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住宅建筑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新方法

住宅建筑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新方法

住宅建筑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新方法
住宅建筑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新方法

住宅建筑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新方法

摘要:针对当前建筑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方法仍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住宅建筑的新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因素(即特征参数)与建筑能耗的关联度,将关联度作为该因素的权值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建筑进行合理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累积频率分布法确定了每类建筑的能耗基准值,并对建筑住户进行用能评价。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日本建筑学会所建立的住宅建筑能耗数据库,为聚类后的每类建筑确定了相应的能耗基准并对住户进行了用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特征参数的影响大小,科学合理地对建筑细化分类,根据分类后的基准评价能够更好地评估住户的节能潜力并提

供可行的节能建议。

关键词:基准;用能评价;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住宅建筑

中图分类号:TU111.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6)02-0075-09 Abstract: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building energy benchmarking methods,a new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is

used to def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i.e.,typical parameters)and tot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orrelation is used as the weights of correspond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weighted parameters,Clust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classify build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For each group,Ac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then conducted to identify its energy benchmarking value. This value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energy-saving potentials of different building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a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base established by the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classify build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by both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s well as their weights. It can also determine building energy benchmarking values for each group and helps identify 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buildings and provide energy-saving strategies for occupants.

Keywords:benchmarking;energy use evaluation;cluster analysis;grey relational analysis;residential buildings 加强建筑能源管理,合理评价建筑能耗水平是目前建筑节能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筑能耗基准可通过与其他同类建筑或与自身历史能耗对比进行确定[1]。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

入研究,主要评估方法包含以下3种:建筑分值评估法、模拟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2]。建筑分值评估法是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建筑各项性能进行评分,如美国绿色建筑LEED 认证。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栋建筑性能评价,其主要局限是分值确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并易因追求高分值导致采用不必要的建筑节能技术。模拟分析法是通过能耗模拟软件(如Energy Plus和DOE-2)人为设定建筑模型参数,以模拟建筑能耗作为基准值来评价建筑能耗水平。该方法主要针对单栋建筑能耗评估,较多应用于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其主要缺点是难以合理设置模型参数值,尤其是用户行为相关参数[3]。统计分析法是基于建筑实际能耗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如多元线性回归法和累积频率分布法)确定基准值,如美国能耗基准评价工具Energy Star[4]。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多栋建筑能耗评估,同时为提高所得基准值准确度一般需要先根据建筑类型、面积等参数对建筑进行细化分类。由于能耗数据含有建筑运行信息,因此该方法能够反映各种因素对能耗的实际影响,从而合理评价建筑能耗水平,是当前国际建筑能耗基准评价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然而,目前制约该方法研究进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合理的建筑细化分类

方法,导致难以得到符合预期要求的基准值准确度[5]。已有建筑细化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建筑特征参数及其阈值进行

逐层细分,如按建筑面积指标将建筑划分为小、中、大型建

筑。该方法不足之处表现在:一是无法同时考虑多个特征参数对能耗的影响;二是主观性强,其分类指标选择、分类阈值确定以及不同特征参数间分类顺序均无统一标准。此外,若特征参数较多则需大量样本方能满足统计要求[6]。

目前,已有研究针对上述缺陷提出改进方法,如文献[2]和文献[7]分别针对商业建筑和酒店建筑提出利用聚类分析对建

筑进行细化分类,该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多个特征参数对能耗的影响合理划分建筑,但其主要局限是忽略了不同特征参数对分类的影响程度大小,只是简单地将其等同处理,这样必然导致分类结果误差较大。此外,上述研究并未涉及居住建筑。考虑到居住建筑能耗构成及影响因素特殊性,有必要对其基准评价方法进行单独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住宅建筑的能耗基准确定及用能评价新

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日本建筑学会所建立的住宅建筑能耗数据库,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1 能耗基准评价方法

本文提出的基于灰色关联及聚类分析的能耗基准评价

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

该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收集样本建筑信息并建立数据库。相关建筑信息主

要包括气候参数、建筑参数、用户信息及实际能耗数据等。

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属性及取值范围进行处理,转换为适合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形式。

3)建筑分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不同特征参数与建筑能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关联序),将灰色关联度作为权值赋予各特征参数,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建筑进行分类。

4)基准值确定。采用累积频率分布法确定各类建筑的基准值。

5)建筑住户用能评价。通过与基准值对比分析,确定建筑节能潜力,并提供相关节能建议。

1.1 数据预处理

由于数据库中不同参数具有不同属性,例如空调运行状态为分类属性(开或关),建筑面积为数值属性(150 m2或200 m2),难以直接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各数值属性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如[0,30]和[100,1000]),取值范围小的参数影响易被取值范围大的参数影响覆盖。为满足数据分析需要,应将分类属性参数转换为数值属性,并将所有数值属性参数无量纲化,转化为相同数值范围如[0,1]以便进一步处理。转化方法如下:

