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贸易战争

贸易战争

贸易战争第一期: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8967301.html, 2010年05月06日 23:20 CCTV经济半小时


征服大海

主编:鄢闻余 编导:刘莹 摄像:景延 沈焱 刘勋

在15世纪的欧洲,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胡椒粒,正在创造着世界贸易的新变局。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上交通,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被阻断了。中世纪的欧洲人习惯在入冬前宰杀大量的牲口,并制成火腿等腌制品以便保存,而失去香料后,这些腌制品既不能长久存放,味道也大打折扣。失去调味品的日子让常年食用腌肉的欧洲人难以忍受,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寻找打破贸易困境的出路。


香料欧洲突破贸易限制的导火索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海波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海波

为什么香料对欧洲人那么重要,是因为他们,尤其葡萄牙的话,葡萄牙他生产粮食非常困难,那么他靠鱼牧,主要吃鱼吃肉,那没有香料的话就很难吃。另外保存的话,有香料就能够好多了。

西班牙皇家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卡洛斯·马拉穆德(大国)

在当时,14、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仅是胡椒短缺,此时的欧洲正陷于早期重商主义的狂热当中。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黄金白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但除了开采金矿和银矿之外,获取金银的手段只能靠对外贸易。然而此时的欧洲各国都在重商主义的指导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一方面竭力鼓励出口,另一方面大力限制进口,因为只有贸易顺差才能让他国的黄金和白银流入本国,整个欧洲贸易壁垒重重。为了追求更多的黄金和白银,开辟新的市场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时,一本一百多年前的游记成了欧洲新的商业指南。《马克·波罗游记》出版于14世纪,这位意大利人在书中记录了他在中国、印度所看到的无穷无尽的黄金、白银、香料,巨大的商业城(13.37,-0.93,-6.50%)市、华丽的宫殿建筑。这本游记在出版之初,被欧洲人当成是一个神经病人的臆想,但在一百年后,这本游记却激发了狂热追求香料和黄金白银的欧洲商人的强烈冲动。而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除欧洲、亚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海洋。欧洲人迷信的认为:向茫茫的西部海洋航行就相当于向地狱航行。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

究所副研究员秦海波:所以向西航行是不行的,所以它的目光一直是向南,他就觉得是那么我绕过非洲的海岸,应该是能够达到中国的,于是他们坚持,一直一代接一代坚持向那边。


葡萄牙王子恩里克 率先启动征服大海的航程

为了获得香料和真金白银,欧洲人克服了对大海的恐惧,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葡萄牙王子——恩里克,率先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在这个叫萨格里什的小渔村,恩里克王子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他的麾下聚集了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专家、学者。他们改进了中国指南针,把只配备一幅四角风帆的传统欧洲海船,改造成配备两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葡萄牙人就是凭借这些20多米长、60到80吨重的三角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海波:谁控制了世界的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贸易,谁控制了世界的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控制了世界的财富,谁控制世界财富谁就控制世界,所以是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世界。

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制,葡萄牙的船队一直沿着靠近陆地的海岸线,向南方航行。1460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三艘帆船沿大西洋(21.40,-0.82,-3.69%)南下,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迪亚士命令船队掉头北上,这时,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葡萄牙国王郑重地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好望角”。这意味着葡萄牙人即将达到梦寐以求的东方,连接东西方的海上商路即将被打开,象征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已被葡萄牙人控制在手里了。


葡萄牙香料交易量上升图示

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副院长: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过好望角,经过非洲再向东,寻求新的航路到达亚洲,从而和印度进行贸易。


葡萄牙沿着靠近陆地的海岸线向南航行

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在武力的支持下,葡萄牙在每一个贸易据点都与当地的统治者签订了对葡萄牙极为有利的贸易协议,甚至会专门派出军舰,掠夺阿拉伯商船,破坏欧洲其他国家与东方的贸易。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在16世纪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镑,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海波:贸易当中谁有利,是看它的军事,它的实力,它是大炮掩护着它的贸易,是兵舰的贸易。


葡萄牙依靠海权的暴富,让整个欧洲嫉妒得红了眼,然而从欧洲途经非洲再到亚洲的航线已被葡萄牙垄断,到东方去,必须要找到新的路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不甘落后,而这时一个叫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的人找到了这位雄心勃勃的女王,他告诉女王: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于是,伊莎贝尔女王成了哥伦布远洋探险的总赞助人。


