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30%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30%液碱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droxide;Caustic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TTSX003

第二部分成分/组分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溶液

有害成分浓度CAS No.

氢氧化钠30% 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就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燃,由其它物质引起火灾时,应注意该物质的腐蚀性。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应穿防酸碱消防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液碱泄漏:收集回收后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系统。

消除方法: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人员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戴防护眼镜。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的残留

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液碱贮槽应设围堤,并有明显标志。

第八部分暴露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0.5

前苏联MAC(mg/m3):0.5

美国TLV—TWA:OSHA 2 mg/m3

美国TLV—STEL:ACGIH 2mg/m3

监测方法:重量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眼镜。必要时,佩戴空气(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或佩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粘稠状液体,由于杂质含量的不同呈微黄

透明。

PH值:氢氧化钠溶液为强碱PH值大于14

熔点(℃):318.4

液碱相对密度(水=1):浓度30%—50%时为1.3297—1.5253(20℃)

沸点(℃):1390

相对蒸汽密度: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13/739℃

燃烧热: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

医药、有机合成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指固碱)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由于呈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与特别注意。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操作者应穿防酸碱工作服,佩戴防护眼镜及耐酸碱手套。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2001

UN编号:1824

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类别:Ⅱ类

包装方法:液碱采用槽车或贮槽,槽车有“腐蚀性物品”的标志。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货物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溶液;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 water;aqua ammonia;ammonia,aqueous solution 分子式:NH3·H2O 相对分子量:35.06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混合物 CAS No:1336-21-6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含氨量高于10%,但不超过35%) 第2.2类不燃气体(含氨量高于35%,但不超过50%) 第2.3类有毒气体(含氨>50%)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燃爆危险: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放出氨气,温度越高,放出气体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橡胶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物: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严加封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具)。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五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激性臭味。 PH值:11.7(1%溶液) 熔点(℃):-58(25%溶液) 沸点(℃):38(25%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hydroxide 化学品中文别名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推荐用途:用于制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用于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实验室化学试剂,碱性干燥剂。 限制用途: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腐蚀金属锌、铝、锡和铅,生成易燃易爆的氢气。与铵盐反应生成氨,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食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次要危险 危险性类别 腐蚀性物质 危险标识 警示语警告 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误食可造成消化道 危险说明 灼伤。 ?应用贮槽储存 防范说明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充分冲洗,直至皂样物质彻底消失或创面的pH值成中性为止。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充分冲洗;用2%?3%的硼酸液冲 洗或湿敷。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青,禁止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腐蚀某些塑料、橡胶或涂层。在潮湿空气中,腐蚀金属铝、锌、锡和铅,生成易燃易爆的氢气。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会燃烧,根据看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用水、砂土扑救,应注意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和防护装备: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手套。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有关人员、隔离污染区;限制出入。阻隔和切断泄漏源。切断泄漏源,收集回收后用水冲洗残留物,冲洗水经过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影响。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理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佩戴佩戴防护眼镜和胶皮手套。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本品残留物。稀释或配制溶液时应把碱倒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样本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钠( 液碱)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烧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n hydroxide 、 Caustic soda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4 月 3日 国家应急电话: ( 86) -( 0532) -( 83889090)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纯液碱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的腐蚀性.造成严重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类别1 对水环境危害-急性, 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本品不燃, 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可致人体灼伤。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 且勿操作。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呼吸 防护器具。妊娠、哺乳期间避免接触。作业场所不得进食、 饮水、吸烟。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污染的工作服 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事故响应: 如食入用水漱口, 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眼接触后立即提 起眼睑, 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皮肤( 或头发) 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大量流 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安全储备: 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 废弃处理: 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 排入废水系统。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 腐蚀鼻中隔;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 伤, 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最新版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4年2月22日 SDS编号:WH-YH-01 产品名称:液氨版本:YH-MSDS-2014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国家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 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 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 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 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 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 灼伤。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2 (GB20577-2006) 急性毒性:类别3 (GB20592-2006)皮肤腐蚀: 1B (GB20593-2006) 皮肤刺激:类别2 (GB20593-2006)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 易燃气体 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对呼吸道损害 防范说明:操作: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 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 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 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 酸类、卤素、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 瓶及附件破损;个体防护: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 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813 CAS No.:1310-73-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氢氧化钠≥99.5%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氢氧化钠按照GB/T 16483、GB/T17519编制 最初编制日期:2015年7月3日SDS编号:**********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别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gdroxide;Caustic Soda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电话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咨询电话:********* 邮编:*********** 传真:**********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公司水处理混床再生、循环水调整PH值等。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GHS危险性类别: 腐蚀性类别1 生殖毒性类别2A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事故响应: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 物理和化学危险: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料、出血和休克。

