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ISO 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负责人通用操作手册

院ISO 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负责人通用操作手册

院ISO 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负责人通用操作手册
院ISO 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负责人通用操作手册

院ISO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负责人通用操作手册

(项目实施部分)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科研生产处编制

2009年9月

目录

1 项目评审及实施过程流程图及说明 (3)

1.1 项目分类分级 (5)

1.1.1 项目分类 (5)

1.1.2 项目分级 (6)

1.2 项目要求(合同)评审 (6)

1.3 项目立项 (7)

1.4 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编制 (7)

1.4.1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使用场合要求 (7)

1.4.2 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内容 (8)

1.4.3 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审核 (9)

1.5 现场调查、沟通、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9)

1.6 中间讨论、中间检查的基本要求 (10)

1.7 项目成果的质量要求 (10)

1.8 项目成果的保密要求 (11)

1.9 电子文档的规定 (12)

1.10 成果报告的审核及放行 (12)

1.10.1成果报告的审核 (12)

1.10. 2成果报告的形式审查 (13)

1.11 项目评审会的注意事项 (14)

1.12 项目成果的归档 (15)

2 项目分包过程流程图及说明 (16)

3 项目设备采购过程流程图及说明 (17)

4 项目组成员职责 (18)

5 项目成果报告格式及编号有关规定 (19)

1项目评审及实施过程流程图及说明

注:图中蓝色底的流程框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内容;

注:图中蓝色底的流程框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内容;

1.1项目分类分级

1.1.1项目分类

1)科研类:是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目的,通过向上级行政或科研主

管部门申报立项的项目及我院自行立项的科技类项目。包括但不限

于:国家、省自然基金,国家、省部级项目,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院长基金、院自选科技项目等。

2)规划类:包括但不限于流域、水域、河口、海岸等综合规划,水资源

和涉水区域相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避险减灾等专项规划等。

3)可行性研究类:包括水利工程、滩涂围垦、岩土工程等相关方面的项

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等;

4)评价论证类:包括但不限于海域使用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占用水域、

行洪影响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使用论证,水利工程

安全鉴定评价,水资源利用、保护等相关分析论证等;

5)专题研究类:分为工程建设专题研究和工程管理专题研究。前者为工

程建设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涉水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相关的试验、科学

研究等专题研究;后者为工程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防汛技术研究、抗旱技术研究、技术及管理标准制定,管理经验总结,管理政策、目

标、方向、战略研究,技术导则编制等;

6)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类: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隐患无损及无损检测、原

位观测、机电检测、室内试验检测分析等;

7)自动化信息技术类:包括但不限于水利自动化软件开发、自动化监控

技术、遥感技术、信息系统建设、设备开发研制等;

8)常规公益性任务类: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各类预报以及上级主管部门

要求我院承担的其他公益性任务;

9)工程设计类:包括灌区设计、农业节水设计、水保方案编制、岩土工

程设计等,广川工程咨询公司设计资质范围内的项目不在此列。

1.1.2项目分级

根据项目的综合性、复杂性、涉及面、影响力和影响程度等特点,结合我院对项目的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对项目分三级进行管理。分级参考依据如下:Ⅰ级项目:

(1)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或以上级别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合同额超过100万元;

(2)可创立、深化提高我院核心竞争技术或手段研究的项目;

(3)其他经院总工程师或学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

Ⅲ级项目:

项目难度较小,所里有丰富的类似项目经验,有足够技术力量保证项目质量,所里有合适的技术审核人可以审核的项目。

Ⅱ级项目:

除了Ⅰ、Ⅲ级项目以外的项目,原则上具备以下条件:

(1)地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且合同额占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2%以上或合同额50万元以上;

(2)为后续项目铺垫的前期研究性项目;

(3)直接为政府决策管理提供服务的项目:省水利厅及其他厅局、地市委托我院开展的、影响面广、敏感程度高的项目;

(4)新开拓项目:未从事过的项目类型或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新进入的省外市场项目,新进入的行业领域;

(5)科研类项目;

(6)上级部门下达的常规公益性任务。

1.2项目要求(合同)评审

1.2.1项目要求(合同)评审应在合同签订前完成,其目的是甄别合同风险,确保合同的可执行性。

1.2.2项目要求(合同)评审应明确:

1)项目(合同)要求有哪些

2)我院有无承担项目的能力(包括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科研设备设

施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3)初步确定项目的分类分级、项目负责人、技术审核人(科研类、常

规任务类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初定,项目立项后,下达任务通知单时

再次确认)

1.2.3科研类、常规任务类的项目要求(合同)评审由科研生产处组织,其他类别的项目要求(合同)评审由计划经营处组织;

1.2.4项目要求(合同)评审通过后应由组织评审部门下达任务通知单。1.3项目立项

1.3.1我院项目在下达项目任务通知单后立项。

1.3.2有部门协作时,协作部分工作由协作部门按Ⅲ级项目进行管理。协作的具体内容、进度、质量等要求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任务通知单给协作部分负责人下达项目协作补充通知单。项目协作补充通知单应抄送科研生产处、项目技术审核人、协作部分技术审核人。

1.3.3项目立项前,为争取项目所进行的技术工作及其技术成果,参照正式成果的有关规定管理。

1.4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编制

1.4.1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使用场合要求

(1)项目开始实施前,必须编制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正常情况下应在接到项目任务通知单后一周内编制。

