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次上机报告

第四次上机报告

第四次上机报告
第四次上机报告

实验四

多态性(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理解类的继承,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二、实验任务

1.定义一个抽象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 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2.继承和多态

(1)有一个工厂有三类人:固定工资工人、计件工人、计时工人。

(2)他们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名字、住址。

(3)三类员工的工资计算方法不同:固定工资工人,每个月领的工资是不变的;计件工人根据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工资;计时工人根据工作的时间长短计算工资。

(4)在main函数中创建不同的员工,并依次输出每个员工的名字、住址、工资等信息。

(5)程序能体现多态。

三、实验步骤

1.虚基类作用:允许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与基类同名的函数,并且可以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

来访问基类和派生类的同名函数。

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Vehicle

{

public:

V ehicle(){}

v irtual void run()=0;

v irtual void stop()=0;

};

class Bicycle: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B icycle(){}

v oid run()

{

cout<<"Running of Bicycle!"<

}

v oid stop()

{

cout<<"Stop of Bicycle!"<

}

};

class Motorcar: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M otorcar(){}

v oid run()

{

cout<<"Running of Motorcar!"<

}

void stop()

{

cout<<"Stop of Motorcar!"<

}

};

class Motorcycle:public Bicycle,public Motorcar {

public:

M otorcycle(){}

v oid run()

{

cout<<"Running of Motorcycle!"<

void stop()

{

cout<<"Stop of Motorcycle!"<

}

};

void main()

{

B icycle b;

M otorcar mo;

M otorcycle m;

V ehicle *pt;

p t=&b;

p t->run();

p t->stop();

p t=&mo;

p t->run();

p t->stop();

p t=&m;

p t->run();

p t->stop();

}

运行结果:

北京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机报告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次上机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信计1502 成员:陈彦睿吕瑞杰何芝芝 指导老师:张志刚 时间:2016.12.9

Matla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机练习(2) 【练习2.1】设1, ,n X X 是总体2(0,3)X N 的样本,2,X S 分别是样本均值与样本 方差,设10=n ; (1) 画出总体X 的密度函数曲线,画出样本均值X 的密度函数曲线;(左上 图) (2) 画出 2 2 (1)-n S σ 和样本方差2S 的密度函数曲线;(右上图) (3) 进行10000次抽样,每次抽取10=n 个样本,计算10000次抽样的样本均 值,画出样本均值X 的密度函数曲线和样本均值X 的实际样本值的频率点图;(左中图) (4) 计算10000次抽样的样本方差2S ,画出样本方差2S 的密度函数曲线和样 本方差2S 的实际样本值的频率点图;(右中图) (5) 画出统计量= X U 的密度函数曲线和实际样本值的频率点图;(左下 图) (6) 画出统计量=X T 的密度函数曲线和实际样本值的频率点图。(右下 图) (1) x=-15:0.1:15;mu=0;sigma=4; y=normpdf(x,mu,sigma); y1=normpdf(x,mu,sigma./sqrt(10)); subplot(3,2,1),plot(x,y,'k-',x,y1,'b-'); (2) x1=0:0.1:50;n=10;y2=chi2pdf(x1,n-1); y3=chi2pdf(x1*9/16,n-1).*9/16; subplot(3,2,2),plot(x1,y2,'b-',x1,y3,'m-');

用Matlab计算潮流计算

用Matlab计算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088班_______ 学号:0812002221 学生姓名:刘东昇________ 指导教师:张新松________ 设计周数:两周_________ 日期:2010年12月25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要求:基本要求: 1.编写潮流计算程序; 2.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 3.运行程序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步骤: 1.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如图),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本设计选择Matlab进行设计)。 Alt ;' T = r、二戶土旳「亠 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原理 1.牛顿-拉夫逊原理

