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

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15克,川牛膝10克,薏苡仁25克,丹参20克,龙胆草15克,蛇床子10克,泽泻15克。

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

【功能主治】补肾填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偏方组成.

黄柏10克,太子参10克,乌梅10克,白芍10克,金樱子10克,覆盆子10克,川断10克,芡实15克,益智仁15克,枸杞子15克,牡蛎15克,寄生15克,甘草15克,知母6克,冤丝子12克,茯苓12克,地龙12克,红花12克。

【辨证】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泻浊。【方名】萆分清饮。【组成】:

川萆(萆薢)6克,黄柏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3克,丹参4.5克,白术3克,莲子心2.1克,车前子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推荐)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 一、什么是湿热体质? 湿热质的问题是肝胆脾胃功能相对失调,尤其是肝胆的疏泄功能不好,通常表现为皮肤不干净,不清爽,黏糊糊,爱长痘,脾气急。 二、湿热体质很有可能存在这些亚健康表现 1.脸部比较难清洁干净,发黄、发暗,有油腻感。 2.身体出汗后自觉粘腻,体热不容易发散出去。 3.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重。 4.容易生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5.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6.刷牙容易磨伤牙龈出血。 7.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有灼热感。 8.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三、湿热体质可能导致的疾病 1.皮肤问题: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痤疮等。或者下半身皮肤真菌感染,如脚 癣等。 2.筋骨肌肉疲劳 3.肠胃疾病: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4.肝胆系统疾病:携带肝炎病毒、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 5.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四、现代人的湿热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1.抽烟、喝酒、熬夜则伤肝,进而伤脾胃,从而易促生湿热体质。 2.长期的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宵夜等会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的紊乱。易促生湿热体质。 3.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伤肝胆,导致体内湿热无法疏泄,如果再借酒消愁,易生湿热体质。 4.滋补过度,或本来就已经有内热的倾向,又再进补,易生湿热体质;湿热的人不要大补。 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比其它的人更容易促生湿热体质。 五、知味体质养生 知味养生有针对湿热体质的养生方,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方便、安全、长效地调理湿热体质,从体质根本上“纠偏”,预防疾病发生。 知味养生的马齿苋荷叶清化粉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配方,全部采用“药食同源”的食材为原料,以现代工艺加工成方便食用的产品,专为湿热体质人群度身定制。可以清热利湿、解毒化浊,只要坚持食用,效果非常显著,很受消费者喜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马齿苋荷叶配方粉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配方】:马齿苋,荷叶,赤小豆,茯苓,薏苡仁,荞麦,白扁豆 【配方出处】: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养生 中医如何看体质?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 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 目前所广泛运用的九种体质: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 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些病理证候,而不是体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还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疾病。这九种体质实质上是我们个体在五行体质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劳逸等因素与之发生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的九种不同病理状态。 中医眼中的两种人 一种是解剖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经络,皮毛肌肉,五官九 窍,精血筋骨,和现代医学的人无二般。 一种是时空人,或称天文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形成了一日一循环、一年一循环。空间上,太阳东升西落,南北分移,阳气升于东降于西,盛于南而衰于北。这样,阳气便在时空上形成了运动之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天地之气,阳性上升,阴性下降,升降不已,阴阳交合,发生爱力,遂成一个圆运动,形成了一个升一一浮一一降一一沉的圆运动运动模式,如下图:(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合一,

时空决定我们的体质 在这个运动圆里,任何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升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也即不同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偏性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天地之间, 一花、一木、一虫、一兽、一沙、一石皆有其偏性所在,包括人,正常的人。 同样的病因,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有人患寒证, 有人患热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⑸。 那天地之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各异的偏性,其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阴阳,具体的讲就是五行六气。五行六气是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综合能量,受它的影响,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都随之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这种能量之大、作用之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五行化六气,便繁衍着宇宙万物。既然,天地万物皆由五行六气化生,那么探索人的体质便要在这五行六气上着手。 体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 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 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 D.《难经》E.《针灸甲乙经》 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 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 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 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 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 D.《难经》E.《脾胃论》 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A.张介宾B.华佗C.钱乙 D.陈无择E.张机 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 D.陈无择E.巢元方 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 D.王清任E.王叔和 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 D.叶桂E.刘完素 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 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

