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常全面的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非常全面的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非常全面的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非常全面的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知识归纳

一.语音

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

声母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如:bō(波),不能拼成 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 tóng);花儿(huār)

y、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

(1)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

(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

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

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

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另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二.词语

课标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知识回顾:

1.词性:

词语根据语法功能(A有无实际意义;B能否充当句子主干;C能否单独回答问题;D能否重叠)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介词顺口溜:

在上、在下、关于、对,根据、按照、使、与、被。自从、依靠、凭借、向,通过、沿着、把、给、为。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介词前后两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

3.近义词的辨析角度:

A词义轻重;B适用的范围;C搭配的对象;D感情色彩;E语体色彩。

4.词语的辨析原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A、正确使用;

B、正确搭配。

6.词语的含义:

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答题方法

(1)、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7.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8.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1)思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语言: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方法: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

....,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

B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等。

C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

“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

“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

要特别注意“如”字结构的词语。

D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

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E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

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

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

三.修改病句

课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一、常见病句类别: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2.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四.标点符号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一、点号

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

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

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例:老刘病了。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五)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例: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六)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七)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大约三四米十之七八的样子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八)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略)

3、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

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

例:姐姐来信说:“最近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二、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引号

引号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话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想说的),或者是引用来的。

例: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二)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义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别有含义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这种说法的,以及讽刺、反语等。

例:母亲是个“平凡”的人。(表示突出、强调)

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反语)

此外,需要指出的词语以及专名、术语、成语之类有时候也用引号。

例: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例: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例: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三)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破折号

破折号是标号中的重点。它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它后边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例: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如上二例。如果这类语句插在一个句子的当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

例:作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

(二)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

例:“好香的菜,——听到了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

(一)表示说话中断。

例:“你——”老张看了看我,亲切地说,“未来属于你们,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学习,力争成为本行的专家。”

(二)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

(三)副标题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

例: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四)表示事项的列举。这种用法多用于文件和科技文献。

(五)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六)注释后,说明注释者。

例:……如格林(英国新康德学派和新里格尔的创始者——译者)给他的影响更大了。

此外,破折号有时也可用于总括前文。

例: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

使用破折号需要注意的是: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标点,用了破折号以后,一般说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跳跃或转折的话除外。因为读到破折号时,总要停顿,省去那个标点不影响理解语意。

括号

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这种注释或补充说明面比较宽,可以解释语义,注明时间,也可以交代引出处,列举具体内容,还可以讽刺、批评、订正错误等。

使用括号要注意:

(一)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二)按注释范围大小来分,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前者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括号前如有点号要放在括号外边,括号内的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应当省去。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按一般情况处理。

例:他高声念道:“万道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郭沫若:《太阳礼赞》)

例: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

括号和破折号都可以注释前边的话,两者的区别大致是:内容重要,属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号;内容不太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释,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完整的,用括号。

这时附带说明一下常用序次语的表示方式。

(一)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后面用逗号。

例: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其次,要掌握有关知识。

(二)用“一”“二”“三”或“甲”“乙”“丙”等,后面用顿号。

例:根据代词指代的对象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三种:一、人称代词,二、疑问代词,三、指示代词。

(三)数字外面加了括号,序次语后面就不再加点号。

例:第一单元有下面几篇课文:(一)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二)说“小”(三)文学评论两篇

(四)用阿拉伯数字时,后面用小圆点。

省略号

(一)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复的或者类似的语气的省略,还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二)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说话空隙,或者说话断续、沉默不语等。

例:原来如此!……

例:喂!是小陈吗?你托我买的书买到了……你什么时候来取?……好,好,再见!