(2)一般情况下编制“项目计划书”即可,以下情况要求编制“工作大纲”:1)Ⅰ级项目;

2)有多个子项目的综合性项目;

3)委托方要求编制“工作大纲”的;

4) 新开拓项目;

5) 科研类项目;

6)没有规程、导则、作业指导书,技术审核人或总工程师认为需要编制“工

作大纲”的Ⅱ级项目。

以下情况例外

1)投标项目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方案可作为“工作大纲”,或经过必要的修改后作为“工作大纲”。

2)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下达后,根据要求编制的项目研究计划等同于“工作大纲”。

3)常规任务且“项目任务通知书”内容明确的,经分管总工(技术审核人)同意,可以不编制“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

(3)委托方对“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另有要求时,委托方要求比我院的要求高的,从其要求,委托方要求比我院要求低的,按我院要求执行。(4)有技术导则、报告编制大纲的,按技术导则、报告编制大纲执行,可不另外编制工作大纲,但须填写项目计划书。技术审核人另有要求时,从其要求。

1.4.2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内容

(1)工作大纲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项目概况(如项目的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概述);

2)工作依据(如项目委托书,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技术规范、规程、有关文件及管理规定,上阶段的项目成果报告以及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专业质量信息等);

3)项目工作内容及要求;

4)技术路线、技术方案;

5)项目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成果(讨论)的时间、检查节点的设置及检查方法、项目成果的提交时间、节点检查及成果审查采用的检验方法等;

6)报告章节的安排;

7)项目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8)项目分包、采购及其接收准则

(2)项目计划书的内容

项目计划书参照工作大纲内容要求编制,是工作大纲的简化。应包括以下内容:工作内容及工作思路;进度计划安排;项目组成员及人员分工;项目分包、采购及接收准则;参考的同类型项目、引用资料(包括甲方所提资料、作业性文件)及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现场调研的目的和要求等。项目计划书按《项目过程控制程序》的表式编制。

(3)有详细操作规程、导则或者作业指导书的,可以简化或不写工作思路,在引用资料中注明所引用的规程、导则或者作业指导书名称。

1.4.3工作大纲及项目计划书的审核

1)“项目计划书”及“工作大纲”编制完成后应及时提交审核。Ⅰ、Ⅱ级项

目由技术复核人复核、审核人审核;Ⅲ级项目,由部门审核人复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子项目参照Ⅲ级项目管理。

2)委托方要求“工作大纲”评审的,应在审核通过后提交评审。提交委托方的

工作大纲应按项目成果报告的要求进行管理。

3)审核通过的“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作为项目开展的依据,并在项

目结题后归档。Ⅰ级项目、Ⅱ级项目中的科研类项目的“工作大纲”应交一份给科研生产处作为项目管理依据。

1.5现场调查、沟通、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1)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通过审核后,规划类、可行性研究类、为管理服务的专题研究类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就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

的内容与委托方沟通,听取委托方的意见。其他类型项目必要时与委

托方沟通。

(2)根据项目的主要任务,熟悉已有资料和项目基本情况,确定调查重点、调查目的及预期效果;

(3)准备好调查记录工具(包括相机、笔记本、录音笔等),联系好委托方技术人员或者熟悉调查区域情况的人员。必要时,应向地乡村干部

和居民进行调查;

(4)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时机。

(5)要理出所需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清单。接收委托方提供资料时,应填写“顾客财产登记验证及处置表”,没带表格的应开具借条,对电子文

档要问清楚能否拷贝,不能拷贝且不能打印时应在现场浏览,并摘录

重要内容。

(6)对委托方提出的要求要记录清楚,没听清楚的要复述确认。

(7)对收集到的资料中的关键数据要进行核实,必要时进行验证,不可盲目套用。

1.6中间讨论、中间检查的基本要求

(1)项目过程中必须进行至少一次的中间检查或中间讨论,由技术审核人主持,复(校)核人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中间讨论应由项目负责人形

成记录,并经技术审核人同意。必要时,工作大纲完成后、项目评审

会结束后,可以组织讨论。

(2)需提交中间成果的,须按本手册1.10条要求进行校审。提供电子版的,按本手册1.9条要求执行。

1.7项目成果的质量要求

(1)项目成果报告结论正确(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正确、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或经验理论)。

(2)项目成果报告的内容完整、数据论据真实、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目的明确。

(3)项目成果报告的表现形式符合院成果报告格式的有关规定,委托方有特殊要求的,从其要求。

1.8项目成果的保密要求

项目相关人员应树立知识产权、技术秘密保护意识,在向委托方提供的成果报告及其他技术资料过程中,遵守并执行《院科学技术档案保密实施细则》及院《院保密工作实施细则》。

附《科学技术档案保密实施细则》部分条款:

第九条

关系单位的安全和利益的科学技术,一旦泄露会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科学技术档案,应当列入院科学技术秘密范围:

(一)影响我院技术在国内或国际上的先进程序;

(二)失去我院技术的独有性;

(三)影响我院在技术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十条

院科学技术档案秘密的密级

根据本院实际,科学技术档案保密等级划分为“机密”、“秘密”、“内部”三级:

(一)机密级

1、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原始资料;

2、荣获省部级三等奖(含三等)以上科技成果奖的科研成果中关键部位资料;

