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

(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②他日泪:往年之泪。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

水边。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 泊:停靠。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

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

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

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

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

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

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

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

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

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

么作用?

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无村眺望赊”

中“赊”是什么意思?

(2)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诗的尾联

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

情?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的人,

“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

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

“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

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

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

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

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

达内心的感情的?

第二联:

第三联: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

何表现诗意的?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

(2)“又”字有何意味?

答: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

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

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是758年秋天在秦州(今甘肃省天

水县)所作。②凉风:秋风。天末:天边,指秦州,古

称秦州为“边”。③文章:泛指诗文。命达:命运通达。

魑魅:山精,鬼怪。④冤魂:指屈原。投诗:把诗投下

汨罗江吊祭屈原。

①“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

又富有哲理意味,请对这一哲理意味作简要的分析。

②黄生在《读杜诗说》一书中指出:“不曰吊而曰赠,

说得冤魂活现。”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往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八月写此诗。②闺中:指妻子。只:只是。③怜:可惜。未解忆长安,孩子们不懂得怀念远客在外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④香雾:雾本没有香气,香气是从用香皂之类洗过的头发中飘出。云鬟:形容头发稠密蓬乱。清辉: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手臂。⑤倚:靠着。虚:空。幌:帷幔。形容悬挂起的帷幔,这里指门帘。双照:指月亮照着两人。

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

宿府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宿府:在严武幕府中值宿。②幕府:犹军署。井梧:种在井边的梧桐树。江城:指成都。③永夜:长夜。角:军中的号角。中天:犹言天半。④风尘:形容战乱流离。荏苒:辗转,这里指岁月的推移。关塞:边关要塞。⑤伶俜:流离失所。十年:从安史之乱至今正好十年。强移:勉强移就。栖息:停留,休息。一枝: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①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

②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读后你有何感觉?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①客:杜甫自称。万方多难:指安史之乱以来,

内忧外患。登临:登楼眺望。②锦江:一称浣花溪。杜

甫草堂即临近锦江。春色来天地:春满天地。玉垒:山

名,在成都西北,为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变古今:古

往今来变幻无常。③北极:北极星,喻唐王朝。西山寇

盗:指吐蕃。④后主:刘备之子刘禅。还:还有。祠庙:

指刘禅的祠庙。聊:姑且。为:作,这里是吟咏的意思。

梁父吟:乐府篇名,原为丧葬之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

喜欢吟此。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是个因果关系

倒装句,这一句式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杜甫登楼所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作较详细的分

析。

咏怀古迹(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宗臣:为后世所尊仰的大臣。遗像:庙中诸

葛亮的塑像。肃清高:纯洁高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②纡:屈仰。万古:永世。羽毛:凌云之鸟,比喻诸葛

亮绝世独立的高尚品德。③伯仲:兄弟。伊:伊尹。吕:

姜太公。若定:从容不迫。失:使……失色。萧曹:萧

何、曹参。④运移:国运改移。祚:帝位。志决身歼:

意志坚决,以身殉职。军务劳:军事烦劳。

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作简要的概括。这首诗集中

体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创作风格?

②诸葛亮的功绩或许难以和伊尹、吕尚、萧何相比,而

杜甫却说诸葛亮超过他们,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史识?

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任:放任,丝毫不加干涉。西邻:

西边邻居一个穷寡妇。②宁:怎么。此:指打枣的事。

缘:因为。转:反而。③防:因产生疑心而提防。远客:

指吴郎。多事:多心,过虑。④征求:苛捐杂税,各种

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

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

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___”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

夏天。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

颈联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

(3)简答:本诗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

角度来写他的性情的?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

介迂腐的儒主。我跟一征浮云一同飘向远天,与一轮孤月一起度过长夜。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

(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思归之情。(或:将思归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

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

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

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

“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

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2)除上述写春外,你能否再写出

夏、秋、冬景的诗句各一句,并写出其

作者?

(1)夏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2)秋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3)冬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本题为加分题,要求从严,答案略。

(诗、词、曲、赋)皆可,文不行。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②他日泪:

往年之泪。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

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

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

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

的某一句来鉴赏。

答案示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

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

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

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

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

途。【对景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回答

诗人的情感】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

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3.鸳

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

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

无雕琢。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

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

欣欣向荣的景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

化的积雪。4. 泊:停靠。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

句诗的意思。

答: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

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

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

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

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

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

“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

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

出了____________ 的情态,“滚滚”

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

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

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

_______ 的风格。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

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

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

悲痛;沉郁顿挫。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

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

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

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

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

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

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

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

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

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

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

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无村眺望赊”中“赊”是什么意思?

