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 学会自我保护公开课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 学会自我保护公开课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 学会自我保护公开课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 学会自我保护公开课导学案

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

学科班级学生姓名主备课人组长审核审核时间教学时间八( ) 杨灿

星期周次教学课时累计课时执教教师编号

杨灿

课题:第三节学会自我保护(公开课导学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未成年人需要自我保护;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要依靠法律进行自我保护。

能力目标: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及时报警、学会请律师、学会救助法律援助。

知识目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学会求助法律。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法:引导法启发法情境设置。

学法:讨论质疑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保护、家庭保护等有时不能及时到位,这时,就需要我们加强自我保护,自我保护不是不要与歹徒斗争,而是既要斗勇,更要斗智。无谓的牺牲是不必要

的。今天我们学习学会自我保护。

二、学习旅程。

(一)、防患于未然。

1、自学本框题内容并阅读教材86页下材料后思考: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树

立自我保护意识?(提示:整理综合三段正文即可回答)

答:

2、增强自我保护的秘诀。(难点突破: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1)、阅读教材86页上材料,了解日本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情况。

结论:

(2)、阅读教材87页信息平台,掌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秘诀》。

3、测试你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在一个陌生的场所,如果你与家人、老师、或同学走失,身边只有一部投币电话,而你手头的硬币有限,这时你该怎么办:()

A、给父母打电话

B、给老师打电话

C、打110电话

(2).两位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同学甲刚搬了新家,邀请同学乙到家里做客,同学乙问甲的地址。甲应该说:()

A、我家的地址是、、、、(大声的说)

B、我回家后打电话告诉你

C、下次我带你去

(3).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陌生人故意挤碰你,对你有非礼行为。这时你应该:()

A、厉声呵斥非礼者

B、默不作声的躲开

C、立即下车

(4).独自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敲门,来人自称是煤气公司的,你会:

A 、立即开门 B、告诉他你独自在家不能开门()

C、打电话给邻居请求大人帮忙

(5).假如你独自回家,发现家中有盗贼你会:()

A、拨腿就跑

B、大声呵斥并与其搏斗

C、确认安全后报警

(6).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遇抢劫,你将:()

A 、誓与钱财共存亡 B、把钱财给他然后回家

C、先交出钱财,确保生命安全,记清抢劫者的样子,安全后报警

(二)、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1、自学完教材87页到90页的内容后回答: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答:

2、能力提升练习:

(1)、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

A、练就强壮的体魄,增强自我防卫能力。

B、及时逃跑。

C、跟违法犯罪分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D、求助法律。

(2)、“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自尊自爱要牢记,远离网吧不沉迷,个人行为要规范,夜不归宿不可以,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法律武器保平安。”这段话主要告诉未成年人:B

A、只要不夜不归宿,就能保平安。

B、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D、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

A、针锋相对,与之搏斗。

B、忍为上策,司机报复。

C、找亲朋好友帮忙摆平。

D、依靠法律,维护权益。

3、能力拓展,案例分析

七年级学生小海假期生活的一天。上午九点,小海去博物馆参观“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十一点,他从博物馆出来,走到一个小巷,看到一个高大的男青年在向一个女孩某某勒索钱财,于是小海迅速跑到最近的公用电话亭,拨打110报警。下午,天气闷热,小海打电话约同学去河边游泳,爸爸知道后叫他不要去,并承诺过两天和他一起去。爸爸出去后,小海还是偷偷约了几个同学去河边游泳。在游泳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处营业性网吧,网吧老板招呼他们进去,他们犹豫了片刻就进去玩电子游戏,直到天黑才回家。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天里,小海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

答:

(2)在这一天里,小海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并分析受到侵害的原因。答:

三、学习小结

1、未成年人预防侵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口答:见90页)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秘诀是什么?(口答:见87页)

3、实施自我保护的方法是什么?(口答:见88-90页标题)

四、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 教材学段:七年级上册 任教班级:C156、C157、C158 教师姓名:段吉成 所属学校:茶陵县潞水学校 2018年下期 目录 第一课你我他 1 第二课我的故事 4 第三课向日葵 8 第四课梅竹精神12 第五课花圃16 第六课和平鸽 21 第七课灯和光 24 第八课门27

第一课你我他 【教案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式,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欣赏作品以及指导教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案重点】人物的脸形和表情。 【教案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案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特征的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相关材料。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案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教师行间指导: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案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和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 和洋流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 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 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 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 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 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彩陶纹样与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带有神秘色彩,表现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崇拜。青铜器纹饰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这些纹饰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特点。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秦陵兵马俑则不同,它没有诉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阵逼真的塑造,来显示一代君王的雄 才大略。 3.古代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特点和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 在教材呈现的绘画作品中,用线的特点各有不同。如《朝元图》的圆浑稳健,《芙蓉锦鸡图》的细密精致,以及《荷花水鸟图》的淋漓酣畅。帮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的风范,体会其中的气质、韵律,加深对传统绘画用线的理解。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 4.象征意义在古代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人物龙凤帛画》中的龙凤引导死者的灵魂生天。《芙蓉锦鸡图》以锦鸡斑斓的色彩象征“五德”,宣扬封建的伦理思想。《荷花水鸟图》“白眼向人”的鸟,鲜明地传达出画家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二 马图》则以寓意手法抨击了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最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 品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