3、已获取专利证书的科技成果中关键部分;

4、外来的标有“机密”的科技资料、测绘资料、水文数据等;

5、本单位研制开发的软件源代码。

(二)秘密级

1、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及试验资料;

2、计划申请或正在申请专利的科研成果中的关键部分资料;

3、荣获省部级、市厅级科技成果奖的科研成果中关键部分资料;

4、本单位的水文测验、水下地形测绘等成果;

5、外来的标有“秘密”的科技资料、测绘资料、水文数据等;

6、其他需要保密的科技资料。

(三)内部级

1、除特殊项目外,本单位不宜于公开发表和交流的科学技术成果报告;

2、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资料;

3、本单位有偿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计算模式、计算机软件等;

4、外购的非公开发行的资料。

第二十七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由院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坏或丢失属于院所有的档案;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院所有的档案;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或转让档案的;

(五)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威胁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1.9电子文档的规定

提供成果报告电子版的,不得提供具有技术复核人、审核人、审定人名字的报告责任页,不允许出现我院资质证书、法人证书、奖励证书(奖状)、专利证书等扫描件,非要提供的,应提交科研生产处对文稿进行处理。报告电子版,应为不可编辑的PDF版或加密的word版。委托方为上级主管部门的,除资质证书、法人证书外,其他不受上述要求限制。项目过程中往来、未经院技术审查过的可编辑的电子材料,应注明交流材料。

1.10成果报告的审核及放行

1.10.1成果报告的审核

1)项目成果报告提交给委托方前须经校审、审定。Ⅰ、Ⅱ级项目实行项目责任部门复核、院审核两级项目成果校审,分管院领导审定后方可放行;Ⅲ级项目由项目责任部门实行校核、审核两级校审,项目责任部门负责人审定后方可放行。提交书面项目成果的,在审定后应经过科研生产处的形式审查。

2)部门协作部分(子项目)成果经协作部门校核、审核后提交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必要的检查验证,必要时可参照项目分包成果提请科研生产处组织验证。

3)一般情况下,项目成果应先完成复核后再送审核。项目期限少于该类项目正常期限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复核、审核可以同步进行。

4)应该技术审核人预留合理的期限,一般Ⅰ级项目5-7个工作日,Ⅱ级项目3-5个工作日,Ⅲ级项目1-3个工作日。项目复核人、审核人全程参与的项目的审查时间可以适当减少。

5)Ⅰ、Ⅱ级项目成果报告提交审核时应提交的材料,Ⅲ级项目参照执行:

A、项目合同书

B、“项目任务通知单”

C、“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

D、“合同变更联系单”(如有)

E、项目相关的“信息联络处理单”(如有)

F、“项目成果审核单”和“审核记录单”

G、项目成果报告复核稿或校核稿

6)项目负责人应按复核、审核的意见(Ⅲ级项目为审核意见)组织项目报告修改,对复核、审核意见有异议的可与复核人、审核人(Ⅲ级项目为审核人)沟通,按沟通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实施修改。项目负责人修改完成后,应提交技术复核人、审核人(Ⅲ级项目为审核人)确认,并预留合理的确认时间。

1.10. 2成果报告的形式审查

成果报告审定通过后,交科研生产处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应提交的材料:(1)送审稿(或征求意见稿)审查应提交以下材料:

a)“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

b)阶段检查记录或“会议纪要”

c)项目分包申请及分包验证记录(如有)

d)顾客财产登记验证及处置表(如有)

e)项目成果报告审查稿(写有审查意见的稿)、修改稿(根据审查意见

完成修改后的稿)、“项目成果报告审核单”、“项目成果报告审核记录

单”。

(2)报批稿(或最终稿)审查应提交以下材料:

a)“委托方评审意见落实确认表”(如有)

b)评审会议纪要(如有)

c)送审稿、修改稿

(3)工作大纲审查应提交以下材料:

a)合同书

b)“项目任务通知单”

c)工作大纲审查稿、修改稿、“项目成果报告审核单”、“项目成果报告审核记录单”。

(4)中间成果审查应提交以下材料:

a)“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

b)项目成果报告审查稿、修改稿、“项目成果报告审核单”、“项目成果报告审核记录单”。

对通过形式审查的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按报告的印制份数从科研生产处领取相应的资质证书、ISO认证证书。

1.11项目评审会的注意事项

(1)充分准备,带好报告、笔记本、相机、录音笔(重要项目);

(2)参会人员按对等原则确定,如:对方有处级以上干部出席时候,应邀请有关院领导参加;

(3)重视汇报效果,汇报ppt要以图表为主,文字精要、不能长篇累牍,汇报时不能简单照本宣科;

(4)汇报要先总体后局部,先介绍项目概况,再详细介绍项目工作情况;

(5)项目主要结论及主要数据要强记,记不住的,另准备一张纸写上;

(6)认真记录,不要轻易打断别人发言;

(7)答疑时要善于归类、并区分问题的主次,除专家没听清楚的提问外,其他问题待专家提完后一并回答。回答问题前,要肯定专家正确的意

见,认为自己正确的观点要敢于坚持,没有做到的要坦诚相告。回答

问题时,可扬长避短,回答主要问题。

(8)需要发放专家评审费的,应事先填写“科技活动费用开支审批表”报科研生产处,经批准后,据此向财务条件处预借经费。经费使用标准

及发放对象按《院科技活动费用开支管理办法》执行。结束后,应凭

“科技活动费用开支审批表”及有关开支票据和签名表到科研生产处

及财务条件处办理结算手续。

(9)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评审或验收意见与技术复核人、审核人讨论后组织实施,复核人、审核人负责跟踪验证,复核人、审核人应对已经完成

