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瑞姆助理心理谘询师普通心理学(6-28)

德瑞姆助理心理谘询师普通心理学(6-28)

德瑞姆助理心理谘询师普通心理学(6-28)
德瑞姆助理心理谘询师普通心理学(6-28)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更正:

修订了一些文字错误。

(四)15、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C)

(A) 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四)26、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用经过特殊努力的识记。

(八)14、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智力,承认一般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

(十)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一) 心理学概述: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B)

A、心理过程

B、心理特征

C、认知过程

D、心理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

3.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

D、心理现象

4.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詹姆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冯特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在美国宣扬推广。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验,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内容是个人所经历的经验,包括感觉、意象和感情。过程是个人经验发生发展的历程,包括某种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各种经验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原因是探究各种经验产生的缘由,以及它们之间彼此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

5.普通(基础)心理学是研究(B)的科学

A、生理机制

B、心理规律

C、种系发展

D、心理发生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以及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它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6.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是(D)

A、条件反射

B、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7.“谈梅生津”的信号性活动是(B)

A、第一信号

B、第二信号

C、高级神经

D、无条件性反射信号分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信号,如食物的颜色、香味、声、光电等,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信号,称为第二信号,即语言、文字,如“水果”一词概括了水果的所有属性,是现实的抽象和概括,是信号的信号。

8.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D)A、艾宾浩斯 B、韦伯 C、马斯洛 D、冯特

9.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弗洛伊德

B、冯特

C、詹姆斯

D、魏特海墨

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 Wertheimer)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D)

A、魏特海默

B、铁钦纳

C、詹姆斯

D、罗杰斯

11.以科学的实验程序与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B)

A、普通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12.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经过分析获得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是(C)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13.对来访者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给以矫正的学科是(C)

A、工业

B、心理测量学

C、临床心理学

D、心理咨询学

14.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A)

A、神经细胞

B、突触

C、大脑皮层

D、反射

15.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C)

A、轴突

B、树突

C、突触

D、神经冲动

16.听觉中枢在(B)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17.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B)

A、反射

B、反射弧

C、感受器

D、传递神经

反射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单位,是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兴奋活动在神经系统内运行的整个途径。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8.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A)

A、动力

B、需要

C、兴趣

D、理想

19.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 )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

20.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B )

(A)气质(B)个性倾向性(C)能力(D)兴趣

21.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即个体和社会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C )

(A)动机(B)兴趣(C)需要(D)表情

22.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

23.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教育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临床心理学

24.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1环境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

2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而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6.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7.机能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冯特。(×)

结构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冯特.

28.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把内部心理过程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

29.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异常表现及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科学。(×)差异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异常表现及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科学。

30.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1.应用心理学是以理论研究和应用为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

32.大脑皮层的颞叶是视觉中枢。(×)

大脑皮层的颞叶是听觉中枢。

33.听觉的中枢在枕叶。(×)

视觉中枢在枕叶,听觉中枢在颞叶.

34.小脑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35.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近外侧裂部位。(√)

36.一般说,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的右半球。(×)

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的左半球.

(二)感觉和知觉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绝对感受性感觉阈限用来度量感受性的大小。一种刺激要引起感觉,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量,而且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引起感觉。感觉阈限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之分。绝对阈限是指刚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某种感觉,刺激强度太大也会导致某种感觉的消失。那种刚刚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下阈,或叫刺激阈限(RL)。刚刚导致某种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上阈。差别阈限(DL),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阈限作为一种反应过渡到另一种反应过渡到另一种反应的物理维度上的界限,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在一个过渡区内变化着的,需要经过多次测量才能确定的统计值。在心理物理法的实验中,通常用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值的均数来表示。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引起某种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某种感觉的那样一种刺激值;同理,差别阈限则是:有50%的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50%

的次数不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别量。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感觉

4.有机体内部的刺激引起、反映有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是(A)

A、内部感觉

B、肤觉

C、味觉

D、嗅觉

5.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是(C)

A、感觉阈限

B、差别阈限

C、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6.明适应和(A)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

视觉适应(Visual Adaptation)由于视觉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视分析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是指从亮处进入暗处或照明停止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感受性变化。是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从暗处到光亮处或照明由暗转亮时,最初感到耀眼发眩看不清物体,经过几秒钟后,逐渐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现象。是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7.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联想

8.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是(B)

A、对比现象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联觉

9.看见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10.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C)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

11.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A)

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似动知觉

12.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是(D)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空间知觉

13.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是(C)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视听知觉

14.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选择性

15.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高。(×)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16.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呈正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差别感觉阈限越高,差别感受性越低;差别感觉阈限越低,差别感受性越高.

