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红楼梦》

一、以点带面,描述世家贾府的荣华富贵。

《红楼梦》是一出痴心女儿的悲剧,在剧中,一个个痴心女儿上场,演绎着一出又一出喜怒哀乐的故事。大观园是个女儿国,除贾宝玉之外,来来往往居于中的皆是“水做的骨肉”。贾家是个钟鸣鼎食之家。论理,在《红楼梦》中应不乏锦衣绣袄、珠环翠绕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描写,但前80回中的服饰描写并不多,这里正体现了曹公的匠心独运。从全书看,贾宝玉和王熙凤是服饰描写的“点”,在贾府中,贾宝玉是“金凤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王熙凤是管事奶奶,有赫赫威权在手。对这两个人物,曹雪芹采用了工笔描绘法,从外在肖像到内在性格丝毫不曾疏忽,对于他们的服饰,则在许多章回中多次进行了重点刻画。通过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两个贾府焦点人物,以点带面,描述世家贾府的荣华富贵。小说对贾宝玉的服饰描写最为详尽,充分展示了这位“富贵闲人”的优裕生活。生长在贾府这个富贵人家,身边又有袭人、晴雯、磨月、秋纹等一干丫头服侍,宝玉的服饰既有冠服与便服之分,又有冬服与夏服之分。

总之,《红楼梦》前80回的服饰描写手法多样而富于变化,用笔精细而内涵丰富,相互映照而又和谐统一。通过着力刻画宝玉与凤姐华美的衣饰,表现世家贾府的气派、贵族的锦衣玉食生活:在群芳争艳中写出贾府的兴盛与荣华,大观园的洁净与美好,宝黛爱情的成熟与喜悦;略貌取神凸现黛玉宝钗的风华绝代与出

尘脱俗,二人的美好同质与不幸命运。服饰描写是作品成功的艺术手段之一,也显示了大师的独到匠心。

二:巧用佩饰:构设情节、丰满形象

《红楼梦》服饰写意的成就还体现在善于借助服饰佩件,构设情节,丰满人物形象。这些随身佩饰既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型工具,又是侍奉长辈时的礼仪性标志。佩饰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标识身份、显示社会地位。佩饰的标识功能历代传承,至清代依然盛行。皇帝还以各种名分赏赐群臣荷包、扇袋、香囊等佩饰以示恩宠。节日、纪念日亦赐佩饰.琳佩饰在流传的过程中,除实际功用和标识身份、显耀荣誉之外,还是传情达意的工具。

1“通灵宝玉”、“金锁”与“金玉良缘”

《红楼梦》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服饰佩件当推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金玉良缘”即由此而来。“金”“玉”是《红楼梦》的一组基本符号,“金玉”是与“木石”相对的符号,“金玉”是婚姻观,“木石”是爱情论,二者的冲突是贯串小说情节的中心线索。尽管“金玉良缘”之说一直来历不明,因它符合封建婚姻的传统观念和家族政治经济实际利益的需要,就为贾府统治者欣然接受,却最终造成了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悲剧。可以说,服饰佩件在某种程度上早已预设了宝黛爱情悲剧。

2荷包与宝黛情

有金玉良缘构设的障碍在前,林黛玉处于明显的弱势,但是,林黛玉亲手缝制的荷包却是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信物,见证着两人

真挚的情感。

宝玉将黛玉亲手绣的荷包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小心谨慎地挂在贴胸的地方,“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比较他对通灵宝玉的态度,人物的情感倾向是极为鲜明的,显露出他对“金玉良缘”之说的痛恨、对黛玉的痴情真爱。荷包是礼物,也是信物,见证着二人纯真深挚的情感。

