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一 年级 生物 学科 崔丽君 主编 胡海波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授课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⑴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⑵分析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

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课时安排:

基础层次:

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主导观点: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因为________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遗传信息。

2、对DNA 的认识:

①DNA 是由许多的其基本单位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②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______ _ _____。

③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种,差别在于____ 的不同。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见课本P43图3-2

1、时间、人物与实验材料: 年, 国 以 为实验材料。

2

型细菌可以使人患 或使小鼠患 ,而 型细菌不能。

3、格里菲斯的实验过程及现象:

①_________

小鼠体内不死亡 ②S 型活细菌小鼠体内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

③加热杀死S 型细菌

小鼠体内__________

④ ⑵结论: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含有_________将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4、艾弗里的实验-----------------------见课本P44图3-3

⑴方法:将S 型细菌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物质提取,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⑵现象:只有加入______,R 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 型细菌。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R 型活细菌

加热杀死S 型细菌 小鼠体内_______,鼠体内有_____ ____________

菌中提取的DNA ,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⑶结论:_________才是使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⒈T 2噬菌体------------------------见课本P44图3-4

⑴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 构成,头部含有_ __。

⑵与大肠杆菌的关系:___ ___。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裂解】

⑶增殖特点: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⒉实验方法:

⒊过程及现象--------------------------------------------见课本P45的图3-6 35S 标记的是 物质,32P 标记的是 物质。

【搅拌的目的: 。离心的目的: 】 ⒋实验表明

⑴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到细胞中,而 留在外面。 ⑵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__ ___来遗传的。

⒌结论:___ ___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

四、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⒈R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⑴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 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⑵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 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⑵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拓展延伸:

(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只有一种遗传物质,即 或

(2)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但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是DNA 的主要载体;

(4)遗传物质控制 的合成,并由 表达遗传信息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⑴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上清夜放射性很_______ 沉淀物

新噬菌体中_________ ⑵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上清夜

_______ 沉淀物放射性很_______新噬菌体中含32P

遗传物质的特点:

(1)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等

归纳总结。从三个实验的结论中,拓展出下列规律:

(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只有一种遗传物质,即DNA 或RNA;

(2)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4)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由蛋白质表达遗传信息

最新1219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汇总

20041219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A.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 A.N(RR)和N(Rr)B.S(rr)和S(Rr) C.N(Rr)和S(Rr) D.N(rr)和N(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A.S(rr) N(RR) B.S(rr) N(rr) C.N(RR)S(rr)D.N(rr) 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A.细胞质遗传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7.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基因按分离定律遗传 C.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D.基因不均等分配 8.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在减数分裂中,细胞质中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发现的定律 C.在细胞质遗传中,风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10.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的原因是() A.必须对转录产生的mRNA进行加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答案定稿版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 点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期中考试复习----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 一、知识点归纳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T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实验过程: 第一组: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上清液的放射性高, 沉淀物放射性低,噬菌体外壳未进入宿主 第二组: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DNA含32P的噬菌体 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 清液放射性低噬菌体DNA进入了宿主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②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使第二组实验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的原因:_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噬菌体到上清液;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内___ ③结果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 的作用下合成的,这说明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生物的遗传物质:

①有细胞的生物(原核和真核)都有DNA和RNA核酸,但遗传物质仅是DNA; ②病毒含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③针对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极少数病毒(TMV、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由沃森、克里克提出)的主要特点: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c.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A=T;C≡G 5.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①A= T ; C= G ②(A+C)/(T+G)= 1或(A+G)/(T+C)= 1; ③如果(A 1+C 1 )/(T 1 +G 1 )=b,那么(A 2 +C 2 )/(T 2 +G 2 )= 1/b ; ④(A+T)/(C+G)= (A 1+T 1 )/(C 1 +G 1 )=(A 2 +T 2 )/(C 2 +G 2 ) ⑤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 2 个,占总链 2/2n;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则连续复制n次,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本质与表达专项训练:(4)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本质与表达专项训练(4)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场所不同 B.原料相同 C.产物不同 D.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2.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 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 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 3.关于真核细胞遗传信息传递的表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开始催化转录 B.翻译过程中的模板和酶需在细胞核中合成 C.DNA的复制不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加快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逆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5.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甲、乙两过程都是以DNA的两条链做模板 C.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不是沿着整条DNA长链移动的 B.细胞核内转录来的RNA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使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大多数氨基酸有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密码子都有对应的氨基酸 B.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个相同的RNA C.RNA是由DNA转录而成的 D.转录和翻译能同时在细胞核内进行 8.如图是某转运 RNA 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运RNA上的密码子是AUG B. 有些酶的形成不需要转运RNA参与 C. 新冠病毒体内也可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转运RNA不参与细胞凋亡过程 9.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l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l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F-lα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习了有关遗传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讲述的。其中《细胞质遗传》是对必修教材中细胞核遗传部分知识的补充,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遗传物质是由核内和质内两部分构成,同时也为下面章节讲述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质粒,埋下了伏笔。《基因的结构》、《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使学生对基因及其表达机理在高二基础上取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而《基因工程简介》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是四大生物工程核心技术,本章又是讲述生物工程内容的开篇,所以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所处的地位来看,本章教学内容对理解下面各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第一节细胞质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a).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识记)。 b)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识记)。 c)理解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a)通过理解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结合我国科学家利用三系配套法培育出了小麦、谷子、水稻等优势杂交种的实例,特别 是结合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首创三系杂交水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c)通过对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STS意识。 3.能力方面 a)通过对细胞质遗传特点及形成该特点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 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 b)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c)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由于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核质互作的遗传原理、杂种优势以及三系配套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与育种有关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又是学生过去很少接触的,因此它是本节的教育难点。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主要应用影像逼真的投影片加强直观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采用引导----探究策略,创设情境,着眼于把学生领进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究知识的形