脾胃湿热长痘痘 中医养生见奇效

脾胃湿热长痘痘中医养生见奇效痘痘冒不停、皮肤爱出油、常常有口臭?也许你就是传说中的湿热体质了。因为体内有多余的湿和热,所以湿热体质的人爱长痘易口臭。下面,小编告诉你4个养生方,清热利湿。有的人不仅仅是脸上起痘,背后、臀部也起小疖肿,用祛痘化妆品或药品外抹治疗,旧痘下去,新痘又起;头发、脸上经常油腻,开口说话口气污浊;早上醒来,口干苦涩;还急躁易怒。这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身体内有了多余的湿,有了多余的热,这就是湿热体质。爱出湿疹的人80%都属于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还容易长口疮。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可以涂抹纯中药萃取的施氏草本祛痘膏,温和祛痘,不含激素,放心祛痘,不留痕。 湿热体质的症状与成因 湿热体质的特点是形体偏胖,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汗黏有味,经常胸闷腹胀,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臭秽;女子白带多或有黄带、有异味;头发油脂多,易脱发,皮肤易生痤疮、湿疹、脚气等,身重困倦,烦躁易怒。

湿热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先天禀赋不足,特别是气虚之人;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或劳倦过度影响脾胃功能,若与外界湿热之邪相合而致湿热内蕴,就形成了湿热体质。 【养生方】饮食调理 1、饮食以清淡为上,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 主食,可选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肉食,可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鸭肉、鲤鱼、兔肉、鲫鱼、田螺、泥鳅等。 蔬菜,可选用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笋、莲藕、空心菜、萝卜、豆角、绿豆芽、苋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选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马蹄等。重点推荐薏仁和苦丁茶。苦的东西清热去火。苦丁茶对面部等身体上部的湿热更有效。也可以吃苦瓜等。 2、忌辛辣燥烈、刺激食品 湿热体质的人不要吃辛辣燥烈、大热大补、肥甘厚腻的食品,如酒、奶油、动物内脏、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还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燕窝、银耳、辣椒、菠萝、荔枝、芒果等温热性食物。 减少甜食、咸食和酒、碳酸类饮料等,以免助湿生热。勿过度饱食。应戒除烟酒,因为烟酒是可以生湿生热的。 【养生方】生活调理 1、避免居住地潮湿 要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选择向阳避阴、通风良好、干燥凉爽的居住环境。衣着宜宽松,不宜紧身束口。应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持头部、面部、身体等的肌肤清洁干燥。

脾胃湿热怎么治疗

脾胃湿热怎么治疗 湿热体质在夏季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又以脾胃湿热最为平凡,那么脾胃湿热应该怎么办?脾胃湿热又要如何调理呢?今天为大家推荐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 1、素烧苦瓜 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2、赤小豆薏米饮 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3、金针冬瓜汤 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4、五花茶 干木棉花30克、金银花30克、槐花20克、鸡蛋花20克、葛花20克。以上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煎渚。此款五花茶能清大肠湿热。 脾胃湿热如何预防脾胃湿热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因此要预防

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瓜蒌、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的原因医生告诉我们,如果身体出现了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就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说日常一定要弄清楚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然后在寻找出最适合的治病方法,令身体快速恢复健康。 中医方面认为,身体出现脾胃湿热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体内正气不足,如果体内的正气充足,那么风雨寒热就不能够入侵身体,这样也就不会损伤身体了。事实上,导致脾胃湿热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曾经出现了患者由于多吃了一些东西,身体就出现了胃脘胀满的情况,不仅仅食欲下降、恶心想吐,同时也出现了大便失常的情况。 所以说,追根问原无论是由于先天不足或者是后天失调所导致的脾胃湿热,那么身体中的水分还有食物的运化就不能够正常,这样水分就会淤积在身体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湿气滞留在身体中,长期如