伊莎贝尔会见哥伦布塑像


英国 伊莉莎白一世

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教授索尼亚·阿尔达·梅西亚斯:只有统一的国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资助哥伦布这样一场伟大的航行。

哥伦布率领女王资助的三艘帆船出发了,他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这大大刺激了哥伦布冒险的勇气,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安和愤怒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之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

西班牙国家远程教育大学主讲教授卡洛斯·马丁内斯·萧: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


北美洲巴哈马群岛全球贸易的起点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全球贸易的版图开始清晰起来。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西班牙人刚刚进去的时候,就发现美洲这个地方几乎是荒凉一片,没有什么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可是后来突然之间发现这个黄金有大量的收藏,

与葡萄牙在东方的贸易垄断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贸易掠夺更加直接。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海波:美洲这个地方同时又是一个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银矿的开采地,所以一直到今天仍然是这种情况,所以美洲银的产量非常高。所以西班牙人就通过掠夺美洲的黄金和白银这个国家就变得非常非常地富裕。

葡萄牙和西班牙,靠冒险精神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单靠冒险并不能让贸易持久顺畅地运转下去。虽然财富像潮水一般涌入了伊比利亚半岛,但这些真金白银并没有转化为产业,王公贵族甚至将数以万计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从

自己的国土上赶走,葡萄牙国内工业极度萎缩,衰败成为了它们无法改变的命运。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若尔金·麦哲伦:我们知道,一个机构极有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不能做出改变而衰落。

当全球贸易走过了靠冒险精神领航的最初阶段,它现在需要一种更先进的商业模式来满足资本对于超额利润的追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挑战者出现了。1602年,荷兰成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商人为了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他们决定自己筹集远洋航行所需的大量资金。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维姆·范登德尔: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馆长洛德韦克·瓦赫纳尔:他们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那时候,这些钱值几十亿,用这些钱他们建立了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社会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连荷兰政府都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维姆·范登德尔:(政府给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出航了。西班牙国王几乎是用鄙夷的态度对待这个不自量力的挑战者。但是,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馆长洛德韦克·瓦赫纳尔:前十年他们(东印度公司)没有付任何的利息,因为投资者喜欢把钱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亚洲建立一个贸易王国上面。做完这些,十年后,公司第一次给股东派发了红利。

连续十年不给股东们分红利。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什么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是因为: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经活跃

着超过1000名的股票经纪人。他们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经出现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丁一凡:你要去这么远的路程,一去就几个月,然后这么远运回来,所以就产生了银行抵押业,然后在银行抵押业的时候又出现了保险业,保险业就是说船坏了怎么办,而在保险业发展的过程中间,慢慢又产生的期货,商品期货,商品期货也是在荷兰出来的。

这里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从事股票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包括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内的外国人。大量的股息收入从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米的院子,流入荷兰国库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这一次,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这就是建立银行。

英格兰银行博物馆馆长约翰·基沃恩: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它是一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它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有一定数量的支付款都要经过银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银行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那时叫做“想象中的货币”。

英国开始在全球推动自由贸易主张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8967301.html, 2010年05月06日 23:20 CCTV经济半小时
历史学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荷兰的市民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这种先进的运作模式帮助荷兰把贸易触角伸得比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要更长,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当时荷兰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商船队,这个商船队很庞大,当时荷兰人口,就17世纪,17世纪荷兰的 人口就100多万不到200万,当时的商船队有1.6万艘船,那么1.6万艘船,这样一个庞大的数目,即便是在今天的话它也是一个,也是很大的。

17世纪中期,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6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大量的财富使得国家武装力量大为增强,荷兰已经成了一个让葡萄牙和西班牙都畏惧的海上强国。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

殖民地,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 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荷兰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作纽约。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 馆长 洛德韦克·瓦赫纳尔:阿姆斯特丹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请看这幅图,这幅《阿姆斯特丹女神》。17世纪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的中心。这就是为什么阿姆斯特丹女神的手放在了地球的上面。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这个世界是我们的。

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但荷兰人遇到了那个时候所有到中国的外交使团都会遇到的一个麻烦,就是在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事实上,一直到18世纪末,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使团成员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条件的原因:“我们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 而荷兰人的重大利益就是通商和赚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丁一凡:因为国家之间,它的竞争除了这种财富的竞争还有实力的竞争,实力竞争就发现最后它要演化成通过贸易,通过经济,通过战争的手段,要把以前的东西给遏制下去,然后它取而代之以后,它要垄断来攫取垄断贸易中间得到的一些财富,所有的欧洲列强整个发展故事都是这么一个过程。

欧洲大陆上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靠海外贸易暴富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大西洋(21.40,-0.82,-3.69%)上一个岛国,这个岛国就是英国。油画上这位女性,是十六世纪中期英国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这是一位足智多谋同时又对黄金白银有着浓厚兴趣的女性。伊丽莎白一世发现,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英国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也发展海洋贸易呢?