1)分类属性

1.2 灰色关联分析

将数据库中所有参数转换至[0,1]空间后,考虑到不同

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不同,应对不同参数根据其影响程度分配相应权值,以便进一步将建筑合理分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该权值,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因素之间几何变化趋势的相似程度判断其关联程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权值进行分配),并可通过对灰色关联度排序得到灰色关联序,以表征各因素间关联程度的相对主次顺序[8]。与其他多因素统计分析法,如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优点在于计算简单,能够分析样本量小的数据集,且数据无需服从典型分布[9]。

3)重新计算每个聚类中心各特征参数的平均值,即为新的聚类中心;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迭代收敛,即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

1.4 基准值的确定

能耗基准值是用于比较和评价建筑用能水平的标准和定位,通常采用统计学法确定,如回归分析法、累积频率分布法、平均值法等[12-13]。其中,累积频率分布法具有简单易行、不受异常能耗影响、直观反映建筑能耗分布并能够制定不同的基准水平[13]等优点,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建筑能耗基准值制定方法之一[14]。本文采用该方法确定每类建筑的能耗基准值。

累积频率是指将数据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数值区间,依次

统计各区间数据出现的频率,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逐段累加,能够用于表示小于某一特定值的概率。在能耗基准评价中,通常选用累积频率为25%和50%的值代表良好及典型水平[14],本文以50%作为基准水平,用于评估建筑节能潜力;25%作为目标水平,表示期望建筑达到的用能水平。

2 案例研究

2.1 数据库建立

日本建筑学会于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开展了“日本各地居民能耗调查”项目,建立了住宅能耗数据库,用于评估居住建筑能耗水平[15]。它采集了详细的住户信息和终

端能耗数据,因此,本文以该数据库为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该数据库将日本全国分为6个地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关西和九州冲绳,并在这些地区共选择了80个住户(每个地区均选有独栋式和公寓式建筑住户)

进行能耗数据及相关信息采集,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内容如表1所示。其中,建筑能耗由8类分项能耗组成并分别测量:1)采暖空调;2)生活热水;3)厨房,如电磁炉等;4)照明;5)制冷,如冰箱等;6)娱乐&信息,如电视、电话等;7)家务&卫生,如洗衣机、吸尘器等;8)其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灰色关联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不同特征参数对建筑

能耗的影响大小,并将灰色关联度作为权值赋予各特征参数。建筑能耗指标一般为建筑能耗密度(Energy use intensity,EUI)且常以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表示,单位为MJ/m2[2,4,14]。因此,本文选取一年的EUI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序列,不再单独考虑建筑面积的影响,其余12个参数均作为比较

序列。其中,考虑到同一城市的4个气象参数在不同月份呈明显波动,且不同地区之间气象参数差异显著,首先计算同一城市某一住户逐月EUI与当月气象参数[17]的灰色关联度

并取12个月的平均值,再对同一地区不同城市气象参数的

灰色关联度取平均值。对于其他8个参数,所有住户统一计算并取平均值。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同时给出了12个特征参数的灰色关联序。

从表中综合排序结果可知,12个特征参数中,T、HLC

和NO对EUI影响最显著,即对进一步分类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在确定各类建筑特征时应重点考察这3个参数。气象参数中,绝大部分地区室外温度对EUI影响最大(关西地区太阳辐射照度影响略高于室外温度),风速影响最小。此外,年平均室外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包括北海道、东北和北陆)室外温度对EUI的影响比其他地区相对更加显著。非气象参数中,热损失系数、住户人数和等量泄漏密度对EUI有更大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应重点关注这3个参数并合理取值,以降低住宅能耗。需要说明的是,由

于各地区气象参数的灰色关联度差异显著,因此,4个气象

参数在分配权值以对建筑细化分类时,各地区住户应对其分别考虑。

2.3.2 聚类分析

聚类个数应根据样本容量确定,考虑到本文数据库大小,确定聚类个数k=4。聚类分析通过开源数据挖掘软件WEKA

实现[18],结果如表6所示,表中同时给出各个聚类的聚类

中心(即每个特征参数的平均值,代表每类住户的典型特征)、住户数量及其所占比例。

1)各类住户特征

根据聚类中心比较可见,相对其他3类住户,第2类住户特征为室外年平均温度最高,太阳辐射最强,风速最小(T、RA为最大,WS值最小);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最差(HLC 为最大),均为非木制结构;厨房采用电力式设备(KE=0表

