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报刊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先后诞生了邸报、小报和京报等类型。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报刊并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消亡、最后惨遭淘汰的地步。

关键词:报刊封建专制演变信息文化大众传播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报刊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先后诞生了邸报、小报和京报等类型。然而,中国古代的报刊起源甚早,但发展缓慢,到了近代仍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报刊并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消亡、最后惨遭淘汰的地步。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唐代两份“敦煌进奏院状”,距今 1 2 0 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北宋末年出现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宋代小报可以说是民营报纸,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表达民意的内容。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由朝廷邸报派生出来的民营印刷发行的《京报》,《京报》与邸报比较是一大进步,它把千年以来只在官吏中内部发行的邸报“参考消息”,演变成了具有商品特征的大众传播工具,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是明清时期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但是,正如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一样,近代报纸也没能在近代中国产生,我国的近代报纸是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而产生的。马克斯·韦伯说:“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古老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报纸的国家,但无论是唐代的邸报,还是明清的京报,历史发展近千年,始终没有摆脱“官文书”的特征,仅仅满足于抄录宫门钞、谕旨和奏章。早期近代报纸并不是由中国古代的报纸演变而来,而是外国传教士独立创办的。中国古代报纸之所以没有演变为近代报纸,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正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中国古代报纸最终走向消亡。

中国古代报刊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封建统治阶级对新闻传播进行严厉控制,古代报纸只能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官方的邸报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和京报,要在严格控制下活动,没有言论自由。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

由的历史。

第二,中国古代报刊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的。经济的自足必然导致生产经营的封闭,没有商品流通就不会有商品信息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封闭自足的经济上产生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信息的数量和时效的要求,作为其商业化承载体的近代化报纸就更难出现了。同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滋生重农抑商,重文轻商的思想。古代中国的主流意识是反商业经济的,闭关锁国是其极致表现。我国古代报纸的政治性太浓,主要报道政治、军事动态,经济新闻的消息几乎没有,整个社会都觉得邸报刊登过多的经济新闻是非常可笑的,认为经商同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不相容的。“学而优则仕”,而不是经商,发展经济。这样导致有商业信息需要的从事生产的人不懂文字,而懂文字的读书人、士大夫一族又不屑于商业。以商业化信息提供者为标志身份的近代化报刊就没有了发生发展的理由。

第三,受雕版印刷术的束缚。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全套金属活字印刷系统,完全符合现代报刊的出版要求。而在中国,一直到晚清,活字印刷却始终没能进入主流,雕版印刷,一直占据强势地位。活字印刷的特点是成本低廉,印刷迅捷,而雕版印刷费时费钱,要用来印刷生产现代报纸,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印刷工艺技术的制约,使得报刊不能快速出版,也不能扩大发行量。这是因为报刊的印刷不同于书籍印刷,有着较强的时效性,需要尽快出版发行。传统的雕版印刷显然不能适应。再者,雕版印刷费工费时。雕版宜于存版重印,许多经典古籍都是雕版印刷。而报刊是一次性印刷品,印后不再重印。由于速度、经济的制约,雕版印刷不适宜于报刊印刷。采用活字版印刷方为上策。可中国文字数量庞大,加上常用字的重复使用,必须模刻很多字模。活字制作始终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木活字因为材料为木质,较易磨损。造字排板的成本就太高,不如雕版可以保存,随时按需要印刷。明末清初,也开始制造金属活字,但是难度极大,如重复的同一个字,差异明显。即便使用活字,也是手工印刷,与雕版印刷工艺差别不大。这种泥活字、金属活字也不可能闯入近代印刷报刊的领域。中国人没有找到一种适宜浇铸活字的金属合金、适合快速印刷的油墨以及机械动力,像谷登堡所使用的那样。所以,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于报刊的多次的长期的大量印刷无多大作为。

第四,需求量过小限制了中国古代报刊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对报刊的需求量不大。首先,在古代民间,时事传播途径主要依靠日常的娱乐方式,普通市民的大多数历史常识、时事消息,都来自说书场和刊行的戏文小说里面。对极具时效性的新闻作小说戏文式的舒缓解读,表明整个社会对昨日的追忆与向往超过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有悖于近代新闻精神的。其次,在社会上层,四书五经垄断了无数读书人的大脑,而没有精英分子对世界做出深度的关注和思考。中国智识阶层都成了书斋学者,当然也就没有能力创办出需要广阔视野和现世关怀的近代报刊;再者,中国的封建文化意识根深蒂固,读书毕竟是少数人的事情,社会对书籍、报刊的需求往往是少量的需求。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读书不看报,文化传播的需求小,大众文化素质就不能提高;大众文化素质不高,更不想读书看报,文化传播的需求就更难增长。而活字印刷只有当书的印数达到相当数量,才能显示出优越性。因为没有市场的压力、消费的需求,传统印刷术便没有革新的动力。报刊需求量规模过小,因而也就限制了中国古代报刊向近代报刊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封建统治阶级对新闻传播的严厉控制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制约中,再加上雕版印刷术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重文轻商社会习气的影响,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古代报纸向近代报刊的演变,最终使中国近代报刊晚于欧洲两百年之久,在外报的影响下才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简明中国新闻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年.