牛顿迭代法是取X0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比x0更接近的方程的跟,一步一步迭代,从而找到更接近方程根的近似跟。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一般来说,各个母线所供负荷的功率是已知的,各个节点电压是未知的(平衡节点外)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然后由节点导纳矩阵列写功率方程,由于功率方程里功率是已知的,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是未知的,这样潮流计算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了。为了便于用迭代法解方程组,需要将上述功率方程改写成功率平衡方程,并对功率平衡方程求偏导,得出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给未知节点赋电压初值,一般为额定电压,将初值带入功率平衡方程,得到功率不平衡量,这样由功率不平衡量、雅可比矩阵、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未知的)构成了误差方程,解误差方程,得到节点电压不平衡量,节点电压加上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构成新的节点电压初值,将新的初值带入原来的功率平衡方程,并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然后计算新的电压不平衡量,这样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般迭代三到五次就能收敛。 牛顿一拉夫逊迭代法的一般步骤: (1)形成各节点导纳矩阵丫。 (2)设个节点电压的初始值U和相角初始值e还有迭代次数初值为0。 (3)计算各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量。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华电

课程设计报告 (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潮流上机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 2011年12月19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 1.手算 2.计算机计算 3.思考题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一种基本计算,最初求解电力系统潮流时大多使用手算,但随着电力系统结构的日趋复杂,计算量也越来越大。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由于节点数量巨大,所形成的修正方程已经无法通过手算方式解决,尤其是需要迭代次数较多时,手算所需要的时间太长,计算机潮流计算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潮流计算可以迅速解决复杂网络的潮流计算问题,这是由于无论系统的复杂程度如何,其节点与支路的类型是固定的,所以只需要输入节点与支路的数据,就可以解决任何一个复杂网络的潮流计算问题。即只需要一次编程,就可以基本上解决所有复杂网络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牛顿—拉弗逊发计算潮流时,对于初值要选择比较接近它们的精确解,否则迭代过程可能不收敛。 潮流计算C语言程序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C语言无法实现复数运算,需要将得到的值的实部与虚部分开储存并计算。这个过程复杂并且容易出错,编写程序是需要注意。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C语言数组的编号是从零开始的,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下标的对应。 通过这一次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编程,我不仅对C语言的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进行了查漏补缺和巩固,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四、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计算: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交通大学等合编。:水利电力; 2.《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王锡凡主编,科学; 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珩,中国电力,2007年,第三版;

统计学上机实习心得体会

统计学上机实习心得体会 在本学期的统计学实验课上你一定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你受益菲浅吧!小编收集了统计学上机实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几次的实验课我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个人是理科出来的对这种数理类的课程本来就很感兴趣经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操作更加加深了我的兴趣每次做实验后回来我还会不定时再独立操

作几次为了不忘记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加深我的记忆根据记忆曲线的理论学而时习之才能保证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以及掌握更久的掌握就拿最近一次实验来说吧我们做的是“平均发展速度”的问题这是个比较容易的问题但是放到软件上进行操作就会变得麻烦书本上只是直接给我们列出了公式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和意义我了解的还不够多在做实验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问题不奇怪的是这次试验好多人也都是不明白操作不好不像以前几次试验老师讲完我们就差不多掌握了但是这次似乎遇到了大的麻烦因为内容比较多又是一些没接触过的东西我个人感觉最有挑战性也最有意思的就是编辑公式这个东西必须认真听认真看稍微走神就会什么都不知道很显然刚开始我是遇到了麻烦还好在老师的再次讲解下我终于大致明白了回到寝室立马独自专研了好久到现在才算没什么问题了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

