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例题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H2SO4HCl AgNO3溶液、过滤

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

C.Cu CuO 盐酸、过滤

D.CaCO3CaO H2O、过滤

[分析] 除杂——将杂质除去并进行有效的分离.因此,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应易于分离而除去.将杂质转化为难溶物或转化为可溶(非杂质难溶时)物而通过过滤方法除去。A中可产生Ag2SO4沉淀,所以A不正确。

[例2] 根据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纯碱晶体均属于

_____物质(填“易溶”、

“可溶”、“微溶”或“难溶”).

(2)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

(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

氯化钠杂质).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

(3)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①加热溶解,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洗涤晾干.(4)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剖析] 这是一道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进行物质分离的综合题.命题人将判断物质的溶解性范围与分离方法、实验操作融入同一道试题中,比较全面的考查了有关物质结晶分离的知识.本题导向我们的复习既要注意掌握学科知识点,又要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答案] (1)易溶(2)冷却热饱和溶液(3)结晶过滤(4)漏斗酒精灯

课堂练习

一、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分离FeCl3、KCl、BaSO4的因体混合物,应采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钾、盐酸C.水、氢氧化钾、硫酸

(3)下列所列三种物质都含有少量杂质,试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分别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及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

二、实验室思维拓展有一瓶亚硫酸钠试剂,有部分己被氧化成硫酸钠.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测定其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称取样品a克,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往溶液中加盐酸(2HCl+Na2SO3 = 2NaCl+SO2+H2O),直至盐酸过量.

往酸化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过滤,并洗涤.烘干得沉淀b克.

试回答:

加盐酸为什么要过量?如何验证氯化钡已经过量?怎样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列计算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的代数式

作业:预习第一节

五、教学总结:

教案编号:2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能力目标】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难点】安全知识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

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6.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酸与乙醇、浓硝酸等密度比它小的液体的混合,应该如何混合呢?

〖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学生活动〗阅读第4页图1-1,举例说明有哪些图中所示的“危险化学品”。

〖教师讲述〗除了熟知哪些物质属于危险化学品之外,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也很重要。随着我们化学知识的丰富、接触的化学实验越来越多,在新接触的化学实验中还会出现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实验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思考过滤实验、蒸发实验、蒸馏实验和萃取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补充习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

C.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

D.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下图是用浓H2SO4和HCOOH制备CO

还原Fe2O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制备CO的方程式为

浓H2S O4

HCOOH CO↑+H2O。

⑴A、B、C、E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热还原Fc2O3之前首先要做

______________检验;然后还要做

_____________试验,检验_________是否被

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所放物质为CuCl-NH3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C 2.BD 3.⑴甲酸浓硫酸浓硫酸石灰水⑵装置气密性CO纯度空气⑶检验生成的Fe 除去未反应的CO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一课时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3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漏斗、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引入新课〗阐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本节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四个基本操作,我们先来学习两个。

〖教师讲解〗前面一节课已经就实验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在课前也已经对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就动手吧!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1,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

⑵如果想要得到的是固体物质,则还需要洗涤操作(本实验不需要);

⑶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或用小火烘干;

⑷搅拌时不能太剧烈,要始终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要防止固体小颗粒飞溅引起烫伤。〖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提问并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的食盐是纯净的吗?如何判断?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1-2,阅读教材第6页“资料卡片”,交流初中学过哪些物质检验的方法。

⑴H2的检验、⑵O2的检验、⑶CO2的检验、⑷CO32-的检验、⑸Cu2+的检验、⑹酸和碱的检验等。

〖思考与交流〗如要除去其中的杂质SO42-、Mg2+、Ca2+,结合教材第7页的“资料卡片”上的溶解性表,应选用哪些试剂?

1.确定试剂:SO42-选用BaCl2(为什么不用硝酸钡?)除去,Mg2+选用NaOH(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钾?)除去,Ca2+选用Na2CO3除去。

2.排定顺序:为了全部除去杂质离子,所加试剂必须过量(适量是难以控制的),这就带来了过量试剂如何除去的问题。过量的Ba2+应用CO32-除去,过量的CO32-和OH-应用H+(盐酸)除去。所以Na2CO3必须在BaCl2后面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加入NaOH的顺序就有3种可能了。(过量的盐酸怎么办?)

