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剖析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剖析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剖析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剖析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 (b/B ? 100) ?…… ?(j/J ?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3)营养代谢和调控的深入研究,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类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途径,以及与营养水平的关系等。

(4)降低鱼粉和鱼油的使用量,开发新型蛋白源和新型脂肪源。

(5)促摄食物质的开发,立体实验与实际应用的差异等。

(6)营养与水产品的品质问题。

(7)嘉庆对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研究和优选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成本和饲料系数。

3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有那些特点?

(1)鱼类的能量需要一般较低,可消化蛋白与消化能的比值(蛋白能量比,PE ratio) 要明显高于猪及家禽的蛋白能量比;

(2)鱼虾类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一般认为其蛋白质需要量为畜、禽的2-4倍;(3)鱼、虾类不能有效的利用无氮浸出物,其利用率较畜、禽低;

(4)鱼虾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主要为n-3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硫烯酸;

(5)鱼、虾类肠道中合成维生素的量很少或不能合成,为保证其正常生长必须在饲料中添加Vc,鱼虾能有效的从水中吸收钙,因而对V D的需要不敏感;

4、怎样确定水产动物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应考虑那些问题?

答:其额定鱼虾类最大生长蛋白质需要量有如下方法:

1、蛋白质浓度梯度法,采用不同梯度蛋白质含量的试验饲料来饲养鱼、虾类,测定

各试验组鱼、虾类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确定蛋白质需要量。

2、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

算出蛋白质最大需要量。

3、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期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

加量,计算出蛋白质最大需要量

在确定饲料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时,应考虑投饲率、氮的积蓄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问题,此外还受饲养的环境条件、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及能量饲料源的组成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上还应考虑经济成本因素,来确定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

5 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是如何确定的?

确定鱼、虾类的必需氨基酸常用如下方法:

(1)用含有氨基酸混合物代替蛋白质的饲料饲喂鱼、虾类,观察其生长的方法试验饲料中氨基酸混合物的配制一般参考鸡卵蛋白或实验鱼、虾肌肉的氨基酸的组成。试验时从氨基酸混合物中逐一除去一种氨基酸,饲养鱼虾,观察鱼虾的生长状况。如果除去某种氨基酸后,鱼虾的生长受阻,说明除去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若除去某种氨基酸,鱼虾仍能正常生长,说明除去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2)投喂氨基酸饲料测定体氮平衡的方法同上法。以测定鱼体氮平衡为指标,来确定必需氨基酸。

(3)用示综原子14C的方法鱼虾体内各种氨基酸都是以碳元素为骨架构成的。用14C葡萄糖注射到鱼体腔内,几天后鱼体蛋白质用盐酸水解,测定各种氨基酸14C的放射强度。放射性小的或没有的,表示在体内不能合成,即为必需氨基酸;放射性强度大,即表示在体内能够合成,为非必需氨基酸。

6 确立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方法有那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方法如下:

(1)生长实验不同重复组的鱼分别喂养含不同待测氨基酸水平的配方,直至实验鱼体重增长的明显不同可被测量到。绝大多数氨基酸需求量的研究由生长实验确定出来,生长实验是营养研究中最常用也最可信的实验方法。优点是反映实际的生长情况;缺点是试验周期长,见效慢,工作量大。

(2)血清或组织氨基酸研究一些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血清或血浆中的,还是肌肉组织中游

离的氨基酸水平都和饮食摄入量相关。测量可以进行的前提是,血清或组织中氨基酸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直至氨基酸的需求量被满足,而摄入过量的氨基酸后,血清或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则增加至较高水平。这种技术快速方便,但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被证明是有效的。(3)氨基酸氧化研究这种方法省时、方便,但是一些工作者总结说这种技术可能不适合用来测定鱼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

(4)理想蛋白( Ideal protein concept) 和A/ E比率某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

=许多研究者应用该方法已经快速而成功获得实验鱼的整体EAA 需

要量,省下大量的实验时间、劳力和经费。但是,由于鱼类并非同步吸收各种必需氨基酸此方法有明显的缺陷。

7、怎样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答:评价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评定饲料质量优劣的一种方法。评价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有:生物学评定法、化学评定法和生物化学评定法。

(一)生物学评定法

1.测定体重的评定法:用已知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来饲喂鱼、虾,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定其体重增加量,根据体重的增加的变化情况,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做出评定,

包括测定增重率、蛋白质效率(PER)、净蛋白质效率(NPR)

2.测定体氮量评定法:即测定蛋白质的净利用率(NPU),该法是以求在体内的保留氮占摄取氮量的百分比而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试验时必须用含有蛋白

质和不含蛋白质的饲料同时投喂,投喂一段时间后,得出饲喂开始和结束时的体

氮量之差,即氮的增加量(含蛋白质饲料)和减少量(不含蛋白质饲料)3.测定氮的平衡评定法:主要通过测定蛋白质生物价(BV)即保留氮对于吸收氮的百分比而评定

在试验中应注意在应用这些指标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时,以在同一饲料蛋白质水平、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为宜。

(二)化学评定法

1.蛋白价(PS):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

应的必需氨基酸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蛋白价=试验蛋白质中某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中某氨基酸量*100

2.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即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

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跟。

注意在用必需氨基酸指数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方法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即此评定法不能反映达纳壁纸的消化吸收率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此外,蛋白质经加

工后,其营养价值有可能提高或降低,用生物学评定方法能灵敏的反映这些现象,

而化学评价法则不能。

(三)生物化学评定法:利用试验饲料喂鱼,在经过一定时候后采血,分析血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评定的方法,可缩短试验时间。主要包括血浆的必需氨基酸平衡和游离氨基酸模式分析。8水产动物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蛋白质生物合成可分为五个阶段,氨基酸的活化、多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和释放、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1)、在进行合成多肽链之前,必须先经过活化,然后再与其特异的tRNA结合,带到mRNA相应的位置上,这个过程靠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

