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课本和网上的相关图片及素材

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比较法

学生欣赏多媒体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的牧场,法国南部的葡萄园,江苏的油菜花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承转

教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农业生产选择不同的类型呢?

三、区位的含义

采用启发式讲授法

四、、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究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因素还有哪些?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科技、生活习惯、资金、管理、土地价格等。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

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展示孟买,北京、罗马位置图,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2、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3、天山山脉的转场

4、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5、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变迁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五、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

1、修筑梯田

2、喷灌

3、温室大棚

六、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立体农业、河谷农业等。

2、根据农作物的习性选择。

七、高考演练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越冬粮食作物,读2011年1月上旬我国各地冬小麦发育(分蘖:小麦苗在地面附近长出分枝。拔节:小麦苗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期图,回答1~2题。

1. 此时我国北方冬小麦停止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热量B.光照不足C.干旱缺水D.土壤贫瘠

2. 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

A.发展现代节水农业B.提高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C.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D.实施南水北调与调水工程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3~5题。

3.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xyz B.xzy C.zxy D.zyx

4.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5.若y为乳畜业,则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优先接近()

A.市场B.技术C.原料D.劳动力

下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09年的农业产值。读图回答6~7题。

6.该县农业()

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B.1979年至2009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C.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D.1979年至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7.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D.机械化水平提高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由甲演变成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B.自然条件C.农业技术D.交通

9.该区域由甲演变成丙,有关其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区年平均气温下降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环境污染减缓D.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A.商品粮基地B.都市农业C.牧业D.水产业

11.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城市化C.国家粮食政策D.生产技术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1.A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月份我国各地冬小麦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期,西南麦区小麦已经拔节,南方(四川、湖北等地)小麦已经分蘖,而北方停止生长,很明显这与热量条件的差异相关。

2.A 华北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缓解华北水资源不足的现状,但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节水农业。

3.D 不同农业部门的收入因距离市场的远近而变化,由图可知,由市中心到m处,距市场最近,x收入最多,由p处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z收入最大,y居中间。

4.B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生产成本越高,故造成不同农业的纯收入随距离市场的远近呈现出不同趋势的原因是交通成本。

5.C 若y为乳畜业,则可判断x为比乳畜业对距离要求更严格的“时鲜业”类农业生产部门,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

6.D 读图可知,①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76%,畜牧业比重为约21%,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约为3%;②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51%,畜牧业比重约为39%,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约为10%;③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31%,畜牧业比重约为37%,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约为32%。

7.A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县农业产值构成中,水稻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市场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说明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8.A 由图可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故城市周围地价提高,农业以产值高的经济作物为主,而且城市对农产品需求量扩大。

9.D 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增强,导致“热岛效应”增强,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故A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故B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排放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故C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植被破坏严重,城区河流季节变化增大。10.B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是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牧业和渔业比重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然以种植业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农业向都市农业方向发展。

11.B 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与市场需求有关,可以判断是城市化导致市场需求量增大形成的。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船长与海盗》教案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船长与海盗》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故事: 有一群海盗,他们准备到海上偷取宝藏,在偷取宝藏的时候被一位船长发现了,船长偷偷的跟在他们后面,准备在他们偷取宝藏的时候抓捕他们,海盗很谨慎小心,不时张望,看看有没有人跟踪他们,船长跟踪的时候也很小心,只能

听见船轻轻划水的声音,但还是被海盗发现了,海盗愤怒了,他向船长发射了飞镖,向船长开战,船长拉出了大炮,炮轰海盗,海盗又拿出手枪还击,战争非常激烈,最终船沉没了 动作建议: 第1-5小节:音乐前奏。第26-29小节:同22-25小节。 第6-7小节:海盗单手做看的动作。第30小节:船长向海盗开炮。 第8-9小节:船长单手做划水的动作。第31小节:海盗向船长开枪。 第10 -11小节:同6-7小节。第32小节:同30小节。 第12-13小节:同8-9小节。第33小节:同31小节。 第14-15小节:同6-7小节。第34小节:同30小节。 第l6-17小节:同8-9小节。第35小节:同31小节。 第18-19小节:同6-7小节。第36小节:同30小节。 第20-21小节:同8-9小节。第37小节:同31小节。 第22-25小节:海盗向船长发射飞镖。第38小节:船爆炸了。 配器建议: 第1-5小节:音乐前奏。第26-29小节:同22-25小节。 第6-7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敲击状。第30小节:幼儿手拿铃鼓在胸前做敲击状。 第8-9小节:幼儿单手拿铃鼓,鼓面向下在胸前做摇奏状。第31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敲击状。 第l0-11小节:同6-7小节。第32小节:同30小节。 第12 -13小节:同8-9小节。第33小节:同31小节。 第14-15小节:同6-7小节。第34小节:同30小节。 第l6-17小节:同8-9小节。第35小节:同31小节。 第18-19小节:同6-7小节。第36小节:同30小节。 第20-21小节:同8-9小节。第37小节:同31小节。 第22 - 25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摩擦状。 第38小节:铃鼓和拇指镲一起合奏。 活动目标:

《船长》教案设计

《船长》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力求整齐、美观。学会文中词语,做到准确认读,能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整个事件梗概。背诵课文片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练习中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和赞颂之情,激发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初步领悟文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和通过灾难场面描写及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阅读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和赞颂之情。 2.初步领悟文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和通过灾难场面描写

及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讴歌和赞颂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小组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环节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走近一位英雄。(板书课题,齐

船长公开课教案

船长 一、谈话导入,认识文体特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船长)。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板:小说)同学们读过小说吗?谁来说说,小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说。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板:人物),情节曲折生动(板:情节),环境描写细致具体(板:环境)。(指板书)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小说的魅力。 3.《船长》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船长)。作者围绕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事?简要地介绍一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脱险——殉职)* 评:简洁明了!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 4.这篇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但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在“人物”下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一)感受紧急环境 1.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这场可怕的灾难。 教师描述: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大西洋海面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海难,在死亡面前,诺曼底号上的乘客惊慌失措,他们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顷刻间船上乱成一片。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文字:(出示)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1)从这一段文字中,你感到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什么样的灾难?追问:从哪儿感受到的?(可怕、意外、突如其来) (2)小说为什么一开始就渲染场面的可怕、慌乱和紧张呢? * 是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谁来把这种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场面的混乱与可怕吧!一起读。(学生齐读)(二)感知四次命令 诺曼底号遇险了,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带领船上的人脱险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3至28小节。找一找从乘客们遇险到

啊船长我的船长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

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 4.诗文赏析。 (1)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2)课后问题探讨(第二题)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3、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二、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四、文本研习

学会安慰 教学设计 完整版

学会安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习惯。说的方面,主要训练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感谢他人,安慰需要帮助的人。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倡导乐于助人、礼貌待人的社会风尚。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但是怎样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安慰别人,感谢他人,还需要从实践中学习。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口语交际应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表达。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让孩子角色互换,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断练习,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结合这次说话的材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的用不同的语言去感谢他人、安慰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2、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教学难点 在模拟生活实际情境中进行分角色对话。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话题:口语交际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你会说话吗? 生1:会 生2:会 师:都会?有没有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的孩子?哎,那儿有一个,你不会说话?生3:是的 师:老师没听错吧,大名鼎鼎的谢雪玲不会说话?何出此言? 生:哎,别提了,我妈妈说我不会说话。 师:那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事情是这样的。。。。。。(生上台表演小故事:该来的不来) 故事情节:谢雪玲家里请客,看着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谢雪玲心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陈诺说:“该来的没来,那我就是不该来的啰,哼!”(背着手走了) 谢雪玲说:“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呢?”

船长教学设计(完整版)

《船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3.领悟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人物语言,体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

阅读教学始终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在读中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 鉴于以上认识,本课教学,确定以读为主线,以人物语言为切入点,以学生质疑为突破口,紧扣教材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学生疑点,创设情境,始终置学生于惊心动魄的灾难现场,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具体言行反复研读、细细揣摩,在充分朗读中渐渐进入情境,走进船长的精神世界,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层层推进的读书活动中,逐步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疑难点也就在不断深入的交流、对话与朗读中不攻自破。 设计思路: 从故事入手,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进入初读,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遇险——救援——殉职”。从“险”入手,紧扣人物语言,让学生动情自读,品味领悟,体会文章紧张的情节,并借助媒体、模拟人物