03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doc-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20 世纪60 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 ) A .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 ?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 ?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 ?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 A ? N ( RR)和N (Rr) B. S(rr)和S(Rr) C.N ( Rr)和S(Rr) D . N (rr)和N (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 A.S(rr) N(RR) B.S( rr) N(rr) C.N(RR) S(rr) D.N(rr) 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早甲X父乙T F l呈甲性状②早甲X父乙T F l呈乙性状 ③早乙X父甲T F i呈甲性状④早乙X父甲T F i呈乙性状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 生了 ( ) A .细胞质遗传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 A .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 .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 .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 .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6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判断正误 (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提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提示: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提示: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 (4)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5)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判断正误 (1)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2)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3)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4)每个双链DNA分子中,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5)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6)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差。(×) 判断正误 (1)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2)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能量。(√)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DNA母链之间。(√) (4)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5)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 (7)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 (8)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共含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9)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10)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判断正误: ①密码子种类为64种,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②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有64种。(×) ③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④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⑤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判断正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答案:D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

3.(2013·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 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答案:A 5.(2013·浙江宁波一模)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完整word版)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答案

期中考试复习----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知识点 一、知识点归纳 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32 P 标记噬菌体的DNA 。 实验过程: 第一组:含35 S 的培养基 含35 S 的细菌 蛋白质外壳含35 S 的噬菌体 上清液的放射性 高 , 沉淀物放射性 低 , 噬菌体外壳 未进入宿主 第二组:含32 P 的培养基 含32 P 的细菌 DNA 含32 P 的噬菌体 沉淀物的放射性高 ,上 清液放射性 低 噬菌体DNA 进入了宿主 ① 搅拌的目的是:使 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 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 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②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使第二组实验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的原因:_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噬菌体到上清液;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内___ ③结果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32P 进入细菌,而35 S 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 蛋白质外壳 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 噬菌体DNA 的作用下合成的,这说明DNA 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 连续性 。 3.生物的遗传物质: ①有细胞的生物(原核和真核)都有 DNA 和RNA 核酸,但遗传物质仅是 DNA ; ②病毒含 DNA 或RNA ,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RNA ; ③针对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极少数病毒(TMV 、HIV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RNA ,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DNA 分子 双螺旋 结构(由 沃森、克里克 提出)的主要特点: a.DNA 分子由两条 反向 平行的 脱氧(核糖)核苷酸 长链盘旋成 双螺旋 结构。 b.DNA 分子外侧是 脱氧核糖和磷酸 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c.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配对,并以 氢 键互相连接。A=T ;C ≡G 5.DNA 复制有关的计算: ①A= T ; C= G ②(A+C)/(T+G)= 1 或(A+G)/(T+C)= 1 ; ③如果(A 1+C 1)/(T 1+G 1)=b,那么(A 2+C 2)/(T 2+G 2)= 1/b ; ④(A+T )/(C+G )= (A 1+T 1)/(C 1+G 1)=(A 2+T 2)/(C 2+G 2) ⑤一个DNA 连续复制n 次后,DNA 分子总数为: 2n ;第n 代的DNA 分子中,含原DNA 母链的有 2 个, 占总链 2/2n ;若某DNA 分子中含碱基T 为a ,则连续复制n 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 为 a(2n -1) ;第n 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 ·2n-1 。 6.判断核酸种类: ①如有U 无T ,则此核酸为 RNA ; ②如有T ,且A=T 、C=G 则为 双链 DNA ;③如有T ,且A ≠T 、C ≠G 则为 单链 DNA ; 7.①基因的实质是 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无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 培养得到 侵染细菌 培养得到 侵染细菌 培养得到 培养得到 结论 结论 搅拌、离心 搅拌、离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注射结果

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 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 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注射 加热 结果 注射 结果 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