钱乘旦:英国当时是一个弱国,而西班牙是一个强国。001126早期的时候它不敢西班牙正面的对抗,所以它就采取了一种很不光彩的做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海盗活动吧。


德雷克 世界上一地个完成亲自环球航行的人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他们像私掠船者一样行动,差不多就是海盗了,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

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她把它看作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

就这样在女王的支持下,1580年,英国海盗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在这次历时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乘旦:这一次抢劫活动在英国的历史上非常非常地著名,因为在英国的历史上著名是因为他的这一次行动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实际上他的这次活动是得到了当时的女王就是伊丽莎白一世支持的,而且伊丽莎白本人还在这次活动当中,那还投了资有股份。

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高贵的女王亲自来到了德雷克的坐舰上,隆重地授予这位海盗骑士称号。此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海外掠夺的行列中。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乘旦:在当时的英国,德雷克就被当做一个民族英雄。可是西班牙对于这种抢劫活动是非常非常地恼火。


西班牙攻打英国

一次次的争夺和冲突之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的夏天,他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这个拥有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20000名士兵的舰队在大西洋上劈波斩浪,他们已经称霸了半个多世纪,这次的目的是要教训英国。当时全欧洲都认为西班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踏平英国国土,但是幸运女神站在了英国一边。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刘新成: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西班牙马德里 大地女神广场

从7月21日到29日,双方舰队相遇于英伦海峡。西班牙兵舰体庞大,运转不灵,在英国轻快战舰的机动攻击下遭遇重创,狼狈逃窜的西班牙舰队又在海上接连遇到两次大风暴,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无敌舰队”在海上消失。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教授 波琳·克罗夫特:此次胜利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回顾历史,它确实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无敌舰队惨败后50年间,西班牙仍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显然其根基已经动摇。

虽然打败了西班牙,但当时英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称霸海洋。取代西班牙成为海

上霸主的是荷兰,英国还需要时间积蓄力量。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英国终于向荷兰的贸易霸权发起了挑战。1651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列,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

北京师范大家历史学院教授 郭家宏:实际上这个政策就直接的打击了当时的欧洲的荷兰,打击了他们荷兰的航海。

荷兰人被激怒了,1652年英荷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荷兰人和后来的法国人都挡了它的路。因此英国必须利用它的海军,挑战所有这些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争夺他们的殖民地和贸易。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被迫承认了英国颁布的航海条列。之后,英国和荷兰又接连爆发了两次战争。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乘旦:这个三次战争双方各有输赢,可是最终英国还是占了上风。

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了驰骋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英国逐渐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乘旦:英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就是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资产阶级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整体

最初,英国政府沿袭了欧洲大陆各国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一方面实行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他国商品进口的贸易政策,比如废除了毛纺织品的所有出口关税,对谷物等商品出口给予奖励或补贴;另一方面在海外拼命抢夺竞争对手的殖民地,打压竞争对手的海外贸易。如果英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它的命运也会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一样,会被新的贸易竞争对手取代,但幸运女神又一次垂青了英国。1688年,英国爆发了没有流血的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及政府逐渐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封建专制的君主统治在英国结束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一个完完全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国家出现在了人类历史的舞台上。这个国家注定要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1733年,兰开夏的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到176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机械修理工詹姆士·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在琢磨怎么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赚取更大的利润。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世界上第一列火车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

