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知识整理

姓名学号

【单元知识梳理】

1、“从条件想起”的思考方法。

要善于发现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由“能够求出什么”逐步推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李老师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李老师买了多少支圆珠笔?由“3盒钢笔,每盒10支”可以算出钢笔的支数;再联系“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就可以算出圆珠笔的支数。

2、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思考。

例如,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根据题意画图如下,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很容易找到答案。

芳芳兵兵

在解决比多比少,和倍数关系的问题时,画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主动说说算式的含义。

解题后,对照算式说每一个数和每一步的含义,是检验的好方法。

例如:一本书200页,小华每天看24页,已经看了4天,还剩多少页?第5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

24×4=96(页)——每天看的页数(24),乘已经看的天数(4),就是已经看的页数(96)。

200-96=104(页)。——用总页数(200)减已经看的页数(96),就是剩下页数(104)。

很多同学算“第5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用104+1=105(页)——剩下页数104,加1合理吗?对了,应该是已看页数+1才是“第5天应该开始看的页数。”正确列式:96+1=97(页)。说一说,就会发现问题!

4、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规律。

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一样多;两种物体围成一圈(或排列成封闭图形时),两种物体一样多。

【重点题型整理】

一、填空。

1、男生5人,女生与男生一一间隔排列,各需要几名女生?

(1)男生排两端,女生排中间,需要()名女生。

(2)男生排一端(开头),头尾不同,需要()名女生。

(3)男生排中间,女生排两端,需要()名女生。

(4)如果请这几位同学男女间隔围讲台一周,需要()名女生。

2、√×√×……√×√×√√比×()1。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②比①()1。

3、△○△○……△○△○△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个△。

4、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段,要锯15段,要锯()次。

5、(1)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桃树。每棵桃树两边都栽了一棵柳树,可栽柳树()棵。(2)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了一棵桃树,可栽桃树()棵。

6、有一根钢管,要锯成16小段。每锯开一处需要3分,全部锯完一共要( )分。

7、两棵大树相距20米,要在这两棵大树之间每隔4米栽一棵月季花,一共要栽( )棵月季花。 8、小英像这样摆正方形,摆1个用4根小棒,摆2个用7根小棒……

9、根据每组已知条件,各能求出什么问题?在合适的问题后面画“√” (1) 明明买了3本童话故事,每本12元,亮亮买书比明明多用4元。 明明买书用了多少元?( ) 亮亮买书用了多少元?( ) 亮亮买了多少本童话故事?( )营业员找给明明多少元?( )

(2) 妈妈带100元,先买了一个售价72元的书包,再用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本同样的笔记本。 买一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 营业员找回多少钱?( ) 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 妈妈带的钱够不够?( )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1)4个苹果500克,一个梨比一个苹果重20克。

(2)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2、一个皮球从16

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3、12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强强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航航也排在第8个。 强强和航航两人之间有多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

4、同学们参加校体育节团体操表演。

如果每排站2人,要站30排。

如果每排站3人,要站多少排?

5、学校购进一批球类,篮球比排球多20个,足球比篮球少10个。什么球最多,什么球最少?

6、学校管乐队34人,舞蹈队比管乐队多4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2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7、小明、小红和小刚三人参加100米跑步比赛,小红用了20秒,小明比小红少2秒,小刚比小明多1秒,谁是第一名?

8、张老师为班级购置一些奖品,笔记本买了15本,铅笔买了30支,橡皮的块数是笔记本和铅笔总数的2倍,橡皮买了多少块?

9、小兰从家出发,先到外婆家,再到小芳家。已知小兰从家到外婆家所用时间比从外婆家到小芳家所用时间多5分钟。

(1)小兰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照这样的速度,小兰从小芳家直接回家,9分钟够吗?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含问题详解)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 (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 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圆的知识相结合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 ±±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l 2∥l 3。 则 ,,,…AB BC DE EF AB AC DE DF BC AC EF DF ===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四年级应用题练习(一) 一、画图整理,再解答 1. 小红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沿一条公路相对走来。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 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2. 小花和小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华向南走,每分走55米;小迎向北走,每分走45米。经 过5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3. 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20米, 宽增加了10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4. 一个正方形花坛长5米,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5.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5米或8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二、列表整理,再解答 1. 小明家种了696棵桃树和苹果树,15行桃树和18行苹果树。桃树每行20棵,苹果树每行多 少棵? 2. 公路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28米。第二周准备每天修140 米,还要修多少天?

