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桥》课堂教学实录

《桥》课堂教学实录

《桥》课堂教学实录
《桥》课堂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题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2.教师准备、整合好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与评析:

一、激趣引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

2. 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却知道你为了谁。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播放纪念抗洪救灾的歌曲《为了谁》,既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调,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环节为引入学生文本对话打开了突破口,找准了切入点。】

二、合作交流

1.师: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导:在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了几个关键词,洪灾老汉人们,那本文的主人翁是谁?(老汉)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救出村民的?(洪水来临的时候)

【评析: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品读感悟

师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如其来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

生汇报:

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句子用心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生:汇报,谈感受。

生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洪水像魔鬼一样非常可怕。

师:你用魔鬼这个词来形容洪水非常恰当。你体会的不错。谁还想说?

生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雨下的很大。

师: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倾盆大雨)

生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我体会到水位在不断上升,形式非常危急。

师:你很会思考,说出了你独特的感受。(指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词、句谈体会。)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看,这些句子简洁、精炼,却字字千钧,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位不断上升,灾情不断加剧,形势不断严峻,下面我们让我们再通过一

段视频,进一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

(观看视频,想象体验)

播放视频,老师激情描述:洪水来了,它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它冲毁了道路,冲塌了房舍,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这时,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睡梦中。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假如你就是当时的村民,你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像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生1:我会吓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说出了你的真实感受。

生2:我会不顾一切的跑出去逃命。

师:你说的很实在,相信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赶紧逃命。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

师: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出人们表现的词语。

生1:你拥我挤

生2:跌跌撞撞

生3:疯了似的

师评价:同学们读书读的很仔细,找出了文中的关键词。

师小结:同学们,我想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都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现在让我们通过读,再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吧。(指生配乐读)【评析: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借助画面,教师陈词,通过自读、自悟,谈感受。】

过渡:师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读到这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座木桥是人们逃生的唯一出路。

师(画窄窄的桥),描述:这座窄窄的木桥竟然是全村一百多号人逃生的唯一生路。桥的一边是死的危险,桥的另一边可能就是生的希望。(板书:死生)师:全村一百多人就这样疯了似的,你拥我挤的涌上木桥,你想可能会发生什么后果?

生1:木桥会塌,人们会掉进水里被冲走。

生2:会造成桥毁人亡的后果。

师:同学们,面对灾难逃生时人的本能,就当人们失去理智疯了似的涌上木桥时,却有一位老汉泰然自若的站在木桥边,他在干什么呢?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评析:通过人们的反应和木桥的窄小,引导学生想象,突出老汉与村民们不同的表现,为下文理解老汉的品质和精神做好了铺垫。】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师随机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这两个句子,你会找哪些?

生1:站着

生2:不说话,盯着

生3:像一座山

师:(出示这几个词语)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去读这个词,另一只眼睛要读透这个词,你能找一个词语去好好读一读吗?

生1:“他像一座山”我体会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非常需要一个人出来指挥这乱哄哄的场面,此时的老支书就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师评价:你真正用心读书了,你读出了自己的思考,非常好!)

生2:“不说话,盯着”从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老汉可能在想办法逃生。

师追问:是想办法自己逃生吗?

生2:不是,是想办法帮全村人逃生。

生3:“站着”告诉我们老汉可能是第一个来到木桥前的。

师追问:那他为什么不先自己逃生呢?

生3:因为他想着要让群众先逃生。(师评价:你想的很对,说出了老汉心中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了“像一座山”来理解老汉,现在就让我们像大山一样

铿锵有力地读读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像大山一样站的稳稳地,想着办法救人们。再读这句话——(再次齐读)

【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鱼场更会让捕鱼者自主发现、自主行动,最后满载而归。】

师:还有哪些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出示句子)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汉很着急,扯破嗓子喊话。通过“沙哑”一次可以体会到。

师追问:老汉为什么要喊这么大声呢?