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英国占世界制造业份额

工业革命让英国的棉纺生产力很快过剩。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当时的英国人口不到2000万,生产这么多的衣服、布料后卖给谁呢?一个睿智的英国人在这时开始全面反思统治欧洲长达三百多年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亚当·斯密认为,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征服(其他领地)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如果说,瓦特靠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后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贸易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获取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中国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教授 《国富论》中文版译者 杨敬年:斯密的理论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以前发表的,它起了一个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强国。世界霸权国家,也使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伦敦议会大厦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开始在全球推动自由贸易主张,先废弃《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又废弃《航海条例》,不再要求英国以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必须由英国船队运送,结束英国海运公司的垄断,使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期。英国这种打开大门的自由贸易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1760年英国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只有1.9%,到1830年上升至9.5%,1860时则高达19.9%,其贸易额占全欧洲的20%,其制造品出口量占世界制造品贸易的2/3,让只占世界人口2.5%的英国成为主宰世界的帝国。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教授 尼古拉斯·克拉夫茨: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种经济的自由化是在英国早已取得了在工业领域绝对的领先地位后才得以实现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我们才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拿破仑战争,这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亚当·斯密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是这次战争最好的注脚:拿破仑曾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但是这位法国英雄却没有想到,无论自己用多么强大的力量,采取什么严格的封锁措施,也难以阻挡“小店主”国家的产品涌入它要去的地方。拿破仑

更不愿承认,即便是自己的军队与英国人面对面作战时,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也都是来自英帝国的棉纺织品。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 教授 理查德·哈丁:事实上,在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而整个欧洲正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因此当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贸易战争第二期:自由贸易 大旗易主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8967301.html, 2010年05月07日 21:26 CCTV经济半小时

英国的工业化时代


亚当·斯密肖像图


1990年各国占全球工业产值比,美国已遥遥领先,英国在德国之后居第三。

主编:鄢闻余 编导:井天增 摄像:徐盛 小张明

2010年4月30日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盛大开幕式。(焰火 音效 场馆全景)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也罕见地用中文致辞。

蓝峰: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的城市革命国家举办,感到无比高兴。这次精彩的世博会将展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崛起。

其实回溯到世博会的起源,是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当时共有25个国家参加,而主办方英国举办世博会的目的是为了贸易。

当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送了展品去参展,可是所有其他的地区国家参展的展品都是土特产,要么是手工业制品,工艺品就是这些,那唯独英国它全部参展的几乎全部是工业品。所以这一次世博会其实是英国向整个的世界展示了它的工业的力量,蒸汽机、火车、煤等等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

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工业化国家,它的工业力量差不多等于除英国之外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工业力量的总和。但是英国的人口有限,大量的工业品迫切需要找到海外市场。但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在实行贸易壁垒严重的重商主义,英国一方面极力向各国推荐自己的工业品,另一方面它向全球提出了新的贸易主张----自由贸易。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自由贸易的理论,他认为:“贸易促进社会分工,更细的劳动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提高,后者进而带动需求与供给的增加,需求与供给的上升又进一步回过头来促进贸易的发展,使市场容量与深度发

生新的升华。”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保罗·肯尼迪:亚当·斯密认为,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征服(其他领地)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事实上,当时的英国是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820年,英国制订的制造品平均进口关税率是45%-55%,而当时北欧的丹麦是25%-35%,欧洲中部的普鲁士是8%-12%,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只有6%-8%。为了打开别国的市场,英国率先取消了本国的贸易保护,希望通过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了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取消了丝织品进口的禁令。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1854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英国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到1875年,英国对制造品平均进口的关税率已经下调为0,而丹麦下调到了15%-20%,普鲁士下调到了4%-6%,荷兰下调到了3%-5%。

这个时候它已经不需要条例来保护了,相反的它需要自由的向世界各地去发展,就是英国本身经济迅速的发展,产品极大的丰富,而且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强,他就需要其他国家也向他开放市场,开放市场就推行这种自由贸易。

由于拥有无可匹敌的工业优势,自由贸易政策让“英国制造”得以在更广阔的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制造品的出口量占到了世界制造品贸易的2/3。但英国在推行自由贸易的时候,依靠的并不完全是英国产品的竞争力。

一方面它通过一些外交谈判了,一些方式。另外一方面也都推行,采取一些武力,如果不同意的话,那么就动武,最典型的就是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战争的导火索源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遭到了中国查禁。为什么当时自称最文明的国家要向中国走私毒品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的产品无法同中国的产品公平竞争。

有一个英国商人,拿着中国,中国当时还没有工业化,所以中国都是土制的,但是中国的纺织水平非常、非常高,以至于他拿中国的木织机,就是木头的这种织机的,手工业的这种东西,织出来的丝绸和棉布的产品,一个英国商人把这个产品拿到英国去,跟它的机器纺织织出的老板说,你能不能用这个价格给我织出来这样的布,英国这个纺织机老板看了看说,我做不到