三、解决问题 1.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在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平均 每小时行60千米,早晨8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2.唐老鸭和米老鼠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唐老鸭每秒跑3米,米老鼠每秒跑4米,反向而行,45秒两人相遇。 (1)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2)如果同向而行,多少秒后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相遇? 3.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2小时后还相距4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东升村请甲乙两个筑路队来维修地下水渠,甲队每天修150米,乙队每天修200米,他们分别从阳光路两端同时修起,5天在中心花园相遇。 (1)阳光路水渠长多少米? (2)接着他们同时从中心花园出发,分别维修亚光路和友谊路的地下水渠。甲队用4天时间维修了亚光路,乙队用6天时间维修了友谊路。友谊路地下水渠比亚光路长多少米?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65~67页的例题,67~68页想一想1、2、3、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使学生体验整理信息表示题意的 简洁性,体会整理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到整理信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够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速地寻找到中间问题并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成功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信息的方法,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课前播放《田忌赛马》的视频 师:你知道孙膑的策略是什么?看来策略就是好方法,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策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一、联系经验,感受策略 1.课表对比。 (1)多媒体出示: 你能很快找到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吗?周五第四节呢? (2)多媒体出示:

现在你能看出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周五第四 节呢? 对呀!在生活中有很多信息是很零乱的,但 是经过整理,零乱的信息就清楚了。 二、解决问题,获得体验 1.激发需求,整理信息。 谈话:有些数学问题,也要进行整理,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就有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⑵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取“小华用去多少元”解决) ⑶那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那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到呢?那就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简单明了的整理出来。 2. 反馈交流,突出策略。 反馈: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次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文字摘录信息: 你认为用这种形式进行整理,可以吗? (2)列表整理信息:

相似三角形经典模型总结与例题分类(超全)

相似三角形经典模型总结 经典模型 【精选例题】“平行型” 【例1】 如图,111EE FF MM ∥∥,若AE EF FM MB ===, 则1 11 1 1 1 :::_________AEE EE F F FF M M MM CB S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 【例2】 如图,AD EF MN BC ∥∥∥,若9AD =, 18BC =,::2:3:4AE EM MB =,则 _____EF =,_____MN = 【例3】 已知,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过点P 的 直线与AD ,BC ,CD 的延长线,AB 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求证: PE PH PF PG = M 1F 1E 1M E F A B C M N A B C D E F P H G F E D C B A

【例4】 已知:在ABC ?中,D 为AB 中点,E 为AC 上一点,且 2AE EC =,BE 、CD 相交于点F , 求BF EF 的值 【例5】 已知:在ABC ?中,12AD AB = , 延长BC 到F ,使1 3 CF BC =,连接FD 交AC 于点E 求证:①DE EF = ②2AE CE = 【例6】 已知:D ,E 为三角形ABC 中AB 、BC 边上的点,连接DE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BD DE AB AC = 求证:CEF ?为等腰三角形 【例7】 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a =,CD b =,EF c =,求证: 111c a b =+. F E D C B A 【例8】 如图,找出ABD S ?、BED S ?、BCD S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F E D C B A 【例9】 如图,四边形ABCD 中,90B D ∠=∠=?,M 是AC 上一点,ME AD ⊥于点E ,MF BC ⊥于点F 求证: 1MF ME AB CD += F E D C B A A B C D F E F E D C B A

力学经典例题(3道难题)