2)、核蛋白体大小亚基,mRNA起始tRNA和起始因子共同参与肽链合成的起始。(1)需要特异的起始tRNA即,-tRNAfmet,并且不需要N端甲酰化。(2)起始复合物形成在mRNA5’端AUG上游的帽子结构,(除某些病毒mRNA外)(3)ATP水解为ADP供给mRNA结合所

需要的能量。

3)、多肽链的延长,在多肽链上每增加一个氨基酸都需要经过进位,转肽和移位三个步骤。(1)为密码子所特定的氨基酸tRNA结合到核蛋白体的A位,称为进位。(2)转肽--肽键的形成使P位上的氨基酸连接到A位氨基酸的氨基上,这就是转肽。转肽后,在A位上形成了一个二肽酰tRNA.(3) 转肽作用发生后原来结合二肽酰tRNA的A位转变成了P位,而A位空出,可以接受下一个新的氨基酰tRNA进入,移位过程需要EF-2,GTP和Mg2+的参加

4)翻译的终止及多肽链的释放, 没有一个tRNA能够与三种终止密码子UAG,UAA和UGA 作用,而是靠特殊的蛋白质因子促成终止作用。这类蛋白质因子叫做释放因子, 释放因子都作用于A位点,使转肽酶活性变为水介酶活性,将肽链从结合在核糖体上的tRNA的CCA 末凋上水介下来,然后mRNA与核糖体分离,最后一个tRNA脱落,核糖体在IF-3作用下,解离出大、小亚基。

5)多核糖体循环上述只是单个核糖体的翻译过程,事实上在细胞内一条mRNA链上结合着多个核糖体,两个核糖体之间有一定的长度间隔,每个核糖体都独立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所以这种多核糖体可以在一条mRNA链上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这就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

蛋白分解:目前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主要有两种体系,分别为溶酶体的降解机制和ATP-依赖性的以细胞溶胶为基础的机制。第一种机制主要是通过由溶酶体内含有的大约50种水解酶的无选择性降解来实现的,这一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第二种机制主要通过泛肽给选择降解的蛋白质加以标记从而介导其降解。这个过程需要消耗ATP并需要三种酶的参与,即泛肽-活化酶(E1)、泛肽-携带蛋白(E2)、泛肽-蛋白连接酶(E3)。此外,在肌肉中还包括钙偶联通路,这一通路包括μ- 、m- 、p94钙蛋白酶,这些蛋白酶在肌节蛋白质的降解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氨基酸的进一步分解一般是先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碳骨架,α-酮酸,可进行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ATP,脱下的氨基经过尿素循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9.叙述水产动物糖类的分解和合成:

分解:水产动物摄入的糖类在消化道内被淀粉酶、麦芽糖酶分解成单糖,然后被吸收。吸收后的单糖在肝脏及其它组织的细胞质中经过糖酵解途径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经柠檬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另外也非礼可由糖的无氧酵解分解成乳酸。合成:糖原合成首先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在限速酶糖原合酶的作用下,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给肝、肌肉中的糖原蛋白上,延长糖链合成糖原。其次糖链在分支酶的作用下再分支合成多支的糖原。

10.鱼类对糖类利用率差的原因:

①鱼体内胰岛素分泌速度过缓,使其对饲料糖的吸收速度配合不佳。②胰岛素受体少,

影响胰岛素降血糖作用。③生长激素抑制素分泌细胞对血糖敏感性强,从而一定程度地抑制胰岛素分泌。④己糖激酶活性低而葡糖激酶缺乏。

11.为什么增加投喂次数可以改善鱼类对低分子糖类的利用率

1. 增加投喂次数可以延长鱼体内胰岛素高峰,从而使血糖峰值与胰岛素峰值同步。

2.改变投喂频率会影响有关糖代谢酶的活性。在连续投喂的条件下,葡萄糖和麦芽糖组虹

鳟肝脏中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的活性及蛋白质和能量保留率都比一天投喂4次的高。

12.影响鱼类对糖类利用的因素有哪些?

1.纤维素纤维素作为一种难于消化吸收的多糖反过来影响着鱼类对其他糖的利用。纤维素

能缩短鱼类胃排空的时间,从而降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2.投喂频率投喂频率影响鱼类对糖的利用。一般认为,连续投喂或增加投喂频率能提高鱼

类利用糖的能力

3其他因素糖的来源、类型、饲料中含量及热处理都会影响鱼类对其消化利用。例如:条纹鲈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消化率较糊精的消化率高。虹鳟对生淀粉的消化率随着饲料中

含量升高而降低。

13、举例说明脂肪酸之间的竞争

(1)、AA与EPA之间的竞争

此两种二十碳的脂肪酸都能加入到细胞膜磷脂酰肌醇sn-2上,它们在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类花稀酸的产物,但AA的衍生产物PGE2和LTB4的免疫活性显著高于EPA的产物PGE3和LTB5,由于AA与EPA共用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所以,EPA会抑制AA生成活性类花稀酸底物。

(2)、EPA与DHA之间的竞争

膜上EPA、DHA含量高,所以它们会竞争加入膜中,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其功能。(3)、n-3和n-6

18:2n-6(亚油酸)和18:3n-3(亚麻酸)竞争△-6去饱和酶,从而影响二者进一步延伸至更长链的脂肪酸,即二者的竞争会影响各自的碳链延伸。

三者可任选其一

14、淡水鱼和海水鱼对脂肪酸的需要有何异同

(1)、淡水鱼由于能够碳链延长酶和去饱和酶的活性相对较高,因此能够利用n-3和n-6脂肪酸的前体亚麻酸和亚油酸经过系列碳链延伸和去饱和生成相应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如AA、EPA、DHA。但是近来研究表明,其利用十八碳脂肪酸合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有限,添加适量的HUFA会有利于其生长和健康。

(2)、海水鱼由于缺乏碳链延长酶和去饱和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因此不能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高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必需添加鱼油以满足对EPA、DHA和AA的需要。研究鱼油替代也成为海水鱼人工配合饲料的一项重要课题。

15、脂类在水产动物体内消化吸收转运过程

脂肪本身以及主要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都不容于水,但是可以被胆汁酸盐乳化成水溶性微粒,当其到达肠道的主要吸收地点时,此种微粒便被破坏,胆汁酸盐滞留于肠道中,脂肪酸则透过细胞膜而被吸收,并在粘膜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在粘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的甘油三酯与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直径约为0.1-0.6微米的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也有少量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入血液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至全身各个组织,用于氧化供能或者再次合成脂肪贮存于脂肪组织中。

16、什么叫脂类氧化,如何防止脂肪氧化酸败?

