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能独立行使职权。

2. 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

3. 是行政组织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规定了行政组织的运转法相,是行政组织的灵魂,

在本质上体现了行政组织的基本功能。

4. 第一次对国家行政组织原则进行了论述。

5. 是著名的“组织理论之父”。

6.在一定的被管理的工作量或地域条件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关系。

7.韦伯把权力划分为传统型权力、魅力型权力和。

8.最早提出“社会人”理论的是。

9.影响行政组织激励的客观因素包括目标结果、政策、组织状况和。

10.强化理论改造行为的手段有、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

11. 是指行政组织“决策-执行-监督”的矛盾运动过程。

12. 是影响和制约行政组织执行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

13.是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在行政组织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

14. 是上级机关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15. 是指机关组织的下级人员通过正式的指挥权责系统,将意见或信息等由下而上传达给上级

人员的过程。

16.行政组织决策的原则主要有、客观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效率原则和民主原则。

17.根据行政决策主体的地位,可分为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

18. 是指通过机关组织结构体系,在平行单位或平行人员间互相交换信息或意见的过程。

1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中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

20.公平理论是美国学家于1967年提出的。

21. 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次数目。

22.与议会制政体相对应的行政组织形式是。

23.行政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方式主要有类比设计、例行设计、、创新设计。

24.在行政监督活动中,必须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体现了行政组织监督的。

25. 是指在行政系统中的机构与人员,通过以组织程序和层级关系为基础的正式渠道进行沟通。

26.弗雷德·里格斯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即、、。

27.新公共行政学关注,致力于问题研究。

28.按激励的性质可把激励分为和。

29.二战后,成为西方主流经济理论。

30.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 [ ]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非政府组织

2.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 [ ]

A.政治性

B.社会性

C.权威性

D.法治性

3.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4.古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公民陪审团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5.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 ]

A.执政官

B.财务官

C.检察官

D.皇帝

6.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 [ ]

A.1640 年

B.1649 年

C.1660 年

D.1688 年

7.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 [ ]

A.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C.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D.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9.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 [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明朝

10.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根据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模式是 [ ]

A.融合型

B.棱柱型

C.衍射型

D.圆柱型

12.当今世界上比较大的国家,其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一般的层级是 [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3.以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个行政部门所隶属领导的不同为标准分类,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 ]

A.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B.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

C.层级制与职能制

D.完整制与分离制

14.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范围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组织

B.人民检察院组织

C.妇联组织

D.政府组织

15.在我国历史上提出“均权制”的是 [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宋教仁

16.职位是 [ ]

A.目标与权责的结合

B.权责与人的结合

C.目标与人的结合

D.人、目标与权责的结合

17.提出理想型行政组织理论的是 [ ]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18.提出在组织中设立职能工长制的是 [ ]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19.把组织文化分为物质层、价值层和基本潜在假设三个层次的学者是 [ ]

A.沙因

B.路易斯

C.斯莫西奇

D.威廉大内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的是 [ ]

A.计划

B.组织

C.监督

D.协调

21.从狭义上理解,我国的中央行政组织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系统

C.政协系统

D.法院、检察院系统

22.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属于行政组织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3.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是 [ ]

A.州长

B.市长

C.法老

D.宰相

24.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行政首脑是 [ ]

A.执政官

B.检察官

C.保民官

D.营造官

25.下列不属于法国地方行政区域的是 [ ]

A.大区

B.省

C.市镇

D.州

26.中国历史上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行政组织体制形成于 [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C.国务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8.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

A.威尔逊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29.孔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 [ ]

A.法治

B.礼

C.仁政

D.义

30.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观点的学者是 [ ]

A.梅奥

B.巴纳德

C.西蒙

D.法约尔

31.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推行政务的组织是 [ ]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非政府组织

32.现代行政组织特有的特征是 [ ]

A.政治性

B.社会性

C.权威性

D.主动性

33.对外防御侵略,对内打击犯罪属于行政组织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4.古雅典负责行政事务的是 [ ]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公民陪审团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35.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 ]

A.执政官

B.财务官

C.检察官

D.皇帝

36.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 [ ]

A.1640 年

B.1649 年

C.1660 年

D.1688年

37.实行总统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8.实现“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 [ ]

A.路易十四

B.拿破仑

C.戴高乐

D.密特朗

39.创立我国王位世袭制的时期是 [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明朝

40.中国历史上的三省制终结于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1.国家组织不包括 [ ]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非政府组织

42.行政组织不断创新观念,开张创新活动,具有 [ ]

A.政治性

B.社会性

C.主动性

D.法治性

43.控制人口增长属于行政组织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44.古埃及的地方行政长官是 [ ]

