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微生物学(071005)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政治思想进步
专业基础扎实
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纪微生物学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品德优良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

2.努力学习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熟练掌握和应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深入系统掌握所攻读方向的知识内容
对该方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3.身体健康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 环境微生物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研发、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降解菌剂和酶制剂的研发、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态与功能解析、污染环境与微生物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
该方向是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的前沿科学
涉及到两大领域的应用与机制研究
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973计划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以及横向联合项目多项

该方向目前有硕士生导师2名
其他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3名
在《Process Biochemistry》、《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发明国家专利2项
200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
出版著作8部

2.微生物遗传学:
该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1)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 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
开展植物和植物病原菌基因组学及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例如
克隆微生物抗病虫害基因(如BT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克隆植物抗病基因(如转录因子基因和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和代谢关键酶基因(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fad)
构建工程菌
将基因转入动植物细胞
进行动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和代谢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利用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创制新品质(如怀地黄、大豆和花生)
应用

于农业生产
(2)优良菌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利用诱变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杂交、转导和转化等技术、代谢控制和基因工程技术选育优良菌种
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环境和化工能源等方面
(3)人类和动植物病毒检测及其病毒病机理与防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和防治
对病毒病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例如
中国乙肝病毒基因分型试剂盒研制
怀地黄病毒病和昆虫病毒病机理与防治研究

本研究方向现有教师4名
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和讲师各一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名
具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者各一名;硕士生导师2名
先后承担国家863子课题和省、市级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项目10多项
在以下三个方面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DNA Sequence》、《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Israeli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和《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等SCI期刊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出版《生物遗传标记及其应用》等著作8部
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项奖励7项

3.应用微生物学:
主要开展核苷类微生物生物制药研究
微生物酶制剂的开发与利用
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微生物催化研究
微生物菌肥、微生物产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利用
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
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
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或本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或接收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
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
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
一般可脱产1年

四、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必 修 课(学位课程) 公

课 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8

分 000003 英语 216 5 6 6 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学



课 040001 高级生物化学 36 2 2 8

分 040002 分子生物学 36 2 2 040003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6 2 2 040004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 72 2 4 专



课 040301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36 2 2 6

分 040302 微生物学大实验 36 2 2 040303 高级微生物学 36 2 2 选

课 040304 微生物遗传学 36 2 2 至



12

分 040305 微生物分类学 36 2 2 040306 环境微生物工程 36

2 2 040307 微生物生理学 36 2 2 040308 微生物生态学 36 2 2 040309 病毒学 36 2 2 040310 工业微生物学 36 2 2 040311 现代仪器分析 36 2 2 040312 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36 2 2 040313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36 2 2 040314 发酵工艺学 36 2 2 040315 水处理原理 36 2 2 教学
实践 2 √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
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学位课程75分合格
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
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
并记入成绩档案
注明"本科"字样
不计入总学分

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
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

开设课程简介附后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
建立导师指导小组
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
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
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培养计划的确定: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3.课程的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
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
同时
在导师指导下
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
选修数门选修课程
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
本专业其它研究方向的方向课和其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可作为本研究方向的选修课

4.学术和教学活动:提倡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专家讲学和本专业学术报告会、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开题报告会、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
采用的形式
可以试讲部分章节
或带实验课
经考核合格可给

予2学分(列入学分计算)
效果不好的
不给学分
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已有教学工作经验的研究生
可适当减免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
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完成任务后
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6.体育锻炼:研究生应重视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研究生要心胸开阔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
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
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
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
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
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
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按评比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
给予奖励

3.毕业考核: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评价
按评比条件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

七、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
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
反映学科研究进展
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作为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
并经导师组审核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并向导师指导小组或所属教研室做开题报告
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
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选题一经确定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
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2.研究工作:研究生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
在以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
继续搜集文献资料
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
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
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
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
为撰写学位论文作为好研究资料准备
同时
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交流

3.论文撰写:在完成研究工作后
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工作
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规范

要求进行撰写
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要求重点突出
论据充分
观点正确
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论文完成后
经导师、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
才能申请答辩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进行
论文答辩前应须请两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审阅
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
要求研究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汇报
答辩委员会应选择5名或5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
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完成后
校学位分委员会对通过学位论文者进行审查
对论文质量、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
上报校学位委员会
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
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学位