示设备类型均为电力式)。同理,其他3类住户的特征如下:第1类住户:室外年平均温度最低,风速最大;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和门窗气密性最好,均为非木制结构;生活热水均采用非电力式设备。

第3类住户:室外年平均相对湿度最低,太阳辐射照度最小;门窗气密性差,均为独栋式、木制结构建筑,住户人数最少;生活热水采用非电力式设备。

第4类住户:室外年平均相对湿度最高;均为独栋式、

木制结构建筑,住户人数最多。厨房均采用电力式设备。

值得说明的是,不同类住户之间特征差异显著,而同类住户特征相似,意味着特征参数对EUI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类住户中具有明显差异,而在同类住户中较为接近,因而住户之间更具有可比性,这也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的优势所在。

2)各类住户总能耗及分项能耗特征

对各类住户总能耗及分项能耗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可为

建筑能耗基准值的确定提供参考信息,同时,可更好地掌握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及节能潜力,明确住户节能的重点关注方向。图3给出了4类住户年平均总能耗、8类分项年平均能耗及其所占年平均总能耗的比例。

由图3可知,第1类住户平均总能耗最大,而第3类住户最小。8类分项能耗中,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在4类住户中占总能耗比例均超过20%,且二者比例和均大于60%,为居住建筑终端耗能“大户”,应成为住户节能的重点关注对象。其余6类分项能耗中,照明、厨房和制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第3类住户照明能耗最小且低于其他终端能耗,其可能原因是这类住户节能意识较强且照明设备采用节能灯)。除制冷外,照明和厨房能耗在各类住户间相互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制冷设备长期不间断运行,受用户行为影响小。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尽管第1类住户室外年平均温度最低,风速最大,但其采暖能耗却明显低于第4类住户,一

个可能的原因是其围护结构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需要强调的是,住户人数虽然对生活热水能耗影响比较显著,但不能轻易得出住户人数最多就必然会导致生活热水能耗最

高(例如,第4类住户人数最多,但生活热水能耗并非最高)。

2.3.3 每类建筑的能耗基准值

图4给出了第1类住户建筑总能耗(total energy consumption,TEC)、采暖空调(heating and cooling,HC)以及生活热水(hot water supply,HWS)两类分项能耗的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并取累积频率为50%和25%对应的能耗值为基准值和目标值。由图可知,第1类住户TEC的基准值为391 MJ/m2/年,目标值为305 MJ/m2/年。根据HC和HWS

两类分项能耗的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可为住户提供更加详细的分项能耗指标值,若同样以50%水平作为基准线,它们的基准值分别为111 MJ/m2/年和127 MJ/m2/年。

同理可得其他3类住户的TEC基准值、目标值以及其他能耗水平。为更加直观和清楚地对比同类住户、不同类住户之间能耗水平差异,图5给出了4类住户能耗水平的盒形图(盒形图能够反应数据的分散程度及是否对称,便于比较不同组间的分布差异。若中位值位于盒形的中间则数据分布均匀[19])。

由图5可知:1)同类住户之间能耗差异巨大,例如,第3类住户TEC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168、670 MJ/m2,

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4倍,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节能潜力较大。2)不同类住户间能耗分布不均且水平变化高低不同,从而导致建筑能耗基准值差异显著。其中,第2类住户的能耗基准值最大且与平均值接近,主要原因是该类住户能耗分布均匀且基本对称。第3类住户的能耗基准值最小,一个重要因素是该类住户总体能耗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1类住户的整体能耗水平最高,但是由于能耗分布不均,其基准值并非最高。

2.3.4 住户用能评价

为合理评价某住户的能耗特性和节能潜力并提供可行

的节能建议(如该住户不属于本文数据库,应首先确定该住户属于哪一类建筑住户,可通过该住户特征参数,计算其与各聚类中心距离来确定)。可将该住户与同类住户中,能耗低于基准值且与该住户特征最相似的住户进行对比分析(两住户特征相似说明基于所有特征参数而言,这两个住户最具有可比性和参考价值)。两者相似度可通过欧式距离表征(如式(2)所示),距离越小则相似度越大。例如,对第1类住户中的A住户进行用能评价,通过计算其他住户与A住户的相似度可知,B住户是与它特征最为相似的住户,两个住户的详细特征参数如表7所示。

