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术缄默知识体系与教育实践研究

武术缄默知识体系与教育实践研究

武术缄默知识体系与教育实践研究
武术缄默知识体系与教育实践研究

武术缄默知识体系与教育实践研究

武术的知识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文字、图形记载的可言传口授的知识,另一种是需要心授、身教、默会、体悟的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这些不能通过语言清晰表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在武术中大量存在,在知识的生成和运转中起到隐性整合的重要作用,

构成了武术学习的内在背景。在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后现代背景下,利用西方经典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以波兰尼缄默知识论为分析解构的“武器”,剖析具有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武术知识类型:一方面,变换视角的阐释解读为武术哲学认识论带来全新的理论认识,从而达成将武术隐性的文化模式提升到自觉意识的高度并赋予其显性的形式以

利于研究应用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基于武术对学生文化性的塑造

影响,考虑到武术缄默知识在武术教学改革和武术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下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与作用,需要单独予以提出、强调、进而加以完整提取并进行全面剖析,从而弥补武术教育中武术缄默知识教学研究的不足,以此作为武术缄默知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围绕“武术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识的存在,以及如何将武术‘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类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武术教育教学中”这一核心问题,开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多学科经典理论(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以访谈对话、体悟感受、口述历史等形式剖析武术缄默知识的概念、性质、存在形式、结构组成、文化内涵、获得机制、教育意义、实践方法等,全方位的提取、梳理、总结武术知识的话语存在、缄默内涵、形塑模

式以及默会背景的运作机制。研究认为:1、武术缄默知识是以武术技术的承载实体为核心,以武术生存、发展、演变的社会文化为背景,

存在于武术技术等内容体系和师徒/师生传习过程,融入个人观察力、模仿力、理解力、洞察力、直觉、经验、感悟等心智模式且不易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直接、清晰、明确地表达却可以被体悟、感知、意会的武术技能实践类知识。其包含一个核心要素和三个支撑要素:核心要素即“武术技术的承载实体”,支撑要素分为武术技术、武术的传习过程、武术生发承传流变的生存土壤;2、武术缄默知识的性质包括存在于武者自身内部的个体性知识;同经历相关存在明显差异的经验性知识;依托于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的社会性与文化性知识;

以及最终落实到技击应用的实践与实用性知识;3、武术缄默知识包含三种形式:拳套招式、武礼规范、传习方式。其中生活经验的表达与身体认知的态度影响了拳套招式的缄默形成;人人关系与社会交往的缄默成分构成了武礼规范的文化无意识;武术技艺流动的形式及其门户流派的产生发展成为影响传习方式的缄默要素;4、武术缄默知识结构由武术承载实体、技术习得应用、社会文化背景三部分组成,其文化特点受到血缘、宗法、禅宗、心学等直觉观照、静观内省、冥想顿悟的观念影响;5、武术缄默知识的获得机制分为:顿悟论、互动论、课程论的新旧技能连接、师徒关系建立和显性转化教学;6、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临清潭腿、大成拳(意拳)、太极梅花螳螂拳分别以易理符号化、哲理实践化、拳理多元化、医理体悟化、性理自然化、动作仿生化表现其缄默的文化内涵,以代表人物、著名拳师的融合发

展,带动了拳种的流布、散播、交融、改变,形成了刚柔相济、圆活缓慢的拳种特点;形神统一、硬进直取的朴实风貌;沿圆走转、拧裹钻翻的多变风格;刚劲有力、踢点弹踹的鲜明特征;精神假借、意感形随的拳学之道;勾搂采挂、硬崩实砸的象形生产;7、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术缄默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表征形式有三:一是依照具体教学环境下的行动顺序来进行问题解决式的心理操作程序;二是武术相关概念、类目成分、特征关联等延伸的内部操作原型观;三是缄默、隐性、难以言明的身体运动规则和武术特有行动规范无意识模仿的内部综合反映。其中原有知识结构与师范教育背景,个人职业理想与学校教育理念,实际教学情境与教师文化氛围是影响教师武术缄默知识发展的因素。个体差异与成长环境的本体论因素,生活经验与学科理解的认识论因素,时代特征与价值导向的社会学因素是影响学生武术缄默知识学习的因素;8、针对缄默知识在武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武术教师能力的成长与发展,为武术教师缄默知识的内生路向提出了反思、实践、自为的发展观。以培养反思意识、创生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促进反思合作为武术教师缄默知识的发展创设反思之路;以形成实践观念、唤醒实践自觉、重视实践知识、组织实践活动为武术教师缄默知识的发展开启实践之途;以激活自我认知、关注自身成长、提高自主能力、强调自由发展为武术教师缄默知识发展的根本之道。通过创设条件、执行控制、建立教学过程缄默知识的活动运作程序;敏感发现、善于引导、激发学生自我缄默知识的动态感受体验;丰富经验、强调反思、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效率的问

