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设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设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设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第二节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正方形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初中数学 张振安

一、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数学实验(几何画板)

这节课本着《数学课程标准》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进行设计,采用引导发现、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数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几何画板、希沃授课助手),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过程。

二、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5分钟)

1、 观看几何画板设计的两个动画,思考平行四边形经历了怎样的图形

变化过程?(2分钟)

m C A B = 53.39°A C = 9.09厘米

B D = 9.09厘米

D C = 15.35厘米

A B = 15.35厘米

(1) 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2) 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

活动目的: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变化出正方形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由矩形变化出正方形以及如何由菱形变化出正方形,引出本节课题,并为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埋下伏笔。

2、引出课题,板书标题:正方形

3、展示生活中的正方形应用,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分钟)(1).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用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与计算。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达成的目标。

(二)概念分析(2分钟)

1、回顾小学阶段对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请你用所学知识重新下定义: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叫做正方

形。

活动目的:让学生从小学定义及本节课开始的动画演示出发重新思考正方形的定义,提高对正方形的认识。

(三)性质探究(5分钟)

1、请你们独立思考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并小组内交流。(1分钟)

2、班内交流展示,总结性质:(4分钟)

(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垂直、互相平分,且平分对角。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概念出发,弄清它的每一个性质的来龙去脉。

(四) 性质应用(15分钟)

1、 如图,正方形ABCD 中,延长CD 到点E,使DE=BD ,连接BE ,交

AD 于点F,求∠BFD 的度数.

活动目的:正方形性质的简单应用,重点考查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2、 如图,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放在一起,使其中一个正方形的顶

点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重合在一起。问:它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请你说明道理。

C

D

教学策略:

(1)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变化,并猜想面积是否变化;

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小组内部交流分析方法。

(2)同学前台讲解,分析思路;老师追问,提高对正方形性质应用的理解,积累活动经验;

(3)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下图的正方形中共有八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共有四条对称轴)。

D

C A

活动目的:提高正方形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变化的观点研究正方形,并学会多种方法,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

3、 如下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P 为AC 上一点,且PQ ⊥AD 于Q ,

PR ⊥CD 于R. 试猜想线段BP 与QR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道理。(一题多法)

B

C

B C

B C

B C 活动目的:继续探究在正方形中动点位置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的不变性,综合运用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解决问题。一题多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 判定探究

1、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请小组交流一下。(1分钟)

2、班内交流展示,总结判定方法:(2分钟)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探究出多种判定方法,并学会化繁为简;要求学生只掌握这两种方法即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四条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归结到“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上去,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验数学的简单之美。

(六)判定应用

如图,Rt△ABC中,∠ACB=90°,CD平分∠ACB交AB于D,DE ⊥AC,DF⊥AB. 求证: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B

活动目的:在具体问题中合理选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方法优化。(七)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从哪些方面认识了正方形?

(1)正方形知识(2)正方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

(3)思想方法(4)典型问题与经验积累

2、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般四边形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展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1)运用几何图形模型摆放,理顺关系;

教学策略:

A、学生小组合作摆放五个几何图形;

B、巡视、拍照、上传屏幕;

C、在黑板上再次展示,弄清五个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理顺四边形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2)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下图,理顺关系:

活动目的:弄清五个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八)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课本习题P61---12,13题;

2、提高作业:课本习题P61---15,17题;

3、选做作业: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D是对角线,DE平分∠BDC,试猜想CD、CE、BD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要求多种方法)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积累活动经验。

三、板书设计

正方形

1.定义: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2.性质:(1)边

(2)角

(3)对角线???????平分对角平分垂直相等

3.判定:

(1)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菱形的判定》教案教学提纲

《菱形的判定》教案

19.2. 2 菱形的判定 备课人:王芳备课时间:2013/05/16 一、教学内容分析: 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行多了“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教学时要注意几种图形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探索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想一想: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师同时播放课件) 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菱形的邻角互补。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 思考: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只要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就是一个菱形?根据什么? 师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明确指出:菱形的定义具有两重性,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以作为菱形的一种判定方法) 教师强调菱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已学过菱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为学习另外两种判定方法做准备。

