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的色彩使用特点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的色彩使用特点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的色彩使用特点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的色彩使用特点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的色彩使用特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0513000145姓名:周旋丽指导教师:李乃龙教授

【内容摘要】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诗人和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在唐朝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著名诗人灿若群星,上乘之作不胜枚举,而且题材不一,风格多样。可以说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唐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后人很难超越,无怪乎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书信集·至杨霁云》)本文仅谈论《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的色彩。研究王维诗歌的学者众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从“以诗入佛”入手,从各方面分析王维诗中的宗教色彩,悟其“禅”与“佛”道;另一类则从“诗中有画”入手,分析王维诗中色彩与物象的特点,赏析其诗画意境。本文仅谈论《唐诗三百首》中王维的部分诗歌,用举例、分类、归纳的方法,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方面举例、归纳王维诗的色彩使用规律。通过归纳、分析《唐诗三百首》中二十九首王维诗歌,初步证实其诗中色彩的出现频率较为多的有以下几种:清、红、绿、青、白、新、翠等等,多为冷色调,然而其诗却多给人清新明快、安闲怡然之感,并无几分颓废凄凉之气。在色彩的使用上,对今天“国学热”潮流兴起,中学生读诗、学诗、作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王维;诗歌;色彩

如果说,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王冠,那么唐诗就是这座王冠上最瑰丽的一颗宝石。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究其原因,不单纯是因为涌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其根本原因应该归功于唐代开明的政策和经济的空前繁荣。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诗歌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诗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对外贸易的开展,使得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以至欧洲、非洲都有频繁往来,在艺术文化上吸收了外来的优秀成分。其中,隋末唐初时期,中亚地区特有的排笔等绘画工具随商队传入大唐境内,早期的镶嵌画技巧也由阿拉伯商人从地中海国家引入我国。盛唐时期,南亚独有的矿石颜料配方使得唐代画师在色彩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彩色工笔画一度盛行起来。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要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仅靠熟读儒家经典已经不够,而精通书画、诗歌、音律的文学艺术家开始多了起来。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王维。王维现存诗四百多首,题材丰富多彩,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田园诗尤为著名,被古代文人所推崇。然而对于我们一般人或是学生来说,最有可能接触和接触最多的王维诗歌文选就是《唐诗三百首》中的篇目。

一、王维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出生于官僚家庭,其幼年受到的基础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方面,在书法、绘画、音律等方面也有非凡的造诣,是唐代诗坛大家。王维十五岁离家赴都,寻求仕途之路,在长安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终于在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然而,中国大多诗人似乎都有一个特点,一心寻求仕途,报效国家的,大多其仕途生活是非常坎坷的。王维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开元九年及第,任太乐丞不到半年,因伶人善舞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直到开元二十二年才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正当他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欲为国家献出一份力时,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为相,又遭到李林甫等奸人的打击,置身于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的官场,因而对仕途非常失望产生消极情感“心中常欲绝,发乱不能整。”(《园林即事寄舍弟沈》)。安禄山攻陷两京时,王维曾被迫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他本要受到严厉的处分,但他弟弟王缙愿意削自己的官爵为他赎罪,因而获免。自己的仕途如此坎坷,又拖累弟弟失去官职,王维的内心是及其痛苦的。此后,王维的消极思想更有发展,“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最终远离官场,归隐山林。

二、《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的色彩使用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宋朝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尤其能表现这一特点,其诗色彩明亮、不雕琢、不矫揉造作,似出水芙蓉般清新淡雅,又如春风过隙般姹紫嫣红。王维诗歌在色彩使用时,有些是直接在描绘景物时赋予其色彩,如“白云”、“红树”、“青松”,但是,作为诗歌、绘画造诣极高的艺术家,王维在诗歌中表现事物更多的是给予读者更多留白,抓住事物的特点去描写的同时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根据诗中描绘的画面去进行人为着色,以达到读者所心仪的幽美境界。本文在此姑且把直接赋予景物色彩的方式叫显在色彩,而没有给予明确色彩仅抓住事物特性,让读者根据描绘的画面加入想象进行人为着色的方式叫隐在色彩。《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王维诗歌为二十九首,在此按诗歌的体