题处理能力,为武术教师缄默知识的外显运用提出了实践操作的具体手段;9、在武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强调直观体验下师生互动学习情境的建立;避免外在灌输的武术缄默知识显性化表达;重视学校武术教育中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完成武术缄默知识教学运用的显性转化策略。

武术基本功教案--杨文富

武术基本功!

基本部分一、武术简介: 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 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 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 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 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 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 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 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 须先行抱拳礼. 二、学习基本功: 1、基本手型 1、掌 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 扣于虎口处。 2、拳 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 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3、勾 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 起,屈腕。 一、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介 绍,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二、学习基本功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1-2遍。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1-2遍。 3、教师领做并讲解动作3-4遍。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7、学生再集体进行练习4-5遍。 8、教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9、学生分组练习体会。 教授拳、掌、勾队形: ○○○○○○○○○ ○○ ○♀○ ○○ ○○○○○○○○○ 1 分 钟 5 分 钟 3 — 4 次

基本部分2、基本步型 1)弓步 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腰、 塌腰;前后腿成一条直线。 2)马步 要点:膝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 水平,挺胸,塌腰。 3)虚步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屈膝半蹲, 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 稍内扣。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教授弓步队形: ○○○○○○○○○ ○○ ○♀○ ○○ ○○○○○○○○○ 弓步:前腿弓,后腿绷;脚尖内 扣挺胸,塌腰、沉髋; 教授马步队形: ○○○○○○○○○ ○○ ○♀○ ○○ ○○○○○○○○○ 马步:挺腰塌腰;脚根外蹬 教授虚步队形: ○○○○○○○○○ ○○ ○♀○ ○○ ○○○○○○○○○ 虚步:挺腰、塌腰,虚实分明。 8 分 钟 8 分 钟 中 4 — 5 次

功夫扇理论知识

功夫扇理论知识 一、功夫扇简介 “太极功夫扇”简称“功夫扇”,属于太极拳中器械的一种,其创编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达到身心的平衡状态。功夫扇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它融合了太极拳与其它武术、舞蹈的动作,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在太极与扇的挥舞动作结合之下,使扇子的挥舞和太极的运动技巧灵活结合,吸取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舒筋理气,内外兼修,载歌载舞,情趣盎然,可攻可守,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内容丰富新颖,载歌载“武”,而且易学易练,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人们经常练习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审美力,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练习者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体会从未有过的武术健身乐趣,以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也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的首选之项目。 二、功夫扇分类 功夫扇越来越受到流行和关注,其种类也较为繁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陈式太极功夫扇 陈式太极功夫扇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武术健身项目,它突出了陈式太极拳传统性特点外,内容也较为丰富、结构合理,通过穿插蹬腿、摆莲、翻腰、跳跃,集东式太极拳典型动作为一体。该套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扇势多变、造型优美,极具健身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2、杨式太极功夫扇 杨式太极功夫扇是一种深受大众尤其是女性喜爱的太极健身器械。它集太极拳基本功、扇法基本功、武术技击基本功和舞台造型基本功于一体,不仅动作优美流畅,造型典雅大方,而且富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经常练习,可以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陶冶情操的功效。杨式太极功夫扇动作紧凑,节序清晰,中正雅致,舒展大方,动作速度舒缓适中,动作劲力内含。练法上,强调每势以起开合贯串,严格遵循太极原理的要求,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竞赛的规范化要求,含单扇和双扇两个套路。 3、四维太极功夫扇

武术理论知识题库

武术理论知识题库 一、武术的基本功包括:1)肩臂练习;2)腰部练习;3)腿部练习; 4)手型、手法练习;5)步型、步法练习;6)平衡练习;7) 跳跃练习;8)动作组合练习。 二、武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仁、义、礼、信、勇 三、武术场地:长14米,宽8米,集体项目场地长16米,宽14 米。 四、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爪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 五、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动作规格分值6分;劲力协调的分值 2分;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2分。 扣分:根据不符合要求的程度,分别给予扣分,每次扣分以上,有些严重不符者,最高一次可扣2分。 六、武术段位等级:徽饰标志: 初段1-3段(青色、银色、金色熊猫) 中段4-6段(青虎、银虎、金虎) 高段7-9段(青龙、银龙、金龙) 七、武术的特点作用

