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发表时间:2013-04-07T15:10: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丽余晓燕周谦谢爱平[导读]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择时插管或气管切开,或紧急插管。

刘丽余晓燕周谦谢爱平(利川市人民医院 4454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50-02 【关键词】人工气道呼吸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是重危患者抢救的重要目标,气道的管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基本概念[1],保证人体气道通畅是通过不同人工护理技术方法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通气连接,其目的是保证或维持危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为临床救治提供基本保证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因此,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所有从事危重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

1、临床资料

我科至2010年—2012年6月收治因呼吸困难致呼吸道梗阻病人12例,通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急救措施,成功抢救10例,其中2例因严重复合伤致脑、胸、腹腔内大出血死亡,其余均抢救成功获得良好的生命质量。

2、护理

2.1人工气道建立前的护理评估及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择时插管或气管切开,或紧急插管。如患者出现烦躁,面色紫绀,呼吸困难,三凹征,喉头大量痰鸣音和水肿,出现了严重的呼吸梗阻情况,则属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前,准备是重要的内容,包括人员,患者体位及灯光,插管的必需的设备,通常用一收纳盒储存所有用物,纯氧,恰当型号的面罩,吸引设备,Magill钳,口咽及鼻通气道应随手可得,床头正确的高度,检查喉镜灯泡是否发亮。

2.2 人工气道建立的护理管理方法

2.2.1 环境的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室温在20—24度,湿度保持在60—70%,尽量减少人员走动而致空气流动污染,探视时间过后用0.5%84消毒液湿拖地面。

2.2.2 体位管理视病情允许安置合理的体位,将床头抬高15-30度,降低膈肌位置,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促进分泌物排出,Q2h更换体位相当于体位引流,促进肺扩张,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饱和度;对于清醒患者教会自行更换体位的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动作,并配以雾化吸入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昏迷及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吸,并配以氨溴索及抗生素雾化吸入后采用翻身、叩背、吸痰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2.2.3 吸痰的护理

(1)根据病情评估吸痰指证:喉头闻及大量痰鸣音,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有效吸痰防止盲目吸痰和准备不充分吸痰。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

(2)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吸入2—3分钟,以提高氧饱和度。吸痰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下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

(3)采用粗细合适并柔软的吸痰管,吸痰管型号不能大于气管内径的二分之一,吸痰管在插入的过程中遇有阻力或有困难时可以用石蜡油润滑。

(4)吸痰管进入气道不能带负压,因为肺泡内有少量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否则容易造成肺泡破裂和肺不张。可在启动吸引器后进行吸引前用手指压闭吸痰管末端,待吸痰管进入有痰部位后再松指吸引。

(5)吸痰的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时间不宜大于15秒。以免发生低氧和症,吸痰时注意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各种参数的变化,并观察痰液的量、性状、颜色,并判断粘稠度。

(6)吸痰的顺序:先吸鼻腔、口腔,再吸气管导管内的,根据部位注意更换吸痰管。

(7)负压的调节适度:成人300-400mmHg,小儿200—250mmHg。

吸痰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下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

2.2.4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意外脱管,其实对于清醒病人应适当的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落气管导管。注入导管套囊内的气量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和囊内压不超过20—30mmHg为宜,一般约注气5—10ml左右。漏气或充气不够可致通气不足;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因此,要每4—6H放气1次,5—10min后再注入。放气前应吸净堆积于套囊上方气管及咽喉腔的分泌物或血液,以免误吸入肺或造成窒息。不过,间歇入气不足以防止气管壁黏膜损伤,还会严重影响正常通气。

2.2.5 气道湿化的管理

2.2.5.1采用注射用水2—4ml每小时持续泵入气道的方法湿化气道,以补充气道内的水分丢失(不显性失水850—1000ml左右),从而减少气道内及肺内干燥,有利于维持肺功能。最新资料报道已不用0.9%NacL。因为钠离子在气道内容易析出结晶,对于气道纤毛及粘膜有损伤,这是不利因素。或用0.45%生理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2]。