图6(a)给出了第1类住户所有建筑住户的总能耗,并按升序排列。由图可知,A住户位于能耗基准线之上,能耗

偏高属“不节能建筑”,B住户位于能耗目标值下方,能耗较低属较优的“节能建筑”。相对于能耗基准值,A住户的年节能潜力为:548-391=157 MJ/m2;相对于B住户,其年节能潜力为:548-304=244 MJ/m2。对比分析两个住户的建筑特征可知,围护结构的热损失系数及等量泄露面积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住户1能耗偏高的原因之一。因此,A住户可通过节能改造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及门窗气密性,降低建筑能耗。进一步分析两个住户的终端能耗特征,如图6(b)所示,A住户的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能耗巨大,约为B住户的两倍,其节能潜力较大。由于建筑终端设备的用能行为对建筑能耗影响显著[6],A住户可通过改进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的用能行为降低建筑能耗,如减少采暖空调设备的启停次数、设置合理的空调温度等。

3 结论

对建筑进行细化分类,能够提高建筑能耗基准值的准确度,同时,保证被比较建筑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是合理评价建筑能耗水平的前提。本文中提出的能耗基准评价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因素(即特征参数)与建筑能耗的关联度,将关联度作为该因素的权值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建筑进行合理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累积频率分布法确定了每类建筑的能耗基准值,并对建筑住户进行用能评价。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日本建筑学会所建立的

住宅建筑能耗数据库,并得出以下结论:

1)该方法同时考虑了不同特征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分类参数阈值时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根据建筑数据特征合理地划分建筑类别,并为每类建筑确定出相应建筑能耗基准值。

2)每类住户能耗基准值与该类建筑能耗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类住户间能耗分布不均且水平变化高低不同会导致其

建筑能耗基准值差异显著。

3)该方法可评价某住户的能耗特性和节能潜力,并提供相应的节能建议。通过将该住户与同类住户中,能耗低于基准值且与该住户特征最相似的住户进行对比分析,确保了所得的节能潜力可信度高,节能建议可行性强。

4)该方法在进行基准能耗评价的同时还可提供大量建筑节能相关信息。例如,对各类住户总能耗及分项能耗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可为建筑能耗基准值的确定提供参考信息,可更好地掌握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及节能潜力,明确住户节能的重点关注方向并提供深入的节能建议。

参考文献:

[1] LI Z W,HAN Y M,XU P.Methods for benchmarking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gainst its past or intended performance:An overview [J].Applied Energy,2014,124:325-334.

[2] GAO X F,MALKAWI A.A new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an approach based on intellig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J].Energy and Buildings,2014,84:607-616.

[3] WANG E D.Benchmarking whole-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with multi-criteria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using a selective

objective-weighting approach [J].Applied Energy,2015,146:92-103.

[4] MASTON N E,PIETTE M A.Review of California and national methods for energy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R].Ernest Orlando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2005.

[5] 曹勇,刘益民,于丹,等.德国与美国能耗基准确定方法在北京地区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定额确定方面的应

用及对比[J].建筑科学,2012,28(4):17-24,90.

CAO Y,LIU Y M,YU D,et al.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quota determination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offic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using energy consumption benchmarking methods of Germany and United States

[J].Building Science,2012,28(4):17-24,90. (in Chinese)

[6] YU Z,FUNG B C M,HAGHIGHAT F,et al.A systematic

procedur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occupant behavior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J].Energy and Buildings,2011,43(6):1409-1417.

[7] 顾文,庄智,谭洪卫.基于聚类分析的酒店建筑分类与用能评价[J].建筑技术,2014,45(11):1026-1029.

GU W,ZHUANG Z,TAN H W.Hote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J].Architechture Technology,2014,45(11):1026-1029. (in Chinese)

[8] 谭学瑞,邓聚龙.灰色关联分析:多因素统计分析新方法[J].统计研究,1995,12(3):46-48. TAN X R,DENG J L.Grey relational analysis:a new multi-factor analysis method [J].Statistical Research,19995,12(3):46-48. (in Chinese)

[9] 孙玉刚.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SUN Y G.Research on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7:10-16. (in Chinese)

[10] 孙吉贵,刘杰,赵连宇.聚类算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8,19(1):48-61.

SUN J G,LIU J,ZHAO L Y.Clustering algorithms research

[J].Journal of Software,2008,19(1):48-61. (in Chinese)

[11] HAN J W,KAMBER M,PEI J.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 [M].3rd ed.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2.

[12] 朱能,朱天利,仝丁丁,等.我国建筑能耗基准线确定方法探讨[J].暖通空调,2015,45(3):59-64.

ZHU N,ZHU T L,TONG D D,et al.Determin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aseline in China [J].HV&AC,2015,45(3):59-64. (in Chinese)

[13] XIN Y J,LU S L,ZHU N,et al.Energy consumption quota of four and five star luxury hotel buildings in Hainan province,China [J].Energy and Buildings,2012,45:250-256.