(一)特点:1)既有搏击运动,也有套路运动 2)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4)广泛的适应性 (二)作用:1)增强体质,医疗保健 2)实用防身 3)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4)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八、武术的内容分类: 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和搏斗运动两大类。 武术的套路运动按其练习形式又可以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一)拳术:1)长拳;2)形意;3)八卦;4)八极;5)太极;6)南拳 二)器械:1)单器械:刀、枪、剑、棍;2)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等;3)软器械:九节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 对练:两人以上或两人,按照规定动作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分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6人以上徒手或持器械对练。 对抗:分为散手和太极推手 九、长拳、太极拳、刀、枪、剑、棍、运动特点 1)长拳的运动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明显,起伏转折较多,强调主动出击,长击速打、以快制慢、以刚 为主。 2)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太极拳分为五大家:陈、杨、吴、武、孙,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是刚柔相济、快慢结合、内外兼修、 文武齐备、身心俱得到锻炼。太极拳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下列几 点: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一种非常 独特的体育与文化的运动。 3)刀的运动特点: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砍、崩、挑、点、抹等刀法。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 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 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 4)枪的运动特点:主要方法有:拦、拿、扎、劈、崩、点、穿、缠、拨等。其运动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 化莫测。 5)剑的运动特点:主要方法有点、崩、刺、撩、截、穿、挂、云、抹、绞、带、腕花等方法。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洒脱、

心理咨询技术讲义

目录 目录 (1) 第一部分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 (5) 第一章为咨询者打造基础 (5) 第二章咨询前的准备 (9) 第三章心理咨询会谈过程简介 (12) 第二部分倾听与关系发展 (1212) 第四章非言语行为与贯注模式 (14) 第五章询问:开放式沟通 (17) 第六章倾听 (20) 第七章共情 (23) 第八章建立咨询关系的其他要素..........................................40第九章治疗中的亲密关系 (44) 第十章治疗中的障碍 (46) 第十一章高级咨询技术 (48) 第三部分意向性会谈基础上的技巧整合 (54) 第十二章五阶段问题解决模型 (54) 第十三章整合会谈微技巧与理论:一系列技巧和会谈阶段 (73) 参考教材 (89)

绪言 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她不是疾病的治疗 不是智者的引导 也不是好友间的相互分享 她不是去领悟深奥的知识 不是去揭示人们的过失 更不是去寻求一种新的信仰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她让人惊讶,她根本不是关于 童年的印象或所受的创伤 或是身体上的病症 也不是关于你所获的不可救药的坏脾性 或是你一贯持有的对生活的消极性情 心理治疗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心理治疗是关于你如何去想 她唤醒你头脑中不被承认的“异端” 在你的所想和如何思想间做出认辨 她很少寻找原因去解释你的所为 而要在你所为的意义中寻找发现 心理治疗是关于你如何去想 这涉及你如何体验自己的情感 以及觉察你与重要他人的关联 她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望和 追求目标时,你又如何无意中消磨了热望 她帮你看清,你所找寻的潜在心中的变化

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

1.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其主要作用和功效有哪些?218(25分) 特点: 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套路的编排就是技击与艺术动作,加一些趣味性动作的综合体。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气’‘阴阳’传统哲学引到武术中,强调内在精气神的修炼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 3广泛的适应性;幼者可以套路,老者可练气功,导引;年青人可练散打,推手,拳可打卧拳之地, 作用: 1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2心锻炼身心,增加体质 3掌握技击,提高防身技能 4娱乐观赏,丰富生活 2.在武术套路竞赛中,如何对运动员进行演练水平分的评定?(25分)247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表现的整套演练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在功力、演练技巧、编排等方面的标准,整体比较,确定扣分,从该类分值中减去应扣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①功力水平方面(1分),要求达到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动作干净利落者; ②演练技巧方面(1),要求达到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者; ③编排方面(,要求达到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 3.运动处方的定义和分类?(25分) : (一)按锻炼的对象和作用分 1、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效果为主要目的。 2、预防性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 3、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美为主要目的。 (二)按锻炼的器官系统分 1、心血管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2、运动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3、神经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4、呼吸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4.广东金融学院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5分) 根据金融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和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广东金融学院体育课的基本目标分为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二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武术理论