生:因为当时洪水的声音很大,必须要大声喊人们才能听得见。(师评价:你能结合全文来理解,真不错。)

生:因为当时的场面很混乱,所以要大声喊话。(师评价: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说的很对。)

师:同学们仔细看这个句子,期中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你都会有新的发现。

生:老汉说的话很简洁。

生:三个叹号说明老汉说话很有力。

生:老汉心系群众,让群众先过去。

生:老汉关心群众,为人民着想。

师:再读一读老汉的话,你读出了什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引读:洪水逼近了,死亡逼近了,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的喊话:人们就这样疯了似的拥上木桥,后果不堪设想,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当把人们的利益放在首位,老支书沙哑的喊话:【评析:创设情景引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老汉心系群众的品质将学生潜移默化,震撼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

师过渡:是不是所有人都听从了老汉的说法呢?

生:有人不同意,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师:老汉是怎么回应的?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师指导学生有感读。读出冷冷的语气。

师: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头豹子。’”

师点拨:(1)句中表现老汉动作的词语有哪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个怎样的老汉?读出老支书的愤怒与无私。(2)哪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揪,我体会到老汉很生气。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汉为什么生气?

生:因为小伙子不守纪律,他是党员,却没有排到后面去。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老汉不把小伙子揪出来,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人们会乱了秩序,还会出现你拥我挤的场面,桥还是会塌。

师:正是因为老汉想到了这点,所以他把小伙子揪出来。让我们带着刚才交流的感受读读这个句子。

师过渡:后文还有描写老汉和小伙子之间举动的句子吗?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在这个句子中也有一个醒目的动作,你找出来了吗?

生:推。

师:同学们,刚才老汉还生气地把小伙子揪出来,现在却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去,从这两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为什么推小伙子呢?

生:老汉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小伙子。

师:水渐渐窜上来了,让我们帮老汉一起推一把,

引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容不得多想请你给老汉加点力气推,读------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地推,读------- 【评析:老汉干脆利落的两个动作“揪、推”,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大义灭亲、父爱如山”的高大形象,读罢此文,身临其人。】

师小结:然而洪水无情,突然“轰”地一声,木桥断了,人们站在对岸的高地上,再回头看,(边说边擦掉板书)没有了窄窄的木桥;没有了美丽的村庄;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了如山的老支书。一切都没有了……此刻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老汉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广袤的天地之间。同学们,谈歌的这篇小小说呀,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中的老支书再过不长时间就要退休了,

故事写到这并没有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的结尾。

四、总结升华

1.出示结局,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结尾,你突然明白了什么?

生:原来老汉和小伙子竟然是一对父子。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老汉刚才的那两个动作,一揪和一推,是有情还是无情,对谁有情?对谁无情?

生:揪是对小伙子无情,对群众有情。

生:推是对小伙子有情,对自己无情。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动作,揪字,在儿子和群众之间,老汉选择了群众,这不正是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吗?推字,在老汉和儿子之间,他选择的是儿子,这又是一位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深的父爱。

2.想想来祭奠老汉的还会有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出示老汉画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老汉,一位农村老党员,为难关头,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无疆,父爱如山。木桥虽然冲塌了,但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我们党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桥梁,(板书:为人民服务。写成弧形象征桥梁。)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板书:舍己为人永垂不朽)老汉的高大形象将永远记在我们心间。这也是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五、课外延伸

师过渡:同学们,这是课文中的一位无名英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同样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出示图片,师描述。这是在雪灾和地震时拍的照片。2008年1月26日,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巍巍铁塔不堪冰雪的重压,折断坍塌,三位队员上塔除冰,不幸因公殉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喊出这三位队员的名字:罗长明、罗海文、周景华。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捍卫了电网的安全,是何等的悲壮。这是08年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的爱人在给谭老师擦拭遗体上的灰尘,在地震发生的一刹那,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了四名学生,学生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同学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播放视频《为了谁》)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们以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了别人的生命,这是何等的

悲壮。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老师有个提议,让我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向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向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队礼。(全体起立,敬礼。)

【评析:此环节深化了主题,通过拓展生活中的英雄事迹,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借助歌曲视频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最后以行动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正如课标所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了大语文观教学策略。”】

六、作业

1.推荐阅读: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2.继续搜集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字及其事迹。

七、板书设计:

16桥

舍己为人

永垂不朽

【评析: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主人公——老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智慧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策略P93页:精读课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P82页:实施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3.《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P48页: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解说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板书文题)设计(二)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经典模板 (3)《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突破:聚焦老汉,通过朗读关于老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检测、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放肆、呻吟、势不可当”等。 2.学生体会怎样写对、写好“奠”字,师指导书写。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得到了全村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设计意图】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聚焦老汉形象、品质 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桥的课堂实录

桥的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这个感人的故事叫—— 生:(齐)桥。 师:(配乐)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山洪突然暴发,凶猛的洪水眼看就要吞没美丽的小村庄。洪水的狞笑声越响,死亡离村民们就越近。他们纷纷出逃,可是,到处都是洪水,这出路在哪呢?结果会怎么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开始!(生读书)师:读书的声音平息了。同学们读完了吗?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看。请你来读上面两个。生1:咆哮、势不可当。 师:正确,请你读下面两个。 生2:寂寞。 生3:祭奠、跌跌撞撞。 师:读得真准确。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呢?请你。 生:写了在山洪暴发的黎明,老支书组织一百多号人撤离。 师:最后呢? 生:最后老支书牺牲了。 师:刘佳韵同学读懂了课文内容,概括得非常准确。请坐。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读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段落。注意接。

(配乐)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xx拥去。 师:跌跌撞撞是什么样子的?xx 生: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 师:没错,你的理解非常的准确。文章我们刚才读的部分还有两个句子也写到了人们跌跌撞撞的样子,读一读,找一找,发现了,划下来。 师:请你。 生:文章还有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的句子是“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这个“你拥我挤”形容人们当时走得很不稳当。 师:说得可真完整啊!而且读的书真好听!所以,看中你!还有一个,谁来补充?来,请你。生:“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从“疯了似的”可以看出人们跌跌撞撞。 师:没错。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这样跌跌撞撞的样子?就在我们刚才读的部分,不下三处写到。快速默读,找一找。 师:好。xx同学,你来。 生:我从“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因为山洪来了,所以山洪来了,所以他们这么慌张。

巩义市西村三中桥之美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

师生互致问候,上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 师:这座桥是什么桥? 生:赵州桥。 师:赵州桥是谁设计的? 生:李春。 师:唐朝的张嘉贞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的?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从结构角度评价的。 师:茅以升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结构的? 生: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师:可见,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 (出示课题,作者。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的耳朵听课文录音,用你的眼睛去看屏幕的图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灵去感受。 (放课文录音,展示桥的图片。)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桥很美。 生:本文语言很美。 生:本文描写了很多座桥。 师:看来同学们都陶醉在一座座美丽的桥之中。桥的确很美,那么在画家的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生: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师:你答得非常准确。那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 生:就是写不同环境中,桥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师:很好,桥美在形式。在画家的眼中,形式美当然是绘画的形式美,那么什么是绘画的形式美呢?请再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 生: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师:你在哪一段找到答案的?如此专业的块、线、面知识,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 生:第二段。作者从我们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教师指图片介绍块、线、面的知识。) 师: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说了,文章中写了许多桥,这些桥是在不同环境中的桥,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不同环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桥呢? 生: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 (教师展示每座桥的图片。) 师:桥与周围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座桥呢?是因为景物描绘得美还是因为语言美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 生:我们组最喜欢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因为早春时的细柳绿而柔软,是阴柔之美,桥是有坚硬石块的石桥,这是阳刚之美。 师:细柳和石桥、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确美得动人。 生:我们组也最喜欢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因为这段文字中“销魂”这个词用得很好,表达出画家的感受。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知道“销魂”这个词的含义么? 生:不知道。 师:“销魂”出自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意思是说人们在分

《桥》公开课 优秀教学实录解析

《桥》教学实录 兴山县实验小学李小莉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背景音乐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板书)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李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请两个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豹子 师:很好,我很喜欢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真不错) 师: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再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看来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桥之美课堂实录