MCU第一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MCU综合课程设计 第 1 次实验 实验名称:数据传送与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李周洋学号:08011328 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刘乃广实验时间:2014 年 4 月17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 二.实验原理 (2)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5) 五.实验记录 (6) 六.实验总结 (6)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6) 八.源代码 (7)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将数据存入片外存储空间或片内存储空间的方式和指令以及熟悉掌握外部存储空间中数据传递的方式和指令; (2)学会用汇编语言进行循环操作。 (3)熟悉掌握汇编语言进行的十进制加法运算和十进制调整指令。 (4)理解进位溢出的原理。 (5)熟悉使用Medley软件进行下载调试(单步、断点),并查看相关的寄存器值和片内外存储器的值。 实验要求 1、数据传送实验 把数据0A0H放到地址为40H的内存单元,并将数值和地址分别递增1,要求一共做十次这样的操作。然后将内存空间40H-49H的数值分别传递给50H-59H的内存空间中。 2、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将存放在单片机内部RAM中以40H为首的3个地址单元中的一个六位十进制数与存放在50H为首的3个地址单元中的一个六位十进制数相加,将相加结果存放在以60H为首的地址RAM地址单元中。 数据存放方式:十进制数以BCD码存放,高位数据在低地址,低位数据在高地址。 (40H) (41H) (42H) + (50H) (51H) (52H) = (60H) (61H) (62H) (63H) 最高位进位存放在60H中。数据都存放在片内数据存储器内。 二.实验原理 1、数据传送实验 当使用Ri(i=0、1)作片外寻址时候,需要预先设置高位地址线P2的值。程序中将P2的值设为00H。如果利用DPTR作间址寄存器,无需改变P2口的值,可直接使用. 因为程序中使用的是R0、R1作片外寻址,首先将P2口写0,即把高位地址置0,然后将地址初值40H放入寄存器R0。同时,将初始数据放入一个累加器A中。之后,一个MOVX A,@R0操作便可将累加器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外数据存储单元中去。由于这样的操作要做十次,所以用一个寄存器R2作为计数器使用,即将0AH存放在寄存器内。当寄存器的值不为0,用DJNZ循环操作。 第二步是要将40H-49H的数值分别传到50H-59H的内存空间中。先将源地址初值和目的地址初值分别存放在寄存器R0和R1内。再重置计数初值R2,同样用DJNZ循环。循环时,先将数据初值放入一个累加器A内,通过A间接地传送数值。R0和R1经过一次循环分别加一。直至循环结束。

北京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机报告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次上机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信计1502(35组) 学生姓名:吕瑞杰陈炎睿何芝芝指导教师:张志刚 完成时间:2017年10月9日

Matla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LX1) 【练习1.1】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 (1) 对10,0.2n p ==二项分布,画出(,)b n p 的分布律点和折线; (2) 对np λ=,画出泊松分布()πλ的分布律点和折线; (3) 对2,(1)np np p μσ==-,画出正态分布2(,)N μσ的密度函数曲线; (4) 调整,n p ,观察折线与曲线的变化趋势。 理论分析: (1)因为x 为二项分布,所以有:; )2.01(2.0)(); 2.010(~k k k n C k Pn B X -=, (2)根据泊松分布公式得:); 2(~; 22.0*10np P X ===λ (3)由题意得正态分布有:); 6.1,2(~; 6.1)1(,22N X p np np =-===σμ (4)改变n 和p 的取值。 Matlab 程序: x=0:10;n=10;p=0.2; y=binopdf(x,n,p); y1=poisspdf(x,n*p); x1=-4:0.1:10; y2=normpdf(x1,n*p,sqrt(n*p*(1-p))); plot(x,y,'b-',x,y,'b.',x,y1,'r-',x,y1,'r.',x1,y2,'k-');

(4) 设n=20,p=0.3; 则λ=6;μ=6,; (新代码) x=0:10;n=20;p=0.3; y=binopdf(x,n,p); y1=poisspdf(x,n*p); x1=-2:0.1:12; y2=normpdf(x1,n*p,sqrt(n*p*(1-p))); plot(x,y,'b-',x,y,'b.',x,y1,'r-',x,y1,'r.',x1,y2,'k-'); (图形)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1. 手算过程 已知: 节点1:PQ 节点, s(1)= -0.5000-j0.3500 节点2:PV 节点, p(2)=0.4000 v(2)=1.0500 节点3:平衡节点,U(3)=1.0000∠0.0000 网络的连接图: 0.0500+j0.2000 1 0.0500+j0.2000 2 3 1)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由2000.00500.012j Z += ? 71.418.112j y -=; 2000.00500.013j Z += ? 71.418.113j y -=; ∴导纳矩阵中的各元素: 42.936.271.418.171.418.1131211j j j y y Y -=-+-=+=; 71.418.11212j y Y +-=-=; 71.418.11313j y Y +-=-=; =21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2122j y Y -==; 002323j y Y +=-=; =31Y 71.418.11313j y Y +-=-=; =32Y 002323j y Y +=-=; 71.418.13133j y Y -==; ∴形成导纳矩阵B Y : ?? ?? ? ?????-++-+-+-+-+--=71.418.10071.418.10071.418.171.418.171.418.171.418.142.936.2j j j j j j j j j Y B 2)计算各PQ 、PV 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及PV 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 取:000.0000.1)0(1)0(1)0(1j jf e U +=+= 000.0000.1)0(2) 0(2)0(2j jf e U +=+= 节点3是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 +=+=为定值。 ()()[] ∑==++-=n j j j ij j ij i j ij j ij i i e B f G f f B e G e P 1 )0()0()0()0()0()0() 0(;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华址电力*孑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年月日