1、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套路运动:以技击运动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3、棍术:主要以劈、扫、戳、挑、拨点为主要棍法,配合步型,步法等动作构成套路演练。 4、枪术:只以拦、拿、扎为主,以崩、点、穿、挑、云、劈等枪法,配合步型,步法等动作构成套路演练形式。 5、刀术:指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扎、截、撩挂等基本刀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演练形式。 6、鹰爪拳:是中国象形拳之一,主要以推爪、掳爪、托爪、撩爪、按爪等主要技击,吸收鹰的形和意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 7、推手:是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peng、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对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感觉来判断对方的来劲,然后借力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运动。 8、八卦掌:是以摆扣走转步法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而组成的一中拳术。 9、太极拳:以peng、捋、挤、按、采、挒等动作为素材组成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10、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等八方面的方法与技巧。 11、功法运动: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联系,以达到健体或争强莫方面体能的运动。 12、武术流派:指由于不同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13、尚武是指导和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面对现实的竞争意识。 14、崇德是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恪守文化规范。 15、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参与的活动。它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再知道、再学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 16、分节施教:把一套动作划分成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17、模仿练习是学生通过模仿教室领做的动作而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一种学习方法。 1、武术概念,古代记载商代有拳勇,春秋技艺,汉代武艺 2、武术起源于远古的生产劳动,战争的出现使武术向军事格斗技能方向发展 3、商周时期军事训练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4、秦汉、三国时,武术由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发展,角抵、手搏、击剑都兴盛。 5、秦汉、三国时,武术被吸收到“百戏”中,武术向表演方向发展。 6、两晋南北朝,武术在于文化交融中逐步与养生结合,武术成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 7、唐代长安二年(702年)武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 8、刀术是唐代阵战的主要武器,剑术逐渐脱离军事而在民间发展 9、两宋,民间结社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完整版)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

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体育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选择题 1.儿童少年骨的特征是( B ),不易骨折,易变形。 A.有机物少 B.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D.无机物多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 A )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 A.形态、机能、素质 B.形态、运动技能 C.身高、体重、肺活量 D.身体素质、技能、肺活量 3.肺活量体重指数=( A ) A.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体重 C.体重×肺活量 D.体重/肺活量 4.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具有( C )。 教育性教养性持续性 教育性发展性持续性 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 教育性持续性发展性 5.各民族在长期的生长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及其的养生、健身和娱乐的体育活动称为( C )。 A.全民健身体育 B.终身体育 C.民族传统体育 D.社会体育 6.按( B )分类,体育运动可分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A.比赛的形式 B.运动项目技术结构 C.运动技术水平 D.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 7.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是( B )。 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体育运动D.学校体育 8.学校体育的目标是( C )。 A.竞技与娱乐的目标 B.教养与教育的目标 C.增进健康与增强体质的目标 D.上述都不是

9.体育教学应遵守的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 D )规律。 A.精讲多练 B.运动安全 C.思想教育 D.运动负荷 10.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 B )。 A.股骨髁间窝 B.股四头肌肌腱内 C.股骨上端 D.髌韧带内 11.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随意收缩活动的是( C ) A 心肌 B 评话肌 C 骨骼肌 D 上皮组织 12.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出现“极点”后,运动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D )。 A 提高运作幅度 B 坚持原强度 C 停止运动 D 调节运动节奏 13.标准田径场200米跑项目,距离起点线最近的直曲段分界线是( C ) A 第一直曲段分界线B第二直曲段分界线 C第三直曲段分界线 D 第四直曲段分界线 14.蹲踞式跳远关键的技术环节是( B ) A 助跑 B 起跳 C 腾空 D 落地 15.小学生教学使用实心球的重量是( A ) A 1公斤 B 1.5公斤 C 2公斤 D 2.5公斤 16.排球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请求暂停的次数是( B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7.从足球接触身体的部位来看,接球技术可分为( C ) A 肩部胸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B 脚部胸部腿部肩部和头部5类 C 脚部胸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D 脚部肩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18.国际竞技体操比赛的顺序是( B ) A 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 B 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 C 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团体决赛 D 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 19.体操队列练习中,学生左右排成一条直线称为( D ) A 路 B 伍 C 翼 D 列 20.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最常用方法是( C ) A.重复法 B.间歇法 C.持续法 D.比赛法 21.支配心率加快的神经是( A ) A.心交感神经 B. 心迷走神经 C.传入神经 D.感觉神经 22.预防膝关节损伤,最应加强力量练习的肌肉是( C )

