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NCCN指南更新解析

2012NCCN指南更新解析

2012NCCN指南更新解析
2012NCCN指南更新解析

2012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析

2012年,新指南增加了对幼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指南(TPLL-1 )及毛细胞性白血病(HCL-1) 两种疾病从诊断、治疗方面的详细描述。

其他诊疗指南也更加详细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删除了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大于等于6个月这项治疗适应症评估标准。

2.在治疗后缓解方面,删除了原先的大于三年为长期缓解,小于两年未短期缓解的这项期限,并且提出:长期和短期缓解不能根据现有数据严格区分。主要原因是之前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区分。临床医生需要使用临床上的评价标准。例如,FCR方案治疗后,根据MDACC的数据来说三年是个合理的时间点,但在瘤可宁治疗后,18-24个月可能就到了临界点。

3.提出“以淋巴结或脏器肿大缩小或血红蛋白、血小板改善为基础的孤立性恶性淋巴滤泡增多不考虑为恶性疾病”这一观点。

4.11q缺失的CLL:对于年龄大于等于70岁或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瘤可宁+-强的松”改为“瘤可宁+-美罗华”(对短期缓解小于两年,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复发难治性治疗同样适用)。对于未缓解、未移植或疾病进展后的复发难治性治疗,可以考虑“异基因干细胞”这一选择。

5. 17p缺失的CLL:一线治疗,不再推荐“苯达莫司丁+美罗华”,并强调除非病人对美罗华无效,否则都应该加用美罗华。复发难治性治疗,推荐把大剂量地塞米松改为大剂量强的松,提出17p缺失性疾病用阿伦单抗或大剂量激素治疗可能缓解

6. 无11q、17p缺失的CLL:对于虚弱、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推荐“瘤可宁+-强的松”改为“瘤可宁+-美罗华”。(同样适用于一线治疗,年龄大于等于70岁或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和大于等于70岁短期缓解小于两年的患者复发难治性治疗)。并且说明“大于等于70岁,作为一线治疗,氟达拉滨没有比其他治疗(如瘤可宁)更有效”加上。

滤泡型淋巴瘤

1.提出对于I-IV期患者的随诊:应该5年内每3-6个月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之后每年检查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在完成治疗后两年:CT检查不超过每6个月一次,2年后,至少一年一次。对于IIx、III、IV期患者,无治疗指证,建议观察。并且提出,无论何时只要有临床指征就应该行影像学检查。

2.治疗方面:对于滤泡型淋巴瘤老年或衰弱者的一线治疗,推荐美罗华维持为:“对于最初表现为肿瘤高负荷的患者,美罗华维持剂量375mg/m2每八周一次”。二线及长期剂量治疗中,加入BVR(苯达莫司丁,硼替佐米,美罗华)和“氟达拉滨+美罗华”方案。对于二线巩固或长期剂量:美罗华维持使用方法为:“对于最初表现为肿瘤高负荷的患者,美罗华维持剂量375mg/m2两年内每12周一次”。新指南不再认为之前接受过化疗、美罗华和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美罗华维持可以延长无病生存期。

套细胞淋巴瘤

1.I、II期患者,完全缓解后,需随诊。复发后,推荐治疗方法为“之前单独放疗过的病人,使用套细胞瘤的诱导治疗”,“之前放化疗联合或单独化疗的病人,行二线治疗”。部分缓解后,治疗同前,方案为:“之前单独放疗过的病人,使用套细胞瘤的诱导治疗”,“之前放化疗联合或单独化疗的病人,行二线治疗”。

2.IIX,III,IV期患者,完全缓解后,对于不行HDT/ASCR的患者,如果之前用R-CHOP 治疗过,考虑使用美罗华维持剂量375mg/m2每8周一次,直至进展。若为部分缓解,则考虑进行二线治疗。

弥漫大B性淋巴瘤

1.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发生于副鼻窦、睾丸、硬膜外、骨髓的大细胞淋巴瘤、HIV淋巴瘤,或大于等于两个节外部位、LDH升高),给予中枢预防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事件的危险因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事件的治疗还不确定,但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给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或阿糖胞苷,或全身运用甲氨蝶呤(3-3.5g/m2)。若合并中枢病灶的全身性疾病应该用包含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的方案治疗。若病灶位于脑实质,给予全身甲氨蝶呤(3g/m2或更多)作为交替方案。若发生于软脑膜,可予鞘内甲氨蝶呤/阿糖胞苷,考虑植入奥马耶贮器和/或全身甲氨蝶呤给药(3-3.5g/m2)。