(1)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成为酸败。酸败的原因主要是油脂在空气中的氧或微生物的作用下不饱和成分发生了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并进而降解成挥发性醛酮酸的复杂混合物。

(2)防止脂肪酸败:改善仓储条件,缩短贮存时间,防止饲料霉变;对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应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或BHT、乙氧基喹啉、BHA.

17、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因素有哪些?

答:维生素缺乏的原因有:饲料中含量不足,摄食量不足、维生素可利用性的差异、维生素的吸收发生障碍,维生素在饲料贮藏、加工、投喂过程中的损失和破坏或生理需要量增加等引起。

18、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在水生动物体内的代谢有何差异?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及脂溶性溶剂,在饲料中常与脂类共存,其吸收也借助于脂肪的存在。脂溶性维生素可在鱼体肝脏中大量贮存,待机体需要时再释放出来供机体利用。如长时间供应过量的维生素A、D,也可能使机体产生中毒反应。

水溶性维生素大多数都易溶于水,它们在机体内不能大量贮存,当组织内含量趋于饱和时,多余部分即随尿排出。水溶性维生素种类较多,但其结构和生理功用各异,其中绝大多数维生素都是通过组成酶的辅酶而对动物物质代谢发生影响。

19、什么是抗维生素?其作用机理如何?

答:抗维生素,是指那些具有和维生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却不具有维生素生理功用的物质。它可以代替辅酶中维生素的位置,与维生素竞争和有关酶结合,从而削弱或阻止了维生素和酶的结合,使酶活性丧失。因此,在饲料中只要存在少量的某种抗维生素,很快就会引起该维生素的缺乏症,尤其是那些不易患维生素缺乏症的鱼类,抗维生素作用则更为明显。

20、叙述维生素和水生动物免疫力之间的关系。

维生素A具有保护上皮组织(皮肤和黏膜)的健全与完整、促进黏膜和皮肤的发育与再生、促进结缔组织中黏多糖的合成、维护生物膜的完整等功能,为正常视觉、生长、上皮细胞分化及繁殖所必需。维生素A能影响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维生素A对表皮和粘液层的完整性以及粘液的分泌很重要,可降低鱼体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强化巨噬细胞的功能。V A 通过B淋巴细胞进而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V A作为有效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对免疫细胞影响方式之一是通过影响红细胞的数量以及改变其功能进而影响免疫作用的发挥。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免疫抑制,适量添加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水生动物正常的免疫功能。维生素E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其添加量有关。适量添加维生素E可使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达到最大,而过高的添加维生素E对鱼类的免疫力无显著的影响。维生素E可以提高水生动物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在水生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协助、补充和加强抗体及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

维生素E促进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机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上。水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由高度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主要是磷脂)组成。免疫细胞细胞膜的稳定性、完整性和膜上相关的抗原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的活性是机体发挥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础。机体在新陈代谢、杀伤异物以及抗应激时会产生一些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机体内既有积极的功能,但过量时也能诱发细胞膜中多不饱脂肪酸特别是磷脂发生过氧化反应,从而影响细胞膜的稳定和完整性,进一步破坏免疫细胞的功能。维生素E可以通过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保护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免遭破坏,从而维持免疫细胞功能的完整,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维生素C对水生动物免疫力可起到增强的作用动物的非特异性系统,如提高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反应,从而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能力。维生素C是细胞外液中最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通过降低过氧自由基在水相中的过氧化,保护生物膜免受脂质过氧化的破坏,保护免疫细胞的完整,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维生素C还可以与维生素E协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维生素C能使结构降解后的维生素E再生。

21.矿物盐和动物免疫力之间的关系

与免疫有关的无机盐它们主要有锌、铁、铜及硒四种。其中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免疫矿物质,锌能保持重要的免疫器官,如胸腺及淋巴节等的健康,锌能提升人体T细胞的数量,能使人体T细胞与微生物的作用更为有效,能增强人体的巨噬细胞。铁能重建而且能更新白血球,同时也能刺激红血球。甲状腺需要适量的铜,适当含量的硒能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刺激集体产生更多的抗体。

饵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有机硒可提高异育银鲫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魏文志等,2001)。摄食缺铁饲料的斑点叉尾鲴对爱德华菌体外抗原腹膜巨噬细胞的趋化反应受到抑制(Lira等,1997;Sealey等,l997),在投喂补充铁的饲料后这种异常情况被扭转过来,然而感染结果表明饲料中的铁不能使斑点叉尾鲴在受感染后避免死亡,但在缺铁时死亡出现的时间较早(Lira等,1997)。I in 等(2000)实验发现,饲喂不含铁的饲料使河鲶出现死亡的时间较早,而饲喂补充铁的饲料时,不管外抗原爱德华菌是否存在,河鲶的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增高。另外,饲料中补充铁离子和抗坏血酸聚磷酸酶(AAPP)20个星期后能引起大西洋鲑头肾过氧化物酶的增加(Anderson等,1998)。另外,摄食含铜10和30mg/kg的饵料后,斑节对虾总血细胞数目(THC)和产生的细胞内超氧化阴离子数日都要比其它实验组的高(Lee等,2002b)。饵料中的铬酵母能调节虹鳟的免疫反应,摄食含铬饵料6周后的鱼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血清溶酶体活性均高于对照组(Gatta 等,2001)。

