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CFD技术的脊状表面湍流流场特性研究

基于CFD技术的脊状表面湍流流场特性研究

基于CFD技术的脊状表面湍流流场特性研究
基于CFD技术的脊状表面湍流流场特性研究

第四章 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

第四章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 由于实际流体有粘性,在流动时呈现两种不同的流动形态: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阻力。 对可压缩流体,阻力使流体受压缩。 对不可压缩流体,阻力使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这个转变过程不可逆。散失的热量称为能量损失。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的能量损失,称为水头损失(或压力损失),并以h w(或Δp)表示。 本章首先讨论流体的流动状态,再对粘性流体在两种流动状态下的能量损失进行分析。 第一节流动状态及阻力分类 一、流体的流动状态 1.雷诺试验:1882年雷诺作了如教材45页图4-1所示的流体流动形态试验。 试验装置:在圆管的中心用细玻璃管向圆管的水流中引入红色液体的细流。 试验情况: (1)当水的流速较小时(图4-1a),红色液体细流不与周围水混和,自己保持直线形状与水一起向前流动。 (2)如把水的流速逐渐增大,至一定程度时,红色细流便开始上下振荡,呈波浪形弯曲(如图4-1b)。 (3)当再把水流速度增大,红色细流的振荡加剧,至水的流速增大至某一速度后,圆管中红色细流消失,红色液体混入整个圆管的水中(如图4-1c)。 试验的三种不同状况说明: (1)对(图4-1a)所示,表明水的质点只有向前流动的位移,没有垂直水流方向的移动,即各层水的质点不相互混和,都是平行地移动的,这种流动称为层流; (2)对(图4-1b)所示,说明流动的水质点已开始有垂直水流方向的位移,离开圆管轴线较远的部位水的质点仍保持平行流动的状态; (3)对(图4-1c)所示,说明流动中水的质点运动已变得杂乱无章,各层水相互干扰,这种流动形态称为紊流或湍流。

2.雷诺数: 流体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流动形态,主要由流体质点流动时其本身所具有的惯性力和所受的粘性力的数值比例决定。 惯性力相对较大时,流体趋向于作紊流式的流动; 粘性力则起限制流体质点作纵向脉动的作用,遏止紊流的出现。 雷诺根据此原理提出了一个判定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参数——雷诺数(Re): 对在圆管中流动的流体而言,雷诺数的表现形式为 v:圆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m/s);ε:动力粘度(Pa·s)。 D:圆管直径(m);ν:运动粘度(m2/s)。 实验确定,流体开始由层流形态向紊流转变时,称为下临界雷诺数, Re=2100~2320;当Re>10000~13800时流体的流动形态为稳定的紊流,称上临界雷诺数;当Re=(2100~2320)~(10000~13800),流动形态为过渡状态,可以是紊流或层流。临界雷诺数随体系的不同而变化,即使同一体系,它也会随其外部因素(如圆管内表面粗糙度和流体中的起始扰动程度等)的不同而改变,所以临界雷诺数为一个范围数。 对于非圆管中的流体流动,雷诺数的表现形式为 R:水力半径(m);A:流体的有效截面积(m2); x:截面上与流体接触的固体周长(湿周)(m)。 (但水力半径R不是圆截面的几何半径r,如充满流体圆管的水力半径为: ) 这里,取下临界雷诺数为500。对工程中常见的明渠水流,下临界雷诺数常取300。 当流体绕过固体(如绕过球体)流动时,出现层状绕流(物体后无旋涡)和紊状绕流(物体后形成旋涡)的现象,此时雷诺数用下式计算:

雷诺试验 层流和湍流

§1.4.2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现在开始介绍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流动的内部结构是流体流动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化工生产中的许多过程都和流动的内部结构密切联系。例如实际流体流动时的阻力就与流动结构紧密相关。其它许多过程,如流体的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也都如此。流动的内部结构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以下紧接着的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因而在许多方面只能限于定性的阐述。 1、流动类型——层流和湍流 1883年著名的雷诺实验揭示出流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型态。 雷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水箱内装有溢流装置,以维持水位稳定,水 箱的底部安装一个带喇叭型进口的直径相同的 玻璃管,管出口处装有一个阀门用来调节流量, 水箱上方安装有内有颜料的小瓶,有色液体可 经过细管子注入玻璃管内。在水流经过玻璃管 的过程中,同时把有色液体送到玻璃管以后的 管中心位置上。 雷诺实验观察到: ⑴、水流速度不大时,有色细流成一直线,与水不混合。此现象表明:玻璃管内的水的质点是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即流体分层流动,层次分明,彼此互不混杂,掺和(唯其如此,才能使有色液体保持直线)这种流型叫层流或滞流。 ⑵、水流速度增大到某临界值时,有色细流开始抖动,弯曲,继而断裂,细流消失,与水完全混合在一起,整根玻璃管呈均匀颜色,此现象表明,玻璃管内的水的质点除了沿着管道向前运动外,各质点还作不规则的,杂乱的运动,且彼此间相互碰撞,相互混合,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发生变化,这种流型叫湍流或紊流。 2、流型的判据—雷诺准数 对管流而言,影响流型的因素有,流道的几何尺寸(管径d)流动的平均速度u 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ρ和粘度μ)。 雷诺发现,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综合成一个无因次数群duρ/μ,作为流型的判据。此数群称为雷诺(Reynolds)数,以R e表示,即:

湍流与层流_湍流研究概述

第一篇 大气的组成与物理特性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大气的气体成份 大气中的粒子群 大气的运动、能量与构造 大气的光学特性 大气的电学特性
1

第二篇 大气湍流
粘性流体的两种形态: 层流和湍流。 层流是流体运动中较简单的状态, 普遍的却是湍流。
2

湍流研究的意义
湍流的研究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 的航空、船运、环境保护、气象、化工、 冶金、水利、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如果 能掌握它的运动规律,对它进行合理的应 用和有效的控制,那么对基础研究与实际 应用将有重大的意义。
3

湍流研究的成果
人们对湍流结构、湍流边界层、湍流 剪切流、湍流的传热传质、湍流扩散、湍 流统计模型、大气湍流、晴空湍流、等离 子湍流、湍流测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

本节的内容
湍流的一般定义和描述; 湍流与层流的区别; 湍流理论发展的历史; 湍流理论简介; 湍流的特点; 大气湍流的复杂性; 湍流研究技术的发展。
5

湍流的一般定义和描述
1. 湍流是随机的(Reynolds,Taylor,Von Karman ,Hinze等),又具有拟序结 构。 2. 流体的湍流运动是由各种大小和涡量 不同的涡旋叠加而成的,其中最大涡 尺度与流动环境密切相关,最小涡尺 度则由粘性确定;流体在运动过程中, 涡旋不断破碎、合并,流体质点轨迹 不断变化。
6

珠峰北坡地区近地层大气湍流与地气能量交换特征

第21卷第12期2006年1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 V o l.21 N o.12 D e c.,2006 文章编号:1001-8166(2006)12-1293-11 珠峰北坡地区近地层大气湍流与地气能量交换特征 仲雷1,2,3,马耀明1,4,苏中波5,刘 新1,李茂善3,4,马伟强3,4,王永杰1,3 (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085;2.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1;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4.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5. I n t er na ti o nal I n s tit u t e f o r G e o-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d E a r t h O b serv a ti o n,E n sc h e de7500,t he N e t h er l ands) 摘 要:利用珠峰北坡曲宗地区连续一年的大气观测资料(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分析了珠峰北坡地区近地层大气湍流宏观统计特征和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地气能量交换特征。研究表明在珠峰北坡地区M o n i n-O bukh o v相似定律同样适用。拟合得到了珠峰北坡曲宗地区近地层无因次风速分量方差以及温度和湿度归一化标准差和静力学稳定度的函数关系。研究得出曲宗地区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以及地面加热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尤其是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曲宗地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在季风爆发前后具有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其它特征参数(波文比和地表反射率)在西南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规律也十分明显。 关 键 词:近地层;大气湍流;能量通量;珠峰;曲宗 中图分类号:P425.2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部,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高原热力、动力作用以及地—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均有重大影响。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垫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并以湍流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的。开展高原上地气系统物理过程的观测,分析确定热量、水汽等湍流参数的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改进全球气候模式和区域天气、气候模式在该地区的参数化方案。因此,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进行了多次关于青藏高原的气象科学试验,如第一、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Q X P M E X,1979年5~8月,T I P E X,1998年5~8月),全球能量水分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 E W E X/G A M E-T i b e t,1996—2000年),“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 EO P/C A M P-T i b e t,2001—2005年),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1~10]。但是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气候环境给野外观测试验造成极大困难,使得很多试验只能在现有城市附近和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展开,不足以了解像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这样的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山体是北半球地表与对流层大气物质交换的重要通  收稿日期:2006-10-11;修回日期:2006-10-24.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编号:2005D I A3J106);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气象开放基金课题“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编号:L P M20060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区地面大气与对流层大气交换研究”(编号:K ZCX3-S W-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高原能量水循环降雨共同观测研究”(编号:40520140126)资助.  作者简介:仲雷(1979-),男,安徽蚌埠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观测和卫星遥感应用研究.E-m a i l:z hongl@i t pca s. a c. c n *通讯作者:马耀明(1964-),男,山西夏县人,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陆面过程和遥感应用研究.E-m a i l:y m m a @i t pcas. a c. c n