氨水MSDS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铵、氨水、氨溶液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hydroxide;Ammonia water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1336-21-6 生产企业名称: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南疏港路北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氨 含量:20% CAS No.:1336-2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

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健康危害(蓝色):2易燃性(红色):1反应活性(黄色):0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烧碱使用说明书范文

烧碱使用说明书

片碱使用说明书 片碱(固体氢氧化钠)是由离子膜电解槽电解盐水产生液碱,经浓缩而制得。电解出来的液碱经过加热,在高温下蒸掉其中绝大部分水份浓缩制得接近于无水的溶融态的烧碱,再经冷却、成型而制得的片碱,固体氢氧化钠除了片状,还有块状、粒状、棒状。片碱可供对烧碱主含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使用,同时亦便于贮存和运输。 一、产品性质 片碱极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288K时其饱和溶液浓度可达26.4mol/L。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溶液呈强碱性,具备碱的一切通性。市场上出售烧碱有两种:固态和液态,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一、氢氧化钠的一般物化性质 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在熔融状态下,温度为340--500℃时其重度为1.8---1.9g/cm3,氢氧化钠溶液的比重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1、化学式 NaOH 2、分子量 39.997 3、比重 2.13

4、外观纯净的氢氧化钠为白色(有块状、片状、粒状、棒状),为不透明固体结晶。一般工业品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碳酸钠,呈白色稍带浅色光泽固体结晶。 5、溶解热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释放热量,浓度愈高释放的热量愈大,这种热量称为溶解热;如果把浓度低的烧碱浓缩、脱水需要吸收热量,这个热量称为脱水热,不同浓度时的脱水热也不同。 6、氢氧化钠吸湿性很强,放置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变成液碱,这种现象称为潮解。 7、氢氧化钠及其水溶液对动物及植物组织(如皮肤、织物、纸张等)有机物质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它又称苛性钠或苛性苏打,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碳酸钠,因此必须贮存于密闭的铁罐或塑料的包装容器中。 8、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与无机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产生大量热,生成相应的盐类;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成为氢氧化物;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酸的钠盐和醇,这是去除织物上的油污的原理。 二、固(片)碱的质量标准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4年2月22日 SDS编号:WH-YH-01产品 名称:液氨版本:YH-MSDS-2014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国家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 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 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 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 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 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 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2 (GB20577-2006) 急性毒性:类别3 (GB20592-2006) 皮肤腐蚀: 1B (GB20593-2006)

皮肤刺激:类别2 (GB20593-2006)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 易燃气体 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对呼吸道损害 防范说明:操作: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 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 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金、 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个 体防护: 预防措施: ——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切勿操作。——远离明火、热源、火星、火源、热表面。禁止使用易产生火星的工具。——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静电,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保持容器密闭;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避免吸入蒸汽(或雾); ——防止溅入眼睛; ——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带呼吸防护器具;

烧碱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烧碱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 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20080528001 CAS No.:1310-73-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 有害成分含量CAS NO 氢氧化钠≥ 96%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8(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以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有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灭火的注意事项:避免水流冲击物体,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 第六部分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存储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浓度: 检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氢氧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m s d s安全技术 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标识 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 英文名:Sodium hydroxide; 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1310-73-2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无机碱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6%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大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小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间。应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雨天不宜运输。 第八部分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 前苏联MAC(mg/ m3): 美国 OSHA 100ppm,2mg/m3 ; 美国TLV-STEL ACGIH2mg/ m3

氨 安全技术说明书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 号 23003 CAS号7664-41-7 中文名 称 氨 英文名 称 ammonia 别 名 氨气(液氨) 分子式NH3外观 与性 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分子量17.03 蒸汽 压 506.62kPa(4.7℃) 熔点-77.7℃沸点:-33.5℃ 溶解 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2(-79℃);相 对密度(空气=1)0.6 稳定 性 稳定 危险标记6(有毒气体) 主要 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