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 四、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2021届湘教版地理训练-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课堂巩固跟踪检测 (45分钟100分) [基础巩固组] (2020·广东佛山质检)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 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 2.图中四地,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最可能是() A.3月B.7月 C.9月D.12月 解析:第1题,“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则投资较少;地下水库不会淹没地表,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移民搬迁少。 易错警示:发现地下适合储水的空间,一般需要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分析,那么就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 第2题,图中丙左侧有大面积由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因卵砾石间隙大而地下储

水空间大;而丙右侧为黏性土层和砂砾石岩层,储水空间小;故丙处适合修建拦水坝。第3题,新疆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地下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补给量与水分的蒸发量关系,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总体上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地下水位不断升高而储水量增加,故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9月。 易错警示:新疆纬度较高;气候干旱,9月份以后气温快速降低,10月份可能低于0 ℃则冰雪不再融化,地下水不能得到补充,同时因蒸发因素还存在,地下水位可能下降。 答案:1.D 2.C 3.C (2020·河北名校质检)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该水库储水量() A.12月份最大B.3月份最小 C.6月份最小D.9月份最小 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西欧平原B.巴西高原 C.中亚区域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 6.据图可知,该水库() A.汛期流出量最大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 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D.主要用于发电 解析:第4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表明这几个月份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9月份水量最小;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水量最大。第5题,该水库流入量4~8月较小、10月至次年2月较大,表明该区域降水量或积雪融水量4~8月少、10月~次年2月多。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为干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教师用书:第12讲 水 循 环

第12讲水循环

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 (4)图乙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5)图乙中右图表示枯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自然界的水循环 (1)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 ⑨蒸腾。 (2)图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填序号)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 (4)人类活动对⑤(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5)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地表形态。 微点1水循环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微点2内、外流区的水循环 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微点3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微点4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微点5人类活动对下渗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1)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美术教学已经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三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

湘教版高一地理水循环导学案

设计者:贺志新 使用时间:2013年11月28日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了解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4、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问题导读】 认真阅读课本59—60页内容后,完成下列导读问题: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___________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类型: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_________循环、_________循环、_________循环。 4、能量来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 一、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 过各个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 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 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 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 不断地表形态。 二、典题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三、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 A、冰川 B、海洋水 C地下淡水 D大气水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 A河水 B 冰川 C井水 D湖泊水 3、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水循环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水循环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实验所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该实验可以明显模拟出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表径流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1.B 2.B[第1题,读图可知,该方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第2题,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地表径流环节。]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4.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3.D 4.C[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丁间为海陆间水循环,乙、丙间为陆地内循环,丁为海上内循环。第4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地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读图,完成5~6题。 图a 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b 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5.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 ) A.降水B.蒸发 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 6.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5.D 6.A[第5题,综合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会相应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第6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会使区域内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降低,气候趋于干热;它还会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减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城郊中学卢扬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美术教学已经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

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 1、继续加强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三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

最新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最新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1.什么是水循环?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 师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 (播放视频: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 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 促进水资源更新,

高中地理 水循环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标分析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的相关基础知识。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意义。教材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未作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之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 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本课的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平台,以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了水循环的过程。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类生活,生产所起的作用,水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美景,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内容抽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投影展示的图片、资料,将抽象的水循环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四、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 洋流教案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 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 59 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湘教版美术九上画说空间教案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 课题画“说”空间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说空间》的学习,使学生可在纸张上画出形的空间感和形体的体积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形与空间”、“体积与空间”、“创意空间”三部分的探究和学习,指引学生如何在一张画面中表现出空间纵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学习、了解空间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如何表现空间的理论知识,更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画说空间》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画说空间)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4)师示范(板画)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5)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生: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师:对,这就是色彩,那那位同学可以给大家分析一下色彩的空间是怎么表现的呢 师:哦,这位同学说,暖色系的色彩具有空间的前进性,视觉表现比较明快、活跃、温暖;而冷色系的色彩在空间上具有后退性,视觉表现上具有收缩、后退、远离的感觉。 师: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有针对性,色彩的运用中,红、黄、橙等属于暖色系;绿、蓝、紫等属于冷色系。暖色系的色彩具有空间的前进性,视觉表现比较明快、活跃、温暖;而冷色系的色彩在空间上具有后退性,视觉表现上具有收缩、后退、远离的感觉。但在实际环境中,这种前进与后退也是相对的。如一个冷色放在一个暖色的环境下形成对比,这时的冷色就会因对比关系而具有醒目、突出、前进的感觉。 师:“同学们学习了关于空间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关于空间的透视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分析他们是怎样表现空间的 生: 师:我们说空间感是艺术家利用形状、光影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营造出来的视觉幻象。现在我们来看看形与空间有什么联系。 师:一个物体的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如果老师让你们在一张纸上画出四条线,利用线条的长短大小关系,组合成一幅具有空间感的画面,你们可以做到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师:好,时间到了,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大家同不同意他的画法呢?都同意啊。好,那大家肯定都知道怎在画面表现出空间感,哪位同学来说说看?这位男同学你来。 这位同学说得不错,老师再补充一下,除了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来组织画面形象,我们也可以通过点、线的排列和变化产生空间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毕沙罗的这幅作品,想想画家是怎样来区分远景和近景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这位同学说草垛的大小、位置和色彩的冷暖关系促成了强烈的空间感,又由于天空的冷紫色和草垛的黄色的补色关系,使画面的远近关系更为强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全面,看了大家对空间的认识已经进一步加深了,那我们现在这节课关于如何表现空间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掌握的差不多了,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请同学们回去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选择树叶、水果、文字等形状做点状排列,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