2.对于患者的复查,推荐前5年每3-6个月或根据临床表现行病史询问、体检、实

验室检查。在治疗结束后2年最多每6个月检查一次CT,之后的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决定。最佳重复PET-CT检查的时间尚不确定。但建议放疗结束后至少8礼拜后再行PET-CT检查。因为治疗后改变可能会引起假阳性。对于PET-CT阳性聚集部位,如果打算行额外全身治疗,建议活检。

3.提出了在进行IPI评分时,血清LDH大于4倍正常值算1分。

4.提出了对打算做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二线治疗,可考虑加入GDP(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美罗华作为替换性治疗选择。对于不行大剂量化疗的患者的二线治疗,考虑苯达莫司丁+-美罗华作为选择。

5.睾丸淋巴瘤,化疗接受后,应进行“对侧睾丸”照射修改为应进行睾丸照射,剂量由30-36Gy 修改为25-30Gy。

6.对于不适宜行大剂量化疗者,二线治疗可以选择“苯达莫司汀+美罗华”

7.中危伯基特淋巴瘤或DLBCL CD10+肿瘤伴极度增生>90%伴或不伴伯基特淋巴瘤样特征可考虑更高强度治疗,这类患者推荐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指标检测更改为“CCND1、BCL2、BCL6、MYC重排”

8.治疗前检查方面,需要行腰椎穿刺的指标中增加了“LDH升高”这一项。

伯基特淋巴瘤

1.诊断方面,提出EBV的EBER ISH作为必要检测。

2.治疗;诱导CALGB 9251方案加用美罗华,改名为CALGB10002。二线方案中,加上RICE(美罗华、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甙)作为选择,若之前没有接受过鞘注甲氨蝶呤可考虑行此方案。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分为两类:T和B,分别符合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B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髓外部位临床表现。

1.诊断方面,推荐IHC染色检查加入CD19,CD7指标。

2.治疗上,推荐所有针对LL的方案都应包括中枢预防。对于一般状况差的患者,不再认为大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是合适的。

HIV相关的B细胞淋巴瘤

1. 诊断: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得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分析中,“TdT和CD1”不再为必须检

测项目。

2. 伯基特淋巴瘤:将高剂量CVA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与高剂量甲

氨蝶呤和阿糖胞苷交替)+-美罗华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并且治疗方案中提出:若CD4小于100,考虑不用美罗华

3.与Castleman’s病有关的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若使用剂量调整型EPOCH,CDE,CHOP,CDOP方案,推荐都可可加用美罗华。

原发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

1. 诊断:明确了此型淋巴瘤的名称:原发于皮肤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原发于皮肤的

滤泡中心B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

1.新指南提出了PET-CT作为必要检查。

2.治疗方面提出此型淋巴瘤患者可考虑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及大剂量治疗后自体干细胞解救。对于ALCL,ALK+组织学类型患者的一线治疗,加上CHOEP-21(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依托泊甙,强的松)这一选择方案。

蕈样真菌病/Sezary综合征

1.诊断方面,推荐免疫组化检测加上CD25检测,提出特有的免疫表型:CD2+CD3+CD5+CD7-CD4+CD8-(很少+)CD30-/+细胞毒性颗粒蛋白-

2.治疗上,提出惰性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的患者(无液基细胞学证据)应该首先考虑列在SYST CAT B or SYST CAT C治疗前的SYST CAT A治疗。不再推荐阿伦单抗通过皮下或静脉给药。

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1.诊断上,不再把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分子分析检测作为必要标准。

2.诱导治疗:认为有任何危险因素得I期和II期患者,可选择序贯化疗,联合化疗方案也作为一项选择。推荐连续放化疗方案“SMILE后接45-50.4GY放疗”,“VIPD后接45-50.4GY放疗”。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紊乱

1.建议治疗方案区分为同期化学免疫疗法和序贯化学免疫疗法。新指南认为,序贯化学免疫疗法,“每周美罗华375mg/m2*4周,后接CHOP-21(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第9周第一天开始”,作为一项治疗选择。

2.推荐行EBV-LMP1或EBER-ISH检测E-B病毒。(如果EBV-LMP1阴性,推荐EBER-ISH)