2.2.5.2机械通气时将通气机的温湿化机打开,使吸入气温保持在32-36度之间,并注意添加无菌蒸馏水。

2.2.5.3 气道湿化达到的标准

(1)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2)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结痂或粘液块咳出)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

(3)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道内痰鸣音,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

对于湿化不足的患者加强湿化,可增加湿化液滴入量,对于湿化过度者酌情减少量,以免因呼吸道分泌物多而影响呼吸功能。

2.2.6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切开后,在颈前皮肤和导管柄之间衬以无菌纱布保持切口免受刺激,随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缝线松脱现象。气管切开处应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及导管下的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分泌物浸湿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络活碘棉球消毒皮肤,换药时注意固定好气管导管防脱落。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的管理 在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人工气道的建立能有效维持呼吸道通畅,方便清除分泌物,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抢救的重要手段,所以,有效、细致的气道维护保证了人工气道建立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是疾病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一、人工气道的概念及种类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口腔或鼻腔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 人工气道的种类: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㈡喉罩;㈢经鼻气管内插管;㈣经口气管内插管;㈤气管切开置管。目前 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二、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㈡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㈢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㈣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

㈤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效率; ㈥利于气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 三、人工气道的维护 ㈠环境的管理 1、病房注意定时通风、消毒,净化空气; 2、限制探视及陪护人数,减少病房流动人员; 3、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在55%~65%; 4、病室内地面、桌椅、床头(尾)、床栏每天至少一次用消毒液擦拭,护理人员操作前要进行洗手消毒。 ㈡气管的有效固定 气管插管:(详见附件1“人工气道有效固定操作指引”) 1、对于经口插管者,完成插管后用湿纸巾擦净面部的油渍、汗渍,先用一条短胶布固定牙垫与气管插管,然后用两条长胶布“x”型固定,胶布要保持干净、粘贴结实,两端覆盖3㎝透明贴膜。因贴膜与皮肤粘膜严密,且能防止胶布因面部油渍、汗液、口腔分泌物而致潮湿松脱,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只用两条长胶布行“x”固定即可,余同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相同。 2、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动度是否一致。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 气管切开置管: 1、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操作指引 目的 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人工气道的种类: 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 ②经口气管插管 ③经鼻气管插管 ④气管切开置管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技术 1、向清醒病人解释操作过程。 2、准备必要的器械。 在喉镜柄上接上镜片,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如电珠不亮,检查是否旋紧,如旋紧后还不亮,更换电珠或电池。检查所用的气管导管是否堵塞。给气囊充气,保证气囊对称、无漏气,检查后把气囊气体完全抽出。 3、如有需要,用无菌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管的气囊和管芯。 4、待肌松剂起效后,把病人的头及颈部仰起。 5、如有假牙,把假牙取出。 6、给病人手控呼吸,使其过度氧合。 7、左手握住吼镜,沿口腔的右侧放入镜片。 把镜片移向口腔中央,使舌被推向口腔左侧,暴露视野。为避免撕破嘴唇和牙龈,用右手中指把病人的上中切牙向上推,同时可用拇指保护下嘴唇。 8、成45o角向前提起吼镜直到看见声带和声门,应该用肩和臂的力量,手腕始终保持笔直。不能撬,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9、沿口腔右侧插入气管导管,这样可看见声带。声带应该完全外展,声门打开。如没有看见声带和声门,不能试图插入气管导管。如发生声带合龙,等待几秒后或许会看见声带在呼气时开。如还不开,给病人过度供氧,再试暴露声门(缺氧会引起喉痉挛)。如过度供氧后仍不开,可用肌松剂。 10、继续插入气管导管直至气囊刚好越过声带。如果插入过程遇到阻力,可先试着用力压住甲状软骨使喉部往甲状软骨方向移动。如不成功,可用MAILL钳夹住气管导管末端,把末端送入喉部。 11、小心取出喉镜,给气囊充气。 12、检查气管导管位置。如果怀疑气管导管的位置,在移动或重新插管之前用喉镜观察喉部。 13、用急救皮囊给病人通气,检查双侧呼吸音以及胸部活动度。如果腹部隆起,肺部没有呼吸音,则气管导管不在气管。需立即气囊放气,拔出导管,重新插管。 14、如果呼吸音存在但不对称,则气管导管可能进入一侧主支气管。气囊放气,重新调整位置后,听诊呼吸音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5、固定气管导管。 16、必要时接人工呼吸机。 第一次气囊充气时,应用最小漏气技术。 气管切开术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常黎明陈金祥吴明顺丛霞【关键词】人工气道;建立;管理 呼吸道梗阻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呼吸道梗阻导致严重缺氧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甚至引起猝死。