q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手算: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精度为0.001MW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U, 1.0 0,节点2为PQ节点,负荷功率S20.8 j0.6,节点3 是PV 节点,P3 04U3 1.1,两条支路分别为Z13 0.01 j0.04,Z12 0.05 j0.2,对地支路y30j 0.33。

?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2?计算机计算: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 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 模型,电压等级的 归算,标幺值的计算; 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 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 解线性方程组模 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 线路潮流,网损,PV 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功率,数据输出模块;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 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 乙2 0.1 j0.41,乙3 j0.3, z 14 0.12 j0.5, z 24 0.08 j0.40 y io,2 y 20,1 j 0.01528, y 10,4 y 40,1 j 0.0192, y 20,4 y 40,2 j 0.01413 k 1.1 节点数据如下: S 1 0.30 j0.18,S 2 0.55 j0.13, S 3 0.5,U 3 1.10,U 4 1.05 0o Z 13 Z 13 y 40,1 y 20,4 1) 节点导纳阵 #in elude #in elude #in elude #i nclude "LF.h" y 10,4 Z 14 k(k 丄 y 20,1 Z 12 Z 13 S 4 Z 24 S 2 y 40,2

数理统计上机实验报告

数理统计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日期 2014—1—3

实验一 要求: 给出一组数据n≥50 (1)画出箱型图,并进行分析 (2)画出直方图 (3)进行分布检验(2 拟合优度检验) 从本专业男生中随机抽取60个人记录体重(kg),数据如下表: 82 74 83 86 57 65 73 66 60 69 65 72 78 71 60 56 71 60 56 67 73 67 80 68 59 75 70 76 76 65 83 65 76 87 72 60 67 66 65 53 81 67 75 67 73 84 64 80 70 49 75 84 73 65 70 74 63 78 82 49 表1 成绩单数据 图表 1-1 SPSS中各日产量数据视图

(1)画出箱线图并做数据分析 在SPSS软件中选图形——箱图,可得箱线图输出结果,如下图1-3所示。从箱线图中也可以看到中位数、四分位数、数据散度以及有无离群值,可以看到并没有离群值。 最大值 87 四分之一分位数 65.3 中位数 70.4 四分之三分位数 76.2 最小值 49 Q1=65.3 Q3=76.2 IQR=Q3-Q1=10.9 Q1-1.5IQR=48.95 Q3+1.5IQR=92.55。 图表 1-3 SPSS软件绘制的箱型图

(2)求直方图 在SPSS 软件中选图形——直方图,可得直方图输出结果,如下图1-2所示。从直方图可以看到每个数据落入不同频带的分布情况。 图表 1-2 SPSS 软件绘制的直方图 (3)进行分布检验(2X 拟合优度检验) 判断该所抽取男生的体重是否符合正态分布(α=0.1),建立假设:H0:各男生的体重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如果拒绝原假设则说明各男生的体重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 首先应用函数分组A1={X <60},A2={60≤X <65},A4={63≤X <70},A4={70≤X <75},A5={75≤X <80},A6={X ≥80}. 由最大似然估计可知,95.69==∧ x μ, 08.82)(12 60 1 2 =-=∑=∧i i x x n σ 06.9=∧ σ,则有 ()1,0~??N X σ μ - 其拒绝域为 78.7)4(210 .02=>χχ 计算样本的2 ?χ 值: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如果恰巧看到这篇的话,给你们几个忠告。首先要说的是:课设老师是sb,课设老师是sb,课设老师是sb,重说三;其次,要给他看程序的话,一定要早一点,不然你自己写的也成抄袭的了,亲身经历你们懂的;顺带,这sb看变量名认程序的,自己尽量把变量名都改了。恩,基本就是这些了。

