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写在答题框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 C )。

A 、心情

B 、思维

C 、心灵

D 、情绪

2、1904年1月,( D )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老院章程及家庭教育

法章程》。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清朝

3、( A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A 、1996

B 、1994

C 、1990

D 、2001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幼儿期年龄阶段为( B )。 A 、0-2岁 B 、2-4岁 C 、3-5岁 D 、2-5岁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卷类别: A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适用层次: 适用专业: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相应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前道德阶段的年龄阶段为( C )。

A、4岁以前

B、4-5岁之间

C、4-5岁以前

D、4-5岁以后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D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动作法

7、( A )认为人格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A、荣格

B、弗洛伊德

C、弗洛姆

D、埃里克森

8、( B )先生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课程及其实施的着作。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宗琴

D、陈鹤麟

9、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阶段通常4-5岁应接受( C )教育。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0、( D )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控制

D、自我意识

11、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不包括( A )。

A、活动时间

B、活动名称

C、活动准备

D、活动评价

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不包括( B )原则。

A、导向性

B、可能性

C、科学性

D、客观性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C )原则。

A、目标性

B、基础性

C、实质性

D、时代性

14、学前儿童生活教育评价中信息收集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测量法

15、( A )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于1989年颁布了新的《幼稚园教育要领》。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Array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者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教师等工作,他们是进

行幼儿社会教育的主导性力量。

2、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中心作用,为其他

学科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3、

认知行为矫正法、行为契约法。

5、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游戏、谈话、综合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Array题15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10分)

答:(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针;

(2)容易受感染;

(3)具有冲动性。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15分)

答:(1)目标性原则;

(2)基础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6)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Array

1、小杰在午睡后想和小瑞一起玩,不巧的是小瑞刚刚醒,只想单

独呆着,出于沮丧,小杰变得有了攻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小瑞的注意,行为轻轻碰升级为用力推,然后就地打,小瑞嚎啕大哭起来。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们,请说明理由。

处理建议:

当小瑞哭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进行安慰。(5分)

因为小瑞此时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个人的需要,所以老师最好选择让小杰离开,并解释说他不能让小杰打小瑞。老师可以冷静地把小杰带到隔壁的方面说:“打人会痛的。”

并告诉孩子:“等你准备好了用你的语言而不是拳头后,你就可以回去了。小瑞受到

伤害了,他需要感到安全。”(10分)

这样老师并没有命令小杰多长时间不许接近小瑞,也没有利用成人的权利来作所有的

决定,相反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握需要多少时间。并让小瑞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判断何时控制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杰为自己负责并且能变得更加自律。(10分)

温馨提示:只能用wps打开,office打开表格乱序。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自然后果法)。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3.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5.幼儿的(自我中心)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7.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际成效)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015) (2)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0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一。 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______童年早期经验____的重要性,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更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3.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_合作___最为常见。 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___为学前儿童提供自主互动的机会_______ 5.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____材料的投放____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_____安全型与不安全型_____两大类型。 7.一-----行为训练法---一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__活动性原则________、___发展性原则_______ 、整合性原则。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___参与度____、情感态度、互动程度、___学习习惯_ 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___负面情绪____和 ___恐惧成分____。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一----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 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__自然后果法__。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 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 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4、情感目标。 5、统一,可操作。 6、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儿童社会性发展; 7、全面、具体、有操作性;重点、难点。 8、参与度;学习习惯。 9、目的与内容;评价资料。 10、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 11、适应面广; 12、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____________;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 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____________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____________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________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____________,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8、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包括五大领域的内容,即领域、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 9、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有、、、 、、。 10、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的影响下,在与周围的人的 中。逐渐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 2、角色扮演法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20分) 1、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反社会行为,只有亲社会行为() 2模仿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 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功能、调控功能与评价功能。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6、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7、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德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8、行为练习法是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经常性德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10、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11、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和分享的方法。 12、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整理

