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质疑能力

4、创造质疑,拓宽思维。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课文的再思考,再质疑。这种思考、这种质疑一般已超出课文要求理解的层次(需要理解的内容一般都在前面三个环节中解决了),带有非常明显的创造性质。如教学《狼和小羊》,在教学总结时,学生手教师语言诱发,又提出了以下的疑问:“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老师根据这个同学的疑问展开讨论,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在石头上撞伤了”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鼓励“发现”,善于“质疑”,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破除传统的注入式与接受型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创新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智能的完善,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提出问题、树立假设与检验假设及验证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5-11-06 00:55:2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关键词:发现 质疑 现状 方法

一、课堂质疑现状

1.课堂质疑“有名无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专门给学生一段时间质疑,而等学生一个个说完后,教师却按事先准备好的话总结一番,接着教师不管刚才质疑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出示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而置学生的提问于一边,仍按既定方针教学。这样,把质疑当作了一种点缀和摆设,仅仅是过场而已,课堂质疑也就成了“有名无实”。

2.课堂质疑成了“排练后的公演”

曾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上课至关键处,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水平很高的问题,教师听后作欣喜万分状,对该生大加赞扬,然后重点突破,漂亮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原以为会给课堂增添一个亮点,殊不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排练后的公演”,带着明显的演戏的痕迹。这种课堂质疑对学生的发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课堂质疑解答后还留“遗憾无限”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迸出火花,对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教师不能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引导、点拨,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草草解释。这样,既扑灭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又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解疑之后仍有一大堆的疑问,一大片的遗憾。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

把质疑问难引进课堂,需要学生不仅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还要使自己的脑筋处于“完全开动”的状态中,要随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敢问”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的心理。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老师也不批评他们,不说他们不认真听讲,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了。

2、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处地方质疑:

(1)从课题质疑。(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3)从文章的思路处质疑。

(4从文章的重点词句处质疑。(5)内容矛盾处质疑。(6)从内容没有写清楚(或没写完)处质疑。(7)从语句重复处质疑。(8)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9)内容顺序有所变动处质疑。(10)从过渡段)处质疑。(11)标点符号处质疑

(12)从插图处质疑。(13)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可以学生相互讨论;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联系作业中进行。

(二)把发现质疑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1、自学生疑,沟通求疑信息

自学生疑,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学生用“圈、点、划、批”等办法勾出疑难,待下一步讨论排疑。在这一环节里,学生通过自学能挑出其中的疑点,就会产生急于解决的心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

生的思维情况及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如教学《比金钱更重要》一文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会纷纷提问:是什么比金钱更重要?为什么说它比金钱更重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

2、鼓励质疑,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丰富多变的。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

高明的教师能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各具特色的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引导,既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人文关怀,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语文第一册《爷爷与小树》时,因为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自然段这个概念。因此,在上课刚开始时,我就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问学生:“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在编排上和我们学的前几篇有什么不一样吗?”不一会儿,一个学生就举手回答:“老师,为什么这课文是一组一组分开的呀?”“老师,我也发现了”……这时,很多学生都坐在座位上频频点头称是。因此,我灵机一动,顺着学生的问题,请学生说说从哪儿看出课文是分成一段一段的。学生们通过观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们发现有几个地方开头空了两格。”有的说:“我们还发现课文把讲冬天的句子分在一起,把讲夏天的句子分在一起……”

这时,我让孩子们为这“分了的”一组句子取名字,孩子们取的名字有“一节”“一段”“一组”等等。我在充分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的想法后,告诉孩子们它已经有了一个大家都叫惯了的名字“自然段”。我从学生的提问质疑中挖掘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但发现了自然段的形式,还发现了自然段的本质。

3、读中释疑,深化求疑成果

教师应扣住课文重点、难点设疑,以读促读,在读中“启发释疑”。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产生新疑,使他们始终保持“愤”、“悱”状态。我听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教师在深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后问学生:“老师读得好不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课文最后一句是: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只见教师沉思片刻后微笑地请那位学生坐下并说:“你听得真用心,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把最后一句读得这样大声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的时候好好想想,你认为该怎么读,等一下再告诉老师好吗?”后来,老师又再次请刚才那位学生发表意见,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觉得这个学生提出的意见非常有意思,看得出他是动脑了,而且是用心去学的。对于学生这种有个性、有创造的“意外”,这位教师并没有忽略不计,而是热情激励、顺势牵引。那么,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就不只是那位提问的学生,而是全班的学生。

[1][2]下一页

Tags:

作者:不详

[ 本日:3 本周:5 本月:9 总数:189 ] [返回上一页] [打印]

?好的评价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0%(0)

?中查找“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多相关内容

?·上一篇文章:网络环境下的拼音教学

?·下一篇文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罐和铁罐》教学点滴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0条,得分0分,平均0分) 查看完整评论

?企业文化

?转正申请

?心得体会

?学生评语

?演讲致辞

?工作汇报

?自我鉴定

?英语演讲

?就职演讲

?广告创意

?思想汇报

?