九、思想政治工作
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求研究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参加本校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
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接触
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
严格要求
耐心引导
研究生要严格要求自己
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附:微生物学开设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40301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主要由微生物学科的所有硕士生导师共同承担
根据各方向导师所掌握的最新研究进展资料
向同学们介绍和讲解该方向或者领域微生物的前沿动态以及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目的是使微生物学科的研究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微生物不同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现状
把握微生物学科的发展
该课程将大大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对于学生进入研究生论文工作和研究具有铺垫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制药研究和应用进展;(二)微生物发酵产品及应用研究进展;(三)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四)环境微生物分析技术和应用进展;(四)微生物遗传学前沿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固定参考书
以最新发表的研究论文和期刊为参考


课程编号:040302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大实验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微生物学大实验分别针对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类学以及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开设三套连续的大实验
包括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环境工程与微生物实验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实验技术
力求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所有专业课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为他们今后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和微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菌总DNA的提取、基因克隆、表达与检测
(二)环境微生物工程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COD、BOD测定;废水处理生物反应器使用操作;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
(三)微生物生理与微生物发酵实验:发酵罐操作使用;木聚糖酶、肌苷等的发酵;发酵产物测定、分离与精制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微生物工艺学》、《微生物生理学实验》、《分子克隆》


课程编号:040303 课程名称:高级微生物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在普通微生物学基础上
以真菌学和病毒学知识为重点
结合细菌学
进一步深入讲授微生物多样性
着重讲授工业、农业、医学和环境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微生物类群
以及极端与未培养微生物
介绍这类微生物在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特性
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实践的关系
拓宽研究生微生物方面的知识面

教学内容:(一)真菌学:1.真菌的生长
2.真菌的繁殖
3.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
4.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
5.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二)病毒学:1.病毒的性质和进化
2.病毒与肿瘤
3.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4.人类及动物病毒
5.昆虫病毒
6.植物病毒
7.病毒基因工程;(三)细菌学:1.真细菌多样性
2.古生菌多样性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实验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刘志恒主编
现代微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2
(2)刑来君
李明春主编
普通真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谢天恩
胡志红主编
普通病毒学
科学出版社
2002
(4)沈萍
陈向东主编
微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课程编号:040304 课程名称:微生物遗传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微生物遗传学是是以病毒、细菌、小型真菌以及单细胞动植物等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也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析遗传学中最活跃的分支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微生物遗传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为改造和创建新的生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途径
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训练;着重介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为从事微生物学和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遗传学的建立与发展、微生物遗传物质、微生物基因的结构与特点、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放线菌的遗传体制、酵母菌和霉菌等真菌遗传和病毒遗传、各类转座因子、遗传重组、基因表达调控、微生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微生物育种技术(包括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太空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突变、DNA损伤与修复、菌种选育和保藏及其在改造生物环境、治疗人类疾病、工农业、能源、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为了启发学生的科学研究思路
提高相关的能力
在全面讲解遗传学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介绍得出某项研究成果的实验依据
深入了解有关的实验原理、技术和分析方法等
使学生了解产生某种理论的全过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盛祖嘉
《微生物遗传学》(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

(2)金志华
《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原理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2

(3)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4)诸葛键、李华钟、王正祥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2.
(5)陈三凤
刘德虎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2

(6)沈萍
《微生物遗传学》
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9

(7)高东
《微生物遗传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6.3
 

课程编号:040305 课程名称:微生物分类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微生物分类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类群、分类地位及分类方法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微生物分类系统和类群的基础上
掌握微生物的经典分类方法和系统以及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和应用
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实

践服务

教学内容:(一)细菌分类学:1、细菌(放线菌)分类的基本原理;2、细菌分类系统(新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3、现代细菌分类技术原理和应用
(二)真菌分类学:1、真菌分类的基本原理;2、真菌的主要类群;3、现代分类技术的应用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微生物分类学》
张纪忠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微生物学》
Lansing M. Prescott等著
沈萍等译
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40306 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工程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环境微生物工程从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治理工程三个方面反映微生物在污染控制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是微生物学与环境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微生物环境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为从事该方向的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环境微生物检测:1、水中指示微生物;2、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3、污染物的致突变性检测;4、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及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1、微生物降解转化物质的巨大潜力;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4、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治理的一般原理和技术:1、有机废水的微生物处理;2、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3、大气污染的微生物处理
(四)几种重点污染行业废水微生物处理工艺:1、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2、造纸废水的处理;3、染料及印染废水的处理;4、重金属废水的微生物处理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环境微生物工程》


课程编号:040307 课程名称:微生物生理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代谢调控、微生物酶、发酵、代谢产物的产生及转化机制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基本生理过程和途径的基础上
了解对工业和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及其产物产生的生理机制
为今后微生物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2、培养基;3、物质的运输途径和机制
(二)微生物的代谢:1