整改的项目成果报告予以确认。

1.12项目成果的归档

(1)项目过程所有资料在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均应归档,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包括分包合同)、工作大纲或项目计划书、原始资料(包括声像资料)、测绘资料、试验记录(包括声像资料)、重要成果的中间验算资料、中间讨论记录、中间成果、分包成果、各环节记录表格、成果报告(包括送审稿、报批稿、最终稿)、会议纪要、评审验收资料等。

(2)具体按《档案管理办法》和《科技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项目分包过程流程图及说明

说明:

1) 重要分包:分包项目成果对院项目成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或直接构成主项目成果的一部分。

2) 常规分包:分包项目成果对院主项目成果质量产生的影响一般的。

3)为搜集项目开展资料所必需的项目:如环境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地形资料等,需要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

分包项目类型由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分包申请报告”提出,技术审核人审核,前两类由总工程师批准,第三类由经营分管院长批准。

3项目设备采购过程流程图及说明

说明:

1、项目设备采购分类:

a) 重要采购:是指关键性的、对质量影响较大的、连续采购的设备/物资(含软件)。

b) 常规采购:是指非关键性、对质量影响一般或间接的设备,大宗物资及外加工试件等。

采购类别由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设备物资申购及供方选择表”中提出,项目责任部门和技术审核人审核,部门分管院长批准。

2、“项目设备物资申购及供方选择表”应明确以下内容:

1)申购的内容和申购的理由。包括项目设备、物资(含软件)及外加工试件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申购的理由等基本内容。其他采购信息

和要求应在采购合同中明确。

2)建议的供方。

a)重要采购,原则上建议供方不少于三家,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按推荐的顺序排列。建议的供方不在“合格供方名录”中的,应对供方进行调查评价。

b)常规采购,原则上在具备相应资质的供方中选择,选取不少于二家的供方,按推荐的顺序排序。

c)若为顾客指定供方的,应在供方建议理由一栏中作出说明。

d)若采购的项目设备、物资(含软件)及试件外加工专业性非常强,经调查能提供此类项目设备、物资(含软件)及试件外加工的供方很少,可不受合格供方比选要求的限制。

“项目设备物资申购及供方选择表”经项目责任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报财务条件处。财务条件处负责将“项目设备物资申购及供方选择表”流转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核批准。

“项目设备物资申购及供方选择表”一式叁份,一份由财务条件处留存,一份送计划经营处,一份项目组保留作为采购验证的依据。

4项目组成员职责

4.1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按合同要求策划、组织整个项目的实施,按合同要求提交项目成果。

是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对项目的总体进度、成果质量和服务质量负直接责任。

项目有一个以上项目负责人时,排名靠前的项目负责人享有主要权利、承担主要责任。

1)负责组织项目计划书或工作大纲的编写及修改完善,确保项目工作思路、

方向、计算方法的正确并取得技术审核人的认可。

2)负责组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与委托方的沟通,与技术复核人、审核

人的保持有效地沟通联系。

3)负责协调项目参加者的项目内分工与配合,督促检查项目参加者的工作

进度及完成情况,对项目参加者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子项目成果报

告、协作部分成果、项目分包成果按要求进行验证、接收。

4)负责组织编写项目成果报告,对项目校审意见及外部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补充,向委托方提供合格的项目成果报告。

5)参加项目评审,接受专家询问并进行答辩,记录评审意见,按评审意见

修改完善项目成果报告。

6)负责组织项目归档、技术总结及成果申报工作。

4.2项目参加者的职责

1)项目参加者在项目工作范围内受项目负责人领导,按分工与项目负责人一起实施并完成项目,提交项目成果,对所承担的分项工作负责。

2)服从专业分工及进度安排,充分理解项目的要求,积极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展分项工作,参与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沟通及评审,对所承担的分项工作做到:采用的原始资料、参数真实、准确、齐全,选用的计算方法正确,报告论述充分,结论明确。

3)负责所承担专业工作报告章节的编写,完成的成果应认真自校,并根据项目负责人及校审人的意见,补充修改完善;

4)满足项目总体进度安排及其他相关分项工作的衔接要求,按计划提交各阶段的成果。

5)认真开展所承担分项工作的资料整理,配合项目负责人统一归档,及时做好技术总结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子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的子项目负责,在子项目范围内参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承担责任。

5项目成果报告格式及编号有关规定

5.1 项目成果编号规则

5.1.1项目成果报告编号采用“责任部门简称+报告的拼音缩写BG+年份+3位数的流水编号+修改版本号”的形式。修改版本号分别以大写的字母A、B、C流水编号,第一次提供的报告为A,依此类推,如:“水资源BG2009001A”。不同阶段成果的修改版本号混编,不作区分。

5.1.2子项目的编号采用“主项目编号+横杠+2位数的流水编号+修改版本号”的形式,主项目的修改版本号不出现,如“水资源BG2009001-01A”。

5.1.3中间成果不以报告命名,编号采用“责任部门简称+中间成果的拼音缩写ZJ+年份+3位数的流水编号+修改版本号”的形式。修改版本号分别以大写的字母A、B、C流水编号,第一次提供的报告为A,依此类推,如:“水资源