22举例说明矿物盐之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

矿物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为协同和拮抗关系。具有拮抗关系的元素多于具有协同作用的元素。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一)常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饲料中钙、磷含量和钙、磷比是影响动物体内包括钙磷本身在内的矿物质正常代谢的重要因素。钙、磷比失调是胫骨软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饲粮中高钙或钙、磷含量同时增加会影响镁的吸收。钠、钾、氯在维持体内离子平衡和渗透压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二)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钙、锌间存在拮抗作用,钙量过多会引起锌不足,磷含量增加时, 会降低锌的吸收, 若钙也过量, 更会降低锌的有效性。饲粮中钙、磷过量可加剧缺锰症的发生, 而过量锰亦会影响钙、磷的利用。饲粮中含铁量高时可减少磷在胃肠道内的吸收, 含铁量超过0.5%时, 呈现明显缺磷现象。铜的利用与饲粮中钙量有关, 含钙越高, 对动物体内铜的平衡越不利。每千克饲料含钙达11g时, 需铜量约比正常时高1倍。饲粮磷水平可影响硒代谢。钒离子能置换磷离子, 促进钙盐沉着而提高齿质羟基磷灰石的稳定性, 钒还与钙离子交换且以羟基碳酸盐形式将磷酸盐运到羟基磷灰石栅中。

饲粮中硫不足时, 反刍动物对铜的吸收增加, 易引起铜中毒。硫能加重饲粮中铜、钼的拮抗。硫和铜在消化道中能结合成不易吸收的硫酸铜而影响铜的吸收。硫和钼也能结合成难溶的硫化钼, 增加钼的排出。硫与化学结构类似的硒化物有拮抗作用。实验表明, 饲粮中硫酸盐可减轻硒酸盐的毒性, 但对亚硒酸盐或有机硒化合物无效。

(三)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锰含量高时可引起体内铁贮备下降。铁的利用中必须有铜的存在。饲粮中铁过高会降低铜的吸收。钼过量会增加尿铜排出量。锌和镉可干扰铜的吸收, 饲粮中锌、镉过多时会降低动物体内血浆含铜量。饲粮高铜所引起的肝损伤, 可通过加锌缓解, 但高锌又会抑制铁代谢。实验证明,锌过量会引起铜代谢扰乱, 降低肝、肾及血液中含铜量, 导致贫血;而铜不足可引起过量锌的中毒。镉是锌的拮抗物, 可影响锌的吸收。铜和镉可降低硒的毒性。由于钴能代替羧基肽酶中的全部锌和碱性磷酸酶中部分锌, 因而在饲粮中补充钴能防止锌缺乏所造成的机体损害。

23 营养研究需要有哪几种模型?如何选择模型?

常用的分析模型有折线模型(Y =L-U (R-X))和二次曲线模型(Y =c+bx+ax2)和S曲线;

过去十年氨基酸需求量的估测大都是基于折线模型进行;具体实验中1. 数据整理,得出各处理的平均值和标准误;2散点图;3模型拟合比较(比较决定系数、最小离差平方和),选择决定系数大(最小离差平方和小)的模型;

24.在营养研究中为什么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进行?可控环境有哪些,如何控制?

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众多而复杂,营养学就是研究营养性因素或与营养有关的环境因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就某一营养试验而言,只能研究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所以要把其它所有可控因素控制在一定水平,才能研究被研究因素所起的作用。这些因素可归纳外两个主要来源:饲料的和环境的,前者可通过制订饲料配方、加工工艺来控制;后者可通过把试验置于可控环境来控制。

控制可控环境试验往往在室内的笑水族箱或水池进行,对光照、水温及水质等环境因素实行严密的检测与控制。营养物质的定量需要、添加剂的效果或环境因素实行严密的监测与控制。营养物质的定量需要、添加剂的效果或环境因素对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影响等研究都应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进行。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将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可减少试验材料的消耗。

25.实验设计时水产动物应考虑哪些问题?

一:在营养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单因素实验法和多因素正交实验法。单因素试验设计简单,选定某一因素施予数个水平,而固定其它可控因素即可。然而,饲料配方有个特点:各种成分总和为100%,当所选定的某一成分给予不同水准时,必然引起其它成分的含量变化。通常固定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而以非营养性填充剂去调节。但当被试的成分含量高、不同水平差异较大时,高含量的纤维素填充剂可能会引起消化及排粪等障碍。这时可以用另一种

含量较高的成分相互调节。如蛋白质含量以淀粉含量调节。这时实际上是双因素试验。分析结果时应予注意。

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动物的选择:

1、选择快速生长的遗传品系供试验使用。试验动物最好是来自同一母体,以减少遗传性状的

差异。

2、一些动物生长的个体差异甚大,并且很快分化,对于这类动物,试验前要安排适当的暂养

期,以确保选择生长快速、均匀的个体做试验。

3、要选择幼龄动物做试验。因为幼龄动物生长迅速,对试验饲料的差异反应敏感;用幼龄动

物做试验可以减少代偿生长及微量物质在体内储存过长的影响。

4、试验前动物的饲养史必须考虑。试验前所有的试验动物应有相同的饲养史。

动物的分组:

1、动物分组随机化。将实验动物全部置于一个大小合适的水族箱中,然后随机捞取,随机分

配到各试验水族箱,但不是配足一个水族箱后再配第二个。可分几次捞取,捞一轮随机分配到全部水族箱后,再捞第二轮,直至分好。

2、水族箱排列次序的随机化随机化排列方法很多,例如随机化区组配置法,完全随机化配

置法等。

三、试验饲料

根据原料的纯化程度,试验饲料可分为精制饲料和半精制饲料。试验饲料应符合如下要求:1、除被试验的成分外,试验饲料的所有其他组份应是完全一致的,且营养全面

2、试验饲料的化学、物理性状应符合试验动物的摄食习性要求

3、具有适当的水中稳定性,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溶失,提高营养物质摄入量的估计精度。

四、试验管理

1、试验前要给动物一至两周时间以适应试验环境和饲料。期间还可以进行药浴处理以去除体外病原。

2、试验期间,投饲量按投饲率%投喂,并定期调整,或按饱食量投喂,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喂饱以达到最大生长率。

3、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条件要经常检查,要确保各处理间完全一致。若条件允许,要保证整个试验周期环境条件的一致。试验期间,要经常观察试验动物的摄食、行为及外观等是否异常

4、试验期间,要对水温、溶氧、Ph等环境因素作日常观测记录。

5、试验期间,应定期的进行抽样测量,尤其是体重和体长的测量。

6、试验期的长短是试验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试验结果的处理与计算

1、判据与饲养试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在任何定量试验中,试验方案必须确定一个或几个判据,作为定量地判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试验过程就是收集这些判据的有关资料的过程。饲养试验结束,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一方面对试验动物的终体重,体长及存活率等测量记录,同时对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仔细观察记录,另一方面,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保存,供进一步做组织学、生理学、生化等项目的分析研究。

2、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根据试验目的、条件、数据的性质等选择适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正确数据处理,以便获得正确的结论。一般要求实验数据要给出平均数及标准差。要进行平均数比较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6如何评价蛋白源和脂肪源的品质?