裁来分类阐述。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诗歌按体裁分类可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一)五言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王维诗歌有二十九首,其中五言古诗有五首:《送綦母潜落第还乡》、《送别》、《青溪》、《渭川田家》、《西施咏》。其中两处使用显在色彩,如:“白云无尽时”(《送别》),“清川澹如此”(青溪的水)(《青溪》)。其余都是隐在色彩,如:“孤城”、“远树”、“落晖”(《送綦母潜落第还乡》),又如:“斜阳”、“牛羊”、“麦苗秀”、“蚕”、“桑”(《渭川田家》)等一共十六处。在这些五言古诗中,王维用隐在色彩“青”来描写树等植物六次:“远树带行客”(远方的山林)(《送綦母潜落第还乡》),“色静深松里”(松林)、“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菱角和荇菜)、“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麦苗、桑叶)(《渭川田家》);描写山两次,“归卧南山陲”(南山)(《送别》),“随山将万转”(溪水随山转绕)(《青溪》)。三次描写水的清:“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青溪的水清),“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漾漾水波、岸边倒影着芦苇的水)(《青溪》)。用了红色三次,其中两次描写落日的夕阳红:“孤城当落晖”(《送綦母潜落第还乡》),“斜阳照墟落”(《渭川田家》);一次用于描写脂粉红:“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脂粉红)(《西施咏》)。五次用到白色:“穷巷牛羊归”(其中的“羊”),“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其中描写的麦苗花和蚕)(《渭川田家》),“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脂粉白)(《西施咏》)。使用黄色一次:“穷巷牛羊归”(其中的“牛”)(《渭川田家》)。一次用到灰色或青灰色:“孤城当落晖”之中的“孤城”(《送綦母潜落第还乡》)。用粉色一次:“邀人傅脂粉”[1](《西施咏》)。

总言之,王维在五言古诗中用了八次“青”色,四次“清”(水的形态和色彩),五次“白”色,三次“红”色,“黄”色,“灰”色,“粉”色各使用一次。(如图1)

图1

(二)七言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七言古诗所选的王维作品只有三首分别为《洛阳女儿行》、《老将行》和《桃源行》。在这三首七言古诗中,显在颜色的使用有五次,分别为“白”色:“试拂铁衣如雪色”(《老将行》),“金”色“侍女金盘脍鲤鱼”(《洛阳女儿行》),“红”色:“红桃绿柳垂檐向”(《洛阳女儿行》),“坐看红树不知远”(《桃源行》),“绿”色:“红桃绿柳垂檐向”(《洛阳女儿行》)。隐在色彩的使用也比较丰富,其中,“青”色使用了十一次:“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古木青或青灰色,寒山)(《老将行》),“山口潜行始隈奥[2],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深山、攒集的树木、青竹),“月明松下房栊静”(青松),“世中遥望空云山”,(远远望见的山)“出洞无论隔山水”,(与世隔绝的山)“安知峰壑今来变”(山峰山谷),“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深山、如仙境般的云中山林)(《桃源行》)。“白”色使用了四次:“良人玉勒乘骢马”(青白色的骢马)(《洛阳女儿行》),“月明松下房栊静”(明月白),“世中遥望空云山”(远远望见的云),“青溪几度到云林”(桃源口山林深处的云)(《桃源行》)。描写水的“清”用了四次:“渔舟逐水爱山春”(溪水泛舟),“行尽青溪忽值入”(青溪水),“出洞无论隔山水”(桃源与人世间相隔的山水),“青溪几度到云林”(青溪水)(《桃源行》)。“彩”色用了四次:“画阁珠楼尽相望”(楼阁的彩绘朱漆色)(《洛阳女儿行》),“近入千家散花竹”(繁花争艳的彩色),“日出云中鸡犬喧”(彩云),“平明闾巷扫花开”(落花的色彩)(《桃源行》)。“红”色使用了两次:“侍女金盘脍鲤鱼”(红鲤鱼),“日出云中鸡犬喧”(从云彩中升起的红日)(《桃源行》)。“黄”色使用了一次:“九微[3]片片飞花琐”(灯火昏黄)(《洛阳女儿行》)。“绿”色使用了一次:“春来遍是桃花水”(盎然春绿[4])(《桃源行》)。“粉”色使用了两次:“两岸桃花夹古津”(桃花粉),“春来遍是桃花水”(桃花粉)(《桃源行》)。

把所有显在色彩和隐在色彩归纳起来就是:使用了十一次“青”,五次“白”,四次“红”,四次“清”,四次“彩”色,两次“绿”,两次“粉”,一次“金”,一次“黄”。(如图2)