温病湿热证

温病湿热证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既指正常“六气”中的“二气”,又指反常情况下致病邪气—“六淫”中的“二淫”。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将湿热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如《素问·生气通天大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此可知,湿热在中医理论中既为病因又为病症。 温病湿热症的病因病机 薛生白《湿热病篇》中云:“太阳内伤,湿饮内停,客邪在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初步描述了湿热为病的病因病机。吴鞠通认为湿热“内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外邪入里,里湿为合”。脾胃失调,内湿停聚,复感受外来之湿热病邪,邪气趁机乘虚而入,与内湿相引,同类相召,发为湿热证。叶天士将湿热证的病因分为内湿和外湿两个方面,认为两者对温病湿热证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作用,外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内因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外湿的产生受地域气候的影响,如“吾昊湿邪害人最广”,认为内湿的产生于体质,脾胃功能以及饮食关系密切。 综合以上诸家,湿热证的致病原因与内因和外因有直接关系。外因多为外感湿热病邪。湿热病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饮食习俗等因素的有关,如南方多潮湿多湿热证。并且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嗜酒以及过量输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等,均能伤脾败胃造成湿浊中阻或郁而化热。外因为温病湿热证发病的关键因素。湿热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肌表而入,但从口鼻而入者更多见,明清时期温病学家薛雪曾云:“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 除了外感因素外,温病湿热证的发病也受到某些内在因素的影响,如中气的虚实,阳气的盛衰,体质的强弱和内湿的有无等等,即所谓“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些内在因素不但可以影响到湿热病的形成与发病,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到发病后的证候类型,病情的轻重虚实和疾病的演变转归。叶天士《温热论》中举“酒客里湿素盛”为例说明凡恣食生冷、过食肥甘而损伤脾胃,或素体肥胖、痰湿热盛者,影响脾胃健运,多有湿邪蕴结于里,成为湿热类温病的致病因素,阐述了内湿是湿热类温病发生的中药内在因素。 温病湿热证的传变 湿热之邪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疾病虽不尽相同,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病机传变则不外“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的范围。温病湿热证湿热之邪由口鼻肌表直入中道,内外相引,发为

阴虚湿热体质的表现状态与养生方式

阴虚湿热体质的表现状态与养生方式 平时忙于上班没有什么时间运动,而且饮食多是选择较少的肉菜,在这种生活状态下,该如何养生? ▲阴虚质:不宜洗桑拿 案例:何女士是外贸公司的老板,身材苗条,是个时髦女郎,平时很爱讲话,性格爽朗。总体来说,她身体不错,但就是眼睛常感到干 涩,手心老出汗,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动不动就会因情绪激动,把怒火 发到孩子身上。 何女士是较典型的阴虚体质。 这类人大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他们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眼睛干涩,脸上总像涂了腮红。这些人特别 不喜欢夏天的暑热,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更加口干,皮肤干,想喝水, 大便也偏干燥,容易失眠。 他们在饮食上应多吃瘦猪肉、鸭肉、荸荠、银耳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其居住环境宜安静, 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 极拳、太极剑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 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推荐药膳: 莲子百合煲瘦肉:用莲子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均匀,蒸至其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 嗽、咽喉干痛等症。 ▲湿热质: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 案例:梁先生,36岁,电台主持人。梁先生的工作要求他平时一定要衣装整洁,形象过关。这选衣服不是啥难事,可梁先生对脸上时不时