曹雪芹利用大观园里公子千金的佩饰,演出了一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也用佩饰暗寓其他人物命运或凸现人物性格,处处可见作者的匠心。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是通过各种园林要素之间的组合并使其与周边的环境 和谐统一来达到美学享受的园林建设。在空间美学的指导进行园林景观设计,遵 循形式美的造园原则,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此来改变现代社会美的内涵被 严重削弱的现状,丰富美的表现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美的艺术。 【关键词】美学;园林景观;景观设计;艺术 前言 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的景观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老一辈景观设 计师在设计时都会选择具有潜质的地域,通过锦上添花式的设计,使原本就具有 造园价值的地块变得更加艺术和完善。当代设计师面临着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 圾场或者其他的一些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地块,通过治疗伤疤的模式进行恢复良性 发展,形成全新的自我修复能力及具有观赏、游览等功能的区域。 1.我国当下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造园记忆堪称奇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园林 景观,成为了我国乃至是世界所共有的宝贵财富。但是,我国当代的园林景观设 计却没有继承到先辈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形式上过于单一、设计风格上太过谨慎,而且因为过于重视材料的运用以及装饰的丰富性而使得景观的人工痕迹明显;其次,在设计上缺乏创新性,一旦出现了较为成功的创新设计,很快就会被大量引用、仿造,使得景观园林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个性化;再次,不重视实地考察,缺乏务实性和落地性,有些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没有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就根据地图及地形的图纸进行设计,导致设计的图纸往往脱离实际,落地性较差等。 2.美学与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关系 2.1现代美学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渊源 设计与艺术是不分家的,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正如20世纪的美国景观 设计师汤姆林逊在其著作中提到的“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哲学和美学的理解”。因为艺术总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是对当时的社会形态的艺术表现,所以,时代背景造就了其时代的艺术风格,而艺术风 格又会影响着那一时期的所有艺术创造活动。园林景观设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 一种特有形式,其设计手法与表现形式等都与当时的艺术风格,也就是其美学思 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园林基本都是当时社 会发展以及绘画、雕塑等艺术的间接体现;当代社会的国外景观设计中可以找寻 到抽象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思潮的痕迹;而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 往往逃脱不了国画、书法等的影响,这既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致敬,也是对于 民族性的体现。 2.2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中美的衡量标准 2.2.1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在同一个园林景观中各构景要素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一致性,不能出现 太过突兀的改变,以免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但是也不能过分一致,否则就会显 得沉闷。所以,要在整体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遵循多样化统一的原则,实现 各要素间的协调统一性。而且,不光各要素之间要协调统一,构园要素还要与周 边的环境保持一致,以最终达到给人以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的造园艺术设计。 2.2.2设计的平衡性

中国旅游景观美学 (1)

中国旅游景观美学 题目中国古代园林中水之审美 姓名江传韵 学号094120283 院、系外语学院 专业旅游英语

中国园林中水之审美 摘要: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风格的园林。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深受佛教接近自然的影响,注重假山、池水、楼台亭阁的象征意义,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园林美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特别是园林中的“水”,以小,流动的水流表现幽深、空灵的审美意趣,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自然意趣;想象与联想;宗教情结;人格化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以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中国园林三种风格最为著名。中国园林的建造历史悠久,“掇山理水”是园林艺术中必不可少、极富魅力的。古人把水称作是园林中的“血液”。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帮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笪重光《画筌》亦云:“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水流则灵”。这些话虽然是画论,同样也适用于造园。计成在园冶·相地中说:“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可见水之重要性。 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无园不水”之“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只有脉源贯通,才能全园生动。园林中的水景有:湖海、池沼、溪涧、井泉、渊潭、瀑布等。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主要内容,大规模的模山范水活动至秦始皇、汉武帝时达到了高潮。《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书·郊祀志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日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秦始皇、汉武帝因迷信神仙方术向往海上仙山而创建的“一池三山”的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

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 本文档分享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7781208.html,,欢迎来看看。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美学就 开始起源了,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美学界产生了各种学说,而 说起它的年轻是因为直到18世纪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 学。最早使用美学这一术语作为科学名称的,是在美学史上被 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人鲍姆嘉通。1735年,他建立了一门崭 新的学科,专门研究人类知识种感性认识问题,并把这门科学 取名为“Aesthetic”,即汉译的美学“。Aesthetic”的原意是“感觉学”。而感觉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因此美学是与逻辑学完全对 立的一个学科。 1中国古典美学起源 以鲍姆嘉通为代表的美学家的观点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 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 寓杂多于统一,是整体与部分相协调的意思;二是指意象的明 晰生动性。他们这一派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 象,认为一个意象包含的内容越具体丰富,也就越完善越美。在 我国,对美学的探索也很早,内容也很丰富。早在先秦时期诸子 百家就对美学开始研究。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的形象,以中庸 平和为美,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老子对美也提出了朴素的辩证 思想,认为“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主张“见素抱朴”。《左 传》中提出了“和”的美学范畴。这里所说的“和”与“同”不一样,“同”是单一的意思,而“和”是指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如音乐 中的清浊、高低、长短、疾徐、刚柔等对比因素的统一。在整个封 建社会时期,水墨艺术作为封建文人的情感传达方式,以消极 遁世的内向抒意特征,建立了一种成熟的与封建社会后期文化 相联系的阴柔美绘画语言形态。美术作为一种永恒的视觉形象 把握自然世界,表现情感世界的艺术语音,蕴涵了中国文化精 神的内涵,即中国古典文人画在一种偏于内向的抒意笔墨表现 形式中包蕴了对客观世界基于庄禅境界的审美超越和物我两 忘的精神沉迷。有如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崇尚诗画一律,表现 出一种东方式的求心理和谐的情怀。这种朴素的美术哲学观 点,证明了“形”与“神”的依存关系。中国传统服饰正是具备了 形与神两种特点。因此“形神兼备”是中国服饰所独具的风格。 在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王国维认为美就是超越功利,无欲 忘利,主张“一切美皆形之美,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 变化及调和”。这些美学观体现了“和谐美”的审美理想,与上面 谈到的鲍姆嘉通的美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整个中国美学历史的发展中,这种美学观点一直占着主 导地位,虽然具体的思想、观点会因为时代的更迭及生产力的 发展而有所完善,但其中所体现的美学精神却是统一的。一个 民族的审美理想是在经历不断的历史变革和社会文化洗礼中 形成的,它依托宏观的整体文化并加入各种具体的艺术语言, 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典美学的集中表现形式有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研究论文:影片《绝代艳后》服饰美学分析