3《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4张松顷.《论活字术未成为图书制作主流原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年,第2期:.

5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SCI收录中国期刊国家一级期刊名录一览表

SCI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

国家一级期刊名录 JuneSnow-王从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 国家一级刊物目录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原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确定的一级刊物。国家一级期刊目录如下: 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 1 人文、社会科学 30 经济学家59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 中国社会科学(中、英 文版)* 31 世界经济60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 港)* 3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2 会计研究61 中国体育科技 4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 33 中国农村经济62 中国语文* 印资料 (全文复印) 34 农业经济问题63 古汉语研究 5 学术月刊35 中国土地科学64 语言研究 6 马克思主义研究* 36 中国工业经济65 外语教学与研究* 66 外国语 7 哲学研究* 3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 8 自然辩证法研究38 财贸经济67 中国翻译 9 自然辩证法通讯39 金融研究68 当代语言学(原为:国 外语言 10 心理学报* 40 国际金融研究学) 11 心理科学41 管理世界* 69 现代外语 12 世界宗教研究* 42 科学学研究70 外国文学评论*

13 统计研究43 科研管理71 外国文学 14 社会学研究* 44 新闻与传播研究* 72 外国文学研究 15 社会科学战线45 中国出版73 文学评论* 16 中国人口科学46 中国图书馆学报* 74 文艺研究* 17 民族研究47 图书情报工作75 文学遗产 18 政治学研究* 48 大学图书馆学报76 文艺理论研究 19 国际问题研究49 情报学报7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丛刊 20 求是50 档案学研究78 美术研究 21 中共党史研究51 高等教育研究* 79 中国音乐学 22 台湾研究52 教育研究80 历史研究* 23 法学研究* 53 比较教育研究81 中国史研究 24 中国法学54 教育发展研究82 近代史研究 25 中外法学55 中国高教研究83 世界历史 26 法学评论5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84 考古学报 27 经济研究* 57 体育科学* 85 文史(中华书局) 28 中国经济史研究5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86 敦煌研究 29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 注: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 2 自然科学 1 中国科学(A-E 辑)(中、英文版) 28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55 地理学报 2 科学通报(中、英文 版) 29 中国物理快报(英 文版) 56 遥感学报 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 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57 生理学报 4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 版)31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 科学进展) 58 遗传学报 5 清华大学学报(英文 版) 32 化学物理学报59 动物学报 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英文版)33 催化学报60 植物学报(中、英文 版) 7 数学学报34 化学学报(中、英文 版) 61 生物物理学报8 数学年刊(A、B辑) 35 物理化学学报62 生物化学与生物 物理学报 9 应用数学学报36 分析化学63 微生物学报 10 计算数学37 高分子学报(中、英 文版) 64 实验生物学报 11 数学进展38 无机化学学报65 细胞生物学杂志 12 系统科学与数学39 有机化学66 生态学报 1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4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67 古生物学报 14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41 中国稀土学报68 植物分类学报

近代以来中国人孝观念的嬗变

近代以来中国人孝观念的嬗变 100年前,一位名叫何德兰的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写道:"以孝作为所有社会与伦理体系的基石,是整个中国文明的根本原则。如果不能深知孝是所有中国人家庭、社会、宗教和公民生活的基础,没有人能够理解中国和中国人。"然而,作为一个表征中国文化与社会特色的本土概念,我们却很难说清孝是什么。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文本的梳理、解读和对中国人日常生活话语与实践的考察,我们认为:孝或孝道是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子女及其类似身份的角色期望。或者说,孝就是由一系列特定的规范和行为模式组成的社会角色,反映了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于子女及其类似身份的行为期望,而子女及其类似身份者也依据自己的角色领会和情景定义来扮演孝的角色。作为子女的特定规范与行为模式,孝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几乎规定了个体一生中的所有行为, 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由子女向父母的正常流动。根据资源与信息流动所依赖的中介差异,我们将孝的内涵分解为赡养、照顾、尊敬、顺谏、爱护、慰藉、丧祭7个方面24项指标,分别描述孝的物质维度、身体维度、地位维度、权力维度、情感维度、扩展维度和象征维度。其中,"丧祭"旨在规范父母去世后的个体行为,对父母仅具象征意义;"慰藉"重在规范以父母之外的他人为互动对象,但可能对父母的心理状态和声誉造成潜在影响的行为,是一种"隐性孝道";"赡养"、"照顾"、"爱护"、"尊敬"、"顺谏"虽都用来规范直接以父母作为互动对象的行为,属"显性孝道",但前三者属叶光辉所谓的"相互性孝道",后两者则属"