[14] FARROUA I,KOLOKOTRONI M,SANTAMOURI M.A method for energy classification of hotels:a case- study of Greece [J].Energy and Buildings,2012,55:553-562.

[15] MURAKAMI S,AKABAYSHI S,INOUE T,et al.Energy consumptio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Japan

[EB/OL].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Maruzen Corp,2006. http://tkkankyo.eng.niigatau.ac.jp/HP/HP/database/index.htm.

[16] 薛梅,董华.住宅热损失系数的确定与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4,24(4):203-206.

XUE M,DONG H.Deter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eat loss coefficient for dwelling [J].Gas and Heat,2004,24(4):

203-206. (in Chinese)

[17] Climate Statistics,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Monthly mean and monthly total tables [EB/OL]. http://www.data.jma.go.jp/obd/stats/data/en/smp/index.html.

[18] Weka. 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software

[EB/OL].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7506759.html,/ml/weka/.

[19] 庄作钦.BOX PLOT――描述统计的一个简便工具[J].统计与预测,2003(2):56-57.

ZHUANG Z Q.BOXPLOT―An easy tool of describing statistics [J].Statistics and Forcasting,2003(2):56-57. (in Chinese)

(编辑王秀玲)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整理)两种住宅建筑节能评估方法的比较.

两种住宅建筑节能评估方法的比较 着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住宅的节能评估对节能工作的实施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探讨了节能评估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并使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软件DeST,计算了三种不同类型住宅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采用这两种节能评估方法分别分析了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对比评定法比现有标准中的限值法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住宅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节能评估对比评定法参照建筑动态模拟 1 前言 居住建筑采用节能措施是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新型住宅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对居住建筑提出了节能要求及节能措施。而评价住宅是否达到了节能标准就必然涉及到具体的节能评估方法,正确的节能评估方法有利于合理适用的节能技术及措施的推广,是促进住宅节能事业发展的关键。 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评估节能建筑应首先校和该建筑各个朝向的窗墙比和外窗以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各项参数是否都满足《标准》的要求,即优先采用“规定性指标”来评价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然而,住宅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促使住宅建筑的设计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住宅建筑不能完全满足《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要求,例如南向外墙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导致南向窗墙比超标,建筑体形复杂多变导致体形系数过大,此时需采用《标准》中的“性能性指标”,即动态模拟分析方法,计算建筑物全年的采暖空调能耗,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采用动态方法计算住宅建筑能耗,一般又包括两种节能评价方法:“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加以阐述并进行对比分析。 2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采用“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下,计算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即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并与该建筑所在城市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相比较,如果计算值不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就认为该建筑达到了节能要求,如果计算值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则认为该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此时需调整该建筑物的热工性能,直到计算结果满足限值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范围内的不同城市由于气象条件的差异,节能综合指标限值也有所不同,其具体数值是在标准计算工况下,通过对两栋典型六层建筑的全年采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