就冒出来的油脂特别没办法,为什么都快"奔四"的人了,脸上、后背上还是有好多痘痘呢?除了脸上的油,梁先生平时特别容易出汗,口干、口苦,小便常有灼热感,大便经常黏腻不爽。运动出汗后,常会把白色T恤衫染成黄的。 梁先生属于较典型的湿热质。 这类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皮肤还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他们多性格急躁易怒,对又潮又热的气候较难适应。 这些人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吃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运动上,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 推荐药膳: 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绿豆藕: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明目止渴 ? ?中医学讲求饮食养生,根据食物的性质和功能,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达到保健强身、益寿抗病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膳食需要互相搭配,“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说明了饮食应以谷物为主食,蔬菜为充食,肉类为副食,水果作辅助营养。 同时,饮食养生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饮食有节,要定时定量、食物的温度要适宜、膳食搭配要均衡,不可偏食或过量进食某类食物、还要顾护脾胃功能,以及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环境、年龄、性别、体质等选择不同的食物。常见体质有以下几种: 阳热体质:通常表现为身形多偏瘦而结实,面和唇色偏红,声高气粗,喜动,易急躁,平时喜凉怕热,小便色较深等。 脾胃虚寒体质:通常表现为面和唇色淡白,有时感觉上腹胀食欲欠佳,口淡不渴,易怠乏力,手足常感觉冷及大便较稀等。 阴寒体质:通常表现为身形多偏胖而较弱,易出汗,面和唇色淡白,平时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的原因 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是这个病症的内在原因,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

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脾胃湿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脾胃湿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 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呢?实际上吃药并不是最为明智的方式,比较好的方法是用芝元雪康组合调养。芝元雪康组合,由雪康软胶囊和β-胡萝卜素软胶囊组合而成。雪康软胶囊中的阿胶等成分,通过肠壁粘膜吸收,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然后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红细胞数量,为人体生成新鲜血液;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能促进血红素的增加,提高血液浓度;两者同时服用,使补血效果加倍,而且β-胡萝卜素中具有抗氧化功效,能祛斑养颜。总的来说,雪康软胶囊创造新的血液;而β-胡萝卜素软胶囊提高血液质量,两者结

湿热咳嗽与寒湿、湿热的辨证治疗