权威性孝道"。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与孝相关的期刊论文编码单》、《孝道期刊故事编码单》、《中国人孝观念与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对随机抽取的315篇期刊论文、300篇孝道故事和1200位青岛市城乡居民进行了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从大传统与小传统两个视角考察了中国人孝观念的近现代嬗变。研究发现:(1)孝仍是现代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重要道德,但与传统社会相比,孝的内涵及其地位和作 用已发生了变化。首先,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对"顺谏"、"丧祭"的认同都是所有内涵中最低的,而对其它内涵的认同仍然很高。然而,知识分子更加认同"赡养"、"照顾"这两个在传统社会被视为"小孝"或"下孝"的内涵,但普通民众却更加垂青"尊敬"、"慰藉"这两个被传统孝论赋予更高价值的内涵。这一区别无疑使小传统孝道蒙上了更多的传统色彩。其次,孝的政治意义弱化。再次,孝的对象由父系、夫系向母系、妻系、非亲属和国家、民族等抽象集合体扩展。(2)过去百余年间,中国的孝道变迁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大传统来说,近代以来的孝道变迁经历了 1919年前的质疑、1919-1949年的驳杂、1949-1979年的否定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复兴四个阶段。从小传统来说,则经历了 1950年代前的高认同、1960、70年代的低认同和改革开放后的复苏三个阶段。大、小传统变迁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反复特征向我们展示了传统孝道在近代以来所经历的充满戏剧性的曲折命运。(3)近代以来的孝道变迁是社会转型条件下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剧变,都会引发激烈的孝道论争并 导致孝观念的巨大变迁。这些变迁背后的推动力量很多,但最引人注

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

11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 编制说明: 本索引是试图将本论坛出现之中国近现代报刊电子书加以汇总,期待做得更加专业一些,为报刊研究者提供帮助。这项工程需要多人合作,期待更多同行加入,未来目标是申请独立的版块。最后谢谢各位朋友的鼓励! 1、晚清民国部分的索引共48条:在 7 楼 2、49年后的索引(包括台湾)共计41条:在 8 楼 3、补充部分:4楼 4、redyoung君提供的:5楼 本索引根据国学数典论坛中各个板块所见中国近现代报刊加以整理。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只是锦上添花,使各位前辈的工作价值得以彰显。 下面为有志于进行中国近现代报刊电子稿上传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信息。 1、国家图书馆的数字期刊 2、中美百万图书计划。由浙江大学图书馆负责开发的数字化图书计划,有加盟的高校图书馆可以下载DJVU格式的民国期刊。 3、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全六册),编者:上海图书馆编,年代:1965~198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77619&extra=page%3D4

这份资料有助于各位朋友了解近代期刊篇目情况。 国学数典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2 1、国学图书馆编辑: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djv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159976&extra=page%3D4 2、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季刊(第一期、第二期),djv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174933&extra=page%3D5 3、王献唐等主编: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一卷第一期/第二期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175121&extra=page%3D5 4、中法汉学研究所编:中法汉学研究所图书馆馆刊,djv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165237&extra=page%3D7 5、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1933.6——1937.3),djv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156136&extra=page%3D8 6、浙江省立图书馆編:文澜学报1935-1937,djv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057128.html,/viewthread.php?tid=141875&extra=page%3D1 1

国家期刊刊物名录

浙江海洋学院文件 浙海院发…2006?48号 浙江海洋学院 关于公布《浙江海洋学院国内学术刊物名录 (校内使用稿)》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 经征求各学科组意见,并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现将《浙江海洋学院国内学术刊物名录(校内使用稿)》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1. 浙江海洋学院国内学术刊物名录说明 2. 浙江海洋学院国内学术刊物名录 二○○六年十二月五日

