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动物体的复杂结构就是行使各种功能的需要

?6、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6、3 动物体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6、1 动物体的复杂结构就是行使各种功能的需要

?动物为适应自然的选择,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

?不同的动物,其形态结构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但就是动物都要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具有一些共同的结构特征。

6、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6、2、1 动物的组织(tissue):由结构相似并执行相似功能的细胞组合而成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6、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6、2、2 器官:多种组织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

?6、2、3 系统:一些在功能上相关联的器官联合在一起,合作完成某种生命必需的功能

?1、上皮组织

?由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与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分布:身体表面,体内管、腔、囊内表面及某些器官的表面。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分游离面与基底。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与排泄等;

2、结缔组织

?由细胞与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分布广、种类多: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功能:支持、连接、保护、防御、修复与运输。

3、肌肉组织

?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细胞特化为长纤维状,少量胞间质充填在肌纤维之间。

?类型:骨骼肌、心肌与平滑肌。

?功能:参与机体运动,保护体内的器官。

4、神经组织

?分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组织,主要由神经元(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形态与结构的基本单位,有细胞体、树突、轴突与轴突末梢。

?细长的神经轴突与树突又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很细,并终止于器官组织内,成为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与运动神经末梢分别具有感受器与效应器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绝缘与修补作用。

6、2、2 器官

?器官就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特定形态结构,每一种器官完成与其形态特征相适应的生理功能。–心脏——心肌+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器官水平的功能源于组织的相互协调作用,相互协调作用就是动物界各体系所有层次水平中的基本特征。

6、2、3 系统

?在功能上相关联的一些器官联合在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某种生命必需的功能,这种比器官更高层次上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或器官系统。

?一般脊椎动物主要有11种以上的系统。

–骨骼系统、皮肤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淋巴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1、皮肤系统

?皮肤系统由皮肤及其衍生物如毛发、指甲组成。

–表皮:不断脱落增生。

–真皮:含纤维、血管、神经、色素细胞与皮肤腺。

–皮下组织:连接皮肤与肌肉,有疏松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

–衍生物:毛、爪、蹄、甲。

–腺体:汗腺、皮脂腺、乳腺等。

?主要功能: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与感受刺激等重要生理功能,兼有吸收、渗透与参与免疫等作用。

2、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持身体,兼有保护作用。头颅容纳并保护大脑,胸廓保护肺与心脏。?人骨骼系统由206块骨构成。

–硬骨:骨细胞与细胞间质组成;间质中有机质占35%,无机盐65%。

?组成:骨膜、骨质与骨髓;并有神经与血管分布。

–软骨:软骨细胞与呈凝胶态的大量细胞间质组成。坚韧有弹性,无血管。

?分布:坚固而有一定灵活性的地方,如耳廓、气管等。

?功能:支持、保护。

3、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由身体中所有的骨骼肌构成,骨骼肌与坚硬的骨骼或者软骨结构相连,带动身体的某些部分运动。

?肌肉系统使我们得以随意运动,对周围环境作出灵活的反应,并可以改变面部的表情。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完成食物的摄取、消化与吸收。

?食物由口腔进入,经过食道到达胃,消化作用主要在胃与小肠中进行。水与营养物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大肠吸收剩余的水并且将无法消化的物质转化成粪便,再经过肛门排出体外。5、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指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与血液三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就是物质运输。血液为细胞输送营养与氧气,同时还将CO2运输到肺,将其她代谢终产物从身体各部位运输到排泄器官。

6、淋巴与免疫系统

?淋巴系统与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共用一些结构。

?淋巴系统就是由淋巴管构成的网状结构,淋巴管与淋巴结相连接。淋巴系统就是循环系统的辅助与补充。

?淋巴系统能进攻外来异物、病源微生物,从而保护人体免受侵害。

?淋巴结含有大量的白细胞,称为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白细胞就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免疫系统正常良好的功能对于维持动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7、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就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它为血液提供氧气,同时排出细胞新陈代谢的终产物—CO2。

8、排泄系统

?人体排出废物主要靠排泄系统。

?肾脏就是生成尿的器官,能将含氮的代谢终产物从血液中清除。这些代谢废物以尿的形式从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贮存,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排泄系统对于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9、内分泌系统

?产生激素的器官叫内分泌腺,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构成了内分泌系统。

?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前列腺等。

?内分泌系统影响特定的生理活动,调节诸如消化、生长、生殖、心率与水盐平衡以及各种新陈代谢活动等。

10、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人体的活动。

?大脑从感觉器官(例如眼睛)接受信息,又通过脊髓与神经向肌肉或腺体发送信息作出应答。?神经系统还对来自身体内部的信息做出反应。

11、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卵巢与睾丸)、输精管或输卵管、附属腺体与外生殖器四部分组成。?主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延续种族。