ZJ2009001A”。

5.1.4项目工作大纲编号采用“责任部门简称+大纲的拼音缩写DG+年份+3位数的流水编号+修改版本号”的形式,修改版本号分别以大写的字母A、B、C流水编号,第一次提供的报告为A,依此类推,如:水资源DG2009001A。

5.1.5成果的阶段在报告名称下面加(送审稿)、(报批稿)等以示区别。

5.2 项目成果报告格式规则

5.2.1适用于我院本部除质检报告以外的所有项目成果报告,项目委托方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院下属单位报告可参照执行。

5.2.2报告装订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次为:封面、资质证书、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责任者页、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表、附图、附照片、附录和封底等。

5.2.3报告规格:成果报告(不含图集)采用A4版面,特殊要求除外。

5.2.4 报告封面

(1)封面格式

1)封面内容包括院标、报告编号、报告名称、单位名称和时间。

2)院标放置在封面的左上角,大小20×28mm,上距页边45mm;报告编号放置在封面的右上角,采用小四号宋体,与院标底部齐平;报告名称放在院标及编号以下30磅,居中,采用一号宋体或黑体加粗,成果阶段标识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在报告名称下居中;单位名称一般情况下是指我院全称,涉及重点实验室的项目可以在院名称下加上重点实验室全称,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协商确定冠名方式。单位名称与完成年月放置在封面下部中间,采用三号宋体加粗,采用1.5倍行间距,完成年月下距页边40mm。

(2)封三格式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5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 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于本标准。 ISO 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19000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直接顾客 b)最终使用者 c)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立法机构 e)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标准4.1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标准4.2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质量管理操作手册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项目质量管理子系统】 版本号:V1.0 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质量管理操作手册》 (质量保证部) 一、职能划分 1、项目部 具体负责人——质检员 负责质量管理模块内容的录入。 2、质量保证部 负责查看、监督项目部质量管理内容的填写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和实际完成情况是否相符等。 二、业务模块注意要点 项目部自检、监理通知单联系单、法人子(分)公司及集团公司月度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闭环 三、操作步骤 1、质量管理目标 由集团总部、分公司和各个项目部分别录入质量管理目标,集团总部录入本年度的质量管理总体目标,分公司录入各分公司的质量管理目标,各个项目部录入本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管理模块在项目管理大类中,打开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窗口,选择对应的项目组织,点击“新增”---新增,弹出编辑窗口,输入目标名称,集团录入目标名称的格式为“集团XX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工程项目不需要填写,目标内容要充实具体,管理层级选择“集团”,考核周期选择“年度”,集团层面的质量管理目标要上传附件。 分公司目标名称的格式为“X分公司XX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工程项目不需要填写,目标内容要充实具体,管理层级选择“分公司”。 各个项目部的目标名称格式为“XX项目部质量管理目标”,工程项目选择相应的项目部,目标内容要充实具体,管理层级选择“项目部”。

注意单据日期要修改,一般是以开工日期为准,填写完成之后保存,并由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进行核准。 2、质量计划 2.1、达标创优措施计划及实施 达标创优措施由需要创优的项目进行填写,一般是项目部自行填写,一个项目部只需要写一个单据。 打开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达标创优措施计划及实施界面,选择相应的项目,点击“新增”。打开单据界面后,填写计划名称,如:XX项目创优措施,责任单位一般是相应的分公司。下方明细中点击“新增”,选择直接新增即可,将下方的单据信息填写完整,具体如图所示: 信息填写完成后需要添加创优措施的附件,最后保存。 2.2、质量检查计划 质量检查记录一般由集团总部和分公司来写,项目部如果有检查计划也可以写进去。如果制定该计划内容必须要充实,总部可以制定年、季度和月份的计划,也可以制定定期或不定期的计划,同样有附件的可以将附件挂进去。 打开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检查计划,输入具体的名称、时间、管理层级等等,同时要在下方的明细中输入具体的检查计划,点击上方的“新增”按钮即可。桩基模板钢筋计划时间14.0718结束时间14 10 14 基础地下室计划时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制造单位应该按照本要求的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制造单位应该做到: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极其在制造单位中的应用 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3,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4,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5,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6,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7,对外包过程加以识别,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8,按本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B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B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手册 3、本要求规定的程序文件 4、质量计划 5、本要求所规定的记录 C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内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规定制造单位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 2、概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的控制内容、控制方法,规定程序文件 3、表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间的相互作用 D 文件控制 制造单位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予以控制 D1、规定控制要求内容 文件程序控制应当规定一下控制内容 1、明确受控文件类型 2、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方法 3、文件的修改和更新方法 D2 控制应当达到的要求 1、确保文件是充分适宜的 2、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3、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使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4、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5、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6、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7、文件的发放、回收、保管及建立现行有效文件清单等管理要求 E 记录控制 E1记录保持 1、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保持产品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以提供产品符合要求 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优质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2、制造单位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E2 记录的控制 记录的控制应做到以下要求: 1、明确产品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所需的表格,并做到表格的标准化、文件化 2、产品记录表格的内容应当满足压力管道元件产品安全性能的控制要求 3、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得到所需的控制