附件1: 浙江海洋学院国内学术刊物名录说明 (校内使用稿) 一、本名录仅供校内岗位聘任、考核及科研工作量计算使用,不作其他依据。除刊物名后有专门说明之外,每篇需满2000字始计,不满2000字不计。 二、本名录只列国内一、二级学术刊物名,未列入名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报及未被SCI、EI 、ISTP、SSCI、A&HCI收录的发表在国(境)外刊物上的外文论文,作为国内二级刊物认定,其余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均作一般刊物认定。 三、有公开出版书号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或全国一级学会主编的学术论文集,作为国内二级刊物认定;有公开出版书号的国内其他学术组织的学术论文集,作一般刊物认定。 四、学术期刊专集论文、学术期刊增刊论文按期刊标准降一级认定,如学术期刊本身为一般刊物,其岗位聘任、考核及科研工作量计算按一般刊物的二分之一量认定。 五、参照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浙江海洋学院学报》在校内作为国内二级刊物认定。 六、本名录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由学校科研处负责解释。

附件2: 浙江海洋学院国内学术刊物名录 (校内使用稿) 一国内一级学术刊物名录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1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 2求是 3社会学研究 4文史(中华书局) 5学术月刊 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7新华文摘(1千字以上) 8文学评论 9中国语文 10文艺理论研究 11文学遗产 12文艺研究 13语言研究 14古汉语研究 15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6文献 17历史研究 18近代史研究 19中国史研究 20世界历史 21考古学报 22台湾研究 23民族研究 24档案学研究 25中国图书馆学报 26大学图书馆学报 27情报学报 28中国出版 29编辑学报 30新闻与传播研究 31哲学研究 32文史哲 33中华文史论丛 34自然辩证法研究 35自然科学史研究 36国学研究37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 38高校理论战线 39中共党史研究 40政治学研究 41思想教育研究 42马克思主义研究 43国际问题研究 44世界经济与政治 45研究与发展管理 46法学研究 47中外法学 48政法论坛 49中国人口科学 50经济研究 51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52世界经济 53中国工业经济 54财政研究 55金融研究 56中国经济史研究 57世界金融研究 58会计研究 59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60中国农村经济 61农业经济问题 62财贸经济 63统计研究 64国际贸易问题 65经济学家 66教育研究 67中国高教研究 68比较教育研究 69高等教育研究 70外国教育研究 71教育发展研究 72课程、教材、教法 73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梦想的历史演进_王淼

2015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2015第44卷第2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4No.2■政治学研究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梦想的历史演进 王淼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中国梦是当前的热点理论问题,国内学界对其进行了丰富的理论解读,但关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梦想演进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回顾中国近代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再到维新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梦想构成了中国梦的历史基石;而贯穿其中的主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实践主体、价值目标的不断发展演变,恰恰是我国社会梦想演进的历史主线和内在逻辑。深入研究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梦想的历史演进,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梦提出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15)02-0128-07 收稿日期:2014-11-10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A007) 作者简介:王淼,女,河南南阳市人,哲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何谓“中国梦”?习近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1]正所谓“论从史出”,中国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也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社会梦想。回顾中国近代史,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天国平均梦”到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梦”,再到维新变法的“改良图存梦”,从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梦”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立解放梦”,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富国强民梦”,不同时期的社会梦想汇集成了几代中华儿女心中最美好的夙愿,也构成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基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从主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实践主体、价值目标的视角来系统梳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梦想演进的内在规律,能够更好地树立历史自觉与自信,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梦提出的现实价值。 一、社会梦想演进的核心——— 主导思想的嬗变 主导思想是社会梦想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础,也是追梦实践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70主导思想的产生有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其发展和变化是决定社会梦想不断变化的核心和关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思想永远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3]320近代以来,中国一批批志士仁人在具体主导思想的引领下,心怀救国救民的梦想前赴后继地踏上了艰辛的追梦征程,从“天国平均梦”到“军事自强梦”,再到“变法图存梦”,从“民主共和梦”到“独立解放梦”,中国人民一步步摆脱了剥削和压迫,走上了“国富民强梦”的发展之路。

2016新年快乐A4新年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中国传统节日画报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班级 姓名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田 家 元 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拜 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 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 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 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

厦 门 大 学 文 件 厦大人〔2013〕101号 关于印发《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 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 厦门大学 2013年5月8日