?生殖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产生激素,调节发育。

6、3 动物体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动物体必须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动物体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的稳定就是独立自由的生命的条件。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专门的体内交换表面。

–具有复杂结构的动物体大部分细胞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依靠内部机构所提供的表面与液体环境来实现与外部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交换。

?动物体内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调控系统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辅导提纲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 复习要求: 主要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细微的结构描述一般不作要求。复习时从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功能去理解和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 复习纲要: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掌握疟原虫的生活史,了解几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等。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物征,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消化和排泄有关的结构,涡虫的形态结构,吸虫纲、绦虫纲的代表动物,其中华枝血睾吸虫、血吸虫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三胚形成的进化意义。 4、线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消化管,原体腔。蛔虫的形态结构,蛔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索链状神经系统。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6、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各外纲的代谢动物,头足纲动物的特点 7、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外骨骼,口器,气管等。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典型的代表动物,特别是昆虫纲要求掌握20个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和典型的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内骨骼,后口,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特征。 9、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10、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海鞘的形态结构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典型代表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态习性。 鱼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从体形和皮肤及八大系统入手复习,掌握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特征。鱼类的洄游。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青蛙的形态结构特征,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的代表动物。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爬行类动物身体结构特征。喙头目、龟鳖目、晰蜴目、蛇目、鳄目的代表动物。 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进化意义,鸟纲动物的躯体结构。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徒。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特征。原兽亚

动物学论文之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动物学论文之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一、昆虫纲介绍 昆虫纲(Insect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一个纲。昆虫是数量最多的动物类别之一,但所发现的化石却相对较少。研究昆虫化石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类昆虫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主要是探索早期昆虫的起源及在不同地质时代的进化及其与近代昆虫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利用化石阐明古地理变迁、古气候特点以及沉积环境等,为地层对比、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证据,从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地层问题。 1、形态特征 昆虫化石的身躯分为头、胸、腹 3部分,头部由若干骨片合成,是虫体神经枢纽和攫食中心。头部有1对触角、1对上颚、1对下颚和1对唇,后3对组成口器。触角和口器因不同的种类和适应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胸部分前、中、后胸节,是运动的中心,每个胸节都有1个背板、2个侧板和1个腹板;3个胸节各有1对足,称前、中、后足;中、后胸节各有成对的翅膀,分别称前翅和后翅(如蜻蜒),有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如双翅目),有的完全无翅(如无翅亚纲)。昆虫的翅脉主要由纵脉和横脉组成,纵脉有6支:前缘脉(C)、亚前缘脉(Sc)、径脉(R)、中脉(M)、肘脉(Cu)、臀脉(A),各脉又可分为若干支脉(如M1~M4);横脉分布于纵脉之间,用小写字母表示如r-m,中间形成翅室。纵脉分割翅面,形成前缘区、亚前缘区、径区、中脉区、肘区、臀区、轭区等等。脉纹和脉区变化复杂,进化明显,成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对化石来说,更为重要。腹部的环节变异明显,由5~12节组成,是新陈代谢和繁殖中心。腹内无肝脏,有涎腺和心脏,是典型的用气管呼吸的动物。每个腹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各节由节间膜连接;每节两侧各有气

动物学复习题1,2汇总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无脊椎动物部分) 一、名词解释 真体腔: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假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口的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口形成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不完全卵裂:卵裂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 泡状核:染色质较少,不均匀的散布的细胞核 致密核:染色质丰富、均匀而又致密的散布的细胞核 原生动物: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的动物 后生动物:动物界除原生动物门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门类的总称 水螅型:圆柱形,基部附于其他物体,另一端游离,周围有若干触手. 水母型:呈伞状,中胚层较厚,凸起面称为外伞面,凹入面称下伞面。 世代交替: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多态现象:同一生物群有两种及以上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个体的现象。 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两侧对称:通过动物身体的正中矢状切面才能得到两个相似的部分。 原肾管:外胚层内陷的一端开口的排泄管。 后肾管:外胚层或中胚层有两个开口的排泄器官。 终寄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中间寄主:寄生物的幼虫、童虫或无性生殖阶段用以寄生的物种 合胞体: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一团细胞质 皮肌囊: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的体壁。 外套膜: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 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腔 同律分节: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体区。 渐变态: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个体大小不同,性器官尚未成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幼体称若虫。 半变态: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幼体水生,以鳃呼吸,称作稚虫,成体陆生.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 链状神经:神经向腹侧集中形成的腹神经索在每体节内有神经节的系统。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侧支? 答:1.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2.体壁由皮层和胃层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3.有细胞分化、无组织分化; 4.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5.有水沟系; 6.有骨骼,没有消化腔,只进行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 7.保存领鞭毛细胞 2.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 答:1.腔肠动物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器官, 2.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3.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 4.出现消化腔。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

