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言】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

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着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

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 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 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 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 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 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 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送陈章甫》原文及赏析·唐·李颀【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罢官归乡的诗。主人公陈章甫是江陵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送梁六自洞庭山》原文及赏析·唐·张说1 送梁六自洞庭山 作者: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 这是诗人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别之作。梁六为诗人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陽,诗益凄婉”)?但开篇诗人只说到“巴陵一望”,本当续写望后的怅惘却成了“洞庭秋”,纯粹描写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

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天天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别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了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如果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或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或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传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染上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既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 人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辛弃疾《青玉案_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 1. “玉壶”在词中比喻。全词描写了的盛景, 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分) 2. “元夕”指的晚上,此夜又称(2分)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 “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 “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 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 1. 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观赏灯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 2. 元宵节?元夜 3. C 4. C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 (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

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 分)。 6. 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 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 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 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 *■.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 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__■勺风俗,也称 ________ 。(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 的作品《_________ >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 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2分)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盛况浓墨重彩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一、导入 有些诗句也许我们不知道它们出自何处,但是能够铭记在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想想这些诗句出自谁的笔下? 作为一个词人,辛弃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青玉案·元夕》就是其中之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被人传诵。那到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那是辛弃疾在寻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说,“那人”就是辛弃疾自己;还有人说,“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词,看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作者及解题 1、作者 在接触作品之前,首先请大家花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自读这首词, 结合阅读提示,作者背景和书下注释,疏通词义。重点要解决“花千树”、“星如雨”、“香”、“暗香”等字词的意思。

2、解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题目。元夕是每年第一个月满之夜,俗称元宵节,自古为中国重要佳节。满月,象征团圆、美满。宋代,人们庆贺元夕的 方式很多,比如:观灯、放焰火,猜字谜等等,现在一些专家认为,元宵节 是古代的情人节,因为古代女子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在元宵节破例允许出去,因此,在这一天,她们要戴着当时比较流行的蛾儿、雪柳盛装艳服或与情人 约会,或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我们一起去看看词人笔下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 三、整体感悟: 1、联想画面。刚刚同学们已经吧这首词通读了一遍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借助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词作里的图景。 老师描绘:1 春风徐来,吹开了一城灯火灯似千树花开,彩光灼灼,美目炫神。更有那焰花怒放,如流星殒雨,缤纷灿烂。地上火树银花,空中曳光流彩,在这样一个繁华热闹的夜晚,人们乘坐华丽宝马香车意得兴浓来观灯。悠扬悦耳的笙箫清音中,月光流转,鱼龙灯舞了一夜。灯月交辉,令人心醉神迷。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一、诗歌鉴赏 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 ①〈动〉退;后退。②〈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后退。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⑤〈动〉回头。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 A.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B.初闻涕.泪满衣裳 C.却看妻子 ..愁何在 D.便下.襄阳向洛阳 【答案】回头D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涕:古义是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下:经过。ABC 三项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故选D。 2.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3.“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 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

〖美文赏读〗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词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诗词主题〗 1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

此词从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诗词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2

诗词赏析:杜甫《青玉案·元夕》

诗词赏析:杜甫《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 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逐步西斜,一 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 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 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 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 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 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 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 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36首经典古诗词鉴赏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讲课讲稿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 青玉案⑴;元夕⑵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 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 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 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 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 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 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 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 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 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

经典古诗词名句大全鉴赏,唐诗宋词精选

经典古诗词名句大全鉴赏,唐诗宋词精选 一。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

《青玉案·元夕》鉴赏-古诗-赏析

《青玉案·元夕》鉴赏-古诗-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

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一:《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 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不过 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 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 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 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 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 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个动作描画出诗人完 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 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 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 仅仅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不过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 “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 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 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 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 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 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 青玉案⑴;元夕⑵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

(完整版)青玉案-元夕学案

《青玉案?元夕》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2.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1.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式】诵读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车凤箫 ..蓦.然阑.珊 2.解释词语 元夕千百度 蓦然阑珊 3.文学史常识填充 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或“”,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 同一类的文学体裁,故又称“”。 除此之外,词还称为“”、“”。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九十一字以外为。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文学常识 1.关于词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规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 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 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 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2. 关于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辛词现存六百多首,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多以国 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了恢复中原,统一南北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北方地区怀念和抗金斗争的赞扬,对南宋朝 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 3..写作背景简介 该词是词人落职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 闹情景,以反衬“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作者当时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 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但他操守不变、志向不改,不愿随波逐流,不肯 同流合污。 五、新课学习 一、解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题目为元夕。从这首词的题目不难看出本词主要写的 是元宵节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诗歌,批文入情 ①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由朗读整首词。初步感知重要的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②2名学生试读,教师适当指导集体朗读、体会情感。 ③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速。 三、研读诗歌,体悟诗情 1、二读诗歌,赏析诗人笔下元宵盛况。 ⑴诗人在元宵之夜看到了哪些景象?诗人是如何描写元宵节盛况的?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和解释鉴赏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诗经大雅抑)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

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青玉案 元夕教案

《青玉案·元夕》教案 引语:今天我们组讲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古代写上元灯的词,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首词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呢?在词作的背后,又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绪和情感。现在让我们来一一品读。 (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了解辛弃疾呢?) 作者生平(出示ppt):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格,二人合称“苏辛”。他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在22岁便率领两千多家乡父老兄弟骑兵抗金。高中学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表达了对人们依旧享乐的暗叹。不过后来辛弃疾因病逝世,年仅68岁,就葬在我们江西上饶的铅yán山县。 (如果有的话可以出示辛弃疾墓前的楹联PPT)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郭沫若对他的评价。“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词牌名《青玉案》: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取自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就是放食品的小几(形如有脚的托盘)有图可出示图片)一诗。贺铸、黄公绍、李清照等人都写过以《青玉案》为词派名的词。 介绍这首词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都城临安。当时辛弃疾刚从北

方投奔到南宋。强敌压境,国势日衰,但是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他们沉迷于歌舞享乐,用来粉饰太平。辛弃疾恨自己没找到知己为国效力,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就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出示有古诗的PPT,讲解古诗)现在就让我们作者是如何通过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注解 ①青玉案:(刚刚词派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 ②元夕:那么元夕呢,就是元宵节,这天的夜上就称元夕或者元夜。 ③花千树:形容灯火灿烂,花灯之多,如千树花开。 ④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焰火。(花千树和星如雨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明但是的景色真的是十分迷人) ⑤宝马雕车:就是指装饰华美的车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