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5单元复习提纲

第5单元复习提纲

第5单元复习提纲

一、田字格中的字组成的词。(要求:每个字不仅会组3个词,更要会写)

把关把手把门哥哥大哥表哥爸爸老爸阿爸都在都有都好

依次依偎依旧安家安全平安享受享乐分享接受受害受气

母女母亲母校亲人亲自亲手节日节目过节决定安定定时

争气力争争论句子语句句号美好美发美女美丽秀丽丽江

次品每次节次奶奶奶油牛奶让开让步让位走步跑步进步

上午下午午间全面全力全体牛肉吃肉羊肉电话来电电气

二、双横线中的字。

1、去掉拼音能正确认读。

2、每个字能口头组出2---3个词语。

三、认识新偏旁,并能列举出此类偏旁组成的汉字。(说明:本单元新偏旁5个)

四、词语积累(要求:能读成诵)

安静的港湾暖和的被窝快乐的节日快乐的心情快乐的小鸟

温暖的阳光温暖的双手温暖的话语顽强的孩子自豪地说

感动地说争先恐后地回答叽叽喳喳地叫

五、多音字组词。

xíng (行走) (行动)huó(和面)(和泥)

行和hé(和平)(和气)

háng (车行)(行家)hè(和诗)(唱和)

六、乐园重点题:(要求:多种形式复习、拓展)

第1题:要求会用音序法查字典,并能填写相应的表格等。(建议:家长经常出字孩子练习,特别是当声母是翘舌时此字该如何查,,如何填写?附表格一张)

调符号)

第2题:既能准确的词语搭配,同时要求掌握白字旁的“的”与土字旁的“地”的用法。(说明:白字旁的“的”后面接名词,土字旁的“地”后面接动词,多出些类似小短语让孩子练习练习)

第4题:探究与发现(要求:能接着往下说、写几句大海怎么样的句子)如:大海非常广阔,

大海很蓝很蓝,

大海非常美丽等。

第5题:我的作品(要求:能通过写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七、课文、古诗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13课、识字(三)以及古诗《春游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15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说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说课 一、单元说明 1、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共有两项语文要素,一是阅读训练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习作训练要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围绕这两个训练要素,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 2、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分别是《麻雀》、《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本单元还选编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三个板块。 3、《麻雀》和《爬天都峰》都是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但各有侧重。 3.1、《麻雀》一文侧重于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运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的方法,把事情写清楚。

3.2、《爬天都峰》是作家黄亦波写的,课文描述了暑假“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3、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事情发生和发展的顺序,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在教学这两篇课文的时候,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过多要求,而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其表达方法。 4、此外,本单元教材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是习作前的预热环节,“交流平台”回顾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要点,这样就为“初试身手”奠定了基础。“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初步的写作实践,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习作训练,单元中的全部内容都是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各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研究“水”:在两个种植盒(杯)内部垫上纸巾,再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 研究“土”:在一个种植盒(杯)中加一些土,一个种植盒(杯)内部垫纸巾。研究“光”: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盒子或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研究“温度”: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 箱里。 种子发芽分四个阶段:吸胀、萌动、伸长、发芽。种子发芽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种子自身具备的发芽能力和适宜的外部环境。种子自身发芽能力即种子必须是活的。比如干炒过的种子就没有发芽能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 2、“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发现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 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3、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研究“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明亮的环境里还是黑暗的环境里”: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 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第五单元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第一章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万种,按有无分为和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动物、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动物,如、珊瑚虫; ②动物,如、章鱼;③动物,如、蟹;④海豚(动物)、龟(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②。 4、四大家鱼是:。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部、部和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 _和 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的作用,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鳃为色,因为内含;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 9、水由鱼流入鳃,然后由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进入鳃丝的中,而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的含量减少,的含量增高。 10、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中生活;体表被;用呼吸;通过的摆动和_ 的协调作用游泳。 11、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无 _,食物从 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动物。