3.对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紊乱患者的一线治疗:对于早期损害,不再认为如果EBV阳性,选择更昔洛韦治疗。对于多形性,全身性患者:推荐RI方案化疗,允许的话加单用美罗华或化学免疫疗法。对于多形性,局部性患者:推荐RI,可能的话加放疗+-美罗华,或手术+-美罗华,或单药美罗华。而单行性:推荐RI,可以的话加单药美罗华或化学免疫疗法。或者直接单药美罗华或化学免疫疗法。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此次指南更新分为两个部分:2020年CSCO鼻咽癌指南更新和2020 CSCO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指南更新要点。 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 WHO将鼻咽癌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在流行地区,非角化癌超过95%,且与EBV病毒的感染相关,而在非流行病区,则I型鼻咽癌相对更常见。影响鼻咽癌放化疗预后的高危因素有:N3或T4N2,转移灶大结节(至少一个结节>4cm)。 今年指南新增: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推荐原位杂交检测以确定与EBV感染有关(针对鼻咽癌)(I级专家推荐)。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T1N0期鼻咽癌患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对于T1N1/T2N0-1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顺铂(1B类证据);不适宜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 ①I期鼻咽癌(T1N0)应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模式。 ②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强烈推荐强调放疗(IMRT)。 ③II期鼻咽癌(T1N1/T2N0-1)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 ④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采用IMRT技术的单纯放疗对于中期鼻咽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中T2N1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提示似乎更应该同期联合化疗。 局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T1-2N2-3/T3-4任何N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1A类证据)、诱导化疗序贯放疗+顺铂(1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序贯辅助化疗(1B类证据); 不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卡铂(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奈达铂(1B类证据)、放疗+奥沙利铂(1B类证据)、放疗+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2A类证据)。 ①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对于不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 ②放疗+西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是可选方案,但目前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③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患者的另一种治疗模式,通常用于IV期或肿瘤进展迅速的患者。 ④同期放化疗序贯辅助治疗是另一种可选治疗模式,但既往研究提示由于放疗的毒性导致完成度并不理想。 局部和/或颈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局部或颈部复发患者,若适合手术且局部复发,I级专家推荐为手术(2A类证据)、再程治疗(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治疗参照远处转移;若适合手术且颈部复发,I级专家推荐为手术(2A类证据);若不适合手术,I级专家推荐为再程放疗(2A类证据),II 级专家推荐为治疗参照远处转移。 ①对于复发性鼻咽癌患者,IMRT的广泛应用促使鼻咽原发灶的局控率超过90%,因此

2019版欧洲新生儿RDS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2019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早产儿的重要疾病,随着近年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小胎龄早产儿存活率逐渐增加,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率仍然较高。欧洲RDS防治指南于2007年首次发布,每3年更新一次,指南包含了现代新生儿重症监护中临床医生可使用的所有资源和经验,获得欧洲儿科研究学会的大力支持。RDS的防治目标是通过干预尽可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不良反应,包括BPD。新发表的2019版指南对截止到2018年底发表的文献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后,对先前发表的4版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旨在分析2019版指南与2016版相比的更新之处及更新原因,以帮助国内新生儿科医生深入了解RDS指南。 一、产前管理 更新要点见表1。 产前管理不完善将增加早产儿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存在RDS风险的超早产儿,如果能宫内转运至具备相应技术的医疗中心或三级医院进行救治,将改善远期预后。对于无法避免早产的孕妇,使用硫酸镁可使早产儿2岁时脑性瘫痪发生率降低30%,但远期预后仍不明确。 目前推荐对于妊娠34周内存在早产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激素治疗。产前激素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分娩前24 h至7 d内,超过14 d疗效降低。对于妊娠34~36周孕妇,产前激素治疗可降低新生儿近期呼吸疾病风险,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反而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风险。远期随访数据显示,对于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儿(胎龄37~38周),产前激素应用并不影响远期行为、认知发育等,不能降低后期哮喘、特异性疾病发生率。对于妊娠39周内计划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应用产前激素可能减少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但远期随访资料不足。 重复激素治疗可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风险,但也可能影响胎儿生长,而且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目前随访(校正年龄6~8岁)虽然未发现神经系统并

2017国际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2017国际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三篇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对于按压和通气的一些新证据做了阐述和推荐。 1. 对于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人,调度员应为呼叫者提供胸外按压CPR指导。 这条不算什么更新,应该是继续强调。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电话指导旁观者实施 CPR 可以缩短发病到开始CPR 的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这相比培训成千上万的市民,只培训120的调度员看起来更省力更高效。目前,国内有不少城市已经引进美国的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简称“MPDS”,这是一套嵌入在“120”调度系统中的急救医疗知识体系的软件,软件内置30余种疾病预案,每种预案都精心设计了电话询问流程及相应的急救方法,包括心脏骤停、气道梗阻、分娩、触电等场景下,如何指导现场目击者施救的流程化方法。 去年武汉急救中心一位调度员,用电话指导现场的一位女士实施心肺复苏,挽救了其丈夫的生命,引起大家对这一急救模式的极大关注。 调度员电话指导现场施救,还需要报警人的积极配合,有些报警人不敢去遵循指导去做,因此进一步普及急救技能并让大家知道这一模式的重要意义,迫在眉睫。 此外仍有一些城市的急救体系管理部门认为,调度员指导急救的资质问题需要专门的法规条例来保障。 2.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成人,无论是否有调度员协助,无论你是否接受过单纯胸外按压训练,你都应该提供单纯胸外按压CPR。 这条也不算更新,是继续强调。 单纯胸外按压提高院外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因此无论是否有调度员协助,目击者都应给予患者胸外按压,单纯胸外按压简单易学,对于突发倒地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胸外按压即可开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11月26日下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仪式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20)期间举行。 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

