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实践中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研修感悟专题二的主题是大班额情况下小学高年级英语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看到这个专题,眼前一亮,这个专题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来说就像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我已经工作三年了有时想想这三年我教给了孩子什么,我又剩下了什么,整天感觉特别忙碌,为孩子的成绩头痛,为孩子的作业头痛,却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想想,只是摸索着往前走。农村小学班额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位农村教师反复实践并思考的问题。在我的日常教学中针对此问题做了以下尝试:

1. 科学的分组,科学排座位

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表现把学生分为1、2、3、4号学生,再把1、2、3、4号学生组合为一个组,每个组四个人(1号为优等生,4号为差生)。座位的排列为1号和4号2号和3号,两人一桌,四人前后位。

2. 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差异,每节课对1、2、3、4号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同样是一篇课文,4号学生只要求会读,3号学生要求读熟,2号学生要求有感情的朗读,1号学生要求能够根据图片提示复述课文。

3. 分层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我的课堂中,1、2、3、4号学生回答问题所得的分数是不一样的,分别为1、2、3、4分,(当然这需要教师提前跟学生作说明,防止优等生因此丧失信心)这样一段时间下去,差生回答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4. 利用一切课内外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农村的学生对外界的了解较少,上课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科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英语课,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孩子们确实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我自身的原因,我教三、四、五、六总共四个年级的英语,每天的课都满满的,课下的时间太少,有时想找每个班的待优生谈谈心,辅导一下,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给耽误了,时间长了孩子们就对我失去信心了,他们也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我的要求就更高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教师实践案例自我反思与总结

一: 本学期,我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学习,夯实业务能力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进行了学习。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勤思考,多动笔 每天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1、观摩研讨:以语文、数学组为单位,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并上好公开课。同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堂研究课。本学期上了一节关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市级公开课《从现在开始》,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学期我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小学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一 得到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求教师指导的多样化。 1、在资料收集中学会与人分享。 在如何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布告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社区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2、从“教师中学”到“学生中心”。 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和创新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思。因此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主张“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让学生开展探究

教师实习体会:自我实践与反思

教师实习体会:自我实践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近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

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

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教学实践与反思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八册教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这单元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从知识的内在储备上、从学习的方法策略上作了必要的准备。梯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构建,是学习组合图形的前提条件。 根据对教材的以上理解,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索,寻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难点可能就是对前后图形的比较和方法的概括。为了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我在本节课教学之前给学生准备了几把小剪刀,

每桌三个梯形(其中两个完全相同)。根据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景: 出示手工画: 要求做成布贴画的话,要多少大的布?引出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 二、展开研究: 1、讨论策略:该怎么研究? 2、独立探索,同桌合作。 3、四人小组交流研究过程,小组作出结论。 4、全班交流,归纳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创设字母公式。 三、应用拓展: 1、解决布贴画用布的问题。 2、解决汽车玻璃窗、袋、领带结的表面积(选一)。 3、解决梯形横截面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反思知识、方法及其它。 课堂实录: 有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我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就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幅画想请大家指点!(出示画)