美学论文 影片《绝代艳后》服饰美学分析 随着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服装受到重视并在影片中绽放着独特的魅力。《绝代艳后》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片中服饰带给人们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服装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其美学方面在影片中也有重要的体现。 一、影片简介 电影《绝代艳后》由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主要从主人公玛丽?安托瓦内特自身变化角度进行拍摄,削弱了历史情节,用较为感性的方式讲述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人生。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入住凡尔赛宫,19岁成为法国王后,影片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前凡尔赛宫内的奢靡与颓废,王子的冷漠及对她的纵容,寂寞的她只能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用凡尔赛宫的奢侈来掩饰她在王宫里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王后的挥霍无度,放荡不羁,致使法国债台高筑,并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她本人被送上断头台。

二、服饰美学 服饰的美学在美学的范畴但又要遵循服装自身的规律,涉及社会学、民族民俗、心理学等多方面,如服装面料、色彩、款式产生的艺术美;工艺制作产生的技术美;服饰配件的完整美;服装与人的结合美;服装、人与环境相融合的实用美等等。它是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服装、穿着的人、穿着环境融为一体的综合美感效果。服饰的综合美包括流行美、个性美、内在美、外在美四个方面。 三、影片中服饰美学的体现 当服饰与电影这个大环境融合在一起,与影片中的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流行美、个性美、外在美、内在美与影片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角色转换、人物心理转变等融合到一起,体现出服饰的独特美感。 (一)服饰的流行美――体现历史背景 服饰的流行美是服装与着装者符合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所产生的美。在电影中服饰虽然是无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就是这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将影片的背景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

(完整版)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服饰美学论文

浅析服饰与人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女生的角度分析了服饰与人的关系,强调服饰与人的脸型、发型、肤色的搭配以及不同场合的服饰要求,得出结论:服饰应该适合自己、考虑场合并体现自己的个性。关键词:服饰脸型发型肤色场合个性 今年主席夫人彭丽媛所着国产服装品牌走红,引起了不少女性观众的关注,这说明服饰已经不再单纯的起着遮羞和防寒保暖的简单作用,而是一种爱美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 于普通人而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第一印象都十分的重要,而服饰占据着70%以上的印象。所以,要想在生活上和工作上获得良好的成就,服饰成为了一个奠基石。 我认为服饰的装扮和搭配首先要适合自己,不管是肤色、脸型,还是发型、气质;其次,还需要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工作要穿套装,休闲要穿运动装,社交要穿礼服等等;最后,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才能追求时尚潮流、讲求个性。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首先就要了解自己。 首先,我们从脸型着手。女生脸型的区分需要先将头发撩起,特别是额前的头发,一定要露出发际线,由此我们把脸型共分为七种:蛋型脸、长型脸、心型脸、方型脸、圆型脸、梨型脸和钻石脸。脸型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对自己下一步