(二)操作探究,发现新知: 1.从“对角线”的角度探究: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一结论)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探究一: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 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然后教师提问:“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转动木条,你有 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命题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师:你会证明吗?如何证明一个文字命题呢? 教师叙述一般过程: 第一: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第二: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第三:写出证明过程(有时需要写依据)。 第四:归纳结论。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展开探究,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猜想。 得出结论: 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从“边”的角度探究: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探究二: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 、AD ,然后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 的交点C ,连接BC 、CD ,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 (1)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 (2)根据画图,你能得到还有什么方法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吗? 教师出示命题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师:这个命题又该怎样证明呢?(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证明) 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展开探究,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猜想。 得出结论: 菱形的判定方法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归纳新知: A C D

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判定》的说课稿.doc

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判定》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正方形的判定》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类比,注重图形的分析、判别;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距形、菱形的判定之后,接触正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引入了正方形的判定,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判定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逻辑推理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2、灵活应用正方形的判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平行四边形、距形、菱形等判定方法的

类比,进一步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锻,并把课件设置为比较生动、有趣容、易懂的动画,设置问题、探究讨论、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直到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说学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两年的几何学习,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但我教了几年的数学中发现一些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我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很怕做几何题,特别是证明题,具体有两种情况:“不会看也不会写”、“会看但写不出来”,即文字表述无法用几何语言来表示,逻辑推理过程混乱。 [说教学法] 三、教法选择: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前三节课内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判定进行综合,对学生的逆向思维与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针对本班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因此我采用了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 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 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导入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要再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依据是什么?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只要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即可. (2)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 【问题牵引】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 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周围的四边形变成菱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命题如下: 已知: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 求证:□ABCD 是菱形。 分析:我们可根据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DO ,由∠AOB=∠AOD=90o及AO=AO ,得ΔAOB ≌ΔAOD ,可得到AB=AD (或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到AB=AD) ,最后证得□ABCD 是菱形。 【归纳定理】 通过探究和进一步证明可以归纳得到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判定定理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提示: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活动3、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的应用 例3 如图,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 于点O ,且AB=5,AO=4,BO=3,求证:□ABCD 是菱形。 思路点拨: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构 成了△ABO 是一个三角形,?而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OB=90°,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可利用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证得。 活动4、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操作探究】过程: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 、AD ,然后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 ,连接BC 、CD ,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提问: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O D C B A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正方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双边合作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 教学过程: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正方形纸片. 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课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推断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 性质1、(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性质2、(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AO=CO=BO=DO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 BCO≌△CDO≌△DAO. 问: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 2.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总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与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关系。 (2)经历正方形性质定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正方形性质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难点: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并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备课 ` 教学流程 一、检 问题1:菱形的定义及其的性质: 问题2:矩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问题3:小学学习的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吗 二、学 问题4: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 形。 · 问题5:正方形不但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 正方形具有以下性质: 从对称性看: 从边看: 从角看: 从对角线看: 问题7:请你完成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 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性质定理2: )

三、讲 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与DF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 例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 四、测 (一)练习检测 1.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对角线。 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cm,则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cm 3.见课本第21页的随堂练习 (二)归纳总结: (1)正方形的性质: 】 (2)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 (三)课后作业 必做题:习题的1、2、3题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再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思考回答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深入了解正方形. 【板书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 师:你能详细说一说吗? 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多媒体显示) 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菱形的判定》教案

19.2. 2 菱形的判定 备课人:王芳备课时间:2013/05/16 一、教学内容分析: 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行多了“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教学时要注意几种图形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探索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想一想: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师同时播放课件) 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菱形的邻角互补。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 思考: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只要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就是一个菱形?根据什么? 师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明确指出:菱形的定义具有两重性,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以作为菱形的一种判定方法) 教师强调菱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已学过菱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为学习另外两种判定方法做准备。