17.听觉的适宜刺激是200—200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20~20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18.机体觉是反映机体状态和内脏变化的感觉。(√)

1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0.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真动知觉原理制作而成的。(×)

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似动原理制作而成的。

21.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的特性。(×)

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的特性。

22.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三)注意:

1.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把某些刺激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知觉特征是(C)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以及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刺激,避开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2.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的心理特性是(B)

A、情感

B、注意

C、意志

D、认识

3.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C)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记忆

4.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两用”是(D)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实现注意分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关键是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复杂程度、熟悉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会影响注意分配的难易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愈是复杂、愈不熟悉、愈为习惯,注意分配就愈困难;相反,注意分配就容易一些。注意分配的最重要条件是不仅对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而且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于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了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从而可以把注意主要反映向较不熟悉的活动上。这样,同时输入的两种信息才不会超过人脑的信息加工容量,因而都能进行反应活动。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这样注意分配也能够实现。例如,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后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完成各种驾驶动作,并且把注意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有关的事情上。

6.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直觉对象数目的注意品质是:(A)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看到的东西,其数量是有限的.从本质上说,注意的范围也是知觉的范围.

7.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是(A)

(A) 注意稳定性(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

8.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 C )愈强。

(A)正诱导(B)负诱导(C)优势兴奋(D)抑制状态

注意的中枢机制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影响,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内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这样就能对那些与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范围相应的客观事物进行更清楚的反映。

9.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0.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又称为有意后注意.

11. 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不随意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

12.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13.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1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

15.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配.

16.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特征.注意的分散则是受无关刺激的影响,在无意识中发生的,完全是被动的,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妨碍.

17.如果没有注意的转移,也就难以保持注意的稳定。(√)

18.多动症儿童本质上是注意力缺乏。(√)

19.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就是人在同时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时,注意力在两个任务之间的分配。

(四)记忆

1.人的经验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C)

(A)词语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D)记忆表象

2.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D)

(A)词语记忆(B)识记(C)保持(D)记忆

3.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是(B)

(A)外显记忆(B)内隐记忆(C)陈述记忆(D)程序记忆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时的记忆.

4.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是(C)

(A)内隐记忆(B)外显记忆(C)陈述记忆(D)程序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5.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是(C )

(A)想象记忆(B)语义记忆(C)情景记忆(D)情绪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分类,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在脑中保持的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比较现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

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过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D)

(A)运动记忆(B)语义记忆(C)情景记忆(D)情绪记忆

7.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A)

(A)遗忘(B)保持(C)再现(D)抑制

8.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

9.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C )

(A)无意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

10.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B)的中间环节

(A)记忆(B)思维(C)情绪(D)意志

11.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C)

(A) 2秒(B)3秒(C)4秒(D)5秒

12.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C)

(A)短时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长时记忆

13.感觉记忆的信息是以(C)编码

(A)听觉(B)复述(C)物理特征(D)长时记忆

1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C)组块。

(A)5-7 (B)7-9 (C)5-9 (D)7-11

15.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C)

(A) 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6. 信息从短时记忆中转入长时记忆的加工方式是(B)

(A)物理特征(B)复述(C)视觉加工(D)语义加工

17.一个人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一般很难言传的记忆是(D)

(A)陈述性记忆(B)情节性记忆(C)语义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性记忆:记忆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事实记忆和事件记忆

程序性记忆:主要指对各种技能的记忆,它往往只能在操作中表现出来。

18.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是(D)

(A)物理特征(B)复述(C)视觉加工(D)语义

19.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B)的。

(A)有限(B)无限(C)7 +2 (D)瞬时记忆

20.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B)

(A)冯特(B)艾宾浩斯(C)高尔顿(D)马赫

21.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

(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

22.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A )

(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联想律

23.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B)

(A)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D)近因律

联想规律:

(1)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火柴与香烟的联想;(2)对比律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白天与黑夜的联想;(3)类似律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鸡与鸭孵蛋;

(4)因果律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电闪雷鸣。

24.保持是指以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记忆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识记是识别、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是防止遗忘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再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25.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26.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用经过特殊努力的识记。

27.情景记忆是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过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28.个人以感知过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情节记忆。(×)

情节记忆是指我们具有的有关以往经历过的某些特定事件方面的信息,它主要用来贮存人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9.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

30.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映像。(√)

31.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用“全部报告法”证实了在记忆中,有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系统存在。(×)