武术理论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 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 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 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 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 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10.配乐项目必须在不带歌词的音乐伴奏下进行。 11.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有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 一种形式。 12.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3.唐时,实行武举制,用“武艺、力量、身体和语言”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 武术的快速发展。 14.B组评演练水平分,由3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3分。 15.传统的太极拳有武式、吴式、杨式、孙式、陈式等。 16.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步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之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 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所组成。 17.关于“武术”一词,始见于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 18.武术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19.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 20.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体育史

1.“体育”一词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体操(gymmasties). 2“physical education”和“gymnastics”的重要时间和事件 1762年(最早)在卢梭的《爱弥尔》中出现,都是形成与欧洲。 1872年8月颁布的新学制小学课程中称之为“体术”,明治维新推西学 1876近腾镇三将各种不同法统一为“体育” 1878年美国人 18887年中国人最早接触是北洋机器局总办傅云龙,参加日本高等好学校,在日记记称“体操为学校通例。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提倡办新学习体操。 1897年中文出现第一次出现《日本书目志》中提到到了《体育学》一书 1899年第一次在中文出现“体操” 2.什么叫体育史 二体育史的含义:研究的是体育的历史,既体育从起源发展到至今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概念: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3.体育史的研究范围 1是体育的自身的形成,包含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竞技,体育制度,体育思想,方针政策。2 是体育社会的其他的现象的联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 原始社会的历史大约从一百万年前,到至今距今四千多年钱,从组织形式来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群居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4.原始体育的起源 1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人本人身的需要包括人的心理和心理的需要3体育产的根源,体育与原始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教育、军事、劳动、医疗卫生等。4原始体育与社会的娱乐、宗教活动相互交流。5体育的需要适应社会----人本身的需要6体育生产的社会根源,如与劳动、教育、军事、、、 7原始体育与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相互交融 5.原始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渔猎生活中的生产工具及使用:石球弓箭标枪矛舟

传统文化进校园大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改革之我见

传统文化进校园大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华武术是拥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校开展武术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促进了中华文化以及武术技艺的继承与 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此外,武术教育还 能够培养学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仅为提升其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华武术自成立至今,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独有千秋,中华武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 程中,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美学、中医学、军事、教育、宗教、养生等文化思想的影响。武术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1.1 儒家在强调"仁"的同时,还要求君子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看来孔子也是能文能武,并擅长驾车技艺,这些对武术的发展都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在儒家"仁"的思想影响下, 它构成了武德思想的核心。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鲜明特色。 中国古代的武术习练者不可选择地生活在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家为人们设计的生活结 构中,长期的儒家文化熏陶,自然塑造了传统习武者的生活模式,构建了传统武术习练者的 价值理性,导致了传统武术道德的形成,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道家对道的崇尚,影响了中华武术终极目标的确立。李小龙所讲的"以无法为有法,以 无限为有限"就是道家"无"的思想的现代表述。李小龙认为真正的有法,乃是无之法;真正的 有限,乃是无之限。李小龙对武学的参悟是来源于对道家思想领悟。 1.3 中国传统兵家学说讲究"示形而误敌",就是指通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段造成 敌人的错觉与不意,陷敌于丧失优势与被动的苦境,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所谓兵不厌诈,这一理论用在武术实战技击中,就是"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近而示之远、能而示之不能、欲左先右、拳骗而腿击、假摔而真打",等等。 1.4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二者融会贯通,互补互促,交相辉映,联系 密切。"拳起于《易》,而理成于医",这句古语科学地说明了武术与中医的关系。中国古代 优秀的武术家往往也是杰出的医者,诸如明代的傅山,近代的黄飞鸿等。 中医和中华武术这两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确系一个整体,二者的最高境界都是注重对"道" 的探索,对生命的感悟。中医先从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理论方面、中华武术 后在健身、养生、训练和技击的实践方面,实现了二者的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过程。中华武 术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而且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相 教于传统儒、释、道、兵、中医,武术更容易接受些。 2 自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把武术列为教学内容的学校,辗转至今已有百 余矣。精武学校以振兴中华为主旨,教习武术和武德。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然而,校园武术发展至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学校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学生喜欢武术,却对武术课不感兴趣,归纳起来,要是由于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目标的错位,重于竞技化,或者说过度强调竞技化,看重金牌和运动成绩,学校武术教育作为培养高水平 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基地,必然引发学校武术教育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样的问题。武术教育的改革任务尚十分艰巨,但是也势在必行。 在2017年3月3日全国两会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建设教材 体系,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二是拓展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涉及规律方法, 有的涉及技术层面,针对不同学段,教材适合什么内容就进什么,国画、书法、中医药、传