(二)操作探究,发现新知: 1.从“对角线”的角度探究: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一结论)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探究一: 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然后教师提问:“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转动木条,你有 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命题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师:你会证明吗?如何证明一个文字命题呢? 教师叙述一般过程: 第一: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第二: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第三:写出证明过程(有时需要写依据)。 第四:归纳结论。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展开探究,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猜想。 得出结论: 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从“边”的角度探究: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探究二: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 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 (1)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 C (2 教师出示命题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师:这个命题又该怎样证明呢?(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证明) 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展开探究,以合作者、参 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猜想。 得出结论: 菱形的判定方法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归纳新知:

第三讲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精讲和练习题及答案---侯老师 -

F E D C B A 第三讲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知识要点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它具有前三者的所有性质: 1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2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对角线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 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如图) 3.正方形的判定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 3:四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2-2-14,已知过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 ,作PE ⊥BC 于E ,作PF ⊥CD 于F .试说明AP =EF . 分析:由PE ⊥BC ,PF ⊥CD 知,四边形PECF 为矩形,故有EF =PC ,这时只需证AP =CP ,由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知AP =CP . 解:连结AC 、PC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BD 垂直平分AC , ∴AP =CP . 正 方形 菱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

∵PE⊥BC,PF⊥CD,∠BCD=90°, ∴四边形PECF为矩形, ∴PC=EF, ∴AP=EF. 注意:①在正方形中,常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证明线段相等. ②无论是正方形还是矩形经常通过连结对角线证题,这样可以使分散条件集中. 思考:由上述条件是否可以得到AP⊥EF. 提示:可以,延长AP交EF于N,由PE∥AB,有∠NPE=∠BAN. 又∠BAN=∠BCP,而∠BCP=∠PFE,故∠NPE=∠PFE, 而∠PFE+∠PEF=90°,所以∠NPE+∠PEF=90°,则AP⊥EF. 例2如图12-2-15,△ABC中,∠ABC=90°,BD平分∠ABC,DE⊥BC,DF⊥AB,试说明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解:∵∠ABC=90°,DE⊥BC, ∴DE∥AB,同理,DF∥BC, ∴BEDF是平行四边形. ∵BD平分∠ABC,DE⊥BC,DF⊥AB, ∴DE=DF. 又∵∠ABC=90°,BE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提示:(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四边形DFBE为矩形,然后证BE=DE,可得.另一种方法,可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后证一个角为90°可得) 注意:灵活选择正方形的识别方法. 例3 如图12-2-16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是等边三角形,求∠BEC的大小.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典例题练习

正方形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1、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2、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探究一】正方形的定义 1、正方形的定义: 2、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的关系是 【探究二】正方形的性质 1、归纳正方形的性质: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2、用几何语言叙述正方形的性质: 【探究三】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边讲边练: ①正方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结合 1. 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则∠ACE=° 2.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CD到E,使CE=CB,则∠DBE=°. 3.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平分∠DAC,则下列结论: (1)∠E=22.5°;(2) ∠AFC=112.5°;(3) ∠ACE=135°;(4)AC=CE;(5) AD∶CE=1∶ 2. 其中正确的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 如图,等边△EDC在正方形ABCD内,连结EA、EB,则∠AEB=°;∠ACE=°. 5.已知正方形ABCD,以CD为边作等边△CDE,则∠AED的度数是°.