在记忆中,有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系统的存在.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于1960年通过实验证实的.早在19世纪中叶,哈密顿就曾确定人在一瞬间大约只能够辨认6个物体,19世纪后期,艾德曼和道奇发现,在呈现为100毫秒时间里,人们对于视觉刺激只能够报告出4或5个不连贯的字母.这些结果历来在知觉和记忆理论中传统地引用着.斯波林在记忆实验时却发现,许多被试虽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但他们却声称自己所看到的要比所能报告的多.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后又忘了,他创造了部分报告法.这个方法和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过去在记忆实验中,总喜欢采用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把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以此来计算回忆的成绩.斯波林则改变实验程序,从而巧妙地使被试的报告与他们所看到的加以区分.他编制了许多不同的字母卡,每张上面有12个字母,分成上、中、下3行,每行4个字母.事先告诉被试,每张字母以50毫秒时间呈现,当终止时,给出高,中,低3种音调中的一个,高音出现立即报告第一行字母,中音出现报告第二行,低音出现报告第三行,声音信号的出现是随机的.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能准确地报告出任何一个指定行字母中的3个.被试并不知道要求他报告的是哪一行,实际上,他们头脑中必须保持全部3行字母,由此推算,他头脑中保持每张卡片的字母数应有9个之多,说明他们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个以上项目.这与前人用全部报告法所测的瞬间只能辨认4—5个字母的结论有很大差距.斯波林认为,以往关于注意或记忆的广度是4—5个项目的说法,并没有反映最初信息储存的容量,而只是在映像消退之前能够提取出来的,转入到下一个记忆系统的项目数.为了搞清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斯波林进行了另一个实验.仍采用部分报告法,程序与前一个实验略有不同,每张字母卡以50毫秒呈现后,声音信号并不立即出现,而是延迟在10一1000毫秒不等的时间后出现,要求被试根据信号音的指示报告出某一行的字母.结果表明,回忆的成绩随信号音延迟出现的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当延迟1秒钟后,回忆成绩与全部报告法所得结果相同.这一实验证实了视觉刺激消失后,图象信息在头脑中的保持随信号音的延缓出现而衰退,大约保持1秒钟左右.

32.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一般很长。(×)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象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4秒,它为感觉记忆保持高度的效能提供了基本条件,若信息不能在感觉记忆中瞬间登记或急速消失,就会同不断输入的新信息相互混杂,从而丧失对最初信息的识别.

3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是依据其物理特征进行编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34.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记忆是感觉记忆。

35.短时记忆信息容量是无限的。(×)

短时记忆以知觉或选择性注意的形式出现。存储信息约5—20秒,记忆痕迹有随时间而自动消退的特征。记忆信息容量为7±2;如果采取编码再编码的认识策略,进行“组块”记忆,可以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无限的。

36.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

37.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进行复述才能永久存储。(×)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注意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通过复述加工而来,但也有一些是感知中印象深刻而一次性直接进入长时记忆而存储的.

38.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形式有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39.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40.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4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4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最早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实验研究者。(√)

43.过度学习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44.前摄抑制干扰的程度随先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45.学习一篇文章往往收尾部分记得好、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往往识记比较难,这是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所致。(√)

46.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

47.线索依赖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线索检索困难所致。(√)

(五)思维

1.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B)

(A)概念(B)思维(C)想象(D)语言

2.思维具有的基本特征有思维的间接性和(A)

(A)概括性(B)抽象性(C)形象性(D)逻辑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对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客观事物,借助一定媒介,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的加工来反映事物.思维的概括性是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

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D)(A)概括性(B)直接性(C)抽象性(D)间接性

4.思维反映不是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思维特性是(C)

(A)创造性(B)聚合性(C)概括性(D)间接性

5.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之一。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它有三个主要特征:(1)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2)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的能力。(3)独创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能做出不寻常的反应。

6.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是(A )(A)动作思维(B)逻辑思维(C)想象思维(D)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动作思维又称为实际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

7.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D)

(A)动作思维(B)分析思维(C)想象思维(D)抽象思维

8.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B)

(A)动作思维(B)创造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常规思维又称为习惯思维和再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和程序,运用惯常方法或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9.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C)

(A)创新与保持(B)判断与推理(C)抽象与概括(D)酝酿与辨别

10.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 C )

(A)辨别(B)抽象(C)推理(D)发散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推理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或信息推知未知事物的过程.

11.构成人类知识的基本成分是( A )

(A)概念(B)词汇(C)经验(D)问题

12.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C)

(A)推理 (B)判断(C)概念(D)词汇

13.个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概念是(B)

(A)科学概念(B)日常概念(C)概念形成(D)概念掌握

14.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A)过程。(A)认知操作(B)意志执行(C)情绪控制(D)需要理解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解决问题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态和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最初状态;问题解决者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称为目标状态;将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其间必须通过各种操作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状态,这种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称为中介状态。上述三种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或状态空间,解决问题就是从初始状态,经过各种中介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15.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当前知觉的是(B)(A)思维定势(B)知觉定势(C)心理定势(D)功能固着

16.个体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是(D)

(A)原型(B)迁移(C)功能固着(D)定势

17.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C)

(A)想象(B)问题解决(C)创造性思维(D)概念形成

18.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19.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但是聚合思维的特点是求同不求异。

20.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常规性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

21.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动作思维。(√)

22.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

23.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比较与归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具体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思维活动过程之中,其他过程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具体活动.