图2

(三)五言律诗

王维的五言律诗在《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篇目较多,共有九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归嵩山作》、《终南山》、《酬张少府》、《过香积寺》、《送梓州李使君》、《汉江临眺》、《终南别业》。王维在作这些五言律诗时,运用了七次显在色彩:“翠”,“寒山转苍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白”,“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5](《终南山》);“青”,“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清”,“清川带长薄”(《归嵩山作》)、“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新”,“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隐在色彩用得更多。描写山“青”色:“空山新雨后”(幽静的山谷)(《山居秋暝》),“落日满秋山”(秋日的山岭也有常绿植物因而青)(《归嵩山作》),“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连绵的山峦)(《终南山》),“数里入云峰”(入云的山峰)、“深山何处钟”(青幽幽的深山)(《过香积寺》),“万壑树参天”(山谷)(《送梓州李使君》),“山色有无中”(飘渺的山色)(《汉江临眺》),“晚家南山陲”(南山边)(《终南别业》);描写树等植物的“青”色:“明月松间照”(青松),“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青、荷莲青青)(《山居秋暝》),“清川带长薄”(水草青青)(《归嵩山作》),“松风吹解带”(松林)(《酬张少府》),“古木无人径”(参天古木)(《过香积寺》),“万壑树参天”(参天古树)(《送梓州李使君》)。水“清”:“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流水如有意”(路边的清清流水)(《归嵩山作》),“隔水问樵夫”(山间的溪水清清)(《终南山》),“泉声咽危石”(清泉)、“薄暮空潭曲”(潭水澄清)(《过香积寺》),“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似清泉般的新雨)(《送梓州李使君》),“江流天地外”(江水青青)(《汉江临眺》),“行到水穷处”(尽头处流水)(《终南别业》)。“白”色:“明月松间照”(明月皎洁)、“莲动下渔舟”(荷莲白[6])(《山居秋暝》),“山月照弹琴”(山中明月光)(《酬张少府》),“数里入云峰”(云雾缭绕山峰)(《过香积寺》),“太乙近天都”(终南山顶的云)(《终南山》),“坐看云起时”(飘荡的浮云)(《终南别业》)。“红”色:“落日满秋山”(夕阳红)(《归嵩山作》),“渡头余落日”(《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蓝”:“太乙近天都”(天边的蓝色)(《终南山》),“黄”:“落日满秋山”(秋天的山景因有枯草枯树而黄)(《归嵩山作》)。“粉”:“莲动下渔舟”(莲花粉)(《山居秋暝》)。

归结所有显在色彩和隐在色彩使用的种类和次数为:“青”色用了十七次,描写水“清”色十次,“白”色七次,“红”色两次,“蓝”色一次,“黄”色一次,“粉”色一次,“翠”一次,“新”一次。(如图3)

图3

(四)七言律诗

所选七言律诗有四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积雨辋川庄作》、《赠郭给事》。这部分诗歌使用了四次显在色彩,“绛”(深红色),“翠”:“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金”:“晨摇玉佩趋金殿”(《赠郭给事》);“白”:“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隐在色彩使用得相当丰富。“青”使用了五次:“山中习静观朝槿(青山)”,“积雨空林烟火迟”(青色山林),“松下清斋折露葵”(青松),(《积雨辋川庄作》),“桃李阴阴柳絮飞”(桃树、李树、柳树)(《赠郭给事》),“銮舆迥出千门柳”(柳青)(《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绿”三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水田绿、夏天茂密的绿树林)(《积雨辋川庄作》),“雨中春树万人家”(春树绿)(《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白”三次:“云里帝城双凤阙”(云雾)(《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山中习静观朝槿”(木槿花)(《积雨辋川庄作》),“桃李阴阴柳絮飞”(柳絮白)(《赠郭给事》)。“黄”一次:“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彩”色一次:“阁道回看上苑花”(上林苑的繁花色彩种类多因而为彩色)(《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紫”一次:“山中习静观朝槿”(木槿花[7])(《积雨辋川庄作》)。“红”两次:“山中习静观朝槿”(《积雨辋川庄作》),“洞门高阁霭余晖”(夕阳红)(《赠郭给事》)。

所选这部分七言律诗使用了九中色彩,使用次数不一:“青”五次,“白”四次,“绿”三次,“红”两次,“绛”(深红)一次,“翠”一次,“金”一次,“黄”一次,“紫”一次,“彩”色一次。(如图4)

图4

(五)五言绝句

所选五言绝句有五首:《鹿柴》、《竹里馆》、《送别》、《相思》、《杂诗》。显在色彩使用了三次:“复照青苔上”(《鹿柴》),“春草年年绿”(《送别》),“红豆生南国”(《相思》)。隐在色彩也有所使用。“青”:“空山不见人”(山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幽深的树林)(《鹿柴》),“独坐幽篁里”(竹林),“深林人不知”(幽深的树林)(《竹里馆》),“山中相送罢”(深山)(《送别》)。“红”:“寒梅著花未”(红梅)(《杂诗》)。“白”:“明月来相照”(洁白的月光)(《竹里馆》),“寒梅著花未”(白梅[8])(《杂诗》)。

显在色彩和隐在色彩使用种类和次数为:“青”六次,“绿”一次,“白”两次,“红”两次。(如图5)

图5

(六)七言绝句

所选七言绝句不多,只有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秋夜曲》。显在色彩有两处:“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曲》),“银筝夜久殷勤弄”(《秋夜曲》)。隐在色彩只有一处:“白”,“桂魄初生秋露微”(明月)(《秋夜曲》)。

所选七言绝句有两次用“白”,一次用“青”,一次用“新”。(如图6)

