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一.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可以这样讲,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便是回应各种危机的挑战的过程。所谓危机,它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般而言,危机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1)威胁性。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一个社会或者组织的基本价值或者目标,当然其威胁程度视决策者的认知程度而定。(2)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危机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3)时间的有限性。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在决策上只有有限的反应时间,决策者面临者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4)危机的双重效果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直面危机,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

在当代社会,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根据全球灾害统计(Global disaster statistic)所提供的数据,1996-2000年,各种灾害危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50亿美元,并且使425,000人死亡。在过去10年中,仅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各种危机,每年所影响的人数达211百万。在发展中国家,因各种灾难和危机死亡的人数占死亡人口的95%O 在过去30年中,世界上近乎一半以上的灾难和危机发生在亚洲。结果亚洲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多发的地区,占世界灾难受影响人口的80%,占死亡人数的40%,占经济损失的46%。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危机给整个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概括起来,危机给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于:(1)造成资源的损失。危机会直接造成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破坏基础设施;由于破坏正常的生产和服务以及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导致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损失;间接的损失包括增加债务的负担、增加财政的支出、减少储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和发展计划的延缓。(2)发展计划的打断。危机打断了政府和社会正常的发展计划,使发展的资源从所计划的领域转移到危机的回应和重建方面,从而使发展从长期的考虑转到满足近期的需要。(3)影响投资的气候和环境。危机,特别是在短时间不断出现的危机,以及时间持续较长的危机都会对投资产生负面对影响。投资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投资气候和环境以降低投资的风险,而危机‘会引起失业、抑制消费的需求、导致经济的滞胀等,这些都增加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4)政治的不稳定。危机的出现元疑是对国家政治和政府治理的挑战,不适当的政府政策、政府管理的失误、政府对危机缺乏有效的回应、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政府责任的丧失等等皆会造成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从而对政治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危机的发生也隐喻着新的发展机会。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如果政府和社会理性的话,危机出现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政治压力往往会转化为变革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导致危机出现的因素和发展的薄弱环节往往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从而成为新的发展领域。从公共管理的意义上而言,危机的出现具有发现公共问题、推动公共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促使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功能;危机的出现会促使政府重新评估其制度、政策和行为,改进政府管理之缺失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危机既是灾难和痛苦,但也是发展和创新的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学习的意愿、学习的文化、学习的能力以及改正错误的勇气。

从当代的现实情况来看,几个方面因素的存在以及相互的作用使得各种灾害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增加;(2)全球气候的变化;(3)环境的破坏和恶化;(4)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5)恐怖主义;(6)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

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发生各种危机和灾变的可能性增加,但另一方面,社会和政府的回应机制似乎并不那么有效。更重要的是,由于以下因素,危机和灾变所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包括:(1)国际化的发展;(2)城市化的发展;(3)交通的发展和广泛的人口流动;(4)各种社会的冲突和压力的增加;(5)社会有效治理能力的缺乏;(6)社会缺乏有效的危机预防和权变管理的能力;(7)不发达地区整个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的薄弱;(8)贫穷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

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可能免于各种各样的危机,但是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强有弱;危机固然具有突发性,但是危机也是可以预防的;危机固然有不确定性,但是危机的不确定性是可以降低的;有些危机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可以减缓危机的强度,缩小和控制危机的范围;危机固然会造成危害和损失,但是危机管理可以把危机造成的损失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危机固然会产生风险,但是,危机也是机会,是改善和发展的机会。危机的预防、准备、回应、重建与学习创新是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和过程。

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对于政府而言,如何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整合的危机管理的体系,不断提升政府和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可以说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最大挑战。