(教学反思)主题活动――兔子的实践与反思

主题活动――兔子的实践与反思 ?一、活动的由来 一天午饭后,小朋友们围在一起看图书,他们惊奇地发现图书上画了许多不同的兔子。韵沂问:“这种颜色的兔子也叫小白兔吗?”润杰说:“为什么这个灰色毛的兔子的眼睛不是红色的。”我反问一句:“什么颜色的兔子眼睛是红色的。”伍振越指着图书说:“兔子喜欢吃红萝卜,它是不是也喜欢吃饭?”“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兔子都叫小白兔?小白兔除了喜欢吃红萝卜,它还喜欢吃什么食物?”我给孩子们留下了两个问题就结束了这次阅读活动。同时,我意识到:和孩子一起认识“兔子”的机会到了。 ?二、思考 幼儿的活动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美国心理教授特芬尼.桑顿引用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证明,幼儿是否成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问题情景,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成生活技能。孩子们发现图书上的各种兔子,并对其产生了各种问题,兔子又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它是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于大千世界的探索欲望。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信息,同时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2、通过各项活动让幼儿全面了解兔子,如:兔子的生活习性、特长、品种、以及兔子的“家”的一些知识。 四、活动的实践 活动一:收集有关“兔子”的资料。 我们在家园之桥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希望家长们积极支持,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兔子,与孩子一起共同查阅、收集有关兔子的资料,如兔子的图片、兔子的书籍、兔子的种类、兔子的生活习性等,并要求家长把幼儿发现到的问题、想了解的问题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幼儿、家长、和我们老师一起投入到收集有关兔子的资料的活动中。 活动二:我想知道……。 在餐后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提出了关于“兔子”的问题,有: 逸风:是不是所有的兔子都叫小白兔? 思祺:兔子可以吃农民伯伯田地里的虫子吗? 宝怡:为什么小白兔长着短尾巴、长耳朵?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江苏省如皋市林梓中学(226512)马建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按照新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也陆续出版使用。笔者对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教材的进行了使用实践,教材内容的新颖深深吸引着教师和学生,但教学中也有很多困惑,想通过媒体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教材的体系安排是否合理恰当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联系与综合”四大板块,这实际上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数学科学体系。教材在知识的结构上表现较为松散、跳跃,给教和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比如统计与概率部分旧教材是以统计初步一章形式出现,知识点安排紧凑,环环相扣。在新教材中被分布在三册书中,知识点分散,缺乏流畅性,到初三总复习时仍要归类合并。又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在无整式、同类项概念等知识作铺垫情况下让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显得唐突,知识点起点高、跳跃。有专家断言:“学生从新教材的片断知识中是学不好数学的”不无道理。笔者认真比较了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章节的排列组合不同,零碎的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往往把大量时间花在弄懂那些生活实例上,势必影响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线索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冲突 新的数学课标准强调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不能以削弱基础知识为代价。没有足够知识基础的能力只能是人的本能,而不是智能。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全章每一小节全是从实际情境问题出发,去讨论如何去解方程,全章没有一道例题完整板书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试想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去解一元一次方程,又如何会去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打乱学生认知结构的顺序规律。淡化了对解方程基本功的训练,仅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在编排上显得不伦不类。 “双基”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更需要发展,基础必须和创造相结合。张奠基教授总结了“双基”的四个性质和原则:计算速度:速度导致效率;速度可以节约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工作空间”。准确记忆:记忆通向理解;必要的记忆是理解的基础。例如负负得正这样的规则,先记忆后理解。逻辑表达:数学需要精确。精确的逻辑表示是数学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形式化的逻辑需要用非形式化方法加以理解,逐步达到形式化。重复演练:练习应该变式。没有重复便没有技能,但是重复需要多种变化,如概念变式、程序变式等。而这种特色正在新理念下逐渐散失。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时髦新理论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样要求教师在用教材教学时,教学手段应是多样化的。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绝大数的章节是以实例的形式引入多少让教师感到困惑,传统的教学手

教学实践和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 2016年暑假,当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完美国作家萨尔曼?可汗写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后,我感到无比振奋,感受到了教育的变革,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于是我就憧憬着有一天我也可以这样上课。2017年我开始学着制作微课,并将制作的单一微课《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发布到网上,初战告捷,我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与微课结下了不解之缘。2018年8月我参加了胜利教育中心的微课程培训,感受到了同行们在教改上的锐意进取,我也决心多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微课的制作,2018年我制作的微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教育中心微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但是由于已经讲完新课后录的视频,所以没有在教学中应用。直到2019年4月,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将自己录的微课发布到家长群里,让学生自学微课,课堂上的时间我们主要来做练习,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即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放在家里自学,本应在家里完成的课后练习放到课堂上进行,实现了时空的翻转,课堂形式的翻转。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我永远忘不了实施翻转课堂那一天的情景,4月2日一早,我一到教室就让学生把座位调成5到6人为一组学习小组,全班40人分了6个学习小组。上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但是老师不讲课,让你们自己对照微课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题目,大家做题时可以互教互学,然后咱们再集体展示,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学得好。”学生都愣住了,老师怎么不讲课?当我在学校的电脑屏幕中的不是课件,而是我提前录好的微课时,学生更是瞪大眼睛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视频,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那一天微课视频播放时异常安静,一改平时老师讲课时的喧闹,每个学生都在思考,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生怕有所遗漏,整个微课只用了5分钟多一点的时间,有一个地方学生示意没听懂,我就停下来让他们又听了一遍,直到他们明白了又继续放视频。接下来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我让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合作学习,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只在小组间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通过集体汇报交流,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经过学生自己讲解和小组间补充,顺利高效地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节翻转课堂课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高涨,自己做题,自己讲解,遇到疑难老师只是点拨一下,没想到课堂效果却出奇的好,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文档2篇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文档2篇 Lear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 n of effective teach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文档 2、篇章2: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文档 篇章1:《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文档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假期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书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