图6

二、王维诗歌中色彩的使用与描写物象

王维的诗歌可以说是艺术品,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并不仅仅是一堆颜料的叠加,更需要构图物象的完美结合。王维诗歌所用的物象丰富多姿,光是白色调就使用了十五种物象来表现,其中“云”用了八次,“月”用了五次。青色调的物象就更多了,他最偏爱的就是“山”、“松”、“深林”、“柳”,其中有二十次描写青山,八次描写深林,六次描写青松,三次写柳。青山的巍峨,深林的深邃,青松的高洁,细柳的温婉赋予“青”不同的情感色彩。此外,王维还特别偏爱“落日”和“青溪”,在诗作中使用了五次“落日”,“青溪”也多次提及,清澈的水象征着作者高洁的品格,清白如明镜乃至清心寡欲,对事物看得犹如清水般透彻。在《青溪》中,“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青松、绿树、远山、溪流这些东西看多了,犹如身处深山,难免让人觉得清冷。但是王维的诗歌更多的是恬静悠然、深邃幽静,可以说完全没有让读者觉得冷。就如刚才这首《青溪》,写了青溪水流蜿蜒曲折,从视觉上就给人灵动感,清脆的溪水声随着溪流隐没在松林里,漾漾水波上泛着菱角和荇菜,澄清的溪水面倒映着岸边的芦苇。在这青绿之中,王维用清脆的溪流声打破沉寂的气氛,给予欢快和灵动的色彩,而漾漾水波中泛起的菱角和荇菜随着水波的节奏舞动起来,静中有动,山涧中一条小小的溪流也有了生命感,读者读起来也会为之心神荡漾,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中勃发的生命。又如《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中的物象“积雨”、“空林”、“水田”、“夏木”等都是一派青绿的冷色调,读者能感受到积雨的郁闷、空林的深邃、夏木的茂盛,也能看见水田里生机勃勃的秧苗,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白鹭,最为突出的就是那只黄鹂鸟,万绿从中一点黄,那么明亮绕眼的一个点缀让人心骤然暖了起来,细心品味甚至能感觉到黄鹂欢快的在树从中跳跃,唱着甜美的歌,使人心中充满了希望。

三、按所选诗歌描述内容、情感分析归纳特点

《唐诗三百首》中所选诗歌多半偏向对景物的描述,这种描述的实质有的是在阐述

他对世事的冷漠与逃避,因其绘画功底,王维诗总是弥漫着绚丽的色彩而又被一种若隐若现的现实阴影所笼罩。他二十一岁中进士,从此开始跌宕起伏的仕途。坎坷的仕途经历使得他的诗极具思想性。以他的四十岁为界限,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年轻气盛,对开明的政治局势尤为向往,满怀热情报效祖国,但由于官职起落,他的这股热情很快就被残酷的官场现实磨灭,思想上开始走向消极。贬官济州时萌生了隐居的思想。后期,他的消极思想进一步扩大化,以至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根据王维的生平经历,按其所写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其诗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满腔热情、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描写现实官场生活的苦闷、不得志,讽喻事实

《西施咏》、《洛阳女儿行》、《老将行》、《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秋夜曲》。

由前文所统计,这些诗歌使用了“青”三次,“白”六次,“彩”色两次,“红”三次,“绿”两次,“金”一次,“粉”一次,“黄”一次。(如图7)

图7

(二)送别诗,抒发离愁别绪,思乡思亲,鼓励友人报效国家,羡慕归隐的田园生活《送綦母潜落第还乡》、《送别》、《渭川田家》、《桃源行》、《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送梓州李使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别》、《相思》、《杂诗》、《渭城曲》。

这些诗歌用“青”二十次、,“白”八次,“红”六次,“清”五次,“彩”色三次,“绿”两次,“粉”两次,“灰”一次,“翠”一次,“绛”一次,“黄”一次,“新”一次。(如图8)

图8

(三)山水田园诗,对官场、仕途完全厌恶,决心归隐山林歌颂山水田园生活

《青溪》、《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归嵩山作》、《终南山》、《酬张少府》、《过香积寺》、《汉江临眺》、《终南别业》、《积雨辋川庄作》、《赠郭给事》、《鹿柴》、《竹里馆》。

这部分诗歌中,“青”用了二十五次,水“清”用了十三次,“白”用了十一次,“红”用了四次,“绿”用了两次,“黄”用了两次,“翠”用了一次,“新”用了一次,“粉”用了一次,“蓝”用了一次,“金”用了一次,“紫”用了一次。(如图9)

图9

由此可见,王维诗歌所使用的色彩是丰富绚丽的。他的第一类诗歌因饱含热情,“红”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还使用了“金”色、“粉”色、“彩”色等积极的色彩去描绘现实,虽然仕途坎坷,自己不被朝廷中用,写下《秋夜曲》、《洛阳女儿行》、《老将行》等讽喻现实的诗歌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但是他并没有对朝廷完全失望。在第二类诗歌中,多是抒