层流和紊流

层流和紊流 cengliu he wenliu 层流和紊流 laminar flow and turbulent flow 实际液体由于存在粘滞性而具有的两种流动形态。液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运动,彼此不相混掺的形态称为层流。液体质点作不规则运动、互相混掺、轨迹曲折混乱的形态叫做紊流。它们传递动量、热量和质量的方式不同:层流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紊流主要通过质点间的混掺。紊流的传递速率远大于层流。水利工程所涉及的流动,一般为紊流。 雷诺数表征液流惯性力与粘滞力相对大小,可用以判别流动形态的无因次数,记作。雷诺数的定义式为: [19-01]式中、、分别为液体的密度动力粘滞系数、运动粘滞系数;、为流动的特征速度和特征长度。雷诺数小时,粘性效应在整个流场中起主要作用,流动为层流。雷诺数大时,紊动混掺起决定作用,流动为紊流。对于同样的液流装置,由层流转换为紊流时的雷诺数恒大于紊流向层流转换的雷诺数。前者称上临界雷诺数,其值随试验条件而变,很不稳定;后者称下临界雷诺数,其值比较稳定,对于一般条件下的管流(圆管直径为特征长度,断面平均流速为特征速度),约为2300。 层流只存在粘滞切应力。在简单的剪切流中,粘滞切应力: [19-02]式中[19-03]为剪切变形速度,亦即速度沿垂直方向的变化率;为动力粘滞系数,只和液体种类及温度有关的常数。此式表达了著名的牛顿内摩擦定律。层流中摩擦阻力及沿程水头损失均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流速分布呈抛物线型。圆管层流流速分布如图1[ 层流和紊流流速分布比较] 所示。 紊流又称湍流。液体运动呈随机性,即速度、压强等均随时间、空间作不规则的脉动,是紊流的基本特征(图2[紊流流

大气湍流N-S方程

前面复习
什么是湍流? 湍流与层流有什么区别? 雷诺数Re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湍流有哪些理论? 流体运动的稳定性指的是什么? 处理流体运动的稳定性问题时,什么是 小扰动法和能量法?

流体力学和N-S方程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 流体 ( 包括液体及气体 ) 这样一个连续介质 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运动形态之 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所说的流体力学就是 指建立在连续介质假设基础上的流体力学。 连续介质假设认为真实流体所占有的空 间可近似地看做是由“流体质点”连续无 空隙地充满着的。所谓流体质点指的是微 观上充分大,宏观上充分小的分子团.