②正方形与旋转结合 1.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是边CD 上一点,若△AFB 经过逆时针旋转角θ后与△AED 重合,则θ的取值可能为 ( ) A.90° B.60° C.45° D.30° 2. 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 2,EC = 1(如图2所示) 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 3. 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点,且满足∠EAF =45°,连接EF ,求证:DE +BF =EF . ③正方形对角线的对称性 1. 如图:正方形ABCD 中,AC =10,P 是AB 上任意一点,PE ⊥AC 于E , PF ⊥BD 于F ,则PE +PF =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正方形边上的任意 一点到两对角线的距离之和等于 . 思考:如若P 在AB 的延长线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 你的结论,并加以说明. 2.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PE ⊥BC 于点E ,PF ⊥CD 于点F ,连接EF 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AP =EF ;②AP ⊥EF ;③△APD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④∠PFE =∠BAP ;⑤PD = 2E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思考:当点P 在DB 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备用图补充完整,并思考(1)正确结论是否依旧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菱形-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 【教学内容】 菱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 (二)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与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推理论证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探讨,体会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并从中认识菱形的图形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二)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三)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四)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二、探究 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一)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 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例习题分析 (一)例1:已知: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二)例2: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 ⊥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四、随堂练习 (一)填空: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圆规、直尺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是继“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等知识指明了方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学好四边形的内容,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进一步学习还是实际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也趋于成熟,而且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有关知识,以及菱形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标标准,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猜想、推理意识,并依据菱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菱形的判定方法而展开的,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为突出重点,我一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设计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经历菱形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还没有具备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主讲:叶良国 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方形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方法。 关键:把握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一特性来学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想一想:什么是矩形?是菱形? 做一做: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猜一猜: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叫做正方形.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 看一看: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制作、动画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正方形.板书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 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生:画图展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构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多媒体补充显示性质)正方形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师:同学们从正方形定义中能尝试口述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 生: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 师: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明确正方形的判定。 生:回答正方形判定(多媒体补充显示判定)

菱形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菱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长子二中和志军 通过公开课《菱形的判定》,结合上课的感受及我个人的反思我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材分析 菱形的判定是八年级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四边形的判定》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块知识,他是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开、矩形的判定后学习的,从教材编写来看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乐趣。此部分知识在近几年中考中也经常有大题中渗透四边形的应用,所以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初中阶段的学习相当重要,同时也为后期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上课,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学生见到新的教师表现尤为兴奋,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也都能恰入其分,适时激励学生,课堂气氛融洽。从整体来看有的班级学生基础不一,表现也略有不同,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等环节认识到了根据菱形边、角、对角线等途径探究判定菱形的方法,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分别采用了多媒体、剪纸等开展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图形形象,便于学生观察图形并探究图形的判定。尤其是剪纸拼一拼、折一折更能让学生通过手动操作亲身感受菱形,加深对菱形的认识,从而为菱形的判定学习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学能都能够根据教学设计适时、及时的追问,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意识,也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打开了一扇窗。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追问后都能积极动手操作和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但各位教师都能很好的把握教学节奏,按计划完成了菱形的判定教学任务。 四、几点不足和思考 1、在引导学生探索菱形判定时注重了方法的引导,判定理定理的几何证明思路的指引,但缺乏有效的几何语言板书和描述,会导致学生感觉会了,掌握了,当让他单独解答或证明时,学生就显得不够熟悉,甚至找不到方法,无法下手。即该教师板书时还需要及时板书,不可因为教学内容多而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 2、教学中如果适当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可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在复习了菱形及性质后可说出其性质的逆命题,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执笔:陈振华课型:新课审稿:八年级数学组 教学目标: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预习导航 一、理解定义 1、如何将长方形纸片折叠后得到正方形图形,折一折 2 由上面的操作可给正方形定义为______________的矩形叫正方形 3、如何将顶点不固定的棱形变为正方形 因此,我们还可以把_____________的棱形叫正方形 二、找性质 1、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具有矩形的性质,对边_________,四角都 是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 2、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棱形,所以它具有棱形的性质,四边_____,对角线___ ___且_________ 讲例与探究 探究一、(1)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边长为a,求BO的长 D 探究二、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度到正方形AB 1C 1 D 1 的位置,则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求证: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2、在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的BC 边上有一点P ,已知PB =5cm ,如果将纸折起,使点A 落在点P 上,试求折痕的长度。 3、设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满足PA ∶PB ∶PC =1∶2∶3,求∠APB . 4、 ABCD 为正方形,MN ∥AB 且MN 分别交OA 、OB 于M 、N , 求证:BM =CN 。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BEC 为等边三角形,求∠EAD 的度数 3、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上任一点,∠AEF=90°,且EF 交正方形的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AF 1.如图(5),在AB 上取一点C ,以AC 、BC 为正方形 的一边在同一侧作正方形AEDC 和BCFG 连结AF 、BD 延长BD 交AF 于H 。 试猜想AF 与BD 的关系并证明 B A