湿热咳嗽的症状复杂,舌象是诊断关键。 由于湿热咳嗽的病机复杂,因而临床表现也较为错综复杂,湿热二邪同时为患,二者各自要表现其特点,但又互相影响,互相裹结,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而临床每多见矛盾性症状。择其常见者如下:(1)咳声重浊、胸闷,痰质粘量不多,湿热咳嗽的热重于湿者,由于肺气不宣,热伤津液,经常痰少质粘,咳吐不利;而湿重于热者可能痰质稀量多。(2)热证而脉不数,热证而面不红反淡黄,精神不烦躁而反呆滞,口干而不引饮、且喜温饮,大便数日不解而不燥结,大便质溏而排出不爽,舌质红而舌苔白厚腻,身体困怠而活动后稍减等。(3)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具有一般湿热证的症状。《湿热病篇》说:“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湿热病具有来缓去迟的特点,湿热咳嗽也不例外,往往缠绵数周或数月;湿热咳嗽具有一般湿热证的症状,如:周身困重,倦怠乏力,纳差,胸闷腹胀。 湿热咳嗽症状表现复杂,但是只要抓住舌象,诊断还是有据可循的,常见舌象为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质地较厚。其中舌质红是判断疾病性质属于热证的重要指证,苔腻是判断存在湿邪的重要根据,苔的厚薄程度是判断湿邪数量多少的依据。舌苔的颜色一般与病程长短、湿邪和热邪之间的比例关系密切,病程短者和湿重于热者多见白色;病程长者和热重于湿者多见黄色。切不可一见白苔便为寒证。 三、湿热咳嗽的治疗规律 湿热咳嗽的治则是宣降肺气,清热利湿。咳嗽的病机,总与肺气失于宣发和肃降有关,然而由于外感湿热病邪多从人体上部侵犯人体。湿热之气的运动途径是由下而上的,湿热之气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医原·湿气论》曰:“然阴气必得阳气而后升。所以,盛夏热甚湿生,万物皆润,溽暑蒸淫,自下而上,升于太虚,为云雾雨露。”《经》说:“湿上甚为热”。湿热咳嗽的气机病理是以肺气不降为主的。因此,湿热咳嗽的肺气调理当以降肺为主。咳嗽初期伴有表证、脉浮者,咳嗽的病机以肺气失宣为主,治疗当以宣降肺气、清热利湿为主。咳嗽日久者(以笔者的经验而言,约在10天以上者),咳嗽的病机以肺气不降为主,伴有气逆的表现、脉不浮,治疗当以清肺降逆、清热利湿为主。 处方时还应当注意湿热之间的轻重,湿重于热者治疗以利湿为主,热重于湿者治疗当以清热为主。如果津液已受伤者,还应当加入生津化痰之品。 笔者相当长一段时间苦于辨证已明,而无良方,后受《医源》等有关论述的启发,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每获良效,基本处方:苇茎(芦根)15-30克,冬瓜仁30克,桃仁6克,薏苡仁30克,杏仁15克,车前子12克,前胡12克。 元犀说:“此方以湿热为主。咳而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者,是湿热之邪在肺也。肺既结,则阻其气血不行而为痈矣。方用苇茎解气分之热结;桃仁泄血分之热结;薏苡利湿,清结热之源;瓜瓢排瘀,开结热之路。《金匮方歌括》”《成方便读》说其:“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退热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伤其下也。”所以用千金苇茎汤治疗湿热咳嗽是颇为合理的。但是毕竟此方是为治疗痰血热邪互结肺脏、久而成脓的肺痈所设的处方,作用在于清肺化痰化瘀。利湿之力不足,止咳效果较逊,更无降肺之效。所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宣肺止咳作用的杏仁,“湿热治肺,千古定论”,一般湿热病都需要宣肺以启水之上源,湿热咳嗽当不能例外,故重用杏仁;“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故加用清热利湿降肺作用的车前子;千金苇茎汤止咳之力不足,故加降气化痰止咳的前胡;一般咳嗽气血壅滞之象不及肺痈,故减少活血化瘀的桃仁的药量。全方药物清轻滑利,善走三焦