本类热门阅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浅淡初中语文教学

???有效利用儿童心理,加强创新作文教...

???论《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如何突出“语文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呼唤人文...

???中学语文100年

???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追求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儿童智...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小摄影师》续写

精彩推荐

?

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创新活跃课堂

???构建有利于质疑能力培养的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堂,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应多给学生一些读的机会

???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

???交给学生一把“自学、探究”的金钥...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思考练习,新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导读和练习中占有一定的训练比例。那么,如何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怎样问”上下功夫。具体说来,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基本形式。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让学生纷纷发言:“鱼怎

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 这个新课导入,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个学生而言,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划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求,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

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何培养

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何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质疑,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突破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他们的个体差异,不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而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 学生不敢质疑往往是因为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恰当,而遭同学嘲笑和老师的批评。针对这些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一旦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就能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首先要对学习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形成敢问——会问——善问这样一个过程。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质疑,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突破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他们的个体差异,不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诱导学生提问,为他们质疑提供前提条件,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即使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也说明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同时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需要给予一些质疑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1、把握质疑时机。 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绯”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 2、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好问和好奇的天性。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希望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说,学生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没有疑问成了最大的问题。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而且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在课堂上巧用“好奇”心理,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教师和学生要建立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不必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发出疑问。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巧设矛盾,寻找质疑的踩点。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三、明确目的,正确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校实施课堂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加快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想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差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质疑求异是探索新知识的不竭之源。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学生只有沿着教师所展示的思路解答问题,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质疑问难的愿望。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弄清学生质疑能力低下的原因 现在许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没有认真预习自学,知识掌握不牢。 2.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 3.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 4.师生关系紧张不融洽,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5.课堂气氛不活跃、沉闷,导致学生没有质疑求异的兴趣。 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制约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瓶颈。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以上的束缚呢? 二、提高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的应对策略 1.学生预习、自主学习要做实。 学生课前对教材及导学案的自学要认真及时完成,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教师指导,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教师多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压抑了孩子好问的天性,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而,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今天,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 3.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

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开题 计划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来,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教改精神、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形式的变革,师生关系的变革。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面对这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挑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轴。我记得教育部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这无疑就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可见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不仅是数学的灵魂,还是思维意识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 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 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

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我校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㈡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基本模式框架下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课题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去研究: 1、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2、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3、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将师生之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归纳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五阶段五环节”进行尝试研究。具体过程如下: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点拨诱导—组织交流汇报—设计个性化练习—课堂总结延伸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反思评价㈢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使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出错的场所。 学生方面: 1、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 2、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问题从“想问”到“敢问”、“善问”、“会问”,问题意识增强了。