课程设计报告 (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潮流上机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毛安家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 手算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1 1.050U =∠?,节点2为PQ 节点,负荷功率20.80.5S j =+,节点3是PV 节点,330.4, 1.05P U ==,两条支路分别为04.001.013j Z +=,2.005.012j Z +=,对地支路300.3y j =。(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 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迭代两次。) (手算具体过程见附录) 2. 计算机计算 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 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 模型,电压等级的归算,标幺值的计算; 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 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 解线性方程组模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线路潮流。 (1)、每次迭代的各节点电压幅值、相位或者实部、虚部 (2)、收敛的迭代次数 (3)、收敛后各节点电压幅值、相位,各支路的,,ij ji ij S S S ? (4)、收敛后PV 节点的注入Q (5)、收敛后平衡节点的注入功率S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 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 支路14,27,39为变压器支路,参数为 100.1,058.0114==K X ,050.1,063.0227==K X 100.1,059.0339==K X 其余支路为线路支路,参数为 075.02/,072.0019.07878=+=B j Z , 105.02/,101.0012.08989=+=B j Z 153.02/,161.0032.05757=+=B j Z

用Matlab计算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088班 学号: 0812002221 学生姓名:刘东昇 指导教师:张新松 设计周数:两周 日期:2010年 12 月 25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要求:基本要求: 1.编写潮流计算程序; 2.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 3.运行程序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步骤: 1.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如图),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本设计选择Matlab进行设计)。 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原理 1.牛顿-拉夫逊原理 牛顿迭代法是取x0 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比x0 更接近的方程的跟,一步一步迭代,从而找到更接近方程根的近似跟。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 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一般来说,各个母线所供负荷的功率是已知的,各个节点电压是未知的(平衡节点外)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然后由节点导纳矩阵列写功率方程,由于功率方程里功率是已知的,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是未知的,这样潮流计算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了。为了便于用迭代法解方程组,需要将上述功率方程改写成功率平衡方程,并对功率平衡方程求偏导,得出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给未知节点赋电压初值,一般为

额定电压,将初值带入功率平衡方程,得到功率不平衡量,这样由功率不平衡量、雅可比矩阵、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未知的)构成了误差方程,解误差方程,得到节点电压不平衡量,节点电压加上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构成新的节点电压初值,将新的初值带入原来的功率平衡方程,并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然后计算新的电压不平衡量,这样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般迭代三到五次就能收敛。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的一般步骤: (1)形成各节点导纳矩阵Y。 (2)设个节点电压的初始值U和相角初始值e 还有迭代次数初值为0。 (3)计算各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量。 (4)根据收敛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则向下进行。 (5)计算雅可比矩阵中的各元素。 (6)修正方程式个节点电压 (7)利用新值自第(3)步开始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达到精度退出循环。 (8)计算平衡节点输出功率和各线路功率 2.网络节点的优化 1)静态地按最少出线支路数编号 这种方法由称为静态优化法。在编号以前。首先统计电力网络个节点的出线支路数,然后,按出线支路数有少到多的节点顺序编号。当由n 个节点的出线支路相同时,则可以按任意次序对这n 个节点进行编号。这种编号方法的根据是导纳矩阵中,出线支路数最少的节点所对应的行中非零元素也2)动态地按增加出线支路数最少编号在上述的方法中,各节点的出线支路数是按原始网络统计出来的,在编号过程中认为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在节点消去过程中,每消去一个节点以后,与该节点相连的各节点的出线支路数将发生变化(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因此,如果每消去一个节点后,立即修正尚未编号节点的出线支路数,然后选其中支路数最少的一个节点进行编号,就可以预期得到更好的效果,动态按最少出线支路数编号方法的特点就是按出线最少原则编号时考虑了消去过程中各节点出线支路数目的变动情况。 3.MATLAB编程应用 Matlab 是“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主要包括:一般数值分析,矩阵运算、数字信号处理、建模、系统控制、优化和图形显示等应用程序。由于使用Matlab 编程运算与人进行科学计算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一致,所以不像学习高级语言那样难于掌握,而且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极高,还可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出结果和精美的图形拷贝,所以它的确为一高效的科研助手。 四、设计内容