事实上直到19世纪初,英国始终没有什么大宗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易,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却是英国必不可少又无法替代的进口品,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流入到中国。于是英国选择了向中国倾销鸦片。两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在中国贩卖鸦片完全合法化,中国为进口鸦片每年流出3000~4000万两白银,据马克思说,鸦片收入提供了英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但给中国人带来切肤之痛的鸦片战争,却在英国的历史书中却被轻描淡写,这是因为在19世纪,英国在自由贸易主义的大旗下发动了太多类似的贸易战争。

那它为了追求它的商业利益,它主要的是要求打开世界各地的门户,然后通商,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愿意按照它的要求进行所谓的自由贸易的话,它就会去,就会去打击,就会派军舰过去惩罚,这就是炮舰政策,所谓的炮舰政策就是这个东西。

就在“日不落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这一次站在最前沿是刚刚崛起的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发生了很重要的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动力方面来说,蒸汽已经老了陈旧了,电成了这个动力。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电气行业,电力工业等等。钢也取代了铁,钢成了比铁更重要的材料了,那么机械行业在钢的基础上面它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部门,除此以外新的工业部门比如说化工、石油这个电力、电气、新的交通工具等等,这些就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的龙头产业。那么英国恰恰就在这样的一个转型过程当中它落伍了。

为了避免和英国这样的工业强国进行直接竞争,让本国的新兴产业有一个不受冲击的发展环境,在德国,一位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是完全反对自由贸易论,他说你后起的工业国家,在自由贸易理论里头就会被人扼杀,被人弄死,所以你只有树起你自己的关税,统一的关税,保护你的幼稚产业,让你的工业有一定的发展的市场,你才能够发展起来。

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卑斯麦,采纳了这种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的发展模式,1879年,德国推行了声势浩大的增加关税的政策,目的在于巩固德国地主和重工业主义者的利益,史称“铁与黑麦的联姻”。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迅速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德国靠着保护主义,靠着这个东西发展的非常、非常快

在大西洋(21.40,-0.82,-3.69%)的另一端,美国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起步

了。而且它的贸易保护政策比德国更有过之。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首次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概念。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我对关税知之不多,但我很清楚,当我们买海外制造品时,我们得到了商品,而外国人挣了钱。当我们买国内的制造品时,我们既得到商品又挣了钱。”而美国的另一位总统威廉。麦金利则说得更加直白:“我们在农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矿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制造业上领先所有国家。我们领到的这些奖杯,都经过数十年的保护关税。”从1875年到1913年,当英国制造品进口平均关税为0的时候,美国的进口关税是40%-50%,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美国始终是世界上制造业进口平均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

因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是靠贸易保护来维持它的市场,维持它的工业发展,所以发展起来了。

德国、美国这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不仅在本国树起贸易壁垒,阻止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工业国家的产品进入,同时它们还打起了这些老牌帝国海外殖民地的主意。1900年,美国占全球工业产值的36%、德国占16%、英国占14%,法国占7%,但是英法的殖民地却比德国和美国多得多。

新兴的国家开始去争夺殖民地,他们要的就是非常具体的一块一块的殖民地,它要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以后它就把它圈起来围起来,然后就建造一座贸易壁垒,贸易之墙。

这么一来的话,就把英国挡在外面了,英国本来是全世界通行无阻,现在被一座一座的墙挡在外面。

就是自由主义的理论被逐步逐步的放弃,国家的干预重新开始了,它(英国)也开始去构建一座贸易的墙,建造关税壁垒,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大体上是到20世纪的30年代,它最终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了这些工业强国的矛盾异常尖锐,各种磨擦和冲突也越来越频繁。最终在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丁一凡:就很快的这种摩擦就慢慢、慢慢升级,就变成了,最后衍生成真正的战争。

在一战中,欧洲一共有1000多万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17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向战争 双方提供军事物资的美国其商品出口总值翻了一倍,GDP从249.2亿美元增加到639.7亿美元,增长了156.7%,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二十个国家的债主,掌握着世界黄金储备的40%。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德:当时战前美国欠欧洲国家的30亿美元,到战后欧洲国家欠美国的100亿美元。

