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九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九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九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九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人教部

编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

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者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8点,记者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香古色:粽子要吃,尤其是手工香包一定要戴。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

(《西宁晚报》2017.5.31,有改动)

A、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

B、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

C、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D、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掠过(lüè)屏息(píng)翘首(qiáo)

B、瞬间(shùn)敦煌(huáng)延续(yán)

C、悄然(qiǎo)凌空(líng)酷似(kù)

D、衬着(chèn)慷慨(kǎi)敛声(liǎn)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而望(qiào)

B、瞬间(shùn)酷似(kù)屏息敛声(píng)

C、沸腾(fèi)一刹那(chà)悄然不惊(qiāo)

D、旋风(xuàn)赢得(yíng)惊讶不已(yà)【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感知课文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的突出特点。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______”到“______”;由“______”到“______”,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尽收眼底。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辨形近字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解关键词

______:抬起头来。

屏息:______。

酷似:______。

______:形容寂静无声。

______: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答案】:无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特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它与消息的共同点是:______。它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3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体裁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谈谈你的感悟你从作者笔下“飞天凌空”的精彩瞬间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1题【名著导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人名)。

在为亭子拟名的过程中,宝玉认为“沁芳”比“泻玉”好,其理由是什么?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这句话对于突出宝玉“才情不凡”来说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她还登上过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方直,让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的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文章第1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绿色北京”的理念已深入每位市民的心中。让“绿色北京”成为现实,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某校“菜青虫之家”环保社团决定就北京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校园和社区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城市环境建设尽一份力。

请你综合下面三则材料,帮助社团同学概括出这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三条先进经验。

【材料一】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每家都有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同时,扔垃圾还要分日子: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旧报纸;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

【材料二】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眼镜、家具等42种垃圾则由专门机构定期回收。

【材料三】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在增长,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以上。在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垃圾清运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他们发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馆等公共住宅区,也都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

社团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续写下面的语句。

【材料】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分类设施不全,______,______。

请根据上面几则材料,帮助“菜青虫之家”社团的同学为社区提供两条建议,以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顺利有效地实施。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阅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回答下面问题

说说你的理解文章开头写白云、飞鸟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阅读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完成小题。

课文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

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解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内阅读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阅读练习(一)“飞 天”凌空(9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清静自若,风度柔美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柔美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激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柔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青的新秀时,惊异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9.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一瞬间,她那修长柔美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21.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2分) 2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详尽形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吃紧委曲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清静自若”形成光鲜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剧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参考答案 19.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 20.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柔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21.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22.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新人教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备课教师使用 教师 授课 时间 课时 1 课题飞天凌空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难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 新课导入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课程讲授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学情分析】 1.十三四岁的学生刚从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漫长的暑假回到学校,即使有人关注新闻,也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视觉画面较强的媒体获取,报刊、时事杂志已淡出当今中学生的生活,即使有人关注,他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期待也与选入教材的新闻编者和教者目的和期待相差甚远。 2.夯实基础,这个环节对初二的学生很有必要:字词的音、形、义;人物特写的文体知识。 3.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对字、词、句、篇、章的分析、理解、运用,都需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来实现。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习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学有所获,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下一次学习的主观期待。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词及短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3.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讲述文体知识,讲解文本切入,讲读重点语段,讲演文本透视,因此,可以说,不管哪种教学法,大多伴之以讲授法。 (拟用于文体知识、学生经过讨论和点拨之后,仍无法理透的文本内容。) 2.谈论法(即问答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拟用于教学过程中,对重难点的突破) 3.课堂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主要疑难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累积多人的智慧,生成答案,实现教学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11月24日,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内容 1.初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 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 1.作者写吕伟的准备工作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这是闲缀的一笔,还是另有深意? 明确:描写白云和飞鸟,是想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这里的动既写出了吕伟“沉静自若”的特点,也为后文跳水动作的“动”蓄势铺垫。 2.跳水的动作是极快的,然而,在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吕伟跳水的全部瞬间,也能真实地获得“快”的感受,作者是如何用文字进行表现的呢?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在描写起跳的瞬间时,描绘了一个瞬间停滞的画面,将那一瞬间定格下来并喻为“飞天”壁画,这就给读者形成了一个慢镜头印象;忽然,连续描写腾空的动作,“一周半”“三周”让读者在脑中生成细节动作,同时,又以“疾如流星”“潇洒自如”等形容词写出了动作之连贯、动作之快。最后入水的一个“哧”字将动作的“快”导向极致,又以水面的细节之静为之烘托。由此达到了既描写了吕伟的全部动作,又表现了吕伟动作之快的效果。 3.作者不仅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快,还写出了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提示: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腾空的状态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形体的优美,动作的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了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4.结合最后一段,分析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选用一个印度观众的赞美,则意味着这赞美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赞美,更上升到国家层面,作者借此表达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饱含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了解新闻特写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内阅读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阅读练习 (一)“飞天”凌空(9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9.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21.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2分) 2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_教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该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方法和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新闻,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延伸拓展法: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把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一起解读这则新闻带给我们的信息。 二、新闻背景资料简介