一、体制: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1)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变形虫——无对称 放射虫、太阳虫、团藻——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相等的对称面)→适应于悬浮在水中 草履虫——两侧对称 多孔动物、腔肠动物: 基本上为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部分)→适应于固着在水中 海葵——两辐对称(海葵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生活方式从固着、漂浮演化成爬行方式或游泳,身体呈两侧对称→适应于爬行生活,就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胎层:单细胞→单细胞层→二胚层→三胚层(分化盲支:多孔动物门胚胎发育存在逆转)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没有胚层的概念;即使就是团藻也只有一层细胞,; (真正地多细胞动物有胚层的分化) 肠腔动物: 二胚层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出现三胚层(在动物进化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体腔: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就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无体腔 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初生体腔,即直接跟体壁的肌肉层与消化管道的壁相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包围,也不与外界相通)←胚胎时期的囊胚腔所形成的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真体腔退化): 真体腔(体腔的位置处于中胚层之间,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造成了各种器官的进一步特化 四、体节与身体分布: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身体分节就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 不分节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原始分节(机体各部分结构与机能分化,但身体不分节) 环节动物: 同律分节 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异律分节(导致了动物的身体分部) 五、体表与骨骼:细胞膜→细胞外有壳→外有纤毛→有角质层→体外有壳→体外含几丁质原生动物: 仅细胞膜(部分植物性鞭毛虫有细胞壁,部分有壳肉足虫具外壳、含角质、石灰质等);

动物学复习题

动物学复习题 一.无脊椎动物部分 第一至四章 一、名词解释(21分) 1、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2、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 3、生物发生律 4、胚胎逆转现象 5、中央腔 二、填空题(20分) 1、原肠胚形成在各类动物有所不同,形成的方式有、、 、、。 2、端细胞法是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囊状的细胞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成为中胚层细胞,在中胚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即为,又称,这是因为 ,动物都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3、体腔囊法,又叫。在背部两侧, 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为 。 4、动物的个体发育是指, 而动物的系统发育是指。 5、动物界最小的分类单元是。 6、同配生殖是指。 7、间日症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三、选择题(10分) 1、间日症原虫的有性生殖是在()中进行。 (1)蚊体(2)人体(3)先人体后蚊体 2、下列物质不属于细胞形态的有() (1)肌原纤维(2)神经元(3)刺丝胞(4)眼虫 3、天气寒冷时许多海绵可形成()度过不良的冬天。 (1)色囊(2)芽球(3)芽体(4)卵囊 4、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过()幼虫期。 (1)浮浪幼虫(2)两囊幼虫子(3)牟劳勒氏幼虫 5、眼虫胞口的功能是() (1)摄食(2)体内多余水分排出的通道 (3)无任何功能 四、问答题:(41分) 1、试述变形虫的摄食和消化过程。(10分) 2、什么叫共生、寄生有何不同?(8分) 3、试比较原生动物各纲(肉足纲、鞭毛纲、纤毛纲、孢子纲)的运动类器官。(8分) 4、试叙述原生动物排泄类器官的结构、排泄过程及功能(15分) 5、在分类上如何将团藻归属于原生动物?(8分) 第四、五章(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一、名词解释(5分) 1、不完全消化系 2、牟勒氏幼虫 3、肌旗 4、原肾管