写离别之情,这时候,王维在仕途上处于半官半隐的生活,思想上更是萌生了一种归隐的消极情绪,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为国家出谋划策,只好勉励友人在仕途上能有所作为。所以这类诗歌在色彩使用上,“青”、“白”、“清”占有相当比例,但是还运用了“红”、“绿”、“粉”、“彩色”等明亮的色彩,较之第一类诗歌,添用了“灰”色来表达情感。他在描写山水田园风景类的诗歌时用到的色彩种类更丰富,但是冷色调居多,而且冷色调使用的比例也非常大,超过所有用色的三分之二。这类诗歌所描写的山水田园也多是清新雅致,给人闲适安然之感,细细看来也不觉得凄凉悲伤,更多的是超脱物外,悠然自得。这些效果与王维使用的“青”、“白”、“清”有关。王维有个称号叫“诗佛”,他笃志信佛,有些作品中的禅理禅趣颇多,禅宗讲究“静”,也正是这些禅理佛学使得王维晚年对世事漠不关心,作诗也偏爱“青”、“白”、“清”这些十分淡雅的色彩。然而一代大家始终是一代大家,在诸多的“青”、“白”、“清”中往往又用“红”、“黄”、“粉”、“金”、“紫”来加以点缀,打破整个清冷的局面,“新”、“翠”、“绿”更是给诗歌增添了几分勃发的生命感。

结语

综上所述,《唐诗三百首》中二十九首王维诗歌中色彩的出现频率较为多的有以下几种:清、红、绿、青、白、新、翠等等,多为冷色调,然而其诗却多给人清新明快、安闲怡然之感,并无几分颓废凄凉之气。对于描写景物把握色彩方面,王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其诗在清新淡雅、幽静深邃的同时更是给人带来明快,给予人希望,触发勃勃生机。王维诗歌中这些清新淡雅、幽静深邃却又富于生命的一幅幅画卷给我们后人特别是学生在写诗写景用色方面留下了很好的范例。

[注释]

[1]其中的“脂粉”可以是白色,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粉色,文段中前几处提及的“脂粉”同此处。

[2] “奥”原文左边有左耳旁

[3]九微:灯名。典出《汉武内传》:“七月七日设座大殿上,以紫罗荐地,燔白木之香,燃九光九微之灯,以侍王母。”

[4]青、绿的使用,在诗歌原文中明确指出“绿”的归为绿色使用,没有明确指出的,按照日常人文风俗习惯归类区分。

[5] “青霭”,字面上看是用“青”,但是青霭指的是青白色的云雾,因而此处应归结为“白”色一类。

[6]荷莲,可能是青色,可能是白色或粉色。莲叶为青色,荷花有白色、粉色两种颜色。此处指荷花可能是白色。下文再次提及的荷莲是指荷花粉色。

[7]木槿,落叶灌木,花有红、白、紫三种颜色。

[8]梅花,有些开红花,有些开白花。

[参考文献]

[1] 倪木兴. 王维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 梁海明. 唐诗三百首[M].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 陈贻炘. 王维诗选[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4]崔钟雷.唐诗三百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5]《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中华上下五千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6]佚名 . 王维诗与佛道两家的色彩崇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8000966.html,/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614

[7]暴躁狐狸. 王维诗中的色彩.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8000966.html,/viewthread.php?tid=252029

T he use of color characteristics in Wang Wei's Poetry collecting i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Abstract】Poetry is an old literary genre. China has been a poetry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a has been emerged numerous distinguished poets and well-known works. Especially in Tang Dynasty, the poetry reached its peak. There were as many famous poets as stars. The first-rate works were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one by one. Meanwhile, the subjects and styles were diversified, too.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 of Poetry in the long history. Tang Dynasty had made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which generations are very difficult to go beyond it. No wonder Mr. Lu Xun said that I thought all good poetry have been done by Tang poets in his work Letters to Lu Ji-yun Yang, in which he only talked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Wei's Poetry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Many scholars Study of Wang Wei's Poetry, but their study field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part starts with studying poems into religions, which analyze the religious contents from all aspects in Wang Wei's Poetry, which they grasp the “Zen” and “Buddhism” from the poetry. The other part sets about their study with the saying “a poem with pictures in it”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s and images of Wang Wei's Poetry for the purpose to appreciat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his poetry.