社会1-10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3. 简述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4.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5. 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7.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8.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9. 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1. 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12.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1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14. 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5.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16、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7、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8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19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2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22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3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24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26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原则 27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28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2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3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31、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中有必要进行哪方面的测评32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答: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儿童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儿童生命各方面的完整发展从结构上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指终身的完整发展,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2. 答: ('1)助人与分事。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事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儿童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 (2) 合作。合作是两个或者两个人以上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表明儿童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505;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这时的儿童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C)。 A.前依恋期 B.依恋关系的建立期 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 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 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必须依靠(A)。 A.材料的投放 B.活动规则的制定 C.活动中的指导 D.明确活动目标 3.“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里阐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C)。 A.实践性 B.整合性 C.发展性 D.活动性 4.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时间是(D)。 A.3岁前 B.4-6岁 C.6-8岁 D.9岁之后 5.以下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幼儿一般能够严格遵守规则 B.幼儿违反规则一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自己不明白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 C.幼儿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与成人的自私是一样的 D.对于孩子的说谎,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对其进行惩罚 6.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A)。 A.消费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 C.社会性强化物 D.活动性强化物 7.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C)。 A.需要特殊干预的行为问题 B.轻度的可以忽略的行为问题 C.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 D.正常的行为 二、是非判断题 8.研究发现,让2-4岁幼儿对某种信号不作反应比让其作出反应更为困难。(对) 9.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错) 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对)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我国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安斯沃思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和反抗性三种类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评价正确的是()A.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B.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C.反抗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D.回避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父母B.幼儿园C.邻居D.电视 4.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不包括() A.儿童发展观B.父母认知观 C.儿童教育观D.父母期望观 5.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的人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合作D.家庭的专门教育

7.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 8是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A.班杜拉B.布郎芬布伦纳C.皮亚杰D.柯尔伯格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个性结构的子系统() A.自我调控系统B.自我认知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个性倾向系统 10.矫正幼儿的不良品德应采取什么措施?() A.榜样示范B.表扬鼓励 C.家园一致性原则D.全选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约翰·鲍尔比B.弗洛伊德C.帕顿D.皮亚杰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 A.西方社会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D.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A.针对性B.过程性C.全面性D游戏性

2019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 14 分) 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 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 A. 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 B. 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 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D.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3. 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 幼儿园 B. 家庭 c.社区 D. 社会 4.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 5. 6. 7.)。

A. 行为训练法 B. 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 D. 谈话法 5.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 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6. (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 认知 B. 探索 c.游戏 D. 交往 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 实践性 B. 整合性 c.发展性 D. 活动性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每小题分,共 15分) 8.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9.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0.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性及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 3、掌握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1、提出学习本学科的要求 2、明确学习方法 3、介绍本学科的历史 注重幼儿园社会教育是20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特点,也将成为21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翻开我国幼教史,一条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线索依稀可见。 萌芽阶段:(零星的,不系统的主张) 早在上世纪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就强调使蒙童远离恶习,习善良之规范。而且湖北武昌幼儿园就强调幼儿教育的开导事理,涵养德行的功能,在确定的7门课

中,“行仪”、“训话”直接与社会教育有关。 陶行之的思想,认为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 独立阶段:(陈鹤琴张宗麟) 陈鹤琴提倡的“活教育五指活动”社会教育是重要内容,他非常重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他认为儿童的生活是完整的,教材也必须是完整的。完整的、有系统的课程应该有中心——儿童生活的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张宗麟与陈合作,有许多共同的研究成果。他对幼儿社会领域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30年代初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最全面,深入地论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及实施的著作,包括儿童之社会的特征,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等,还讨论了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他认为;教育的灵魂不在乎罗列许多科目,也不在乎养成良好公民,而是在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这个阶段,社会教育,社会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得以确认你在结构上、体系上及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张宗麟的《幼儿园的社会》。此后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结构中消失。 1952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1979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条例》中有社会教育的因素,但有时以儿童环境的形式出现,有时又以常识的形式出现,有时以品德教育的形式出现。直到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发展阶段:《规程》给我们建立和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的课程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0、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和动机过程。 1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

20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20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复习要点分析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1.“学科性质”,对相关的表述要求能够再认; 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要求能够作完整的表述。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定义,要求能够表述。4.与相关教育概念的辨析,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够再认。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对相关的表述要能够再认。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了解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

克森的基本观点,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强化的概念和作用;关于直接学习的基本观点;关于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认知发展理论 (1)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对三水平六阶段的内容要能简要表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其四个方面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 3