、代谢与酶;2、微生物的主要产能方式;3、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4、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三)主要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1、维生素的微生物合成;2、抗生素的微生物合成;3、有机酸和氨基酸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微生物生理学》
卫扬保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微生物生理学》
李季伦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40308 课程名称:微生物生态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和微生物特点
从微生物的生态学角度阐述了微生物的基础生态学理论、微生物种群和微生物与动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生物地化循环问题、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与能源和清洁生产关系、微生物生态学与环保及环境处理、微生物与矿产形成及生物冶金、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业生产、医学和水域生态学上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生态学概论:微生物生态学概念、研究内容;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和意义;微生物生态学类型;(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传统方法;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微生物生物种群的生态关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四)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五)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六)微生物生态与能源和清洁生产;(七)微生物生态与环保和环境治理;(八)微生物与矿产形成和生物冶金;(九)微生物生态学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现代微生物生态学》池振明
科学出版社
2005;
(2)《微生物生态学》杨家新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微生物生态学》宋富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课程编号:040309 课程名称:病毒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病毒学是一门以病毒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通过课程教学
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病毒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3)熟悉常见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和技术
病毒性疾病防治的新策略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
了解病毒学的

发展历史、病毒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教学内容:本门课程以基础病毒学为主
其内容包括病毒学概述、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分类及命名
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遗传变异
病毒的进化
病毒与肿瘤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人类及动物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昆虫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病毒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基因工程
各类病毒的控制和其研究成果在医学、兽医学、农学、环境保护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病毒学的基础方法及新技术
类病毒和阮病毒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病毒学概论》
([美] Lauren Sompayrac 著
姜莉 李琦涵等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
(2)殷震,等
《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年
(3)侯云德

《分子病毒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0年
(4)黄文林

《分子病毒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5)刘志恒

《现代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
(6)莽克强主编
《基础病毒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


课程编号:040310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利用微生物及由微生物参与的生产菌体或有用代谢产物工业过程及原理
是现代生物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业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
学习主要工业发酵产品发酵原理、工艺和技术
为以后从事发酵工业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介绍常见工业微生物的类型及特点
(二)微生物能量代谢产物
(三)氨基酸的微生物发酵
(四)核苷、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微生物发酵
(五)微生物和酶制剂工业
(六)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
(七)微生物和基因工程
(八)酒精及酒类发酵
(九)发酵乳制品
(十)单细胞蛋白生产
(十一)微生物和环境保护等
重点阐述了具有重要工业应用背景的微生物菌种及其选育的原理、方法和发酵产物代谢调控中的规律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发酵工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岑佩霖主编
工业微生物学(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8

课程编号:040311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仪器分析领域

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很多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都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
研究生是各个专业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他们的研究工作往往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
掌握好仪器分析这一重要工具
对研究生培养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相关基本理论、仪器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
主要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运用方法
同时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结构
了解各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
启发提倡学生自学
培养全面、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
重点阐述原子发射、吸收光谱法
化学发光分析法
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质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
气、液相色谱法
双向电泳与蛋白质组研究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X-射线分析
DGGE分析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
倒置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和各种PCR仪等等
以及现代仪器分析在农、林、水、轻工食品、生物、资源环境等方面德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国产化研究、商品质量检验、环保中未知污染物的分析研究、法庭科学物证鉴定研究和考古学中的应用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冯玉红主编
《现代仪器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

(2)吴谋成主编
《仪器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8;
(3)朱明华等编(第三版)
《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4)方惠群
于俊生、史坚编著
《仪器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年;
(5)刘密新等编著
《仪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8


课程编号:040312 课程名称: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着重介绍现代生物技术中与微生物应用有关的技术、方法、原理及其最新发展
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微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以及对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作用
了解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在解决现代社会粮食、能源、健康、环境等危机中的作用
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围
(二)微生物分子遗传学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成果
(三)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载体和宿主系统
(四)微生物人工诱变及分子育种新技术
(五)现代微生物培养和发酵控制技术
(六)微生物药物筛选及制药技术
(七)微生物

应用于环境保护的技术
(八)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
(九)微生物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技术
(十)生物催化的相关技术
(十一)微生物检测新技术
(十二)宏基因组及未培养微生物研究技术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生物技术概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周世宁主编
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

课程编号:040313 课程名称: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是针对微生物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拓展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品微生物微生物检验的原理与技术
为他们今后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和微生物学研究拓宽知识范围

教学内容:(一)药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操作技术;(二)微生物限度检验;(三)药物抗微生物测定;(四)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微生物工艺学》、《微生物生理学实验》

??

??

??

??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