A.法老

B.宰相

C.州长

D.市长

45.古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始于 [ ]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前7世纪

D.公元前8世纪

46.英国宣布为共和国是在 [ ]

A.1640 年

B.1649 年

C.1660 年

D.1688年

47.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48.在西方,实行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地方行政组织是 [ ]

A.州

B.郡

C.镇

D.市

49.我国最早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制的是 [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明朝

50.我国历史上有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结束于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1.社会组织中管辖范围最广的是 [ ]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非政府组织

52.行政组织是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具有 [ ]

A.政治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法治性

53.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行政组织的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54.古雅典的负责军事的组织机构是 [ ]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五百人议事会

55.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实际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是 [ ]

A.执政官

B.元老院

C.检察官

D.保民官

56.英国王权复辟是在 [ ]

A.1640 年

B.1649 年

C.1660 年

D.1688年

57.实行总统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58.美国的白宫办公厅属于 [ ]

A.内阁

B.行政部

C.独立行政管理机构

D.总统直属机构

59.法国掌握最高行政权的是 [ ]

A.总统

B.总理

C.国民议会

D.国防部

60.我国古代的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组织始设于 [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 [ ]

A.人员

B.经费

C.目标

D.物资设备

E.权责结构

2.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指 [ ]

A.丞相

B.太尉

C.节度使

D.钦差大臣

E.御史大夫

3.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 ]

A.道

B.府

C.路

D.州

E.县

4.美国的联邦行政机构有 [ ]

A.总统直属机构

B.行政部

C.独立管理机构

D.内阁

E.联邦法院

5.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有 [ ]

A.规制型管理

B.情感型管理

C.法理型管理

D.道德型管理

E.市场化管理

6.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梅奥

B.法约尔

C.巴纳德

D.孔茨

E.西蒙

7.行政组织的特性包括 [ ]

A.阶级性

B.社会性

C.权威性

D.法制性

E.主动性

8.根据行政组织中掌握最高决策权的人数多寡,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 ]

A.市经理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名誉市长制

E.混合制

9.下列属于巴纳德协作系统组织理论的分析要素有 [ ]

A.诱因

B.能率

C.贡献

D.组织的有效性

E.组织的生存能力

10.行政组织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 [ ]

A.管理职能

B.政治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E.社会职能

11.国家组织包括 [ ]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事业组织

D.企业组织

E.司法组织

12.清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 ]

A.省

B.道

C.州

D.府

E.县

13.规制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组织标准化

B.工作秩序化

C.管理市场化

D.管理规范化

E.组织法制化

14.邓小平行政思想中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四化”标准是指 [ ]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现代化

E.专业化

15.我国行政组织建立中的统一原则包括 [ ]

A.机构设置统一

B.领导指挥统一

C.计划统一

D.层次与幅度统一

E.权责统一

16.行政组织的功能包括 [ ]

A.政治功能

B.社会功能

C.宗教功能

D.文化功能

E.经济功能

17.行政组织编制的性质包括 [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政治性

D.服务性

E.系统性

18.英国地方行政组织包括 [ ]

A.郡

B.州

C.教区

D.社区

E.区

19.墨子的行政组织思想有 [ ]

A.“尚同”

B.“节用”

C.礼法结合

D.非乐

E.法

20.英国当地行政组织改革的内容有 [ ]

A.部分政府职能市场化

B.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D.加强中央宏观调控

E.改革人事制度

21.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

A.人

B.司法组织

C.目标

D.行政组织

E.人际关系

22.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中央机关组三大组成部分是 [ ]

A.元老院

B.高级长官

C.人民大会

D.总督

E.执政官

23.英国的中央行政组织主要有 [ ]

A.众议院

B.枢密院

C.参议院

D.内阁

E.政府各部

24.法国议会的权力有 [ ]

A.任免总理

B.立法

C.组织政府

D.监督政府

E.批准政府财政预算

25.情感型管理方法的内容有 [ ]

A.激励

B.沟通

C.参与

D.指挥

26.现代社会的组织系统包括 [ ]

A.国家组织

B.企业组织

C.事业组织

D.群团组织

E.政党组织

27.汉密尔顿认为强而有力的行政组织应包含的四大因素是 [ ]

A.民主

B.统一

C.充分的法律支持

D.稳定

E.足够的权力

28.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有 [ ]

A.实行“五权宪法”

B.构建“万能政府”

C.“均权主义”

D.“议行合一”

E.人尽其才

29.行政组织的社会功能有 [ ]

A.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B.提供社会保障

C.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

D.控制人口增长

E.环境保护

30.法国的中央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有 [ ]

A.总统

B.总理

C.国民议会

D.司法与掌玺部

E.中央各部

四、简答题:

1.简述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

2.简述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

3.简述泰罗的组织思想内容。

4.简述梅奥对非正式组织优点及对策的认识。

5.简述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历史贡献。

6.简述行政组织的精神要素。

7.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8.简述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

9.简述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0.简述我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11.简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内容。

12.简述行政组织功能的主要内容。

13.简述规制型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2.试论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3.试论述本尼斯对官僚制的评价。

4.试论述巴纳德的诱因与贡献平衡理论,并对此做出评价?