受益匪浅。本文是《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心得一: 常常说的有效课堂原来是这样的,我现在才了解。要是不看这本书,我也还是不能够真正了解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读了这本书,心里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知道自己以前真没有真正理解有效课堂的含义。我只会上课,至于课堂是有效还是无效的问题,我压根就没有反思过。原来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怎么样,我都找不到原因呢!现在我读完这书了,我知道了有效课堂的原理。 我感觉这本书很值得老师们阅读的,特别是我们这些正在不断成长的老师。我们现在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教龄了,但我们现在还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进步。还有一个地方,我也没有做好。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会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便让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 我也知道,作为一个老师要不断成长进步。课堂是展现我们教师才华的最好舞台,可是我的舞台效果却一直不理想。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可是很难。现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自提出后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探索这门课时,我知道了“综合”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即:目标综合,内容综合,方法、形式综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讨论、设计创作、义务宣传等,不仅在认识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的基础上设计了各种校园安全警示标志,更深刻地认识到标志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由于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 3、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生已懂得关注生活,懂得了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及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 5、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责任感明显得到加强,现在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安全常规的意识增强了。 活动也提示我们今后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要开展好一次活动,教师要了解好这方面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而且活动要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以保障活动时间、安全。另外,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上下功夫,想对策,针对活动实践中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充分地帮助。教学方式寓道理的认识于游戏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竞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学会了交通安全规则,懂得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安全教育》课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

实践与反思课题研究认识成果

《教学实践与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识成果宜宾市兴文县莲花初级中学校刘洪 一、得出教学实践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原则。 因为本课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十分强,所以为了实现 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充分思考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 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将要进行的研究的内容、过程、方式 以及参加研究的人员构成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在研究中 必将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问题中,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方面的内容, 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相互依赖和转化;在研究的力量上,注 意理论研究人员、教学实践与反思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分工协作;在研究途径上,既遵循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改革的实践, 把理论思考转化为操作方案,又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和检验理 论研究成果,以便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把实践中的个案、访谈、观察等研究与问卷调查、行动等方法结合,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研究的情况,用深入细致的剖析来深入认识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内涵。 3、集体研讨与个体思考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在对有关问题的集体研讨的同时,发挥

小组成员、其他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思考的作用,力求有所创新。 4、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原则 主要是在研究内容上,着眼于教师现状中急于解决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专业业务水平所面临的问题等的研究。 5、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尽量依托系统论、教师社会学理论、教师心理学理论、教师教育学理论、教师评价学理论、新课程理论等理论来指导研究过程。 6、典型性与普遍性想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方式上,注意对典型性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探索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7、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 在全校各学科的各层次的教师作为试验与研究的对象,采用整体的面与具体的点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研究对象。 二、为学校教师专业规划、整体的师资培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结论 1、三个层面的培训:年轻教师培训、中年教师培训、老年教师培训。在学校现有教师资源中,针对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不同时段对知识的更新等个性与共性实施培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优化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集体备课:①重点突出,难点突破。②经验型教师对年

实践与反思书评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作者:布迪厄(法)|华康德(美) 书评 自社会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科学以来,在一众伟大学者的努力探索和搭建下,这门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在思想上越发丰富,内容上越发充实,研究视角上也越发多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随着学科日渐成熟、学术场域日渐规范,社会学研究似乎也越来越“职业化”,自涂尔干以来涌现出的各类思潮也慢慢被构建成了一些极端的“二元对立”。“职业化”和“二元对立”并就的轨道上,出现了一批肆意狂奔的“拜物教”份子,他们为了研究而研究,先入为主地为了捍卫某种取向而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布迪厄提出了“反思社会学”,基于一个“局外人”的经历和经验提出“破局”的倡导。《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力图通过阐明那些支撑布迪厄科学实践的原则,向读者提供理解布迪厄著作的内在理路和广博体系的钥匙。而这种理路和体系恰因其力图打破社会学领域中一种顽固的“二元对立”,破除“拜物教迷信”而显得格外奇特、珍贵、耀眼。 全书包含了“界限分明”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迈向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社会学的结构和逻辑;第二部分,反思社会学的论题(芝加哥研讨班);第三部分,反思社会学的实践(巴黎研讨班)。 第一部分,迈向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社会学的结构和逻辑,该部分共七节。在这一部分,布迪厄拒斥了“物理学与社会现象学”对立、“唯理主义与唯方法论主义”对立的取向,倡导“方法论上的关系主义”,并通过阐述“分类体系斗争以及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的辩证关系”“实践感的模糊逻辑”来予以其取向合理性、科学性支撑。另外,倡导了一种“自我指涉”的“反思性”,以邀请或导引知识分子去认识某些支配了他们那些深入骨髓的思想的特定机制,并在不消解理性的前提下将理性“历史化”。还带领人们去探究了学术场域中的伦理和政治,倡导研究人员应成为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集体性知识者”,在捍卫科学应有的精神与操守前提下对待政治;坚持将事实与价值严格区分,不带立场地去揭示却又避免成为“市民宗教神学家”的科学伦理。 第二部分,反思社会学的论题(芝加哥研讨班)。这一部分,在一系列精心构思的对话引导下,回顾了布迪厄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毋庸置疑包括了“惯习”“场域”“权力”“符号暴力”,等。但这种回顾不是审美式、陶醉式的,而是通过解答外界对这些理论的疑点,通过与其他理论流派的对比,通过反思式的思考来实现的。布迪厄在直面这些外界疑点时澄清了他的理论研究实践和经验研究实践中的全部要害之处,除了他提出的理论内容所包含的,还有他对社会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之间关系的看法。 第三部分,反思社会学的实践(巴黎研讨班)。这一部分,以布迪厄在巴黎研讨班的讨