9种体质中医养生方案

9种体质中医养生方案 体质 养生 一、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 腻及辛辣之物。 二、劳逸结合 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三、坚持锻炼 一、食宜益气健脾 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 卜等。 药膳指导: 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g,取 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 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 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山药粥:将山药30g和粳米180g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 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此粥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 的作用。 二、起居勿过劳

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 正气。 三、运动宜柔缓 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3.阳虚质的人,肌肉不健壮,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吃 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静、内向。 一、食宜温阳 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药膳指导: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g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本品为 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二、起居要保暖 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 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三、运动避风寒 4.阴虚质的人体形多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面颊潮红或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 好动,舌质偏红,苔少。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视频讲稿)(

体质和我们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常就是体质出现问题,体质出现明显的偏颇,体质和我们的生命体验有关,提示和我们是否得病,得病以后的预后转归也有关系。 不同体质的人食用相同的食物的反应是不同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这是因为人的体质不同。 体质的定义:所谓体质,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的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更具有动态的可变性。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了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得病以后对治疗的反应和他的预后转归。体质也应该是医生认识疾病,认识人体,制定治疗原则和维护健康的一条思维的主线。病理体质是从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来和不良的生活环境中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恣情纵欲,放纵自我,不呵护我们的体质,我们就会生病。医生在治病中如果不关注患者的体质,就会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抓住标二失去本,甚至会把一些简单的疾病支撑一些复杂的疾病。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易感性,比如痰湿体质就容易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特别容易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容易有脂肪肝等等代谢性疾病;而气虚和阳虚的病人,特别容易出现外感性的疾病,消化道的疾病。我们了解体质就可以和我们的身体进行对话, 《素闻四气调神大论》里边是这么说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呵护体质,调整体质,关爱体质,就是治未病。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加重和复杂化。在正常人群中,体质大致分一下八类: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你有什么样的内在,它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散发信息。你的脏腑功能气血失调于内,必然会通过五官、皮肤、形体、情绪反应在外,告诉你,我生病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具体如下: 望:望面色,望神态,望皮肤,望形体,望毛发,望舌像,望五官。 问:问二便,问食性,问家族史。 闻:闻气味,听声音。 切:摸脉 假如你的体质有所不足,在一生中是有几个时机可以扭转的:第一是妇女的产后,妇女在怀孕期间,她体内的大环境会进行一次大的整合,大的调动,如果说你产前怀孕期间注意保养,产后坐月子的时候注意保养,很可能产后你的体质会一下得到很大的改观。妇女坐月子保养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辨证试卷.doc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辨证试卷 [真题] 120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表现为心胸憋闷刺痛,痛处不移的心脉痹阻证,其病因是第三章中医基础学 A.瘀阻 B.痰阻 C.寒凝 D.气虚 E.气滞 第2题: 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中最易见到的症状是 A.脉象细数 B.唇舌淡白 C.心胸憋痛 D.畏寒肢冷 E.颧红盗汗 第3题: 患者干咳无痰,胸痛,午后颧红,夜问低热,盗汗,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脉细数。其典型舌象应 A.舌红苔黄 B.舌红少苔 C.舌紫苔黄 D.舌绛苔黄 E.舌淡少苔 第4题: 肝阳上亢证属于 A.上下俱虚证 B.上实下虚证 C.上虚下实证 D.上热下寒证 E.上下俱实证 第5题: 烦躁不宁,打入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舌质红,苔黄腻,应诊断为

A.痰热壅肺证 B.痰蒙心神证 C.阳明腑实证 D.心火亢盛证 E.痰火扰神证 第6题: 下列哪项是诊断肺病最常见的症 A.胸闷胸痛 B.咳嗽气喘 C.鼻塞流涕 D.少气懒言 E.喉痒喉痛 第7题: 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 A.恶心呕吐 B.吞酸吐酸 C.腹胀便溏 D.胃脘胀痛 E.暖气呃逆 第8题: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共见症状是 A.面白神疲 B.脉细无力 C.舌质淡白 D.形寒肢冷 E.心悸气短 第9题: 下列哪项不属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 A.便秘尿黄 B.龈肿齿衄 C.舌红少苔 D.胃脘灼痛 E.消谷善饥 第10题: 肺气虚证咳喘的特点是.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 A.咳喘痰多.色白清稀 B.咳喘痰白,稠黏难咯 C.咳喘痰少,不易咳出 D.咳喘无力,声低气短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 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3、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 4、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5、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 6、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 7、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小便黄赤、颜色很深。 8、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 9、舌像:舌红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11、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石淋、热淋等病。 12、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13、湿热体质容易生病。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证;泌尿道感染,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皮肤特别容易生脓肿疮疡、容易得癣症:皮癣、脚癣、体癣、黄疸。还有对肝胆的感染性疾患。这种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现筋骨肌肉的疲劳,易腰酸背痛、浑身疼的难受。 湿热体质形成的原因: 1、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2、滋补不当: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促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3、肝炎病毒携带: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很多发现肝经胆腑等的症状。 4、先天禀赋。 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广东、海南。亚健康状态特别多见于湿热体质。 6、嗜烟酒的,经常熬夜的,这种人外形不好看: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如果你抽烟喝酒又熬夜,那你注定是个湿热体质。注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烟熏火燎的面容,说话像唐老鸭一样,口唇乌,一开口,牙齿是黑的,舌苔黄腻;满嘴的口气,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湿热体质的人如何养生? 长期居住潮湿的地方,或者温度高湿度又高的气候里,都容易变成湿热体质。而喜欢吃甜食和肥腻,或长期饮酒的人也多数都是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调养原则为燥湿清热,饮食清淡。在饮食上尽量做到不嗜烟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物也要少吃。宜食用清利化湿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积。 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运动上,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自行按摩合谷、风池、中脘、阴陵泉、大椎。 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不要再生湿热了,清热利湿,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滞,小便颜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么黄黄的,一看到小便黄就要喝水。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