新鲜度、药物,残留、卫生指标

蛋白源:挥发性盐基氮,组胺,过氧化值,酸价

VBN是指动物性食物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以及含氮胺

类物质。

实际上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制品制成的鱼粉产品,其生物胺的含量一般较高,其中主要是组胺.因此.组胺是评价鱼粉质量优劣(即蛋白质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鱼粉标准中规定了鱼粉中组胺的限值及测定方法(GB/T 19164—2003).该测定方法引用了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该标准中组胺测定适用于鱼体(GB/T 5009.45—2003)

脂肪源:过氧化值,酸价

过氧化值是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衡量油脂酸败程度,一般来说过氧化值越高其酸败就越厉害

酸价: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7水产动物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过程,都是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其中必然发生能量的储存、释放、转化和利用。而饲料中的三大能源物质: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在机体内能相互转化,其中被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可在动物体内代谢提供能量,这部分能量可以由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这就是蛋白质节约效应。因此,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除了考虑蛋白质水平外,还要着重考虑蛋白能量比。得满足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在此前提下,通过提高蛋白质效率,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代谢消耗的比例,提高饲料的能量含量,以实现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的目标。蛋白能量比在饲料配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宜的蛋白能量比不仅能满足水产动物对能量的需求,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可以达到节约蛋白质的效应,提高饲料效率,改善养殖效果。

28 举例说明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肠中胰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复合物,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导致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肠道内胰蛋白酶和TIS结合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引起胰腺机能亢进,大量补偿性分泌胰蛋白酶,引起内源性氮损失。另外,由于胰蛋白酶富含含硫氨基酸,从而更加剧了大豆蛋白中含硫氨基酸的短缺,造成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失调。(2)植物凝集素凝集素可和小肠壁上皮细胞表面中的糖体结合,损坏小肠壁刷状缘粘膜结构,干扰刷状缘分泌多种酶功能,对肠道消化和吸收产生严重抑制,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3)游离棉酚是具有活性醛基和活性经基的棉酚,其毒性较大,棉酚进入消化道后,对豁膜能够发生刺激,引起胃肠炎,棉酚在体内可与蛋白质、铁稳定结合,干扰血红蛋白中铁的作用,影响铁和蛋白质的代谢,使之不能被吸收利用。棉酚能够增强血管壁通透性,促进血浆和血细胞渗到外周组织,使受伤组织发生血浆浸润和出血性炎症。棉酚溶于磷脂,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使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当含量超过安全界限,将导致生长迟缓、中毒及死亡。(4)生物碱、大豆粉中的皂甙、菜籽饼中的单宁均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 抑制水生动物的食欲

29、设计实验确定维生素的需求量。

答:单因子的维生素浓度梯度法是目前国际上研究鱼类维生素需求量的最常用的方法,国内也有部分研究者使用多因子设计的“正交设计法”。

用“单因子梯度法”进行营养需求量研究时应考虑下面几点:a.测定营养需求量的实验周期一般在12周左右,但是也没有特别的时间规定,关键在于取得可识别的剂量-反应关系b.每一营养因子浓度需投喂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实验鱼,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剂量-反应曲线,应该安排6个或6个以上的营养水平;c.体重增量或生长速度是营养需要量的数据指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用鱼及其驯养

选用同一母体繁育的同一批鱼苗。用试验饲料对试验用鱼进行驯养1周,以使其适应试验饲料,并且消除前期投喂对试验的影响。

1.2 试验饲料

采用精致试验饲料,基础饲料主要营养素按试验鱼最适需要量配制。测试维生素设计7个水

平。

1.3生长试验

实验开始前,将暂养的试验鱼饥饿24h,然后全部集中起来,选取体格健壮,规格均匀的个体,带水称重后随机放入实验鱼缸中每种饲料随机对应3缸重复。然后从余下的试验鱼中随机取初始鱼样3组,称其湿重及抹干重,-4℃保存,用于测定实验鱼的初始体化学成分组成。实验期间每天固定时间对试验鱼进行饱食投喂或按体重百分比进行投喂。

1.4取样分析

实验持续12周(或以上),实验结束后,将鱼饥饿24h,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取样并做分析。

1.5数据处理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 A)和Duncan‘s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以P<0.05为标准。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关系通过折线法(broken-line analysis)求出,得到维生素的需求量。

30.设计试验确定无机盐的需要量

设计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1)无机盐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中Ca、K、Na、Cl、S、Mg等水体含量较多,,一般不需在饲料中添加,而P较少,所以只要研究P的需要量以及Ca、P比。微量元素主要研究钴、铬、铜、铁、锌、碘、锰、钼、硒、镍、锡和氟。

(2)水产动物对P的需要量比较大所以可以添加鱼粉等,做半精致饲料;而对所有微量元素需要量都比较少,需要做精致饲料,并添加相应的诱食剂。

(3)P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生长和脂肪代谢。微量元素的指标可从21、22题(各元素对机体的影响)找一些。