二、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

鉴于危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鉴于危机会阻碍发展、导致贫困;鉴于危机会引发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此,危机管理成为当代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也成为公共管理理论和实务界所一直重视的一个领域。所谓的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到危机。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在现实社会中,政府面临的以及需要回应的危机是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治的承诺和支持;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整合各级政府、各种组织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力量;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动员和调动各种资源;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各种各样的政策、制度、法律的支持;在全球化的时代,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地区、区域和国际间的协作等等。一句话,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及其相互的作用。因此,从国际社会和危机管理先进国家的经验出发,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它是指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程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以有效的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再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代表着一种危机管理的哲学和理念;代表着一种危机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代表着一种危机管理的整合流程;代表着一套危机管理的科学方法。具体而言,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构成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承诺、政治领导与政治支持(political commitment,leadership and support)

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认为,有效的预防、准备、回应和化解危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使人民免于危机的侵害和恐惧,保障社会的秩序和正常运转乃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的基本政治责任之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负责任的领导者、负责任的公共管理者,应该有这样的强烈的使命感、政治的承诺和政治责任感。政治领导者和高层公共管理者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所谓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他们应该创造一种危机管理的文化和环境;他们应该积极地领导变革,通过制度、政策和管理的创新来预防和回应危机;他们应该积极地支持各种危机管理的计划和项目,并确立优先发展的次序;在危机爆发时,他们做出快速准确的决断,透过政治动员的力量,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回应危机;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加强与人民的沟通,获取民众的信赖,展现公信力。

2、全危机的管理(all types of disasters management)

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危机是各种各样的。人们一般把危机划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危机(nature disaster and human-made disaster)O区分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危机的主要标准在于,视导致某种灾难或者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否在于可以确认的人的行为(identifiable human actions)要一一列举各种危机可能需要很长的清单,但是,有几种类型的危机由于其对人类的危害程度较大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地质和气候因素所引起的危机(geological and climatic hazards),典型者包括地震、海啸、洪水、热带风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危机(environmental hazards),典型者包括旱灾、饥荒、环境的恶化、沙漠化、害虫灾害等;工业和技术系统的失败所引起的灾害和危机;战争和冲突引发的危机(war and civil strife),如军事入侵、暴动、恐怖主义等;大规模的传染病所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尽管每一种灾变和危机的成因不同,特点不同,但是,从危机管理的角度都是相同的。此外,各种危机之间也有相互的关联性,危机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得某一种单一的灾变和危机会转化为复杂性危机(compound and complex emergency)。因

此,危机管理要从单一危机处理的方式转化为全危机管理的方式,这包括了制定统一的战略、统一的政策、统一的危机管理计划、统一的组织安排、统一的资源支持系统等等。全危机管理有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O

3、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Development approach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整合的危机管理模式认为,从本质上而言,一切危机都是人为的。人们所谓的现许多危机和灾难,严格而言是一种自然现象(nature phenomena),只有当社会不能应对它的时候,才会转变为一种灾难和危机。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而言,社会出现的许多危机是人类社会不理智的发展方式、不理智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结果。所以,一方面,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所重视的是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和发展(capacity building),也就是社会做出有效的规划应对潜在对危机、管理和减弱危机的影响、以及尽可能地预防危机的出现和重演的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强调要从人类和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进行危机的管理。人类社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发展的方式、行为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需要重新思考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家的治理,通过改革不断致力于实现善政和善治;我们不仅仅要考虑现世代的发展和公平,更要考虑后世代的发展和公平……

4、全过程的危机管理(an emergency management lifecycle)

传统上,人们把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后的救济;在二次大战之后,人们把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的准备;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普遍的认识到: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生命的周期,危机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和循环。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的阶段,即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回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所谓危机的疏缓,它包括了消除或者减少灾难出现的机会或者影响的一切活动。其基本的出发点在于,一个社会即使不能预防灾难,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灾难的损失。所谓危机的准备,是指做出计划,以确定在危机出现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应对危机,它包括危机管理规划、危机训练、危机管理的资源准备和储备等。所谓危机的回应,是指危机出现以后,政府向危机的受害者通过危机援助,通过各种反危机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危机的损害。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环节,如警示(warning)、隔离与移民(evacuation and migration)、搜寻和援救(search and rescue)、灾难评价(disaster assessment)、紧急救助(emergency relief)、基本设施的提供(log sties and supply)、沟通和信息管理(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安全保障(security)等等。所谓危机的恢复,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恢复正常的社会运作和秩序。显然,危机管理的四个基本的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和不断循环的。