12、像河蚌、蛾螺等身体靠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3、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叫动物。 14、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和 ,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5、海马是,鲸、海豚、海豹是动物,龟、海龟是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昆虫有 .②缺少水的浮力,一般具有支持躯体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和。③(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和。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的湿润土壤中,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呼吸。可根据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其作用是。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和、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为食。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 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能的转化:机械能-①摩擦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1e=1.6×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 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 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 越好。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 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2、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生活在国际社会 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国际格局多极化:欧盟、联合国、世贸组织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利与 弊 文化多元化:既要珍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文化的多样性,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 第一课聚集经济全球化 一、“天涯若比邻” 1、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缩小了空间(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真正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2、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缩短了时间(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国籍模糊”生产与消费 1、产品产地模糊 2、跨国公司的出现 3、网络交易商品综上说明:市场越来越大 (1、经济全球化是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展。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生产销售全球化(生产经营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经济活动全球化); 经济体制一体化(跨国公司国际化)。注意:跨国公司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能够通过具体材料归纳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南北差距逐渐拉大的主要原因:第一、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第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是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加快,但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 甚至有些国家出现倒退。 4、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办法:建立公平、合理和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目前主要靠外援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第一,南北差距逐渐拉大;第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6、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如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注意:

操作系统第五章复习资料

第五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设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从下述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1)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2)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3)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 (4)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的工作。 2、从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叙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1)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原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2)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3)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随机访问的设备; (4)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3、通道是一种特殊的(A),具有(B)能力。主机的CPU与通道可以并行工作,并通过(C)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A:(1)I/O设备;(2)设备控制器;(3)处理机;(4)I/O控制器 B:(1)执行I/O指令集;(2)执行CPU指令集;(3)传输I/O命令;(4)运行I/O进程C:(1)I/O指令;(2)I/O中断;(3)I/O指令和I/O 中断;(4)操作员 4、在I/O 设备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率,在OS中主要依靠(B)功能。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C)功能实现的。 A:(1)提高资源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 (4)提高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吃呢高度 B,C:(1)设备分配;(2)缓冲管理;(3)设备管理;(4)设备独立性;(5)虚拟设备5、磁盘属于(A),其信息的存取是以(B)为单位的;磁盘的I/O控制主要采取(C)方式;打印机的I/O控制主要采取(D)方式。 A:(1)字符设备;(2)独占设备;(3)块设备;(4)虚拟设备 B:(1)位(bit)(2)字节(3)帧(4)固定长数据块 C、D:(1)程序I/O方式;(2)程序终端;(3)DMA;(4)Spooling 6、在程序I/O方式中,对于输出设备,准备就绪是指(A)。 A:(1)输出缓冲区已空;(2)输出缓冲区已有数据;(3)输出设备已开始工作; (4)输出设备已收到I/O指令 7、在利用RS-232接口进行通信时,其通道速率为9.6kb/s (b为bit)。如果在通信接口中仅设置了一个8位寄存器作为缓冲寄存器,这意味着大约每隔(A)的时间便要中断一次CPU,且要求CPU必须在(B)时间内予以响应。 A,B:(1)80μs (2)0.1ms ;(3)0.8ms ;(4)1ms ;(5)8ms 8、假定把磁盘上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单缓冲区中的时间T为100μs,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M为50μs,而CPU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C为50μs。这样,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A);如果将单缓冲区改为双缓冲区,则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B)。 A,B:(1)50μs;(2)100μs;(3)150μs ;(4)200μs; (5)250μs 9、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A)的能力;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B)。 A:(1)串行操作;(2)并行操作;(3)控制操作;(4)中断操作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落叶→蚯蚓→小鸟 4、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 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 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第二单元《光》 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 元复习提纲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填空。 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后让人深切的案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白杨》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起两个孩子的争辩,然后写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最后写爸爸看到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上,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后两句作者联系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要沿着黄河到天上去做棵,想象真是奇特。 4.“趣味语文”中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是这样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西北边疆的风光,表达了守卫边疆士兵思乡的感情。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是老舍先生《草原》中的一句。这篇文章中作者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其中有这样一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注:答案不唯一) 6.信封的左上方是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的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二、课内阅读 (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仔细读这段话,发现作者初入草原的心情是愉快,可以从“高歌一曲”这个词体会到;细细欣赏草原美景后,他不由深深陶醉了,哪个句子充分表达了他此时的感受用“”在文中划出来。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niǔ()niē() chú()房刺wèi()逃cuàn() kuà()下 潮xùn() chù()生wǎn()lián()hú()lún()吞枣 huǎng()然大悟 bǎo()jīng()fēng()shuāng() cí()xiáng()bìn()yí()馆 diào()yàn() zhāng()guān()lǐ()dài()fū()药ké()sòu()竹biǎn()bǐ()谷shù()fù()mó()suō()地jiào()ào()悔hè()然mǎng()撞 líng()lì()tuí()唐精神dǒu()sǒu()xūn()黑 nüè()待不xiǔ()大病新yù()dǒu()然zhuī()dào() chóu()chú()yīn()qín() jiǒng()xiàng() 二、日积月累 1.鲁迅,原名,字,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诗文集《》,小说集《》《》等。 2.对敌人要,对人民要。(用鲁迅《自嘲》诗句回答)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4.时间就是性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5.我好像一只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少年闰土》选段(一) 第二天,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 这几段话中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2. 用圆圈画出闰土捕鸟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可以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知道闰土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了 《少年闰土》选段(二)