5.试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关系。

6.结合实际,试论如何为行政组织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7.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为行政组织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8.试论当代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

9.试论述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0.试论该如何有效地解决组织摩擦。

11.请论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12.试论我国应如何实现编制手段的全面化。

六、案例分析题目:

1.《新京报》信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公、办事拖拉等行为,有关企业或个人可进行投诉。青岛市近日出台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工作机构必须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投诉人要求给予答复的,应当及时给予答复;需要转办的,应在一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机关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或个人可投诉的各类情形,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执不公、办事拖拉、态度生硬、不履行职责、政务不公开、“吃、拿、卡、要”等行为,以及“对不属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移送”等。按照规定,对被投诉查实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诫勉、调离工作岗位、辞退等处理;构成违纪或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纪依法处理。对投诉事项查处不力,致使投诉人重复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将对承办单位或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追究其行政责任。

青岛日前将三部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整合成为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改变过去单纯注重被投诉事项的解决而忽视追究相关责任的做法,对查实的被投诉对象,将根据《青岛市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问题]:根据题中案例,分析我国行政组织应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2.阅读案例,谈谈加强行政组织伦理建设的途径。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一些乡镇的农民反映,几年来有人一直将国家的退耕还林补助粮高价出售,然后将补偿给村民的粮食按折低价进行兑付,从中牟取私利,村民却始终见不到一粒补助粮。

近年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风沙源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给退耕还林的农民一定的补助,是一种对农民失去土地和农民实际生活的政策性关怀,本来是一件好事,却让一些人办砸了。退耕还林政策虽好但是落实不好,就会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在退耕还林中,农民已经做出了巨大牺牲。一些退耕还林区的农民生活本来就不富裕,不少农民靠国家救济维持生活。按《退耕还林条例》,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不得回购退耕还林补助粮食;兑付给农民的补助粮食,不得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而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粮管所违规操作,竟将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进行回购。竹园村的村干部竟借机做手脚倒卖退耕还林补助粮从中牟利,不让农民见到一粒补助粮。不知这些人是否替农民考虑过,怎么舍得再在农民的伤口撒把盐,让农民再伤心呢?

党和国家都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已把“三农”问题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相继出台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仅为了封沙,也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农民能够理解。国家的经是好经,却让基层的干部给念歪了,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又伤了农民的心。

3.运用行政组织管理方法的有关原理分析下述案例中“让‘破烂王’下岗”的建议。

因为“破烂王”的存在,杭州市一部分废旧物资得以回收再生;同样因为他们的存在,公共设施偷窃者有了稳定的“回收点”。杭州有人就此提出建议:杭州应提前一步行动,让“破烂王”下岗。

应当承认的是,确实是有一些收废品人员为偷盗者提供了“销赃”渠道,但也必须看到的是,并非所有的收废品人员都会这么做。也就是说,不应把个别人的行为加诸所有的同行。我们更不能因为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好现象而就让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下岗,就像不能因为其他一些行业也存在着不良现象,就可以将那整个行业给封杀掉一样。

现在有不少城市因为市容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将收购废品等归入禁止行列。应当说,这样一些封杀行为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市容市貌,但这种禁止所取得的一时效果却是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计为代价的。不管是否有违法行为一律让“破烂王”下岗,就可能使部分正在读大学的农民的孩子失去生活来源,从而使窘迫的父亲更加愁苦,甚至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而这样一些简单禁止做法导致的潜在后果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意识、帮助意识会因此而下降。如果说市民的同情意识下降了,社会中的关怀意识变稀薄了,那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城市就难说是真正变得美丽了。

希望市容市貌得到改善无可厚非,但市容市貌的改善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计为代价、为前提。如果为了求取一些问题的解决,就动辄采用“铲除”、“消灭”的手段,那就不仅是管理办法简单的问题,更会导致对人的权利及民生构成伤害,就不能说是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就是与全社会正在掀起的对弱势人群的关注、关怀背道而驰。