5、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趋向在于从单纯的危机管理转向风险的管理。风险是指发生可预期的损失的可能性(probability)。风险管理是指运用系统的方式,确认、分析、评价、处理、监控风险的过程。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是这样一种危机管理的主张和行为,即把风险的管理与政府政策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资源的管理,就是与政府日常的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管理,这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的能动环境;确认主要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确认风险管理的能力和资源;发展有效的方法以降低风险;设计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于:政府只有在政府政策、规划、资源的管理方面有效地实施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疏缓和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6、整合的危机管理(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working partnership),其原因在于危机是没有边界的;受危机影响的是各种利害关系人;危机应对需要调动各种资源。整合的危机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危机管理机制。

7、建立在充分资源支持基础上的危机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sufficient resources)

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各种资源的支持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危机管理缺乏必要的和充分的资源支持,无异于空中楼阁。一个现代化的危机管理的资源支持系统包括: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危机管理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教育与培训系统;危机管理的财政资源系统;危机管理的物质资源系统;危机管理的政策资源系统等等。上述各种资源的生产、分配、共享,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直接影响着政府和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8、以绩效为基础的危机管理(performance based emergency management)

全面危机管理所强调的是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也就是讲,为了实现有效的危机管理,政府必须设立危机管理的

绩效指标。正如联合国所强调的那样,政府危机管理的指标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可衡量性(明确界定成功的标准)、能够实现(在政府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达成)、具有相关性(能够满足各种危机和灾变管理的要求)和及时性(满足近期和长远的需要)。此外危机管理的绩效指标还必须明确、具有弹性、有机的与政府管理工作相整合)、能够被政府部门和社会接受、能够反映国际社会的经验等。当然,仅有危机管理的绩效指标是不够的,还要进行绩效的管理,这包括绩效的衡量、绩效的监控、以及持续不断的绩效改进等。

三、公共危机管理:中国的战略选择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国是一个各种灾变和危机多发的国家;各种各样的灾变和危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政府和社会也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灾难和危机的考验,并且在危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与公民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尚不尽完善,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尚有待提高。今年爆发的SARS公共卫生危机,也暴露了我们在危机管理方面的许多弊端和缺陷。其主要是: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整个社会公民的危机管理的意识比较弱;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战略和政策规划;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组织化的保障;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整合和协调的机制;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的机制;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制度化的财政资源保障;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和支持系统;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的保障;政府的危机管理与国际与地区组织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危机管理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教育和训练机制。

从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出发,构建现代化的危机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为此,作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

危机管理首先要求我们转变危机管理的观念。我们要避免就危机谈危机,就危机管理谈论危机管理的做法。事实上,导致危机发生的正是某些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尽管人们不能消除危机,但是人们可以消除危机产生的部分原因,防止危机的扩大和恶化。因此,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把危机管理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危机管理同资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危机管理和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把危机管理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危机管理同政治和法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危机管理同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结合起来。一句话,要把危机管理的策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中。政府要在各种政策的制定中,把危机风险的认定和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环节,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整体战略和政策用于指导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因考虑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和政策,以阐明国家危机管理的目标和基本的政策选择。危机管理的政策要涉及危机的评价、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回应、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等各个方面。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

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体系之中,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统一的领导、统一的指挥;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协调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常态的管理战略、政策和机制,因此,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从国际和其他国家危机管理的经验出发,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国家有必要在中央政府建立高层次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进行危机信息管理;进行危机风险的评估;在非危机时期,负责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在危机发生期间,负责领导与协调工作;负责危机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政府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等。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中央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危机管理的职能、职责和责任。考虑到危机的多样性,应明确不同政府机构在承担某些特定危机管理的职能和职责,这样,便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