力学经典难题 1..如图22所示装置,杠杆O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AB =1∶2。当在杠杆A 点挂一质量为300kg 的物体甲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杠杆B 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1;在物体甲下方加挂质量为60kg 的物体乙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杠杆B 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2。已知N 1∶N 2=3∶1,小明受到的重力为600N ,杠杆OB 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轴间摩擦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拉力T 1; (2)动滑轮的重力G 。 2.如图24所示,质量为60kg 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第一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130kg,工人用力F 1匀速拉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90 kg,工人用力F 2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 2,货箱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 2, N 1与 N 2之比为2:3。(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g 取10N/kg) 求:(1)动滑轮重和力F 1的大小; (2)机械效率η1; (3) 功率P 2。 图 22 B A O 甲 图24

3、图 26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 受到的重力为1600N ,配重A 上方连有一根弹簧测力计D ,可以显示所受的拉力大小,但当它所受拉力在0~2500N 范围内时,其形变可以忽略不计。B 是动滑轮,C 是定滑轮;杠杆EH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1:6.小阳受到的重力为700N ,他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 1,配重A 受到绳子的拉力为1A F ,配重A 上方的弹簧测力计D 显示受到的拉力1D F 为2.1×103N ;小阳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 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 2,配重A 受到绳子的拉力为2A F ,配重A 上方的弹簧测力计D 显示受到的拉力2D F 为2.4×103N.已知9:11:21 F F 。(杠杆EH 、弹簧D 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不计绳和轴之间摩擦)。求: (1)配重A 受到绳子的拉力为1A F ; (2动滑轮B 受到的重力G B ; (3)拉力为T 2. 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知识整理 姓名学号 【单元知识梳理】 1、“从条件想起”的思考方法。 要善于发现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由“能够求出什么”逐步推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李老师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李老师买了多少支圆珠笔?由“3盒钢笔,每盒10支”可以算出钢笔的支数;再联系“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就可以算出圆珠笔的支数。 2、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思考。 例如,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根据题意画图如下,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很容易找到答案。 ○○○○○○○○○○○○○○○○ 芳芳兵兵 在解决比多比少,和倍数关系的问题时,画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主动说说算式的含义。 解题后,对照算式说每一个数和每一步的含义,是检验的好方法。 例如:一本书200页,小华每天看24页,已经看了4天,还剩多少页?第5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 24×4=96(页)——每天看的页数(24),乘已经看的天数(4),就是已经看的页数(96)。 200-96=104(页)。——用总页数(200)减已经看的页数(96),就是剩下页数(104)。 很多同学算“第5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用104+1=105(页)——剩下页数104,加1合理吗?对了,应该是已看页数+1才是“第5天应该开始看的页数。”正确列式:96+1=97(页)。说一说,就会发现问题! 4、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规律。 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一样多;两种物体围成一圈(或排列成封闭图形时),两种物体一样多。 【重点题型整理】 一、填空。 1、男生5人,女生与男生一一间隔排列,各需要几名女生? (1)男生排两端,女生排中间,需要()名女生。 (2)男生排一端(开头),头尾不同,需要()名女生。 (3)男生排中间,女生排两端,需要()名女生。 (4)如果请这几位同学男女间隔围讲台一周,需要()名女生。 2、√×√×……√×√×√√比×()1。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②比①()1。 3、△○△○……△○△○△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个△。 4、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段,要锯15段,要锯()次。 5、(1)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桃树。每棵桃树两边都栽了一棵柳树,可栽柳树()棵。(2)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了一棵桃树,可栽桃树()棵。 6、有一根钢管,要锯成16小段。每锯开一处需要3分,全部锯完一共要()分。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2013年8月 教学内容:教材第65到67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本课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是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同时教材也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难点:列表的过程中熟练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系列活动中,先看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小结得出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再出示问题再次验证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的实效性,然后合并表格引出简表并观察,最后练习巩固、全课总结。 教学过程:

(完整)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

1..如图22所示装置,杠杆O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AB =1∶2。当在杠杆A 点挂一质量为300kg 的物体甲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杠杆B 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1;在物体甲下方加挂质量为60kg 的物体乙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杠杆B 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2。已知N 1∶N 2=3∶1,小明受到的重力为600N ,杠杆OB 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轴间摩擦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拉力T 1; (2)动滑轮的重力G 。 39.解: (1)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甲、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 甲×OA =T 1×OB (G 甲+G 乙)×OA =T 2×OB 又知OA ∶AB = 1∶2 所以OA ∶OB = 1∶3 N 300010N/kg kg 300=?==g m G 甲甲 N 600N/kg 10kg 60=?==g m G 乙乙 N 0001N 0300311=?==甲G OB OA T (1分) N 2001N 03603 1)(2=?=+=乙甲G G OB OA T (1分) (2)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甲、乙所示 因动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T 动1=G +2F 1,T 动2=G +2F 2 又T 动1=T 1,T 动2=T 2 所以: G G G T F 21 N 5002N 1000211-=-=-= (1分) G G G T F 21N 6002N 1200222-=-=-= (1分) 图22 B A O 甲 甲 乙 图1 O B A G 甲+ G 乙 T 2O B A G T 1T 2 T 1 G 人 F 人1 F 人2 G 人 图3 甲 乙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龚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57页和58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填空,感知策略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

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 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含标准答案)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 (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 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圆的知识相结合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1、填空 (1)一头猪能换三只羊,一头牛能换六头猪,一头牛可以换()只羊。 (2)张大爷家养了3头牛和20头猪,如果1头牛的质量相当于5头猪的质量,那么牛和猪的总质量相当于()头牛的质量,或者相当于()猪的质量。 2、三支毛笔和1支钢笔共9.6元。钢笔的单价是毛笔的5倍。求钢笔和毛笔的单价。 3、妈妈买了3千克水果糖和4千克奶糖一共用去44元,已知1千克奶糖的价钱与2千克水果糖的价钱一样多,每千克水果糖和奶糖各多少元? 4、2头小猪与14只鹅一共重264千克,已知1头小猪与4只鹅一样重,1头小猪与1只鹅各重多少千克? 5、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6、3个乒乓球重量等于1个乒乓球重量和5克砝码,两个羽毛球的重量等于4个乒乓球的重量。问一个羽毛球重多少克? 7、有360毫升牛奶,装入3个小杯,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一半。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8、买10千克苹果与20千克梨共用去70元,1千克苹果的价钱与1.5千克梨的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多少元?1千克梨多少元?

9、1袋薯片比1盒巧克力便宜5元,妈妈买了6袋薯片和10盒巧克力,一共花了210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张老师买了2千克芒果和2千克香蕉用去了14元。每千克芒果比每千克香蕉贵3元,每千克芒果和每千克香蕉多少元? 11、某剧院前排票价比后排票价要贵15元,张叔叔买了8张前排票和12张后排票,一共花了1320元, 前排票价和后排票价各是多少元? 12、食堂买了3袋食盐和5袋白糖,共花了18.7元。已知1袋食盐和1袋白糖共4.1元,食盐和白糖每袋 各多少元? 13、某旅游团一共64个人,有一次买门票共花了520元。成人票每张10元,儿童票每张5元,这个旅 游团中成人和儿童各有多少人? 14、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这些车一共108个轮子。求小轿车和摩托车 各有多少辆? 15、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8分,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民考了112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电子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下面我从教材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将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教学两积之和、两积差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不骤。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看到表格,认识表格,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但思维还不够稳定,因此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根据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和方法:能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与问题;能根据列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列表并能主动运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1)启发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尝试教学法(4)活动教学法等。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空间。在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流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