24.思维过程一般是从对问题的综合与比较开始的。(×)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25.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受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26.概念与词的关系是,既可一词多义,也可一义多词。(√)

27.个体学会了按照一定规则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分类的过程是概念形成。(√)

28.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指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具有思维和知识获得的核心特征.

29.推理是知识获得的特殊形式之一。(√)

30.根据叶德斯-多德森定律,要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者应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

(×)

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这一现象是由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的,被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31.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为初始状态、中介状态和解决状态。(×)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态和目标状态。

(六)情绪和情感

1.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称为(D)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绪

2.与基本的需要相关联,常常具有较高紧张性的基本情绪有快乐、悲哀、恐惧和(C)

(A)惊奇(B)警惕(C)愤怒(D)憎恨

3.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C)

(A)感情(B)情感(C)表情(D)态度体验

4.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情感这种由需要的满足与否引起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对其它的心理过程也有影响。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是对此反映的一种监测系统,具有调节和组织的作用。

5.表情动作和语言不同,它不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表情动作与语言一样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6.情感种类包括了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绪的种类:心境、应激、激情

7.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体验发展在前,情绪体验产生于后。(×)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是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的。

8.在几种主要表情动作中面部表情起着主要动作,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则没有多少作用。(×)

在三种主要表情动作中,面部表情起最主要的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往往是情绪表达中的辅助手段。

9.在表情的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巴德。(×)

在情绪的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巴德。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及其追随者巴德阐述了他们对情绪的理论观点,后来被称为坎农——巴德学说。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过程被唤起时情绪的特殊性质就附加于简单的感觉之上。当外界刺激引起感官产生神经冲动,由丘脑进行信息加工后,分别传送到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其他部分。传送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传送到内脏骨胳肌激活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同时发生。坎农——巴德情绪理论重视情绪中枢性生

理机制的研究,但却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意义,而有较大的局限性。

10.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于身体外周活动变化。(√)

11.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中脑。(×)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是在周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被唤起并活动时,情绪就产生了,情绪感觉是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激起的结果。

12.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完全是由一系列的理论推理而来。(×)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个体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重要机制,即情绪经验来自于个体对两方面信息的认知:一方面是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知,如是可笑的还是可怕的;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体生理变化,如自己觉得如何。人通过周围环境暗示,以及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再对情绪状态进行解释与分类。认知是个体对刺激信息引起一定生理唤醒引导下进行解释而导致情绪的产生。沙赫特和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由一系列情绪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推论。

13.高忧虑的人较低忧虑的人倾向合群。(×)

高忧虑的人较低忧虑的人倾向不合群。

14.恐惧会使合群倾向降低,忧虑会使合群倾向增加。(×)

恐惧使合群倾向增加,忧虑使合群倾向减少。

(七)意志

1.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B)

(A)情绪(B)意志(C)思维(D)知觉

2.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是(C)(A)需要(B)兴趣(C)动机(D)爱好

3.个体真实存在的或主观感受到的某种必要物的缺失,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A)

(A)需要(B)兴趣(C)动机(D)爱好

4.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是( C )

(A)好奇动机(B)学习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

5.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是

(A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6.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的内心冲突是(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7.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是:(B)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8.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哪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A)

(A)果敢性(B)自觉性(C)坚韧性(D)自制力

9.“我行我素”和“固执己见”是和意志品质的(C)品质相反的表现。

(A)果敢性(B)自觉性(C)坚韧性(D)自制力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实现预定目的的行动中,坚持不懈并能在行动时保持充沛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顽固性。动摇是指立志无常、见异思迁,尽管有行动目的,但是,往往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就动摇妥协而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顽固是指只承认自己的意见或论据,但是,当实践证明其行动是错误时依旧我行我素、固执己见。

10.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D )

(A)果敢性(B)自觉性(C)坚韧性(D)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或既定要求,自觉地调节与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意志品质。

11.下面哪种活动是意志行动(B)

(A)吹口哨(B)背诵课文(C)摇头晃脑(D)眨眼反射人的意志行动有如下三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12.社会成员成就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呈正比关系。(√)

13.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和动物在本质上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4.意志行动的计划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15.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但没有意志努力,认识过程也可以深入和持久。(×)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

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

16.与意志的自觉品质相反的是冲动性。(×)

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17.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是指在实现预定目的的行动中,坚持不懈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个体根据客观环境变化的状况,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的心理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实现预定目的的行动中,坚持不懈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18.与意志的自制力品质相反的是冲动性。(√)

(八)想象

1.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D)

(A)感觉(B)知觉 (C)记忆(D)表象

2.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B)

(A)记忆(B)想象(C)感知(D)表象

3.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A)