3、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危机状态或者紧急状态的规定,政府紧急管理权也没有明确的宪法授权;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或者紧急状态管理法。因此,为了使政府危机管理法制化,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必要加紧涉及危机管理的立法。首先,要在宪法中对紧急状态、紧急状态的确认、紧急状态的实施、政府紧急管理权等做出规定。其次,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管理法》,统一的紧急状态管理法应该就下列主要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紧急状态的确认和宣布;政府的紧急管理权;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回应措施;紧急状态下的法律责任等。最后,制定、完善管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或者紧急突发事件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4、为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支持。

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基础。政府要加大直接服务于人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往往是导致危机产生和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危机管理的预算纳入政府的预算体系之中;政府有必要设立必要的专项基金,用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并且建立监督的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基金的合法、合理以及有效的使用。政府有必要建立完善各种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制度;建立资源目录,以便在关键时期有效的调动资源、;同时就危机状态下资源的征用问题加以立法。

5、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政府的危机管理,无论是危机的预防、准备,还是危机的回应和危机后的重建,必须建立在准确、全面、适时的信息基础之上;政府危机管理的政策制定、危机决策也离不开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危机管理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这样,完善的信息管理对于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包括:资料库、知识系统、规范模型、危机的预警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等。因此,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的危机管理之中,透过科技的力量,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6、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的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智地、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即使不能防止危机的发生,也可以控制危机及其影响;良好的信息沟通,可以加强反危机的协调工作;良好的沟通可以防止信息的误传和谣言的传播;在危机发生时,政府与民众的及时沟通还可以起到稳定民心、警示、教育、监督等多种作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主要包括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政府与新闻媒介之间的沟通、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管那种形式的沟通,一定要保障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客观;要保证重要通讯基础设施的安全和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要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

7、加强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增强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意识。

国家危机管理的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者的危机管理的意识、知识、能力,以及整个社会公民的危机意识,应对危机的知识和能力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建议:把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纳入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之中;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为此,有关政府机构、教育和科研机构要加强危机管理的研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进行危机教育的需求分析;明确危机知识和管理教育的目标群体;提供教育的资料。

8、促进危机管理的多边合作和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现的危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国际化的影响。危机管理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预防和管理各种各样的危机和灾难一直是联合国长期以来所致力于的事业。联合国的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联合国难民事务各级委员会、世界粮食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直接介入危机和灾变的管理。在国家层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直接代表联合国协调危机管理事务。国际气象组织、国际粮农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字联合会也介入国际和地区性的危机管理。在这个更加变得相互依赖的世界中,我们的政府有责任,也有压力与国际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扩展合作。在危机管理上,我们要积极争取国际性的组织和地区性的组织在资金、人员、技术、教育和培训、以及道义上的支持,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在信息方面的沟通。(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2016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内部资料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考点1】组织的性质 1、静态组织观:以组织结构为研究的主要取向。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是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如马克斯·韦伯的科层论。 2、动态组织观: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角度。 3、生态组织观:以组织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角度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 4、精神的(心态的)组织观:以心理或精神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考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科层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本质是存在着不同。通过与私人组织的对比,公共组织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了向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要求,接受他们的监督。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发生于政治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和行动的后果都具有政治意义。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相对而言,私营组织的目标技术创造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此标准来衡量。 9、公共组织的强制性 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并有权依法对公民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考点3】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统一目标。要实现目标统一,就必须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分配给每一部门和个人,使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目标成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讲求合理分工与协调。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要实现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就必须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被管理单位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呈反比例关系。二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首先只设立必要的管理层次,其次,实行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制。最后,实行分权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讲 怎么定义公共危机:突发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难决策破坏性资源缺乏相互影响 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对社会秩序带来挑战,具有破坏性,难以决策应对的不确定性事件。多指战乱、冲突、灾害、事故、瘟疫等。 第二讲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危机形态 西方将社会形态分为(以生产方式划分): 前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人口高度聚集 ●后工业社会 人与自然达成流动平衡的关系 认为灾害是人类违背“神”而被施予的惩罚。 形成灾害观(神秘主义)。 人与技术的问题。工业事故发生概率远大于自然灾害。 ●?人自身的危机 人的精神危机 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经济危机,牵一发动全球。 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环环相扣。 第三讲危机认识论(一) 1“天人合一”理论与灾异象说(曾经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天人合一”理论: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说:世间万物由天派生 出来;天与物间的关系 人与天能相互感应。 上天有决定人吉凶祸福的能力