流体运动的描述
欧拉方法着眼于流场空间的固定点, 拉格朗日着眼于确定的流体质点。 两种方法可以互换。
K qi = qi (r , t )
qi = qi (ξ , t )

物理量的物质导数和当地导数
在欧拉方法的表达式中,专门引进了一 个运算符号d/dt,它表示某确定流体质点的 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该物理量的 物质导数;同时,将欧拉表述下物理量函 数对时间的偏导数,即空间固定点上物理 量的时间变化率,称为当地导数,记作э/эt。
dq ?q K = + (v ? ? ) q dt ?t

M 1m/s M 2m/s
M’ 2m/s (t=0) M’ 3m/s (t=1s)

应力张量
流体质点所受的力需要用二阶张量来描 述,σji。在通过某点并具有任意方向n的面 元上,应力矢量 T(n) 为二阶张量和该面元 的法向单位矢n唯一确定。
K Ti (n ) = σ ji n j

层流与紊流

紊流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流体从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变化过程中的一种无序状态。具体是指流体流动时各质点间的惯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各质点不规则地流动。 紊流一般相对“层流”而言。一般用雷诺数判定。雷诺数小,意味着流体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各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雷诺数大,意味着惯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呈紊流流动状态,一般管道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在不同的流动状态下,流体的运动规律.流速的分布等都是不同的,因而管道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的比值也是不同的。因此雷诺数的大小决定了粘性流体的流动特性。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此种流动称为层流或滞流,亦有称为直线流动的。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等于0.5,根据雷诺实验,当雷诺准数Re<2100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层流。 粘性流体的层状运动。在这种流动中,流体微团的轨迹没有明显的不规则脉动。相邻流体层间只有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动量交换。常见的层流有毛细管或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轴承润滑膜中的流动、绕流物体表面边界层中的流动等。层流只出现在雷诺数Re(Re=ρUL/μ)较小的情况中,即流体密度ρ、特征速度U和物体特征长度L都很小,或流体粘度μ很大的情况中。当Re超过某一临界雷诺数Recr时,层流因受扰动开始向不规则的湍流过渡,同时运动阻力急剧增大。临界雷诺数主要取决于流动形式。对于圆管,Recr≈2000,这里特征速度是圆管横截面上的平均速度,特征长度是圆管内径。层流远比湍流简单,其流动方程大多有精确解、近似解和数值解。层流一般比湍流的摩擦阻力小,因而在飞行器或船舶设计中,应尽量使边界层流动保持层流状态。 也就是说是层流还是紊流与不由速度决定,而由雷诺数决定 层流:沿程损失与流速的1次方成正比; 紊流光滑区:沿程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75次方成正比; 紊流粗糙区;沿程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2次方成正比。(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流体的流动讲起。假设有这样一根管道,我在一头加上一个水龙头,然后通过调节水龙头的大小来控制水的速度。一开始,水龙头开度比较小,这时候是层流(如下图)。 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干扰地流动。逐渐加大水龙头的开度,层流就慢慢的变成湍流了。这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如下图)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层流与湍流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速了(单单对于上例来说)。流速较小的时候,流动比较规则,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流速大了之后就开始乱了,各种漩涡,滑动。 现在来看看究竟怎么区别层流和湍流,或者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先引入雷诺数的概念。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 表示,Re=ρvd/ 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 为一特征长度。黏性就是指当流体运动时,层与层之间有阻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群人手拉手的往前跑,大家开始跑得都很慢,突然有一个人不想跟他们一起玩这个脑残的游戏了,所以任性的加快了速度。如果手拉的不紧,他就很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小,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小;如果手拉的越紧,他就越不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大,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大。另一方面,要是不容易逃脱,他只要加快速度,终究是可以逃脱的。 这个例子或许不那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雷诺数的概念了。雷诺数其实是一个无量纲数,表示作用于流体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这里贴一张从层流发展为湍流的图(中间有一段过渡段,这也很容易理解,数值上的绝对反映到实际情况下,基本都有一段过渡段)。 再简单的概况一下,湍流就是当流体的惯性力影响大于黏滞力时,流动有 较规则分层明显的层流变为不规则的运动的情况。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现在的模型大多都是近似的模型。如果硬要说说预测和解释的话,应该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这两个方程基本上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流动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理论上,这个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是世界性的难题,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直接求解对计算机的