在很多紧急情况下,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存活。所谓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1]。本文着重讨论建立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2],常用的术前估计方法、处理困难气道的规则[3],以及人工气道的管理措施。 1 人工气道建立的目的 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预防误吸,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2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 面罩和鼻罩主要采用EC法和借助固定带,起辅助 呼吸功能,从而减轻呼吸肌的疲劳。 尽量选择组织相容性及密闭程度好的面罩。鼻面罩用四头带固定,调整头带使松紧度以无明显漏气的最小张力为最适,并以患者舒适为目标,可用棉絮置于鼻翼两侧看是否有气流逸出,以及时调整[4]。过松会造成漏气影响疗效,过紧则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使患者难以耐受[5,6]。 口咽通气道应用于那些无知觉并缺乏咳嗽或咽反射的患者,可直接取口咽通气道蘸清水后沿呼吸道走向置入,但此方法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且容易加重舌后坠气道梗阻或损伤舌后根并导致放置失败。如用蘸水的口咽通气道与呼吸道呈反方向放入,至咽喉处时轻转口咽通气道180°放置成功率较高[7-9]。 鼻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是从患者的鼻腔插入到咽腔的一个类似于气管插管的软管道,通过调节插入的深度,解除咽腔组织或器官对声门的梗阻。对于那些下颌很紧、牙关紧闭,置入经口气道有困难的患者鼻咽通气道更为适用,对于没有很深意识障碍的患者鼻咽通气道更易于耐受。但接近30%的置入鼻咽通气道的患者会出现气道出血,要慎用于严重头面部损伤的患者。 鼻咽通气道是急救医生手中的利器,用途非常广泛,禁忌症少,但是价格不菲,自制鼻咽通气道可以降低成本,方法是:选择6.5#的气管插管,去掉气囊,从尖端开始保留20 cm左右,其余部分减掉,连接原来后面的接头[10]。在使用前用石蜡油涂沫管壁。选用患者的右侧鼻腔,插入的方向是向中心方向,沿着鼻腔的下鼻道方向插入。 该法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实用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鼻咽通气道,号码齐全,鼻咽通气道规格少,只要有气管导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做成鼻咽通气道而使用之。但在材料上远不如鼻咽通气道柔软、韧性,理论上容易使鼻腔出血。 喉罩(一、二、三代)喉罩有三代,普通喉罩(LMA)(第一代)主要有ClassicTM经典型喉罩、FlexibleTM可曲型喉罩, 多种型号适用于不同人群[11,12]。能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气体交换,防御异物侵入呼吸道及维持功能残气量。但位置不稳定,麻醉期或恢复期易出现移位;呼吸道密封不完全,通过增加通气罩垫圈充气量可导致罩内压过高和浅表神经损 伤,正压通气的应用受限,消化道和呼吸道不能有效隔离,易发生误吸或胃胀气。插管喉罩(ILMA)(第二代)是配套的 气管内导管,是一种特殊构型、笔直而又能弯曲、柔软的Brain 气管导管。经ILMA 插入Brain 气管导管,其成功率高 于LMA。多次试插气管内插管时期,可经ILMA进行通气,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置入ILMA不需要调整头部位置,适 用于颈椎疾患的患者。盲插ILMA不需要手指置入口腔内。双管喉罩(PLMA)(第三代)双管设计,固定性好,可防止 喉罩移位;除可经通气导管进行肺通气,还可经引流管吸引胃液和注入营养液。除具有LMA的作用和特点外,还可确 切鉴别喉罩插入位置是否正确;呼吸道密闭压可比LMA者高8~11 cmHO,能更有效防止正压通气时的气体逸漏、预防 误吸作用更为完善等优点。喉罩的优点是通气效果可靠,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 [吸痰] 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内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内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或因肺功能严重减退,呼吸肌无力等,大多不能自行排痰,极易造成分泌物潴留而堵塞呼吸道,使肺部感染加重。 用物准备: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根据气管插管导管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 一、吸痰前评估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位置 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 2)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上 3)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 4)吸痰后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二、吸痰方式 开放式、密闭式 三、吸痰注意事项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后及时弃去,吸引气管插管和口鼻腔需分别使用吸痰管,不得混用。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人工气道的管理 在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人工气道的建立能有效维持呼吸道通畅,方便清除分泌物,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抢救的重要手段,所以,有效、细致的气道维护保证了人工气道建立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是疾病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一、人工气道的概念及种类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口腔或鼻腔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 人工气道的种类: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㈡喉罩;㈢经鼻气管内插管;㈣经口气管内插管;㈤气管切开置管。目前 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二、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㈡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㈢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㈣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