小学语文:6、《船长》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6 船长 一、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 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如,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 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人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本课共3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客轮被撞,情势危急。 第二段(3——28自然段):写船长镇定自如,指挥自救。 第三段(29——30自然段):写船长坚守岗位,以身殉职。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的训练,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 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三、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 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后作业。中的 两个勺子的不同意思,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 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先生的短篇小说《船长》。 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在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他果断、坚决、友爱的性格。再如运用特定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在面临危急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二类字,理解“井然有序、做人之道”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观看媒体展示的惊险现场,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三)情感与态度 自主研读课文,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还能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崇高的精神品质。

六上 教案 7船长

7 船长 红旗小学六年级张海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文章的有关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和老师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为线索引导精读,体会哈尔威船长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中主人公哈尔威船长面临艰险舍己为人,牺牲小我维护大局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忠于职守,热心助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 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哈尔威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哈尔威船长面临艰险舍己为人的品德。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板书:船长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船长》。说说你印象中的船长形象。学生可能对船长这一形象不太熟悉。(如果有学生说到“职责”,在黑板右侧板书)(船长是一艘船上最高的领导,是航海负责人,负责全船的管理和驾驶。船长的职责是指船长要对船舶及船舶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任 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位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笔下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哈 这篇文章的作者雨果,你们熟悉吗?(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于军官家庭的雨果,从青少年时起就十分热爱文学和诗歌,他13岁开始文学创作,15岁就因长诗《读书之益》受到法兰西文学院的褒奖。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那么,在大文豪雨果的笔下的这位船长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意图】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 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够比较通顺地朗读课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同桌配合,一人一个自然段,将全文读完,最后互相纠正读音。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交流。 好。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的? 指名读。 老师觉得大家真会读书,已经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融入到了文章中,真不简单!课文读完了,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觉得哈尔威船长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4.谈谈整体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好引导出学生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感觉到哈尔威的那种精神。(遇难----救援----殉职) 由此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什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教学情境一:(问题引入)在ABC中,已知两边a,b和夹角C,作出三角形。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船长》教学设计9

《船长》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发生在100多年前的感人故事一一《船长》(生齐读课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2、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故事的情节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那么起因是什么呢?3、当时情况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分危急、十万火急、千钧一发……)4、能把这种危险的处境读出来吗? (生齐读)二、品读感悟第3-28节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船之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指挥自救,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课本32页的插图。1、在这幅图上,你看出了什么?重点观察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2、文中哪一小节对比进行了描写? (25节)3、齐读25小节,读出船长的沉着、镇定。4、是啊,“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在整个过程中,哈尔

威船长下达了几道命令?为什么要下达?结果怎样?同学们快速默读3-28小节,特别留心对哈尔威的语言描写,在相关句子下面画一画,同桌可互相讨论。5、生汇报1)船长下达了几道命令?2)船长的这次命令中包含哪几个要点?3)从他的命令中,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样下命令?用朗读告诉老师。教师相机引导:第一次下达命令虽然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但是由于人逃生的本能,甲板上的情况可用一个字形容一一乱,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乱”? (一窝蜂,拼命,病了似的不可开交)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呢?(举例)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会怎样? (船毁人亡,葬身鱼腹)第二次下达命令船长在对话中了解到炉子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还能坚持20分钟。了解到这样的情况预示着什么? (情况危急)所以船长迫不得已地下了第二道命令。同桌可分角色练读。 第一次命令与第二次命令下达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反复读读第22小节,结合前面的内容想想。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三、品读感悟29、30节第20分钟还是到了,在船长有序指挥下,60人全都获救,可是文章的结果中船长哈尔威怎么样呢?1、指名读29小节2、你知道了什么? (牺牲)3、你能体会到船长牺牲时的心情吗?4、从哪里看出?再次引导学生看图。5、面对死亡,他为何能如此平静从容、视死如归呢?