的改变做出准确的判断。 其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型。而发型最重要的是遮盖住自己的缺点,展现自己的优点。比如说,圆脸的人就不适合齐刘海和不留刘海,因为这样会显得脸更大,暴漏了自己的缺点,而微斜的刘海发型会比较显示出这类女生的温柔可爱;心型脸的人应该用厚重的斜刘海遮住较宽的额头,并搭配长发发型,这样就会更娇俏动人。惹人喜爱。当然,头发颜色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而发色的选择与肤色的搭配是离不开的。黑色的头发适合任何肤色的人,显得自然大方。而比较亮色的发色适合那些肤色白皙或自然肤色的人,比如说红色。 最后,形象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很重要的,而生活中有无数的颜色,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搭配方式实非易事。所以在色彩搭配上,我们通常使用四季色彩理论来作为分析个人色彩的重要理论,它们分别是:春季型人、夏季型人、秋季型人和冬季型人。不同季型的人适合不同的服装色彩:春季型人往往有着透明的皮肤,明亮的肤色和发色,给人以年轻活泼的感觉,故春季型人的服装基调属于暖色系中的明亮色调,黄绿色、杏色、浅水蓝色等都可突出其轻盈朝气的魅力;夏季型人肤色深浅度大体为中间色或暗色,故他们适合深浅不同的各种粉色、蓝色和紫色,以及有朦胧感的色调,这样显得温柔恬静,但要避免使用色差过大的搭配。秋冬季型的

服饰美学赏析

服饰美学 ---- 作业 班级:服艺1504 姓名:张亚磊 学号:1090715424 导师:薛再年

John Galliano为Dior高级 女装所做的设计。 Galliano擅长营造宏伟瑰 丽、充满幻想的场景。在 担任Dior首席设计师期 间,他不断在作品中放和 加强自己所特有的热情, 浪漫和感性的历史主义 风格,最终为Dior留下 了深刻的个性化烙印。 这幅作品把东西方文 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日 式风情的和服、宽腰带与艺伎妆容经过Galliano的神奇构思,将暜契尼笔下的歌剧《蝴蝶夫人》以时装的精巧形式重新演绎。既有宛如艺伎的万种风情,也有伊丽莎白时代的高雅贵气。设计师巧妙地将传统东方折纸艺术运用在礼服裙摆,围裹的大型裙摆蓬松而不杂乱,弧线优美的摇曳律动展现出精湛的版型与裁剪;在色彩运用上,纯粹浓艳的高彩度色系,大红色、翠绿色、明黄色营造出视觉强烈的具东方风情的艺术效果;印染图案是东方传统的风格。鲜明的纤细青竹, 锦织和服的精致刺绣,华丽大气的展示在如雕刻版精准的晚礼服

上。同时,极富戏剧效果的艺伎造型也在设计师手中越发夸张魅人:松树曲枝和日式礼盒缎带的发型,以及雪白肌肤、艳红樱唇,让整体造型宛若一位缤纷奢华的新版蝴蝶夫人。 这是Christophe Lemaire为Hermes在2014 春夏秀中所做的设计中 的一款。本季的主题是: 热带雨林。设计师复制了 卢梭作品中悬垂的花卉、 植物来完成这一主题的 图案创作。 这款设计给人一中轻 松愉快的感觉,它造型自 然,款式简洁,通过色彩 渲染出旅行的气氛,结合 男式衬衫结构和民族情 调的橘黄色衬衫带有浓郁的Lemaire设计影子,亚麻面料的中长围裙上大块色彩如水彩画般晕开,自然清新,隐约显出古朴之气。腰部的小皮饰制作精致无比,成为视觉中心。不强调腰线,不突出女性的曲线,正是Hermes的原味哲学。