This paper will talk about some Wang Wei's Poetry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with methods such as example, classification and conclusion, with the aim to illustrate and conclude the rules of using Five Characters Classical Poems, Seven Characters Classical Poems, Five Characters Regulated V erse, Seven Characters Regulated Verse, Seven Characters Jueju Poem. This paper analyze 29 poems by Wang Wei i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through these methods, I will primarily confirm that the following colors were frequently used in Wang Wei's Poetry, such as colorless, red, green, white, freshness, verdure and so on, most of them were cool colors. However, the poem has more than gives a crisp clean, peaceful and carefree feeling to people. There is no fraction of miserable decade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eading, learning and writing poems by the use of color with the rise of the trend of "Nation Studying" in nowadays.

【Key Words】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Wang Wei, Poetry, Color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诗歌之所以有很大的成就,是他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和自己独有的思想分不开的,并且王维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佛家思想的理解也是分不开的。 一、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其实所谓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指他在诗歌创作时,日然的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手法,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的融汇入诗中,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生动逼

真的意境。 二、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联关,而“花落”和“桃”来,“莺啼”就“柳生”,“家童未归”与“山客犹眠”也是应衬妥贴。这首诗表现出的是诗人独具艺术匠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这首《田园乐》可谓凤毛麟角了。 三、山水诗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意境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专门描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的色彩。但是,也不乏一些情趣高雅,美学色彩很浓的健康作品。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一首诗人初冬时分在山中行进时的所见所感。本诗开头上来就表明地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张明非 古往今来能诗会画者固然不少,但罕能并臻其妙,而王维却得天独厚。他“文章冠世,画绝古今”(《纯全集》)。《诗活总龟》把他在诗画方面的成就与杜甫、顾恺之相提并论,说:“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其实,王维不只擅长作诗、工于绘画,而且妙通音律。正是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之成为诗坛上声名卓著的大家,杜甫也曾用“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表示对他的钦佩。王维诗很有特色,与他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已经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到了宋代,苏试进一步用“诗中有画”作他的考语,因其精辟允当,屡为后人征引,广泛流传,此后便成为对他诗歌的定评。 其实,凡以景语入诗,即是用文字代替绘画使用的线条和色彩来刻划形象,都可以叫作“诗中有画”,山水诗尤其如此。自晋宋到唐,三百年间,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不独王维一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同时的还有孟浩然,李白和杜甫也颇多山水之作。他们的诗虽各具特色,但大都鲜明如画。然而,本来可以用来概括他们共性的“诗中有画”却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特征,足见他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有独到之处。 不妨将他与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作一比较。谢灵运为了再现大自然的风貌,“惨淡经营,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努力探索山水诗的表现技巧。他有两句诗:“白云抱幽石,绿条媚清涟”(《过始宁墅》),用最能反映春天气象的绿色,与白色互相映衬,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又将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山、水、木、石,由上而下,次第写出。两句诗展现了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他诗中另外两句:“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也是异“句”同工。由此可见。注意色彩的鲜明协调,考虑景物的选择刻划,是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文心雕龙·物色篇》说得好:“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明确指出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早期山水诗以追求形似为最高标准。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批评只求形似是比较幼稚低级的阶段,不足为法。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成功的作品应该是不仅注意形似,更注重神似;不要求毫发毕现,重在传神写意。通过画家精心选景,巧妙构思,运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不仅从浓淡的变化中,甚至从画面的空白处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形神俱似为最高境界,以含蓄、淡雅、空灵见长,这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在这一主要方面,王维的诗与之有相通之处。比如,他有一首《汉江临泛》,其中有两句是说汉江的浩渺宽广,他却不对汉江作直接正面的描写,而是着笔与它有关的天地和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样写虽不像谢诗那样具体可感,一目了然,却耐人寻味,给读者以丰富联想的余地。试想,说汉江之水连囊括万物的天地都无法容纳,仅一江之隔的对岸山色都显得朦胧不清,若有若无,其浩荡宽阔则可想而知。所以(《弇州山人稿》说它“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这样的例子在王维诗中比比皆是。如为了突出山的高大而着墨于云气的变幻:“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为了表现山的深幽却描写花和树:“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李处士山居》)为了渲染薄暮静谧的气氛,写“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一句说渡头是最喧闹的地方,此刻唯余落日,四周的安谧可想而知;后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的两句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感受到田园的和平恬静。王维的许多山水诗都是如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诗意鉴赏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诗意鉴赏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夜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 ⑸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分) 二、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王维诗歌鉴赏4篇精选

王维诗歌鉴赏4篇精选 王维——《秋夜独坐》【内容】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赏析】: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诗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王维——《陇头吟》1 【年代】:唐 【作者】:王维——《陇头吟》 【内容】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赏析】: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

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清人方东树推崇这首诗说:“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

小度写范文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模板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文学艺术造诣甚高,诗文书画音乐皆能名家。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王维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同时以诗歌阐禅悟道。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其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诗中。苏轼(《东坡志林》)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有飞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颔联,“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纯美诗境。