51 51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 梁晓韵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快速,我国既有建筑及每年新建建筑量巨大,加上我国为人口大国,建筑能耗大于全国总能耗的25%,增长速度远高于能源生产。鉴于建筑用能的严重浪费,抓紧建筑节能工作成为国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及条例。本文将结合广东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说明如何使用既有建筑技术、材料和方法满足建筑节能规定指标。 [关键词]建筑节能 围护结构 常规性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能耗问题也相应产生。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份关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文件及规范,如: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于2008年8月由国务院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这些条例与规范的颁布无不体现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力度,可见,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流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尽管“低碳”与“绿色”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词汇了,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工程设计中,大多仍为常规性建筑,这些项目通常造价有限,以致不能使用先进的生态设备及技术。此时,为了能满足国家强制的节能规范,需在建筑的功能空间及围护结构的选择上作一定的考量。 以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析如何使用既有建筑技术、材料和方法来满足建筑节能条例。 工程实例一: 珠江太阳城广场商业中心1、项目情况: 珠江太阳城广场商业中心坐落在广州市珠江新城东部中心北段,东临平川路,西临马场路,是一座集商业、娱乐、特色服务、绿色广场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设施。规模:用地约34776 m2,总建筑面积144685 m2。该工程的设计理念是想要把“娱乐”渗透到“购物”中,“健康绿色”引入“商业”。于是,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希望营造的商业氛围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效果。 2、出现的问题:“理念”造成建筑能耗过高,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由于广州地处夏热冬暖的气候带,且夏季在一年中时间相对较长,采用这样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会造成该建筑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耗能过高。尽管采用了6+0.76+6钢化夹胶Low-e玻璃(遮蔽系数:0.61,可见光投射比:0.52)的设计,但经过对建筑进行节能验算后发现,其建筑能耗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3、解决方法: (1)利用平面布局中的有利空间 通过对图纸进行深入分析后,我发现,在玻璃幕墙与商铺之间,有不少宽度为500~700mm的幕墙检修通道,有些甚至贯穿两层楼(附图1)。这些其实可以成为非常优良的隔热层,于是经与空调暖通专业商量,在这些检修通道设置一定的排风口,使这些检修通道的空气流动加快,达到迅速散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自然的隔热通风带。在不增加工程造价,不破坏立面设计的情况下达到节能的目的。 (2)从材料的性能研究和改进入手,提高其节能效果 玻璃方面:附加能提高综合遮阳能力的新型做法 通过对玻璃厂家咨询,了解到一种合适的玻璃做法――双层印丝(或者彩釉)系统。这是一种将无机丝网(色釉)印制在玻璃表面,再进行烧结处理,使其永久印于玻璃表面的一种做法。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加大玻璃的遮蔽系数,而对可见光投射影响又不会太大。经过附加的双层印丝系统的Low-e玻璃(钢化夹胶6+0.76+6),其遮蔽系数由原来的0.61降低到0.54,可见光投射比仍能到达0.5(高透)。也就是说,采用此系统的幕墙设计,能达到 较高的遮阳效果,亦即对能耗的节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墙体方面:改用隔热更优良的复合墙材 该工程原设计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厚度190,密度700,导热系数λ为0.25 W/(m2·K) ),后经甲方同意,将其修改为复合墙板(厚度120,密度750~800,导热系数λ为0.19 W/(m2·K) ),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复合墙板的导热系数从原来的0.25降为0.19,即其隔热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4、调整后的效果:能耗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经过以上的节能设计调整后,再对模型进行验算,其结果令人满意:整体能耗有所降低,不仅满足权衡验算的能耗要求,其节能率能达到56%的理论值。 工程实例二: 广州亚运运动员村住宅节能(一区)1、项目情况: 广州亚运运动员村位于番禺南沙区,是为广州2010年亚运兴建的重点项目。本人负责节能设计的“运动员村一区”总建筑面积:121306 m2 ,共有10栋住宅,分别为地上14层和12层,地下一层(附图2)。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对于建筑节能的政策,在项目之初,负责该项目总指挥的重点工程办公室就出台了《广州亚运城住宅节能设计标准》。 2、面对的问题:标准高于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上难度加大。 《广州亚运城住宅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各个指标甚至连一些构造的做法都有较细致和明确的规定,有些规定甚至还高于国家标准,同时也比平时习惯采用的广东标准细则更严格。因此,既要保证能满足亚运标准的同时,又要严格遵循构造的合理性与实操性,令设 附图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建筑相关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46%

建筑相关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46%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 据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透露,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 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 “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端不无担忧地说。 这样的数字背后又隐藏着何种隐忧?建筑能耗到底已经严重到何种程度? 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韦延年教授介绍: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从土地占用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平均是83.3平方米,我们城镇人均用地为133平方米。同时,从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 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 10.9亿吨标准煤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北京五大电厂煤炭的合理库存的400倍。据同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惟定教授估算,每吨标准煤按照中国的发电成本折合大约等于2700度电;那么,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29430亿度电,比三峡电站34年的发电量总和还要多。 建筑节能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国办和建设部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用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希望降低建筑能耗。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建筑节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建设部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方地区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去做。 以上事实证明,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使用高效能源技术改造现有楼宇,可以为中国节约每年约600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这一数字相当于少建4个三峡电站。 专家指出,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在下一个15年中保持高于7%的年增长率目标,中