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智力测验,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让被试者都来回答这是什么。机关干部看了,摇摇头:“让我考虑一下再说。”问到大学生,他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限制一个范围才好说。中学生则自信地讲,那不是数字中的零,就是英文字母O。最后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异常活跃地争着发言:那是月亮,是乒乓球,是饼子,汤圆,是泡泡,是米老鼠的眼睛…… 事实证明: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受教育越高反而循规蹈矩和定势思考就越明显。那么,人们思维的火花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或许,当前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深化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更好的诠释这个问题。的确自小班化教学推行以来,我们教师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对话,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环节。小班化教学使学生个性生动,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更融洽。便于带来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密度,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孩子的思维更趋活跃。 作为笔者一直默耕于教学的一线,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通过欣赏启示、游戏激趣、动手脑、操技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使学生的手脑创造力从“潜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下面就本人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反思与同行商榷,不妥之处,予以斧正。 一、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飞扬 (一)引发思维 引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始端,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训练项目的丰富信息,诱发了儿童的求知需要,使他们从初时的欣赏、羡慕进而转化为个人的创造欲望。古代教育家孔夫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由欣赏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这对实践者来说则是教育的关键。 (二)撞击思维 撞击是一种激烈的相碰和摩擦,撞击石块能产生闪亮的火花,撞击思维能产生聪明和智慧。为了让平静的思维产生动感,为了让被动的学习转为求索的积极性,为了让常见的定势思维转变为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为了让不成熟的意念产生智慧的火花,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欣赏思考的余地,给他们窃窃私语讨论的机会,在自由、宽松的讨论中相互启迪,集思广益。 有一位伟人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仍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都有两种思想。”是的,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注重了学生“学”的培养,如果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大胆地地展现出自己,那么他们将获得更多。 (三)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但成人往往对此嗤之以鼻,说他们瞎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施展的舞台,我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奇妙的面具,自由地想象夸张的五官,装饰的色彩,装饰的部分,我耐心地倾听,充分

实践反思总结

实践反思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要想实现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这一基本理念,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践行语文课程的其他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多年来,我秉承这一理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总结,针对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设计课前要考虑的问题 1.年段、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特别关注文本特点、语言训练点。 3.要深入研读文本,对教材适当拓展和迁移。 4.品词析句时要整体感知。 5.课堂设计问题要有效。 6.高段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写法。 7.教学中要读写结合,有反馈。 8.对难点知识点要设计充分的教学预设,以备有效解决课堂生成问题。

