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第二期《求是》文章精选

2012年第二期《求是》文章精选

2012年第二期《求是》文章精选
2012年第二期《求是》文章精选

2012年第二期《求是》文章精选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一、充分肯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粮食连年稳定增产,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宏观调控的重点,及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2011年达到11424亿斤,比2003年增加2810亿斤。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生态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快速增长。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为6900多元,比2002年增加4400多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7.9%。特别是2010年以来,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迹象。农民吃穿住用等有了很大改善,日子越过越好。

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下决心补齐农村社会事业这个短板,目前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3亿农村学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些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农业农村工作历尽艰辛,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

本持续攀升,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农村发展能够保持好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央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我们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我们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我们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年,我们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第一,取消农业税,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农村分配关系有了很大调整,农民得到实惠明显增加,但仍然要缴纳农业税,还要承担许多维持基层运转和公共事业发展的费用,再加上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农民负担沉重,由此引发的恶性案件和干群冲突时有发生。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通过正税清费、降低税率,2006年最终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按地亩向农民征税的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彻底跳出历史上农民负担循环往复、不断加重的“黄宗羲定律”,我们及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带动了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进步。这一系列重大改革,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的分配关系,开启了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第二,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我们实行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四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我们把补贴政策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实行粮油、生猪等生产大县财政奖励补助,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达到255亿元。这些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第三,全面放开粮食购销,迈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性步伐。在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先行放开的基础上,2004年我们果断决定全部放开粮食购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项改革,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为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2003年我们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2008年这项改革推向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家庭承包经营从耕地拓展到林地,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举措。

第五,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我们从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入手,逐步把教师工资、公用经费等支出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我们先在贫困地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并逐步将义务教育免费扩大到全国农村。最近我们又决定,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第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生活保障。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养老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基本建立起覆盖数亿农民的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制度,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

第七,清除不合理政策和限制,公平对待农民工。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长期没有受到公平对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要善待农民工,2003年果断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着手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大力整治农民工劳动就业环境。2006年国务院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对做好农民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近年来,

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工资水平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在农民工问题上,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农村发展进步,而且取得了丰硕的“三农”理论成果,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这里,我谈点认识与想法。

(一)关于发展现代农业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方面,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国际上农业丰歉、石油价格涨跌、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等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决非易事,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些年我们在保护耕地方面态度坚决、措施严厉,但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速度被占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保护耕地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必须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这个事关民族生存发展、子孙后代长远生计的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要总结一些地方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和建设的长效

机制。同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稀缺的国家,今后缺水问题会更加突出。中央已对加强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着力破除水资源紧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

二是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对这项制度,我们历来讲两句话。讲稳定,是因为这项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符合农民群众愿望,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讲完善,是因为农业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地与之相适应。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完善这项制度。从收入分配看,开始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现在全都由农民自己支配。从承包期限看,第一轮是15年不变,第二轮延长为30年不变,现在又进一步明确为长久不变。从统分结合的关系看,过去的“统”单纯靠村组集体,现在靠农民合作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把握好三点:第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第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国家鼓励工商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提倡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直接租种农户的土地。第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需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这件事关系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

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抢占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整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的问题。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出现的新变化,积极发展农机装备业,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是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保护。这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比较效益低、容易出现萎缩有关,也与农业承载多种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有关。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期,既要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考虑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一项长期政策。要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和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增加较多,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特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农产品,对缓解国内资源紧缺矛盾、保障市场供给是必要的,但必须把握好“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方针绝不能动摇。今后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会进一步拓展。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从长计议,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

中央作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搞不好城乡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人口总规模巨大,即使今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仍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必须让他们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考虑。必须强调,城镇化不可能取代新农村建设,城镇与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差别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消除。不能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套用到农村建设中去,不能把城镇

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农村建设还是应该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布局的变化趋势,注重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整体和长远效益。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建设内容要不断拓展,标准也要不断提升。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管理、运营的新机制,降低使用成本,让已建成的设施持久发挥作用。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的设计和建设水平。