第五章曲线运动复习提纲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一.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即时速度方向,就是曲线运动轨迹在该点的 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必指向轨迹凹的一面。 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 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必是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的力作用下,其运动必是曲线运动 (C )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 (D )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不同时必做曲线运动 2. 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x 方向始终匀速,则y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B )若x 方向始终匀速,则y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C )若y 方向始终匀速,则x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知识内容 学习水平 说明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描绘平抛运动轨迹(学 生实验) C B 角速度、线速度、周期 B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B B 向心力的计算只限于向心力是一个力直接提供的情况 万有引力定律 A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A *人造地球卫星 C

(D)若y方向始终匀速,则x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二.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性质:。 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 速度: 水平方向:v x=, 竖直方向:v y=, 末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tanθ=。 位移: 水平方向:x=, 竖直方向:y=,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tanα=。 推论:tanθ=2tgα 2.平抛运动的应用 3.飞机在2000 m高空以100m/s的速度水平飞行,相隔1s先后从飞机上落下A、B两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在空中的最大距离为m。 4.离地某一高度的同一位置处有A、B两个小球。A以v A=3m/s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同时B球以v B=4m/s的速度向右水平抛出。当两小球的速度方向互相垂直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5.如图所示,玩具枪的枪管水平,在其正前方放置两 个竖直纸屏,纸屏与枪管垂直,屏A离枪口的距离为s, A、B屏间距为l,子弹发射后击穿两纸屏。设纸屏对子 弹的阻力不计,两屏上弹孔的高度差为h,则子弹离开 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子弹在两屏间飞行的 时间为。 6.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 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 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用l、g表示),其值是m/s。