附件: 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 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 一、文科核心学术刊物 (一)文科最优学术刊物 1.以下刊物为文科最优学术刊物(共60种): 序号 刊 物 名 称 序号 刊 物 名 称 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31 世界历史 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2 世界民族 3 财政研究 33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4 当代亚太 34 体育科学 5 法学研究 35 统计研究 6 高等教育研究 36 外国文学评论 7 公共管理学报 37 外国语 8 公共行政评论 38 外语教学与研究 9 管理科学学报 39 文学评论 10 管理世界 40 文学遗产 11 国际新闻界 41 文艺研究 12 国外社会科学 42 戏剧艺术 13 会计研究 43 现代法学 14 教育研究 44 心理学报 15 金融研究 45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6 经济学(季刊)46 新闻与传播研究 17 经济学动态(学术类)47 学术月刊 18 经济研究 48 音乐研究 19 考古 49 哲学动态 20 考古学报 50 哲学研究 21 历史研究 51 政治学研究 22 马克思主义研究 52 中国法学 2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3 中国行政管理 24 美术研究 54 中国经济史研究 - 2 -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1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附解析

易错易混点21、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错因归纳:分不清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发生的时代背景及表现。 释疑解惑 时期历史背景表现 鸦片战争 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 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 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出现了洋布、洋装、 西餐、欧式洋房、自行车等 辛亥革命 前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 婚丧仪式逐渐推广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落后现 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 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改革开放 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 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 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真题突破 1.(2019.4·浙江高考·12)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在20世纪上半叶仍旧流行,故①正确;

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身体曲线,故②错误;根据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两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故③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女性服饰开始合适身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2.(2018·江苏高考·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而图片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图中人物有不少很传统的打扮,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经有汽车、飞机,故C 项错误;“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与图中的人物服饰、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 3.(2018·海南高考·12)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水平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不能推断出公务出境人数的减少,故C项错误;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D项错误。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内容提要】 新文学的发生,在客观上经历了传教士——维新派士大夫——辛亥志士这一文化传播的三级跳过程,是域外文明的进入与绵延不断的传统文化碰撞的结果。文化传播媒介的平民化特质使文学创作者的身份普泛化、文学传播市场化、文学接受大众化,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传播这一过程为新文学萌芽造就了一个新知识群体,他们将民主、科学的文化思潮带给了新文学;与此同时的域外文学翻译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使小说、戏曲由传统文学的婢女地位登上文坛的霸主宝座;自晚清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一直到新文学的萌芽,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关键词】文化传播/平民化/知识群体/文学变革 论及新文学的渊源,要么远祧明末,被认为是“童心说”、“性灵说”的张扬(注:参见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30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要么被说成是新文化运动干将努力为之的结果(注:参见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学术文集》150页,中华书局1993年9月版。)。而对距此不到10年的维新派的作用言而慎之,认识不够,即使有人谈及,也多从文学改良与挽救清政府衰亡之命运方面入手。不仅如此,更少有学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革新主张与新文学的形成关系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这一切都影响了对新文学源流、成因及其特质的准确把握和认识。为此,本文立足晚清民初域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和对话的历史背景,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参与的视角来探讨新文学萌芽的要素。新文学的发生,不是20世纪初一帮留学生振臂一呼,于一朝一夕发动起来的,它在客观上经历了传教士——维新派士大夫——辛亥志士这一文化传播的三级跳过程,是域外文明的进入与绵延不断的传统文化碰撞的结果。晚清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剑与火在刺伤国民自尊的同时点燃了域外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的导火索,士大夫们从拒斥、犹豫中开始反思,文化“开启民智”、文学救国的烽烟四起。