国际贸易新秩序出现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8967301.html, 2010年05月07日 21:26 CCTV经济半

小时
1913年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福特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厂,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煤、铁、砂子和橡胶从流水线的一头运进去,有2500辆T型车从另一头运出来。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日趋成熟,对橡胶的需求量大幅增长,而橡胶的产地恰恰集中在英国的殖民地,英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上的较量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为了制约美国,1918年,英国推出了史蒂文森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超武;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禁止向英联邦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出口橡胶,你如果出口的话,关税价格是出口到英联邦成员国的4倍,所以通过这种措施来保证英国对原料市场,对自己殖民地的一种控制。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为保护国内市场,各国竞相开征新关税,并实行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

王晓德:你像192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国税通过了紧急关税法,提高了农产品(16.24,0.17,1.06%)的税率,紧接着1922年的时候,美国又通过了一个关税法,不仅对农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而且对,尤其是在战时出现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

在国力日渐衰退和全球贸易环境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下,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已经与自由贸易的精神渐行渐远。到1931年9月止,仍有80%以上的进口商品免税。不过在大萧条的打击下,英国的金本位制已形同虚设,自由贸易政策实在是难以为继了,英国被迫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1932年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持续了一百年的自由贸易在英国正式宣告结束。

就弱小的时候需要国家来保护,那么一旦这个经济强大了就需要自由,需要自由贸易,那么相对别的国家又崛起,自己又相对衰弱的时候,又想要求保护,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轨迹可以说。

1929年10 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 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股市的崩溃,意味着人们对于投资的信心没有了,人们的财富转瞬消失,所以,投资和消费都开始下降。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了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到1932年,全美证券贬值总计840亿美元,比当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开始了。

戴超武:这个看似是在美国本土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实际上同欧洲各国,特别是同英国、法国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快也传到了法国,传到了英国,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种波及全球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都在启动着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在1930年初蔓延到英国,使英国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并在1931年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英镑地位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剧烈冲击。1931年9月20日,英国正式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并将英镑贬值30%,以改善其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王荣军:实际上这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英国没有能力,或者说英国能力不足以去解决这样一场事件,英国的力量不足以对付这场危机,这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当英镑贬值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许多外国央行损失惨重,并被斥责为对外汇储备处置不当,有多家央行负责人被解除职务。时任荷兰央行行长的杰拉德威瑟林引咎辞职,英镑崩溃给荷兰外汇储备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最终使他自杀谢罪。

王晓德:因为英镑贬值,贬值实际上就是要促进出口,促进出口,提高关税,英镑贬值,促进出口,也造成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也是想促进出口,这样就引发了,为什么叫货币战?就是引发了各国之间的这种货币战

危机全面爆发后,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钢铁公司平均每年售出600部机车,可是1932年一整年只卖出了一部。企业的不景气让美国的失业人口剧增,到1932年初,美国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大约是当时全美人口的15%,1932年9月《财富》杂志估计,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口在内,全美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福格尔:我们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大萧条,造成了极大的焦虑,很多人的亲戚朋友都失业了,那时很多人还不习惯依靠政府的帮助。

戴超武:因为失业,这一次危机失业人数非常庞大,对吧?以至于酒店的高层的建筑里面来住人了,然后就会问他,你是来睡觉,还是来跳楼?

1929年4月,美国国会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关税议案,要求全面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以保护美国的本土产业。

戴超武:有34个国家向美国提出正式的抗议,因为它定的总体的关税大概上升到53%,53%还要多,所以这个是美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有

史以来关税最高的一次

但是胡佛总统不顾30多个国家的反对,在当年6月正式签署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该法律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32年进口情况,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

戴超武:签了以后其他的欧洲,包括日本的国家很快跟进,就是关税壁垒,一般的都是上升到50%,就是和你看齐嘛,你是对我的产品加收50%多的关税,那么我也要收你同等的关税

这样一来,原先指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幻想在各国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以世界进口总额为例,1928年时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巨幅下滑到了246亿美元,还不足大危机前的一半。

王晓德: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各国之间竞相发生贸易战和关税战,国际贸易几经瘫痪。对于美国这个外向型的国家来说,损失尤为严重

罗斯福:你能说出我竞选的口号吗?