使用省略号要注意下边三点;

(一)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必尽举的同类事物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项以后再用,以便读者据以联想和补充省略的内容。

(二)省略号前边的话如果到了需要停顿的地方,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就用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是顿号、逗号、也可以用):省略号后边不必再用表示停顿的符号。

(三)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表示语言的中断,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余声未尽,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书名号

主要用业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例:“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例: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如:《苟子?劝学》。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如: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演出嘉宾包括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等当红艺人,演出阵容非常庞大。

3.书名号容易忽视。

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资本论”应加书名号。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

如:“我……不行……了,请……你……”

5.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6.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五.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连贯、得体,均是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要求。

简明就是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其具体内容要点包括:

①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话。

②语言清晰、明白,无歧义(就是不要让对方误解),易理解。

③简明扼要不完全是语言修养问题,还包括对事物的认识、了解等问题。对复杂事物如果不了解得很清楚,就很难掌握要点,就很难说得清楚。当然,提高语言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即使心里明白,也未必说得明白。

连贯的要求包括:

①各句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保持统一的话题。如果东扯西拉,话题突然转换,就会导致语言不连贯。

②句序合理。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不仅要围绕一个核心,还要做到“言之有序”,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句子组织得不合理,即使有着共同的话题,中心明确,也还是不能连贯。

③语言要连贯,还要注意过渡、衔接自然,前后呼应。一段话常常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出现了脱节现象,上下文就不连贯了。

得体的主要内容有:

①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注意场合。不同的场合对语言的使用各有不同的要求:a.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一般用典范的书面语;b.工作场合,要求用语准确、扼要,经常使用某些专门的术语和行话;c.日常场合,要求用语自然、亲切、灵活,一般多用口语;d.娱乐场合,要求用语有趣、生动,有时还要求有点幽默。

②用语要注意对象,要处理好与对象的关系。关系的亲近与疏远,是对长辈还是平辈、小辈,都会引起用语的变化。

③用语要注意文明礼貌,它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常见题型: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可以有……”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缩句顺口溜:“的”前“地”前“得”字后,形容限制去个够。数量出现莫放过,介宾来了也杀头。

六.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这一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内容)。

七.图表徽标

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八.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3、教育意义

初中名著阅读重点梳理之古典文学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

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

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

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

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九.综合性学习

课标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

常用题型: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确,过程

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形成自己的观点。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标题

要点概括:

A.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B.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C.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5、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语言精炼,表意准确,抓住关键。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答题方式:论点+论证

十.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

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 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七、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附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十一.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实词

1、文言实词的古今词义变化

A、词义的扩大;

B、词义的缩小;

C、词义的转化;

D、感情色彩的变化;E古今词义的变化;F、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2、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3、文言实词的活用

文言中有些词的性质可以临时改变,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

4、通假字:古书中用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的使用现象,叫通假。

二、文言虚词

准确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以”“而”“于”“则”“者”“也”等的用法和意义,准确辨析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和意义,以达到对文句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纳整理,完全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言语句的断读与翻译

1、文言语句的断读

A、按词语断读:一个词绝对不能断读开;

B、主谓之间断:主语与谓语之间往往有较大停顿;

C、按结构关系断:语句中有假设、承接关系的,可以根据关系断读开。

2、文言语句的翻译

A、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B、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

C、灵活使用翻译方法:“留”“补”“删”“换”“调”。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被动句。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①结合两材料,给加点的字注上不同的读音;

②指定具体的语句比较异同;

③常见通假字用法的异同;

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

⑤用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⑥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特点找出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

⑦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⑧将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⑨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

⑩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十二.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

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附见: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

十三.写作

课标要求:

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蕴涵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地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

命题规律:

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抒实感”因此,中考命题具以下特点:

1、从题型上看,话题作文成为命题“新宠”;

2、从内容上看,“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唯一不变的宗旨;

3、从命题内容上看,关注成长历程,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崇尚美德,体现辩证思维、人文特色;

4、从具体要求上看,鼓励创新,文体自选。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扩缩法:将字数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使其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2、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A、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了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就是题眼;B、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C、并列短语的题目,题眼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D、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1、具体事物拟题法:以具体的事物入题,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难忘的那道彩虹》)

2、抽象事物拟题法: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感悟春天》)

3、特定情景拟题: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个让人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容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想再看你一眼》)