灾异象说:灾异有之,国家有失。 2危机系统论 一个组织习惯于用原用的规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有风险。 用现有的安全规则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 做出错误判断隐患未解除,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事故的发生是正常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系统的组成要素越复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复杂。因而整个系统就越容易受到某些因素所引发的“危机”的破坏。 3正常的事故理论系统内,每个部分相互依赖性越强,每个部分都有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危机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第四讲危机认识论(二) 4风险的自动平衡论:在一定时期内,风险的总量是不变的,很多风险是为了规避另一风险所采取措施引起的,即自己造成的。由于人们盲目乐观而放大了另一种危险。 解决一个问题时引发下一个问题。(有了安全带就盲目开车,降低安全意识) 警示我们不要盲目乐观,应对风险的措施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5认识缺陷论 洞穴偏见:井底之蛙,以片面的认知来评判整个领域,认识能力有限,对世间认识存在偏差,引发错误判断 冰山理论:(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平面之上)人们总会注意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情,对隐性的危机意识不到,发生后遭受到的往往是致命的打击。 6风险结构理论一个个体或组织会不会受外在风险影响,取决于自身的脆弱性和暴露系数,取决于外在的风险结构和社会结构。 7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潜伏爆发持续消退——预防应急善后 危机不是偶然的,事态爆发前至少有潜伏-发展-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应急任务不同。 危机的生命周期:潜伏(诱因)发展(显性化)爆发期持续期恢复期 危机管理的阶段:预防预警应对应急管理善后 8灾害的叠加放大效应:灾害的互相叠加。越是发达社会,系统之间相关依赖越强

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卷一

一、单选题 1.面对危机过程中,如何减轻损失和损害的情况下更好地维护公共部门的邢象,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以推动政府工作的深λ和完善,甚至政府公众的诚信?这个契机是⊙B.政府信任修复 2、根据本讲,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 (),切实消除隐患。 ⊙A.安全生产专项整 3、()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D.制度设计 4、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 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他对政府说: “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歎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 场经济条件之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1要来自于()因素。 B.间接因素 5.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的车,而有的人没有车; 孩子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 出()。 ⊙A.全力扶贫 6、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泄露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 ⊙℃.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发现泄漏处管线腐蚀点 7、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D.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8.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恐核症 9.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C媒体导向) 10、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C风险) 11、天津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是由于 现场存放着哪些物品(氰化钠等危化品) 12、本讲提到(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3、蝴蝶效应是哪个国家的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来的?(美国) 14、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7)亿 15、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的前世今生 我国古代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传统名言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在没有危机管理之前危机管理叫什么 我们又是怎样定义那些被称为危机的东西 企业中危机和风险还要区别开来 危机究竟研究什么危机管理又是以研究哪一方面为重点呢 研究重点是决策 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主要分析的是政治危机,包括政治制度变迁、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危机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找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或促进政治变革的方法,研究方式主要是学院式研究和经验性研究,研究方法则是定性或思辨性的。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危机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一次高潮,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扩展,从自然灾害领域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扩展,危机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既独立发展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前者的代表人物如巴顿、福斯特、格林、米卓夫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罗森塔尔、罗伯特·吉尔、科塞等,大量的研究著作出版,危机管理成为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也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关于危机管理的概念,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提出的。他认为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日本学者龙泽正雄也认为危机管理是发现、确认、分析、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但是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始终保持“如何以最少费用取得最大效果。笔者认为,所谓的危机管理是指对危机事件整体性的监测、预防或处理的动态过程。它用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非程序化的决策模式,有效的预控或者处理危机事件,其目标是尽可能使危机的损害最小化和机遇最大化。危机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早在美苏“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纳就曾经断言“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 [3]胡平.国际冲突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 危机管理理论的产生