(完整word版)八下第五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八下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课内文章,巩固游记三要素的掌握。 2.学生能迁移运用概念,找出课外游记的三要素。 3.通过对比与类比,学生明确游记文体的共同特点与区别。 4.归纳游记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表导入,明确三要素 同学们,第五单元课内的文章我们都已经学好了,这节课,我们要来整理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那么,在第一行,我们应该填上的是什么?(所至所见所感)对,这是游记的三要素。游记一定包含这三个要素,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三要素在我们八下这本书中再找到一篇游记呢?打开目录,回忆课文内容。 预设:《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二、对比阅读,强调真实性 符合预设时: 这两篇中满足我们的三要素吗?请同学们找出里面的所至所见所感的句子。 如果我告诉你,这两篇中只有一篇是真正的游记,你们觉得是哪一篇,为什么? 不符合预设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小石潭记》,请同学找到文中所至所见所感的词句。那么《桃花源记》是不是游记呢?为什么? 类比:两文有什么相同点? 对比:两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找出判断依据。 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桃花源记》缺少真实性。联系第五单元课文与两篇文章对比,继而强调游记除了三要素之外的另一个判断依据:真实性。 三、概念迁移,明确读书法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游记了,那么,拿到一篇新的游记,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读呢?大家有什么方法和策略吗?(提示:可以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例文:行者无疆——瑞士篇余秋雨 瑞士小,无所谓长途。从伯尔尼到洛桑,本来就不远,加上风景那么好,更觉其近。 然而,就在算来快到的时候,却浩浩荡荡然,弥漫出一个大湖。这便是日内瓦湖,也译蕾梦湖,它是边境湖,一小半伸到法国去了,而且又是山围雪映、波诡云谲,丰富得让人们不好意思用一个称呼把它叫尽。 我和伙伴们看到了湖边的一座古堡。在欧洲,古堡比比皆是,但一见这座,谁也挪不动步了,于是哐当一声,槌下如锤,拍板停留。 这古堡真大,猛一看像是五六个城堡挤缩在一起了。一挤便把中间一个挤出了头,昂挺挺地成了主楼。前后左右的楼体在建造风格上并不一致,估计是在不同的年代建造的,但在色调上又基本和谐,时间一久,栉风沐雨,更苍然一色,像是几个年迈的遗民在劫难中相拥在一起,打眼一看已分不出彼此。这个古堡最勾人眼睛的地方,是它与岩石浑然一体,又与大湖浑然一体,好像日内瓦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拥有这个苍老的倒影。 我前几步后几步地看清楚了古堡与湖光山色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然后继续后退,从岸上的各个角度打量它。这才发现,岸边树丛间有一个小小的售货部。与欧洲的其他风景点的售货部都一样,这里出售的一切都与眼前的景物直接有关。我看到一本书,封面的标题是CHILLON不知何意,下方的照片正是这个古堡,连忙抽一本英文版出来问售货部的一位先生,他说这是古堡的名字,按他的发音,中文可译作希隆,那么古堡就叫希隆古堡。全书的大部分,是“希隆古堡修复协会”负责人的一篇长文,介绍了古堡的历史,此外还附了英国诗人拜伦的一篇作品,叫《希隆的囚徒》。修复协会负责人在文章中说,正是拜伦的这篇作品,使古堡名扬欧洲,人们纷纷前来,使瑞士成了近代旅游业的摇篮,而这个古堡也成了瑞士第一胜景。书上说,这个古堡底部有一个地下室,曾为监狱,很多重要犯人曾关押在这里,拜伦《希隆的囚徒》所写的,就是其中一位日内瓦的民族英雄波尼伐(Bonivard)。这个地下室气势宏伟,粗硕的石柱拔地而起,组成密集的拱顶,壁上、地下却留有原有的纹脉,气象森森。这里最重要的景观是几根木柱,用铁条加固于岩壁,扎着两围铁圈,上端垂下铁链,挂着铁镣。拜伦说,波尼伐的父亲已为自由的信仰而牺牲,剩下他和弟弟关押在这个地下室里。三人分别锁在不同的柱子上,互相可以看到却不可触摸…… 我想,即使是当初读了拜伦的作品前来希隆古堡的第一批英国读者,也不是来纪念波尼伐,而是来领略一种由拜伦营造的悲剧现场。有了拜伦的故事,他们知道这湖山的某个角落,有过一双处于生命极端状态的眼睛,湖山因这双眼睛而更显得珍贵。许多诗文的后世效果,并非出自作者当初的期盼。但历史,还是强硬地把它们的某种精神变奏,融进了人们纷至沓来的脚步间。 为此,瑞士应该永远地感谢拜伦。一个人即便是天生丽质,如果没有众多爱怜目光的濡养,也会无觉无明,自生自灭。瑞士也是同样,如果没有那么多旅游者,它就会美得寂寞,富得枯燥。拜伦不经意地改变了这一切,但瑞士历来沉静寡言,不太会感谢人,那我们也不必强求,好在拜伦从不在意。 学生发言,归纳总结:1.所至,梳理游踪,清楚游览顺序 2.所见,品味语言,领会语言风格 3.所感,体会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悟与思考 四、好文同读,感受语言个性 将本文与《壶口瀑布》一起来读一读,它们都是游记,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提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填空。 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后让人深切的案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白杨》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起两个孩子的争辩,然后写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最后写爸爸看到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上,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后两句作者联系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要沿着黄河到天上去做棵,想象真是奇特。 4.“趣味语文”中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是这样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西北边疆的风光,表达了守卫边疆士兵思乡的感情。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是老舍先生《草原》中的一句。这篇文章中作者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其中有这样一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注:答案不唯一) 6.信封的左上方是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的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二、课内阅读 (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仔细读这段话,发现作者初入草原的心情是愉快,可以从“高歌一曲”这个词体会到;细细欣赏草原美景后,他不由深深陶醉了,哪个句子充分表达了他此时的感受?用“”在文中划出来。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写得特别好,让我觉得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 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 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可以食用、药用、装饰等,但有的对人体也有害。 4.节肢动物的种类繁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以上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一般能飞行。