4、特殊符号拟题法: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如《失败+失败=成功》)

5、条块分割拟题法:将所写内容“裁”成几个小块,择一来写。(如《昨天的思念》)

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由头。

1.审题

话题作文的题干,一般由背景语、启示语、话题语和强调语四部分组成。

A、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B、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C、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2.拟题

A、引用(改换)式拟题:巧用词语;妙用术语;借名拟题;化用歌词妙句;引用诗词名句。

B、修辞式拟题

C、悬念式拟题

D、符号式拟题

E、并列式拟题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 (15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给注音填上汉字。 (2分) 这个窗户俯瞰.( )着一座公园,公园里有一hóng( )湖水,湖面上畅游着一群群野鸭;湖岸上到处都是 五彩斑1án( )、争奇斗妍.( )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2、下面是一篇表扬稿,四句话都有毛病,请分别指出 来。 (只写序号) (2分) A李源同学学习非常克苦,成绩提高很快。B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完成,做作业一点也不马虎。C遇到疑难问题,他不耻下问,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讨论,直到弄 懂为止。D另外,他每天总是起得很早,穿好衣服,就到操 场跑步。 ①有错别字的是第句。 ②语意重复的是第句。 ③与中心无关的是第句。 ④用语不得体的是第句。 3、鲁智深绰号,他在渭州三拳打死,在相国寺倒拔,在野猪林救。(2分) 4、按要求填写。(6分) ①《蒹葭》中的诗句,有几处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 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别离》)的味道,