美学鉴赏

《三傻大闹宝莱坞》美学赏析 2013级小学教育全科一班郑佳媛 20130517128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独特的代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生活、电影、话剧、文学作品等无一不是美的最佳代表。个人以为尤其是优秀的电影与话剧对于美的体现来得更加形象直观,酣畅淋漓的舞蹈,引人入胜的音乐,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让人实在无法不沉迷其中。而我要说的这部电影正是这样的代表之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印度电影,虽然翻译后的片名显得不够有韵味,但它却是独特的存在,与传统印度歌舞片不同,它显得尤为特别。按电影美学来说,其一是它的美学极致性。电影美学四大规律之一的权重律包括均衡原则与极致原则,极致原则也就是在影片中在表现一个人能力的优越时要达到最高点。电影主人公莫不是这样一个存在,从开始入学用机智的方式反抗高年级学长带有侮辱性的迎新方式到后来学校生活的灵活多变,最后活出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影片将他塑造为一个类似神一般的存在,好像只要有他在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同时与之相对的另一个人物恰好与之相反,他虽有智慧却完全沦为学习机器,一心为着名利而活,自私自利,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过的不过是行尸走肉的生活。其二是它的文本现实性,影片以第二主人公法汉的口吻回忆了三个兄弟,也就是兰彻、法汉和拉朱的大学生活。整个影片里处处都会现实的反映,不论是生活还是人物心理,教育制度的不合理,追求理想的艰难,拜金主义的泛滥等等。类似现实的电影情节让人分不清现实还是电影,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影片之中。真到做 另外让人赞叹的是影片的叙事线,由两条叙事线组成:一条是现实、一条是回忆,“将回忆中的美好校园生活”与“现在的真实生活”两者连缀起来,交替穿插,彼此呼应,从而增强了影片的因果联系,增强了情节紧凑感。虽然这样的拍摄手法在现今已经泛滥,但作为几年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实在不得不敬佩。尤其是利用多种镜头的切换,成功渲染了故事广阔的背景。 另外,在这部影片中,声音和舞蹈的美同样让人无法忽视。其中声音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影片开头法汉的旁白不仅起到了补充叙事的作用,还引导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在不同时空转换时,通过法汉回忆兰彻时的旁白引出对过去时空的叙述,串联了情节,使故事发展不至于突兀;在音响方面,在院长办公室,拉朱跳楼自杀时,用灯砸碎玻璃的声音间接表示跳楼的动作,效果比直接拍摄跳楼更悲壮,体现了音响叙事与表义的作用。当拉朱在医院晕迷不醒的时候,兰彻拼命地鼓励他,希望他能及时的醒过来,画面中并没有传出一点声音只有人物的动作和歌曲,完全是声画分立的场景;作为印度电影,歌舞是电影的代表符号之一,音乐能够表现人物的情感,提升电影的感染力。当法汉、查图尔和拉朱见面之前,沿途就响起了幽默诙谐的音乐,它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们当时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而且也告诉观众时间对他们很紧迫。兰彻和皮娅相互告白时的音乐配以独具代表的印度舞蹈,将观众带进画面之中,似乎切身感受到两个的爱意。院长喜欢听的那首激昂的歌剧,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呆板迂腐的教育体制。在院长拒绝乔伊延期交作业后,乔伊晚上在楼道旁弹唱的那首歌,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无奈。在拉朱跳楼前,一边展现拉朱想到的自己悲惨的家境,一边播放激昂的音乐,两者情绪基调相反,体现了声画对位。还有片中几首印度插曲可谓影片的点睛之笔,基本涵盖了影片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方法,以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所帮助。 关键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一、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二、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则景观敏感性就越高。因此,可以将色彩、形状、质感作为景观美学视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中国当代景观美学解析

中国当代景观美学解读—— 以多义景观设计师王向荣之景观美学观念分析为例 【摘要】本文以北京多义规划事务所主持设计师、设计总监王向荣的思想理论与建成项目为例分析总结了其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景观美学思想,包括其所倡导的地域性自然、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并阐述由王向荣先生代表的景观美学思想在社会引起的广泛意义及作者对中国当代景观美学的观察与思考。 【关键词】地域性自然生态之美社会价值 【正文】 1.综述 要谈论中国当代景观美学,首先需知道景观美学的基本内容。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研究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①。本文中对中国当代景观美学的观察与思考主要以人工景观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为对象。 当代中国的景观环境审美正处于一个不稳定、多方向的时代。一方面,不断进行的全球化使当今中国景观设计师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尤其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设计师越来越多,更使得当今设计师的思想表现出更多元的特点,并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景观设计虽然在向前发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缺少理论支撑、缺少评论、缺少好作品、缺少广泛的认知度。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景观设计师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对景观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进行探索和追求。王向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园林绿化专业,后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赴德国深造。其德国留学回国后的10年是中国风景园林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风景园林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王向荣之景观美学观念分析 王向荣先生对世界现代风景园林理论、地域性景观、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风景园林与生态、风景园林与艺术和风景园林教育等领域均有自己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其2000年创办的规划事务所之名“多义”正诠释了他所追求的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满足功能的,具有多重含义、多重表现力和多重感染力的景观。王向荣先生的有关景观美学方面的价值观和思考,主要体现在地域性自然、生态之美与社会价值三方面,对传 ①引用自史蒂文·C·布拉萨《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一)