制药厂质量管理手册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文件种类管理标准-质量管理题目质量手册 编码SMP-ZG-TY03-01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质量部颁发数量6份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部生产部供应部仓储部综合部生产车间 1目的:制定质量手册,使公司各部门和各级人员质量意识明确。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和各级人员。 3责任人:公司各部门和各级人员。 4内容: 《质量手册》是指南性的文件,明确了达到稳定质量要求的手段,为公司药品生产实施和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政策方针和规程。《质量手册》设计的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要求,公司承诺在任何时候均满足该要求。《质量手册》的发布,将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层次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促进GMP实施工作的全面升级。 《质量手册》作为公司第一级文件,描述了整个质量体系及实施指南。第二级文件是程序,第三级文件是标准,转化成可实施的要求。第四级文件是SOP,为执行具体工作提供了说明。根据SOP实施的操作应有相应的记录,批记录也在第四级文档中。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自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公司质量管理部在组织公司全员分批次学习新版GMP内容的同时,安排专业人员编写制定了既遵循新版GMP要求又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质量手册》。 本公司依据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完成了《质量手册》第一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总经理: 年月日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 要求 1. 范围 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组织——>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到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4.2 文件的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

吉林昌邑万达广场项目A1-3地块景观工程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绿地集团森茂园林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10日 一、质量控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1、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 我公司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顾客满意工程。 2、为了保质、按期完成本工程,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保体系;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进行逐级管理;专门组织参施人员进行入场教育,提高参施人员的质量意识。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员

工必须认真贯彻建筑质量管理条例,正确处理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质量,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 3、质量控制指导思想 我们的质量管理方针靠质量取胜,靠信誉求生,对于本工程来说,我们力保验收一次通过,并达到时合格要求,严禁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及产品进入现场,对质量问题层层把关,质检人员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不合格的分项要坚决返工,决不手软,一年内要对工程进行保驾护航,作好回访工作,及时收集用户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处理及时问题不超过24h。 二、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一)项目运行管理体制 1、近几年来,我们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点和体制创新的基础环节,形成了具有我公司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内容概括为“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协力合作”。 2、强化总部的服务控制职能是发挥整体优势的必然要求,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的授权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项目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完成质量、工期、成本、现场管理的目标,实现总部的决策意图。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文献

ISO9001:2015标准 前言(略) 委员会征求意见稿说明(略)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4.3 质量管理体系4.4 领导作用5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质量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2 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7.1 资源7.2 能力意识7.3 沟通7.4 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运行策划过程8.3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产品和服务开发8.5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8.6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不合格产品和服务8.8 绩效评价9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9.2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 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注:外部供应商可以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之外的供方或兄弟组织。 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范围应形成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引言 总则 过程方法 与ISO9004的关系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 范围 1.1 总则 1.2 应用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为中心 5.3 质量方针 5.4 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总则 5.6.2评审输入 5.6.3评审输出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3顾客沟通 7.3 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4 采购 7.4.1采购过程 7.4.2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3表示和可追溯性 7.5.4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划 8.2 测量和监控 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8.5.1持续改进 8.5.2纠正措施 8.5.3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方案

一、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质量方针 我公司贯彻执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求生存、图发展。”的质量方针,做到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客户要求,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强大的综合优势。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为工程服务的连续性提供了保证,进货渠道合法性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质量目标 (1)分项工程交验合格率100%; (2)单位工程交验合格率100%; (3)本工程质量合格,争创优质工程;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活动记录完整,与工程同步; (5)与业主、监理、设计保持良好关系,共同合作搞好质量管理。 我们将按照企业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层层监督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提供专业化施工保障,严格按照三个体系的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服务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履行对建设单位的承诺,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质量保证体系 3.1质量控制和保证的指导原则

(1)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配备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 (2)严格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过程精品”、“建设单位满意”的质量意识,使该工程成为我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工程。 (3)制定质量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质量责任、权力彻底落实到位,严格奖罚制度。 (4)建立严格而实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实施细则,在工程项目上坚决贯彻执行。 (5)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审批等制度。 (6)广泛深入开展质量职能分析、质量讲评,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设计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7)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和控制,强化了质量检测和验收系统,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8)大力加强图纸会审、图纸深化设计、详图设计和综合配套图的设计和审核工作,通过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9)严把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设备的出厂质量和进场质量关。 (10)确保检验、试验和验收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竣工资料与工程竣工同步;用户手册与工程竣工同步。 3.2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以ISO9001:2000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推行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合同为制约,强化质量的过程和程序管理和控制。项目经理部推行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每个操作人员,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负其职。根据现场质量体系结构要素构成和项目施工管理的需要,成立由项目经理领导、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的质量保证体系,生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90001国标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代替GB/T 19001—2008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GB/T 19000族的核心标准之一。本标准替代GB/T 19001一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GB/T 1900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采用ISO/IEC导则,第一部分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高层结构; ——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更少的规定性要求;——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更加强调组织环境;——增加对领导作用的要求;——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引言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 1.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3.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各方, 实施本标准并非需要:—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 文件;—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P-C-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额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 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这无疑是 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为了现实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 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0.2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是在GB/T19000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每项原则的介绍均包含概述、该 原则对组织的重要性的依据、应用该原则的主要益处示例以及应用该原则提高组织绩效的典 型措施示例。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 ——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0.3 过程方法0.3.1 总则本标准倡导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 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采用过程方法所需的具体要求见4.4。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体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预期结果。这种方法使组织能够对其体系的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 组织整体绩效。 过程方法包括按照组织的质量方针和战略方向,对各过程及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可通过采用PDCA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整个体系进行 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能够: a)、理解并持续满足要求;b)、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有效的过程绩效;d)、在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改进过程。