安宁的生活。远眺

(2)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诗的尾联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分别刻划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这正是诗人此时愉悦心情的表现。

宁静心情,自得其乐。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这四人合称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是指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

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讥哂“四杰”的诗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

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

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

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

“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

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C。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

的,诗写了夜泊之景。A、B、D都是正

确的,C项有误,关键是对第二句“风

灯照夜欲三更”理解不当。第二句写舟

中樯竿上接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

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

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

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

见了。而C项说成“江风吹打桅灯”就

不恰当了。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

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

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

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

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

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

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

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

《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

已不多,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栽。他最

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裁

格式。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

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

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

幅完整的图画。此题正确选项应为C项,

这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写了

“日、风、燕、鸳鸯”四景。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

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

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

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

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

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

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

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

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

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

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

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

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

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

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

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

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

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

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

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

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

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

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

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

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

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

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

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

力寻找的忠贞。)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燃”字以火的燃烧

....写花的鲜艳

..

无比

..,表现春光之美好(重在加点词)

(2)“又”字有何意味?

答: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

.......(或身

在异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年年因春而

生离乡之愁(或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

分析

答:衬托或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先

写春光美好,以突出后两句所表达的思归之情。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要求:点出景物并说明特点)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要求:点出“思乡”及“迟暮”。意合即可)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是758年秋天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所作。②凉风:秋风。天末:天边,指秦州,古称秦州为“边”。③文章:泛指诗文。命达:命运通达。魑魅:山精,鬼怪。④冤魂:指屈原。投诗:把诗投下汨罗江吊祭屈原。

①“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又富有哲理意味,请对这一哲理意味作简要的分析。

总结了千百年来多少天才文人命运多舛,关山失路,天涯饮恨,而奸佞小人却飞黄腾达,趾高气扬的历史。

【解题指要】本题解答的要领有二,

一是这联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二是要

有点中国古典文学史的知识,将二者结

合起来回答即可。

②黄生在《读杜诗说》一书中指出:

“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你

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

诗人让屈原复活,与李白对话,写

出了他们千古同冤,同气相投。这一想

象大胆而奇特,并使李、杜末路相亲之

情充分体现了出来。

【解题指要】解答时首先要弄清用

“赠”比用“吊”好在哪里,其次要理

解诗中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之作用。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天宝十五年(756)

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往

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八月写

此诗。②闺中:指妻子。只:只是。③

怜:可惜。未解忆长安,孩子们不懂得

怀念远客在外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

月怀人的心事。④香雾:雾本没有香气,

香气是从用香皂之类洗过的头发中飘

出。云鬟:形容头发稠密蓬乱。清辉:

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手臂。⑤倚:

靠着。虚:空。幌:帷幔。形容悬挂起

的帷幔,这里指门帘。双照:指月亮照

着两人。

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

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这样写显得布局奇特,用笔曲折,

构思奇巧,含蓄曲折地把诗人悬念儿女、

体贴妻子,以及自己深沉的爱说透。

【解题指要】解答本题应从构思、

布局入手,结合诗贵含蓄这一基本原理

和用笔曲折多姿进行剖析。纪晓岚所云

“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

径甚别”,可作为参考。

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

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

请作简要的分析。

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之乐,反衬出

今日相思之苦,但有悲而不伤,语气中

肯,充满信心,深得顿挫之法。

【解题指要】抓住题干中“以希望

之辞作结”是要领,以将来反衬现在的

表现手法也不可不知。

宿府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宿府:在严武幕府中值

宿。②幕府:犹军署。井梧:种在井边

的梧桐树。江城:指成都。③永夜:长

夜。角:军中的号角。中天:犹言天半。

④风尘:形容战乱流离。荏苒:辗转,

这里指岁月的推移。关塞:边关要塞。

⑤伶俜:流离失所。十年:从安史之乱

至今正好十年。强移:勉强移就。栖息:

停留,休息。一枝:用《庄子·逍遥游》

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①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

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

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

法?

清”、“寒”;也写出了自己身世

的清寒;用的是融情于景的抒情手法。

【解题指要】解答时首先要会找到

关键字,其次要运用借景抒情的理论谈

作用,一切便迎刃而解。

②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

读后你有何感觉?