女 孩:幸福的日子又来到。

罗斯福:对,就是这句。

在大萧条带来的创伤还未平复的时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笑容和自信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在1933年3月4日称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在他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有近十万人冒着严寒来聆听他的演讲。

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博物馆历史学家 鲍勃·克拉克:他告诉美国人民要抛弃恐惧,齐心协力帮助国家走出大箫条。

随后,罗斯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新政,史称“罗斯福新政”,其核心是改革、复兴和救济。当时,面对国际贸易几乎陷入瘫痪的情况,罗斯福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振贸易。

王晓德:当时罗斯福在1933年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他说他将竭尽全力来恢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这个时候,很多美国人也开始呼吁各国拆除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赫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一直主张通过自由、互惠的自由贸易,来增加美国的商品输出;同时通过减免关税和逐渐的消除关税,来消除各国之间战争的根源。1933年5月初,赫尔率领了一支阵容强大的美国代表团出席伦敦经济会议,他非常希望能在这次会议上与各贸易大国就互惠贸易达成共识,为此,他还随身带着互惠贸易协定的副本。他也希望罗斯福能够动促国会,授权总统在一定期限内有权利与这些贸易大

国进行谈判,相互降低关税。但当时罗斯福考虑到来自国内的压力,没有答应,赫尔的计划最终泡汤,赫尔对这件事情非常气愤,差点以辞职抗争。

王晓德:因为30年代的时候,国会内的孤立派的实力非常强大,罗斯福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这个啥,对孤立派也礼让三分,

实际上,罗斯福是自由贸易的忠实追随者,主张互惠贸易,他只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在赫尔和罗斯福的推动下,1934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互惠贸易法,授权总统在三年之内与其它国家进行互惠贸易的谈判,经过谈判,美国与许多国家达成了互惠贸易协定。

王晓德:这个互惠贸易协定的达成,对美国恢复国际、恢复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对罗斯福采取的摆脱经济危机的战略起了促进的作用。

1934年8月,希特勒在德国继任总统,并将总统和总理的职务合二为一,称为元首,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使美国成功走出了困境,但在德国,应对危机的方法却是纳粹的崛起。

王晓德:西方国家解决经济大危机走了两条路,一条就是罗斯福的新政,另一条就是日本和德国采取了军国主义的这样一种方式,试图通过战争的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危机。

希特勒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他采取的经济措施使德国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阴影,也因此获得地下层民众的支持。希特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第三帝国初期也就是1933年到1938年就实现了,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国内政权巩固之后,希特勒渴望在欧洲建立纳粹霸权,为达到目的,他在1939年入侵波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一战类似,美国再次成为了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王荣军:就是美国成为这个二战实际上最大的赢家,就是举一个数字吧,就是它的黄金储备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曾经达到过,就是占世界黄金总储备的74%。

这就是二战刚刚结束时的伦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侵袭,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空军密集的轰炸之下,英国的重要城市几乎成为一片瓦砾,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各国也是遍地狼藉。这个时候,已经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美国抗衡,美国也顺理成章地开始考虑制定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同期:王晓德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杜鲁门在一次讲演中,趾高气扬地宣称,“我们是经济世界的巨人,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1944年,来自44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一起商讨战后国际经济运行的问题。

戴超武:最主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呢,它最重要的影响是完成了一次霸权的交替。我们讲就这个世界的经济霸权的交替,就是讲,从英镑的霸权转到美元的霸权。

会议最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是:确定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同时成立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

王荣军:从金融,从贸易,它规定了,就是各国,各个经济体之间,应该以什么样的规则来交往,它规定了这个,规定了这个国际经济体系的这个运转规则。

关贸总协定中明确规定,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能再随意提高关税,或者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的协定,如果要强行实施,就有可能遭到其它国家的经济制裁。

王晓德:就是国际上有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你要想获得,你要想得,你就必须让人家也要得,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双赢的结果,就是说你要获得别国的市场,你就必须要让渡本国的市场,来换取人家其他国家对你的产品开发市场

此时的美国急于释放战争期间积累的巨大产能,所以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销自由贸易主义,希望全球各个市场的大门都能向自己敞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才真正彻底从贸易保护投向自由贸易的怀抱,这时,距离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支持自由贸易,已经过去了整整168年。

王晓德:这样就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秩序,没有出现像在30年代出现那种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这样一种局面。