王维的诗词大全

王维的诗词大全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赏析:红豆,象征爱情与相思。相传古代有个征夫死在边地,他的妻子在树下大恸而死,化为红豆,所以又名相思子。本诗四句正好分别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王维——《杂诗》 君故自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蓍花未?赏析: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遇到了同乡人,不胜欣喜,可是千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问了一件平凡的小事,您来的时候,窗前的腊梅开花未?语言通俗而亲切,思乡之情感人之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赏析:这是王维17岁时的诗作。写他漂泊异乡的游子处境,抒发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情。言辞通俗,情感逼真;千秋百载,传诵至今。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颔联意谓:皎洁的月光丝丝缕缕,照进松林里,清澈的泉水淙淙流过岩石上,竹喧归浣女:意指西北之秋,水颇珍贵,于是一阵秋雨后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幽篁:幽深的竹林,即下句之“深林”。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多用以形容酣放不羁,自由自在。来相照:犹来照我。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渭城曲:乐府《近代曲》名,又称《阳关曲》。诗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在今新疆库车县境。一二句:分别点明饯别的地点、时间、景物。 王维——《酬郭给事》 【年代】:唐【作者】:王维——《酬郭给事》【内容】: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作者】字摩诘,河东人。 王维——《酬张少府》 【年代】:唐【作者】:王维——《酬张少府》【内容】: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作者小传】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王维——《归嵩山作》 【年代】:唐【作者】:王维——《归嵩山作》【内容】: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作者】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王维——《过香积寺》 【年代】:唐【作者】:王维——《过香积寺》【内容】: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作者】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王维——《汉江临眺》 【年代】:唐【作者】:王维——《汉江临眺》【内容】: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作者小传】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年代】:唐【作者】: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内容】: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作者】字摩诘,河东人。 王维——《红豆》 【年代】:唐【作者】:王维——《红豆》【内容】:红豆生南国,春来发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歌的语句内容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王维诗歌的两个特点

王维诗歌的两个特点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王维诗歌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的特点进行阐述,从而使人感悟到王维的诗既富立体感,又体现和谐美,使人读诗如看画。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用自然、凝练的语言,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富有特征的景物,意境高远,清新自然。他善于在文字描写中融入绘画艺术手法,表现客观物象的直接性、可感性、生动性的特点,真切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到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其诗作富有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作品最中肯的评价。他的作品在创作中应用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体现诗情画意方面近乎达到完美,很有代表性,许多诗句都脍炙人口,从而使王维的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山水田园诗歌中的一个奇葩,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立体空间结构的变幻之美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王维诗歌当中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因为结构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之一”。在绘画艺术中,远近、大小排列的不同,构成生动的相互关联的富有立体感画面,使诗所表现的意境具有立体感。

王维诗中综合地运用绘画艺术手法,把自然景物用文字加以排列组合,构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感,层次分明,意境高远。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对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予以确定,接着写终南山的气势,最后再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描绘。从结构上,由远及近,由点到面,处处融入了绘画的技巧。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先把整个山体进行分段描绘,从山之高、山之长进行刻画,并运用多种技巧。首联两句是抬头所见终南山远景,是远观。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终南山的近景,山中云雾缭绕,奇妙无穷。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看到的情景,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致之缥缈,仿佛使人入仙境一般。尾联再写作者流连忘返,直到傍晚才向砍柴人寻觅住处。全诗八句,仅用四十个字,每联变换一个角度,句句体现作者匠心独运,处处都在用笔作画,线索清楚,层次分明,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借用浓淡渲染、远近衬托、色彩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对终南山进行描绘,这是诗人兼画家高超艺术的结晶。 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对大自然描绘的同时,将人的活动同样也融入大自然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写景抒情都极其真切自然,不用辞藻涂饰,得到了“天然之趣”。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是作者描写山水田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 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 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分前后期。前期创作显得蓬勃遒劲,振奋昂扬,笔锋犀利,语言铿锵,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后期是他艺术上的成熟期,他以娴熟的艺术手法,以精工典雅的辞章,悉心的画面布局,创造了浑融完整的诗歌意境,尤其是他关于山水田园的的描写,显得富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意新境美,秀美恬淡。 王维能诗会画,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前人所有论及,?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说:“诗歌就象图画”。王维生在盛唐时代,受当时灿烂文化的熏陶,有极高的美术和音乐修养。因此,当他创作诗歌时,就势必比一般人更能精确细致地感受到、把握住自然界美妙的景色,更会用辞设色将之表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果,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带有强烈情感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雨后秋景,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很美的享受。这些画面之所以清新、生动、富有诗情画