(4)根据相应文献报道,设置不同的梯度饲料(从不足到过量)。

(5)根据一般的实验设计原则做实验方案。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术语与概念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 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水产动物疾病学》考试题汇总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单 命题教师:教研室或系负责人:主管院长:年月日 第1 页共15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试题 A 卷 A. 氨水 B. 生石灰水 C. 食盐水 D. 小苏打水溶液 6、鳃隐鞭虫主要危害()。 A. 鲢鳙夏花 B. 草鱼夏花 C. 异育银鲫 D. 鲤亲鱼 7、()是打粉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A. 池水有机物含量过高 B. 鱼体受伤 C. 池水PH 值太低 D. 池鱼密度过大 8、球虫以()经口感染新的寄主。 A. 孢子 B. 裂殖子 C. 孢子体 D. 卵囊 9、锥体虫以()的方式感染寄主。 A. 经口 B. 垂直传播 C. 主动经皮 D. 被动经皮 10、多子小瓜虫常在()引起鱼类发病大量死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关于脾脏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贮存血液器官 B. 淋巴细胞定居场所 C. 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的场所 D. 中枢免疫器官 12、指出下列各组病原体中哪一种全是体内寄生虫。 A. 棘头虫鲤斜管虫 B. 锥体虫锚头鳋 C. 鯴鱼皮豆虫 D. 九江头槽鲦虫艾美虫 13、指出下列各组病原体中哪一组全是体外寄生虫。 A. 毛细线虫中华鳋 B. 舌状绦虫鲢碘泡虫 C. 车轮虫双身虫 D. 双穴吸虫嗜子宫线虫 14、()是水花鱼苗经常发生的疾病。 A. 跑马病 B. 委瘪病 C. 气泡病 D. 腐皮病 15、以鱼类为中间寄主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是()。 A. 血居吸虫 B. 血吸虫 C. 盾腹吸虫 D. 华枝睾吸虫 16、白皮病的主要症状是()。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单(试题 A 卷) A. 各鳍条末端腐烂 B. 背鳍后的躯体发白 C. 背鳍下部的肌肉浮肿 D. 患病部位出现印章似的红斑 17、细菌性疾病的脏器疫苗制备时,其灭活温度及灭活时间为()。 A. 70—72℃,4小时 B. 60—65℃,2小时 C. 50—55℃,2小时 D. 30—32℃,72小时 18、粘孢子虫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具有()。 A. 孢子体 B. 折光体 C. 极囊 D. 极帽 19、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 A. 呼肠孤病毒 B. 疱疹病毒 C. 草鱼出血病病毒 D. IPNV 20、腐皮病的主要症状是( )。 A.各鳍条末端腐烂 B.背鳍后的躯体发白 C.背鳍下部的肌肉浮肿 D.患病部位出现印章似的红斑 21、花白鲢是()的保虫寄主。 A. 鱼波豆虫 B. 鲤斜管虫 C. 鳃隐鞭虫 D. 车轮虫 22、赤皮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 鱼体受伤 B. 鱼池缺氧 C. 病毒感染 D. 缺乏营养 23、草鱼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体是()。 A. 爱德华氏菌 B. 气单胞菌 C. 假单胞菌 D. 弧菌 24、三代虫和指环虫都具有()。 A. 眼点 B. 吸盘 C. 口刺 D. 后固着器 25、草青鱼苗发生跑马病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适口饵料 B. 细菌感染 C. 病毒感染 D. 缺乏溶氧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漂白粉属()化合物。 A. 卤素化合物 B. 有机氯化合物 C. 无机氯化合物 D. 氯胺化合物 2、能生成次氯酸呈杀菌作用的化合物有()。