二、带着思考有效地设计课程 要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阅读目标,我们就必须全面地了解阅读教学的现状,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征,掌握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方法,明确“以读悟情”的重要性,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 (一)感悟语言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感悟”可在品词、品句、品读这“三品”中下功夫。 1.在品词、品句中感悟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应首先明确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要考虑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 (2)要考虑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 (3)要考虑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 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语言文字,落脚点仍是语言文字。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我们成功了》中“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申奥视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案例分析 1.“变量与函数” 一节的教学片段,请你结合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谈谈这节课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在进行知识技能教学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于知识技能教学属于反面案例,主要不足之处有两点:( 1 )创设情境的目的应该为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本节课应该指向引入“变量”的概念,教师在引入环节中,只注重了变量的特征之一“变”,却忽视了“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这一变量的前提条件,而这一条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变量及函数的概念至关重要.( 2 )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建立必须经历一个由粗浅到精致,由不完整到严谨的过程,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词的含义,还应通过适当数量的正反例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否则概念的建立是没有联系的,也是不稳定的.在进行知识技能教学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1 )体现生成性;( 2 )展现建构性;( 3 )注重过程性;( 4 )彰显主体性;( 5 )突出目标性. 2.已知线段 AB. 活动一、( 1 )请画出线段 AB 的一个覆盖圆;( 2 )线段 AB 存在最小覆盖圆吗?请你分析上述案例中体现了自主探究活动的哪些特点? 答:本案例突出体现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展现了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活动的历程,具有以下特点: ( 1 )探究活动的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活动 1 与活动 2 的开展,使学生明确基本图形的最小覆盖圆的探究方式与构造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复杂图形的最小覆盖圆打好基础. ( 2 )在自主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十分注重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方法的渗透以及有效地组织与调控,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 3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适宜采用过程性评价,要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运用,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3 .应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 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仅仅在做 作业和考前复习时阅读教材,缺乏预习和 阅读教材的习惯;使用教材的学生其使用 目的多为记忆公式;不喜欢使用教材中的 阅读材料;多数学生因为数学教材语言抽 象枯燥而没兴趣阅读。 阅读是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通过阅 读提出问题并寻找解答,因此教材具有极 高的阅读价值.为了利用阅读教材促进学 生学习行为的发展,采用如下策略:创设 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设置导读提纲,促进 有效阅读;直到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 阅读习惯(阅读笔记、存疑阅读);合作 交流,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交流能力. 4.结合“平行四边形”一则教材内容, 谈谈分析与处理教材的方法. 答:在教学性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平 行四边形”一则内容教材的各环节的教学 功能. 首先,分析引言的教学功能是什么.该节 内容引言的教学功能是让学生感受到运用 本章所学观点研究已学图形的必要性;其 次分析操作构图的必要性,即为何要画出 ⊿ ABC 关于边 AC 中点 O 对称的图形? 操作背后的教育见解是什么?如何铺垫和 暗示出来 . 建议顺序:实例、小学概念、 对象为何存在、几何概念的运动起源、作 图操作. 事实上,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 行四边形,知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 那么中学阶段为何还 要研究呢 ? 从教材心理分析角度,这涉及 学生的“数学前概念及其转变”的教学心 理问题,小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仅 停留在“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的状 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何是存 在和确定的,怎样通过基本图形的运动才 能构造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四边形,是学生 的疑点和困惑点,也就是说,设计这样的 问题:能否由已知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构造 生成出符合小学阶段定义的平行四边形 呢?本节内容新知探求的主线是中心对 称,基于学生已有的中心对称知识,引出 “画出⊿ ABC 关于边 AC 中点 O 对称的 图形”并检验所得四边形符合两组对边分 别平行这一本质属性.实现平行四边形概 念的概念转变:约定式定义向发生式定义 的转变. 4(续)其次,分析性质探求的线索是什 么.平行四边形性质探求的知识生长点是 中心对称图形,用中心对称这一基本变换 观点,围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展开探索过 程,这是这则内容的学习主线. 对于性质探求,主要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两 个根本属性: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饶其一 边上的中点旋转18 0 °而形成的中心对 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二者分别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 面刻画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从平行 四边形概念的一般本质角度看,平行四边 形实质上是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 么四边形和中心对称的所有性质平行四边 形皆具备.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等特殊本 质看,着眼于不同视角,又可以派生出 3 条不同性质:从边的角度,两组对边分别 相等;从角的角度,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从对角线角度,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最后,分析这则内容的灵魂是什么.练习 及小结时要画龙点睛(运用几何变换的观 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发 学习热情(动静结合),突显这节内容的 灵魂“固体的运动是几何学的真正起 源”,揭示图形概念和性质的发生本质, 为下一课时用平移变换来继续探索平行四 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播种. 5.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 识。 《标准》明确表明:学生在“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 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 要。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 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 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活动 来培养和形成。 ( 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 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 )在数学学习 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建立自信心;( 3 )初步认识数学 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 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 4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 和独立思考习惯。