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一) 摘要:将景观美学置于BBS建筑论坛等网站上经常有关于景观美学的思考与认识,甚至还出现了类似“建筑评论”、“建筑随笔”的“景观评论”、“景观随笔”等景观艺术的批评文体。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面对“景观”一词,真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时“景观”一词的使用几近随意。其实在文化学、社会学、旅游学、林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等学科都有一套出于本学科知识谱系的对于“景观”的认知话语,而在美学文艺学领域,常见的做法是往往将“景”和“观”拆开来理解,犹如中国古典文论中将“情”和“景”拆开来作一种二元对立统一式的理解一样,其实这是一种带惯性的文论思维模式,容易拘于字面意义的限定而忽略其更深层次的人居文化内涵,从而将景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旅游美学混淆起来。严格意义上的“景观”一词,其实是一个外来词汇。我们可以从英语、日译汉语和汉语三个语境来梳理一番,在英语中,“landscape(景观)”的古英语形式如Landscipe、Landskipe、Landscaef等和其古日尔曼语系的同源词如古高地德语Lantscaf、古挪威语Landskapr、中古荷兰语Landscap等表示的含义是接近的,都与土地乡间地域地区或区域等相关,而与自然风景或景色无关。在汉语中,作为最为流行landscape的译名“景观”,其词义也是非常暧昧和复杂的。据认为,景观这个日语汉字词汇是由日本植物学者三好学博士于明治35年(公元1902年)前后作为对德语“Landschaft”的译语而创造的,最初作为“植物景”的含义得以广泛使用,后来被陆续引入地理学和都市社会学领域。而中国学者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景观”一词,是在1930年由中国景观学科的先驱陈植先生在其著作《观赏树木》的参考书目日文部分列有三好学的《日文植物景观》。后来陈植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造园学概论》中有两处使用了“景观”的词汇。其时的景观一词已有“景色”、“景致”和“景物”等意思⑷。而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景观学(简称LA学科)概念时,是有其特定的内涵。这里需要提及到“景观学”的概念,所谓景观学(LandscapeStudies)是一门建立在景观规划与设计学科基础上,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总目标,以环境、生态、地理、农、林、心理、社会、游憩、哲学、艺术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以规划设计为核心,面向人类聚居环境创造建设、保护管理和人文建设的学科专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综合性的现代学科⑸。自100多年前在国际上出现第一个独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LandscapeArchitecture)以来,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都逐渐建立起成熟的景观教育体系,成立了景观教育(师)组织,负责制订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评估办法,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并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国际景观教育组织。我国引进景观学科和景观教育体系只是最近10多年的事。而引进国门不久的景观学科理论和传统的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在“正名”的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分歧。在此,我们无意把景观美学概念狭隘地理解为景观学美学,但我们也不能无视景观规划设计在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中方兴未艾的现实。现代景观设计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城乡协调发展和保护自然生态的新的重要环保手段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美学的研究重心不宜过于宽泛,把山岳河流湖泊草原湿地的审美研究悉数收入囊中,也不能只是停留在主要研究体现士大夫审美趣味或中世纪贵族鉴赏心态的古典园林的层面上,而应该更多的关注现当代各类景观建筑实物和城市化进程中各类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思想的美学品格。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深入,景观学科和景观教育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景观建筑点缀我们的生活,它们在协调土地和人的关系,营造和谐诗意的人居空间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应该运用美学的眼光给予认真研究。可以说,景观美学是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具象化和人居化,是建筑美学的延伸和拓展。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和人居环境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景观美学研究完全可以成为和建筑美学、影视美学、工艺设计美学并列的重要艺术部门美学分支。二、正确处理景观美学理论建构与其他相关学科建设的关系中国的景观美学从诞生之初起除了概念定义上的语焉不详和学科归属上的困惑之外,还因为景观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和传统的园林美学,建筑美学以及旅