动物学练习题无脊椎动物学

动物学练习题 (无脊椎动物部分) 1.下列哪种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 A.箭虫 B.蚯蚓 C.鲎 D.乌贼 2.人类的疟疾是由引发的疾病() A.原生动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3.在原生动物中,以下哪个纲的所有种类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营寄生生活?()A.孢子虫纲 B.变形虫纲 C.鞭毛虫纲 D.纤毛虫纲 4.下列哪种人类疾病与蚊子有关系() A.昏睡病 B.血吸虫病 C.痢疾 D.疟疾 5、(多选)黑热病和昏睡病分别由下列哪 2 种动物引起?() A.日本血吸虫 B.披发虫 C.利什曼原虫 D.锥虫 6.如果一种原生动物的周身具有许多能摆动的细丝,体内有数量较多的同型核,则这种原生动物属于() A.鞭毛纲 B.肉足纲 C.孢子虫纲 D.纤毛纲 7.(多选)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中出现的繁殖方式有() A . 二分裂 B .孢子生殖 C .有性生殖 D .裂体生殖 8.绿眼虫在运动中有趋光性,其中能感受光线的结构是() A.眼点 B.储蓄泡 C.靠近眼点近鞭毛基部的膨大 D副淀粉粒 9.下列哪项不是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A.具有特殊的水沟系 B.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 C.具两胚层 D.为两囊幼虫或实胚幼虫 10.多孔动物具有() A.中央腔 B.消化腔C.体腔 D.围心腔 11、浮浪幼虫是哪类动物的幼虫?() A .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 .环节动物 D .线形动物 12、腔肠动物的神经网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有些腔肠动物仅仅在外胚层有1个神经网,有的种类有2个神经网,有的种类有3个神经网。水螅神经网的情况是() A.在外胚层和中胶层各有1个神经网 B.在内外胚层各有1个神经网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软体动物及主要特征。(重点) (2)说明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难点)(3)描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阐明蝗虫形态结构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进一步强化环保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描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搜集贝壳,准备关于观察蝗虫的实验材料。 四、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 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 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 机结合。 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蝗虫的结构实验,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合起来又称为什么动物?以上四类动物都是 什么动物?无脊椎动物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回忆,复述四类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学生了解了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后继续深入思考,无脊椎动物在进化到环节动物后,又进化到哪类动物?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继而展开第一个活动: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展示小螺号的图片并播放《小螺号》歌曲。 探究活动一:软体动物(5分钟) 1、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 (1)常见软体动物有:、、、。 (2)软体动物身体,外壳为,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乌贼的贝壳退化为,蜗牛的运动器官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古代用的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2、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进一步探究: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大都有坚硬的贝壳,有保护功能,更能适应外部环境。软体动物大多有坚硬的贝壳,节肢动物也有坚硬的外壳,节肢动物的外壳与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节肢动物比软体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的生活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三)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探究活动二:观察蝗虫、虾(5分钟) (1)轻轻地捏一下蝗虫和虾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脊椎动物简答题讲解

2011复习题 一、简答(26分) 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7分) (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 (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 (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 (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 (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 (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 (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 体内受精。(1分) 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 (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8分) (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 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2分) (2)气囊:鸟类特有。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1分) 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 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 (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 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 (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2分) (2)主要类型: 习惯化、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印记学习、推理学习。(3分) 六、简述(25分) 1、你对鱼的鳞、鳍、尾有何知识?(10分) 要点:(1)具几种鳞、特点、鳞式;(3分) (2)几种鳍、功能、鳍式;(4分) (3)几种尾、形状功能。(3分) 2、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有几大进步事件,随机举出两个进步事件的意义?(15分) 要点:(1)五大进步事件:具上下颌、五指型附肢、羊膜卵、恒温、胎生哺乳。(5分)(2)进步意义。每个意义5分 A五指型附肢的进步意义 (1)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B羊膜卵出现的进步意义:

普通动物学题库无脊椎动物部分

第1章绪论 1、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C ) major Major major Major 2、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原生生物)界。 3、动物命名的双名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该物种的( 属名),第二部分是该物种的( 种名),最后加上定名人。 4、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5、分类阶元 在动物分类学上,按物种或类群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不同程度,主要由门、纲、目、科、属、种等几个级别等来划分它们的等级序列,这种划分称为分类阶元。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组织(tissue)是指:( B )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 B.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 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 D.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2、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B )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3、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 第3章原生动物门 1.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B)。 A:孤雌生殖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 2.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D )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 3.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

无脊椎动物各系统进化主线 3

物发生律或称重演律: 德国学者赫克尔提出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 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消化系统的进化主线: 原生动物只有胞内消化,可用伪足或胞口摄食,另外还可植食和腐食性; 海绵动物仍然是胞内消化; 腔肠动物开始有了消化管;胞内和胞外消化; 扁形动物为胞外消化,但消化管是不完全的; 线形动物出现了完全的消化管,并且有了分化; 环节动物以后由于真体腔的出现,消化管更加复杂和分化,同时有了消化腺。 呼吸系统的进化主线: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都没有呼吸和排泄系统,呼吸作用通过体表完成的;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也无呼吸系统,呼吸也是体表进行的,寄生种类为厌氧呼吸,环节动物的呼吸可通过体表和疣足进行; 软体动物的呼吸通过体壁突起的鳃和外套膜进行;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鳃(虾)、书鳃(鲎)、书肺(蜘蛛)、气管(昆虫)、气管鳃(幼虫) 以及体表; 棘皮动物的呼吸是通过管足和皮鳃完成。 排泄系统的进化主线: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的排泄活动也是借体表完成的;原生动物还可通过伸缩泡进行排泄;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原肾; 扁形动物的排泄系统是焰细胞,线形动物则是原肾管; 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组成的混合型的后肾; 软体动物的排泄系统是中胚层的后肾; 节肢动物排泄系统有两类,一是体腔管演化而来的肾管,一是马氏管; 棘皮动物的排泄是通过管足和皮鳃完成。 循环系统的进化主线: 环节动物之前的各门类没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原生动物中的细胞质流动起到循环的作用; 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通过消化循环腔起着循环的作用; 线形动物的原体腔也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真体腔的出现产生了血管,环节动物开始有了真正的循环系统; 除环节动物中的大部分为闭管系统外,其他的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均为开管式。 神经系统的进化主线: 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只有纤毛虫有纤维系统联系,起着感觉传递的作用; 海绵动物也无神经系统,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 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网状;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梯形;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链式;