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7.2版(6)

NCCN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7.2 版(6) 目录社会心理支持(PAIN-H )英文版中文版?由于癌症相关的疼 痛和相关症状的复杂性,医疗保健提供者应该预期患者和家属对于管理策略中支持和宣教的需求。?评估每个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的需求是综合疼痛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见PAIN-C )。支持?告知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并且将作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部分。?对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酌情协助患者获得治疗。?表明你将与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携手,作为团队的一部分来共同解决疼痛问题。?讲解双方商定的要采取的计划及预期产生疗效的时间。?承诺你会一直关注患者直至疼痛得到较好的控制,有助于疼痛的管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照护者总会有可行的办法来充分地控制疼痛和其他令人烦恼的症状。?评估对家属和其他重要相关人员的影响;酌情提供宣教和支持。?重申你对患者的关心以及计划采取的镇痛措施。技能培训?教授患者应对技能(与适当的镇痛结合使用,而非替代镇痛)以缓解疼痛、增强个人控制能力,并且重新将精力集中在优化生活质量上。?考虑转介给受过任何以下领域培训的有执照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认知行为疗法(CBT)、催眠、生物反馈和正念减压法(MBSR )。?应对急性疼 痛的 技能,包括Lamaze 型呼吸训练、分散注意力的技巧?应对 慢性疼痛(非疼痛急症)的技能,包括所有上述措施+放松技巧、引导

想象、按照患者自身能力分配相应任务、催眠等以达到最理想的功能恢复。?通过培训鼓励自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适度。?对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疼痛的管理需要团队的努力,以全面评估和治疗疼痛的影响。团队的成员可能包括:肿瘤科医师、护士、疼痛专科医师、姑息治疗临床医师、康复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心理科医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病科医师、理疗师和精神顾问。见患者和家属/ 照护者宣教(PAIN-I )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PAIN-I )PAIN-1,1/2英文版中文版?为了评估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对疼痛治疗的教育需求,卫生保健团队应该: ?评估患者和家属 对疼痛含义及其后果的理解。?评估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以确保其理解宣教的内容。?评估现有关于疼痛和疼痛治疗的知识,以帮助制订适宜的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教育计划。 1,2 ?应提供教育材料。?要传达给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关于疼痛管理的信息?疼痛缓解在医疗上非常重要,忍受疼痛没有任何医疗益处。?疼痛通常都可以通过镇痛药物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持续存在的疼痛,按时服用镇痛药物有助于改善对疼痛的控制。?存在疼痛的患者常常伴有其它需要控制的症状(如:便秘、恶心、疲劳、失眠、抑郁);其它这些症 状的管理可能有助于疼痛的控制。?向患者和家属/照护者传 达有关阿片类镇痛药的信息? 吗啡和吗啡类药物是用于缓解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 如果你现在使用这些药物有效,以后还会有效。? 如果这些药物无效,还有其它许多适合的选择。?阿片类镇痛药只能用于治疗

2015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15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 ? B.增加心肌收缩力 ? 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D.减少回心血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洋地黄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急性左心衰竭 ? A.急性心肌炎 ? B.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 ? C.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 D.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用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的最常用药物是 ? A.多巴胺 ? B.ACEI ? C.利尿剂 ? D.β受体阻滞剂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哪项不妥 ? A.根据氧饱和度调整吸氧 ? B.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宜用洋地黄 ? C.快速利尿 ? D.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应用血管扩张剂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 A.突然发生的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 B.咳嗽频繁,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布满哮鸣音及双肺湿哕音 ? C.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 D.下肢水肿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 ?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B.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危象 ? C.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肌梗死致瓣膜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者? D.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哪种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并选择性扩张肾小动脉 ? A.硝普钠 ? B.肾上腺素 ? C.异丙肾上腺素 ? D.多巴胺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 A.肝肿大压痛 ? B.心率增快 ? C.胃肠道淤血 ? D.肺淤血症状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男,50岁,突起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血压190/100mmHg。该患者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多巴酚丁胺 ? B.硝普钠 ? C.西地兰 ? D.氨茶碱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旧指南还要求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