武术理论复习纲要

理论考试复习指导纲要 一、名词解释 1、套路运动 2、长拳 3、完整教学法 4、棍术 5、武术图解 6、搏斗运动 7、武德 8、分解教学法 9、武术 10、分组练习法 11、散打 12、对练 二、填空判断 1、武术个人项目的比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长为16米、宽为14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2、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3、套路运动是指武术动作以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4、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5、长拳中的三种基本手型为:拳、掌、勾;五种基本步型分别为: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6、棍术扫棍力点在棍前端,点棍力点在棍稍,撩棍力点在棍前端,劈棍力点在棍前端。 7、拳是由拳眼、拳轮、拳面、拳心、拳背等部分组成。 8、传统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较有影响的五大流派。 9、刀的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低于本人的上耳端。 10、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武术初学者在做弓步时常出现后脚跟离地,后腿屈膝;弯腰和上体前俯等问题;在做虚步时则容易出现虚实不分,后腿蹲不下去等问题。 11、掌是由掌心、掌指、掌背、掌外沿、掌根等部分组成。 12、武举制始于唐朝。 13、1954年,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 14、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5、1984年国家批准设立武术硕士学位;1996年,国家批准设立武术博士学位,博士授予权属上海体育学院。 16、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通常是单数段向左,双数 段向右。 17、武术套路竞赛中规定棍最短必须等于本人身高。 18、大跃步前穿系初级长拳第一段第六个动作。 19、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 20、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之上创编而成的。 21、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示范时,尤其是分解示范和领做示范都拌有口令。一般采用的口令有三种。即:常用口令、间有分解动作的口令和提示性口令。 22、武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其特点有三:一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二、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三、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与示范。