二是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优先位置,紧紧抓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免费师范生计划,尽快培养一大批教学水平高、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让农村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充实农村医生队伍,推动优质卫生资源向农村覆盖。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我们已经按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要看到,农村社会保障在执行中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保障水平与城镇也有很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完善制度,就是要针对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现行政策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提高水平,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使保障水平能够随着经济发展相应提高。逐步并轨,就是要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协调一致,逐步缩小保障水平上的差距,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三)关于城镇化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0多年来,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史无前例,世所罕见,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城镇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认识,对今后可能遇到的矛盾、困难甚至风险要有充分估计。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把促进人口城镇化作为重要任务。近些年来,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明显增加。但进入城镇的农民工,绝大多数还只是有就业而难以安家。这显然不符合大多数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愿望,但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如何促进人口城镇化,至少有这样两个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必须考虑:一要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向。大量农民工向少数大城市、特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集中,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提高了这些地方人口城镇化的成本,甚至超越了这些地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可能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来完成规模巨大的人口城镇化。因此,必须一方面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另一方面,加快调整地区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既是促进人口城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二要充分考虑农村转移人口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应当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他们自主流转或处置这些权利。对暂未落户城镇的农民工,要注重从制度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努力解决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二,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矛盾,以及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不够和建设用地粗放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以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为名,不与农民沟通、协商就强占和乱占农户的承包地,

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此,农民很有意见,社会反响强烈。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这是一件大事,一头连着农民利益,一头连着工业和城镇建设。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体现的立法理念、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原则上也适用于征地制度改革。当然,后者更加复杂。要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必须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本届政府要出台这项改革的相应法规。

第三,妥善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是很多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的普遍现象,但在我国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城镇生活成本高以及户籍制度等多种原因,很多农民短期内难以举家进城。近年来,涉及“三留守”的伤亡事故、权益侵害等时有发生,令人痛心疾首。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留守儿童,要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对留守妇女,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她们生活安定、心情舒畅。对留守老人,要在提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老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彻底解决“三留守”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妇女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在城镇化中逐步解决进城农民户籍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进。

三、努力确保2012年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

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2012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确保农业再夺丰收。

一要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特别是防灾减灾、稳产高产技术,深入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继续实施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生产能力。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整合强化各方面政策,有效调动农民、地方政府和农业科技人员“三个积极性”。积极扶持蔬菜、生猪和牛羊肉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销区和大城市郊区要保持必要的生产能力。

二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全国性、区域性骨干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推进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加强农产品供求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生产与消费对接,支持发展直供直销,清理农产品流通环节各种收费,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进一步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办法,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现在需要财政花钱的地方很多,支出压力很大,我们宁愿少上点建设项目、压缩些其他方面开支,也要确保“三农”投入。突出重点,加大对主产区、特别是粮食和生猪等生产大县的支持。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大中型银行要履行为农服务义务,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小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

四要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草原承包改革要加快步伐。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的体制机制,2012年务必完成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认真总结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五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沼气、危房改造等,要按照规划要求扎实推进。落实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突出解决学生安全和营养等问题,加快出台校车安全条例和管理办法,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抓好农村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减轻农民

看病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230元提到300元,国家补助由200

元提高到24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真正让困难群众受益。

四、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一篇大文章,既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仅是指导现阶段工作的,也是管长远的。今后,虽然农业份额会下降、农村人口会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这个道理,不仅现在要反复讲,今后更要一直讲;不仅要在农村讲,更要在城市讲;不仅要体现在号召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践行“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发挥表率作用。

二是始终尊重农民意愿。要在认识上和感情上端正对农民的态度,无论做决策还是抓工作,都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要切实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不要擅自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目前农民的分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不同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利益诉求不完全一样。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

三是始终维护农民权益。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3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必须适应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新的思路和举措更好地维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不仅要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而且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不仅要让农民按自己

的意愿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而且要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四是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农业农村发展越是形势喜人,越要保持清醒头脑。改变历史形成的农村落后面貌,要靠长期的艰苦奋斗,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不可能一个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忌急功近利、一哄而起。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农村改革走到今天,确实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但农民群众始终是改革的力量源泉,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创造力。

五是始终按政策和法律办事。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策和法律不仅是约束,也是保护。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通过认真执行和落实政策,可以把农民团结到党和政府的周围。善于运用国家法律,引导农民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本文系温家宝同志2011年12月27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