《桥之美》课堂实录 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李宗刚 一、导入新课 师: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解释桥,那么在画家眼里,桥又是怎样的形象,又会有怎样的魅力呢?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吴冠中先生的视线,去发现,去领略“桥之美”。(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师:下面老师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学案中课前预热中的词语。 生1读(“煞它风景”误读为四声) 师正音 生齐读识记。 三、展示目标 师:这一节课我们有这样三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随后出示学习目标) 生读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师: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思考归纳如下问题: 1、从中画出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学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说说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生1: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师:你能将这个句子完整的读一读吗? 生读:我之爱桥,……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句子的结构,“并非……也并非……而是”,意在强调什么? 生:最后上一句话。 师:也就是在强调桥与环境的关系,是吗? 生:是。 (师板书:桥环境) 师:请同学们将这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朗读一遍。 师:作者为了展现桥之美,列举了哪些桥的例子呢? 生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的石桥。 师:再简炼一些。 生1、石桥 师:既要简炼,同时也要明确说明,所以可以说是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师:请同学们就用这样的概括方式再进行提炼。

《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板书)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请两个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豹子 师:很好,我很喜欢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真不错) 师: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再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看来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过度语: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二)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78页,朗读1-6段并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选择你认为写的最生动的一句思考: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好,开始。(板书:洪水)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分享成果。谁愿意第一个接受挑战? 生1:大家请随我看第二自然段。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恩,你真能干,作者吧咆哮的洪水比作受惊的野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从这句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可怕。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生1:我从咆哮、受惊的野马、还有势不可当可以感受到。说明洪水很大,速度快。 师:恩,分析的真到位。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能读好这个句子?(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但老师感觉还不像一匹受惊的野马,谁再来?(生读、齐读) 师:有哪位同学还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 生1:请大家随我看第一自然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我从这句感受到了雨下的很大很急。 师: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这场雨吗? 生:倾盆大雨 师:真聪明。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个句子,大家注意看,后面两句和第一句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后面两句各只有两个字组成一句。 师:你能完整的说出这两句话吗? 生:雨突然大起来,向从天上往下泼水一样,向从盆里往外倒水一样。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教案的设计对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设计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桥》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播放视频,视频中习爷爷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谁关注到

了吗?(生答)是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孩子们,在一个美 丽的小山村也有一位共产党人,他为了 给全村人民谋幸福,谋出路,而在一座 窄窄的木桥边上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 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小山村,走进作家谈歌的作品《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读。 2、师:讲解“祭奠”的意思。 3、师:讲解《桥》的体裁。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字词掌握的都不错,那么课文读的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的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 1、师:课文的这些人物当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生:老汉。(板书)师:

孩子们,老汉的身份是?生:党支部书记。 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单上的提示,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看看透过这些句子,你分别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单的写一写。 3、生默读自学。师查看。 4、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他,镇定如山”师: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师: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位镇定如山的老汉!生齐读!(板书:如山)师:老汉在这样危急的环境下镇定如山,那么,同样面对这样紧张的形式,人们是怎样表现的呢?(板书:人们)“他,铁面如山” 1、师:(课件出示“木桥前...”)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2、师:那么这句话让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是呀,老支书在人们心中就是一座山呐,一座可以将全村人生命托付的靠山呐!来吧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两段话!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6《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 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 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桥》 板书课题————桥

2.首先我们来回顾下上节课的一些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画出来。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比喻)(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拟人)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洪水? (凶猛可怕……) 2.面对汹涌的洪水,面对死亡的威胁,乡亲们是怎样的? (惊慌你拥我挤疯了跌跌撞撞) 3.过渡:那他们还有路可走吗?哪里?什么样的路?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面对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随时可能崩塌的桥,如果乡亲们还是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跑,会有什么后果?那乡亲们安然过桥了吗? 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的,是老支书。 (三)品悟老汉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1、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支笔,静下心来,读7— 23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 ”划出,反复读读,试着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句子

《桥》优秀教学设计

《桥》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一、交流文体,初识小说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老师想知道您们最近有没有读过小说?说说吧,都读了哪些? (生:我最近瞧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白象家族》,章回小说、魔幻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等) 师:老师与大家一样,平时也很喜欢读小说,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很特别的小说《敲门声》。(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师:瞧您们满脸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 生:地球上为什么会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 生:只剩最后一个人,为什么门外会响起敲门声? 生:我感到恐怖。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既然就是一篇文章,怎么会这么短?