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贵有疑疑则进——小学生数学质疑 能力的培养 【摘要】:正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人们在 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 活动日渐丰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敢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想从以下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鲁河中心小学; 【关键词】:质疑能力小学生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创新精神提出问题数学课堂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教师 【正文快照】: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活动日渐丰富。在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思维。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质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必须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并 靠“疑”来推动。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了。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佳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我们 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质疑能力 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 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敢问,质疑的起点。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才会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让孩子敢问。在每次初读过课文后,总是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谈论交流,对于敢于提问的同学,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此带动更多的同学学会提出心中的疑惑。 记得学习《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5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我鼓励他们说:“没有关系,只要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行。”在老师的鼓励和诱导下,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来了。虽然有的问题与课文中心无关,没有多大思考价值,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作好了铺垫。 2.善问,质疑的钥匙。让学生敢于提问是质疑的第一步,重点是引导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我通过一个课例来说明。例如在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读过课文有什么疑问,有的同学说:“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有的说:“矛和盾是怎样集合的?”“矛和盾集合后会怎么样?”我趁机表扬了提问的同学,并夸他们真会提问,因为这三个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学生能自己提出来很难得。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文结尾、人物言行等内容提出疑问。这样逐渐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3.乐问,是质疑的关键。学生从敢问,善问,到养成提问的习惯(乐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上《薄公英》这课时,我先播放一段投影:(美丽的田野上长着许多薄公英)伴着音乐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这时我乘兴问:“看到这薄公英的种子,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这些种子会飘到什么地方呢?”有的说:“种子怎么长成薄公英呢?”还有的说:“薄公英的种子飘到哪都可以生长吗?”……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表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浅谈小学生课堂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堂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堂质疑能力的培养 摘要: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质疑能力质疑方法质疑情景 引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慢慢引导,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可以说,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有了疑问,才会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会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凡是那些平时爱提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会比别人优异,而那些从来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一定平平,甚至是落后于别人的。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把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而是懒于思考,当然也就发现不了问题,一切只是被动的接受,甚至是不懂装懂。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是比较差的,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的。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不可少。那么,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我想简单地谈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的心理环境。 1不难理解,人只有在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思维才不会被束缚,才会表现得异常活跃,可以说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是学生们进行大胆探究,大胆质疑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易接纳、宽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惑等。要想做到以上所说,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地去构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师生之间要能做到真诚相待、宽容理解,彼此敞开心灵的大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其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更要充分的发扬民主、平等,消除专制的教育气氛,认为你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思维必须跟着你的节奏走,你讲学生听,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发表时间:2012-04-25T11:13:41.65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张弘英[导读] 新课改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写入数学课程标准中。大庆第32中张弘英 对中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接受”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三个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重点,探究是关键,而自主的关键是自疑,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本人结合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实现两个改变,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改变狭义的素质观 新课改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写入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质疑素质,提高探究、创造能力的极佳素材。对于中小学生,我们要从广义上理解素质的含义,把素质的范围看得广一点。只要有点新想法、新设计、磨擦方法,就称得上有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素质,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事事包办代替,点点滴滴一讲到底,自然走入接受学习的老套。要相信学生,通过设置氛围、营造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自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设问。 2、改变“满堂问”的教学习惯 探究性教学显著特征之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过去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只重视向学生提问,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也就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并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启发他们深入探究问题,尊重学生个体体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为重要”。 二、树立三种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1、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疑 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 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充分交流、自由交往、民主讨论,彼此激励,平等对话的小组合作学习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别出心裁甚至古怪的问题。 其次要帮助学生冲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信心。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等权威书籍中的不足、遗漏甚至错误,以及教师“无中生有”的故意出错。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专家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式。 2、树立过程意识,再现知识生成过程让学生有疑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产生并发展的。因此数学课程教学的重心要转移到引导学生处身操作过程上来。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知识的未来和发展等。如教学一元二次议程时,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学校准备在宿舍楼后面修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宿舍楼的一后墙,并利用已有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学生列出方程后跟学一元一次议程比较,很自然提出疑问,这是个什么议程?这种议程如何求解?再现“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此导学生的观察、联想、类比猜想,进而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疑问并积极探究。 3、树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知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这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解完题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与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主法和策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它给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当他有了问题后,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应如何培养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质疑氛围的营造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有许多教师总是利用问题牵引教学,层层设问,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同时也按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步地完成知识的掌握,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有限。另外,课堂教学肯定给学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疑问,好问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提出,再共同解决,岂非更好。因此,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好问的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比如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我先拿时钟和风车进行转动,使学生对旋转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归纳出这两个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定义。接下来问学生:“当你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同学吗?”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时针在旋转,哪个是旋转中心?”“风车的旋转角度是多少”等。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所提的问题千奇百怪,在质疑问难时,有时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 二、引导学生质疑 1、找”疑” 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上质疑等。如在教“图形的旋转”时,引导学生对“旋转的有关因素”进行质疑,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讲清楚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

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开题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来,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教改精神、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形式的变革,师生关系的变革。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面对这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挑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轴。我记得教育部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这无疑就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可见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不仅是数学的灵魂,还是思维意识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我校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㈡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基本模式框架下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课题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去研究: 1、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2、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3、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将师生之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归纳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五阶段五环节”进行尝试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点拨诱导—组织交流汇报—设计个性化练习—课堂总结延伸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反思评价 ㈢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使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出错的场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7-12T16:54:40.20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8月下供稿作者:李秀花[导读]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李秀花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关键词〕质疑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教学 1 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 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 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 “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 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 个月超产30%”,这10 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2 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 “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80%=4/5,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 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 3 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4 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__ 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侯贯学区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以下谈谈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其思维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度的调控,针对教材要求,把矛盾集中,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角落”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产生疑问,展开讨论。陶行知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提问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为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质疑。 二、课前预习,布置提问 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钻研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预习中布置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长此以往,学生好问的良好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三、注重讲评,提高质量 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学相长,在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的同时,我感到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和提高,对教材也有了进一步的钻研和理解,学生的问题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及设想。 在讲评学生疑问的同时,我还注意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属于对词语质疑,有的属于对课文内容质疑,还有的属于对题目、语句、标点等进行质疑。通过讲评,让学生逐步感悟怎样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课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