4.据《现代快报》报道,连日来,南京市区弥漫着一股莫名的恶臭,市民们被这股恶臭困扰着。而据说,从2003年8月南京遭遇第一次大面积恶臭投诉之后,恶臭问题日趋严重。照理说,面对这种情况,有关职能部门应当迅速出击,查清恶臭来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还市民以清新空气。然而,事情看来并不简单,这么长时间了,人们对此还是束手无策。

说实话,我们这些非环保专业人员当然不好断言,查清恶臭源头这项工作究竟是难还是易。很可能,其中的难度是很大的。比如说查找SARS的元凶,确实很难,毕竟人类初次遇到SARS。然而,有报道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专门研究大气污染的一位老师认为,采取适当方法,一般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出恶臭源;一位老环保人更是拿出了确凿证据:上世纪80年代,南京也曾出现过恶臭现象,环保工作人员分三班倒,吃住在在嫌疑的工厂里,十多天后就找到了臭源。尽管这些可说是“一家之言”,但其中包含的某种质疑成分是显而易见的:某些部门是否重视不够,行政效率是不是低了点?

据悉,南京市环保部门已经召开论证会,就查找臭源问题问计于专家。就这一点来说,如今其重视程度是可以想见的了。但是请注意,这是在“满城恶臭”的情况下才着手做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

[问题]:根据题中案例,分析我国行政组织应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行政机关

2.阶级性

3.行政组织目标

4.马基雅维利

5.马克斯.韦伯

6.反比

7.合理——合法化权力

8.梅奥

9.团体气氛

10.正强化

11.行政组织过程

12.利益

13.行政道德

14.一般监督

15.上行沟通

16.信息原则

17.基层决策

18.平行沟通

19.激励因素

20.亚当斯

21.管理层次

22.内阁制

23.渐进设计

24.参与性原则

25.正式沟通

26.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

27.社会公平、行政道德

28.正激励、负激励

29.凯恩斯主义

30.客观环境、主观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B

5.D

6.D

7.C

8.D

9.B 10.B

11.C 12.B 13.D 14.D 15.B 16.D 17.C 18.B 19.B 20.C

21.B 22.D 23.C 24.A 25.D 26.B 27.C 28.D 29.B 30.C

31.A 32.D 33.A 34.D 35.A 36.D 37.C 38.C 39.A 40.C

41.D 42.C 43.D 44.C 45.B 46.B 47.A 48.A 49.C 50.C

51.A 52.C 53.C 54.C 55.B 56.C 57.C 58.D 59.A 6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E

3.CDE

4.ABCD

5.ABE

6.ACE

7.ABCD

8.BCE

9.AC 10.BCDE 11.ABE 12.ABDE 13.ABD 14.ABCE 15.ABE 16.ABDE 17.CDE 18.ACDE 19.ABD 20.ABCDE

21.ACE 22.ABC 23.BDE 24.BDE 25.ABCE 26.ABCDE 27.BCDE 28.ABCE 29.BCDE 30.ABE

四、简答题:

1.答:⑴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⑵强调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

⑶提出组织的权变观念:

①强调组织的多变量性

②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分系统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法。

③致力于谋求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

2.答: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于保持组织系统内外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组织成员

之间满足(诱因)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组织外不平衡则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即当环境发生变化,组织也应适时作出反应。

3.略

4.略

5.要点:学生可以简单阐述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然后总结其贡献。

6.答:(1)目标。行政组织的目标从本质上反映了组织的基本功能。组织目标包括任务、目的、指标、

数量、质量和时限等内容。组织目标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三类。(2)权责结构。权责结构指的是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单元,以及各组织成员、各工作职位之间在工作任务、权力和责任方面的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它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权责关系的安排,是各个组织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对于能否稳定组织的各种内在因素,能否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7.答:⑴提出了“社会人”理论。认为“社会人”不仅要求通过劳动获取收入,而且作为人他还需要得

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⑵指出组织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以效率逻辑作为价值标准;而非正式组织则是以感情逻辑作为价值标准。⑶指出作为新型的组织领导人,其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提高组织中成员的满足程度来激励人的“士气”,以提高组织效率。

8.答:⑴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其管理活动必然

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⑵社会性。社会性是行政组织的基础,阶级性是其核心。

⑶权威性。强制服从时行政组织权威性的突出特征。

⑷法制性。任何一个行政组织的建立、撤销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据,并要依据宪法和法律开张活

动。

⑸系统性。行政组织是依法设立的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

结构所组成的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

⑹主动性。这是现代行政组织的特征。

9.答:⑴行政组织日趋独立并且职能不断扩大,总量不断增加。⑵从原来的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到现在

