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莲池大师念佛开示菁华

莲池大师念佛开示菁华

莲池大师念佛开示菁华

1.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

2.若夫聪明才辩,妄谈般若,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者,魔也。愚贵安愚,吾诚自揣矣。宁为老斋公老斋婆,无为老魔民老魔女也。

3.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4.万念纷飞之际,正是作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5.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6.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

7.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8.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

9.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除。若更能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

10.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痾,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因果必然,辞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11.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得速到涅盘彼岸矣。

12.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

《普劝念佛文》

——莲池大师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累甚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今健康,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孤寡,孑然无碍,正好念佛。若人遇难,遭逢如此,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经义,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学禅,悟得唯心,正好念佛。若人修仙,求无量寿,正好念佛。

增补: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普劝世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花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蕅益大师念佛开示菁华

1.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

2.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环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3.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

4.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

5.真能念佛,不记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6.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7.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8.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9.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10.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

11.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12.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厌娑婆苦,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

13.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净,念得亲切,自然蓦地信去。所谓更以异方便,祝显第一义也。

14.无人从无使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录》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印光大师谈因果

印光大师谈因果 一、劝自杀者 有一位居士,遇事想不开,要自杀。大师劝告他说:“人生在世,贵在安分守己。你这样动辄悲观、想要自杀,没有踏踏实实修行,却妄想着事事如意,样样称心。倘若你前生修了点痴福,真能如愿,还不得任意妄为?由此招来的祸报,比起自杀要严重千万倍,我还为你求不到荣华富贵而庆幸呢。”居士皱起的眉头稍稍舒解,大师告诉他:“邓伯诚居士前一阵子写信对我说,感觉身心不安到了极点,我劝他,如果遇到境况不佳时,要作退一步想。想想世上比我好的固然很多,可不如我的也有不少。只要温饱有保障,何必羡慕大富大贵。懂得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人尚且能转烦恼成菩提,当然也能转忧苦作安乐。倘若疾病缠身,应当痛念自己这个身体是痛苦的根本,由此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得成佛道。我们要以病为药,速求出离轮回。我们这种烦恼具足的凡夫,要是没有了贫穷疾病等苦,还不得整天混在声色名利等场合,无法停止。谁肯于在春风得意之时,回首思考将来的堕落与苦难?”想要自杀的人听得连连点头。大师语重心长地说:“你

要消除烦恼,随缘做事,恪尽本分。就算给人当奴pú仆,也要尽到做仆pú人的职责,不以为耻,也不要想我不该当仆人,既然当了,就要尽心尽职,不抬高自己不轻视别人。主人知道我干得好,不沾沾自喜;主人不知道,同样不恼火,只管尽自己的本分,别人知不知道无所谓,不怨天尤人。假如工作出色而受人尊敬,也不起贡高我慢之心,不计较得失待遇。自古以来,大丈夫穷困潦倒,也不会bēiqī悲悲戚戚;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仍然是山野农夫的胸怀,这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居士若有所思,又请求:“师父,能否为我除去身心的病苦?我实在是痛不欲生!”大师说:“你就是好高骛远,爱说大话却不能没身体力行。”居士默然。大师举出续将军的例子,告诉他将军空有愤世之情,了无治世之才,说得到却做不到,又给了他《安士全书》、《了凡四训》、《印光法师嘉言录》、《感应篇直讲》等书:“这些书,你拿去认真看,读懂了要遵照实行,不要走马观花。真能这样做,从前种种,犹如昨日死;今后种种,犹如今日生。以前的习气不能让它再在心中复生,你就可以成贤作圣,进而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远离苦得乐。”居士双手接过书,感激地连连允诺:“弟子一定谨遵师父教诲!”大师再次劝勉他:“古人说得好,肯真干的君子,一句善言就得终身受用;不脚踏踏实的人,就算饱读诗书,对自己仍然毫无用处。真

莲池大师七笔勾(一定要看)

莲池大师七笔勾(一定要看) (世界需要正能量,大功德的举手之劳,多少仙佛因你指尖轻点而得最初信佛,功德何其大)你会发光你就是太阳? ——对仙佛的最简诠释惭愧道人莲池大师:云栖袾宏(1535-1615),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莲池大师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祩宏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七笔勾的来历:十七岁时中了秀才,娶妻生子,可到了26岁的时候经历了儿死妻亡的命运。续娶汤氏后的次年他父亲去世,为父三年守孝刚满,母亲又亡故。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除夕,他的续配夫人捧着热茶递给他,刚碰到案头,茶杯忽然破裂,茶倾杯碎,于是,他笑着说“因缘无不散之理”。他的续配夫人竟是从未有过的平静,对他说“我懂,我不耽误你”沈秀才索性把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感谢你这些年来对我的照顾,你要知道,恩爱不常,生死莫代,惟有步我佛祖的后尘,树下一坐,午中一食,佛号一声,生死了脱,才是人生的根本。”他的续配夫人汤氏说“君请先行,妾随后就去”。 就像一场酝酿已久的暴雨,祩宏提笔写下了这别传颂的《七

笔勾》,大意是:五色封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贵子兰孙一笔勾,富贵功名一笔勾,家舍田园一笔勾,盖世文章一笔勾,风月情怀一笔勾,从而勾销了他在这红尘世间上一切因缘。第二天,也就是公元1566年的元旦,这位沈秀才便投入西山无门洞性天法师处剃发为僧,之后在昭宪寺受具足大戒,法名祩宏,字佛慧,号莲池。经过47年的修持,成为了净土宗第八代祖师。祩宏出家不久,他的续配夫人汤氏也削发为尼,为孝义庵主,祩宏入寂前一年,汤氏先逝。七笔勾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在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漫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