师:瞧来这篇小说留给大家的疑问、悬念很多。像这么短的小说它有个名称,叫------- 生:微型小说。 师:就是的。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课件出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 二、梳理情节,感知内容 师:那么小小说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小小说《桥》,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齐读课题)桥。 师:还记得不?桥的主人公就是谁?(老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开始吧! (幻灯片出示: 1、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用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写写您的感受。) 三、品味言行,丰满形象 1、指生读画出的句子。 2、品读交流 我们先来瞧这组句子,出示句子:(幻灯片2):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她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她像一座山。 师:从这句话,您体会到了什么?(临危不惧)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就是冷静。 师:还有那个词?老汉不说话(盯), 师:老汉盯着人群,她想用这样的眼神告诉人们什么?

重庆一中重庆一中2007年学术年会获奖及成果汇编

. . . . . . . 重庆一中2007年学术年会获奖及成果汇编 一、2007年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结题 一、重庆一中承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The Research Group of UNESCO item:Research and Experiment of Innovative Learning)子课题“科技活动策略研究”顺利结题。 二、重庆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重庆市普通高中示范校建设研究”一级子课题“发展性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结题 二、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评比集体奖 一等奖:地理组(2.08) 二等奖:初中语文组(1.72)高中语文组(1.55) 三等奖:信息技术组(1.40)体育组(1.38)高中英语(1.34) 三、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评比结果 一等奖(4) 王晓颖让我们爱上英语——重庆一中高中英语课堂“激活策略”教育模式的探索 杨晓康让中学语文教学走上发展教育之路 杨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和谐、发展的问题氛围 二等奖(50) 皮坤龙新学期语文教学改革畅想——对语文本质及操作论的探讨 邓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程昌玉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张鸣如若文章著我色,便得梅花扑鼻香——让你的文章充盈“人”气 钟方鑫读与品——谈现代诗歌教学 史瑞重视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生活态度的指导 韩君韬语文课,如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导读法 丛波在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之间——确立一种新的“语文态度”

唐敏浅谈如何调动语文课堂的气氛 王海洋类比思维在课堂教学激活中的运用 蔡乾国怀念孔夫子羡慕孔门人——读《论语?四子侍坐》谈我校特色教育 周鹊红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教学艺术和技术 张绍敏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李杰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应用意识 石含军优化数学课堂语言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李艳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曾晓瑜论现代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 梁波浅谈在数学课堂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邹发明敢于向数学常规思维叫“不” 张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黄正卫新课标下文科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蒲菲菲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谭顺福 刘红燕高中英语“写作激励法”实验研究——一项以写促学的教学尝试 窦有策探讨高三英语复习的系统性原则 喻晓燕试论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对教师的转变要求 王丽娜如何引导高一新生走进英语——谈新课程下的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刘晓雨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设计新探 李黄川重庆一中的名校发展策略 郑筑如何设计实验课堂提问 余文君浅议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翟佑斌物理“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 李春丽激活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李善梅谈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化学概念教学 陈国君校园特色,打造你我成功 刘卫兵如何转化化学后进生 彭颂春高中生物“因材施教”之美 李艳林“浮华”背后—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误区 李林新形势下地理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培养 吴文成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方式的探究 付申珍“审美化地理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 党丽娟浅谈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方法 彭廷学激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激活——以一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为例 彭树云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刍议 涂华勋浅析思想品德课堂兴趣与情感的激发——基于课堂教学激活策略的实践研究李敏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初中政治教学 梁凤/沈清敏怎样培养中学生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杨国勇高中训练队学生休闲活动研究 刘欢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运用的研究 李洪波建设信息化校园,促进一中可持续发展 金晓玲新课标,新教材,新体验 三等奖(106) 万方萍近四年重庆市语文中考及相关试题与趋势浅析

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指导思想】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设计理念】 根据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结合本文具有震撼力的结尾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一写五天后人们祭奠老支书时说的话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或是对老太太说的话,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重点训练过。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2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的说课稿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三)学生情况的分析 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13、《桥》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13课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赵利利2018 年11 月12 日备课内容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三组词语贯穿全文,将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与老汉镇定从容形成鲜明对比。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听过这首歌吗?它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板课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本文分为四部分,怎样分? 三、感悟文中表达的一大特色,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 子 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学生自主读文,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句话,读后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大、猛、狂、急) 4、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