贸易战争第三期:布雷顿森林体系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8967301.html, 2010年05月09日 22:09 CCTV经济半小时
1941年8月,在大西洋(21.40,-0.82,-3.69%)北部港口的一艘军舰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一次历史性的会晤,会后双方发表联合宣言,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宪章全文共8条,其中第四条宣布: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在1932年英国放弃自由贸易之后,自由贸易的大旗再一次被高高举起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崔丕:战争的前景可预见的时候,盟国的主要首脑就已经着眼于规划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6月6日,二战中的盟军对纳粹德国展开了代号“霸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就在欧洲战场硝烟弥漫的时候,在美国的倡议下,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等44

个国家的经济特使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他们要为战后的全球经济重建绘制蓝图。会议原定在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重建国际经济秩序,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通过了,涉及投资领域的《建立世界银行协定》通过了,但涉及贸易领域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却胎死腹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丁一凡:布林顿森林体系就是要防止贸易的恶性竞争,包括贸易的垄断,就是保证自由贸易。

这份被称为“哈瓦那宪章”的国际贸易组织文件被美国国会否决了,因为许多国会议员担心如果美国此时开放国内市场,其他地区的廉价商品就会大量涌进美国,从而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但是自由贸易主义者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想出了一个绕开议会的办法。1947年,各国政府根据哈瓦那宪章的精神制订出一份临时性文件,这是一种低等级的政府机关之间的行政协定,不需要议会审批,只要各国代表签字即可生效。这个临时性文件就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条约文件,它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使得因贸易磨擦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尽管它的名称中有“临时”的字样,但是却沿用了47年,直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在这47年里,全球关税大幅度降低,平均关税率从40%下降至4%以下,吸纳了上百个缔约方,举行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处理了百余起贸易争端,发展了货物贸易规则并成功地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纳入其法律制度框架内,全球贸易渠道的畅通导致贸易额成十倍地快速增长,极大地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并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当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时,我们不得不感叹当年关贸易总协定的设计者坚持自由贸易的远见卓识。

崔丕:他们认为二战起因之一就是战前大国之间的关税战和贸易战,所以他们认为战后应该建立一个自由多边的贸易体系。

战后初期,美国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出口,美国的工业产值大约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它的贸易量占全球出口贸易的1/3,黄金储备占全球黄金的3/4。到1950年,美国人均GDP是西德的4倍、日本的15倍;但在全球贸易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国,很快就发现另一个大国在威胁自己的地位。横亘在东欧和中北亚的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不断加强自己在东欧国家的影响力,这也让西方世界倍感压力。

崔丕:苏联认为自己的安全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安全,所

以它要求东欧国家逐渐抛弃联合政府。建立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政权,那么这是一个安全观,它认为是地缘安全。那么美国认为苏联的势力在扩张。

1947年,也就美英等23个国家签署关贸总协定协商降低关税的时候,美国对苏联展开了经济封锁。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

崔丕:这个时期美国的主要决策人物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信奉的意识形态本身具有扩张的张力,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不遏制住苏联的扩张,西方的安全整体就会受到威胁。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地是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抗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同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应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扩大,随后几年美国又陆续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签订了单边或多边条约。

崔丕:在欧洲从北约经过中进东的中东条约组织,再到亚洲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澳新美条约组织,等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沿着共产党国家地理上的那个外延线建立起了这种军事防线。那么这是一个美国所谓要对付共产党国家威胁的一个办法——搞这种多边的安全组织。

冷战并不仅仅意味着两大阵营军事上的对抗,同时,也宣告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战开始打响。1949年,美、英、法、德等17个国家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目地就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

崔丕:那么当西方工业国家对共产党国家实行贸易禁运之后,对于共产党国家带来一个长期性的影响就是失去了西方市场。那么它的资本的积累就主要靠内部积累来完成,他们的贸易就被局限在社会主义之间的贸易。

为了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阵营开出了4张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都属于禁运范围,到70年代后,禁运产品主要向高技术领域集中,凡是能够对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变革的新技术,基本都在禁运范围之内。

崔丕:比如说航空航天技术、海底石油勘探技术、实验室技术,能不能做到真菌无菌恒温,这都是实验室的一些必备条件吧,等等,凡是属于在这个清单范围内是一概禁止向共产党国家出口。

冷战把世界割裂为两个阵营,两个阵营之间的贸易量急剧下滑,国际贸易基本只在各自阵营内部进行,这对全球贸易带来的影响几乎无法估算。同时,为了孤立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还把60多个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拉进自己的阵营,并且通过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