(高考生物)试题高中生物必修全一册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生物科技行业)试题高中生物必修全一册第三章遗 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 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A.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 A.N(RR)和N(Rr)B.S(rr)和S(Rr) C.N(Rr)和S(Rr)D.N(rr)和N(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A.S(rr)N(RR)B.S(rr)N(rr) C.N(RR)S(rr)D.N(rr)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A.细胞质遗传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7.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基因按分离定律遗传 C.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D.基因不均等分配 8.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在减数分裂中,细胞质中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发现的定律 C.在细胞质遗传中,风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10.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的原因是() A.必须对转录产生的mRNA进行加工 B.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分隔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体 D.细菌的拟核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32P B. 35S C.32P 和35S D.二者都有 3.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明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脂质 4.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 5. 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B.RNA甲和蛋白质甲 C.RNA乙和蛋白质甲 D.RNA乙和蛋白质乙 7.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两栖类动物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到许多金鱼的受精卵中,孵出的鱼苗约有1%在嘴后长有蝾螈特有的一根棒状平衡器,这一实验表明了DNA A.能够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 B.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9.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 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1)DNA分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B.(2)(3)(5) C.(1)(4)(6) D.(4)(6) 12.用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概念+辨析

三、基本概念辨析 1.因为除了SARS、HIV、TMV等RNA病毒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2.说明加热杀死的S菌可以将R菌转化为S菌(推论是加热杀死的S菌中有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3.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 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

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在肺炎双球菌中,自然转化的第一步是R型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即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DNA的一种生理状态,然后是DN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和进入。进入细胞的DNA分子一般以单链形式整合进宿主的拟核DNA,并获得遗传特性的表达。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要求控制在子代噬菌体释放之前。 会导致释放的子代噬菌体进入到上清液中,而干扰实验判断。 少数噬菌体外壳没有与菌体分离而出现在沉淀物中。 少数噬菌体没有注入核酸到菌体中就被搅拌分离而出现在上清液中 4.24(22+X+Y),不同,因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并非是连续排列的(即基因和基因之间有非基因部分) 5.多 6.略 7. 通过这一事实可以说明所有生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或生命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等等。 可以从增强密码容错性的角度来解释,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也可以从密码子使用频率来考虑,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因为几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有些碱基序列并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等,所以只能根据碱基序列写出确定的氨基酸序列,而不能根据氨基酸序列写出确定的碱基序列。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损失的。 8. 排除细胞中的DNA、mRNA对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影响。 提供能量、酶、核糖体、tRNA等。 1D 2D 3C 4B 5B 6.(1)有没有双链无法与mRNA配对 7 (2)内含子 (3)3 A-U T-A C-G 7.(1)mRNA、tRNA、rRNA (2)DNA mRNA (3)碱基(对)序列(脱氧核苷酸序列)转录翻译 (4)2、3、4

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测试题

生物综合复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 的26%,那么互补链中的 A 和C 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除病毒外,其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 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A .基因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 B .基因中含有遗传密码A .双螺旋结构 B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D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 .碱基配对原则 D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AUG ,那么控制这个氨基酸的 DNA 模板链上相应的三个碱基 5.遗传密码和遗传信息分别存在于( 的顺序应为 A. DNA 分子和信使RNA 分子上 B. 信使 RNA 分子和 DNA 分子上 A . UAC B . AUG C . ATG D . TAC C. 信使RNA 分子和转运 RNA 分 D . DNA 分子和转运RNA 分子上 13 .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 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的模板信使 RNA 和用来转录信使 RNA 的DNA 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 A . 3000 个和 3000 个 B . 1000 个和 2000 个 C . 3000 个和 6000 个 D . 2000 个和 4000 DNA 分子,A 和T 占全部碱基的38%,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 A 占该链的24% , C 占该链 A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选择题 A . 12% 和 26% B . 14% 和 36% C . 26% 和 24% D . 24% 和 30% 脱氧核糖核酸(DNA ) B 核糖核酸(RNA ) A . DNA B .染色体 C .叶绿体 D .线粒体 噬菌体、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中,碱基种类依次是( ①互补碱基对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③DNA 分子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 ④以 B . 4、4、4 C . 4、 8、 4 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3.右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某过程的一段示意图,此段中共有几种核苷酸 A . 4 种 B . 5 种 ----- ---- -T-C-A ---------- C . 6 种 D . 8 种 ---------- G _A-Q-U -------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④②⑤① C .③①④②⑤ D .①③④②⑤ 11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4. DNA 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 ,人的DNA “指纹”是 指 DNA 的 9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10 .下列关于 DNA 复制过程中,正确顺序是( 12 .若某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为 6. 一段信使RNA 中,A+U 占25% , 对应的双链 DNA 中A+T 占碱基总数的( A . 12.5% B . 25% C . 40% D . 50% 7.某 DNA 分子片段含900个碱基, 问由该片断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有( )种氨基酸 A . 150 B . 450 C . 600 D . 20 14 .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8 . 一条双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2.能够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3.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 4.掌握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 二、自主学习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42—43页第五段内容,并仔细看图3-2实验过程,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1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________”。自主学习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43页第六段—44页第二段,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填空 (1)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____________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过程 (3)结论:______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特别提醒】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 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2.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S 型菌的DNA +R 型活菌培养 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 型和S 型都有,但是R 型多。 3.S 型菌的DNA +DNA 水解酶+R 型活菌――→培育 只有R 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 一步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 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 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自主学习指导(三):认真阅读课本44页第三段—45页内容,并仔细观察图3-6实验过程,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练四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含答案解析)