第五章FLTRAN层流和湍流分析算例

第五章FLOTRAN层流和湍流分析算例 问题描述 该算例是一个二维的导流管分析,先分析一个雷诺数为400的层流情况,然后改变流场参数再重新分析,最后再扩大分析区域来计算其湍流情况。该算例所用单位制为国际单位制。分析区域图示如下: 分析方法及假定 用FLUID141单元来作二维分析,本算例作了如下三个分析: ·雷诺数为400的假想流的层流分析 ·降低流体粘性后(即增大雷诺数)的假想流的层流分析 ·雷诺数约为260000的空气流的湍流分析 分析时假定进口速度均匀,并且垂直于进口流场方向上的流体速度为零。在所有壁面上施加无滑移边界条件(即所有速度分量都为零);假定流体不可压缩,并且其性质为恒值,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就可只考虑相对值,因此在出口处施加的压力边界条件是相对压力为零。 第一次分析时,流场为层流,着可以通过雷诺数来判定,其公式如下: 第二次分析时,将流体粘性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雷诺数相应增大)后再在第一次分析的基础上重启动分析 对于内流来说,当雷诺数达到2000至3000时,流场即由层流过渡到湍流,故第三次分析(空气流,雷诺数约为260000)时,流场是湍流。对于湍流分析,上图所示的导流管的后端应加长,以使流场能得到充分发展。此时,应在该次求解之前改变ANSYS的工作名以防止程序在上一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作重启动分析。 几何尺寸及流体性质 进口段长度 4 m 进口段高度 1 m 过渡段长度 2 m 出口段高度 2.5 m 层流分析时出口段长度 6 m 湍流分析时出口段长度12 m 假设流体密度 1 Kg/m3 假设流体粘性第一次分析0.01Kg/m-s;第二次分析0.001 Kg/m-s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流体的流动讲起。假设有这样一根管道,我在一头加上一个水龙头,然后通过调节水龙头的大小来控制水的速度。一开始,水龙头开度比较小,这时候是层流(如下图)。 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干扰地流动。逐渐加大水龙头的开度,层流就慢慢的变成湍流了。这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如下图)。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层流与湍流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速了(单单对于上例来说)。流速较小的时候,流动比较规则,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流速大了之后就开始乱了,各种漩涡,滑动。 现在来看看究竟怎么区别层流和湍流,或者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先引入雷诺数的概念。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d/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为一特征长度。黏性就是指当流体运动时,层与层之间有阻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群人手拉手的往前跑,大家开始跑得都很慢,突然有一个人不想跟他们一起玩这个脑残的游戏了,所以任性的加快了速度。如果手拉的不紧,他就很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小,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小;如果手拉的越紧,他就越不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大,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大。另一方面,要是不容易逃脱,他只要加快速度,终究是可以逃脱的。 这个例子或许不那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雷诺数的概念了。雷诺数其实是一个无量纲数,表示作用于流体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这里贴一张从层流发展为湍流的图(中间有一段过渡段,这也很容易理解,数值上的绝对反映到实际情况下,基本都有一段过渡段)。 再简单的概况一下,湍流就是当流体的惯性力影响大于黏滞力时,流动有较规则分层明显的层流变为不规则的运动的情况。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现在的模型大多都是近似的模型。如果硬要说说预测和解释的话,应该是

湍流模型理论(DOC)

湍流模型理论 §3.1 引言 自然界中的实际流动绝大部分是三维的湍流流动,如河流,血液流动等。湍流是流体粘性运动最复杂的形式,湍流流动的核心特征是其在物理上近乎于无穷多的尺度和数学上强烈的非线性,这使得人们无论是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还是计算机模拟来彻底认识湍流都非常困难。回顾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特别是活跃的80年代,不仅提出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计算格式,从主控方程看相当成功地解决了Euler方程的数值模拟,可以说Euler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已接近于它有效使用范围的极限;同时还发展了一大批有效的网格生成技术及相应的软件,具体实现了工程计算所需要的复杂外形的计算网格;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无论从计算时间还是从计算费用考虑,Euler方程都已能适用于各种实践所需。在此基础上,80年代还进行了求解可压缩雷诺平均方程及其三维定态粘流流动的模拟。90年代又开始一个非定常粘流流场模拟的新局面,这里所说的粘流流场具有高雷诺数、非定常、不稳定、剧烈分离流动的特点,显然需要继续探求更高精度的计算方法和更实用可靠的网格生成技术。但更为重要的关键性的决策将是,研究湍流机理,建立相应的模式,并进行适当的模拟仍是解决湍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反映湍流流场的真实情况,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 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但是由于叶轮机械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目前计算机运算速度较慢,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还很少用于叶轮机械内部湍流场的计算,更多的是通过求解平均N-S方程来进行数值模拟。因为平均N-S方程的不封闭性,人们引入了湍流模型来封闭方程组,所以模拟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湍流模型的准确度。自70年代以来,湍流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建立了一系列的零方程、一方程、两方程模型和二阶矩模型,已经能够十分成功的模拟边界层和剪切层流动。但是,对于复杂的工业流动,比如航空发动机中的压气机动静叶相互干扰问题,大曲率绕流,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高速旋转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常常会改变湍流的结构,使那些能够预测简单流动的湍流模型失效,所以完善现有湍流模型和寻找新的湍流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湍流模型概述 §3.2.1 湍流模型的引入