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ppm,重度刺激。 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μg/m3,16周。 污染来源:在石油精炼、氮肥工业、合成纤维、鞣皮、人造冰、油漆、塑料、树脂、染料、医药以及制造氰化物和有机腈的生产中都有氨的使用和排放,氨系用氢和氮在触媒作用下合成,为制取各种含氨产品的主要原料。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氨气敏电极检测仪;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溴酚蓝检测管法、百里酚蓝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空气)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93,空气)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 度 0.20mg/m3(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3) 一级1.0 二级1.5~2.0 三级4.0~5.0

氨水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氨水分子式:NH3·H2O 英文名称: ammonia water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氨溶液 10%~35% 1336-21-6 二、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 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 氨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五、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 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六、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氨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溶液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溶液(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hydroxide CAS号:1336-21-6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日期:年月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氨溶液 含量:10%~35% CAS号:1336-2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

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

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20万吨烧碱说明书

7.3电气及电信 7.3.1电源状况 本工程为生产规模为20万t/a烧碱工程,位于德令哈市工业园8#地块北侧,而工业园内的110kV变电站位于9a地块的南侧,该站内设二台63MVA及二台50MVA的变压器双回路电源进线,其电压等级为110/35/10kV,距本厂距离不到1km,故其电源条件是可靠且优越的,完全可以满足本厂生产的需要。 7.3.2负荷等级 1、本工程的电解,氯氢处理、液氯、盐酸合成以及纯水等工段属于二类负荷,故35kV开关所及电解变电所、盐酸合成变电所及进线都是按二级负荷考虑。 2、在废氯处理工段有碱液循环泵(55kW)和引风机(37kW)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根据工艺要求,对该用电负荷采用UPS供电,UPS容量120kVA,电池容量按20分钟考虑。 3、消防泵用电负荷也为一级负荷,对该用电负荷采用UPS供电,UPS容量70Kva,电池容量按30分钟考虑。 4、仪表DCS装置负荷属于重要负荷,根据仪表用电负荷要求,选用一套UPS供电,UPS容量20kVA,电池容量按30分钟考虑。 5、其余的盐水精制、固碱、给排水、锅炉房及空压机站等辅助设施属于三类负荷。 7.3.3负荷计算及全厂变电所 全厂装机总容量约为74456kW,其中工作容量为71569kW,最大电动机为高压600kW,低压220kW,电解整流变压器16台,每台装机容量为5000kVA,全厂用电负荷由七部分组成,分别按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详见表7-3-1

计为 k-kWh,单位耗电量为2141kWh/T。 本厂用电除电解为直流负荷,循环水泵为高压电机外,其余均为低压负荷为提高功率因数,设计考虑在各车间变电所的低压配电室内设置低压静电电容器柜,对低压负荷集中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在循环水泵房的每台高压电动机旁设高压设高压功率因数就地补偿装置,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7.3.4大电机起动 为减小电动机起动电流,避免冲击电网、电动机过电压和能源浪费,凡容量在45kW~220kW的电动机均采用软起动器起动,对其中泵类设备为一用一备者,采用一拖二式软起动控制柜,从而节省低压配电柜的馈出回路及软起动器的台数。 7.3.5全厂供配电 7.3.5.1供电系统 1.供配电电压等级 供电电源电压:35kV 50HZ 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高压用电设备: 35kV 50HZ 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6kV 50HZ 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低压用电设备:380/220V TN-S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2 .35kV开关所 ( 1)35kV开关所主接线单母线分段,两路35kV进线电源引自德令哈市工业园9b地块的110kV总降压变电站。 (2)35kV配电设备采用35kV成套开关柜,设在用电负荷最大的电解工段南侧,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3)35kV断路器采用ZN-35型真空断路器。 (4)35kV开关柜控制及保护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 5)35kV开关所为无人值班,断路器的操作及控制在整流控制中心实施,整流控制中心布置在电解及二次盐水处理低压变电所上面。 7.3.5.2 供电方案的确定 第 3 页共 8页

新版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 企业名称: 邮编: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金属腐蚀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呼吸或皮肤过敏,类别呼吸致敏1A;对水环境的危害,类别1。 GHS 的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吸入可能引起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酸类、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接触。密闭包装,防止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十五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应与易(可)燃物、酸类、过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氨水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溶液;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 water;aqua ammonia;ammonia,aqueous solution 分子式:NH3·H2O 相对分子量: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混合物 CAS No:1336-21-6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含氨量高于10%,但不超过35%) 第类不燃气体(含氨量高于35%,但不超过50%) 第类有毒气体(含氨>50%)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燃爆危险: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放出氨气,温度越高,放出气体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橡胶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物: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