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重庆公司质量手册200 年月日

目录 0企业概况 1.质量管理职责 1.1组织领导 1.1.1组织结构图 1.1.2任命书 1.1.3管理手册发布令 1.1.4 关于设立质管科的决定 质管科职责和权限 1.1.5相关记录 1.2质量目标 1.3管理职责 1.3.1质量管理制度 1.3.2部门职责、权限及考核办法 1.3.3岗位职责 1.3.4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办法 1.3.5 相关记录 a《不合格报告》 b《纠正措施处理单》 2.生产资源提供 2.1生产场所 2.1.1 企业区位图 2.1.2生产布局平面示意图

2.1.3 防尘、防鼠、防蝇控制管理办法2.1.4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2.1.5相关记录 《卫生检查表》 2.2生产设备 2.2.1设施、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2.2.2管道、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2.2.3设备和容器清洁控制程序 2.2.4相关记录 a《设施设备清单》 b《保养、检修、维护计划》 c《保养、检修、维护记录》 2.3人员要求 2.3.1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2.3.2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管理制度 2.3.3 相关记录 a《员工登记表》 b《人员培训记录》 3.技术文件管理 3.1技术标准 3.1.1相关记录 a《标准清单》 3.2工艺文件 3.2.1工艺流程图

3.2.2工艺作业指导书 3.3文件管理 3.3.1技术性文件管理制度 3.3.2相关记录 a《文件清单》 b《文件借阅、发放、回收记录》 c《记录清单》 4.采购质量控制 4.1采购制度 4.1.1采购管理制度 4.2采购文件 4.2.1采购原材料的管理办法 4.2.2采购合同 4.2.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4.2.4相关记录 a《合格供方名录》 b《采购计划》 c《采购清单》 4.3采购验证 4.3.1相关记录 a《原辅材料进货验证记录汇总表》b《原辅材料验证记录》 c《原辅材料不合格处理单》 d《包装物进货验证记录汇总表》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0标准网络教程(第一期) 第一讲:概述 1. ISO9000为什么重新修订 ISO9000标准是87年出版的,94年修改过一次。94版和87版的写法基本上适应加工工业,按加工工业产品的过程编写出来的。2000版是因为各行各业都要用,所以进行改版,特别是服务业,老的标准不适合服务业(如:什么是不合格、检验、生产等),2000版改版后对服务企业比老版本要好得多。 2. 新版标准的组成 ISO9000族标准由:9000、9001、9004(19011在CD3阶段,未出版)组成 9000: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术语 900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9004:业绩改进的指南 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 9004用于达到9001水平后,进一步想全面提高自己的管理业绩(着重于质量管理方面),这时可以运用此项指南。此项指南不能把它当作实施9001的指南,它比9001要求的水平要高,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全面,它是业绩改进的指南,但在贯彻9001时,也可参考9004。不过两者可以放在一起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它们结构相同。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的指南-以前质量审核和环境审核分别有两个标准,现在考虑到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都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之内,在方针、指导思想、管理模式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就把这些管理体系能够互相整合,互相在同一个指导思想、同一个总的方针下,用体系的办法开展这个活动,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的模式都逐渐接近,必竟是一个企业的不同侧重点而已,因此它的审核也应整合起来,希望通过一次认证解决问题(但现在正在研究)。 ISO9001:质量保证活动主要属于一种证实活动,证实产品质量保证的能力。本标准即可以用于建设内部质量体系管理,又可以用于质量保证活动。下面将主要介绍ISO9001标准。

质量管理模块操作手册

技术质量管理模块操作手册 1、质量目标 1.1、点击【功能】,选择项目管理模块,依次点击【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目标】进入。(也可从功能列表打开) 1.2、进入单据列表界面,点击【新增】按钮、进行质量管理目标计划的单据明细录入,红色为必填项,录入完成并且确认无误后进行保存。

2、质量检查计划 1.2.1、点击【功能】,选择【项目管理】,依次点击【质量管理】—【质量计 划】—【质量检测计划】进入。 2.2、进入单据列表界面,点击【新增】,进行质量检查计划的详细信息的录入,红色为必填项 2.3、点击工具栏【新增】按钮,增加明细栏,录入具体项目下的检查项名称、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

完成单据信息录入后,查看无误后点击保存并退出。 3、现场检查记录 3.1、选择【项目管理】模块,依次点击【质量管理】—【质量检查】—【现场 检查记录】进入。 必填项。

3.3、点击工具栏【新增】按钮,录入现场检查的具体明细信息、检查内容、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 注意:在明细一栏的的【检查结果】中,选择【通知不符合】时,可依据该不符 合检查记录,在不符合项通知单中引用。 4、不符合项通知单 4.1、选择项目管理模块,依次点击【质量管理】—【质量检查】—【不符合项 通知单】,进入。