公共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 发布日期:2012-12-13 在一个急速转型和媒介化社会时期,危机随时就可能爆发,树立危机意识,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社会各个主体相当迫切的主题,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原则?危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1、战略先行危机管理原则 进行危机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树立危机意识,进而形成危机观念与危机思想。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改变的动力,也不会有强大的执行力。危机观念是危机意识的整合和提升,危机思想是危机观念的丰富以及体系化,形成足以指导危机管理实践的思想体系。当然不仅仅领导人要有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 2、制度保障危机管理原则 由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传统和农耕文明等历史因素,造成危机预警的习惯缺位,更奢谈对潜在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在一般情况下,不出问题不会想到危机管理,当危机出现后,才会想到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危机不发生,而要想让危机不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危机预防的制度;而要想让危机来临时很从容应对,必须有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方式;要想在危机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是什么?发生后很好修复企业形象,必须有形象恢复管理的制度。 这就引出了危机管理的第二个原则:制度保障原则。只有制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危机来临时有条不紊的应对。很多管理者也知道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落实到制度上。以至于学了很多危机管理知识,但在危机来临时还是非常紊乱。 3、预防第一危机管理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防微杜渐” “防范大于救灾” 等古人的生存智慧对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蔡桓公为什么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听信扁鹊的话,患病初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误区。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花很少的钱预防,正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危机不会发生。一旦拥有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会花大量的钱可能是预防费用的十倍甚至百倍去治疗,这是得不偿失的。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454091.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考研状元笔记,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北航行管最高分为育明2008年马同学428分(本科为山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考研精编版笔记 张成福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 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公共管理在现今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秩序的维护、民主价值的维护、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回应全球化、新科技改革、重振政府的信任、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重建道德秩序等。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育明教育注:了解) 公共管理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和范围。依时间的先后,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

危机管理,中国政商的软肋 访北京大学商业模式创新与控制课题组组长艾学蛟教授 商业评论网

危机管理,中国政商的软肋——访北京大学商业模式创新与控制课题组组长艾学蛟教授商业评论网 与国内危机管理学领域的前沿学者艾学蛟博士见面,颇具缘分。《世界经理人》正在为创业者大赛征集专家评委,艾博士毛遂自荐,之后双方便有了一番短暂的沟通。 约定见面的那天也颇为有趣,由于首都的交通情况,艾从机场到我入住的宾馆堵了整整俩小时的车,中途大部分时间流失在水泄不通的四环路上。在数番电话往返后,双方才终于坐在一起。沟通前,由于我曾对艾做了番研究,发现他走了一条在21世纪初并不流行的事业路径——从商业转向教育,这与近日学而优则商的潮流有些相悖,所以访谈一开始我便单刀直入问道,为何在商界有不错的创业经历后,最后却走向授课之路,而他的回答也颇引人思考: “我也算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20年前正规名校博士毕业。毕业后就从房地产领域开始创业,之后颠簸于多个领域,但10年商海沉浮,让我充分意识到我所属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在我们国家的商界生存处境,10年摸爬滚打,我却始终无法变成一个地道的商人。”从知识分子到创业者再回归课堂授课,这段长达二十年的旅程,让艾学蛟苦乐参半。 对于往昔的经历,他回忆道:“在内陆城市创业,我这个博士头衔的商人放不下身段、脸皮太薄不会求人,也不会低