请写出一处来。 ②报载,近日伊拉克的巴格达已有几家歌舞厅开张,这 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杜牧的《泊秦淮》中的诗句。 ③李清照的《如梦令》和《醉花阴》中,点到“醉”或“酒”的句子分别是 、 。 ④面对落日,崔颢在《黄鹤楼》中说;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说。 ⑤“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 兹土”的不幸遭遇,用《马说》中的话说就 。 ⑥《五柳先生传》的赞语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 富贵”与传文中的 句相呼应。 5、谈谈你对下面一句话的理解。 (3分) 没有梦想的睡相,不妨将它叫做遗容。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 (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 ) ②一箪食,一豆.羹(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警 弋舟 上了车,我才知道这是要把老奎送到养老院去。地方是老郭找的,离得也不算远,还在我们派出所的辖区里。这家养老院是私营的,规模不小,据说条件不错,住进去不容易,有的老人已经排了两年的队。天知道老郭是怎么搞定的。我想这事儿,怕是不会像让两根烟那么轻而易举。这就是我师父。他除了跟老奎长得像点儿,俩人之间既不沾亲又不带故。再说了,他已经退休了,自己还在跟喉癌死磕。 两个老头都不说话。我偶尔回头,看到坐在后排的他们,居然手拉着手。两只满是老年斑的手彼此扣着,像盘根错节的枯树根咬合在一起。车里有股老年人身上特有的怪味儿。这气味还带着颜色,青灰,又泛着点儿苔藓长着毛的墨绿。没错,你也可以说那就是死亡的味道。 到了地方,老奎却不想进去了。老郭也不劝他,让我跟他在院门口等着,自己蹒跚着进去找人办手续。老奎的包袱扔在地上,他一屁股坐了上去,从口袋里拿出只铝烟盒。这只铝烟盒我太熟悉了,老郭的,现在竟然到了他的手里。铝烟盒里装着烟丝,估计不够他抽几回的。也就是说,用这只铝烟盒来装烟丝,实用性不大。它更像是个装饰品或者是纪念物。不知为什么,我还觉得拿在老奎手里,它也像是个女人用的粉饼盒。尽管它也算不上太讲究,但对于老奎来说,还是精致了点儿。 他开始卷烟。我跟他说这家养老院有多好。我的话他压根没往耳朵里进。他抽着烟,眼睛空洞地望出去,像是曾经望着滔滔的江水。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又问了那个问题。它挺困扰我的,我当时想的是,我要是再不问一下,可能就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了。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老奎——为啥要在一把年纪了的时候想到来自首?老奎不搭理我,抽他的烟,望他的水。问完我才明白,其实我也没那么想得到个答案。这世界上说不清的东西太多了,而有答案的东西却太少。 “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冷不丁,老奎来了这么一句。 我听见了。但当时像没听见一样。随后我才意识到,“孤单”这个说法,我压根就没跟他挂上过钩。这个词不该在他老奎的词库里。我认为有些情感是他无从觉醒到的。哪怕它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攫紧了他的心,疯狂地荼毒他。就好比如果他真的被“孤单”所煎熬,恐怕他也只会本能地有所不适而已。那情形完全是生理上的,在他,可能就像是嗅到了一股令人反胃的恶臭。他没法将之上升为一种情感。所以,我以为听见了另外一个人说话。 他还是不看我。但我没看错的话,他的眼角有混浊的老泪。你见过人的眼泪像洗过抹布的脏水吗?当时我就见识了。他还能流出脏水一样的眼泪,这算是上帝对他的一个优待。你知道,动物们只能干瞪着眼睛默默承受。不过这可不像一辈子都让上帝头疼的那个老恶棍。他敢杀人,敢卖闺女,敢当钉子户,可是不敢承受老了的“孤单”。 他坐在那儿,整个人蜷缩着,像是被人扔出去时还揉成了团的废纸,你要是想重新弄平整,得用熨斗使劲熨才行。报纸卷出的烟卷都快烧到他指头上了。有一阵,我甚至动念,是不是想办法帮他把闺女给找回来。但这念头立刻打消了。还是算了吧。有什么好说的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题附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间jiàn 黑白相间亲密无间居间调停 B.挨āi 挨门逐户挨打受骂延挨度日 C.劲jìng 疾风劲草强劲有力刚劲正直 D.舍shě舍我其谁不舍昼夜魂不守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舟楫开门缉盗无赖万籁俱寂 B. 装潢梳装打扮撒谎谎诞不经 C.杂糅矫揉造作回溯扑朔迷离 D. 禁锢涸泽而渔溪落自辟蹊径 3.下列句子,加点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B.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D.我爱中国的整个,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西游记》西方通行本名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B.“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还参加了红桥村研制饲料、科学养猪的经验。 C.256次列车运行途中.广播点歌、宣读家书等活动丰富多彩,车厢里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D.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6. 填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天空两颗星星的故事的基础上,注入了人间生活经验和对生活大胆幻想的成分,从而成了现在流传的故事的雏型。 A.由于到南北朝时《牛郎织女》的发展 B.到南北朝时由于《牛郎织女》的发展 C.《牛郎织女》发展到南北朝时 D.《牛郎织女》由于到南北朝时的发展 作文 题目:我的另一片天地 提示: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天地,请把你的另一片天地展示给大家。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 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诘.问(jí) 愧怍.(zuò) 张慌失措. (cuò) B 、仄.歪(zè) 嶙峋.(xún ) 干涸.(gù) 唯妙唯肖. (xiào ) C 、狼藉.(jí) 污秽.(huì) 酬和.(hé) 相行见绌. (chù) D 、妖娆.(ráo ) 招徕.(lái ) 狡黠.(xiá) 强聒. 不舍(gu 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轩昂沉缅恣睢鳞次栉比 B.告罄蓦然威慑根深蒂固 C.潺弱扶掖惊悚睇泗横流 D.亵赌鸿鹄睥睨独具惠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A .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桶、名花名草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B .学问是寸积铢累.... 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C .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D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参加第二十一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勇夺五金实现历史突破。 B.经过国庆阅兵大典后,使许多年轻人萌发了成为一个军人的愿望。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D.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6.下列关于名着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复习并总结小说类阅读题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熟练掌握考点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学习小说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揣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策划: 一、引入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 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 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药》里的华老栓为什么会拿革命者的鲜血来做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呢,原因就是他生活着的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犹如一间绝无窗户而又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周围的人都在是迷信的,愚昧的,麻木的。所以他的迷信、愚昧、麻木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项链》的作者就曾这样介绍玛蒂尔德: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如范进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将自己54岁以前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表现了他沉迷于仕途,热衷于功名的性格特点。 五、牛刀小试: 阅读小说《木笛》,回答文后题目: 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意图是什么?(5分)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4、你认为文中的音乐大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阅读指导: 第一步:请大家浏览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整体阅读,把握要点这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 活动1、抽生复述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好了,我们在着眼于全篇,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做文后的习题了,大家还要注意阅读的步骤: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题路(审题包括审分值和问题,如……揣摩题路就是说要试着从命题者的思维角度去揣摩。并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相应的位置。) 第三步:对位推敲,摘取答案(在文中锁定了答题区域后,就要细心准确研读有关语段,找到信息源,筛选出关键词句。) 第四步:紧扣原文,整合答案(就是将筛选、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整合,组织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word版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基础知识整理复习 隆江中学陈松龙 七年级一、二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 瞬间(shun)炫目(xuan) 啜泣(chuo) 休憩(qi) 忍俊不禁(jin) 地窖(jiao) 泯灭(min) 厄运(e) 猝然(cu) 愠怒(yun) 茁壮(zhuo) 擎天撼地(qing) 二、字形 隐秘机密纳罕呐喊迂回伫立储蓄贮藏明察秋毫 可望而不可即诅咒咀嚼碌碌终生忙碌风韵心旷神怡粗犷 险象迭生层峦叠嶂获益匪浅报酬壮志未酬肃然起敬茁壮 擎天撼地震撼糟蹋庸碌 三、成语 小心翼翼:原指恭敬谨慎。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疏忽。(词义)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注意病句似的重复)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 浪子回头:不务正业的人改恶从善。(注意适用对象) 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注意程度) 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注意适用范围,指乐器) 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词义)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注意适用对象)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注意确切词义) 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擎天撼地: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注意程度)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形容人) 四、文学常识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孔子,春秋。 五、默写 论语第1、3、4、8、10