之后的辛亥革命中,一股激进的文化革新思想几乎与如火如荼的革命同时成长,势如破竹。这一切都使得域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面对面的冲突和碰撞,从而激活、重构、刷新着传统文化,引入了令民族震惊和自省的世界文化的参照系和坐标。由文化传播而导致的“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趋势,催生了新文学,并不断支配、影响着其变革的流向,这是20世纪初新文学发生、演变的基本形态。 一、传媒与文学传播通道的变革 曹聚仁先生曾说,“中国的文坛和报坛是表姊妹,血缘是很密切的”,“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注:曹聚仁《文坛五十年》8页、83页,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6月版。),此话一语中的。新文学从萌芽、发生以及之后的演变都是与报刊息息相关的,报刊是新文学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也可以说,近代报刊的崛起催生并哺育了新文学。所以,为论述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关系,首先得廓清这一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轨迹。 中国曾产生过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一种传达君臣间消息、官员迁谪信息的政府机关报。但是,近代以来的现代报业却是由外国传教士带动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这一过程伴随着入侵的枪炮带给了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可笔者还是认为传教士在这一点上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人为地缩小、回避其在报刊史上的地位,极不利于对新文学渊源的考察。 1815年8月5日,转道美国历尽周折到达中国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传教士麦都士与郭力士先在广州,后迁至新加坡出版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曾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中文期刊。戈公振在《中国报纸进化之概观》中称:“据《时事新报》记载,由嘉庆廿年至咸丰十一年之四十六年中,计有报纸八种,均教会发行。”(注:戈公振《中国报纸进化之概观》,载《国闻周报》1927年4卷5期。)叶继元在《核心期刊概论》中把中国期刊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其中萌芽时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编辑与出版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编辑与出版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逐渐为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所打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和中西文化的冲突尖锐,也给中国近代编辑出版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编辑出版业无论是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着从古代编辑出版模式向现代编辑出版模式的转变,中国编辑出版业进入了近代变革时期。 第一节近代中国编辑出版业 一、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也是中国编辑出版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在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和运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金匠美因斯·J·谷腾堡在1440——1450年间发明了铸字盒、冲压字模、铅合金活字、木制印刷机和印刷油墨等印刷必备的工具和工艺,使活版印刷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还用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来代替手工的印刷。 谷腾堡印刷术从1463年起开始先后传入意大利、法国、英国,在欧洲掀起了印刷业高峰。至1500年,欧洲已有250多个城镇开设了活版印刷所。仅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出版了4万多种共9百多万册图书,而之前全欧洲手抄本图书还不到1万册。 真正使编辑出版业发生根本改变的则是19世纪初开始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滚筒式印刷机的出现.使编辑出版的功效比以往人力印刷机得以成十倍的提高. 在我国,滚筒式印刷机的传入是1844年,当时美国基督教新教长老会在澳门设立了我国第一家活字印刷厂“花华印刷房”。这标志着我国机械出版印刷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可以说,编辑出版现代化进程的开始,就是以工业革命即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运动的启动为前提的。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其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才为编辑出版现代化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为具有现代特征的专门编辑出版机构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一)机械化印刷术的传入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凸版印刷机开始传入中国。 凸版印刷是指使用凸版即图文部分凸起的印版进行印刷的技术,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及各类活字印刷都属于凸版印刷。西方近代机械化印刷主要也是建立在铅活字排版基础上的凸版印刷。 除了凸版印刷外,平版印刷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 平版印刷与凸版印刷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是平版,即印刷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肉眼很难区分。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使图文部分抗水亲油而着墨,非图文部分抗油亲水而排墨,通过压印,将图文部分的油墨转印到印刷纸上。较之于凸版印刷,其印制质量更高,而且制版费用低,还适合印制大幅面的印刷品。 马克思曾在《经济学手稿》中认为,印刷术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恩格斯也把印刷术同蒸汽机、电的发明视为一种革命。可见印刷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西方先进机械化印刷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大范围的应用,推动了中国印刷业逐渐走上现代化之路,也为中国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准备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中文铅活字的研制与改进 19世纪掀起了一场汉文字研制的热潮。 1807年,马礼逊为印《圣经》研制中文铅活字。