声下气笑着送礼层层打点关系,始终丢不开高级知识分子身上那块遮羞布——清高,也注定无法在这上面获得更多的成功。既然迈不过这道心坎,我索性选择回来当学者,研究课题,给人讲课,这也使得自己心情更愉快。” “作为一个中国商人,我认为我是不合格的,作为一个学者,我觉得我是合格的。”对自己过半的人生,艾学蛟笑着总结。 危机缘何之理 一年近百余场危机管理讲座,这是艾的工作,对象除学生外还涵盖官员、企业家和经理人,其密布的行程也充分展示了当下危机管理学之热。 “现代人危机四伏,这在缺乏安全感、贫富差距大的中国社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年选择研究危机管理向人授课,原本只是想把自己商海失败的教训分享给后来人,让大家少走些弯路,而且那时国内还没有成体系的研究,大家的关注度也没现在那么高,学界流行的基本都是国外学者的理论,可眼下,全社会对危机管理之热远超国内学界的估计,反倒逼着大家去分析总结。”艾学蛟苦笑道。 一如艾学蛟之言,不知何时,危机这词汇就成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宠儿,例如政府信任危机、商业价值危机、企业诚信危机、食品安全危机……短短10年,似乎中国社会一夜之间布满了阴郁的暗色调,人群中四处弥漫着一股对未来生

2017公共危机管理网上行考答案

2017公共危机管理网上行考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分)A. 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 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 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 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2. 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2分)A. 《紧急状态法》 B. 《突发事件应对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3. 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 ) (2分)A.死亡200人以上 B. 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 倒塌(严重损坏房屋)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4. 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2分)A. 一般危机事件 B. 较大危机事件 C. 重大危机事件 D. 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5. 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2分)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 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6. 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2分)A.危害性 B. 不确定性 C. 超常性 D. 不可转化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的原则。(2分)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 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对2001年到2006年深圳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深圳的自然灾害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深圳每隔两三年左右,自然灾害会达到一个高峰。在自然灾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台风。第二,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安全生产的三项指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所以安全生产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永不言胜的问题。安全生产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大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火灾。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客观上是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笔记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备考资料-育明考研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3)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育明斯太朗考研) (4) 五、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4) 六、615公共管理理论考试大纲 (6) 七、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10) 八、参考书笔记(获取更多参考书笔记欢迎咨询杜老师) (12) 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之间的联系:(育明教育注:重点) (12)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邮作为特色工科类院校,信息科技一直是其强项,与清北交科等一线名校相比都毫不逊色,相对来讲其他学科排名一般,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北邮学科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人文社科类专业越来越重视,从这几年的财政投入就可以看出。而且北邮在电信、网络、通讯等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毕业生认可度高,经育明教育统计,北邮公管的就业以国企、事业单位居多,尤其三大运营商每年都有大批岗位。综合以上因素,北邮公管的竞争难度属中等,但性价比高,对于外地希望进京读研或者以国企为就业意向的同学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复试内容和计分标准 1、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心理测试、笔试、面试、外语综合能力测试等内容。 2、计分标准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含外语综合能力(10%)、专业笔试(40%)、专业面试(50%)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复试形式 1、专业笔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静,《公共政策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专业面试 组织形式:硕士点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所有硕士生导师参加。 面试地点:公共管理专业面试 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面试内容: (1)专业面试:外语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知识、科研能力、应变反应能力。 (2)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育明教育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北邮近几年的招考人数虽有些调整,但目前已经趋于稳定,14人左右。每年的报录比基本在1:10左右浮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招考模式。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浮躁,稳扎稳打的走完五轮,坚持到底,考取北邮公管是稳定可预期的。