(1)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2)“跳舞”这个词多美啊!可是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分明感觉不到美,而是感到(害怕、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简直就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 (3)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狞笑”的意思就是凶恶的笑。(4)“舔”和“爬”给你怎样的感觉?(可怕、恐怖、令人心惊胆寒) (5)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6)哪一个句子是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该怎样读这句话? (7)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这也是另一种表达特色。 四、学习第一部分,人们在洪水前的表现的段落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七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自由读。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1、学生交流:(惊慌、疯了、恐惧、秩序很乱、求生的欲望强)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

教师课堂点评方法谈

教师课堂点评方法谈 例一:有位教师上《致女儿的信》,在拓展学习时,他说:“爱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讴歌,为之赞叹。请大家例举一些表达爱情主题的古代诗词。”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教师再问:“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作者吗?”见学生无言,教师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以后可要用心读书啊。” 其实,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拓展要求。教师没有给予正面而充分的点评,却偏偏正题,有意无意地批评起学生的知识不全面来,更有甚者,看似语重心长的一句“以后可要用心读书啊”,实际上传递着这样一种错误信息:你们不知道某一知识,不是正常的遗忘,而是没有用心读书。请问,哪个学生愿意承担“不用心读书”的罪名呢?本来的满腔热忱,一下子被教师的一瓢冷水浇灭,这样一来,他今后还有多大热情去“用心读书”呢?据观察,那位学生神情很沮丧。 那么,怎样有效地点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教师的引领作用呢? 真诚宽容。中学生总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教师充分、肯定的点评,而强烈的自尊又必然衍生强烈的敏感与脆弱。因此,教师要真诚对待任何一位学生。这种真诚,不仅体现在点评好学生的时候,更表现在点评后进生的时候。

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有缺点,宽容他们思维的模糊、错误,甚至荒谬。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确实是在引领着他们不断进步。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得到安全保障,自然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例二:上完《唐雎不辱使命》,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 一个能概括唐雎性格特点的成语。一位学生写了“大义凌然”,教师说:“这个‘凌’字写错了,应该是……”便板书“大 义冽然”四个大字。学生顿时一片哗然。教师笑了笑,说:“呀,我也写错了,看来粗心大意害人不浅哪!” 知道学生错了,怎样既明确指出又保护学生自尊,这位教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不是直白地批评学生,而是似乎不经意地也写了一个错字,然后以自责式的点评,揭示粗心大意的危害,让犯错的学生默然心会,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宽容、良苦用心,从而心存感激,警醒自己,并亲其师而信其道。 声情并茂。要想取得良好的点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意词语的准确、得体,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还要注意自己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从而使点评充分显露出浓浓的人性关怀。比如,肯定学生时,声音宜洪亮、清脆;指出学生不足时,声音要柔和、恳切。又如,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用鼓励的眼神、得体的手势,拉近与学生

二年级语文:兰兰过桥(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兰兰过桥(教学实 录)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兰兰过桥(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野巧专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北京的桥》,边听边记忆歌中有哪些桥。 2、教师出示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他们什么样?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上这两座桥看一看,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

苏州园林教案一等奖

苏州园林教案一等奖 苏州园林教案是很多老师都会有的,那么你知道一等奖的苏州园林教案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分析园林特点有点复杂,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

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学区中心小学杨德科 【教材分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因此教学中要借助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情感经历,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关注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在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和触摸老汉、党员与父亲的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性目标: 1.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学习比喻、拟人等句子的好处,体会它们的使用方法。 过程方法性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会老汉精神的

可贵。 2.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些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性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党员的高尚情怀,感受像老支书一样英雄群体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人物形象中感受以老支书为代表的英雄群体的光辉形象。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洪水。 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有关描写洪水、木桥、老汉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对这些词语认识和理解,为后面的课文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课件展示: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惊慌翻身下床跳进水里你拥我挤;拥戴沙哑揪吼豹子)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凶猛。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 2.讨论交流,在朗读中促感悟。抓住“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