的一经济和社会职能为主。⑶行政权力越来越大。⑷在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关系上,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中央集权(如英国),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地方权力(如法国)。

10.答:⑴强化中央集权,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使国家权力的垄断者,形成高度

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集权程度,大大超过中世纪的欧洲各国。⑵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呈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⑶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⑷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

11.答:⑴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⑵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理论。一是共同的目标;二是协作的

意愿;三是信息;⑶提出了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⑷提出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写作系统,能否持续存在,取决于能否保持组织的内外平衡;⑸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理论。

12.答:⑴政治功能。指政府防御外来的入侵与渗透,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打击犯罪活动,进行民主建

设,其核心问题是巩固国家政权。⑵经济功能。保护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⑶文化功能。一是进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二是进行科学文化教育。⑷社会功

能。包括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控制人口增长;环境保护。

13.答:⑴组织标准化。①分工专业化②工作指标化人员统一化

⑵工作秩序化。①强调组织内部各要素、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相关组织之间相互协调、

密切配合。②理顺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③彻底清除人的随意性和传统组织的杂乱无章。

⑶管理规范化。①组织成员间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坚决排斥一切人为的、情感的、偶然的因

素,尤其排斥不良的人际关系。②对所有人一视同仁。③明确组织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方式。

④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做奖惩的尺度。

五、论述题:

1.答:⑴任务与组织平衡。每个职位、单位、部门,一级组织的设置,刚好与所要行使的职能、任务相

平衡。既能充分地满足工作的需要,又能使每个组织和个人工作量饱满,人与事得到最佳组合。

⑵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⑶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⑷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总之,良好的行政组织机构应该是以职能为中心,在数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在质量上相互协调,呈现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整体。

2.答:

(1)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推进行政组织的变革

(2)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造成有利于变革的强大舆论声势,并有针对性地克服心理障碍

(3)发动群众,民主参与改革:①引导大家共同认识现行组织体系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原因,求得共识。

②引导大家共同认识变革后的好处。③引导大家参与决策方案的讨论,为变革献计献策。

(4)尽量减少损失和代价,从而减少阻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建立专门研究行政组织变革的高层次议事机构。让人民团体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学生需进行课外阅读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进行作答

4.略

5.答:①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总的要求:调控宏观经济职能;维持市场秩序、纪律的职能;各种保障的职能②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③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法制规范下实施本地区的各种保障职能④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即均权制的优越性。(评分细则:答卷时应有所发挥,否则酌情扣分。)

6.答:

①树立民主意识;只有由民意产生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政府的权力只能来自人民的委托。

②树立法律意识;法律要反映民意,人民要服从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就是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

任何人、团体都要服从法律。

③树立双向沟通意识;一方面,社会各界的人民大众要广泛地、经常地参与行政组织的输入活动,

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监督政府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向人民大众宣传、解释自己的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的活动。

④树立政绩意识;行政组织的职权分配以个人的成就或政绩为标准,而不能看个人出身及其与领导者

的特殊人际关系。

⑤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与民主行政相适应的行政道德标准,应该是爱国、民主、服务、创新、廉

洁。

7.答:

⑴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⑵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例如我国建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对其进行改革,逐步实行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则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⑶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①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②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③建立科学的微观控制机制;

④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

8.答: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要求行政组织进行相应的改革。

⑵民主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

⑶传统的行政组织体制,是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社会公众不满,为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社会动力。

⑷国外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给我国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

⑸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行政组织该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9.答:

⑴国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这种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首先影响各国政府的政策、职能;进而影响各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及该组织在政府中的地位。

⑵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性机构。如美国政府在海湾战

争尚未结束就设立了重建委员会,专门负责战后中东的重建工作。

⑶国际社会中共同问题,是各国政府都相应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如生态环境污染、关税

保护、邮政通讯、外层空间开发、禁止贩卖人口,打击国际贩毒和救济国际难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都相应设立行政组织来进行处理。

⑷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职能及其机构。

⑸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

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所制约。

10.答:⑴订立平衡目标。群团之间的摩擦往往是由于他们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不同而引起的。解决这种群

体摩擦可以采用订立一个能尽量满足各群团合理需要的目标的方法,是摩擦双方利益的合理部

分都能得到满足。

⑵增加沟通机关会。组织摩擦常常是由于彼此沟通机会少或缺乏充分讨论,以致发生误解而引起

的。对于这类组织摩擦,应当十分增加摩擦双方的沟通机会,通过角色互换,促进他们之间的

互相了解。⑶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强调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

贡献。

11.答:⑴不同的国家队组织的管理范围有着不同的期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公共事务及其简单,