相似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D、E分别是AB、AC上两点,CD与BE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使△ABE和△ACD相似的是() A.∠B=∠C B.∠ADC=∠AEB C.BE=CD,AB=AC D.AD:AC=AE:AB 2.如图,△ACD和△ABC相似需具备的条件是() A. B. C.AC2=AD?AB D.CD2=AD?BD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的中点,,则和△AED(不包含△AED)相似的三角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已知点P是Rt△ABC的斜边BC上任意一点,若过点P作直线PD与直角边AB或AC相交于点D,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D点的位置最多有()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5.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若∠AEF=90°,则一定有() A.△ADE∽△ECF B.△BCF∽△AEF C.△ADE∽△AEF D.△AEF∽△ABF 6.在△ABC中,∠ACB=90°,用直尺和圆规在AB上确定点D,使△ACD∽△CBD,根据作图痕迹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AB,AC边上,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ED=∠B,②∠ADE=∠C,③,④,⑤AC2=AD?AE,使△ADE与△ACB一定相似的有()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EC=3:1,连接AE交BD于点F,则△DEF的面积与△BAF的面积之比为() A.3:4 B.9:16 C.9:1 D.3:1 9.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ME⊥AM,ME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若AB=12,BM=5,则DE的长为() A.18 B.C. D.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连接BD、DP,BD与CF相交于点H,给出下列结论: ①BE=2AE;②△DFP∽△BPH;③△PFD∽△PDB;④DP2=PH?PC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S 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E、BD,且AE、BD交于点F,S △DEF =4:25,则DE:EC=() △ABF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精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经典题型 考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1、如图,△PCD是等边三角形,A、C、D、B在同一直线上,且∠APB=120°. 求证:⑴△PAC∽△BPD;⑵ CD2 =AC·BD. 例2、如图,在等腰△ABC中, ∠BAC=90°,AB=AC=1,点D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 重合),在AC上取一点E,使∠ADE=45° (1)求证:△ ABD∽△DCE; (2)设BD=x,AE=y,求y关于x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值范围,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AE 取得最小值? (3)在AC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DE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A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 1)求证:△ADF∽△DEC; 2)若AB=4,3 3 AD,AE=3,求AF的长。 A B C D F

考点二:射影定理: 例4、如图,在RtΔABC中,∠ACB=90°,CD⊥AB于D,CD=4cm,AD=8cm,求AC、BC及BD的长。 例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E是AB的中点,F是AD上的一点,且AF= 1 4 AD,EG⊥CF于点G, (1)求证:△AEF∽△BCE;(2)试说明:EG2=CG·FG. 例6、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E,交BC边于F,分别连结AF和CE. (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 (3)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2AE2=AC·AP若存在,请说明点P的位置,并予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G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1、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 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 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____ 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 力图、列方程。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 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设细绳与水平夹角 为α,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α=F,其中F=12牛,将绳延长,由图 中几何条件得:Sinα=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 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 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 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的三角形△OEG与△ADC相似,则: 得:牛。 想一想:若将右端绳A 沿杆适当下移些,细绳上张力是否变化? (提示: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 2、如图2-1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 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 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 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 C、D两端的拉力F不变。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分析与解:物块向下先作加速运动,随着物块的下落,两绳间的夹角 逐渐减小。因为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F,所以随着两 绳间的夹角减小,两绳对物块拉力的合力将逐渐增大,物块所受合力 逐渐减小,向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物块的合外力为零时,速度达到 最大值。之后,因为两绳间夹角继续减小,物块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 且逐渐增大,物块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下降速度 减为零时,物块竖直下落的距离达到最大值H。 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出相应的θ角,再由θ角求出相应的距离h,进而求出克服C端恒力F所做的功。 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出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θ=120°,所以θ=60°,由图2-2知: h=L*tg30°= L [1] (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L [2] 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W=F*h’[3]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导学单 班级姓名 借助直观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最常用的策略之一,通过画图描述问题能把抽象、隐蔽的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基础阶段:能看懂图,在图上能标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升阶段:能自己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求面积的公式:长方形:正方形: 画线段:解决和差、倍数问题。 画图的方法目的:为了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 画示意图: 解决图形面积的问题。 1.挖一条长850米的水渠,每天75米,挖了几天后,剩下的米数比已经挖的少 50米。已经挖了多少天(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已经挖: 未挖: 2.小华家养了两缸金鱼共有56条。从第二缸拿出12条金鱼放到第一缸后,两 缸金鱼的条数就同样多。原来两缸金鱼各有多少条? 3.一个长方形菜园的周长是48米,宽比长短4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不会做的可以看下面的提示,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提示:周长就是()条长和()条宽的总和,那么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和宽的差是(),已知长和宽的“和”与 “差”,我们就可以算出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最后再用“长方形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面积。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现在边长增加了2厘米, (1)周长增加了多少(2)面积增加了多少 5.赵大伯家有一块边长50米的正方形菜地, (1)如果在菜地的中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如下图),修完这条小路后,菜 地的面积是多少? 示意图: (2)如果要在这个菜地的四周加修一条宽3米的水泥路(不改变菜地的大 小),水泥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示意图,再解答)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的瓶子,可是水不多,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小乌鸦想出了一个怎样的策略? 学生口答。 2、谈话揭示课题:小乌鸦真可谓是一个“小小策略家”!(板书: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也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上星期天,三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在商场,他们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去解决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用了42元买笔记本。) (2)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三个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小军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4)(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题)这道题目求的是小华用去多少元,你会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 2、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 3、谁愿意把你的记录给大家展示一下? (多请几位学生到实物台上展示,比较) 4、你觉得谁记录得更好一些?为什么?(板书:简洁、对应) (主要分析是否完整、简洁,注意让学生感受表格的多样化,可以横着列,也可以竖着列。)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多媒体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可以引导学生横着、竖着观察) 6、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二)解决第一问“小华用去多少元?” 1、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 例1 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 ABCD 中,2:1:=EB AE ,求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如果2cm 6=?AEF S ,求CDF S ?. 例3 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 ?. 例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例5 如图,D 点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过D 点画线段DE ,使点E 在ABC ?的边上,并且点D 、点E 和ABC ?的一个顶点组成的小三角形与ABC ?相似.尽可能多地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说明线段DE 的画法. 例6 如图,一人拿着一支刻有厘米分画的小尺,站在距电线杆约30米的地方,把手臂向前伸直,小尺竖直,看到尺上约12个分画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手臂长约60厘米,求电线杆的高.