(A)幻想 (B)再造想像 (C)创造想象 (D)有意想象

4.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

(A)情绪 (B)需要 (C)想象 (D)兴趣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及想象

(九)能力

1.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

(A)能力(B)智力(C)技能(D)知识

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A )

(A)能力(B)智力(C)技能(D)知识

3.通过因素分析提出能力群因素说的是(A )

(A)瑟斯顿 (B)桑代克(C)斯皮尔曼(D)费侬

群因素说。群因素说介于二因素说与多因素说之间,是由瑟斯顿提出的。瑟斯顿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既不是桑代克的多种因素之和,也不是斯皮尔曼的G因素和S因素之和,各种智力活动分属于不同的组群,每群中有一个共同的基本

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一般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一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一般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一般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一般心理学的内容能够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一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一般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进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要紧取向(领会)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1)含义: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意识状态。 (2)种类:无意识(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 (3)功能: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 2、睡眠 (1)四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 ①第一阶段:轻度睡眠、α波、浅睡、身体放松、呼吸缓慢、易惊醒、10分钟; ②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身体放松、较难被唤醒、20分钟; ③第三阶段:出现&波、时有“睡眠锭”、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40分钟; ④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脑电多为&波、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等,很难被唤醒(第三、四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 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通常伴有梦境(一般规律为:随年龄增长,REM睡眠在总睡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在每次睡眠中,随着时间推移REM睡眠所占比率越来越大)。

(2)功能:①修整、恢复大脑与身体功能; ②减少个体能量消耗和避免伤害; ③大脑节律性自我抑制调节。 (3)特征:普遍性、必需性 3、梦: (1)精神分析: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弗洛伊德); (2)生理学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麦卡利); (3)认知观点: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可意识的知识(福克斯)。 二、注意概述 1、含义: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2、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种类: (1)不随意注意: ①含义: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影响因素:刺激物特点(相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和人本身的状态(个人需要、直接兴趣、情绪情感状态、期待)。 (2)随意注意: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刘丹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询者服务,还要了解咨询者的内心世界,洞悉咨询者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咨询人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 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心理咨询工作在国际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心理咨询工作者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进行了专业理论研究,形成了咨询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分支学科。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亚洲一些地区称为心理辅导,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辅导与心理治疗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出版了有关的学术着作。我国国内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项工作在高校尤为活跃。结合心理咨询的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关的理论着作也陆续问世。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有心理学系的高校曾组织了系统的培训工作,为心理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这些都为咨询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了条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是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规范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心理咨询师 1-2职业定义: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1-6 中专毕业( 1-7 1-7-1 询师不少于 1-7-23年以 1-7-3 1-8 1-8-1 1-8-2 (1) (2)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件满5年并能出具可靠证明者。 ——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后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结)业证书者。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大专毕业,或其它专业本科毕业,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中级职称,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高级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本科学历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两篇以上者。

(2)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硕士学位,见习本职业工作半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一篇以上者。 (3)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博士学位,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高级职称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1-8-3鉴定方式:本职业各级别的鉴定都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实际能力考核两项内容。 (1)理论知识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提取,按标准答案评分。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2)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高级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综合评审方式进行,考后应提前三个月上报个人业绩资料(着作、论文、专利和研究成果证书)和单位出具的推荐意见。 (3)单项成绩合格者,成绩保留2年。 (4) 1-8-4 (1) (2) 1-8-5 理论考试 1-8-6 标准教室 2-1 2-1-1 2-1-2 1. 2. 3.)应与求4. 5. 6. 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 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③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 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④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 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支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2-2基础知识 2-2-1普通心理学 ①普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普通心 理学简史;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认知过程(感觉、 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心理活动的意识特征——注意,情绪和情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与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201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重点归纳打印版