社会只要求政府承担一些简单的管理功能,如维护治安,发展经济;到资本主义初期,人们仍

然希望政府是“守夜警察”,认为“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公共事务日趋复杂,人民要求政府管辖的事务越来越多,几乎覆盖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

范围。

⑵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组织的输入、输出有着不同的期望。在依附型行政文化为主的国家,社会只

对政府的输出有较大取向,如对政府的战略目标、政策、法规、措施等持拥护或反对、热情或

冷漠的感情取向;对政府的输出,如公民参与则漠不关心。在参与型行政文化为主的国家,则

社会对政府输入有较大取向,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强烈;社会对政府输出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取

向。反映在政民关系上,首先要政府服从民意,其次才是大众服从政府。

⑶对行政组织的认同程度不同决定着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人们对政府有强烈的认同感,

政府在人们中的威信高,那么人民对其信息输入时通过法制的轨道、以温和的方式提出来;反

之,如果人民对政府没有认同感和信任感,那么人民对其信息输入的方式则容易脱离法制轨道,以激烈的、冲突的方式提出来。

12.答:⑴法律手段,用法律手段进行编制管理是指,运用宪法和法律,通过颁布编制法规,依照这些编

制法规对编制工作进行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编制立法工作,其次要严格编制司法工作,真正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⑵经济手段,在宏观上,要确定各级行政预算在财政预算中的数量比例,以及行政预算与行政编

制的数量比例。既保证各级行政经费的最低要求,又要保持行政预算在财政预算中的合理比例。

在微观上,要确定各个单位的人员编制与办公费用的比例,确定人员工资基金和办公费用的定

期包干数额,实行超编超支不补、节编节支部分或全部归己。

⑶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组织依靠自己的权力,通过下达命令、指示办法来管理行政编制。

其优点:具有权威性;无需以物资利益作为执行指示的条件,具有无偿性;上级机关对下级机

关作出某项要求和指导,具有直接性。可以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作出比较迅速的决策,具有

灵活性。

其缺点:权威性不如法律手段大;无偿性不能与经济利益结合;直接性和灵活性使其易于忽略

编制的整体系统性和稳定性。

(4)只有将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优化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各尽其用,才能实现编制管理全

面化。

六、案例分析题:

1.答:(1)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世界各国都把政府的高效廉洁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和要求,政府“提速”,即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应因地制宜。

(2)打破旧的习惯,树立新的效率观念,使得人人重视效率,事事讲究效率,让提高行政效率的观念在行政机关乃至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3)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要推进机构改革,合理划分权限,建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4)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5)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顾客取向,积极推广窗口服务、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一站式服务”形式。

(6)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和竞争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7)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2.答:分析:

(1)加强行政伦理教育。一是加大行政伦理建设的力度,提高公务员对行政伦理的认知水平,使公务员认识到良好的行政伦理是为政之本;二是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强化公务员

的道德自律意识;四是行政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时代精神,内在地显示时代的本质和历

史发展趋势。

(2)强调行政伦理立法。行政伦理立法,是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为了保障行政伦理,还必须对

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通过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从而使权力

变成相对的权力,可以监控的权力。

(3)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在民主政治中,行政人员的公务活动是公共责任的行为,促进社会成员对公共决策的干预和参与,加强公民的政府责任意识。

3.答:(1)行政方法是行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依靠行政机关、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

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继承和汲取本国传统的和国外行政管理方法的精华,另一方面

也有赖于借鉴现代学科的理论予以补充、丰富、改进和完善。不同的行政方法,其作用也不

同,各有得失利弊。行政方法的运用还受管理主体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的制约,受管理对

象的性质、特点、范围以及管理过程的时空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即使同一方法作用于不同对

象,其效果可能差别很大。

(2)由于行政管理对象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多变,决定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采用的行政方法也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本案例中的建议试图采用单一

的方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显然不妥当。

自动控制理论系列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系列课程 课程介绍 (适用于05版教学计划)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组 2006.4