七年级三、四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 酝酿(yun niang)卖弄(nong)鸟巢(chao)济南(ji)抖擞(sou) 镶边(xiang)宽敞(chang)水藻(zao)贮蓄(zhu) 澄清(cheng) 着落(zhuo) 栀子花(zhi)唱和(he)树冠(guan) 镰刀(lian) 背篓(lou)肥硕(shuo 栖息(qi)乌桕(jiu)蟋蟀(xi shuai) 寥阔(liao)枯涸(he)清冽(lie)梦寐(mei) 骸骨(hai) 躯壳(qu)万载(zai)葱茏(cong long)喑哑(yin)蝉喙(hui) 窸窣(xi su)喧嚣(xiao)一叶扁舟(pian)高垣(yuan)连亘(gen) 禅院(chan)睥睨(pi ni)镶边(xiang)熙熙攘攘(rang)静谧(mi)二.字形 宛转婉言谢绝树籽荡漾黄晕荤菜恬静发髻两鬓斑白马鬃摇篮篮球蓝色津津乐道斤斤计较宽敞疲敝峰峦孪生弥漫蔓延 三.多音字积累 晕落和薄载弄澄 四.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学而不厌--学习永不满足。(注意情感色彩)(以上三个为二单元的补充) 花枝招展:开满鲜花的枝条迎风摆动;也比喻女子打扮格外漂亮。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注意适用对象)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皆指人类社会弱者被强者欺凌,弱国被强国吞并。津津乐道:很有兴趣的说个不停。可以贬称热衷于某事。(注意情感色彩) 返老还童:原指老年人还复到了儿童时代,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注意适用对象) 更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日转星移:斗换星移。意思是感叹时光飞逝,事物在变化,物是人非。 五.文学常识 朱自清:《春》 老舍:《济南的冬天》,了解其代表作。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 曹操、白居易、辛弃疾作了解 六.背诵默写 古代诗词五首 七年级五、六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 嫌恶(wu)堕落(duo)苦心孤诣(yi)虐杀(nue)哀号(hao)犄角(ji)怦怦(pe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各类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20XX年中考语文知识整合目录 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二、中考语文容易读错的字 三、词语解释 四、修改病句归类训练及答案 五、中考课外名著阅读集萃 六、中考古诗文默写练习题 七、文言文简答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十、文言文虚词用法 十一、文言文实词用法 十二、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十三、古今异义 十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十五、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十六、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莫明其妙(名) 不加思索(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厉)变本加利(厉) 掩旗息鼓(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生)流光溢采(彩) 沤心沥血(呕) 大相经庭(径) 不醒人事(省)