201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打印版小抄 第一节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行为与心理现象) 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总结心理活动的最普遍和最一般的规律。 研究内容(四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认知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反映论 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 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 二、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过程。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三、需要和动机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需要向动机转换:当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并成为行为的动力时,需要—→动机。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指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其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是人格中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部分。传统心理学的两分法: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 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动机等 人格(个性) 人格的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人格:指区别他人且表现一贯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定意义上,人格不独立存在,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为心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的出现与神经系统的出现与进化关系: 1、植物——感应性(对直接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回答,不能解释信号的意义) 2、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无神经结构; 3、腔肠动物——水螅——网状神经结构——未分化的感觉——兴奋向任何方向传导,刺激一点引起全身反应; 4、环节动物——蚯蚓——链状神经结构——对信号刺激发生反应,具有感觉; 蚯蚓能对光滑、粗糙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并调整自己的行动。 5、节肢动物——蜜蜂——神经节、神经索——知觉; 6、脊椎动物——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脑的出现并分化——记忆; 7、哺乳动物——狗、黑猩猩——大脑两半球、大脑皮层进一步发展——情绪、想象、思维的萌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8、高等哺乳动物——人——思维——意识。心理是反映的一种形式,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和产物,是随着神经系统的演化和脑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心理活动的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其 源泉。 听觉——声波,视觉——光波。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印度的狼孩。刘连仁的故事。 人的心理是由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决定的,环境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人脑的发展,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人的心理从其内容、源泉和发生方式看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有具体的人来进行的。 个体的遗传素质不同,知识经验不同,生长环境、所受教育不同,从事的时间工作不同,同样的客观现实对不同的人来说其反映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反 映。 能动性:心理的反映不同于照镜子式的反映, 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 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的心理是一种能动的力量,它可以对所获信 息进行加工创造,可以指导人去改造客观现 实,而且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本身具有调控能 力。 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神经系统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和条件,但人是能动的有机体,人是在实践活 动中用脑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客观现实 的影响的。 人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反映的正确性,通过实践 活动改变现实和人自己,通过实践活动使自己 的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 善。 总结: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 映。 心理现象与行为的关系——内隐与外显,因此 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研究人的 心理。 心理学——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的两大源头:一个源头 是自古流传的哲学,另一个源头是兴起于十八 世纪的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标志:德国人冯特1879 年在莱比锡(Leipzig)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 验工作。 因此,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学心理学的 开始,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二、学派纷争 1、结构主义 创始人:冯特与学生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方法,分析意 识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元素与连结。 主要取向:提倡意识结构的理念,探究意识的 结构成分。 结构主义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 派。 2、行为主义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 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 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主题。心理学应该采 用抛开意识,研究行为。 主要取向: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预测 行为,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论观点。 3、机能主义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与杜威。 主张: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 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能像结构主义那 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 主要取向:强调心理学研究心理在适应生活环 境中的机能作用。 4、格式塔(完形)心理学 Gestalt为德文,含有“形状”或“组型”之 意。 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科勒、科夫 卡 主张: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 分之合。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加多了 一层心理组织。知觉经验虽来自外在刺激,各 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我们所得知觉却是 有组织的。 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元素观,后来也不同意行 为主义所持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理 念。 主要取向:整体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主张:(1)人格动力观: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等 观念,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2)人格发展观:重视童年的经历对个人发 展的影响。 (3)人格结构观:本我、自我、超我。 主要取向: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 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 最大的理论之—。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美国马斯洛与罗杰斯 主张: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 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责任、生 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主要取向: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发挥人的 潜能。 因为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 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 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 理学,因为该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的心理现象 为基础的。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 该理论只是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 的。 2、认知心理学 创始人: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 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奈瑟1967年出版了 《认知心理学》一书。20世纪中期计算机科学 的影响(计算机模拟人脑运算),认知心理学 应运而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蒙。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出儿童思维发 展的阶段及水平。 主张:把人看成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 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主要取向: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结合,开辟了 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3、神经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大脑神经生 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历程之关系的一种 新方向。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旨在了解大脑的整体及其 不同部位,在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或从事某种心 理活动时,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从十九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诞生后,在此一百多 年的历史演变中,我们介绍了七个方向不同的 发展。这些不同方向,代表了一百多年来心理 学家们对人性的不同解释,也说明了不同学派 的心理学家们,采用不同方法去研究问题。 第四单元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式的行为活动,从而 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 法称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参 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观察法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 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 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 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 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调查法 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 先理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 见的一种方法(问卷法与访谈法)。调查法的 优点是能够同时搜集到大量资料,使用方便, 效率高,使用广泛;其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 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4、个案研究法 是搜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 方法。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 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5、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 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 的影响。 三种变量:自变量(也称为实验变量,即由实 验者操纵化的变量) 因变量(也称为结果变量,即由自变量而引起 的某种特定反应)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 果的变量,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者必须设 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是在学校或工厂等实际生活情境中 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其优点 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 其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容易严密 控制实验条件。 实验室实验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 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其最大优点是对无关 变量进行了严密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 精确测定,精确度高;其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 为的,脱离实际情况,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 生活中去。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的构造与功能 人类的脑,由一百二十亿个以上 的特殊细胞所构成。 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 位,特称之为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的主要构造,包括细胞体 (cell body)、树突(dendrites)与轴突(axon) 三部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 单位。 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传导信 息、整合信息。 反应形式: 兴奋:由静止状态(或弱活动状态)→活 动状态(或强活动状态) 抑制:由活动状态(或强活动状态)→静 止状态(或弱活动状态)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 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突触是 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传递信息发生联系 的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 触间隙构成。 神经元信息传导方式: 电传导(细胞内信息传递) 化学传导(细胞间信息传递)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其功能是将感 受器收受刺激后所引起之神经冲动,传入中枢 神经系统。 (2)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将中 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出至反应器。 反应器是指肌肉与腺体,是负责动作反应的器 官。 (3)中间神经元:是介于感觉神 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神经元,其功能 是在传导神经冲动。中间神经元只存在于脑与 脊髓中,又称联络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构造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 统,作用互相颉颃。 2、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 位,位于锥管内,上接延髓,下端变细为丝。 横切面看,脊髓分为灰质(gray matter)和白质(white matter)两部分。灰 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胞体,白质的主要成 分是聚集的神经纤维。 脊髓的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 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 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 站,进行双向传导;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 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反 射(knee-jerk reflex)。 3、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由脑膜所包裹,并悬浮于脑脊液中,它由大脑、 小脑、脑干(延脑、脑桥、中脑)、间脑(丘 脑、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边 缘皮层等)组成。 (1)脑干(brainstem)上承大脑半球,下连 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 由脊髓而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 交叉方式(椎体交叉)进行:来自脊髓右边者, 先传至脑干之左边,然后再传送入大脑;来自 脊髓左边者,先传至脑干之右边,然后再传送 大脑。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 命,如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 生理活动,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延脑(medulla) 延脑居于脑的 最下部位,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 吸、心跳、消化等。 脑桥(pons)脑桥位居中脑与延 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 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 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之功能。 中脑(midbrain)中脑位于脑桥 之上,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如瞳孔、眼 球、肌肉、虹彩以及毛状肌等活动,均受中脑 的控制。 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网 状系统位于脑干中央,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 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 为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 态。 (2)小脑(cerebellum)小脑为脑的第二大 部分,位于大脑及枕叶的下方,在脑干之后。 小脑由左右两半球所构成,且灰 质在外部,白质在内部。在功能方面,小脑和 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来调节 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3)间脑 丘脑(thalamus):由白质神经纤 维构成,左右各一,位于胼胝体的下方。从脊 髓、脑干、小脑传导来的神经冲动,都先终止 于丘脑,经丘脑再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 域。 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1.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2.感觉的编码 [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心理咨询师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它们能够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产生了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而不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里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第四单元研究方法不作为考试重点。 如有兴趣,可结合其他各科研究方法综合学习。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练习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地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叫反馈。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6-8页) 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