动物学阶段测试题(无脊椎动物部分)

普通动物学 (无脊椎动物部分) 一、填空题 1、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等多种。 2、间日疟原虫一生中需经历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3、原生动物的呼吸与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4、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一般有分裂生殖、裂体生殖、出芽生殖。当环境适宜时, 草履虫行分裂生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行接合生殖。 5、海胆卵属于均黄卵,卵裂的方式为等全卵裂,鸡卵属于端黄卵,卵裂的方式为盘状 卵裂。 6、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是扁卷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锥实螺。 7、涡虫的消化道包括口、咽、肠三部分。 8、大多数线虫的咽外都有单细胞咽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进行细胞外消化。 9、人体寄生线虫如蛔虫、钩虫、丝虫等感染人体的途径分别是口感染,皮肤感染、 蚊吸血感染。 10、环节动物具有较为完善的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构成了闭管式循环。 11、乌贼属于头足纲,它的足演化为腕和漏斗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以放出墨汁, 是因为其体内有墨囊。 12、河蚌的外套膜由内到外依次由外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和内上皮细胞三层组成,它 的功能是保护内脏,分泌贝壳和呼吸。 13、节肢动物不仅分节,而且身体分部,多足纲的身体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虾、蟹 则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蛛形纲的蜱螨目的头胸部和腹部相互愈合,昆虫纲身体分 为头、胸、腹三部分。 14、节肢动物能从将要排除的食物残渣中回收水分,并将其输送到血体腔内的结构称 为直肠垫。 15、棘皮动物有内骨骼,它起源于中胚层。 二、判断题 1、若用高温、抗菌素、紫外光等处理绿眼虫,使其丧失绿色,只要再放回阳光下,绿 眼虫可重新变绿。(F) 2、海绵动物由于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结构,故对漂浮生活能很好的适应。(F) 3、水螅的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在两层细胞之间的是中胶层。(T) 4、海葵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或是出芽生殖。(T)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

一、体制: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1)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变形虫——无对称 放射虫、太阳虫、团藻——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 相等的对称面)→适应于悬浮在水中 草履虫——两侧对称 多孔动物、腔肠动物: 基本上为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部分)→适应于固着在水中 海葵——两辐对称(海葵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生活方式从固着、漂浮演化成爬行方式或游泳,身体呈两侧对称→适应于爬行生活,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胎层:单细胞→单细胞层→二胚层→三胚层(分化盲支:多孔动物门胚胎发育存在逆转)原生动物 : 单细胞动物没有胚层的概念;即使是团藻也只有一层细胞, ; (真正地多细胞动物有胚层的分化) 肠腔动物 : 二胚层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出现三胚层(在动物进化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体腔: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无体腔 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初生体腔,即直接跟体壁的肌肉层和消化管道的壁相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 体腔膜包围,也不和外界相通)←胚胎时期的囊胚腔所形成的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真体腔退化): 真体腔(体腔的位置处于中胚层之间,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造成了 各种器官的进一步特化 四、体节和身体分布: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 不分节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原始分节(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能分化,但身体不分节) 环节动物: 同律分节 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异律分节(导致了动物的身体分部)