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1、商品房的楼层空间高度标准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第六节层高和净高 第 2.6.1 条住宅层高不应高于 2.80m 。 第 2.6.2 条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 2.40m ,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m。 第 2.6.3 条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一半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 2.10m ,其余部分最低处高度不宜低于 1.5m。 第264条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 2.20m,卫生间、厕所、贮藏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m。 第 2.6.5 条卫生间、厕所内采用蹲式大便器时,其蹲位处地面距上部存水弯的净高不应 低于 1.90m。 以上谈到的层高的国家标准只是层高的最低标准,如果购房合同中买卖双方对层高另有约定(该约定必须高于国家标准,否则无效),则开发商交房时应当达到约定的标准 2、国家商品房交房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11月30日住宅应满足下列条件,方可交付用户使用: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确认合格;取得当地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小区道路畅通,已具备接通水、电、燃气、暖气的条件。 弱势群体的权利:十种情况下可依法拒绝收房根据《住宅建筑规范》、《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等相关法规,消费者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可不收楼: 1、不具备小区道路畅通,已接通水、电、燃气、暖气的条件的”: 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11.0.1-2 条 2、未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的: 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11.0.1-1 条 3、不提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的: 依据:《济南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 4、开发商无故比原合同约定延迟交楼,经购房人催告后超过三个月交房的: 依据:司法解释第十五条 5、开发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及合同中约定的配套环境的: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6、开发商经批准改变商品房规划设计未经买家认可的: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7、不能提供有资质的测绘部门房屋面积实测数据的: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8、合同没有约定,且房屋实际交付面积比原合同规定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不含3%)的,可拒绝收房,并解除购房合同: 依据:司法解释第十四条 9、经符合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核验,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确实不合格的: 依据:司法解释第十二条 10、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依据:司法解释第十三条 3、《商品房买卖合同》逾期履行违约金标准 一般原则: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为标准来计算违约金;合同没有约定的,按逾期履行的天数依逾期贷款利息标准来确定。 4、容积率、绿化率国家标准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 低于30% 。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111.19+5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5)01-0036-07[摘 要] [摘 要] 该文概述了建筑能耗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现状,分析了全球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现状及目标,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各国标准的研究,总结了建筑能效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着重以美国建筑能效标准ASHRAE90.1—2010和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为例,比较中美建筑能效标准的构架、内容及参数的差别。提出了国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 [关键词] 建筑 能耗 能效标准 比较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goals of the glob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national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 of involv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s summarized. Then we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HRAE90.1-2010 and Chinese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GB50189-2005, for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framework, content and paramet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We propose a few pieces of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of building. [Key words][Key words]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Compare 闫埔华 Y an Puhua 唐 坚 T ang Jian 中美建筑能效标准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建筑是世界各地能源的最大消费者。在国际能源署(IEA)很多成员国中,建筑行业的能量消耗占初级能源消耗总量超过40%(图1)。 从1971年—2010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全球最终能源消费翻了一番,达到2794百万吨油当量。随着建筑物数量的持续增加,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能源供应的压力。预计从2010年—2035年,建筑行业的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838百万吨油当量(IEA,2012)[1]。 1 全球建筑能效标准概况 1.1 国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 欧共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分别于1975年、1980年和1987年委托其成员国开展有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研究。1994年,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ASHRAE)提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更广范围内的用能成立专门技术委员会,并在2007年设置了ISO技术机构TOC20,其“建筑环境设计”(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目前已经开展了8个不同的项目,4个直接与建筑节能性能有关[2]。 ————————— 作者信息 闫埔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助教, 1071115655@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7506759.html, 唐 坚,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04-01 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 DOI:10.13942/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7506759.html,ki.hzjz.2015.01.008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调研报告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课程名称:_________ 绿色住宅建筑调研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_______________ 学号:19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 建筑1002 完成时间:2014 年02月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调研报告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摘要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满足人类居住热舒适要求,并在现有的条件下追求更加节能、更加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节能设计与研究并非都是高新科技,关键是使其成为设计师、房地产商、居住者都能接受的节能设计手法与措施。本文作者研究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建筑特点,并针对这一地区的特殊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一方面,根据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从住宅节能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不稳定性, 尽可能的把相关设计手法与技术措施有机融入整体性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的地面、屋顶、墙体、建筑遮阳、通风节能、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另一方面,在各章节中对建筑节能材料运用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与分析,总结归 纳了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在气候适应性方面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并对住 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建筑节能住宅建筑夏热冬冷地区气候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节能”的法律规定,也是国际能源委员会的节能概念。 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少用能。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以能源消费的角度,能源效率是指终端用户提供的能源服务与所消耗大的能源量成正比。 建筑节能是指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的节能效率。即为居住者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条件与所消耗的能源之比。 目的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扩展所带来的能源供不应求,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存及发展。而住宅建筑作为建筑类型最重要的部分,对其研究设计与改造对整个建筑大环境将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正处于住宅建设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每年竣工的住宅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就目前住宅现状而言,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大量的住宅在材料运用与节能设计上都缺乏仔细推敲,装修所带来的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住宅建设领域实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本文的撰写是希望为我国住宅特别是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节能设计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改善这个地区的住宅建筑环境,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气候特征与建筑现状 气候特点 夏热冬冷地区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其准确范围由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确定)。该地区面积约有18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亿,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 48%,是一个经济较发达并且人口密集的地区,是国家的精华所在,地位及其重要。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发展探究