服饰美学

[摘要]从古至今可以说,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其相随相伴相行的也是人类服饰演变历史,服饰早已在御寒、蔽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物美人美,物我同一”的一门艺术,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组成内容,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多,追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哪里有生活,哪里就需要服饰美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美学、美感。颜色搭配 [正文] (一)引言: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要金装,三分靠相,七分靠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证明服饰的重要性和穿戴存在美学的问题。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可见衣着打扮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状态。(二)服饰美学的基本概念 改革开放后,国内不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那么什么是“服饰美学”呢?研究服装美、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从服饰文化学的的高度谈美学,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方面。形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主要研究内容是服装与着装人、环境融为一体的综合美感效果。服饰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衣服,有主服(遮覆躯干)、首服、足服等;第二是佩饰,指全身起装饰作用而不是遮覆功能的饰品;第三是化妆,既指带有原始性的文身、割痕等,也指当今的美容;第四是随件,如包、伞、佩刀等。服饰美学就是涉及到“人”、“服装”、与“美学”的关系。可以说“服饰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服饰审美及其设计的科学”。服饰美学应属于实用美学,包括装饰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等分支。 (三)服饰打扮的原则 黑格尔曾说过:“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而形形色色的服装画龙点睛般的展现了“美”的魅力,更好的诠释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但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服饰的层出不穷,那么要怎样掌握服饰打扮的要领呢?服饰打扮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整洁原则:整洁原则是指整齐干净的原则,这是服饰打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穿着整洁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而又舒服的感觉,并且也表示出对交往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活动的重视。整洁原则并不意味着时髦和高档,只要保持服饰的干净合体即可。 2、个性原则:个性原则是指社交场合树立个人形象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服装进行服饰打扮时,不仅要符合个人的气质,还要突显出自己美好气质的一面,为此,要选择自己合适的服饰,穿出自己的个性,不要盲目模仿别人。 3、和谐原则:和谐原则指协调得体原则。即选择服装时不仅要与自身体型相协调,还要与着装年龄、肤色相配。服饰本就是一种艺术,能掩盖体型的某些不足,我们要善于借助服饰创造出一种美妙身材的错觉。 4、着装的T.P.O原则:T.P.O分别是英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即着装的时间、地点、场合的原则。一件被认为美的服饰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时间、地点、场合。因此,我们在着装时应该考虑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5、着装的配色原则:(1)、同色搭配:即由色彩相近或相同,明度有层次变化的色彩相互搭配造成一种统一和谐的效果。在同色搭配时,宜掌握上淡下深、上明下暗的技巧。这样整体上就有一种稳重踏实之感;(2)、相似色搭配:相似色搭配时,两个色的明度纯度要错开,如深一点的蓝色和浅一点的绿色配在一起

傣族服饰鉴赏

傣族服饰鉴赏 傣族服饰起初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傣族的一个特色节日——泼水节,和一种非常美丽的舞蹈——孔雀舞。在这两种活动中,地道的傣族人一定会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我所在的曼滩小学旁就有一座傣族村寨,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日日可见地道的傣族男女身着傣装,越发觉得傣服美艳之极。 傣族女子的服饰深合东方女子的秀美窈窕之姿,据人体流线设计,将女子的窈窕之姿勾勒出来,着之秀美窈窕。傣族女子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傣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

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与美丽的傣服相搭配的是傣族妇女的长发和头饰。着傣服时傣族妇女多将头发盘结起来,用筷子状的发簪自然插入固定,是傣族女子着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妇女的首饰和佩饰有银耳坠、项圈、腰带、手镯和金银珠宝制成的"凤冠"等,也有佩戴翡翠、玉石、玛瑙或玻璃制品的。 在中国,傣族的人口有一百多 万,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 孟连、元江、新平等县是傣族人口 较为集中的地区。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 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 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 族个性。西双版纳的妇女,以紧身 衣、薄筒裙为主要特征。她们内穿浅啡色紧身小背心,竖镶有彩色花边,外着大襟或对襟园领窄袖短衫,袖管和腰身十分窄瘦,下摆宽大,没有扣子,用布带扎结;下身穿能盖住脚的筒裙,扎上银饰花纹的腰带,结发于顶,插木梳、鲜花作饰物,也有的以白帕裹头。打扮精干紧凑,简单的设计线条与质感,更显傣族妇女的婀娜多姿。德宏、耿马、孟定的傣族妇女穿颜色艳丽的筒裙,上衣较短,