脊椎动物各系统演化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 观察经制备好的骨骼标本,了解其特点。 ◆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躯椎(trunk vertebra)和尾椎(caudal vertebra)两种。 ◆躯椎附有肋骨(lib),尾椎特具脉弓,容易区分。 ◆鱼类特有的双凹形(amphicoelous)椎体。 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这是其骨骼系统的特点之一 两栖类 ◆分颈椎(cervical vertebra)、躯干椎(trunk vertebra)、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cauda vertebra)。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 征。 ◆颈椎1枚,又称为寰椎(atlas) ◆躯干椎7-200枚,12-16枚(有尾两栖类),无尾 两栖类最少为7枚,无肋骨。 ◆椎体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少为双凹型。 ◆荐椎1枚。 ◆尾椎在无尾类中为1枚 爬行类 出现了枢椎、2枚荐椎。寰椎与头骨的枕骨髁作关节,能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状突上转动,从而使头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与两栖动物的比较: 两栖动物:颈椎(1枚)+体椎+荐椎(1枚)+尾椎 爬行动物:颈椎(2枚)+胸椎+腰椎+荐椎(2枚)+尾椎 有发达的肋骨,一部分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羊膜动物特有的胸廓(throax),它与保护内脏器官和加强呼吸作用的机能密切相关 蛇类不具有胸骨,其肋骨具较大的活动性,并借助皮肤肌支配腹鳞,以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 肩带有十字形上胸骨(而非胸骨的组成部分) 四肢与身体长轴呈横出的直角相交,肩臼浅小。故爬行动物在停息或爬动时都保持着腹部贴地的姿态。 鸟类

?鸟类的脊柱可分5区,即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颈长,颈椎数目较多。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称为异凹型椎体。这种类型的椎体是鸟类所特有的,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鸟头能转动180°,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 ?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不具软骨,而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十分牢固。 ?鸟类的胸骨非常发达,向后一直伸展到骨盆部,沿胸骨腹中线处有高耸的隆起,恰似船底的龙骨,故称龙骨突(keel),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失去飞翔能力的走禽,如鸵鸟,则胸骨扁平,无龙骨突起。)?愈合荐骨,又称综荐骨(Synsacrum) ,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而且它又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尾综骨 单一的枕髁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鸟类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wishbone),是鸟类持有的结构。 叉骨具有弹性,在鸟翼剧烈搧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喙骨)碰撞。 ?前肢特化为翼,主要表现在手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路构成一个整体,搧翅才能有力。由于指骨退化,现代鸟类大都无爪。 哺乳类 ?颈椎7枚 ?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 ?头骨具2个枕骨髁 ?牙齿异型 哺乳类的脊椎骨借宽大的椎体相联结,称双平型推体,这种椎体类型提高了脊住的负重能力。相邻的椎体之间具有软骨构成的椎间盘。坚韧而富有弹力的椎间盘,能缓冲运动时对脑及内脏的震动.提高了活动范围 ◆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锁骨退化。哺乳类肩带的简化与运动方式的单一性有密切关系。 ◆骸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缝合,构成关闭式骨盘。哺乳类的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 肢支持的牢固性。 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消化系统 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呼吸系统 (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 (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肺囊状,分隔简单。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 (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有胸廓,胸式呼吸。 (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可进行双重呼吸。 (5)哺乳类:肺由导管部、呼吸部和肺间质三部分构成,微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具有嗝肌,呼吸运动更加完善。腹式呼吸或隐式呼吸。 (一)肺吸氧面积的逐渐扩大 有尾两栖类:开始有肺,如泥螈(Necturus)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内壁光滑或仅基部稍有隔膜,其结构尚不如肺鱼鳔的结构复杂,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很有限,泥螈通过肺呼吸所获得的氧仅有2%,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

第一章 解释名词: 1.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物种呈为统一的繁 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群体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离。 2.变态:在有些生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以及生活方式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形成成 体的过程。 3.生物发展律:1866年德国赫克尔提出的,其内容为“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 演,即重演律。 4.自然分类法:以形态结构的相似性为基础,以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特征为 依据,能反映动物之间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简答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经历了什么? 答:经历了6个阶段:受精和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胚层分化与器官的形成 2.简述赫克尔的生物发生律(重演律)并举例说明其基本原理 答:发生律的主要内容为: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重演律。 例如:蛙的成长经历的受精卵、囊胚、原肠胚、三层胚、无腿蝌蚪、有退蝌蚪类似于生物的一般进化历程,即从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级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3.原肠胚形成的主要形式? 答:原肠胚主要有5种形成方式:即内陷、分层、内移、内转、外包。 4.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答:共有2种形成方式: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包囊:大多数原生动物在遇到缺食、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时,体表的鞭毛、纤毛、伪足 等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同时分泌物质形成原壳,以抵挡不良环境,保证个体存活,有利于传播和进行包囊内生殖。 2.寄生:即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 所,这种关系叫寄生。 3.变形运动:凝胶与溶胶相互转换使变形虫不断向伸出伪足的方向移动的现象。其原理与肌 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 4.伪足:变形运动在运动时,由体表的任一部位形成的临时性胞质突起,是运动和摄食的胞 器。 5.滋养体:指寄生原虫能运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的寄生阶段。 6.浮游生物:繁殖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 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有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自身所在洋流的漂流速度慢,因而不能有效地