魏庆芃副教授2018.03.31清华大学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发展探究

公共建筑面积持续增长 2 0369120306090120 2001 2006 2011 2016 总面积人均面积建筑面积(亿m 2) 人均面积(m 2/人) ?2016年,我国公共与商业建筑总面积为117.3亿m 2,人均指标为8.5m 2/人;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公共建筑总面积增长了近3倍,人均面积增长约2.5倍,是我国面积增长最快的分项; ?各类型建筑的存量在过去十多年间显著增加,绝对数量上办公建筑与商场增长最多,增长速度上商场与学校增长最快。 030 60 90 120 2001 2006 2011 2016 办公酒店商场学校医院 其他建筑面积(亿m 2) 我国公共建筑面积增长情况(2001-2016)各类公共建筑面积增长情况(2001-2016)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成为未来增长主力 ?我国人均办公建筑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接近,而商场、医院、学校的人均面积还相对较低; ?随着我国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预计我国交通枢纽、文体建筑、医疗卫生建筑的数量也会迅速增长。 办公建筑 3 69 德国 美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英国 人均建筑面积(m 2)0 1 2 3 法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中国 人均建筑面积(m 2)0 2 4 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英国 中国 人均建筑面积(m 2) 医院建筑 学校建筑

主要类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较为丰富 ?主要类型公共建筑: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建筑、商场建筑; ?量大面广,随着公建能耗计量系统的推广,这些类型建筑的能耗数据已经有了较为大量的原始积累;?《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针对此类建筑已给出详细的能耗限额指标,可以方便的进行总量控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版

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2010版 第一章设计总则 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 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住宅建筑规范) 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 等的不利影响。(住宅建筑规范) 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住 宅建筑规范) 6.1.4 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等 可再生资源。(省住宅设计标准) 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住宅建筑规范)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住宅建筑规范) 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住宅建筑规范)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住宅建筑规 范) 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住宅建筑规范) 5.2.6 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人员室时,应设管理人员使用的卫生间。(住宅建筑规范)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 居的基本要求。(住宅建筑规范) 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 间。(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5.1.1 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住宅建筑规范) 5.4.5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 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省住宅设计标准) 4.3.1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建筑能耗统计对象与统计指标 (3) 3.1 建筑能耗统计对象 (3) 3.2 建筑能源统计分类 (3) 3.3 建筑基本情况统计指标 (4) 3.4 建筑能耗统计指标 (4) 4 建筑能耗统计样本量和样本的确定方法 (5) 4.1 一般规定 (5) 4.2 居住建筑能耗统计样本量和样本的确定方法 (5) 4.3 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样本量和样本的确定方法 (6) 5 样本建筑的能耗原始数据采集方法 (8) 5.1 一般规定 (8) 5.2 居住建筑样本楼的能耗采集方法 (8) 5.3 公共建筑样本楼的能耗采集方法 (9) 6 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11) 6.1 一般规定 (11) 6.2 基层组织与统计单位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11) 6.3 市级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18) 6.4 省级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20) 6.5 国家级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20) 7 建筑能耗数据发布 (21) 附录 A 符号 (22) 附录 B 建筑能耗统计基本信息总表............................................ 附录 C 居住建筑样本楼能耗原始数据采集表..................................... 附录 D 一般公共建筑样本楼能耗原始数据采集表................................. 附录 E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原始数据采集表....................................... 附录 F 建筑能耗统计报表.................................................... 附录G 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发布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31) 条文说明 (3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住宅建筑的节能

关于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全世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节约能源的问题已受到我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在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设计及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规划节能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据调查显示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很大,我国住宅能耗是同类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且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不足20%。随着我国新的节能标准为确保实现节能50%的目标的实施,节能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节能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围护,尽量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建筑节能效果。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1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实测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耗能量要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现代住宅设

计中,建筑的朝向应根据住宅内部房间的使用要求、当地的主导风向、太阳的辐射、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各地区的气候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我国住宅最适宜的建筑朝向为南略偏东或西。对于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夏季主导风向,而北方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以防止冷空气渗透量的增大。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1.2合理规划平面布局及控制体形系数 居住区住宅的平面布局有周边式、自由式和行列式3种。周边式太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受地形限制时采用;行列式是最常见的形式,有并列式和错列式布局的变化,在某些地形中,还会出现斜列式布局。为了促进通风,居住区布局应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从建筑防热的角度来看,行列式和自由式都能争取较好的朝向,使大多数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其中又以错列式和斜列式的布局较为好。 在立体布置方面,应采取“前低后高”和有规律的“高低错落”等建筑手法,从而有效地挖掘环境的节能功能,同时又可打破居住区单调、呆板的效果。 体形系数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比值越大,能耗就越多。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与节能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般讲,6层左右的建筑物对建筑节能较为有利。另外,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