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了解其三个方面的要点,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4.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社会化的几个阶段;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内容: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这部分知识的要点要能够完整表述。 (2)儿童依恋的发展。依恋的发展过程:了解几个阶段,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再认。幼儿依恋的类型与特点:主要掌握安斯沃斯的分类,即安全型儿童与不安全型(焦虑型)儿童,不安全型儿童又分为回避型和拒绝型两类。应了解各种类型依恋的主要表现,能对相关表述再认。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试题库与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120题,每题1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 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 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 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 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B A7 B6 C5 D4 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 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 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 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 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 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 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 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B A3 B4 C5 D9 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 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 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 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 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 15.幼儿自信心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_B_ A积极性 B主动性 C主观体验 D恰当性 16.幼儿自信心在_A_年龄组发展最快 A3至4岁 B4至5岁 C5至6岁 D6至7岁 17.3岁多的儿童多以成人的评价为自我评价,称之为C A外部行为的评价 B个别方面的评价 C依从性评价 D多方面评价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D A体验的作用 B家庭因素 C幼儿园教育 D自我认识

国开(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应用题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应用题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码:2505; 课程代码:01737;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资料整理于2020年2月7日,收集了2008年7月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7.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保护环境”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地球妈妈变热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幼儿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2.向幼儿进行宣传教育,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地球”的道理; 3.在制作宣传牌的过程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幼儿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利用户外活动或郊游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小朋友知道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 2.幼儿准备:收集有关地球变热的资料和图片;事先了解有关地球变热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请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地球妈妈是我家》,引出课题。 2.展开部分: ①请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听故事《地球妈妈变热了》; ②请小朋友说一说“地球妈妈”为什么变热了; ③看课件昕老师总结地球变热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地球变热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比如,砍伐森林树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等植被。还比如,海洋上船舶航行,污染海面,尤其是油污染海面,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更主要的是工业发展,兴建许多工厂,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烟囱冒烟,汽车排放废气等,增加了很多二氧化碳。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猛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就像给地球盖的屋顶,越来越厚,地球表面散发的热量无法散到宇宙中,都被二氧化碳阻挡了,这就叫“温室效应”。也就像我们到玻璃暖房一样,太阳光可以照进来,但热量散不出去,屋子里就暖和了; ④看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地球气候变热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地球变热使居住在地球上的广大居民受到热浪的袭击,天气少雨、干旱,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由于地球气候变热,南极冰山也会渐渐融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那么许多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整个地球就将面目全非; ⑤“地球妈妈”变热了,就像我们小朋友生病发烧了一样。“地球妈妈”生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讲一讲如果你是“地球医生”你会怎么给“地球妈妈”治病呢? ⑥看课件,总结日常生活中防止地球变暖的措施:出门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环保型的汽车;少使用空调;多植树造林;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不使用的家用电器要把插头拔掉;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购物时携带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家人尽量在同一房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一、课程目的、任务: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高等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功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必须要学生清楚而又灵活地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具体指导,并能初步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个案情况进行评估测量,对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进行教育评价。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及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大致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个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生理机制等,教学的重点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及其评价、以及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等内容。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述讲解法、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 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较强、全面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等。实践环节主要采用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习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幼儿园2 次观摩见习社会教育活动,主要见习儿童自我教育活动、社会规范教育活动、人际交往 教育活动和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等内容。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评价见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写出一份具有较高质量的见习报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以及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在幼儿园集中三周见习内容,要求学生做儿童社会性发展个案观察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别差异及特点的能力, 并通过提交一份详细、完整的个案分析报告和制定教育对策,提高学生社会性教育的研究能力。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1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1参考答案 (第一至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分) 1、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有教育意义。 2、应用性,实践性 3、整合性。 4、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 5、社会化。 6、自我中心。 7、关联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9、安全型儿童。 10、共情。 11、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12、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动作再现过程。 13、童年早期经验;“前成人”。 14、情感自主性。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首先,婴儿的社会认知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即区分认识人类客体与非人类客体、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自我与非我的过程。其次,这一过程还表现在儿童不同情绪情感、行为意图及社会规则的认识上。塞尔曼认为,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中,能否区分他人有意与无意行为是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之后儿童才能逐渐理解人们在同一行为中可能有多种意图。在此基础上,儿童发现对于同一事件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反应,也就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儿童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对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意图、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的认识并非同时开始,发展也是非等速的。其发生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到相互关系;从认知情绪到行为,再到心理状态;从认识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而同一年龄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也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儿童社会认知的对象既包括人及由人构成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儿童不仅是认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