㈤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效率; ㈥利于气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 三、人工气道的维护 ㈠环境的管理 1、病房注意定时通风、消毒,净化空气; 2、限制探视及陪护人数,减少病房流动人员; 3、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在55%~65%; 4、病室内地面、桌椅、床头(尾)、床栏每天至少一次用消毒液擦拭,护理人员操作前要进行洗手消毒。 ㈡气管的有效固定 气管插管:(详见附件1“人工气道有效固定操作指引”) 1、对于经口插管者,完成插管后用湿纸巾擦净面部的油渍、汗渍,先用一条短胶布固定牙垫与气管插管,然后用两条长胶布“x”型固定,胶布要保持干净、粘贴结实,两端覆盖3㎝透明贴膜。因贴膜与皮肤粘膜严密,且能防止胶布因面部油渍、汗液、口腔分泌物而致潮湿松脱,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只用两条长胶布行“x”固定即可,余同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相同。 2、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动度是否一致。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 气管切开置管: 1、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

2013-4-20w人工气道管理分析改进记录

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面护理问题的研究 工作和改进记录 时间:2013年4月20日 地点:骨科会议室 主持:金萍主任 记录人:张弘 参加人员:王淑琴、米志玲、晁列艳、杨风娟、刘国荣、刘晓玲内容:人工气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改进 一、人工气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如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2、气道湿化液及方法选择。 3、吸痰的指针及有效吸痰的方法。 金萍主任: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一项重要的技术,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撤机的关键,也是保证危重患者安全的重要技术。护理部对全院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护理方面进行了检查监督,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今天召集相关科室护士长分析讨论,以进一步规范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晁列艳(ICU护士长) 机械通气是我科最常见的一项抢救技术。对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能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平稳撤机拔管,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如何好气道管

理,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气道湿化液及方法的选择: 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可使痰液稀释 ,易于咳出 ,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 ,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1、湿化液选择:常用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气道,能气到化痰除臭的作用,临床最常用。或用氨溴素溶液湿化气道作用也很有效。 2、湿化方法选择:首先评估患者痰液的情况,其次一定要打开呼吸机湿化器,可每1-2小时气道滴入1-2ML;也可用微量泵持续泵入。 (二)VAP预防: 1、提高护士对于抬高床头的依从性,每个床头做刻度标记。机械通气患者如果没有体位改变的禁忌症,应给予抬高床头30—45°,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避免误吸,尽早撤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2、重视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和工具。 3、按需吸痰。机械通气的患者应通过各种指标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包括听诊呼吸音,患者是否能有效咳嗽,气道内可否见到分泌物。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气道分泌物增加引起,