脊椎动物演化趋势

动物各系统演化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 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躯椎(trunk vertebra)和尾椎(caudal vertebra)两种。躯椎附有肋骨(lib),尾椎特具脉弓,容易区分。 鱼类特有的双凹形(amphicoelous)椎体。 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这是其骨骼系统的特点之一 两栖类 分颈椎(cervical vertebra)、躯干椎(trunk vertebra)、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cauda vertebra)。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颈椎1枚,又称为寰椎(atlas) 躯干椎7-200枚,12-16枚(有尾两栖类),无尾两栖类最少为7枚,无肋骨。 椎体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少为双凹型。 荐椎1枚。 尾椎在无尾类中为1枚 爬行类 出现了枢椎、2枚荐椎。寰椎与头骨的枕骨髁作关节,能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状突上转动,从而使头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与两栖动物的比较: 两栖动物:颈椎(1枚)+体椎+荐椎(1枚)+尾椎 爬行动物:颈椎(2枚)+胸椎+腰椎+荐椎(2枚)+尾椎 有发达的肋骨,一部分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羊膜动物特有的胸廓(throax),它与保护内脏器官和加强呼吸作用的机能密切相关 蛇类不具有胸骨,其肋骨具较大的活动性,并借助皮肤肌支配腹鳞,以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 肩带有十字形上胸骨(而非胸骨的组成部分) 四肢与身体长轴呈横出的直角相交,肩臼浅小。故爬行动物在停息或爬动时都保持着腹部贴地的姿态。 鸟类 鸟类的脊柱可分5区,即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颈长,颈椎数目较多。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称为异凹型椎体。这种类型的椎体是鸟类所特有的,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鸟头能转动180°,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 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不具软骨,而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十分牢固。 鸟类的胸骨非常发达,向后一直伸展到骨盆部,沿胸骨腹中线处有高耸的隆起,恰似船底的龙骨,故称龙骨突(keel),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失去飞翔能力的走禽,如鸵鸟,则胸骨扁平,无龙骨突起。) 愈合荐骨,又称综荐骨(synsacrum) ,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而且它又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尾综骨 单一的枕髁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鸟类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wishbone),是鸟类持

动物学论述题

简答题 无脊椎动物部分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为几个纲?并指出各纲的代表动物。 1. 单细胞动物 2.细胞器完成生命活动 3.大小: 2-3微米,借助显微镜观察,形态:多样,固定或不固定,习性: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自由、寄生 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纤毛纲(大草履虫)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分类地位: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 a) 原始多细胞动物 发达的领细胞;无消化腔;无神经系统; 再生能力极强 b)侧支动物(rRNA基因序列支持) 胚层逆转;特具水沟系 c)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间的中间类型 虑食性取食;原始神经细胞和神经类物质 3.简述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其意义为:①减轻了内外胚层某些机能负担。②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加强和整个代谢水平的提高。③促使神经系统向前端集中。④中胚层的产生对机体其它方面也有影响。 4.简述体腔出现的进化意义? 1、为内脏器官的自由发展和运动提供了空间 2、促进肠道与体壁的独立运动 3、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与实质组织相比) 4、体腔液可调节和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5、体腔液可作为静力骨骼,使动物运动更迅速 5.请列举昆虫口器的类型及代表动物 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 嚼吸式口器——蜜蜂所特有 刺吸式口器——蚊类、半翅目、虱目 虹吸式口器——蝶类、蛾类 舐吸式口器——蝇类特有的口器 脊椎动物部分

5.简述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先驱结构,是第一次大的飞跃 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和保护功能 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 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6.简述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1、变温动物; 2、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裸露、轻微角质化; 4、具典型的五指(趾)型附肢,出现颈椎荐椎; 5、心房出现分隔,不完全的双循环; 6、具中耳及耳柱骨、出现犁鼻器,原脑皮; 7、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有变态。 7.简述羊膜卵的结构特点以及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特点: 1、端黄卵,卵黄膜,无胶膜 2、卵壳:石灰质或韧性纤维质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3、气孔:保证胚胎发育时正常的气体代谢 4、卵黄囊:储存大量卵黄,保证胚胎发育时的营养 5、三种胚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 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次飞跃 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早期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适于陆生成为可能 为爬行类向干旱地区分布和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8.与爬行类相比,鸟类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育雏)。 完全双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大大提高了鸟类的新陈代谢水平,成为真正的恒温动物。