推进科技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钱学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作为科技、教育界的一面光辉旗帜,钱老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斯人已逝,风范永存,钱老不仅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更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遗产。

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宣传钱学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就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钱学森同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学习钱学森同志的政治品格、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高尚情操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就深入学习

宣传钱学森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纪念钱学森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同志的崇高精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

钱学森同志始终把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他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和楷模。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美国学习、工作的钱学森同志,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和阻碍,终于在1955年秋天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他曾在晚年回忆说:“我到美国去,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科学技术学到手,而且要证明我们中国人可以赛过美国人,达到科学技术的高峰。”正是怀着这样的决心,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系仅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航空硕士学位。在美国学习、工作20年,他已经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但他一直保持着中国国籍,不买房子,不买保险。义无反顾地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后,钱学森同志勇敢地承担起“两弹一星”的科技领导工作。尽管他是搞理论研究而非搞技术出身,但他说,回国就是服务来了,只要为国家好,就去做。“为使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在崇高的荣誉面前,他真诚地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指出,“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江泽民同志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钱学森同志,“不光要在学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品质方面。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那种高尚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信心和信念。要像钱学森同志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守民族自尊和民族气节,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联系起来,把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事情,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潜心治学、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

钱学森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始终把严谨求实作为治学精神的基本要求,坚持用“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要求自己和学生,把科学看得很重,把名利看得很轻,体现出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

钱学森同志向来对学术问题非常严谨,从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推导,哪怕这种推导在逻辑上已经非常严密,他也坚持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对,使理论得到验证。他告诫学生说:“搞科学的要‘下笔千钧’”。他1941年发表的《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手稿中有些计算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这样繁重的计算在当时是靠拉计算尺得出来的。他对自己即将刊印的论文,历来都要求杂志社寄来文稿清样,亲自校对之后才正式刊发。他的著名论文《非线性弹性力学》仅手稿就有800多页。在美国20年间的51篇论文,以及后来出版的若干专著,所有文稿的手稿他都完整有序地保存了下来。凡见过《钱学森手稿》的人,无不惊叹其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他说,不流大汗,不受大累,仅凭一点小聪明,是做不出来的。他一贯强调学术讨论要发扬民主,大家一律平等。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指出他力学论文中的一处错误,他亲笔复信并鼓励其写论文发表。这封信激励年轻人投身力学研究,后来成了一名教授。他始终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不务虚名,不尚空谈,常怀平常之心,从不计较个人进退得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淡泊名利的个人品格使他赢得了科学的青睐和世人的尊重。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对真理孜孜以求,对名利超然处之,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维护学术尊严,提倡做学问、做人、做事相一致。要坚持以学术诚信为荣,以学术不端为耻,反对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力戒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尊重学术自由,努力营造境界高尚、底蕴深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探索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未知,为人类造福。在通往未知领域的道路上,科学家既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又要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框架。作为一代科学巨擘,钱学森同志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从战略上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以渊博的知识和超凡的智慧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钱学森同志以极强的创造力取得了许多让人惊叹的成就:从早年的机械工程、航空工程起步,到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再到航天工程、系统科学,他一生涉足数十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均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早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时,钱学森同志就养成了“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探究精神。他的一系列原创成果,成功解决了高速飞机和火箭等航天航空领域的很多问题。他的《工程控制论》,将控制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被公认是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领域的经典之作。1956年1月,钱学森同志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在周恩来总理鼓励和支持下,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作为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6—1967)的综合组组长,他主持提出了四大紧急措施,为“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同志就提出,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当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近30年来信息科技的深度应用、信息产业的迅猛增长,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从战略上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等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钱学森同志时,高度赞扬

他的科学建树和卓越功勋,特别指出“钱学森同志的系统工程理论,提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很有创见”。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把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树立并保持永不止步的进取意识和开创精神,激发并保持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培养并保持永远昂扬的独立精神和进取意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从实践中提炼问题加以研究,不迷信权威,敢于理性质疑,勇于提出新概念、开辟新领域、创立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为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服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把创新成果充分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爱才识才惜才、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博大胸怀。