意,得力于他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给人带来美感,首先就是它的形象生动。王维写景诗中数量较多并且最富有特色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他描写的无论是什么景色,都写得形象鲜明突出,气韵生动,不但将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描写出不平凡的的外貌,而且每一景物仿佛具有灵魂和情感。那么王维的诗如何使画面的形象更生动的呢? 写景细致,充满生气 我国绘画名作《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以独具的艺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受到后人的关注。它之所以出名,首先就在于它的细致,作品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可见名画中的细致描绘是如此重要。王维用画家的心智和慧眼在诗中描写了许多细致生动地画面,达到了状物传神的效果。 1.精心刻画 王维的许多作品对描写的景物进行精心细致的刻画,以达到传神生动的效果。如《纳凉》:“乔木万余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作者首先描写远处大片的乔木,清澈的河水从乔木林中间缓缓流过。其次描写微微的凉风从乔木林对面的的大河河口吹过。在微风的作用下河中细小的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浅谈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从意境上讲,孟诗单纯明净、冲和闲逸,王诗含蓄空灵、富有禅趣;从语言上讲,孟诗平淡朴素、多用“兴象”,王诗讲求画意、绝冠五言;从风格上讲,孟诗孤怀散朗、高旷幽雅,王诗静穆淡泊、清幽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发展。 关键词:山水田园、意境、语言、风格、单纯明净、平淡朴素、禅趣、静穆淡泊、讲求画意 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以下从意境、语言、风格特色等方面简要谈谈。 一、意境 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如《万山潭作》:“垂钓作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无论是沐浴在夕阳清辉

王维《鸟鸣涧》诗歌赏析

王维《鸟鸣涧》诗歌赏析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新唐书》本传说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年十六、七,即往长安、洛阳游历,谋取仕进。此期间写了一些游侠诗。开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试,中解头。他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等官,后弃官隐居。开元十七年(729),在长安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病故。他从此不再续娶,一直孤居三十年。 王维一生诗作颇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常在清灵之中透出几分禅意。在他的画中更是着笔清新,笔墨淡出,读他的画,便能自然而然的体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独特艺术底蕴。苏轼就曾这样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画中讲究诗情画意,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在他的空间里,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抒发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 山水画中最注重对意境的表现,他把相应的诗歌以文字为媒介,状物表意,诗情与画意有机结合,从而为世人创造出了更为广阔幽远的艺术空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水诗给我们渲染出了一幅

诗歌鉴赏练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枋得:宋末弋阳(今属)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5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皂,人。②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筝,无限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王维诗歌艺术特色

浅论王维诗歌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王维(701-761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 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们每每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情不自禁的就能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担当的起这种赞誉,由此可见苏轼的品评深入人心,这说明在种境 界里的王维所达到深度和广度,比一般作家要更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所谓王维诗山水诗中的“诗中有画”,就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以至于他的诗既充分发挥了诗应有的 长处,也能在描写人物、绘写景物时同时又能不自觉的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些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之美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 的语言结合上。本文简单的就以“诗中有画”所能表现出王维山水中所透露出的问 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许更能突出王维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 (一)王维“诗中有画”特点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身份上,王维不仅是个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画家。他开创的水墨 渲染画法,笔致简约而风格淡雅,深为后世推崇。王维的这种双重身分,这种艺术家 独具为优越条件,使他在写诗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把诗的意境与画的想法融合起来。 他能把诗、画完美交融,把“诗境”带人画境,使画意更为充实,隽永;又指把“画境”融人“诗境”,使诗意更为形象,精妙。在王维笔下,山水和田园总显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这是因为诗人始终以画家的眼光赏析客观事物,用画理建构诗歌形象。他把 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和对生活深切的感受,用多种绘画艺术加以浸染和渗透,使诗的意 境更远,美感更深。 其二,王维的“诗中有画”,并非纯粹的景物描写,其中融入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情思,情感间接表露,是王维归居田园的归隐思想的表现。如王维的辋川诗集,是王维在辋别墅闲居时的杰出诗作之一。它反映了王维在他的老师师张九龄被逐出朝堂、李林 甫窃居相位这一重大政治变故之后,诗人在政治上不再得志,但也不想与李林甫同流污,因此闲居在乡下。这一段时期作者的诗作绘景如画,优雅空灵,表现了一种安逸闲 适的隐者情趣。同时,王维也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高洁志向和理想追求。 其三,王维的“诗中有画”,也是他“佛学”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王维是中国 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他的字:“摩诘”,即是取自佛经中的一个重 要人物——维摩诘居士。王维这种佛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很深的关系。盛 唐时代,佛教高度发展、王维的母亲也对佛教的笃信不移,因此王维的诗歌中,会不 知不觉地把“佛学”的思想融合在里面。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 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句达到“字字入禅”的境地。 (二)声与色的绝佳融合

王维《陇西行》诗词赏析

王维《陇西行》诗词赏析 陇西行 唐代: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 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 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 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注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 域诸国。 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 酒泉市东北。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 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断:中断联系。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 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 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 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 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但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 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 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即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 警的影响。按理,理应先见烽火,后到军书。不过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 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不过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即使写形势危急,气 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 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 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 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 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