动物学考研无脊椎动物总结知识点最全

生物发生律或称重演律: 德国学者赫克尔提出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消化系统的进化主线: (一) 原生动物只有胞内消化,可用伪足或胞口摄食,另外还可植食和腐食性;本门动物大多是单细胞动物,少数聚合群体也是相互独立的。其消化,排泄都是由细胞不同的部分完成。1. 大草履虫纤毛纲水流中的食物经胞口在胞咽下端形成食物泡。食物泡按固定路线在虫体内流动时可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化成残渣由动物后部的胞肛排出。2.大变形虫肉足纲食物由伪足包围以后通过吞噬作用形成食物泡,随内质流动,与溶酶体作用,在食物泡内完成整个消化过程。已消化的进入周围细胞质中被吸收,不能消化的留在后端经质膜排出体外。 (二) 海绵动物仍然是胞内消化;本门动物最大的特征是具水沟系。 水流中的食物颗粒(微小藻类,细菌及有机碎屑)附在领上,落入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消化或将食物传给变形细胞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变形细胞排到水流中。 (三)腔肠动物开始有了消化管;胞内和胞外消化;从本门动物开始出现了最原始的消化循环腔,这是一个由内外胚层所围成的腔,

不仅具有消化功能,行细胞内外消化,还具有循环作用,因而得名。有口,没有肛门,因此口有摄食和排渣的功能。1.水螅水螅纲有口,消化循环腔与触手相通,食物入口进消化循环腔,腔内腺细胞分泌酶进行细胞外消化,且消化后的食物可储存在内胚层细胞或扩散到其他细胞。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位于基部的反口孔具部分肛门生理功能。2.海葵珊瑚纲食物入口经口道沟入消化循环腔,腔内由宽窄不同的隔膜隔成小室。在隔膜游离的边缘有隔膜丝,到达消化循环腔底部的丝还可形成游离的毒丝,其富含刺细胞,能杀死食物。并且其上还有腺细胞,可分泌消化液,行细胞内,细胞外消化。此时隔膜上已有了肌肉。 (四)扁形动物为胞外消化,但消化管是不完全的;本门动物有一体外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除了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肠以外没有扩大的体腔。1.三角涡虫涡虫纲口后有可伸出的咽,紧接着是分三支的肠,每一支末端都是封闭的盲管.。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仍由口排出。既可行细胞内消化又可行细胞外消化。2.华枝睾吸虫吸虫纲口后有富肌肉的咽,用以吸吮食物。食物经食道到二肠支,这两肠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无肛门,以细胞外消化为主。 (五)原腔动物线形动物出现了完全的消化管,并且有了分化;本门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它们都有原体腔,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前,中,后肠。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前肠又分化为口,口腔。口腔内有齿,口针等。咽外有单细胞腺分泌消化酶行细胞外消化。后肠分直肠和肛门。而由内胚层发

普通动物学考试及答案

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0分) 1、疟原虫在按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A ) A、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B、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 D、配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A ) A、白蛉子 B、中华按蚊 C、致乏库蚊 D、采采蝇 3、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D ) A、草履虫 B、绿眼虫 C、痢疾内变形虫 D、腰鞭毛虫 4、麻雀的卵属于端黄卵,盘状卵裂,其形成的囊胚应为(C ) A、腔囊胚 B、极囊胚 C、盘状囊胚 D、表面囊胚 5、青蛙的变态过程中,蝌蚪的尾部逐渐消失是(D)作用的结果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6、海产腔肠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需经历(D) A、担轮幼虫期 B、两囊幼虫期 C、牟勒氏幼虫期 D、浮浪幼虫期 7、腔肠动物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是(D) A、体细胞—伸缩泡 B、体细胞—排泄管—排泄孔—体外 C、体细胞—体表—体外 D、体细胞—消化循环腔—口—体外 8、海葵的身体为(D ) A、次生辐射对称 B、辐射对称 C、两侧对称 D、两辐射对称 9、真涡虫的神经系统为(D) A、网状神经系统 B、链状神经系统 C、H型神经系统 D、梯型神经系统 10、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D) A、毛蚴 B、胞蚴 C、囊尾蚴 D、六钩蚴 11、经口感染终末宿主的寄生虫是(A ) A、华枝睾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丝虫 D、钩虫 12、下列哪种寄生虫是由昆虫传播的(D) A、羊肝蛭 B、猪带绦虫 C、血吸虫 D、利什曼原虫 13、具有完全消化道的是(A) A、线虫 B、涡虫 C、海绵 D、水螅 14、具有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动物是(C ) A、涡虫 B、草履虫 C、蚯蚓 D、吸虫 15、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A) A、原体腔 B、血腔 C、次生体腔 D、真体腔 16、蛔虫的中间宿主是(D ) A、人 B、苍蝇 C、蟑螂 D、无 17、有些虫的卵在外界只能发育至感染期卵,当其进入人体内,在肠道特殊环境条件的刺激下,才能孵化出幼虫的动物是(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