钱学森同志是具有深切人文情怀的科学家。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和人文的不可分割性。虽然一辈子和科技打交道,但钱学森同志的心里始终装着“人”,始终把培养人、造就人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以极大的精力关注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体现了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宽阔胸襟。

钱学森同志非常善于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和谋划人才的培养问题,适时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培养我国科技帅才和将才的建议。他强调理、工、文、艺齐发展,科学、艺术互促进,主张瞄准交叉前沿问题,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提携后学,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倡“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他不仅有“千里马”的才能,更有“伯乐”的眼光,一生爱才、识才、惜才,培养了孙家栋、王永志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推动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他从小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和熏陶,一直强调科学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因为“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晚年,他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心全意培育人才,大力提携青年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要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系统培训、多样化人才和人人成才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大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钱学森同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历史不会忘记他!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发扬光大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为推进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执政理念的具体化与集中体现,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必须遵循、不可偏离的宗旨。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0多年的历程、60多年的治国理政经验充分证明,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只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群众就会和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实现长期执政,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调整工作重点,大刀阔斧,开拓前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利益。30多年间,全省经济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2倍和28倍,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民生福利保障不断加强,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珠三角地区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社会公平、生态环境和民主法制,广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任务。广东正是在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坚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因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真心拥护。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个人利益和人民整体利益的统一性。个人利益是整体利益的基础,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合与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好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既要保证整体利益,又要满足个人利益。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考虑维护好个体的合法利益而又不损害整体利益。

近年来,广东在抓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时,既考虑在面上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一方面是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惠及人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均等的公共服务阳光洒遍城乡人民。另一方面是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弱势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从每个贫困户、贫困人口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工作。再一方面是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就业与劳资关系、居民增收与缩小收入差距、房价调控与保障房建设、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得到保障。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感受。为人民谋利益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过去,一些地方在为民办实事时,往往是领导从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地决定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忽视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虽然也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但不是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想办的事,结果是钱花了、事办了,但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为人民谋利益应当更富科学性、更有针对性。我们强调在决策民生工程时,切实从“政府配餐”转变为“群众点菜”,扩大民主、尊重民意,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广度和深度,真正按照群众的要求来决定办什么、怎样办,确保民生工程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我们推动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当前,广东正处于科学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必须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实践基层民主新机制,推行“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完善“党支部会提议、党支部和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推行村(居)委事务民主听证等,调动起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广东而言,改革要更有活力,决策要更加科学,措施要更加协调,就必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把“依靠人民是执政党的根本,服务人民是执政党的天职”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探索建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并加以提炼、升华、推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人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既考虑眼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实实在在、长长久久。

广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协调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施产业和劳动力

“双转移”战略,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从珠三角向山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经技能培训后转移到就近工业园区或珠三角企业就业,既促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又带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为持续发展人民利益夯实物质基础。广东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从2007年的0.721缩小为2010年的0.633,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得到增强。

“十一五”时期,广东不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投入近1万亿元;至2010年,全省和省级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4%和61%,比2006年分别提高了9个和6个百分点。2011年,广东省级财政共投入352亿元支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其中,111.83亿元用于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主要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60.13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为农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2011年,全省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房12.5万套,同比增长67%。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抱着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态度,本着“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精神,为实现人民长远利益多做打基础的工作。

为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广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抓好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建共享,建立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镇(街)、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努力建设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扩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投入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约2.8亿元,其中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9532万元,建成农家书屋7732家;全省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3个,文化馆145个,乡镇和街道综合文化站1594个,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16139个,文化惠民呈现可喜局面。通过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和教化功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助推了经济硬实力的提升,增强了综合实力。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运用法律和制度保护自身合法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法律和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网评原创网评文章(8篇)#精选、