表达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无穷感

慨,这里用的是自我解嘲的语气,读后

令人更感辛酸。

【解题指要】典故的含义可从注释

中领会,而杜甫的身世在答题时也不能

不考虑,在此基础上,读后的感觉也就

好说了。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①客:杜甫自称。万方多

难:指安史之乱以来,内忧外患。登临:

登楼眺望。②锦江:一称浣花溪。杜甫

草堂即临近锦江。春色来天地:春满天

地。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为蜀中

通往吐蕃的要道。变古今:古往今来变

幻无常。③北极:北极星,喻唐王朝。

西山寇盗:指吐蕃。④后主:刘备之子

刘禅。还:还有。祠庙:指刘禅的祠庙。

聊:姑且。为:作,这里是吟咏的意思。

梁父吟:乐府篇名,原为丧葬之歌,诸

葛亮隐居隆中时喜欢吟此。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

登临”是个因果关系倒装句,这一句式

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并引发读者深

入展开思考。

【解题指要】因果关系倒装句可造

成悬念,这也是一种规律,以之索骥可

也。而悬念的作用此时已变的非常简单

了。

②杜甫登楼所感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请作较详细的分析。

一是以北极星为喻,说明朝廷维护

统一,维护安定;二是向吐蕃统治者发

出严正的警告,胆敢贸然进犯,必将遭到迎头痛击;三是讽谏代宗不可重蹈刘禅覆辙;四是抒发了自己流落异乡,壮志难酬的无穷感慨。

【解题指要】此题较难,且较为复杂,答案应从后两联四句中分别找出,然后深入探讨其意义。颈联是比喻,关键是找到本体;尾联是用典,婉而多讽,须仔细体味。

咏怀古迹(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宗臣:为后世所尊仰的大臣。遗像:庙中诸葛亮的塑像。肃清高:纯洁高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②纡:屈仰。万古:永世。羽毛:凌云之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高尚品德。

③伯仲:兄弟。伊:伊尹。吕:姜太公。若定:从容不迫。失:使……失色。萧曹:萧何、曹参。④运移:国运改移。祚:帝位。志决身歼:意志坚决,以身殉职。军务劳:军事烦劳。

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作简要的概括。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创作风格?

这首诗的主旨是热情赞颂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并对他壮志莫酬感叹不已。集中体现杜甫抑扬顿挫的风格

【解题指要】解答时只要结合已学过的《蜀相》一诗,自可化难为易。而杜甫的主要风格抑扬顿挫岂能不知?

②诸葛亮的功绩或许难以和伊尹、吕尚、萧何相比,而杜甫却说诸葛亮超过他们,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史识?

诗人有不以成败和功业大小论英雄的史识,可谓独具慧眼。用今天的话来说,杜甫早就掌握了历史辩证法。

【解题指要】写好咏史诗要有不同

寻常的史识,还要有点历史辩证法,解

答时应融哲学、史学知识于一炉。

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任:放任,丝

毫不加干涉。西邻:西边邻居一个穷寡

妇。②宁:怎么。此:指打枣的事。缘:

因为。转:反而。③防:因产生疑心而

提防。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过

虑。④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

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

神?

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

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

人道主义精神。

【解题指要】这首诗所揭示的社会

现实可从尾联中的“征求”和“戎马”

两个词中悟出,而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

的精神,只要品读一番,便能体会得到。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

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

先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

实属“多事”,再说寡妇对吴郎在堂前

围起篱笆产生了误解,但骨子里却是批

判他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解题指要】这首律诗措辞非常委

婉是解答时必须考虑到的,抓住中间两

联,仔细体会,小心求证,自可得胜回

朝。

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___”

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幽。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

夏天什么样的画面?颈联两句表现出作

者怎样的情趣?

写物之“幽”,燕子自由、悠闲地

飞翔,鸥鸟追逐嬉戏,都给江村增添了

无限的情趣。自得其乐。

(3)简答:本诗构思上有什么特

色?

以表面的悠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忧

虑。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他的性情

的?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

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栗”,境况却不

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

见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

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

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平日

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先生居家在环

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

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竟

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

诚恳和热情。诗人从锦里先生的装束、

家境、家人、环境、待客等多个角度,

写出了这位清高恬淡又可亲可敬的隐士

形象。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

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

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

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

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

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

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

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

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

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

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

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

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

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

宁的神情。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

社会环境。

答: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

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

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

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

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

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李白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 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又善于描写壮丽的自 然景色。主观抒情色彩浓厚,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色彩斑斓。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 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社会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 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时期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少年时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 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 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 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诸名山。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 二十五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渡荆门送别》 就写作于这一年。