第9章-湍流基础

第9章湍流基础 透平叶栅中的流动是一种性质极为复杂的流动,由于在现代透平中流动的雷诺数很高,同时透平转子对流动的强烈影响,都使得流道中的实际流动呈现湍流状态]1[。如果仍然采用层流模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与真实值间的差距就会加大。此外,湍流其本身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它是流体力学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在求解湍流模型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数学上的问题]2[。如此一来,叶栅流道内的三维湍流的数值计算就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9.1 湍流的基本概念 9.1.1 湍流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自然界中的流动问题和工程实践中所处理的各种流体运动问题更多的是湍流流动问题。如水在江河中的流动水通过各种水工建筑物、水处理建筑物的流动,管道中水的流动,污染物质在河流及海洋中的扩散,大气边界层流动等均多为湍流。湍流是不同于层流的又一种流动形态。英国的雷诺于1883年,通过其著名的圆管实验深入的揭示了这两种不同的粘性流动形态]3[。虽然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湍流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由于湍流运动的极端复杂性,它的基本机理至今仍未被人们所掌握,甚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雷诺(Osborne Reynolds,1842年—1912年)把湍流定义为一种蜿蜒曲折、起伏不定的流动(sinuous motion)。泰勒(G.I.Taylor 1886年—1975年)和冯·卡门对湍流的定义是“湍流是常在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或者相同流体分层流动中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流动”。欣策(J.O.Hinze )在他的著作“Turbulence”一书中则认为湍流的更为确切的定义应该是“湍流是流体运动的一种不规则的情形。在湍流中各种流动的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坐标而呈现出随机的变化,因而具有明确的统计平均值”。同时,在这本书中还把泰勒和卡门对湍流所下定义中提到的两种流动状况给予专门名称:“壁面湍流”表示流过固体壁面的湍流,“自由湍流”表示流动中没有固体壁面限制的湍流流动。]4[ 湍流的运动极不规则,极不稳定,每一点的速度随时间和空间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其结构十分复杂。现代湍流理论认为]5[:湍流是由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构成的,大涡的作用是从平均流动中获得能量,是湍流的生成因素,但这种大涡是不稳定的,它不断地破碎成小涡。换句话说,从低频的大涡到高频的小涡是一个能量级联过程,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湍动能的耗散。如果没有连续的外部能量的提供,湍流将逐渐衰退消失,但是湍流应力和平均流动的速度梯度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频谱提供能量来防止湍流的衰退,这个过程称作“湍流的生成过程”,且能量相对粘性耗散的产生率是一个测量流动均衡状态的量。 湍流流动是一种大雷诺数、非线性、三维非定常流动。它具有随机性、扩散性、耗散性、有旋性、记忆特性和间歇现象等特点,运动极不规则。为了方便研究湍流的基本特性,将湍流分为均匀湍流、各向同性湍流和各向异性湍流。均匀湍流和各向同性湍流是湍流中最简单而且在理论上研究最多的。所谓均匀湍流是指湍流场中任何一点同一方向的速度分量的均方值处处都是相等的,任何两点的速度相关只与该两点的相对位置有关;各向同性湍流是指湍流的湍动速度分量及其对空间导数的平均值不受坐标系在空间的方位而改变。实际的湍流,一般都是非各向同性的。这是由于尺度大的湍动运动的速度受到平均运动流场的影响。但对于尺度很小的湍动运动,湍动的特性不直接依赖于平均运动流场的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因此研究这种局部各向同性的湍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层流跟紊流的一些方程