网评原创网评文章(8篇) 1.不能拿“种种原因”当借口 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慢”、“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劲头不太足”……“种种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头禅,却倒不出个所以然,在会议讲话中、每一次工作检查中并不鲜见。同时,这似又不似推卸责任的“推脱词”,听起来让人费解也懵懂,有时候碍于某些原因就草草了结,这是何的大会与检查啊?如此,“种种原因”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万磨油”帮他们磨掉缺点、磨掉不足,最后自成方圆。 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的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不小,伤害颇深。一伤工作原则,出了问题都拿“种种原因”当托辞而不点名、不批评、不问责,原则便成了圆滑,揭短便成了护短。二伤群众利益,“种种原因”实质是对认识问题的不深刻、不重视、“冷”处理,如此一来,解决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的“维权会”便成了走形式、做样子的“过家家”。三伤工作作风,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对问题原因不细查、不深究、不思考,共产党人“讲认真、务实效”的工作作风便成了一纸空谈。那那些《落实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问责办法》、党旗下的承诺与宣言都在何处落脚啊?人民的利益又都被你们这些“种种原因”归宿到哪去了啊? 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种种原因”,紧随其后的将是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的积压。“种种原因”流行,正是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体现,才会有不断的”雅贿”、“内部交易”等损害人民利益与不公现象的出现,才会有不经检查与总结的“工作美丽大糖包”出现,才会有接二连三的贪官不断下马。要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敢于拿掉万磨油,敢于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那么隐藏于“种种原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将挖掘出来、公布出来,果断地一件件解决,就杜绝因“种种原因”而出问题的发生。 2.加快完善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

2017高考最新作文素材时事评论文章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经典瞬间回顾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已经闭幕,还记得那些经典的瞬间吗? 最励志瞬间:中国女排力克巴西
里约奥运女排 1/4 决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淘汰东道主巴西队,胜利的时刻女排姑娘们哭了, 郎平哭了,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也哭了。这场堪称中国军团在里约“最漂亮一仗”点燃了国人的 情绪。 巴西女排是出了名的“中国女排克星”,过去 8 年曾让中国队遭遇 18 连败。这次在里约遇到 东道主巴西队,中国女排更是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整场比赛,“慢热”的中国女排大比分 丢掉首局,但随后,姑娘们奋起直追,最终以 3-2 拿下比赛。在阔别 8 年后,中国女排再次闯进 奥运会四强。 拿下巴西之后,中国女排又在半决赛中战胜荷兰女排,报了小组赛不敌对手的“一箭之仇”, 时隔 12 年再进奥运会决赛。 当地时间 8 月 8 日,在 2016 里约奥运女子 100 米仰泳决赛上,中国选手傅园慧以 58 秒 76 夺 得铜牌。
最魔性瞬间:“洪荒少女”傅园慧的采访
8 月 8 日,里约奥运最搞笑的一幕在女子 100 米仰泳半决赛后上演,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 在接受采访时,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搞笑才能”。来到记者面前,傅园慧得知自己游出个人最佳 成绩后,一脸惊讶,眼珠子瞪得圆圆的,并说自己已经“使出洪荒之力”。 凭借这段魔性采访,傅园慧一夜之间粉丝暴涨,而她也凭借镜头前的表现,引发国内外媒体 的极大关注,被亲切地称作“洪荒少女”。 此后,但凡傅园慧登场,大家对她赛后接受采访的期待不亚于对比赛本身的期待。而她也在 随后的采访中频现金句。在 100 米仰泳决赛中,傅园慧落后第二名 0.01 秒,她的解释是 “可能 是我手太短吧!”“今天是用生命在游泳!翻着白眼游到了岸边。” 在傅园慧接受采访的视频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之后,她的“洪荒之力”迅速波及全球,外国媒 体赞誉她是里约奥运会“最可爱选手”。 8 月 14 日,里约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牙买加“闪电”博尔特以 9 秒 81 的成绩获 得冠军。
最吸睛瞬间:博尔特百米夺冠
奥运赛场上最吸睛的当属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虽然博尔特夺冠毫无悬念,但无疑大家都 想知道,博尔特还能刷新人类百米极限吗?同时,大家更想见证他创造历史,成为奥运百余年历史 上首位连续三届蝉联男子百米跑冠军的选手。 比赛在北京时间 8 月 15 日举行,枪响后起跑反应速度历来不快的博尔特明显落后,美国名将 加特林一路领先。但在最后 20 米,博尔特迈开大步加足马力,轻松超越了加特林,又一次率先冲 过终点线。9 秒 81,风驰电掣之后,博尔特成就历史。 在最后 20 米超越对手之时,博尔特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在镜头前挤眉弄眼、手舞足蹈,把跑 道当成表演的舞台。对于博尔特来说,夺冠易如反掌,里约的百米决赛就是他的“表演时间”, 在最受瞩目的赛场上,他当然要更完美。 当地时间 8 月 14 日,2016 里约奥运女子三米板决赛赛后,中国跳水运动员秦凯向刚刚获得 银牌的何姿求婚。
最浪漫瞬间:全球直播秦凯求婚何姿
北京时间 8 月 15 日早,里约奥运最浪漫的一幕上演。在女子单人 3 米板颁奖典礼后,中国跳 水队男运动员秦凯向刚刚在比赛中获得银牌的女友何姿求婚,这一浪漫场景经由转播画面传遍全 世界,感动了亿万观众。