传统文化进校园大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改革之我见

传统文化进校园大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改革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07-18T12:45:31.620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作者:杨彩如 [导读] 本文通过阐述中华武术进入校园的必价值和意义,根据目前校园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中华武术校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实施性的建议。希望通过在校园中选择合适的内容,采用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方法,解决武术进校园在教学上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措施。武术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也势在必行。从中深入的挖掘、利用学校这个教书育人的机构作用性,将传承优秀传统的武术文化看成是一个"筑魂"的伟大工程,在传承武术教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武术是拥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开展武术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促进了中华文化以及武术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此外,武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仅为提升其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华武术自成立至今,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独有千秋,中华武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美学、中医学、军事、教育、宗教、养生等文化思想的影响。武术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1.1 儒家在强调"仁"的同时,还要求君子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看来孔子也是能文能武,并擅长驾车技艺,这些对武术的发展都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在儒家"仁"的思想影响下,它构成了武德思想的核心。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鲜明特色。 中国古代的武术习练者不可选择地生活在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家为人们设计的生活结构中,长期的儒家文化熏陶,自然塑造了传统习武者的生活模式,构建了传统武术习练者的价值理性,导致了传统武术道德的形成,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道家对道的崇尚,影响了中华武术终极目标的确立。李小龙所讲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就是道家"无"的思想的现代表述。李小龙认为真正的有法,乃是无之法;真正的有限,乃是无之限。李小龙对武学的参悟是来源于对道家思想领悟。 1.3 中国传统兵家学说讲究"示形而误敌",就是指通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与不意,陷敌于丧失优势与被动的苦境,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所谓兵不厌诈,这一理论用在武术实战技击中,就是"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近而示之远、能而示之不能、欲左先右、拳骗而腿击、假摔而真打",等等。 1.4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二者融会贯通,互补互促,交相辉映,联系密切。"拳起于《易》,而理成于医",这句古语科学地说明了武术与中医的关系。中国古代优秀的武术家往往也是杰出的医者,诸如明代的傅山,近代的黄飞鸿等。 中医和中华武术这两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确系一个整体,二者的最高境界都是注重对"道"的探索,对生命的感悟。中医先从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理论方面、中华武术后在健身、养生、训练和技击的实践方面,实现了二者的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过程。中华武术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而且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相教于传统儒、释、道、兵、中医,武术更容易接受些。 2 自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把武术列为教学内容的学校,辗转至今已有百余矣。精武学校以振兴中华为主旨,教习武术和武德。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然而,校园武术发展至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学校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学生喜欢武术,却对武术课不感兴趣,归纳起来,要是由于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目标的错位,重于竞技化,或者说过度强调竞技化,看重金牌和运动成绩,学校武术教育作为培养高水平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基地,必然引发学校武术教育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样的问题。武术教育的改革任务尚十分艰巨,但是也势在必行。 在2017年3月3日全国两会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建设教材体系,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二是拓展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涉及规律方法,有的涉及技术层面,针对不同学段,教材适合什么内容就进什么,国画、书法、中医药、传统体育,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沃土和氛围;三是加强研究和阐释,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原则,完成现代性转换;四是推进国际传播,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教育需要教学创新,武术走进校园也一样的道理。教育无外乎是教书育人,要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可以通过文字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那教材就必须有血有肉的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 3 武术进校园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针对阶段性教育设置内容,中国武术是一项技术技能,要运用科学的体系去进行教育教学,武术教学体系要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针对不同学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武术教材也一样的道理。从幼儿阶段对武术运动的启蒙教育阶段;到小学阶段对武术运动的身体动作姿态的理解;再到中学阶段对武术运动的攻防实战练习;最后大学阶段对武术运动的技战术思考研究。 3.1 谁来教? 中国传统武术百花齐放,单单一个学校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要响应国家"一校一拳",以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为根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地方性拳种在学校铺天盖地传播传授起来。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各门各派各有千秋,南拳北腿风格各有不同,但任何拳术都离不开人体的机体科学运动,各学校可响应国家"一校一拳"政策,找准切入点大力发扬某种拳术,深入探讨技术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师资方面。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武术教育老师在本人的调查访谈中,大多数学校的武术教师大都是大学体育系或者体院武术系的毕业生,他们自己本人接受的也只是现代散打竞技套路,对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也没有了解到位。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只能含糊的说些"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之类,这不仅不能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偏见。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武术技巧和武术文化的双管齐下。加强对在教老师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培训。还有就是广东省是武术之乡,民间拳师深藏不漏,学校可以通过他们,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心,加强对同学们对武术的认识,不仅是武术技巧上的,还有武德礼仪方面上的。

武术知识竞赛题库

武术知识竞赛 1.武术运动中的“四击”是指踢、打、摔、拿 2.太极拳有五大流派,其中陈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太极拳。 3.练习马步最容易犯错的错误是两脚尖外展。 4.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脚跟离地,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的步行是歇步。 5.所谓“寸劲”就是爆发力。 6.蛇拳属于象形拳。 7.搏击运动属于武术的对抗项目。 8.臂上举,向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的拳法称砸拳。 9.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飘洒,矫健优美,富有韵律的器械是剑。 10.练习弓步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后腿拔根和屈膝。 11.在武术教学中,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 12.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 13.强身健体、防身御敌、娱乐观赏是武术的功能价值。 14.太极拳是由陈玉庭所造。 15.“虎鹤双形”属于南拳。 16.被称为“百兵之要”的兵器是剑。 17.跳跃腾挪、腿法多变、身法灵活是北派拳的特点。 18.长拳的主要手型有拳、掌、勾。 19.罗汉拳不属于象形拳。 20.关于武术的俗语中,“未曾学艺先识礼”的下一句是“未曾习武先学德”。 21.武术的“身法”运动必须与攻防特点相结合。 22.武术套路竞赛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23.在传统的查拳,华拳等拳术基础上形成的拳是长拳。 24.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的手型是拳。 25.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在古老太极拳基础上所创编的。 26.武术基本功按人体的部位分为腿功,腰功,臂功和桩功。 27.长棍器械不属于软器械。 28.“拦、拿、扎”是枪的基本动作。 29.咏春拳属于南拳拳种。 30.因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故又被称为“开合太极拳”的太极拳流派是孙氏太极拳。 31.腾空飞脚又称为二起脚。 32.武术活动中,练武者行抱拳礼,具体为左掌右拳相抱。 33.教授顿挫性的武术动作时应采用分解示范。 34.俗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功”是指基本功。 35.太极拳属于内家拳。 36.武术运动中的力量,通常称为劲力。