此诗的写作时期过去曾有两种说法。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认为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时。詹瑛 《李白诗文系年》则把它系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下,认为这 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唐代精华分卷》(王洪 主编)中认为,虽然诗题中有“送别”二字,但“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等句,显然是离乡远游时的口吻;题中的“送”可能 是指长江水送他离别故乡而言;诗中思想感情与他早年作品相近,而 迥异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据此认为,此诗应该是李白初出夔门后 的作品。 年轻时的李白从遥远的蜀地顺着长江乘舟而下,渡过了荆门山,来到楚国境内漫游。看到随着平野的出现连绵的群山已经消失,长 江进入广阔的原野继续奔流。月亮映在江中像天上飞下的一面镜子。空中的云彩好比奇幻多姿的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色没有让年轻诗人 留恋忘返,看着这浩浩西来的长江水,反而引起他的思乡之情,水 是故乡亲,是他不远万里相送我的行舟。明·胡应麟:“‘山随平 野尽,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骨力过之。”近·高步赢:“语意倜傥,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卷四)。 恣情山水、广交朋友的壮年时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处,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出蜀以后游洞庭,历襄阳,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游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 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迹所及,几半中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律诗、绝句赏析--杜甫诗歌鉴赏资料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评解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 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杜甫诗精品赏读·陈才智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重点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全诗腾跃有势,跌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原文】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⑴,国容何赫然⑵。 隐隐五凤楼⑶,峨峨横三川⑷。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⑸,蹴鞠瑶台边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⑺,失路长弃捐⑻。

独有扬执戟⑼,闭关草太玄⑽。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杜甫《春日忆李白》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春日忆李白》鉴赏 古诗鉴赏 0204 1422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与杜甫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之时;而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原文】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⑴,笑而不答心自闲⑵。 桃花流水窅然去⑶,别有天地非人间⑷。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内容】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赏析】: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

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色是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古人认为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宋魏庆之《诗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一、(2014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

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2013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word版】.doc

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 一.《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 的心情作了铺垫。 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 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 是, . 4.杜诗的风格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却 是。 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 二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 是, 。 2.写旅夜远景的诗句 是, 。 3.直抒胸臆的诗句 是, 。

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5.“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 3. 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感情的材料,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如何借古抒 写以下三组身世或感情的。 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新唐书·杜甫传》 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期) ——《杜甫年谱》 漂泊西南天地间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 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 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联系前三题的分析,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 四.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 “” “”。

李白杜甫诗集

李白诗集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2、《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3、《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 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大全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渲染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已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可想而知其严寒。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言外之意指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天的象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五六句紧承前意,突出军旅生活的紧张。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也不言而喻。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可身上马,奋勇出击。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末二句却陡转。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这结尾的雄劲有力,得益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首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天山虽不靠海,却有横亘在天山上的云海。诗人将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奇而壮观。接下去“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气势比前两句更为广阔。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却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显而易见了。 中间四句是再现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

《天末怀李白杜甫》鉴赏及阅读答案

《天末怀李白杜甫》鉴赏及阅读答案 《天末怀李白杜甫》鉴赏及阅读答案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的诗号称“诗史”。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赏析】这首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诗因秋风感兴,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言浅情深,意象悠远。接着以无边揣想之辞,代人着想,可见“怀”之深远。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这又足可见出诗人想念之殷切。由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由于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考点捕捉】

1.首句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试结合诗句简析。 参考答案: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2.古人讲究炼字,你认为本诗中最发人深思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高考题例】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强化练习】 ⒈参考答案: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4分)(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导读: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离别之恨、悲痛之意、思念之情,给远方的朋友以慰藉。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表现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自己的思念托之于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特色: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最能体现思念友人的句子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 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说说你对“孤蓬”的理解。 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2.分析你喜爱的一组对偶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巧妙地写出了送别地点的景致特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浮云”比喻友人飘忽的心意,用“落日”比喻心中难舍之情。

杜甫《梦李白·其一》诗词鉴赏

杜甫《梦李白·其一》诗词鉴赏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韵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赏析: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本诗乃是初梦所作。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5篇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5篇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内容】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固不可取,乐观自信却自古皆然。 然而在那潇洒豪逸痛快淋漓之中,也掩不住对现实 的哀愁:流水不复,青丝难再,建功无望,抱负难酬。虽则天生我才必有,但我的才用难道仅仅是赋诗饮酒?豪放的语言,奔涌的气势,不同凡响。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这是一首“清水出芙蓉“的赠别诗。诗仙以“桃花潭水 深千尺”,来反衬汪伦相送之情有过而夫不及;从而使本诗 具有质朴清新这巧,有出神入化之妙。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大诗人自然很舍不得与 孟夫子分手;孟浩然前往广陵,李太白依依惜别之情在心头。江水滔滔不舍昼夜,友情如水浩荡东流。 李白——《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诗仙流放夜郎,来到白帝城忽闻得赦被释放,于是乘舟顺流东下,欣喜欲狂。江如奔马,舟若飞箭,欢愉之情,何其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