网评文章写作要点

网评文章写作要点 一、网评概念 字面上理解:网评,就是“网络上的评论”。 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网评写作要求 1、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2、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3、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三、怎么写网评 一是要注重积累。网络宣传评论工作的核心是原创网评文章的写作,要写好网评文章需要有大量的新闻素材作为支撑,因此首先要注重新闻素材的积累,通过素材挖掘评论话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和论坛来发掘新闻源,及时将其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新闻话题汇总保存,作为今后网评文章写作和转帖的重要素材来源。此外,在做好素材积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写作经验的积累,这就需要勤动手、动脑,多去创作,通过写作的实践来积累经验。 二是要注重方法。网评文章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时效性网评文章;一类是理论性网评文章。时效性网评文章就是要注重一个字,快。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第一时间浏览各大网站,寻找新闻源,早下手,早收获,争取在一个半小时内完 - 1 -

稿,因为大部份网站的编辑作息时间也是朝九晚五,目前只发现“川北在线”是下班时间发稿,所以此网站也可以下班后在投稿;理论性网评文章就要注重文章的质量,内容一定是正面,要充实,观点独特,字数一般在1500—2000字,最好要有二级标题,大标题一定要新颖。时效性网评文章也一样,标题就像是人的眼睛,出现在编辑面前的首先是文章的标题,换位思考,一个网站的编辑每天邮箱里至少有上千篇网评文章,不可能都发出来,怎么选?肯定是先看标题,在看内容,标题新颖了,就算内容一般,上稿的几率也会很大。 三是要注重交流。网宣工作不是单一的,更不是闭门造车,做好网宣工作需要分工,但更看重的是协作,所以,要多进行交流,将各自在网宣工作中发现的好的经验做法拿出来分享,共同改进,从而提高网宣工作的整体效果。同时对于一些热点和焦点话题,可以共同探讨,及时交流看法,通过思想的碰撞发掘出好的论点和角度,为网评文章的写作拓展思路。 四、关于投稿 (一)较通用的投稿格式: (文章标题)+(文章由头、引子)+(新闻来源地址链接)+(正文)+(投稿人信息)=一篇时评 (文章标题)打破“干部用时方恨少”怪圈 (文章由头、引子)1月22日,网民质疑,“非中共党- 2 -

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学以致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八次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全面加强共产党员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学风问题是胡锦涛同志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树立良好的学风,对于共产党员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做好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产党员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风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学风问题与党风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进一步端正学风,努力把全党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重视学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学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只有端正学风,才能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科学理论,真正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真正学懂弄通、融会贯通;只有端正学风,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把科学理论转化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只有端正学风,才能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真正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只有端正学风,才能使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第二,重视学风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党一贯重视科学理论的武装和指导,一贯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延安时期,我们党把整顿学风和文风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使全党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实事求是方法的“求是”