坚苦朴素(艰) 锐不可挡(当) 粗制烂造(滥) 鞠躬尽粹(瘁)神态安祥(详) 清洌可鉴(冽) 墨守陈规(成) 张灯接彩(结)仰扬顿挫(抑) 甜言密语(蜜) 绿树成阴(荫) 反应情况(映)两全齐美(其) 打架斗欧(殴) 不可思意(议) 鬼鬼崇崇(祟)抑扬钝挫(顿) 不知所错(措) 改斜归正(邪) 错落有志(致)无精打彩(采) 沓无消息(杳) 痛心疾手(首) 出类拔翠(萃)白壁微瑕(璧) 卑躬曲膝(屈) 互相推委(诿) 关怀倍至(备)如法泡制(炮) 英雄倍出(辈) 佳宾满堂(嘉) 巧装打扮(乔)一张一驰(弛) 病入膏盲(肓) 好高鹜远(骛) 破斧沉舟(釜)迫不急待(及) 陈词烂调(滥) 趁心如意(称) 语无论次(伦)相形见拙(绌) 直接了当(截) 毛骨耸然(悚) 名列前矛(茅)手屈一指(首) 丰功伟迹(绩) 残无人道(惨) 挺而走险(铤)殉私舞弊(徇) 声色俱历(厉) 天翻地复(覆) 汗流夹背(浃)声名狼籍(藉) 穿流不息(川) 一愁莫展(筹) 一口同声(异)因地治宜(制) 记忆尤新(犹) 貌和神离(合) 珠连壁合(璧)原驰腊象(蜡) 挑拔离间(拨) 雍荣典雅(容) 原形必露(毕)如火如茶(荼) 不屑置辨(辩) 披星带月(戴) 莫不关心(漠)咳不容缓(刻) 五体头地(投) 默默无蚊(闻) 兴兴向荣(欣)题纲挈领(提) 按步就班(部) 不记其数(计) 重峦叠障(嶂)臭名招著(昭) 噪动不安(躁) 相儒以沫(濡) 见义思迁(异)无机之谈(稽) 踹踹不安(惴) 不可思义(议) 深恶痛极(疾)惩前毙后(毖) 草管人命(菅) 来势凶凶(汹) 循序渐近(进)举一返三(反) 委屈求全(曲) 才输学浅(疏) 阴谋鬼计(诡)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必须使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6小题8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狡黠(á) 潜力(án) 提防(dī) 恪尽职守(kè) B.纤细(ān) 嗤笑(ī) 勾当(ɡōu) 黎民百姓(mín) C.拮据(é) 藻饰(zǎo) 称职(èn) 气冲斗牛(dǒu) D.抽噎(yē) 发窘(ǒnɡ) 干系(ɡān) 越俎代庖(p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出现失误——五环变四环,真让人叹为观止。 B.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C.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把人生比喻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幼年像,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少年像,可以尽情地抒情;青年像一出快乐的喜剧,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年像,经历着种种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老年像,静静地品味那逝去的岁月。 ①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②一首浪漫的诗歌③一篇美丽的童话④一部严肃的小说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我市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C.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D.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和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立即迅速蹿红网络。 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的长篇小说《变色龙》就是他的作品。 B.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杰作。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的名言。 6.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4)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最新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总复习汇总