4.2、进入单据列表界面,点击【新增】按钮,进入不符合项通知单据主界面,录入不符合项通知单的详细信息,红色为必填项。 4.3、点击单据上的【新增】选择【从检查记录导入】,进入选择界面点击现场检查记录,选择你所需要的检查记录,点击确定。(注意筛选的日期时间段)

ISO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术语和定义3 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质量方针5.2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3 策划6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资源7.1 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8.2 8.3 运行策划过程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 产品和服务开发8.5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放行8.7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编制说明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起草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2010年6月,质检总局向科技部申报了国家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并获批准。该课题以在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为研究线索,探讨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问题。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课题组起草并完成了《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草案。 2011年,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被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О一一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20110183-Z-469”。本项任务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定于2012年完成。 二、起草单位和工作组组成 标准归口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 标准起草单位:质检总局办公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检验检疫局、浙江检验检疫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起草组成员:俞晓丹、凌活、吴建伟、田武、梁晓文、刘钢、李旎 三、目的和意义 本《指南》充分结合政府部门的管理特点、运转模式,以政府部门现有管理为基础,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过程管理、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及PDCA的运行模式,引入到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中,意在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管理创新,使政府部门进一步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完善职责明确、协调有序、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操作手册(经典)

质量手册

目录 质量手册发布令 (1) 1.手册说明 (2) 2.公司概况 (3) 3.质量管理体系机构图 (4) 4.质量管理体系职责分配表 (5) 5.质量管理体系 (7) 6.管理职责 (10) 6.1质量方针 (11) 6.2管理策划 (12) 6.3职责、权限和沟通 (13) 6.4管理评审 (14) 7.资源管理 (15) 8.产品实现 (16) 9.测量、分析和改进 (17)

质量手册发布令 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编制了本20XX版《XX公司质量手册》。本手册明确了我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程序及控制要求。是我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以确保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现予发布,本手册自XXXX年XX月XX日起正式实施,原XXXX版质量手册同时作废。 总经理: 年月日

1.手册说明 版本号:A20/1 1.制订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过程、程序控制及要求,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于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实施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而达到顾客满意。 2.本手册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编制。 3.手册内容: 1)本手册包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它包括了ISO9001:2008标准的全部要求,覆盖了所涉及的产品及和产品相关的所有过程和人员; 2)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 3)能适用于公司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公司的与其他目标,如增长、资金、利润、环境及职业卫生与安全等目标相辅相成,我们试图建立一个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 4.本手册采用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术语和定义。 5.本手册为受控文件,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后执行。手册管理的相关事宜由综合办公室统一负责。 6.本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汇总意见,及时反馈到综合办公室。应定期对手册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对手册予以修改,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GJB 9001C-2017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复习题)

G J B9001C-2017内审员培训复习题 一、判断题: *1、()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 *2、()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实现QMS有效性的基础。 *3、()组织应确定与QMS有关的相关方及其要求。 4、()组织应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保持成文信息,以支持和确信过程按策划运行。 *5、()实施GJB9001C标准需要统一不同组织QMS的架构。 *6、()最高管理者应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7、()组织从内部来源的知识可以是学术交流。 *8、()组织在确定影响其实现QMS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因素时应考虑环保监测能力。 *9、()人为因素是对考虑中的实体的人为参与影响。 *10、()对于过程较为复杂,规模较大的组织,某一岗位可由多人承担。 *11、()识别相关方是理解组织的环境的过程的组成部分。(4.2) *12、()不同组织的QMS看起来是由相类似的过程组成,但每个组织及其QMS都是独特的。 *13、()组织可以将不同的管理体系整合建立一个单一的管理体系,但不能同时进行结合审核。 *14、()风险可能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所有的正面风险均可提供改进机遇。 *15、()最高管理者应确保QMS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16、(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建立诚信管理制度,确保组织的质量诚信。 *17、( )最高管理者应建立并实施质量责任追究与激励制度。 *18、(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最高管理层中有一名成员分管QMS工作。 *19、( )一次性使用的测量资源,应纳入周期校准或检定计划。 *20、( )最高管理者(层)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 21、( )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输出应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22、( )对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应进行评审,并保留评审结果记录。 23、( )计算机软件的更改应符合软件配置管理要求,并对更改的实施进行跟踪。 24、( )组织应要求外部供方对其直接和次级外部供方采取适当的控制。 25、( )组织按规定审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更改,但不包括对外部供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更改。 26、( ) 未经顾客授权的让步使用应征得顾客同意。经顾客同意,关键特性也可以让步使用。 27、()标准8.3.2要求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就是对产品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进行分析。 28、()组织应制定并实施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绩效监视以及再评价的准则。 29、()组织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持续地符合要求。 30、()改进的例子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二、单项选择题,从以下各题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 组织应对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QMS所需的来自外部的成文信息进行适当的() (A)发放并使用(B)识别并控制(C)授权并修改(D)保持可读性 *2. 组织的知识是指从其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知识,是实现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内部知识可源于()(A)产品标准(B)从失败和成功中得到的经验教训(C)学术交流(D)专业会议 *3. 标准7.3条款特指人员意识,要求组织确保其控制范围内相关工作人员知晓() (A)组织的质量文化(B)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C)偏离QMS要求的后果 (D)以上都是 *4. 创新是实现或重新()的、新的或变化的客体。 (A)优化流程(B)分配管理职责(C)分配价值(D)使用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