武术理论课讲稿

理论课讲稿 武术概述 1、武术是以威力负人的方法。或者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注重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演练套路。、 3、格斗运动:是在时间、场地、体重等较相同的条件下,真对进攻的有效部位,击打效应的得分多少等一系列规则要求,双方进行斗智较技的搏击对抗。 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武术具有古老的历史传统。追溯其源,是与人们的生产斗争、战争格斗以及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首先是人们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劳动就包括徒手的和制造生产与生活工具。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原始旧石器时代初期,已经制造和使用了砍砸器,如石锤、燧石尖嘴凿等粗制石器,以及用石器刮削过的棍棒。这些极原始的工具,即是打猎和捕鱼等生产用的工具,又是生存的武器。他们使用这些武器去与凶恶、庞大的猛兽作斗争并猎取他们以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步的获得了徒手搏斗和捕杀的技能,以及使用武器进行捕猎和格斗的技能,这些在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技能虽然是非常低级的,然而,它却是武术搏击与格斗技术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石器普遍采用了磨制方法。如出现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鱼骨叉等。这些有刃、尖的工具或武器就更加锋利。在此时代的末期还出现了极少量的铜斧、铜刀、铜戈等工具,使生产效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些原始生产工具的进步,尤其是实际效用的提高,为后来武术的劈、刺、砍、扎等技术的逐步形成奠基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如有了尖状石器的发明及使用,人们才获得了“刺”的概念;有了鱼骨叉等的发明及使用;人们

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指南(广播电视艺术编 第3章 广播电视文艺的基本类型)【圣才出品】

第3章广播电视文艺的基本类型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点较系统,主要介绍了广播与电视节目的类型,需要考生掌握广播文艺与电视文艺的节目类型与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节目。另外具有标志性的时间与事件,例如中国电视剧的诞生等,此类知识常出现在真题中,需要考生特别注意识记。 【考点归纳】 一、广播文艺的节目分类 (一)文学广播 文学广播主要传播和介绍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需要节目编辑精心筛选,需要人进行绘声绘色的再创造,有时还需适当加配音乐、音响,包括若干鲜明地体现广播艺术独立品格的节目和栏目形态,如小说连播(含评书连播)、戏剧和电影录音剪辑(含话剧、歌剧、电影)、广播剧。 (二)音乐广播 广播中的音乐节目主要传播和介绍古今中外的各种音乐作品,节目类型有:欣赏性音乐节目、专题性音乐节目、知识性音乐节目、报道性音乐节目、服务性节目。 (三)戏曲曲艺广播 1.广播中的戏曲曲艺节目 广播中的戏曲曲艺节目主要传播戏曲和曲艺,这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性的传统戏剧和讲唱艺术。戏曲曲艺广播类型有欣赏性节目,专题性节目,知识性节目,报道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广播戏曲唱段、广播戏歌、戏曲广播剧等。

2.戏曲曲艺的特点 (1)曲艺属于通俗讲唱艺术,与广播艺术有天然的默契; (2)我国传统曲种数以百计,曲段丰富,与古典文学、民间音乐有密切的联系; (3)曲艺形式灵活,被称作“文艺尖兵”。 3.戏曲曲艺的发展 1953年成立的中央广播文工团,便以广播曲艺为特长,造就了若干曲艺大师,繁荣了广播曲艺事业。曲艺节目多为欣赏和专题、晚会,犹以长篇评书和相声最受欢迎。 (四)广播综合文艺节目 广播综合文艺节目,又称“广播综艺节目”,是兼容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多种文艺形式并由各种文艺节目综合组成的节目,具有多样化的娱乐性、欣赏性、知识性、信息性等特点,分为综合性文艺晚会形式与栏目、节目形式两种。 (五)广播剧 1.含义 广播剧是以广播为媒介、以语言和声音为基本元素的“听的戏剧”。其既是广播文艺的节目形态,又是戏剧领域的独特品种,主要包括广播短剧、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音乐广播剧;戏曲广播剧;广播诗剧;广播报道剧等。广播剧的出现以1924年1月15日英国伦敦广播电台播出的《危险》(或译《煤矿之中》)为标志。 2.中国广播剧的发展 中国广播剧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起先是直播。1952年引进磁带录音技术,广播剧转向录音合成,70年代末,广播剧出现立体声广播剧,并逐渐走向兴旺。 3.广播剧的优势 (1)在题材内容上,广播剧注重文学性,出现了“散文化”“诗化”的广播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