:A

解析:2009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6 800-6 200)+120)]×25%=180(万元)。2009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收益=180-69=111(万元)。

19、答案:A

解析: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因此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0、答案:C

解析:甲公司预计在未来5年不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该可抵扣亏损,则应该以能够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计算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 000×25%=750(万元)。

21、答案:D

解析:本期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00/25%=800(万元),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800+100-200=700(万元),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700×25%=175(万元),因此递延所得税税资产发生额=期末余额175-期初余额200=-25(万元)。

22、答案:B

解析:计提减值准备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计入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金额=(5 720-1 200)×25%=1 130(万元)以前各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188÷33%=3 600(万元)本期由于所得税税率变动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3 600×(33%-25%)=288(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借方发生额=1 130-288=842(万元)。

23、答案:C

解析: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00-60)×25%=10(万元)。

24、答案:B

解析:存货的账面价值=1 600万元,计税基础=1 0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0×25%=150(万元);其他应付款的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5%=125(万元);因此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4 200+125-150=4 175(万元)应确认的商誉=5 000-4 175=825(万元)。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应交所得税=(1 000+80-40)×33%=343.2(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万元),同时计入所得税费用贷方。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50(万元),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借方。所以2007年度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343.2-20=323.2(万元)。

26、答案:D

解析:“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借方余额=(33/33%+30)×25%=32.5(万元)。

27、答案:D

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资产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因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要对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科目,不会对所得税费用造成影响。

28、答案:D

解析:当期应交所得税=(1 000+50-100)×25%=237.5(万元)。 2008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5 000-4 700)×25%-50=25(万元)所得税费用总额=237.5+25=246.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6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37.5

递延所得税负债25 净利润=1 000-262.5=737.5(万元)。

29、答案:B

解析:国库券利息收入免税,应纳税调减;企业发生的合理的职工薪酬可在税前全额扣除,不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11年的所得税费用=(1 000-10)×25%=247.5(万元)。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解析: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2、答案:BCD

解析:选项A,罚款和滞纳金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扣除的金额(为零)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3、答案:BCD

解析:选项B,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与税法上基本一致,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选项CD,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支付的违反税收规定的罚款、滞纳金等,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

4、答案:CD

解析:选项A,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B,由于会计上期末以公允价值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税法上以初始确认的金额计量,所以会使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需要进行摊销,税法上按照规定的年限进行摊销,在企业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会导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D,会使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答案:ABCD

解析:选项A,企业对销售的商品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会使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B,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税法规定与该类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不产生暂时性差异;选项C,税法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D,

如果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则会计确认的预收账款,税法规定也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6、答案:AB

解析:选项A,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实际发生前税法不承认,所以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B,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其账面价值,但在持有期间税法上不认可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其计税基础为取得成本,会产生暂时性差异;选项C,企业的非公益性对外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不产生暂时性差异;选项D,企业违反经济合同协议而支付的违约金,会计和税法的处理一致,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7、答案:AC

解析: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和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应作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8、答案:BCD

解析:选项B,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要确认递延所得税;选项C,影响数也有可能是计入变化当期的所有者权益;选项D,有些特殊项目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如未弥补亏损)并不是由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引起的。

9、答案:AC

解析:选项AC,一般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从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选项B,转回存货跌价准备会使资产账面价值恢复,从而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选项D,实际发生产品售后保修费用,冲减已计提的预计负债,从而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

10、答案:ABC

解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一般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1、答案:ACD

解析:选项B,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计入所有者权益中,不一定影响所得税费用。

12、答案:AC

解析:选项B,企业应以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选项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所有者权益。

13、答案:CD

解析:选项A,根据准则规定,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应调增资本公积,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调整资本公积;选项B,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该调整商誉,不调整所得税费用。

14、答案:CD

解析: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选项AB会调增所得税费用,本题选择CD。

15、答案:AB

解析:选项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选项D,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中,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对应的调整科目是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16、答案:BCD

解析:因当期发生的销售费用超过当期税前扣除标准的部分可以结转至以后年度税前扣除,会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属于产生暂时性差异的特殊项目,其在2009年末账面价值=0,计税基础=4 000-20 000×15%=1 000(万元),差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25%=250(万元);应交所得税=(10 000+1 000)×25%=2 750(万元);所得税费用=2 750-250=2 500(万元)。

第三大题:判断题

1、答案:×

解析: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2、答案:√

解析: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3、答案:√

解析:罚款、滞纳金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

4、答案:×

解析: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确认为负债,如税法中对于收入确认的原则与会计相同,计税时亦不能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该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在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不同的情况下,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作为负债反映,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纳税所得,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计税基础为0不等于其账面价值。

5、答案:×

解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6、答案:×

解析: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均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7、答案:×

解析: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8、答案:×

解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以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9、答案:√

解析: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为商誉的价值,因为税法上不认可商誉,计税基础为0,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是,如果确认该部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意味着将进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为避免进入死循环,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下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10、答案:×

解析: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11、答案:×

解析:一般情况下,如果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应该相应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如果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该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应确认。另外,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12、答案:×

解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由于税率变动的相关调整金额也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

13、答案:×

解析: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算。

14、答案:×

解析: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15、答案:×

解析: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16、答案:×

解析: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7、答案:√

解析: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影响所得税费用,也可能影响者所有者权益或商誉。

18、答案:×

解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应当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债务。

第四大题:计算题

1、答案:

解析:(1)事项1处理不正确。

理由: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计税基础为3 000万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依据递延所得税的计量规定,甲公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50(万元),同时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甲公司同时记入当期损益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处理是:甲公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50(万元),同时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事项2处理正确。

理由: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20万元(600-600÷10×2-60),资产的计税基础为480万元(600-600÷10×2),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依据递延所得税的计量规定,甲公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甲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是正确的。

(3)事项3处理正确。

理由: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如“三新”技术开发),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为研究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因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则其计税基础应在会计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50%,因而会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4)事项4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事项会计处理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确认收入、结转成本,不纳税。按照税法规定要纳税,会计处理和税法上处理不一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正确的处理: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计

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00×25%=125(万元)。发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35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50×25%=87.5(万元)。或者直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7.5万元。

(5)事项5处理不正确。

理由: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不允许税前扣除,与该项负债相关的支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元-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0=100万元。因此,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相等,不形成暂时性差异,所以甲公司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正确的处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答案:

解析:(1)①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 000-500=4 500(万元)

应收账款计税基础=5 000万元

应收账款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 000-4 500=500(万元)

②预计负债账面价值=4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400-400=0(万元)

预计负债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4 200(万元)

计税基础=4 200(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万元)

注释:对于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免税收入,因此要纳税调整。同时,持有至到期投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4 200(万元),所以在国债到期收回投资时,纳税所得=收入-扣除项目=4 200-4 200=0(万元)。所以对于国债投资,其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④存货账面价值=2 600-400=2 200(万元)

存货计税基础=2 600(万元)

存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4 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2 0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 100-2 000=2 100(万元)

(2)①应纳税所得额=6 000+500+400+400-2 100-200(国债利息收入)=5 000(万元)

②应交所得税:5 000×25%=1 250(万元)

③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

=2 100×25%-(500+400+400)×25%=525-325=200(万元)

④所得税费用:1 250+200=1 450(万元)

(3)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 45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250

递延所得税负债525

3、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