怎样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实事求是方法的“求是”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的实事求是方法,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进行诠释,才能阐发出这一方法的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境界。这是新唯物论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实事求是方法的释义。而曾长期在我国学界居主导倾向的,则是对实事求是方法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释义。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反映论)解读实事求是的表现是: 一方面,把“实事”解释为即实际,是指主体之外“一切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或者更直接地把“实事”解释为“客体”;或者把“实事”解释为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这种理解正是马克思曾批判过的旧唯物论从直观的或客体的形式来理解“实事”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理解既没有关注到和体现出毛泽东在谈论“实事”时有关主体方面的“实事”或“实际”的思想,更没有体现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如下意蕴:“实事”无论作为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均必须从主客体统一的“真实情况”去理解。 另一方面, 这种解读把求“是”解释为求“真”。首先,这样的理解脱离了中国关于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知道,“实事求是”一词源于班固著《汉书》的《河间献王传》:班固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其原意是指做学问一定要占有充分的实际材料,才能从中求取到真实可靠的结论;以后被引申理解为泛指从客 观实事中求是的认知态度和思想方法,即所谓“言必有征”、“取实予名”、“格物致知”。随着明清“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潮的高涨, 清乾嘉年间的考据学派把“实事求是”引入经学研究范围内,作为考据学的训诂方法大力提倡和研究,进而影响到天文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伸展到践行的社会生活领域。唐代颜师古把“实事求是”解释为:“务求事实, 每求真是也”。他的这个解释常被人们按现代汉语通俗地理解为“务实求真”。其实,在古汉语中,“真”与“是”是有很大区别的:“真”的本义是指事物的本性、本质或人的真实、真诚,与其对立的词是“假”。“是”的本义是正确,与其对立的词是“非”。“真”是指人的“知”合于事物的本性、本质和规律,“是”是指人的“行”合于道、理(即行为的恰当)。显然,颜师古的解释应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指人们从“实事”中探求事物之“本然”———真;其二指人们从实事的“本然”中探求其“应然”———善(人的行为合于本然)。求“本然”是求“应然”之前提,求“应然”是求“本然”之目的;“是”是本然和应然的统一、真和善的统一,是知行合一的一种价值判断。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对治学、做事方式的一种价值评价,强调的是一种“求

刘梅 学以致用、实事求是——仪器电路教学思考

《上海大学学报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仪器仪器仪器电路教学思考电路教学思考电路教学思考 刘梅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在《仪器电路》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方面探讨了可 能的变革方向,并对授课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做了思考和展望。 [关 键 词] 仪器电路, 学习兴趣,实践导向 仪器电路是测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主要目的是传授将电子技术应用于仪器的理论和方 法,使学生具备分析仪器电路系统及设计、研制现代精密仪器的初步能力。课程主要讲解几何量、机械 量等测量仪器的常用典型电路单元和电路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环节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 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在某种意义上起‘总结’和‘桥梁’的作用,将过去所学的知识,诸如电工技术、电子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测量技术实际派上用场,并与工程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与控制技 术等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测量——控制(测控)系统知识框架。因此,这门课是很重 要而且必要的,应为学生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讲授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本次讲授过程中,除了基础理论教学环节,还新增加了实验环节。在上课过程中,笔者切身感受 到,这门课的讲授还存在不少问题: 1. 该课程结构上以线性为主,注重知识内在结构逻辑,按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与解调电路、 信号运算/变换电路等模块顺序讲述。从学生角度来看,似乎平铺直叙,没有重点突出; 2. 教材偏重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 3. 同其他课程一样,单纯的讲述,学生也认为枯燥无味,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课上做作 业、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也是屡禁不绝的; 4. 实验环节是新增加的,因为笔者本身也缺乏经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与课本内容截然不同 的现象,学生迷茫,笔者有时也未能及时给予明确的解释。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 力,是讲授者和学生都必须非常重视的。 5. 学生普遍对实验重视不够,这点从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出来。交上来的都是一张简单的报 告纸,上面只记载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对实验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设备、注 意事项、结果分析等都没有描述。