【初中】数学 优质课大赛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本章的学习中,教材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矩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特殊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为下一节学习梯形和其他平面图形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本节课,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所以本节课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会合理论证和计算。 2、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并会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感受身边的数学,以及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并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考虑,在讲授新课时,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猜想菱形的判定方法,再利用图形验证猜想,最后进行逻辑证明。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同时把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和严谨的表达。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最新八年级数学正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正方形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重点是正方形定义. 正方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了解,生活中应用很广,其时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是特殊的矩形,和特殊的菱形,学好正方形有助于巩固矩形、菱形各自特有的性质和判定. 学生在小学学过了正方形,他们知道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边长的平方,本节课的教学是加深学生的理论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何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拓宽了正方形对角线性质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从一张矩形纸中折出一个正方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外,通过对正方形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培养学生类比思想、归纳思想、转化思想和隔离方法. (1)掌握正方形定义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它包含两层意思: 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教学时要结合教科书中P100中的图19.2-14,具体说明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要结合图形或者教具,或用简单的集合关系图,使学生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搞清楚.这些概念重叠交错,不易搞清楚,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进度可稍放慢些. (2)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性质的综合,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也有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性质,所以讲正方形性质的关键是在复习矩形、菱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可以将正方形的性质总结如下: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浙教版初二下册数学 5.2 菱形 教案(教学设计)

5.2 菱形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能力. 2.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3.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重点 1.菱形的性质. 2.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1.菱形的性质定理的运用. 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探索菱形的性质 你能从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菱形来吗? 学生活动,由平行四边形较短的边折叠到较长的边上,剪去不重合部分,可得到一个菱形. 有的学生可由其他方式得到一个菱形. 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拓展思维,并由语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引出菱形的概念(尽量由学生归纳). 两组邻边相等 菱形的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对角相等;②对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平分. 它特有的性质:①四条边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戏平分一组对角.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AC=30°,BD=6.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AC的长. 二.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 生:可以用菱形的概念判定.也就是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师:很好.大家再用类比的方法想一想,受矩形的判定条件的启发,你对菱形的判定条件有什么猜想. 师:提出作图要求: 1.按要求画出四边形ABCD,发现它是菱形,产生直观感受. 2.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师生总结:得菱形的第一个判定方法: 判定定理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生甲:矩形的定义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限制角,于是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的定义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限制边,是不是可以得到:“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呢? 生乙: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于是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不是可以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师:猜得有理.下面请大家做一做,看有什么新发现. 操作要求: 用一长一短的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如图a),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学生活动: 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最后发现并证明猜想和观察到的结论.

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矩形的定义是什么?正方形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矩形有哪些性质?正方形有哪些性质? 问题3:矩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问题4: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B.矩形的对角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2.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邻角互补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3.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共同性质是(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菱形的性质 4.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8,∠AOD=120°,则AB的长为( ) A. B.2 C. D.4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边上,且EF⊥EC,EF=EC,AF=2,矩形的周长为16,则AE的长为( ) A.3 B.4 C.5 D.7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分别延长BA,CA到点D,E,使DA=AB,EA=CA,则四边形 BCDE是( ) A.任意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矩形的判定 7.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于E,∠EDC:∠EDA=1:3,且AC=10,则DE的长为(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