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二、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 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无物不受,邪气易袭而盘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食积、痰结、气滞、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杂,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此乃属实滞。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湿、滞又可从中而生,所谓因虚致实,虚中挟滞。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 三、脾胃病重在调理,兼以宣通肺气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 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 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 黛蛤散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哮病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 膏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 生麦地黄汤合 金水六君煎 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 散 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 汤 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 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 锡丹 肺胀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 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肺痨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 气虚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 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中医九种体质测试及养生指导

中医九种体质测试及养生指导 一、阳虚体质——怕冷 测试题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你手脚发冷吗?(1)是(2)否 2、你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1)是(2)否 3、你衣服穿得比别人多吗?(1)是(2)否 4、你讨厌冬天喜欢夏天吗?(1)是(2)否 5、你比别人容易感冒吗?(1)是(2)否 6、你吃凉东西会拉肚子吗?(1)是(2)否 7、小肚子受凉风马上会不舒服吗?(1)是(2)否 二、阴虚体质——缺水 测试题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你感到身体脸上发热吗?(1)是(2)否 2、你手心容易出汗吗?(1)是(2)否 3、你皮肤或口唇干吗?(1)是(2)否 4、你讨厌夏天、喜欢冬天吗?(1)是(2)否 5、你便秘或大便干燥吗?(1)是(2)否

6、你感到眼睛干涩吗?(1)是(2)否 7、你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1)是(2)否 三、气虚体质——疲乏 测试题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你容易疲乏吗?(1)是(2)否 2、你容易气短心慌吗?(1)是(2)否 3、你容易头晕或站起来时晕眩吗(1)是(2)否 4、你比别人容易感冒吗?(1)是(2)否 5、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1)是(2)否 6、你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1)是(2)否 7、你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1)是(2)否 四、痰湿体质——肥胖 测试题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你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2、你感到身体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3、你腹部肥满松软吗? 4、你额头优质分泌多吗? 5、你上眼睑比别人肿吗? 6、你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7、你平时痰多、咽部老觉得有痰堵吗? 五、湿热体质——长痘 测试题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你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吗? 2、你易生痤疮或疥疮吗? 3、你经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你皮肤容易瘙痒吗? 5、你大便粘滞、有解不尽的问题吗? 6、你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吗? 六、气郁体质——郁闷 测试题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1、你常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湿热体质人的特征

湿热体质人的特征 爱长痘头发油易口臭清热祛湿 身体内有了多余的湿,有了多余的热,就是湿热体质。爱出湿疹的人80%都属于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 还容易长口疮。 1、湿热体质有哪些特点? 答:湿热体质的特点是形体偏胖,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汗黏有味,经常胸闷腹胀,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臭秽;女子白带多或有黄带、有异味;头发油脂多,易脱发,皮肤易生痤疮、湿疹、脚气等,身重困倦,烦躁易怒,舌苔偏腻。 2、湿热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先天禀赋不足,特别是气虚之人;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或劳倦过度影响脾胃功能,若与外界湿热之邪相合而致湿热内蕴,就形成了湿热体质。 3、湿热体质养生原则是什么? 答:清热利湿,即清胃肠之热,化脾经之湿。 4、饮食上如何调理呢? 答:饮食以清淡为上,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不宜膏粱肥厚。主食,可选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肉食,可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鸭肉、鲤鱼、兔肉、鲫鱼、田螺、泥鳅等。蔬菜,可选用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笋、莲藕、空心菜、萝卜、豆角、绿豆芽、苋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选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马蹄等。 重点推荐薏仁和苦丁茶。苦的东西清热去火。苦丁茶对面部等身体上部的湿热更有效。也可以吃苦瓜等。 忌食辛辣燥烈、大热大补、肥甘厚腻的食品,如酒、奶油、动物内脏、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还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燕窝、银耳、辣椒、菠萝、荔枝、芒果等温热性食物。减少甜食、咸食和酒、碳酸类饮料等,以免助湿生热。勿过度饱食。应戒除烟酒,因为烟酒是可以生湿生热的。 5、生活起居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答:要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选择向阳避阴、通风良好、干燥凉爽的居住环境。衣着宜宽松,不宜紧身束口。应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持头部、面部、身体等的肌肤清洁干燥。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内衣以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宽松舒适、透气性好为宜。湿热体质的人,不可憋尿憋大便,要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 6、针对这类人的心理特征