西电fpga第一次上机报告解析

FPGA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 教师:xx

1、创建一个工程 File New Project Family设置为Spart6 Device设置为XC6SLX16 Package设置为CSG234 其他设置为默认 2、设计输入 选择Project->New Source,在左侧文件类型中选择Verilog Module,并输入Verilog文件名 单击Next进入模块定义窗口,在其中填入模块端口定义。这一步也可以略过,在源代码中再行添加 具体代码略。 3、综合与实现 在工程管理区的view中选择Implementation,然后在过程管理区双击Synthesize-XST,就可以开始综合过程 展开Synthesize-XST,选择View RTL Schematic,可以查看综合出的RTL电路图

添加用户约束文件: 选择Project->New Sourc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左侧文件类型选中Implementation Constraints File,右侧填写文件名。 在工程管理区内选择Edit Constraints编辑约束文件,使用Nexys3开发板实现Gate2工程的用户约束文件代码如下所示。 综合完成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实现(Implementation) 。实现主要分为3个步骤:翻译(Translate) 、映射(Map) 与布局布线(place & Route)。在ISE中,执行实现过程,会自动执行翻译、映射和布局布线过程:也可单独执行。在过程管理区双击Implement Design选项,就可以自动完成实现的3个步骤。

北京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机报告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三次上机报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信计1502(35组) 学生姓名:吕瑞杰陈炎睿何芝芝指导教师:张志刚 完成时间:2020年4月7日

Matla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机练习(3) 五、假设检验 【例】(离散型分布检验) 某工厂近五年发生了63起事故,按星期几可以分为[9 10 11 8 13 12],问该厂发生的事故数是有与星期几有关?

------------------------------------------------------------------------------------- 63 6 0 5 1.6667 11.0705 0.8931 - ------------------------------------------------------------------------------------- α=),对数学分析I 【练习3.1】(基本计算,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检验水平0.05 (1)求课程中“专业(数学、信计)””的考试人数、平均分、最小值、最大值、极差、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优良人数(大于等于80)、优良率;写出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2)对“专业(数学、信计)”,检验方差、平均分是否相等。 (3)对“专业(数学、信计)”,检验及格率、优秀率是否相等。 (4)对“全体成绩”的分布进行检验,首先估计期望和方差,画出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以及样本密度散点,对假设的正态分布进行检验。 Matlab程序实现: sy=[60 60 63 63 40 69 65 60 72 67 62 78 82 90 69 60 72 76 78 93 69 68 95 71 83 60 73 73 60 74 77 71 85 70 89 60 61 77 62 68 60 70 66 84 74 69 61 60 86 73 69 74 71 74]; se=[50 81 67 65 77 71 76 62 89 65 65 62 62 60 78 81 66 70 80 53 69 66 61 48 66 69 61 60 60 85 52 68 60 74 60 62 43 61 60 60 64 70 74 65 73 79 60 43 76 66 63 60 60 68 60 60 60 67 74 64]; alpha=0.05; %取显著水平为0.05 sy1=length(sy);se1=length(se);%人数 sy2max=max(sy);sy2min=min(sy);se2max=max(se);se2min=min(se);%最大值,最小值 sy3=range(sy);se3=range(se);%极差 sy4=mean(sy);se4=mean(se);%平均分 sy5=sqrt(sum((sy-sy4).^2)/(sy1));se5=sqrt(sum((se-se4).^2)/(se1));%标准差 %sy5=std(sy);se5=std(se);或