〖小结〗粗盐提纯时,除了要除去不溶杂质外还要除去易溶杂质;除去易溶杂质时,除要考

虑加入的试剂外,还需要考虑试剂的用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等问题。〖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CaCO3和NaCl的混合物),则可

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但一种溶于酸(或

其他液体)、另一种溶不于酸(或其他液体)(如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则可

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加Na2CO3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

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

有()

A.4处B.3处C.2处D.1处

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4.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其必要的实验操作为()A.升华溶解过滤结晶B.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加热溶解蒸发过滤D.溶解过滤蒸馏蒸发

5.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盐类,方法如下:

⑴除去草木灰中的不溶杂质

请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提取钾盐

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将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酒精灯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

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所需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问题讨论

①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⑶能否确认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CD 4.A 5.BaCl2[或Ba(OH)2]、K2CO3、HCl

6.⑴将草木灰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过滤⑵②①③④⑤⑶稀盐酸(或稀硫酸)澄清石灰水⑷①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②不能因为没有检验钾离子。即使检验到有钾离子存在,碳酸钾也许是在蒸发过程中由其他物质变化而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4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操作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漏斗、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两个基本操作,本节课再来学习另外两个。

〖介绍〗简要介绍下面的两个实验要用到三个新的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和分液漏斗——的构造和功能。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3,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蒸馏装置的安装:由下到上、从左到右,安装时要小心,防止损坏仪器和戳伤身体;

⑵纯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不妨做个对照实验(一个加碎瓷片一个不加);

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汽温度;

⑷冷凝水的流向:与蒸汽流向相反,使得热交换充分;

⑸利用蒸馏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种沸点相差较大(一般是能够互溶)的液体。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过渡〗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除了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外,还可以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加以分离。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4,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加入萃取剂之后、振荡之前一般都记得塞好分液漏斗玻璃塞,但是分液前容易忘记;

⑵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面流出来,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口部倒出来;

⑶利用萃取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液体互溶(或一种固体溶于另一液体中),但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更大。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问题与讨论〗1.刚才的实验中得到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能不能说碘和水已经彻底分离?若想得到固体碘,可采用什么办法?蒸发(蒸馏)

2.什么样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

更加能够溶解溶质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演示实验:酒精不能从点水中萃取出碘)

3.学生探究:同样多的萃取剂是一次使用效果好还是分多次使用效果好?

〖讲解〗蒸馏和萃取都可以对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分离,但适用的对象不同,我们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分离方法。物质的检验也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试剂和方法,这个我们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遇到。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

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

上部,A、B、C、D分别是实际操作时,各漏斗的下

部插入容器的示意图。

请根据实际使用操作时上述漏斗的使用范围和它们

形状,指出①、②、③、④分别与A、B、C、D中

的哪一种或几种相匹配?

①与______、②与______、③与______、④与______。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自来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

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

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B A B或D 3.⑴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⑵蒸馏烧瓶冷凝管⑶碎瓷片防止液体剧烈跳动(暴沸)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三课时

五、教学后记:

进水

A

B

出水

教案编号:5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 A

〖练习〗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设问〗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6.02×1023个,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是以

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举例说明。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M

〖练习〗做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3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D、3.01×1023个CO2

2、Cl2、HCl、O2、CO2各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10H2O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H2O的数目为多少?

4、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4.9g磷酸中含有多少个H原子、O原子和P原子?以及与多少克P2O5中所含P原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28 g

(4)摩尔是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

作业:P18 8\9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6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m = NA N =Vm 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点燃】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 2H+= H2O +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 H+ =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 + H2O +CO2 ↑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aHCO3 + NaOH==【加热】Na2CO3 + H2O HCO3-+ OH - = H2O + CO32- (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 + O2==【加热】2Li2O 9、氯气的性质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Cu + Cl2==【点燃】CuCl2 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 Cl2 +2FeCl2 =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Na + Cl2 ==【点燃】2NaCl 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点燃】3FeCl3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H2 + Cl2==【点燃】2HCl 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 H2+F2=2HF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这篇关于《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是高一频道为你准备的,希望你喜欢!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新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

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 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 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doc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实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水平。 2.培养计算水平,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使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 按一定的数目关系实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实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实行化学反应 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 例实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 L)的化学物质来实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能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n 表示 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含有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N n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单位:mol -1(/ mol ) 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12C 原子的个数(kg kg 2610993.1012.0-?)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molH 、1molH+。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 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A N 粒子个数 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分子质量约10-26~10-25 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10-3~10-2kg ,即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 m M n ==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2、单位:()()mol kg mol kg mol g mol g //,11--??或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4、相关计算 例题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中含有约 个O 2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H +(1.204×1024) 2. 在反应X+2Y=R+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