用PPT制作电子报刊教案

制作电子报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简单的文字编辑,并对文章进行排版。 2、学会设置背景、插入艺术字、图片和超级链接。 3、使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软件的操作技能,发展审美,创意构图等综合 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提高学生自我表现及评介他人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6、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意识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软件的操作技能,发展审美,创意构图等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插入图片和插入编辑艺术字体的知识自由创作电子报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罗老师要作一个调查,请做过黑板报的同学举手。 2、请做过手抄报的同学举手。 3、很多同学做过手抄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位同学做的手抄报。 刚才我们欣赏的手抄报都做得很好,各有特色,还有很多同学的手抄报做得也不 错,老师就不一一展示了。 4、谁来说说,做手抄报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手抄报是同学们在纸张上用笔设计和制作出来的 5、同学们能不能在电脑上用鼠标和键盘也制作一张报纸? 6、在电脑上做的报刊我们叫它什么报刊? 师小结:对,叫电子报刊。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制作电子报刊。 二、新授 (一)、体验问题情境 1、同学们欣赏过电子报刊吗?

2、谁来说说你对电子报刊的认识? 3、现有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张电子报刊, 它是我校五年级同学在今年1 月份共同设计和制作的。 作品欣赏: 同学们刚才欣赏电子报刊参加今年4月份江西省中小学生脑作品比赛入围作品。 (二)、讨论提出问题 1、看了这张电子报刊之后,我们来了解下电子报刊的起源和电子报刊的特点。 2、谁再来说一说: 手抄报和电子报刊在制作、设计上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3、通过刚才观察、交流和讨论,我相信同学们对电子报刊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谁 再来概括地说一说:制作电子报刊的形式要求 4、我们再看一看制作电子报刊的基本过程: 5、通过刚才的电子报刊欣赏,和对电子报刊制作流程的了解谁来说一说:电子报刊与 手抄报比有何优点? 6、我们了解了制作电子报刊的主要形式,那么在制作时对它的艺术形式、文字和插图 处理,以及排版格式等有什么要求? 7、我想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还有谁在哪方面的操作上有困难?我们来一起解决。 8、谁来示范操作? 9、我们对制作电子报刊的形式和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谁再来告诉大家, 可在什么软件下制作电子报刊? A、作品欣赏 生欣赏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电子报刊: 生欣赏用Word软件制作的电子报刊: B、今天,我们就运用同学们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Power point软件下, 设计和制作出一张具有自己特色与风格的电子报刊。 (三)、确定研究主题 1、今天设计的电子报刊我们先定一个主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个大的主题,范围很广同学们可以自己挑选感兴趣的来制作电子报刊,老师给你们发放的材了,你们可以参考不一定要是材料上写的才能制作电子报刊。(如果有同学实在拿不定注意的,可以考虑我们上节课在网上搜索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制作介绍节日或者单独介绍一个节日的幻灯片) (四)、实践探知思维创新 1、在制作时,同学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制作。 在合作制作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以及优势,或自己单独制作或以伙伴形式共同设计。 2、开始吧,同学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你的想象,运用你的智慧,制作出一张主题鲜明、设计合理、富有个性和特色的电子报刊吧。 1、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2、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研: (1)、以2人小组进行综合设计。 (2)、以组合作,各施其责,再组合。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收稿日期〕2001-06-11 〔作者简介〕姚琦(1962-),男,安徽安庆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近世史坛】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姚 琦 (韶关大学社会科学系,广东韶关512005) 〔关键词〕中国近代;报刊业;社会变迁 〔摘 要〕1815-1915年中国出版了近2000种中文报刊。这些报刊在内容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从最初西潮东来到洋务、维新、反清革命、创建民国的全部过程。在名称上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和国人对中外大势的认识。在出版地上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辐射,体现了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宏观考察分析,可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1)06-0122-06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1815年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到1915年《青年杂志》出版的100年间,中国大陆和海外总共出版了近2000种中文报刊。中国近代的报刊发展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基本一致,是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和变迁的缩影。 一 尽管远在唐宋时期中国就产生了刊载 封建皇帝诏书和封建王朝法令的中国最早报刊——邸报,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中文报刊是19世纪初才出现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南洋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60余种近代中、外文报刊,如1823年7月创刊于雅加达的《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1857年1月创刊于上海的《六合丛谈》等。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由闭关自守、愚昧自大的封建帝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冲击、侵略,初步沦为丧失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 122—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并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筛选和评价信息。 (2)能够围绕给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的工具和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展示和评价中认识作品,体会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价值。 (2)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4.行为与创新 (1)能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方法,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与识别、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和交流。 教学难点:能够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筛选信息,并能综合利用相关工具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并能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另外许多活动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课前准备】 网络机房、多媒体课件、学件。【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两节信息技术课是在学生已有的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下载保存资料的能力和一定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主题活动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搜索能力掌握的比较不错,第一节课教学也较为顺利。但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能力稍显不足,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亮点不多。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操作时间也有些紧张。设计一堂信息技术课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在预设教学重难点时才能有针对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课,但光有操作也不行,要赋予技术以文化蕴含,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使课堂生动、有活力。这节课我始终以传统节日贯穿课堂,无论是音乐、图片还是文字诗句都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气息,让学生了解传统民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纪楠