船长教案 (2)

《船长》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某些词语。 2、通过自主阅读和老师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为线索引导精读,体 会哈尔威船长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 3、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文章的有关段落。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船长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船长》。说说你印象中的船长形象。 学生可能对船长这一形象不太熟悉。(如果有学生说到“职责”,在黑板右侧板书) (船长是一艘船上最高的领导,是航海负责人,负责全船的管理和驾驶。船长的职责是指船长要对船舶及船舶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任) 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位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笔下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哈尔威。 这篇文章的作者雨果,你们熟悉吗? (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于军官家庭的雨果,从青少年时起就十分热爱文学和诗歌,他13岁开始文学创作,15岁就因长诗《读书之益》受到法兰西文学院的褒奖。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那么,在大文豪雨果的笔下的这位船长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够比较通顺地朗读课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同桌配合,一人一个自然段,将全文读完,最后互相纠正读音。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交流。 好。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的? 指名读(1-2)、(3-5)、(6-22)、(23-27)、(28-30) 相机集体学习生字词。 老师觉得大家真会读书,已经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融入到了文章中,真不简单! 课文读完了,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觉得哈尔威船长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4、谈谈整体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好引导出学生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感觉到哈尔威的那种精神。 (遇难----救援----殉职) 由此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临危不乱富有经验威严镇定沉着机智) 三、理清脉络。 说得真好!就是这样一位船长,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用自己的言行为“船长”这一特殊的职业书写下了神圣的定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870年3月17日夜晚发生了什么,齐读第一自然段。 此时的“诺曼底”号轮船情况如何? (“像平常一样”--------风平浪静) 师:可是紧接着诺曼底号发生了什么事? 生:撞船。 师:哪一自然段写的撞船? 生:第二自然段。 师:后面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生:写船长坚守岗位,最后殉职。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情势危急。 我们一起来看第二自然段。 师:诺曼底号怎么被撞的?当时的情形怎样? 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重点词句来体会。 重点词:笼罩、沉沉夜雾(当时海上的能见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航行) 全速(这场灾难是无法避免的)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可怕的震荡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船长》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船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理解叙事写人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及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和人 格魅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生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 2、“诺曼底”号轮船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的情形怎样?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二)、精读感悟: 过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读,圈一圈,点一点。老师相信,只要你潜心朗读,用情体会,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 1、生自己读课文。 2、交流:

句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1)船长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大声吼道)他为什么要大声吼? (2)从中你能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船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镇定果敢)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是呀,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这时候,哈尔威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名——(船长)在灾难面前,救人就是船长的职责呀!船上真的只有60人吗?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4)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位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船长读出来吗? 过渡:然而,此时此刻,正面临着死亡威胁的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1)“大家一窝蜂拥上去,……”说明了什么? (2)“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能把这乱的劲头读出来吗?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3)然而,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从“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为何会有这种变化?我们先来听听在黑暗中人们听到的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听录音) A、这是哈尔威船长在和谁对话?谁来读?

《船长》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船长》教案 本文是关于《船长》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题]船长 [教材简解] 《船长》一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课文在写作上有两大特色:一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叙述中恰当地融入议论,几处深刻的议论发人深省。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联系4中的两个句子。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段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难点:理解船长的生死抉择。 [设计理念] 1、《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走进,在合作讨论中深入,在探究思辩中升华。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强化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应该采取

合适的教学策略。”本文中人物特定、环境特殊、言行特别,学生对船长的崇高品质具有高度的情感认同,但绝大部分缺乏相关的角色经历和危难时刻的生活体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根据这一特点,运用现代媒体,积极创设情景,通过当时声响的模拟、惊险现场的再现,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震撼,入情入境,产生身临其竟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设计思路] 第一步:抓文题,由“长(zhang)”扩词,通过一类词,使学生明白:船长,不仅是一个称呼,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从而为学习课文、了解人物打下一个坚实的认知基础。 第二步:抓文眼,即“忠于职守、做人之道”。围绕辆次“屹立:”展开教学。第一次:“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根据发的三道命令(此时有声胜无声),体会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真是“顶天立地”;第二次:“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体会他关爱妇女、儿童的人性美,感受他虽然与船共亡,但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真是“永立人间”。 第三步:抓拓展,补充阅读《跳水》、《印度洋上生死夜》,虽然写的都是船长,但是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异之别。由此了解一类人的写法,掌握一类文的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们知道船长是做什么的?初步了解船长的职责教师导语引入所学的内容。(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心理,进一步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大声自读课文,编小节,学生字,了解主要内容,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