危机管理培训课程大纲

危机管理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矛盾体也同时纠缠在一起。从几年前的美国“9.11”到中国SARS疫情,从以巴冲突到朝核战争,危机无处不在。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如三株、秦池、爱多、顺驰、德隆到最近的三鹿,崩溃在须臾之间,就连世界500强企业也难以避免危机,从早些年的苏丹红事件、SK-II质量问题、百事可乐针头事件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三鹿奶粉和丰田汽车的命运,俯拾即是。危机有时像一把尖刀,可瞬时损毁企业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生命。 因此,每个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它创造财富的能力一样重要。本课程在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提出了危机预警的思路,总结了危机公关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课堂实例模拟演练,让学员真正体验危机公关小组建立的科学依据,快速掌握最具实用的危机管理技能。 培训收获: 了解危机真相,培养管理者危机意识; 快速掌握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危机,如何应对媒体发难; 组建危机公关小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检讨过往企业危机管理的薄弱环节; 中外危机公关案例点评和情景模拟,取长补短。 课程大纲: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 危机的定义和特征 海恩法则: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墨菲定律:只要人犯错,危机就难以避免! “惧者生存”: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蝴蝶效应:预防潜在危机发生,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 危机特征:必然与偶然性、建设性与破坏性、渐进性与突发性、紧迫性与公关性 危机的类型分析 危机预案:“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制定危机预案的重要意义” 企业危机的识别和预控 美国阿波罗号预案 危机诱因和来源 外部危机和内部危机 案例:1.爱立信手机和诺基亚手机的不同命运。 2.蒙牛乳业为何屡遭危机的侵扰? 中国企业危机管理检讨 案例:1.爱多VCD为何一夜走到尽头? 2.亚细亚商场的昙花一现。 3.铁本和地方政府的如意算盘。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无声无息的发生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慢慢来袭,但相对于这种较慢的变化我们还能够适应以及应付的来,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改变去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人类在大自然前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如何在狂风暴雨、天崩地裂后站起来时我们的首要难题。纵观近几年世界各地和我国面对天灾人祸时的相关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理,我们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反思,还有太多地方需要讨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况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经济、政治、环境、生命等造成威胁和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的突发事件。美国学者奥兰?杨认为,危机是由一组迅速展开的事件组成,它使破坏稳定的力量在总的系统或其中任何子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并增加在系统中爆发暴力的危险。 危机包括“天灾”和“人祸”,前者指的是自然灾害非人力所为,如:瘟疫、地震、海啸、洪水、冰雹、雷击等,这些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后者指由于人类社会主观因素造成灾祸。如:交通事故、政治谋杀、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以及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乃至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核危机等。 危机管理理论是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使美苏两国意识到两国之间爆发“核对抗”的危险,意识到核战争将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给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唤起了日本政界和学者们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便从政治领域扩展到了经济领域。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2003年中国发生SARS危机等事件之后越越让世界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误区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8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8.1复习笔记 一、人力资源的特性 (1)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从广义上来看,一国的人力资源泛指现在和未来一切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潜在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那些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 从狭义上来看,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2)人力资源的特性 ①人力资源为能动资源 能动性的核心表现为人力资源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源是惟一起创造作用的资源。创新是一切组织活动的生命,而只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才能承担不断创新的任务。 ②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 人力资源基于“人”的特性,其所产生的价值与影响、收益的份额远远超过其他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在投入使用以后都可能引起损耗,但人力资源却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发展。因此,人力资源是一种高增值的资源。

③人力资源无法储存 人力资源无法储存,如果现在不及时应用人力资源,就不能得到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闲置的人力资源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惟有前瞻性地、有计划地与适时地运用人力资源,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④人力资源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 为了维持人力资源的价值,一个组织只有依据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要求、组织与个人的要求,持续不断地投资于人力资源,强化其知识、技能与态度,才能适应变革的压力,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1.现代人力资源的兴起 人力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流行与兴盛的一个管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HRM)一词,经过整个80年代再跨90年代,逐渐被管理者及管理学者们所熟悉。传统上,涉及人力的管理问题,人们所习惯并熟悉的词汇是人事管理。但现代管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词并非仅仅是词语的变化,而是反映了时代变化的特征乃至管理理念的变化。 2.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 (1)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理念的确认和广泛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接纳。人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