数据库第一次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一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和约束条件姓名班级学号日期 刘凯10031201 2012302606 2014.10 一、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备份,删除和还原数据库和数据表 创建初始数据库信息如下 备份数据库

删除表 2.利用SQL语言创建和删除数据库和数据表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tudentdata ( FILENAME = 'D:\studentdata.mdf' , SIZE = 20480KB , MAXSIZE = 102400KB , FILEGROWTH = 10240KB ) LOG ON ( FILENAME = 'D:\studentdata_1.ldf' , SIZE = 2048KB , MAXSIZE = 5120KB , FILEGROWTH = 1024KB ) GO 创建三张表

CREATE TABLE dbo.C( Cno char(4)PRIMARY KEY , Cname char(40) , Cpno int , Ccredit int,) GO CREATE TABLE dbo.S( Sno char(4)PRIMARY KEY , Sname char(40) , Ssex char(4) , Sbirth] char(40) , Sdept char(4) , ) CREATE TABLE [dbo].[SC]( Sno char(4) , Cno char(4) , Grade int ) GO 备份数据库 Backup database studentdata to disk = ‘D:\studentdata.db.bak’ 删除数据库 Deleta database studentdata.db 还原数据库 Restore database studentdata from disk = ‘D:\studentdata.db.bak’ 3.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对上题中创建的Student库的S表中,增加以下的约束和索引 主键 Sname唯一键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附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 (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211 学号:1121210205 学生:郝阳 指导教师:艳波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5年7月4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 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5.思考题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本人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在分析过程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同时我对用来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试探法,用来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改进欧拉法有了一些使用心得。这与手算系统短路电流时使用的网络化简方法大大不同。 在学习中,参照潮流程序,我加深了对节点导纳矩阵建立方法的理解与学习,巩固了不同类型短路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序电压、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基于matlab软件的计算。利用小干扰分析法判别静态稳定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也可以使用特征根判别的方法。二者都能够判断,在书中的例题中使用的是劳斯判据,但是,特征根判别放法更适合在matlab软件的环境下使用,因为该软件提供了计算矩阵特征根的函数,使用起来简便易懂。利用改进欧拉法计算最大切除角或切除时间虽然比较方便,但是由于计算机有效位数的限制而引起的舍入误差随步长的减小以及运算次数的增多而增大。在上机编程中体会比较深的是自己犯的几个错误,比如说在算短路电流时,发电机之路的电流和电压是否要经过相位的变换,在静态稳定计算中的角度是弧度制,在计算中使用的都是标幺值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往往考验的就是自己对电力系统分析中的知识的基础,虽然小但是也非常的重要,往往就是这些错误会令程序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值得我注意和反思。 总的来说,结合我们上学期潮流上机编程的经验,虽然这次用的是matlab,但是明显感觉到对计算机处理电力系统问题的简便,程序的编写也显得更加的轻松和得心应手,体会到matlab软件的强大。经过两个星期的回顾与学习,我巩固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在编程的过程中很深刻的感受到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上对应的例题,知道这些原理,不能仅仅照着书抄公式;同时我也初步掌握了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电力系统。 四、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常鲜戎、书强编,机械工业,2010年1月,第一版; 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庚银,机械工业,2011年,第一版;

《统计学》上机实验报告(一)

《统计学》实验报告一 姓名:王璐专业:财政学(税收方向)学号:2010128107 日期:2012年10 月9 日地点:实验中心701 实验项目一描述性统计、区间估计在EXCEL里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EXCEL菜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2、掌握利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 3、掌握利用EXCEL进行区间估计。 二、实验要求 1、EXCEL环境与数据预处理的操作; 2、描述性统计,包括统计图表的绘制;数据分组处理;集中趋势描述、离散程度描述、分布形状描述。 3、区间估计,包括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计算。 三、实验内容 (一)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实验数据:餐厅服务质量和价位评价.XLS 顾客服务质量评价的频数表(按性别分)、条形图、饼图 (二)数值性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实验数据:城乡居民储蓄数据.XLS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在日益增加,数据2.XLS是自1990年~200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额,储蓄存款包括定期和活期(单位:元)。利用EXCEL,对数据2.XLS作如下分析: 1、城乡居民人民币活期存款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多少? 2、城乡居民人民币定期存款的方差和标准差是多少? 3、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相比,哪种数据的变动性更大? (三)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成绩分析。实验数据:期末成绩.XLS 1