文献揭示与知识服务——《全国报刊索引》近代报纸数字资源建设

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有关民国时期的报纸数字资源的建设情况,最具有特色的有两部分资源:一部分是期刊资源,一部分是报纸资源。从国内看,上图民国资源的收藏量,数字化的量应该排在前位。在民国资源的数字化加工部分,上图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为能够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做准备。 一、《全国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是1955年由文化部委托上图创办的期刊。上图近代报纸资源非常丰富,创立《全国报刊索引》后坚持数据的收集整理,至今整个报刊索引收集的数据量,已经超过7000万条,年更新数据量超过500万条。 二、《中国近代报纸资源全库》 《中国近代报纸资源全库》包括4000多份中英文报纸,主要涵盖了《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近代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 (1)《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主要涵盖了《申报》《民国日报》《新闻报》《时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小报》等。 《新闻报》(1893 ~ 1949) 是上图特有珍藏文献,也作为近代上海第一份大报而闻名。该报发行逾半个世纪,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为研究者深入挖掘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拥有副刊《快活林》和《新闻报本埠附刊》。《新闻报》是民国时期最具人气的商业性报纸,创下年度大型日报发行的国内最高记录,经济新闻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分析权威,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其广告体量巨大,信息丰富,鼎盛时期超过日均版面的一半以上,因此也被称为“广告报”。数据库收录该报时间段为1893-1949年,约36.5万个版面,包括正文、广告及图片。 《时报》号称“东方泰晤士报”,在知识界颇受欢迎。《全国报刊索引》完成《时报》的数字化14.1万版, 其中包括所有报刊和各种特刊、周刊和号外。《时报》的特点是拥有时评、连载小说、图片报道、社会新闻、体坛快报。 “小报”在近代中国报刊发展的进程中,数量巨大、有广泛的读者,并以其独特的文化趣味,成为展现市井百态的万花筒。“小报”从清末诞生到解放初期消失,经历了创刊、繁盛、发展三个过程。清末的时候主要有《游戏报》《笑林报》和《世界繁华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有《晶报》《金钢钻》《福尔摩斯》和《罗宾汉》,从1937年到1949年主要有《社会日报》和《立报》。 (2)《中国近代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图在徐家汇有一个藏书楼,由于靠近旁边的教会,所以馆藏有很多英文报纸,且有些报纸保存非常完整。主要有《大陆报》《上海泰晤士报》《大美晚报》《上海晚邮》等。 《大陆报》由华人发起、美国人创办。全报采用美国新闻报纸样式进行编辑,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份由职业新闻记者、而非商人或传教士创办的近代在华英文报纸,也是民国时期最早、最重要的美式报纸。《全国报刊索引》独家完成《大陆报》数字化19万余版,完整收录《大陆报》自创刊至停刊的所有报纸。 《上海泰晤士报》是1901年美国侨民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纸,后由英国人接办,因接受日本资金支持,长期成为日本在华英文机关报,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收。该报发行量曾一度可与《字林西报》《大美晚报》相较,是近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英文报纸之一。 《大美晚报》是美国人在上海发行的英文报纸,1929年创刊,以旅沪美侨为主要读者对象,重点报道美国和其他国家侨民在中国的商业、教育、文化等活动。1933年增出中文版,曾大量刊载宣传抗日的文章,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史料。 《上海晚邮》是近代上海早期的英文报纸之一,1867年创刊,由英人休兰主笔,刊登商行广告、海关布告、邮政公告及中外各类消息。为与《字林西报》竞争,特别注重中国国内新闻的报道,聘用一批华人记者,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年(总第28卷)第3期 “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专题 文献揭示与知识服务 ——《全国报刊索引》近代报纸数字资源建设韩春磊(上海图书馆信息处理中心副主任) - 30 -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报刊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先后诞生了邸报、小报和京报等类型。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报刊并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消亡、最后惨遭淘汰的地步。 关键词:报刊封建专制演变信息文化大众传播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报刊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先后诞生了邸报、小报和京报等类型。然而,中国古代的报刊起源甚早,但发展缓慢,到了近代仍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报刊并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消亡、最后惨遭淘汰的地步。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唐代两份“敦煌进奏院状”,距今 1 2 0 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北宋末年出现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宋代小报可以说是民营报纸,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表达民意的内容。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由朝廷邸报派生出来的民营印刷发行的《京报》,《京报》与邸报比较是一大进步,它把千年以来只在官吏中内部发行的邸报“参考消息”,演变成了具有商品特征的大众传播工具,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是明清时期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但是,正如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一样,近代报纸也没能在近代中国产生,我国的近代报纸是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而产生的。马克斯·韦伯说:“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古老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报纸的国家,但无论是唐代的邸报,还是明清的京报,历史发展近千年,始终没有摆脱“官文书”的特征,仅仅满足于抄录宫门钞、谕旨和奏章。早期近代报纸并不是由中国古代的报纸演变而来,而是外国传教士独立创办的。中国古代报纸之所以没有演变为近代报纸,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正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中国古代报纸最终走向消亡。 中国古代报刊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封建统治阶级对新闻传播进行严厉控制,古代报纸只能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官方的邸报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和京报,要在严格控制下活动,没有言论自由。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