最新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总复习汇总 一、古代部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关雎》《蒹葭》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公输》 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

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 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陈涉世家》9.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10.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龟虽寿》。 1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12.《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三峡》 13.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晚年醉心佛学,被称为“诗佛”,作品多有空灵之感,擅长书画,苏轼赞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尊为“诗仙”。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瑰丽活泼。《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为“诗圣”,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忧国忧

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18 年初中升学模拟考试(一) 九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请考生把所有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答题要求见答题卡。 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妥贴.(tiě)捷径.(jìng)撼.卫 hàn)万象.更新(xiàng) B.羞怯.(qiè)哺.育(fǔ)契.机 qì)别出心裁.(cái) C.绵延.(yán)心弦.(xián)频.危 bīn)望洋兴.叹(xīng) D.芯.片(xīn)澄.清(chéng)吮.吸 (shǔn)眼花缭.乱(liáo)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项()(2分)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 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它是一本历书,从天演 而来,从太阳_________万物的目光中提炼出秘 笈,为地气所用,为物候贴上标签,由此,天人 合一,万物_________,大地井然有序;它承载 着稻香谷黄,引导着蛙鸣蝉唱,它演示着 _________,沉淀出蜜甜酒香,它浸润着淳朴农 人的丰收之梦,也_________着知性文人的跳跃 诗行。 A.俯瞰欣欣向荣叶落花黄润泽 B.仰望欣欣向荣落叶黄花润湿 C.俯瞰蒸蒸日上叶落花黄浸湿 D.仰望蒸蒸日上落叶黄花浸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2分) A.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副本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遮.(zhē)掩兴致.(zhì)茁.(zhuó)壮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 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 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先生原来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植树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 四、多音字 cháng(长处) sì(似乎) 长似 zhǎng(长大) shì(似的) chōng(冲锋枪) cáng(捉迷藏) 冲藏 chòng(冲着) zàng(藏族) zhòng(栽种) qí(奇怪) 种奇 zhǒng(种子) jī(奇数)

五、形近字 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 树(大数)壮(壮丽)种(种植) 桃(桃树)姑(姑娘)车(汽车) 跳(跳动)咕(咕咕)东(东西) 礼(有礼)植(植物)住(居住) 扎(挣扎)值(值日)注(注意) 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寻找—寻觅懊丧—沮丧惊奇—诧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兴致勃勃—兴味盎然七、反义词 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仔细—马虎害羞—大方探出—缩进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 2. 形容词搭配: (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难忘)的日子(绿油油)的小柏树 (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 九、词语归类 1. AABB 式的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高高兴兴 2. ABCC 式的词语:兴致勃勃人才济济仪表堂堂 十、句子积累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备考)

2019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备考)中考当中,除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考查,还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作为中考语文当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俗语涵义,以及古诗词与文言文的默写,更多请看下文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基础知识部分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量比较大,要求掌握780个词语,200个成语,20个俗语,以及31篇古诗词和24篇文言文;二是中考当中的考查比较纤细,重视详尽字词涵义,以及例外语境当中的运用;三是此部分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识记。 那么这些大量的基础知识,怎样去进行复习呢,在此我们给出以下复习建议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梳理汇总。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用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详尽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详尽复习情况合理地规 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确凿到位,那些理解确凿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对数量较大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一个结壮牢靠的掌握,为了避免遗忘,要进行多轮巩固,第一遍全面复习,第二遍重点复习不知道含义和理解有误的,这样一遍一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基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2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勾.当(ɡòu)恻隐忍俊不禁.(jìn)妇儒皆知 B.归省.(xǐnɡ)愧作戛 .然而止 (ɡá)销声匿迹 C.藩.篱(fān)瑟索锲.而不舍(qi è)月明风清 D.枯涸.(h é)技俩顶礼膜.拜(mó) 无可质疑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 ,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5.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 分)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房子能盖得高吗? B.房子能盖不高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点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点 一.语法知识 1..实词 (1).名词 ①人或事物②时间③表方位 (2)代词 ①人称代词(你,我,他)②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为什 么)③指示代词(这,哪,这样) (3)动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唱,支持,保持)②发展变化(长大,升高,增加)③表心理变化(喜欢,厌恶) ④存在消失(有出现,消失)⑤使令(派,叫,让,请,允许,奖励)⑥可能意愿(能,会,应) ⑦表示趋向(来,进来,过去)⑧判断(正是,是,就是) ⑷形容词 ①事物状态(明媚,娴静,激动)②事物性质(快,多少,伟大, 诚实)③事物形状(圆,方,长) ⑸数词 ①确词(二,亿,二分之一)②概数(几许多三四十)③序数(第一,初二,老大) ⑹量词 ①物量(斤,两,辆,朵,枝,个)②动量(阵,顿,次,遭,回,圈,趟)