三维圆管流动状况的数值模拟分析 在工程和生活中,圆管内的流动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流动,圆管流动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况。层流,即液体质点作有序的线状运动,彼此互不混掺的流动;紊流,即液体质点流动的轨迹极为紊乱,质点相互掺混、碰撞的流动。雷诺数是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数。本研究用CFD 软件来模拟研究三维圆管的层流和紊流流动状况,主要对流速分布和压强分布作出分析。 1 物理模型 三维圆管长2000mm l =,直径100mm d =。 流体介质:水,其运动粘度系数6 2 110m /s ν-=?。 Inlet :流速入口,10.005m /s υ=,20.1m /s υ= Outlet :压强出口 Wall :光滑壁面,无滑移 2 在ICEM CFD 中建立模型 2.1 首先建立三维圆管的几何模型Geometry 2.2 做Blocking 因为截面为圆形,故需做“O ”型网格。

2.3 划分网格mesh 注意检查网格质量。 在未加密的情况下,网格质量不是很好,如下图 因管流存在边界层,故需对边界进行加密,网格质量有所提升,如下图

2.4 生成非结构化网格,输出fluent.msh 等相关文件 3 数值模拟原理 3.1 层流流动

当水流以流速10.005m /s υ=,从Inlet 方向流入圆管,可计算出雷诺数500υd Re ν ==,故圆管内流动为层流。 假设水的粘性为常数(运动粘度系数62 110m /s ν-=?)、不可压流体,圆管光滑,则流动的控制方程如下: ①质量守恒方程: ()()()0u v w t x y z ρρρρ????+++=???? (1-1) ②动量守恒方程: ()()()()()()()u uu uv uw u u u p t x y z x x y y z z x ρρρρμμμ???????????+++=++-??????????? (1-2) ()()()()()()()v vu vv vw v v v p t x y z x x y y z z y ρρρρμμμ???????????+++=++-??????????? (1-3) ()()()()()()()w wu wv ww w w w p t x y z x x y y z z z ρρρρμμμ???????????+++=++-??????????? (1-4) 式中,ρ为密度,u 、ν、w 是流速矢量在x 、y 和z 方向的分量,p 为流体微元体上的压强。 方程求解:对于细长管流,FLUENT 建议选用双精度求解器,流场计算采用SIMPLE 算法,属于压强 修正法的一种。 3.2 紊流流动 当以水流以流速20.1m /s υ=,从Inlet 方向流入圆管,可计算出雷诺数10000υd Re ν ==,故圆管内流动为紊流。 假设水的粘性为常数(运动粘度系数6 2 110m /s ν-=?)、不可压流体,圆管光滑,则流动的控制方程如下: ①质量守恒方程: ()()()0u v w t x y z ρρρρ????+++=???? (1-5) ②动量守恒方程: 2 ()()()()()()()()()()[]u uu uv uw u u u t x y z x x y y z z u u v u w p x y z x ρρρρμμμρρρ??????????+++=++??????????'''''????+- ---???? (1-6) 2 ()()()()()()()()()()[]v vu vv vw v v v t x y z x x y y z z u v v v w p x y z y ρρρρμμμρρρ??????????+++=++??????????'''''????+- ---???? (1-7)

第三章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第三章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是物质运动的普遍原理,流体作为一类物质也应该遵循这些原理。这些原理刚体运动的方程式在物理学和理论力学中大家已经学习过,适用于流体运动的方程式将在本章讨论。本章首先介绍描述流体流动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推导出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即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这些基本概念与方程在流体运动学中的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 3.1 描述流体流动的方法 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描述流体的运动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 3.1.1 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法着眼于单个流体质点是怎样运动的,以及流体质点的特性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为了区别流体质点,使用某特定质点在某瞬时的坐标(a, b, c)是比较方便的,坐标(a, b, c)描述的只是某一特定的质点。 在任何瞬时质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3.1) 对于一给点的坐标(a, b, c),上述方程组代表的是一特定流体质点的轨迹。 此时,质点是速度可以通过将质点是位置矢量对时间求导数得到。在笛卡尔坐标系中,质点的速度可表示为 (3.2) 加速度为