自动控制理论 A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Part A 课程编号:04200220 总学时:72 课堂教学:72 实验/上机:0 学分:4.5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 选课对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A》、《电力拖动基础》等。 内容概要:介绍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自动控制理论的经典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介绍采样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校正方法。建议选用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夏德黔翁贻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自动控制原理》,吴麒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卢伯英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 《自动控制原理》,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4 自动控制理论 B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Part B 课程编号:04201631 总学时:56 课堂教学:56 实验/上机:0 学分:3.5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选课对象:自动化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自动控制理论A》 内容概要: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基础部分,包括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控制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的 综合等内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中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包括描述函数分析 法和相平面分析法。 建议选用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黔,翁贻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王照林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线性系统理论》,何关钰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java版完整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1.2功能描述……………………………………………1.2性能需求………………………………………………… 1.3数据流图……………………………………………… 二.总体设计………………………………………………… 2.1数据库概念设计………………………………………… 2.2功能模块………………………………………………… 三.系统详细设计…………………………………………… 3.1数据库逻辑设计………………………………………… 3.2各模块功能……………………………………………… 3.2.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3.2.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2.3职工津贴管理系统………………………………… 四.系统实现………………………………………………… 4.1界面截图………………………………………………… 4.1.1主界面及工资基本信息界面…………………… 4.1.2登录界面………………………………………… 4.1.3系统主界面……………………………………… 4.1.4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界面………… 4.2设计代码………………………………………………… 五.实验总结…………………………………………………

1、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员工信息表;及时反映员工的基本信息 (2)、员工津贴表,反映员工津贴 (3)、员工基本工资表 1.1.2 功能描述 (1)、基本工资的设定 (2)、津贴的设定 (3)、计算出月工资 (4)、录入员工工资信息 (5)、添加员工工资信息 (6)、更改员工工资信息 1.2性能需求 此工资管理系统对工资数据精度的计算能在默认情况之下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小数,即是精确到分的计算。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计算精度的设定,最大能允许保留小数点后5位的精度。在时间特性上,当用户发出命令请求时的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对数据更新处理、工资数据的查询检索等上,同样要求系统响应时间不会超过0.5秒时间。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多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文件格式的磁盘上的数据均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及共享。当服务器移植到其他的系统平台,如:Linux平台下时,同样能和其他的系统进行数据存取同步,不会出现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情况,系统支持多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系统有巨大的强健性。本课程设计是用Java语言编写,mysql数据库。 1.3数据流图 根据工资管理要求及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得到以下数据流图 图1.1第一层数据流图

教育教学知识简答题整理复习

简答题整理复习 1.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3.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答:(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确定新的教学观。A.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B.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G.帮助学生发现

知识的个人意义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I.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4.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答:(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5、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教师观)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

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注意保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01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函数变换、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总学时数:76 学分:4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电器自动化、通信、包装工程等专业 (一) 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侧重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包装工程等专业、工科及相关理科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

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为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3、熟练掌握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掌握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 4、熟练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法则,并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掌握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域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6、熟练掌握校正的基本概念、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初步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了解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四) 教学学时分配数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南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首页

淮阴工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年3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大型数据库课程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用制作一个小型管理系统。所设计的小型管理系统应包含输入输出、查询、插入、删除等基本功能。根据课程设计周时间的安排选择适当大小的设计课题,课题的选择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问题。根据题目的基本需求,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周。 四、课程设计分组 一人一组(每个人都不能重复) 五、课程设计课题 (见附件一) 六、课程设计课题选择 (1)具体课题题目附后 (2)一人一题,不允许重复。班长或学习委员进行协调 (3)如果对所给的设计题目不满意,可以自选题目(不能和其他人重复)。但需要经过老师的最终确认。自选题目应该满足:所设计的数据库应该具有添加、删 除、编辑、多层灵活查询等功能。 (4)所有的题目都要在第五星期五下午四点前最后确认 七、课程设计具体时间安排 (1)第六周之前各班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已经完成) (2)第十八周周日点之前完成计划制定。(包括在你的系统内主要实现的功能和每个功能你准备在那一天完成,并写成电子文档上交,格式如图)

新课程标准练习题

新课程标准练习题 1、新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 2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3课程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 4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教学建议:(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0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7)教学中处理好几个关系。(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四)实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7、评价建议:(1)评价目的: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2)评价的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和(3)评价内容: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经历、体验、探索)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价(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他人合作,与同伴和老师交流)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6、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的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第一学段: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第三学段、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8、教材编写建议:依据:标准。内容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教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1)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3)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4)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5)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6)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

小学数学新课标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得分:课程设计报告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1.2功能描述……………………………………………1.2性能需求………………………………………………… 1.3数据流图……………………………………………… 二.总体设计………………………………………………… 2.1数据库概念设计………………………………………… 2.2功能模块………………………………………………… 三.系统详细设计…………………………………………… 3.1数据库逻辑设计………………………………………… 3.2各模块功能……………………………………………… 3.2.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3.2.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2.3职工津贴管理系统………………………………… 四.系统实现………………………………………………… 4.1界面截图………………………………………………… 4.1.1主界面及工资基本信息界面…………………… 4.1.2登录界面………………………………………… 4.1.3系统主界面……………………………………… 4.1.4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界面………… 4.2设计代码………………………………………………… 五.实验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