小儿有创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小儿有创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陈静 一、背景 在危重症患儿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人工气道既是保证气道开放的主要措施,也是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唯一途径。及时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并妥善的加以管理,是确保呼吸机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人工气道建立的及时与否,人工气道方式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呼吸机治疗作用能否发挥,甚至直接涉及患儿的生命安危。 二、人工气道 (一)定义与分类 人工气道是将特制的导管经过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提供了条件。 人工气道包括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和下呼吸道人工气道,本节课主要讲解下呼吸道人工气道中的气管插管。 (二)气管内插管概念、指征 气管插管就是将特制的导管经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从而维持呼吸的一种方法,是保持气道开放最根本的措施。 根据气管插管途径分经口腔途径气管插管和经鼻腔途径气管插管。 1.经口腔途径气管插管 经口腔途径气管插管是依靠气囊密闭气道,并与呼吸机直接相连,进行呼吸机治疗,此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气管插管,它的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成功率高,

能够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管腔相对较粗,易吸痰,缺点是不易固定、易脱管,保留时间相对短,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牙齿,引起口腔出血。 2.经鼻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点是病人容易耐受,留置时间长,易固定便于做口腔护理,可经口进食,缺点是不适于急救时应用,管腔相对小不利于吸痰易发生鼻出血、鼻骨折,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合并症。 (三)人工气道的适应证 窒息或心跳骤停都是建立人工气道的绝对适应证,还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需要进行人工通气治疗者,各种先天和后天的上呼吸道梗阻需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者,痰液潴留不能自行咳岀,需建立人工气道以进行气道吸引者。新生儿羊水胎粪污染缺乏活力时,需要通过气管导管吸引胎粪者,还有包括经气管导管给药,如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经气管导管给予肺表面活性剂,抢救时静脉通道未建立前,经气管导管给予肾上腺素药等等。 (四)人工气道建立 1.插管前的准备工作 在气管插管前护士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的准备、物品的 准备、病人准备以及医疗文书的准备。 气管插管一般是在ICU或急诊室进行环境应清洁、场地要宽阔以便于进 行抢救和治疗。 准备的物品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保证气囊完好不漏气,喉镜要确保灯 泡有足够的亮度,准备的氧气、吸引器、复苏器要处于备用状态,准备好固定的胶布、牙垫以及气管插管管芯。

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人工气道的74例患者,给予人工气道护理安全管理,记录分析在施行人工气道护理安全管理情况下的临床疗效。结果:排除主动放弃治疗出院的4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33例,死亡2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应用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标签: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直接插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导管的,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为主要目的,确保呼吸道通畅的人工气体通道[1-2]。除了提高通气功能,有效的人工气道能够帮助清理呼吸道内异物,为呼吸气囊及呼吸机的临床使用创造了条件。目前,机械通气是针对通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常用临床方式,合理准确的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杜绝由于人工气道感染、阻塞、造成的临床并发症,因此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受到了临床的重视与关注[3]。本次研究中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人工气道的74例患者,其中男54例,女20例,年龄20~83岁,平均(58.5±5.6)岁。其中脑血管意外36例,中、重度脑损伤24例,急性中毒1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 1.2 护理方法 (1)在确保静脉输液通畅的情况下,实施安全管理,预防因意外风险造成相关并发症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昏迷患者及清醒合作患者可解除固定胶布后进行,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患者由于不能耐受刺激而躁动,出现导管移位。若口腔分泌物过多浸湿胶布引起固定不牢,应及时更换胶布,充分清洁口腔、牙垫、导管及面部后重新固定导管。(2)呼吸机的使用:注意机械的正常运转,固定气管插管,确保患者的呼吸频率与节律与呼吸机同步;气管插管的套囊充气采用压力监测法、最小漏气技术法或最小闭合积法。套囊压力一般不超过2.55 kPa(25 cm H2O)。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损伤气道黏膜,及时发现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防止气管导管扭曲、折叠影响气道通畅。气管切开保持导管处于中立位的位置,不前倾,不后仰,以免导管位移阻塞气道或压迫气管壁引起气管黏膜坏死。(3)给予患者心电监测:仔细监测血气分析,密切观察并记录注意患者的意识、脉搏、体温、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4)有效吸痰,确保呼吸道畅通: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做出有效的处理,避免因异物堵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