景观美学理论

景观美学理论景观美学涉及地质学、地理学、建筑学等科学知识,具有综合性。人类对于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感受,包括视觉的美,听觉的美,嗅觉的美。温度感觉,触摸感觉、机械感觉、以致味觉的美。 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对比、比照是在质的或者是量的不同的要素之间进行排列时,强调出相互间的特征。空间或时间的长短、大小、强弱等数量关系原理。平衡是两种力量处于相互均衡和完整的状态,就像构成城市小区居住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前后、左右之间的关系,能够给人们平衡、安定和完整的感觉。居住空间各构成体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比例的特点常和其功能内容、审美观点有密切的关系。 整体中的多种因素统一原理。因为调和是对称、平衡、比例、韵律、动势等的基础,所以调和的秩序是多样的统一。所谓多样的统一,是有适当的变化,并且作为整体则又有牢固的结合状态。也就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应该具有多样性或者是处于变化的状态。 东丽湖小区以“两轴,两环,四区”为布局形式,符合整体中多种因素统一的原理,在统一的基础上又具有变化性和多样性。水景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美的环境,因而景观美学理论对现代居住小区水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环境行为学理论环境行为学又称为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行动、经验)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环境一行为研究提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环境决定论”所主张的环境决定人的行为的观点。 一方面,人们可以适应环境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和控制手段来选择更加适合的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联系的,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或者是人决定一切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通过认真和科学的调查研究就会发现在环境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地理、气候与生理特征都不主宰一切,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机会与选择的可能性。 对于东丽湖居住小区水体景观环境的研究,可以从使用者一住户在水体景观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入手,了解住户使用要求的选择以及对水体景观的实际使用状况,就可以掌握水体景观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为东丽湖小区的水景设计提供借鉴。 生态设计理论在小区水景设计中的应用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4种倾向,即: 自然式设计一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乡土化设计一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保护性设计一对区域的生态因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

从服饰美学角度分析《红楼梦》 一、以点带面,描述世家贾府的荣华富贵。 《红楼梦》是一出痴心女儿的悲剧,在剧中,一个个痴心女儿上场,演绎着一出又一出喜怒哀乐的故事。大观园是个女儿国,除贾宝玉之外,来来往往居于中的皆是“水做的骨肉”。贾家是个钟鸣鼎食之家。论理,在《红楼梦》中应不乏锦衣绣袄、珠环翠绕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描写,但前80回中的服饰描写并不多,这里正体现了曹公的匠心独运。从全书看,贾宝玉和王熙凤是服饰描写的“点”,在贾府中,贾宝玉是“金凤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王熙凤是管事奶奶,有赫赫威权在手。对这两个人物,曹雪芹采用了工笔描绘法,从外在肖像到内在性格丝毫不曾疏忽,对于他们的服饰,则在许多章回中多次进行了重点刻画。通过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两个贾府焦点人物,以点带面,描述世家贾府的荣华富贵。小说对贾宝玉的服饰描写最为详尽,充分展示了这位“富贵闲人”的优裕生活。生长在贾府这个富贵人家,身边又有袭人、晴雯、磨月、秋纹等一干丫头服侍,宝玉的服饰既有冠服与便服之分,又有冬服与夏服之分。 总之,《红楼梦》前80回的服饰描写手法多样而富于变化,用笔精细而内涵丰富,相互映照而又和谐统一。通过着力刻画宝玉与凤姐华美的衣饰,表现世家贾府的气派、贵族的锦衣玉食生活:在群芳争艳中写出贾府的兴盛与荣华,大观园的洁净与美好,宝黛爱情的成熟与喜悦;略貌取神凸现黛玉宝钗的风华绝代与出

尘脱俗,二人的美好同质与不幸命运。服饰描写是作品成功的艺术手段之一,也显示了大师的独到匠心。 二:巧用佩饰:构设情节、丰满形象 《红楼梦》服饰写意的成就还体现在善于借助服饰佩件,构设情节,丰满人物形象。这些随身佩饰既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型工具,又是侍奉长辈时的礼仪性标志。佩饰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标识身份、显示社会地位。佩饰的标识功能历代传承,至清代依然盛行。皇帝还以各种名分赏赐群臣荷包、扇袋、香囊等佩饰以示恩宠。节日、纪念日亦赐佩饰.琳佩饰在流传的过程中,除实际功用和标识身份、显耀荣誉之外,还是传情达意的工具。 1“通灵宝玉”、“金锁”与“金玉良缘” 《红楼梦》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服饰佩件当推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金玉良缘”即由此而来。“金”“玉”是《红楼梦》的一组基本符号,“金玉”是与“木石”相对的符号,“金玉”是婚姻观,“木石”是爱情论,二者的冲突是贯串小说情节的中心线索。尽管“金玉良缘”之说一直来历不明,因它符合封建婚姻的传统观念和家族政治经济实际利益的需要,就为贾府统治者欣然接受,却最终造成了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悲剧。可以说,服饰佩件在某种程度上早已预设了宝黛爱情悲剧。 2荷包与宝黛情 有金玉良缘构设的障碍在前,林黛玉处于明显的弱势,但是,林黛玉亲手缝制的荷包却是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信物,见证着两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