动物营养学1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复习思考题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 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 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39.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发展趋势。40.单一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测定的原理与方法。41.泌乳动物能量营养需要的主要确定方法。42.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43.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原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措施。 44.饲料消化有几种形式?吸收有几种形式?45.举例说明怎样用析因法确定生长猪、鸡、牛的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需要。 46.研究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及基本原理。47.给维生素下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并比较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 48.根据孕期母体和胎儿的发育规律论述孕期营养供应中注意的问题。 49.益生素的概念、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50.脂肪的额外增热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51.理想蛋白质的原理及其应用。 52.维生素与其它营养物质的关系? 53.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4.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含义与区别。 55.蛋白质周转的含义及意义。 56.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意义。 57.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58.提高动物生长育肥效率的原理及措施。59.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0.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61.确定泌乳动物蛋白需要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原理。 62.数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领域。 63.简述奶牛的主要营养代谢疾病及其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64.简述产毛的氨基酸需要特点。 65.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66.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67.简述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特点。 68.简述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69.简述泌乳动物的新蛋白质营养体质。 70.简述环境与营养关系。 71.简述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72.简述养分的基本功能。 73.简述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方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动物将外界物质经摄食﹑消化﹑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称为营养。 2.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⑴对能量的需求量低;⑵对人工饲料的需求相对较少;⑶对饲料的消化能 力低;⑷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需要的氨基酸种类多;⑸对脂肪的消化率高;⑹对糖类的消化率低; ⑺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少;⑻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多;⑼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的影响 大;⑽摄食情况不易观察。 3.水:水是水产动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含于机体细胞间、与 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 ;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 ....... 。 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为结合水 ... 4.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蛋白质的分类:①按形状溶解度分类可分为纤维状蛋白质,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②按结构可分为简 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③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 6.蛋白质的营养功能:⑴供给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生长⑵供给机体组织蛋白质更新、修补以及维持体蛋 白现状⑶可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及转化为糖类、脂肪⑷机体内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的组成成分。 7.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根据来源可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⑴必需氨基酸:只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 酸。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十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⑵非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体自身能够合成,而不需要从饲料中获得的氨基酸。鱼类自身能够合成八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8.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①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②添加相应的必需氨基酸;③供给充足的非 氮能量物质;④加热处理;⑤抗氧化剂处理。 9.确定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①蛋白质浓度梯度法;②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 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③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10.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按结构分类可分为①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11.糖类的营养功能:①构成体组织成分;②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③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④为非 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提供碳架;⑤节约饲料蛋白质;⑥其他作用。 12.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特点:①水产动物对不同糖类的利用不同;②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能力有限, 且不同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不同;③水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 13.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①真脂肪:即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②类脂肪: 类脂肪是指含磷或含糖或其他含氮物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及蜡等。 14.脂类的性质: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②脂肪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③皂化作用;④加氢作用;⑤ 加碘作用;⑥氧化酸败作用。 15.预防脂类氧化酸败的措施①饲料中应用过氧化值低的新鲜油类;②提油后存储;③添加抗氧化剂;④ 合理储存饲料;⑤应用抗氧化油脂;⑥充N2储存。 16.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四种,即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17.维生素D: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类关系钙、磷代谢的活性物质。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成骨作用,是保持钙、磷和鱼体内平衡必不可少的物质。 18.维生素E: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相类似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维生 素E的生理作用:①抑制脂类过氧化物的生成;②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溶血,延长红细胞寿命;③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持某些酶的活性;④调节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动物营养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模拟考试题答案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甘露寡糖或甘露低聚糖)、(低聚果糖或果寡糖)、(寡葡萄糖)(寡木糖) (寡乳糖)(壳寡糖)。任选其中三个都给分。 2. 引起动物贫血症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铁、钴或铜任选其中两个都 给分)等和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维生素C;任选其中两个都给分)等;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E)或微量元素(硒);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D); 3. 食盐缺乏的典型缺乏症包括(厌食、异食癖、咬尾、神经症状,任选其中两 个都给分),反刍动物镁缺乏产生(草痉挛或肌肉抽搐)。 4.理想蛋白质中把(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其相对需要量定为(100),其他 氨基酸表示为(相当于赖氨酸的百分数)。 5. 能产生氨基酸拮抗的氨基酸有:赖氨酸与(精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或 缬氨酸);苏氨酸与(丝氨酸)。 7. 缺(铜),毛弯曲减少。缺乏(含硫氨基酸或蛋氨酸或胱氨酸或硫)或(锌或碘或钴或铜),毛易脱落、断裂和强度下降。 8. 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水的流失途径是(粪、尿)、(呼 吸与蒸发)、(动物产品)。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 1.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 真消化率: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的真实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某营养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 素真消化率(%) = ─────────────────────────×100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b/B 100) …… (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 值等)。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c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D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A 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无污染 B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 (2)清整养殖场 A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B 药物清塘 a. 生石灰清塘(图1) 干池清塘仅留5~10厘米深的水,每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用生石灰50~70公斤。 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25~150公斤 b. 漂白粉清塘 按照鱼池中水的容量进行计算,每立方米用药量为20克。 (3)保持良好的水质 A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 B 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质 C 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D 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改善水质 2. 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 (1)加强饲养管理 A 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放养比例 B 科学投饵与施肥 a.投饵:品质良好,营养全面,做好“四定” b.施肥:应根据池底质的肥瘦以及肥料种类等灵活掌握,有机肥应进行发酵处理。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1. 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答:NPN的利用原理 常用NPN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以尿素为例。 脲酶 尿素NH3+CO2 C·H2O VFA+酮酸(碳架) 真胃和小肠游离AA 吸收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 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2h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产生的NH3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NH3中毒,如NH3达出现中毒,20ppm运动失调,500ppm死亡。 NPN利用方式:(1)用NPN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 2. 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答: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必须由饲料提供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节省或替代部分氨基酸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能够完全满足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猪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鸡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3.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答: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饲料中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那些必须氨基酸,她们的短缺饲料或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成分。通常蒋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叫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答: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消化产物在空场吸收,在粘膜上皮内合成甘油三脂,与磷脂、固醇一起与特定蛋白结合,形成乳糜微粒和VLFP,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瘤胃微生物分解脂肪产生甘油和脂肪酸,甘油部分被微生物分解产生VFA(挥发性脂肪酸),脂肪酸部分中的不饱和FA被氧化成饱和的FA。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包括吸附在饲料表面上的饱和FA和微生物脂,在胰脂酶和胆汁下水解。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答:都是在小肠被消化吸收的。不同点是:单胃动物在胃内被胃蛋白酶水解为蛋白胨,在小肠内胰蛋白酶进一步被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反刍动物因为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首先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吸收一部分,在真胃里被蛋白酶水解,在小肠内,被最终水解为氨基酸吸收。反刍动物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止有食物里,还有瘤胃生物的菌体蛋白。单胃动物只有食物里的蛋白质。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答:1.构成细胞组织 2.参与物质代谢 3.促进生化反应 4.维持体液平衡 5.调节机体温度 6.润滑器官、减缓摩擦 8.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答: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孕期合成代谢”。生物学意义:妊娠期间,由于胎儿在生长发育和母体变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 100)(b/B 100)……(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 —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 —标准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二饲料消耗量/增重量X100%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 ):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 (I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3)营养代谢和调控的深入研究,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类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途径,以及与营养水平的关系等。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汇总(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 1、漂白粉(30%用于全池泼洒的浓度一般是( ppm 。 A.0.1-0.2 B.0.2-0.7 C.1-1.2 D.5-10 2、三氯异氰尿酸又名()。 A. 漂粉精 B. 优氯净 C. 防消散 D. 强氯精 3、痢特灵即 __________。 A .呋喃西林 B .呋喃唑铜 C .土霉素 D . 氟哌酸 4、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用于全池泼洒的浓度比( 。 A.0.2ppm ∶0.5ppm B.0.5ppm ∶0.2ppm B.0.7ppm ∶0.2ppm C.5ppm ∶2ppm 5、乌桕叶常用( 浸泡,使有效成分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 A. 氨水 B. 食盐水 C. 生石灰水 D. 孔雀石绿水 6、大黄常用( 浸泡,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疗效。 A. 氨水 B. 生石灰水 C. 食盐水 D.小苏打水溶液 7、高锰酸钾属于___________。 A .重金属盐类 B .强氧化剂 C .卤素类化合物 D .染料 8、嗜酸性卵鞭虫是一种( 。 A. 单细胞藻类 B. 单细胞真菌 C. 鞭毛虫 D 原生动物