湿热证的辨证治疗

湿热证的证治12009-02-25 06:14 分类:温病专辑 字号:大中小 一杨俊耀 一、概述 湿热证是由于感受湿热秽浊之邪,或脾胃不健、湿热内蕴而成,“湿遏热伏”“湿热交蒸”病变的概称。多因外感邪气,或素喈洒酪,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交阻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口干不欲饮,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或面黄周身发黄,皮肤发痒,大便溏泄不爽,小便赤而不利,女子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舌苔腻,脉濡缓或濡数。 湿热证中的病证在临床上,由于病因病机之不同,体质阴阳之差异,治疗方法之正误,以及个体的易趋性和病理机转的顺逆之变,故虽统属湿热证大纲,然大纲之中又含小纲,小刚之中又分细目,另外又有与该证存有同类证和疑似证的相映生辉,这些充分地体现出了该证的繁杂性和复杂性,从而令医者鉴别要难,辨证之棘手。 湿热证在其一般演变的过程中,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表现为湿重热轻;湿热逐渐化燥,出现湿热并重现象,甚则转化为热重于湿。湿热证初起,湿热郁其气分,病变虽以太阴脾、阳明胃为主,但其病部邪系可弥漫三焦,波及其它赃腑,而出现多种征象,如:肝经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大肠湿热证、湿热郁于经络证、湿热弥漫三焦证、湿热化燥证、湿热泄泻证、湿热下痢证、湿热毒盛证、阳明湿热证、阳明湿热里实证、阳明湿热兼表证、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

冲任证、皮肤湿热证、肝胆湿热犯耳证、肉轮湿热证、气轮湿热证、风轮湿热证、水轮湿热证等大纲之中的小纲证候。另外与之相对应的:湿阻气分证、暑湿困阻中焦证、胆热证、胆郁痰扰证、湿遏热伏证、热极生风证、暑湿郁蒸证、暑湿挟滞证、太阳热扰胸膈证、太阴寒湿郁结证、热结旁流证等类似证和疑似证的存在。 《医林绳墨》谓:“如湿胜者,当清其湿;热胜者,当清其热,不可以热治,使湿愈重;热胜其湿,不可以湿治,使热愈大也。然则初谓其湿,当以利水清湿为要,使其湿不得以成其热也。久而湿化为热,亦不得再利其湿,使热反助其胜也”。此乃先贤旧说,虽对湿热证之湿重热轻,热重于湿等之治法有参考意义,但笔者我认为不为全对,正确的自当是湿热俱清。由于湿热病证,虽有湿热证初起,湿热郁其气分,病变虽以太阴脾、阳明胃为主,但其病邪系可弥漫三焦,波及其它赃腑,而出现多种征象,但其治法总离不开分消湿热,既治湿又治热,即治湿不遗忘治热,治热不忽视治湿。其中又得分析其湿重热轻,热重于湿等侧重病情及各种变证。并且对于湿热证中的不同证型在立方遣药时,绝不可平均使用祛湿药和清热药,机械地去进行治疗,否则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而在于三七或四六开用药,并酌加兼证药。基于上述的认识,湿热证临床上大体治法是:初起内外合邪,湿遏卫气时,宜芳香宣透以化表里之湿,表证解除后,则宜宣化气分湿浊,并视症状兼佐清热。湿热化热而出现热重于湿,自以清热为主,兼及化湿。湿热完全化热化燥,即以化燥化热论治。 湿热证的辨证分型,能是医者初步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熟轻熟重,以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