教师:新闻不是孤立产生的,比如说《“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就与跳水密不可分,那么就请同学们小组思考,讨论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新闻背景资料有哪些?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两位作者都是《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女,1945年5月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和结构 1.播放新闻录音或视频 2.把握新闻的六大要素 教师: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通读这篇新闻,找出这篇新闻的六大要素。 人物:吕伟 时间:1982年11月24日 地点: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 事情:吕伟参加女子10米高台跳水夺魁 原因: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 结果:通过吕伟的跳水细节描写吸引观众眼球 3.朗读新闻 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新闻 学生:朗读 4.理清新闻的结构 教师: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标题:“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知识。 2.培养热爱体育的精神,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习新闻特写的知识。 2.明白消息、特写和通讯的区别,并能加以区分。 【作者简介】 夏浩然,光明日报记者,1982年,他与樊云芳在第九届亚运会现场采写的《“飞天”凌空》,以“好通讯”入选,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的体育报道。 樊云芳,1945年生于上海,1978年调入光明日报社工作。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 【相关背景】 本文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 【文体知识】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断、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物的“横断面”,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当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的观众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2.请简要说说本文以“‘飞天’凌空”为主标题,有何妙处? 明确: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将“‘飞天’凌空”作为本文的主标题,比喻跳水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这样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同时还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二)思考探究 1.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一般。 2.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 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 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水运动员吕伟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优美身姿。 3.如果在文章的结尾处插上一段描写“运动员吕伟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的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因为本文选取的角度是跳水运动员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瞬间,突出跳水运动员在这一瞬间的美妙表现,如果插上她的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就显得赘余,也不能精准地突出上面的内容。 4.在本文的最后写到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何作用? 明确:侧面反映了跳水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同时将整个人物特写推向了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本文在动静结合方面的突出特点。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3 飞天凌空 — 写的写作特点。 导入(视频导入):(播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任茜十米跳台夺冠的视频。)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任茜十米跳台夺冠的视频。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搞好现场报道呢?夏浩然、樊云芳合写的《“飞天”凌空》为我们报道了在1982年11月24日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姑娘吕伟十米跳台夺冠的情况。 1.作者简介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上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从1981年到1989年,樊云芳的新闻报道多次获全国好新闻奖,引起新闻界同行的重视和好评。她的通讯文笔流畅、细腻、形象、生动,其中特写《“飞天”凌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2.知识链接 新闻特写 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人物或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 ,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断 、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运用文学笔法进行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新闻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 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写作上要求集中、突出,忌面面俱到。 3.积累字词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新课导入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自主学习 1、文中字词 优雅()掠过()翘首()屏息() 一刹那()慷慨()哧地()悄然()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2、背景链接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三、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

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四、当堂练笔 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五、课后反思

部编八上语文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名师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2.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3.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天”和“凌空”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被作者比喻成“飞天”仙女的运动员。同学们看看课文标题,猜猜她是谁? 预设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 师:吕伟10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许多关于吕伟的新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一代“跳水皇后”的“飞天”之美。 (板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设计意图】由“飞天”的含义引入课文,补充交代吕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了解新闻特写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补白部分“什么是新闻特写”,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

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题材。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文体裁的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记、书写、记忆,夯实词语基础。 3.扣住体裁特点提炼信息 设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扣住新闻特写的特点来回答问题的能力。(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课文着重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1.7秒)来细致刻画的。 设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讨论作答) 预设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方法,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部分,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三、探究写法,美点寻踪 1.分析写作手法之美 师: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学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 预设本文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态的物象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做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师补充: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

部编版初中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优质课说课稿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寓言四则》。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全新的单元组织形式——活动探究单元 八年级第一单元,不仅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也是部编教材单元组织形式的创举和大胆尝试。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师生都很陌生的概念。 什么是活动探究单元?部编教材解读阐述为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特征,以实践为精神,以自主为本质,听说读写融合,从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 与传统单元编写区别:传统,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组织方式,活动探究单元:阅读——实践——写作模式,不仅提供学习内容,还把任务、方法、流程、要求等显性化,固定为内容板块。 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区别:紧紧围绕语文学科展开探究,不向生活或者其他学科延伸。 八上第一单元设置这一活动探究单元体现了教材从七年级人文主题逐步转向八年级实用主题,七年级语文基本阅读方法学习转向八年级文体专项实践的学