202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征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应用分支。(领略)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普通规律心理学最基本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略)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应用分支。(领略)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普通规律心理学最基本学科。(识记) 第二单元人心理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心理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功能。心理是脑功能,脑是心理活动器官。(领略) 2.心理是客观现实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领略) 3.心理是以活动形式存在。心理支配人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体现出来。(领略)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中间学科或叫边沿学科。(领略)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朴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种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简答题 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既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保持功能 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消失。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和事故一般都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普通心理学题库汇总-共12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 二、单项选择题 (2) 三、多项选择题 (5) 四、判断题 (6) 五、名词解释 (8) 六、简答题 (9) 七、论述题 (12) 八、案例分析题 (12) 一、填空题 1、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将能力分为和两种。 2、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 和思维。 3.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即结构 和结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和四个方面。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和美感。 5.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分为和动机。 6.主要的语言区包括、、。 7.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卡特尔将能力分为和。 8.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9.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和。 10.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 以将能力分为和两种。 11.自我功效论的提出者班杜拉把期待分为和两种。 12.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和美感。 13.一般能力即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14. 最早提出人格特质论的心理学家是;热情、直率、好激动、刚强是 气质类型的特点。 15.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将智力分为内容、和。 16.情绪和情感的包括独特的主观体验、和等三个成分。 17.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兴趣称为是直接兴趣,由认知事物的目的和结果 引起的兴趣是间接兴趣。 18.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的理论是。 19.两个全称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特称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结论,这种效应被称为是效应。 20.认为人们看到“有些A不是B里”,容易认为“有些B不是A”,这种观点属于推理的理论。 21.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被称为是。 22.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是。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