五台山当代高僧——寂度老和尚传奇一生

五台山当代高僧——寂度老和尚传奇一生 X寂度老和尚法相,令人肃然起敬! 五台山盛名已久,偕同观世音菩萨之道场普陀山,地藏王菩萨之道场九华山,普贤菩萨之道场峨眉山同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此中以五台山居首。《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斯言犹漫”。又《文殊宝藏陀罗尼经》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於此南瞻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旦,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於中说法”。这都是佛经对五顶山的授记。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或五顶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因为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而闻名於世,文殊菩萨梵语曼殊师利,即妙吉祥之意,乃七佛之师,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为利益众生故现菩萨身,应化十方,此五台山即是一处,此中东台供奉聪明文殊,南台供奉智慧文殊,西台供奉狮子文殊,北台供奉无垢文殊,中台供奉孺童文殊,合称五方文殊。五台山的教法在近两千年的传演中形成了以汉藏蒙满等多种民族风格,也因为民族的多样化,教法也分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律宗和藏传佛教

等。融此诸多教流为一处,这在佛教的流传中实属少有。东汉永平年间,孝明帝刘庄派大臣蔡、秦景等人向西寻求佛法,於大月氏(相当於今伊朗一带),遇印度高僧摩腾与竺法兰,相邀回国。 永平十年至洛阳,建白马寺,是为中国寺庙之滥觞。第二年,摩腾与竺法兰二位高僧来到五台山,见其五座台顶围护之腹地台怀,形貌极似释迦佛说法之灵鹫山,加之有阿育王所置之佛舍利塔,遂奏汉明帝建大孚灵鹫寺,帝因初受教法,特加“大孚”二字,“大孚”即弘信之意,这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五台山是佛教的缩影,是一部流动的中国佛教史。或许是因文殊菩萨特别加被,故五台山人杰地亦灵,千百年来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从摩腾与竺法兰到唯识二祖的窥基大师,从道宣律师到赵州祖师,从紫柏老人到著述等身的莲池大师,清凉国师妙峰祖师以及憨山大师,还有世人共知的章嘉活佛等。这些大师们确立了五台山在佛教史上的殊胜地位,使整个佛教的辉煌在五台山,在这些大师身上成为活生生的历史,就是在今日来朝山礼佛的海内外信徒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感人至深。五台山现仍有不少高僧大德在演扬清静妙法,为了如来正教的住持,更为末世沉眠众生,慈悲喜舍无量。 现世众大德中,唯显一位显密通融,学修皆成的老人--寂度老和尚。走进他,你能够感觉到他的威严与仁慈,也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示 一、我未出家时,对于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的事,即使别人教我做,而自己感觉羞耻惭愧,丝毫也不肯做。为什么?因为我前世亲近好人,八识田中,含藏有好言语,所以今生自然见坏事便羞愧,不肯去做。你们要切实亲近好人,并在早晚发愿时,求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 二、我出家后,到处参访。当时遍融大师的德望很高,我到京城拜见他,跪着向前,再三请求。大师说:“你要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攀缘权势,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我受教出来,同行的大笑,认为这几句话,哪个说不来?我们千里远来,只说有什么高妙东西,原来不值半文钱。我说:“这个正看出他的好处。我们仰慕他,远道来此。他并不说玄说妙,来吓唬我们。只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实践过的,体会得深的,切实可行的工夫,叮咛开示。所以说正是他的好处!”我到现在还踏实遵守,没有抛弃。 三、十方僧众当中不少是圣贤。我见到他们都很尊敬,他没跪,我先跪;他没拜,我先拜。前次有个游方僧,相貌丑恶,袖衣破烂,别人都轻视他。后来会见我,大谈《楞严经》的妙理。所以你们决不可轻视人,记着记着! 四、要入佛法的门,信是第一。做坏事没有信心也干不成,何况善事。比如做盗贼的,被捕后,政府虽严刑惩办,可是释放后,照旧不改。为什么?他深信这条门路,不带一个本钱,自能获利无算,所以受尽痛苦,也决不改悔。现在人们念佛,不肯真切下功夫,由于没经过一番深思,因而没树立真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就是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道理上并不难理解。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的,不知有多少例子,现在你对这句话,还是信得不够。你如果真正信这句话,那念佛法门,不用我费尽气力,千万嘱咐,你自会像“水往低处流”,万牛也挽不回了。如前天送亡僧时,你们看这情景,当然心情沉重,互相警省说:“同道们,我和你今天送某僧,明天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到那时悔恨来不及了!务要急切念佛,时刻都不放过才好。”我看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等到殿堂念唱,照样谈笑自如。你就是不信“人命在呼吸间”嘛! 五、我看见新出家的人,才把一句佛号放在心头,杂念妄想,愈觉翻腾。便说这念佛工夫,不能收心。不知你无量劫来的生死爱恨,怎么能一下斩断?况这万念纷飞的时刻,正是做工夫的时刻,边收边散,边散边收,日子长了,功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再说你之所以能察觉妄念多,正亏有这句佛号。在不念佛时,一刻不停的思潮翻涌,你自己能察觉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