第五章混凝土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第五章混凝土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砂子的级配曲线表示_颗粒级配___,细度模数表示__粗细程度_ 。 2.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_分散作用__、__润滑作用_ ____和_增加水泥水化面积,增加混凝土强度__。 3.使用级配良好,粗细程度适中的骨料,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_流动性__较好,__水泥浆__用量较少,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_强度__和_密实性__。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重要参数是:_水灰比__、_单位用水量_和_砂率。 5.采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仅适合于石子最大粒径为_40_mm 、坍落度为_大于10_mm 的混凝土拌合物。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W/C由_混凝土强度等级_ 和_使用环境要求的耐久性确定,用水量是由_所要求的坍落度、粗骨料种类及最大粒径_确定,砂率是由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确定。 7.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不妨碍_施工操作___、并能保证__密实成型_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__小__的坍落度。 8.配制混凝土需用_合理砂率,这样可以在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__流动性_ ,或者在_坍落度_ 一定的情况下,_水泥浆数量_最少。 9.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包括:_抗渗性_ 、__抗冻性、_抗碳化和_抗碱-骨料反应_等。 10.混凝土中水泥浆凝结硬化前起_填充_和__润滑__作用,凝结硬化后起_胶结_作用。 11.合理砂率是指在_水泥用量__ 和__用水量___ 一定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_最大__ 的坍落度,且保持良好的_级配_ 、_保水性_ 和__粘聚性_ 的砂率。 12.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有_胶凝材料__、__水__ 、粗骨料和细骨料。水泥浆起__润滑___、__填充__、__胶结___作用;骨料起__调整和易性____、_减少水泥用量__ 、_增加强度___ 的作用。 13.混凝土的碳化又叫_中性化_ ,会导致钢筋_锈蚀_ ,使混凝土的_密实度___ 及_强度_ 降低。 14.轻骨料混凝土浇注成型时,振捣时间应当适宜,不宜过长,否则轻骨料会__上浮,砂浆会下沉___,造成分层现象。 15.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它包括_流动性__、__粘聚性_、_保水性__ 三方面的含义,其中__流动性___通常采用坍落度和维勃稠稠度法两种方法来测定,_粘聚性__和_保水性___则凭经验确定。 16.确定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其标准试件尺寸为_150mm×150mm×150mm_,其标准养护温度_20℃±2℃____,湿度_95%以上_,养护_28_d 测定其强度值。 17.当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粘聚性尚好,有少量泌水,坍落度太大,应在保持__砂率__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_砂、石_用量。 18.当混凝土拌合物有流浆出现,同时坍落度锥体有崩塌松散现象时,应保持_水泥浆量不变,适当增加_砂率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