眼睛的调节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改变睫状肌的紧张 度实现的变化,它指在 1-2 米范围内有效,而且也很不精确
双眼视轴的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辐 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距离近,辐合角大; 距离远,辐合角小。看近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大;看远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小
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子主题
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的远
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空气透视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模糊,人们根据这一线索推断物体的远近。
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中相对位置高的 1,显得远
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 运出的物体看上去移动的慢,方向相同。这由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范围 的不同造成的
运毒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运 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层次的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 近处对象密度小。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我们和外界物体发生相对位移(运动)时,会出现这两种差异现象。
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如下六种:
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相对大小
明亮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些
明暗和阴影
双眼视差:两眼相距大约 65 毫米,因此,同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 上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 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当距离超过 1300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 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视觉方位定位: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例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 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简答题
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以两耳连线的中电为顶点,两耳连线为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 声音容易混淆。
听觉方位定位: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其定 向规律有:
子主题 子主题
(三)深度知觉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映,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 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个体知觉深度都是依赖于线索的,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三种
(四)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映,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 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视觉和听觉在人类的定位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空间知觉
可以用闪光融合或后象(感觉后效)或感觉记忆来解释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被试在 3 秒时估计最准确 对时间的预测 根据在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 计时器提供的信息 人体生理和心理周期性的变化 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时间知觉的四种形式 时间知觉的依据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指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时间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民倾 向吧时间估计的越短;事件的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越长,但是 在回忆往事时,情况正好相反。同样时间内的经历,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 单,越觉得时间短。海克斯的扑克牌实验证明了伴随活动的数量和性质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影响因素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快;对厌恶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慢。在期待某种事情 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个体的兴趣与情绪
真动知觉: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刚刚被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 动的最小视觉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下阈
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 φ 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和时间相继呈现时,会看见一个刺 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例如电影、电视等)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浮云的运动, 让人们看到月亮动,而云是静止的(一动一静同时)
自主运动:注视暗室中的光点会感觉它在动
似动知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 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运动后效(又叫瀑布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运动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 体,会感觉它向相反方向运动。例如注视完瀑布以后再看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 向上飞动。(前后相继,眼睛动)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脑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只对空间中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可以分 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的产生依赖于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即客观事物的特性,对对这些特 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叫数据驱动加工
下:客观事物;上:预先准备
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产生还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他的兴趣、爱好、心理准备状态, 即还需要加工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在知觉外界物体是,非感觉的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相反,则需要比较多的 感觉信息
理论观点:长时记忆汇中存储了各种各样来自个体生活经历的外部模式的缩小的拷贝或复本, 即模板,这些模板与现实环境中的刺激模式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识别是刺激模式与人 脑中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优点:模板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在知觉过程中如何进行识别,并在实现具有人工智能 的机器模式识别中的得到了实现运用
按照该理论的假设,每一个有千变万化现象的同一个事物,记忆系统中都要储备与之一一对 应的模板才能识别,需要在记忆中存储大量模板
模板匹配理论
这种理论对模式识别的解释比较刻板和生硬,缺乏人们在实际知觉中对模板识别的灵活性和 变通性
缺点
没有明确阐释模板匹配的机制,尤其难以解释人们迅速识别的一个新的、不熟悉模式的现象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理论观点: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有关 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反映一类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基本特性)。模式识别 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近的原型的过程,不需要严格匹配,只要存在相应的 原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也可以得到识别。是一种近似的匹配
优点:原型匹配理论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数量,不仅减轻了记忆负担,而且是模式识别的过程 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这种识别过程基本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符
缺点:匹配过程只强调自下而上的加工,而缺少自上而下的加工
映象鬼: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特征鬼: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分解为各种特征
认知鬼: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就会喊叫 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 别的模式
理论观点:理论观点: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称为特征,模式可以分解为特征,在识别过程 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讲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 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塞尔福里 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特征分析模型称为“泛魔”识别模型,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
依据刺激的特征进行识别,避免预加工的困难,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模式中,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
优点
在识别汇总需要抽取必要的特征,再加以综合,使模式识别过程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原型匹配理论 特征分析理论
模式识别理论:模式就是由若干个元素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或者说在我们周围的具 有某种结构的客体,例如一个物体、一个图像、一个字、一句话,或者是一个人脸都是一个 模式。模式识别就是人们把输入刺激,即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 辨别除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当模式被识别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给这个刺激,或者说 给这个模式一个名称,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模式识别就是给刺激一个名称,或者说就是给 刺激命名。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模式识别理论:
知觉的信息加工
14 第五章知觉
知觉概述
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有觉察、分辨和 确认三种作用
联系: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 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同样一个事物对 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的组织原则
感觉皮层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与综合,该区受损将引起某种感觉丧失
皮层感觉区
感觉皮层二级区:主要负责整合,该区受损将丧失复合刺激物的整合知觉能力
感觉皮层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层部位“重叠区”,该区受损将 引起复杂的同时性(空间)综合能力的破坏
额叶: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常失去主动知觉的意图,不能对知觉客体作出合理的假设,并且不 能对知觉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中存在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是“是什么”(what)系统,由枕 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一个是“位置”(where)系统,由枕叶 到顶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用猴子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枕-颞通路受 损伤的猴子完成视觉确认作业的能力明显受到损伤,而位置作业不受影响;相反,枕-顶通路 受损伤的猴子,不能完成位置作业,而视觉确认作业完成很好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定义: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背景,例如 两歧图
突出对象,压抑背景
影响因素
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
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 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突出整体,压抑细节
知觉的整体性
定义:知觉整体性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 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影响因素
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个体的知识经验
作用: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根据经验主动解释
定义:知觉理解性指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 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
影响因素 作用
个体以往经验 词语的作用。。。提示 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选择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刺激变了,知觉稳定
知觉恒常性
定义:当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
影响因素
视觉线索 知识经验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迷彩服:知觉选择性的逆运用
种类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