2 假设学生的各门期末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选定一门课程,并给出该门课程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95%的区间估计。 2、顾客满意度分析。 某超市为了了解顾客对其服务的满意度,随机抽取了其会员中的50个样品进行电话调查,如果有38个顾客对此超市的服务表示满意,试求对该超市服务满意的顾客比例的95%置信区间。 四、实验结果 (一)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A 顾客服务质量评价频数表(按性别分) 评价等级 男 女 极好 45 21 很好 98 52 好 49 35 一般 20 11 差 9 10 B 条形图 C .饼状图

第一次上机实验报告

Visual Basic实验报 告 班级:国贸0901 姓名:曹龙晓 学号:07092028

一、实验题目: 编写一个产生随机数的界面 二、实验目的: 掌握一些函数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使单击一次可以产生一个[60—90]之间的随机数并显示在标签1上, 再求出该数的正弦值。 1、界面 2、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90-60+1)*rnd+60 Label2=A Label4=sin(A) End sub 四、实验结果: 1、调试和运行 在写代码的时候注意空格和函数的使用,通过使用F8键对缩写的代码进行检查。 2、体会和心得 第一次上机,我的感觉很好,因为这是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并 且和这么多的人坐在一起做VB作业是一种幸福,同时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但时我会很好的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一、实验题目:

设计界面进行大小写的相互转换 二、实验目的: 掌握相关函数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在窗体上设计两个标签,两个文本框,三个按钮,为这些空间设置相 应的属性,要求如下; 第一个文本框用来接收输入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单击按钮一,在第二 个文本框中输出其相应的小写英文字母。 第二的文本框用开接收输入一个小写英文字母,单击按钮二,在第一 个文本框中输出其相应的大写英文字母。 单击按钮三,清除文本框一和文本框二的内容。 1、界面 2、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2=Lcase(text1)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Ucase(text2)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Text1=”” Text2=”” End sub 一、实验题目: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二、打开文件“数据”中“城市住房状况评价”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函数,计算出各频率以及向上累计次数和向下累计次数;2)根据两城市频数分布数据,绘制出两城市满意度评价的环形图三、打开文件“数据”中“期末统计成绩”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1)要求根据数据绘制出雷达图,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相似情况。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 1)利用函数frequency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步骤1:打开文件“数据3. XLS”中“某公司4个月电脑销售情况”工作表 步骤2.在“频率(%)”的右侧加入一列“分组上限”,因统计分组采用“上限不在内”,故每组数据的上限都比真正的上限值小,例如:“140-150”该组的上限实际值应为“150”,但我们为了计算接下来的频数取“”.

步骤3.选定C20:C29,再选择“插入函数”按钮 3 步骤4.选择类别“统计”—选择函数“FREQUENCY” 步骤5.在“data_array”对话框中输入“A2:I13”,在“bins_array”对话框中输入“E20:E29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用于编制分布数列的原始数据,第二个参数指定每一组的上限.

步骤6.选定C20:C30区域,再按“自动求和”按钮,即可得到频数的合计 步骤7.在D20中输入“=(C20/$C$30)*1OO”

步骤8:再将该公式复制到D21:D29中,并按“自动求和”按钮 计算得出所有频率的合计。 实验任务二:2)利用工具栏工具绘制插入一张直方图,并说明数据分布的特点

步骤1:选择“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 实验任务三:1)通过函数,计算出各频率以及向上累计次数和向下累计次数 步骤1: 打开文件“数据”中“城市住房状况评价”工作表 步骤2:选定B5:B10单元格,按“自动求和”按钮 步骤3:在C5中输入“=(B5/$B$10)*100”,在将鼠标箭头放在该单元格的右下角,按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到C10,即可得C6:C10单元格中的值 步骤4:在D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B$5:B5)”,再将公式复制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