热点04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是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为科研热点,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有与近期生物学前沿内容相联系的背景考题,但在高中阶段,教材只涉及一些已被广泛认可的基本观点,因此考题也不可能脱离教材所介绍的内容,“超纲”出题(容易出现科学性错误),所以学生们应在考题中认真回忆与教材介绍的结合点,在脑海中尽量还原原文。 【满分技巧】 1.注意审题,提取与教材所介绍的基本知识有关系的内容,忽略复杂的背景介绍。 2.回忆教材原文,掌握好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和研究基因的本质的实验操作。【限时检测】 1.(2019全国卷Ⅰ·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2020武汉4月调研·6)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ZT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B.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 C.AZT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 D.AZT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 3.(2019江苏卷·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

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2020江苏省百校第三次大联考·9)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艾弗里转化得到的S型菌细胞中的基因大多数与R型菌细胞中的基因相同 B. 格里菲斯用含S型菌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只出现一种菌落 C.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获得了放射性子代噬菌体 D. 上述三位科学家的实验研究结果能够证明DNA是全部生物的遗传物质 5.(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6.(2019浙江4月选考·25)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7. (2020江苏省百校第三次大联考·12)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DNA复制方式探究” 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a、b、c分别是大肠杆菌亲代和增殖1、2代分离、离心得到的相应条带位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特点:母系遗传;无一定分离比;同一植株可能表现多种性状。 最能说明细胞质遗传的实例: 紫茉莉质体遗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 能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 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结构 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 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推动生物高新技术发展。 在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 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 合酶结合位点。 在真核细胞中,每个能编码 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

外显子核内含子。 基因工程 基础:各种生物都具有同一套遗传密码。 基本步骤: 提取→结合→导入→检测和表达。 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人工合成。 当表现出目的基因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基因工程能为人类开辟食物来源。 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主要存在微生物) 基因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运输工具——运载体 (质粒、病毒) 最常用的质粒:大肠杆菌的质粒。 运载体条件:复制并稳定 保存;多个限制酶切点;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应用 技术 生产药品 转基因

工程菌 胰岛素、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疫苗 基因治疗 转基因 健康基因导入缺陷细胞 农牧食品 转基因 优良品质、抗逆性、动物产物、食物向日葵豆、抗虫棉、 乳腺细胞(蛋白) 环境保护 转基因 转基因生物净化 假单孢杆菌→ 超级细菌 基因诊断 DNA探针 环境检测 DNA探针 水质监测(快速、灵敏) 侦查罪犯 DNA探针

高考生物基因的本质和表达总复习

高考预测 本专题主要从分子水平上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的有关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与细胞的化学成 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时, 许多生物科技的最新成果和社 会热点问题也与本专题联系密切,如人类的优生优育、试管婴儿等。在历年的高考中, 往往 都和其他专题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在复习中要重点注意减数分裂、基因的表达的相关内容。 知识体系 考点归纳突破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物种为 2n ) 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分裂的细胞类型 体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复制与分裂次数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二次 子细胞数目 2 1或4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 2n — 4n — 2n 2n — n — 2n — n 染色单体数变化 0— 4n — 0 0 — 4n — 2n — 0 DNA 分子数变化 2c — 4c — 2c 2c — 4c — 2c — c 染色体行为 不联会、无四分体形成 联会后形成四分体 可能发生的变异 基因突变(频率极低)、染色体变 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 组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细胞水平的還传 减数分裂 t 受楕作用 分子水平的遗传 基因册車质和表达 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表达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物种为2n):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2n2n —n n n2n2n—n DNA2a —4a4a4a4a4a —2a2a2a2a2a—a 染色单体0, 4n4n4n4n4n —2n2n2n00 非细胞结构:DNA或RNA 「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v J真核生物,DNA 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 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 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 个第一极体(n)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 样大小的精细胞(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 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 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均 等)成两个第二极体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 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 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 (n)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 细胞(n)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均减半 性别决定的方式 类型XY型ZW型 性别雌雄雌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2A+ XX2A+XY2A+ZW2A+ZZ 生物的遗传物质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