1.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着作是( )。 A.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 2.着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克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 4.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凯洛夫《教育学》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中学阶段的课程应符合(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考勤样本

湖南文理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报告 专业班级: 电信12101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刘长青 设计时间: .1.4- .1.10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数据需求 2、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 二、概念结构设计 三、逻辑结构设计 四、物理结构设计 五、数据库的实施 1、创立数据库 2、数据表的维护与创立 3、数据库索引和视图 4、查询操作 六、数据库触发器的规划和设计 七、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八、结论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为物电学院设计一个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学生考勤等的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包括: 学生基本信息表, 教师基本信息表, 班级表, 专业表, 课程表, 班主任表, 请假信息表, 上课出勤记录表。 1、数据需求: (1)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班级, 专业, 院系(2)教师基本信息表: 姓名, 性别, 编号 (3)班级表: 班主任, 名称, 编号 (4)专业表: 专业名称, 编号 (5)课程表: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性质 (6)班主任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7)请假信息表: 编号, 学号, 原因,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请假天数, 申请请假时间, 班主任审批状态, 班主任审批时间(8)上课出勤记录表: 编号, 上课时间, 学号 2、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 ( 1) 数据项 数据项: 学号 别名: 学生编号 含义说明: 唯一标识每个学生 类型: 字符型 长度: 9位 取值范围: - 取值含义: 前四位表示年, 第5,6,7位表示专业和班级, 第8,9, 表示学号 ( 2) 数据结构

最新完整版教师招聘必学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复习题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3.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5.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6.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7.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8.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5、6年级应完成二级目标; 9.《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10.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 1、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4、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

小学数学课标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课标知识要点 1、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课标》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5年级),第三学段(6—9年级)。 4、《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各个学段中,《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7、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9、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0、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 11、问题教学法的要旨在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实现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3、经历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 14、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15、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17、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18、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19、数学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0、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2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2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3、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24、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5、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6、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27、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而且还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 28、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9、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0、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31、从基础教育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来看,重要的已不再是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而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32、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33、课标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面对具体情境,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34、学生只有在获得丰富经验后,才能理解抽象运算的意义。 35、知识不是被动地从个人传输给个人,而是个体在经历各种活动时,靠做、反思、讨论、交流而构建的。 36、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 37、课标在数与代数的内容目标中,第一、二学段都把探索规律作为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新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师授课系统

青岛理工大学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 班级:网络学号: 题目:教师授课管理系统 起迄日期:2012.12.31~ 2012.1.11 设计地点: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房 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 系统内容概要 (3) 1.2 开发环境简介 (3) 第2章需求分析 (5) 2.1 开发背景 (5) 2.2 开发目的 (5) 2.3 功能需求 (5) 2.4 数据要求 (6) 第3章系统设计 (7) 3.1 总体设计 (7) 第4章数据库设计 (8) 4.1 概念设计 (8) 4.2 逻辑设计 (10) 第5章详细设计 (12) 5.1程序结构的设计 (12) 5.2 页面设计 (15) 5.3 编码设计 (20) 第6章系统总结 (25) 6.1 总结 (25) 6.2系统不足 (25) 第七章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概述 1.1 系统内容概要 本系统名为教师授课管理系统,从名称中可以得知该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的授课问题。教师授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授课班级信息管理,以及授课记录管理。在本系统中主要功能有数据库管理员对教师信息的增、删、改、查,对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对授课班级信息的增、删、改、查,对教师授课记录的增、删、改、查,以及教师通过用户名、密码按照教师编号查询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授课信息。 教师授课管理系统的总目标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和先进的Java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配置一定的硬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的教师授课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和授课记录的基本管理操作,为学校授课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教师、课程,班级信息,对授课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1.2 开发环境简介 教师授课管理系统利用JSP技术动态设计前台页面,采用Java语言编写后台代码,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选用JDBC访问数据库来实现各种功能 1.2.1 JSP技术简介 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利用JSP技术,动态信息由JSP页面来表现,JSP页面由安装在Web服务器或者使用JSP的应用服务器上的JSP引擎执行。JSP引擎接受客户端对JSP页面的请求,并且生成JSP页面作为对客户端的响应。自JSP推出后,众多大公司都支持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le、Bea公司等,所以JSP迅速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语言。 1.2.2 Java语言简介 1995年,美国Sun Microsystems公司正式向IT业界推出了java语言,该语言具有安全、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适用于网络等显著特点,当时以web 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正在迅猛发展,java语言的出现迅速引起所有程序员和软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新课标解读 崔庙镇实验小学 四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新课标解读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没有进行概括,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