习。 本单元的定位 这个单元学习新闻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文体,具体来说,本单元学习围绕三个活动任务展开。任务一是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各自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思考新闻的习惯,逐渐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任务二和三是在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新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进而开展新闻写作、编辑报纸、网页等活动。任务一的完成是任务二、三顺利开展的基础,体现了部编教材高度重视阅读的核心理念。本单元所有任务都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单元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本单元几篇新闻阅读的范文既有久负盛名的经典名作,也有时代气息浓郁的当代佳作,兼顾古今中外新闻,涵盖多个领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上的不同特点。每一课或两课学习一种新闻体裁。第一、二课——消息,第三课特写,第四课通讯,按照阅读的从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科学编排。 本课的定位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活动任务一新闻阅读中的第三课,学习的内容是新闻特写。学生已通过前两课的三篇课文《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办法》充分学习了新闻最基本的形式——消息,掌握了新闻的六要素,学习了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一步学习很有特色的新闻特写,符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规律,是非常巧妙而恰当的。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解读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新闻作品。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其内容,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以及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最终通过学习文章能试着自己写新闻。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在选材上,笔力集中在吕伟夺取桂冠的1.7秒的动作,语言生动优美,既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又有环境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从而赞美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新闻特写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新闻特写与消息的不同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文章选材的把握、重要语句的赏析,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并且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刚刚学习了《消息二则》,学生对新闻的结构有所体会。教学本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加深他们对新闻不同类型写法的认识。 3.教学重点 通过品析生动的画面,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体会作者对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 4.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实施建议 目标叙写: 1.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字典,能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及词语意思 凌.空líng 翘首 ..qiáo shǒu 酷似.sì轻盈.yíng 悄.然qiǎo 由衷.zhōng 屏.息敛.声bǐng liǎn 眼花缭.乱liáo 新秀:某一领域里刚涌现的有才华、有成就的人。 由衷:由衷:出自内心,发自肺腑。 潇洒自如: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受拘束。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2.整体感知: 通过抓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分层细读。 ①通过圈画、组合若干句子,将全文组合成一篇描写吕伟跳水瞬间美姿的微文。并说说这样组合的理由。理解作者在选材上笔力集中在吕伟夺取桂冠的1.7秒的动作。 ②通过圈点勾画品析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理解展现生动的画面是新闻特写常用的写法。 ③通过写作训练,学习新闻特写这种写法。 一、导入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当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二、整体感知 1. 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将准备的生字词用投影打出。布置任务。生朗读。 凌.空líng 翘首 ..qiáo shǒu 酷似.sì轻盈.yíng 悄.然qiǎo 由衷.zhōng 屏.息敛.声bǐng liǎn 眼花缭.乱liáo 新秀:某一领域里刚涌现的有才华、有成就的人。 由衷:由衷:出自内心,发自肺腑。 潇洒自如: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受拘束。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飞天”凌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翘首”“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 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吕伟10米跳台的视频资料、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图片、课文音频朗读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播放吕伟跳水的视频),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今天,我们来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精彩报道。 二.文本链接 1.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敦煌壁画: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三.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朗读,思考: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 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跳水动作的“妙极”。 四.课文精读 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 用白云、飞鸟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在这篇新闻特写中,作者扣住吕伟跳水时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 (1)作者分三步描写了吕伟跳水的动作,哪三步? 走路、腾空、入水。 (2)选用准确的动词,口述吕伟跳水的过程。动词的选用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轻舒 ..一周半,在空中转体 ....,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紧接着,向前翻腾 ..双臂,向上举起 三周,插进 ..碧波之中。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突出了动作的舒展自如。 (3)“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吕伟凌空的姿态比喻为“凌空翔舞”的“飞天”,“飞天”是中国艺术中的精品,是中国人的骄傲,用它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吕伟姿态的美妙,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与文题相呼应。 (4)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 ①“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展现了吕伟入水动作的轻盈、迅速、完美。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②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吕伟动作的迅速、轻盈、完美。 3.课文结尾写到一个外国记者的表现、观众的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出吕伟这一跳的完美,也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写作特点 1.新闻性强。 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了吕伟赢得10米跳台冠军的新闻事实。 2.描写细致生动。 文章选取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片段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起跳——腾空——入水,动词选用准确,描绘细致逼真。 3.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手法。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文解析及教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文解析及教案 【课文解析】 ①她站在十米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飘浮、飞鸟掠过之动态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交代了比赛场地和观众人数。“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突出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衬托了吕伟从容镇定的心态。) 【随文探究1】第1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一白云飘浮、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从而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随文探究2】文章为什么开篇用“她”而不直接写出吕伟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篇就把“她”定格在十米高台上,让她与白云、飞鸟为伴,却不直接写出她的名字,是为了设置悬念。这样写既符合新闻特写的特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吕伟起跳前的情景。 吕伟——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开始 观众——翘首而望、屏息敛声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动作的轻盈,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作者由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联想到“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彰显了她身姿飘逸的特点。这句话画面感极强,开启了读者想象的闸门,把读者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段意:介绍吕伟跳水的第一个动作——起跳。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翻腾”“转体”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突出了她动作的舒展自如。)动作疾如流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优美。)又潇洒自如,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案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品味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 课件、录音。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由衷】出于本心。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