9、球虫是一种( 。 A. 单细胞藻类 B. 鞭毛虫 C. 孢子虫 D. 蠕虫 10、鳃隐鞭虫主要危害( 。 A. 鲢鳙夏花 B. 草鱼夏花 C. 异育银鲫 D. 鲤亲鱼 11、( 是打粉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A. 池水有机物含量过高 B. 池水PH 值太低 C. 鱼体受伤 D. 池鱼密度过大 12、球虫以( 经口感染新的寄主。 A. 孢子 B. 裂殖子 C. 孢子体 D. 卵囊 13、锥体虫以( 的方式感染寄主。 A. 经口 B. 垂直传播 C. 主动经皮 D. 被动经皮 14、鲢碘泡虫引起( 。 A. 白皮病 B. 赤皮病 C. 水臌病 D. 鲢疯狂病 15、多子小瓜虫常在( 引起鱼类发病大量死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可在冬季较低的水温中繁殖感染鲤鱼。 A. 鲤斜管虫 B. 多子小瓜虫 C. 鲤中华鳋 D. 多态锚头鳋 17、柱状纤维粘细菌(Cyfophaga columnaris引起___________。 A .白皮病 B .细菌性烂鳃病 C .赤皮病 D .竖鳞病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答案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2.必需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3.比较屠宰试验。为进一步了解动物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评定胴体品质、必须屠宰动物,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故称为比较屠宰实验 4.养分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5.能量蛋白比。D×M×(Kcal Kj ) / CPg / Kgf ××d 6.短期优饲法为配种前的母畜提供提供较高营养水平的饲料以促使排卵,。 7.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8.限制性氨基酸(LAA)。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 第 2 页,

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9.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11.饲养试验。在生产条件下,按生物统计对试验设计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试验动物,控制非测定因素一致或相似后进行分组饲养。通过测定比较各组获得的结果,借助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此结果作出技术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动物的科学饲养试验,简称饲养试验。12.维持需要。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13.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4.养分消化率(公式) 即为表观消化率= (食 第 3 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大纲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李爱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选择题20%;填空题20%;是非题10%;简答题25%;论述、计算题25% 二、考试内容 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配合饲料的设计与加工,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主要内容: 1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与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平衡、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 2 脂肪营养 脂肪生理功能;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与生物学功能;脂肪的氧化及其危害 3 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鱼虾的糖类代谢及对糖类的利用;糖类的消化吸收代谢4 能量营养 能量评定体系;能量代谢与测定 5 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6 矿物质 矿物质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 7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8 鱼虾营养试验的研究方法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需要的

研究;试验结果的处理与计算 9 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鱼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与机制;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0 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分类;主要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抗营养因子;鱼粉的加工与营养特点;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11 添加剂 添加剂、载体、稀释剂的概念与种类;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及作用;水产动物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加工使用维生素添加剂的注意事项;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的设计 12 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 配合饲料的定义与种类;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试差法和方块法进行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饲料加工的工艺流程与主要工序 13 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定 饲料质量包含的内容;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化学分析评定法的主要内容;生产性评定法的主要内容 14 投饲技术 影响投饲率的因素;投饲方法;“四定”;“三看” 14 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 15 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期末复习题库

期末复习题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常量矿物元素在鱼体内的含量一般最高的两种元素是钙或Ca 和磷或P 。饲料中缺乏矿物质,摄食这种饲料的鱼容易产生缺乏症,但一般需要四或4 周才会表现出来。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代谢具有协同作用时,铁与维生素C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2、常用的α-淀粉有α-马铃薯淀粉、α-木薯淀粉、α-玉米淀粉。 3、豆类籽实中的磷含量较高,但多为植酸磷,动物难于利用。 4、高粱、生豆饼(粕)、棉粕和菜粕中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分是单宁、抗胰蛋白酶、和棉酚、硫葡萄糖苷。 5、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将饲料原料分为八或8 大类。 6、赖氨酸的英文缩写是Lys ,色氨酸的英文缩写是Trp 。 7、配方设计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原则。 8、在实验和生产实际中,常采用外源性指示剂法来测定消化率,但外源性指示剂的种类较多,通常采用三氧化二铬(Cr2O3)作外源性指示剂。 9、按形状可将水产配合饲料分为粉料、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微粒饲料、团状饲料)等。 10、米糠和蚯蚓粉分别属于能量(植物性) 和蛋白(动物性) 饲料。生产中确定最适投饲量常用的方法有投饲率表法和投饲量年分配法。 11、水产饲养标准中能量指标现多用消化能。 12、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将饲料原料分为八(8)大类。 13、豆类籽实中的磷含量较高,但多为植酸磷,水产动物难于利用。 14、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有四种,分别为亚油酸、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15、可代谢能指的是除去鳃排泄能和尿能后剩下的那部分可消化能。 16、饲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之比值。 17 、某些维生素缺乏会引起鱼类出现贫血症,这些维生素包括: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3 、烟酸、叶酸、维生素C 等。 18、渔用微颗粒饲料按其制备方法和性状可分为微胶囊饲料、微包膜饲料和微粘合饲料。 二、判断题 19、晒和维生素E 在鱼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 ?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 ?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12、发现鱼浮头的急救办法有(加注新水、开机增氧机、泼洒增氧药物)等。 ?13、鱼苗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2)℃,鱼种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5)℃。 ?14、在复口吸虫的生活史中,(螺类)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鸥鸟为终末宿主。?15、病鱼“跑马”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口饵料)(池塘漏水)(车轮虫寄生)。 ?16、竖鳞病的主要症状为(全身鳞片竖立),主要危害(鲤鱼、金鱼)。 ?17、疾病发生与(环境)、病原体与鱼类的体质有关。 ?18、大黄使用前用(氨水)浸泡12小时,目的是使蒽琨衍生物游离出来。 ?19、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0、烂鳃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鳃丝(溃烂),常粘有污泥。患严重烂鳃病的病鱼,鳃盖内表皮中间部分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区,这个病灶区俗称(开天窗)。 ?21、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大致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 ?22、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需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才能发育为成虫。 ?23、九江头槽绦虫的中间寄主是(剑水蚤)。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鱼体的(肠道)部位。 ?24、清塘时经常使用的两种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其中(生石灰)还具有增加肥效和调节pH的作用。?25、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展期)三个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