2.虚词 ⑴.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 定语气 ①表时间,频率(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将要,快要,马上, 立刻,顿时,渐渐,终于,忽然,偶尔,常常,往往,永远,一直, 永久,一向,一再,再三,再次) ②表程度(很,非常,更加,十分,最,太,稍微)③表范围(全,都,总共,仅仅,只) ③表重复(连续,又,再。也,还)⑤表语气(可,却,倒,偏, 难道)⑥表肯否(可能,不,没有,没,必定,也许,或许) ⑵.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面,把他们合起来修饰或补 充说明动词的,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介宾短语(状语、补) ①表处所、方向(从、自、往、朝、向、到、在、于、有)②表时 间(从、自从、到、在、当、于)③表状态、方式(按照、以) ④表原因(由于)⑤表目的(为、为了、为着、给)⑥表对象、关联(对、对于、关于、至于、连、同、跟、和、于) ⑦表排除(除了、除)注: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加时间助词, 可表趋向动词。 ⑶.连词:用来连接句子(和、同、跟、当、以及、及、并且、而且、而、或、不但) ⑷助词 ①时态动词(着、了、过)②结构助词(的、地、得、所)③语气助 词(呢、么、吗、吧、罢了) 注:独立运用能力太差除了“所”字之外都念轻音 ⑸.叹词 ⑹拟声词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题(附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四十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间jiàn 黑白相间亲密无间居间调停 B.挨āi 挨门逐户挨打受骂延挨度日 C.劲jìng 疾风劲草强劲有力刚劲正直 D.舍shě舍我其谁不舍昼夜魂不守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舟楫开门缉盗无赖万籁俱寂 B. 装潢梳装打扮撒谎谎诞不经 C.杂糅矫揉造作回溯扑朔迷离 D. 禁锢涸泽而渔溪落自辟蹊径 3.下列句子,加点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B.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D.我爱中国的整个,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西游记》西方通行本名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B.“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还参加了红桥村研制饲料、科学养猪的经验。 C.256次列车运行途中.广播点歌、宣读家书等活动丰富多彩,车厢里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D.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6. 填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天空两颗星星的故事的基础上,注入了人间生活经验和对生活大胆幻想的成分,从而成了现在流传的故事的雏型。 A.由于到南北朝时《牛郎织女》的发展 B.到南北朝时由于《牛郎织女》的发展 C.《牛郎织女》发展到南北朝时 D.《牛郎织女》由于到南北朝时的发展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勾.当(ɡòu) 恻隐忍俊不禁.(jìn) 妇儒皆知 B.归省.(xǐnɡ) 愧作戛.然而止(ɡá) 销声匿迹 C.藩.篱(fān) 瑟索锲.而不舍(qiè) 月明风清 D.枯涸.(hé) 技俩顶礼膜.拜(mó) 无可质疑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 ...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 言而喻 ...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5.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房子能盖得高吗? B.房子能盖不高吗? C.房子应该盖不高。 D.房子是否盖得高? 6.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维护及环境整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