(3.3) 3.1.2欧拉法 流体是由无数流体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充满流动流体的空间称为流场。 表示流体速度的一种方法就是着眼于空间的某一点,观察流经该点的流体质点随时间的运动。这种研究流体质点运动的方法称为欧拉法。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欧拉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描述整个流场: (1)在空间某一点流动参数,如速度、压强等,随时间的变化; (2)这些参数相对于空间邻近点的变化。 此时,流动参数是空间点的坐标与时间的函数: (3.4) 或 (3.4a) (3.5) 流体质点随时间将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这意味着流体质点的位置也是时间的函数。 利用多元函数的微分连锁律,可将流体质点在x方向的加速度表示为: (3.6a) 同样 (3.6b) (3.6c) 或写成矢量的形式

第一部分动量传输(第四章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

第四章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 ?层流:流体质点作有规则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质点之间互不混杂,互不干扰。(流速慢)如国庆大阅兵。 ?湍流(又称紊流):流体质点作无规则的运动,除延流动方向的主要流动外,还有附加的横向运动,导致运动过程中质点间的混杂。(流速快)如自由市场。 第一节流动状态及阻力分类 一.雷诺实验 现象: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有色流线呈直线形,与周围的液体不混合-------层流流动状态 在速度上升到一定值后,色线破坏,呈现出不定常的随机性质-------湍流流动状态 从层流到湍流,平均流速称上临界速度Vc,; 湍流到层流,平均流速称下临界速度Vc。Vc<Vc, 判别管内流动状态: 1)当管中流速V<Vc时,一定是层流状态; 2)当管中流速V>Vc,时,一定是紊(湍)流状态; 3)当Vc<V<Vc,时,处于过渡区。 Vc与那些因素有关: 流态性质:Vc∝ν(运动粘性系数) 当ν(越粘的流体),Vc是大还是小? 流通截面的几何形状:Vc∝(1/d)(d圆管的直径)。 (即直径d越大的管道,Vc越小。因为小管子,流体受管壁的限制大些,质点不易散乱。)

也就是说: 粘性大的流体流动时,摩擦阻力也大,流体质点的混乱运动要难;管壁是限制流体混乱运动自由的,当流通截面越小,限制作用越大,因而流体质点的运动不易混乱。 ?? ?? ?↓↑ ↑↑)()d ()()v (μρ粘度、管径、密度流速 ? 有利于紊流的形成。 二. 流动状态判别准数——雷诺数 在实验的基础上,雷诺提出了确定两种状态相互转变的条件,雷诺准数Re 粘性力 惯性力 === νμρvd vd Re 临界雷诺准数为Re c :流体流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雷诺准数Re 。 层流→紊流Re c 上=13800;紊流→层流Re c 下=2300。 ? ?? ??<<><时,为过渡状态 当时,为紊流状态 当时,为层流状态当上下上下c c c c Re Re Re Re Re Re Re 一般取Re c = 2300。 Re c ——无量纲常数,已被实验证实,用雷诺数判别流动的状态。 在不同的条件下,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可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流体质点作有规则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质点之间互不混杂,互不干扰,即层流运动;另一种是流体质点的运动非常混乱,即紊流流动。 用Re 数的大小来判断流体的流动状态。在圆管中: 由实验可知,对光滑圆管的流动,临界Re 数。在实际计算中,当ReRe c ,按湍流计算。 雷诺数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L 为定性尺度。对平板来说是长度L ,对球体是直径D ,对圆管也是直径d ,对任意形状截面是当量 直径d e 。 式中:A 表示截面积,S 表示周长 Re 数的物理意义: Re 数小,粘性力>惯性力;能够削弱以至消除引起流体质点发生混乱运动,使保持层流状态; Re 数大,粘性力<惯性力;促使质点发生混乱,使流动呈湍流状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