在实践与自我反思中成长

在实践与自我反思中成长——《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后感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社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曾经以这篇课文的同一个教学设计在重庆地区开过多次研究课,后来到南通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又准备以它作课例展示,目的是想通过课例展示为老师和学员们提供一个交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具体案例,同时也希望验证一下在跨越地域差异之后,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否同样有效。 在经过两次试讲和不断修改以后,我把《植物妈妈有办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已和我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但它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认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超越了自己。 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一、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次试讲,当我还在写小黑板时,学生无意的一句话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们说:“这首诗我会背了。”在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有可能把握不住学生。果然,在见面后,我将教学程序依次呈现:复习生词、句子——整体感知——重点理解2、3、4节诗——表演——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被动地跟着我,终于逐渐失去耐心。我的话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已失去了他们。 课后讨论时,我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他们喜欢主动参与,而我老在扮演挡路人,虽然这次试教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我却有不少收获。

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9-05-27T09:07:34.3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作者:于少伟 [导读]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句话的内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得到提炼与升华。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李园小学26670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实践+反思=成长”。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句话的内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得到提炼与升华。 一、实践丰富经验 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其正确性,并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围绕新课堂改革提出的“开放、民主、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我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地实践和尝试。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爱学、想学。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作文能力,我指导他们做“美词美句排行榜”,把他们看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做成手抄报贴在班中看板上全班同学共享;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常常鼓励一些胆小的同学讲一则故事;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我常常把自己收集的好文章朗读给学生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常在班中举行男女同学知识抢答赛……凡是对学生有帮助的我都尝试去做,而学生便也常常对我有一种新鲜的期待,学习劲头也足了许多。 二、反思成就飞跃 反思能够让我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1.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每上一节新课之前,我都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构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都经过一番思考。比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三年级语文《假如》一课时,对于是否进行伴乐朗读,我曾做如下反思:音乐与文本结合,特别是朗读时,利用得好,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但学生对课文并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所起的作用能有多大呢?会不会画蛇添足呢?再者,三年级学生太小,我觉着首先应当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从倾听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最后我选择了放弃音乐伴读,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既让学生在朗读时达到了注意力集中,又培养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的习惯。 2.教学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根据这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明确,从而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举一个小例子:在一次背古诗比赛时,我们班的调皮大王陈某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叫起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背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我也陶醉其中,忽然他的声音断断续续起来,我一看,他正在抓耳挠腮呢。我用询问的目光注视他,他吐了吐舌头,表示了他的无奈,我刚想挥手示意他坐下,忽然间灵机一动:如果这样草草了事,肯定会打击他以后学习的积极性,换个方法试一试,我眉头一皱说:“你今天表现那么积极,我允许你偷看一下书,作为我对你的奖励,怎么样?”听了我的话,他失落的热情一下子又返回来,他快速地翻开课本,又迅速合上,朗朗地背起来。同学们也给他送来鼓励的掌声,以后的日子里,陈某每次背古诗都表现得非常活跃,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真没想到,一个急中生出的“偷看”主意竟有如此的魅力。我想这就是及时反思的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我出去听过几节公开课,经常听到有的授课老师说到这样几句话:“你想学什么?”、“你想用什么形式读就用什么形式读”、“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就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式展示就用什么方式展示”……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否,老师都说:“你说的不错”、“你说的有道理”、“你有自己的观点”……好象从没有对学生说个“不”字。看起来真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后来,我也尝试着采用类似方法上过几节课,但却出现以下现象:课堂气氛简直可用“沸腾”二字来形容,学生有的大声读,有的小声读,有的嬉皮笑脸,甚至有的做起了小动作。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没有多少。后来我就想:从表面上看,公开课中的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但真正组织教学时,并不是那么简单。也就是说别人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自己的课堂,后来我又改变了方法,简单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复杂的地方还需要老师给予指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应放手太大,否则就会乱成团。同样对于评价方面,该表扬时就表扬,该否定时就应果断地指出其不足。这样下来可以说收到了比较实在的效果。 3.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后的反思可以把课堂中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一些偶然之间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这样既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一堂课下来,我经常做如下反思: (1)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多少自由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呢? (2)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我替代了吗?学生有多少思维的空间呢? (3)我为学生创造了几次体现成功、自信、快乐的机会? (4)通过这一节课,有几位学生可以得到我的指导、鼓励与帮助? (5)课堂上有几次掌声、笑声、欢呼声…… 这些问题我往往通过教育案例或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自己不断地走向成熟。 总之,在实践前反思,能够达到未雨绸缪;在实践中反思,能及时地反馈纠正;在实践后反思能使自己进一步反醒提升。在三思而行中使自己不断成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