例7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高楼MN 的高,在离N 点20m 的A 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沿NA 后退到C 点,正好从镜中看到楼顶M 点,若5.1=AC m ,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m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楼房的高度(精确到0.1m ). 例8 格点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是相似三角形,说明理由. 例9 根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 ?和C B A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cm 4,cm 5.2,cm 5.3===CA BC AB cm 28,cm 5.17,cm 5.24=''=''=''A C C B B A . (2)?='∠?='∠?=∠?=∠35,44,104,35A C B A . (3)?='∠=''=''?=∠==48,3.1,5.1,48,6.2,3B C B B A B BC AB . 例10 如图,下列每个图形中,存不存在相似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并简要说明识别的根据. 例11 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A AC AB ,36,?=∠=是角平分线,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说明AC DC AD ?=2 .

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1、小强家到图书馆的距离是360米。他每天去图书馆要走8分钟,小强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2、三年级两个班一共243名学生,如果乘9辆巴士去春游。平均每辆巴士要坐多少人() 3、书店中:《神鸟布谷》图册6元,《格林童话》38元,《天文地理我知道》72元。 (1)一本《天文地理我知道》的价钱是《神鸟布谷》图册的多少倍() (2)冰冰有100元钱,他可以买哪些书() 4、水果商店有4箱苹果,每箱苹果12斤。 (1)如果3天全部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斤苹果() (2)如果每斤卖4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钱() 5、三年级(一)班举办跳绳比赛,小A跳了21个、小B跳了19个、小C跳了24个、小D跳了20个。 (1)他们平均每个人跳多少个() (2)小A、小B和小C跳的总数大约是小D的多少倍() 6、王阳的身高是155厘米、李新辉的身高是155厘米、杜辉的身高是149厘米、徐建的身高是156厘米、宋学的身高是150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7、张雪的身高是147厘米、袁华的身高是144厘米、杨雨薇的身高是138厘米、王莉莉的身高是142厘米、刘思思的身高是134厘米,她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上周温度记录:星期一:11—21摄氏度、星

期二:11—24摄氏度、星期三:10—21摄氏度、星期四:9—23摄氏度、星期五:12—24摄氏度、星期六:12—21摄氏度、星期日:12—20摄氏度。你能算出上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平均数吗() 9、小吴骑自行车去旅行。第一天走85千米,第二天走了70千米,第三天走了81千米,第四天走了80千米。小吴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