中国正能量文章精选3篇

中国正能量文章精选3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文章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正能量文章精选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正能量文章精选:逆境,人生才无限美好有个流浪汉,看着每天那么多人都想菩萨祈求,心里生起对菩萨的不忍,于是对菩萨说:菩萨,我看您每天都这么忙,处理上万信众的需求,我真想帮您分担忧苦 想不到,菩萨对流浪汉说:好啊,你就来试试吧!坐在我的位置上。菩萨边说边从位置上走下来,走到流浪汉的面前时又叮嘱他说,:记住,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可以说,这是当菩萨的基本条件! 流浪汉心想,这样的菩萨简直是太好当了!就这样,流浪汉就成了菩萨 来寺庙里礼拜的人和往常一样的多,见到菩萨就拜,也一样地对着菩萨祈祷,并没有察觉到座山的菩萨有何不同,而座上的流浪汉也照着先前的约定,静静地聆听信众的心声,但流浪汉只能听下来,不能说出来! 直到一天的中午,一个富商,拜完菩萨后就匆匆的离开了,随身的一个手袋遗留在拜垫旁,流浪汉看在眼里,实在是想唤他回来,可想起了菩萨的叮咛,就憋着没有说

过了不久,来了一个三餐不继的穷人,对对着菩萨祈祷,希望可以帮他渡过难关,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富商遗留下来的手袋,他随手打开,哇!一袋子都是金币啊!连忙回头对着菩萨说:菩萨您真的显灵了!然后满怀欣喜的离开了!这次流浪汉本已耐不住地想说了,但又想起了当初了约定,又再次憋住了话! 随后又来了一个预备出海的渔夫,祈求菩萨能让他出海平安,正当他起身要离开的时候,富商回来找他的钱袋子,正好看到渔夫站在他刚刚拜过的地方,上前抓住渔夫要他把钱拿出来。两个人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流浪汉终于忍不住开口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在了解真相后,两人很快的就都离开了寺庙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正当流浪汉高兴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真正的菩萨回来了说对他说:你,现在下来吧,你还没有因缘做菩萨。 难道我说明真相也不行吗?!流浪汉为自己叫冤。 你知道吗?菩萨继续说到:本来这一袋钱对于那个富商来说不算什么,顶多就是他一些吃喝嫖赌的费用,但是可以救活穷人的一家人,最可怜的莫过于那个渔夫如果他继续于富商争执,那他就错过了出海的时间,就可以逃过海上的一劫,但是,他的船已经沉到了大海之中了 啊,原来 其实,世间的一切,皆因机缘巧合安排。

德清求是学校简介

德清求是高级中学简介 2004年12月18日,德清县求是高级中学正式揭牌成立。学校占地面积65亩,现有在校学生1519人,教职员工128名,其中专任教师85名。学校凭借超前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严谨科学的管理机制、富含特色的教育教学、精细周到的后勤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求是高级中学已初步形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教善导”的教风和“乐学多思,勤学多练”的学风。虽然我们的学校非常好,但是我们必须事先声明,我们的学校需要接受较高的学费,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家庭请另寻他处。 学校有着雄厚的集团背景,是湖州求是教育集团下属的分支学校之一。湖州求是教育集团成立于2005年12月18日,董事长沈法初先生在杭州、德清等地已成功开办杭州求实专修学校、德清县莫干山外国语小学,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德清县求是业余学校,湖州市求是业余学校,办学层次从小学、初中、高中、高复到自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开设“创新承诺班”,助学生考生大专 2010年,学校首次开设特色创新承诺班,敢于承诺让上不了普高分数线的学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考上高职分数线,甚至三本大学分数线,今年,学校创新承诺班的生源范围将面向全省。 学校招收的创新承诺班,教师全程全方位指导学生。班里给学生配备一对一的导师,比如单科成绩差的就补单科,几科成绩都差的就全部补。导师还为承诺班学生做全程的心理调节工作,为学生疏导压力过大等问题。 水平的师资队伍,名师执教 对一所民办学校来说,师资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只有高水平的师资,才能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学校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关爱”,高薪聘请了杭州求是高复以及全国各大教育强省的名优教师担任我校教学工作,学校共有20名普通教师,10名中级教师,这在德清县在新开设的创新承诺班里,杭州求是高复的名师和德清求是高级中学的优秀教师将联合执教,精心培养。学校还将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来作讲座,给学生加油、鼓劲,交流学习心得。 信心教育,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当初这些孩子进校,很少有灿烂的笑容。中考失败的阴影,让这些学生缺乏信心。在求是高级中学,各个班主任新学期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歧视教育。学校通过各种办法树立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邀请优秀校友现身说法,邀请励志专家作讲座,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及时发现信心不足的学生,任课老师使用规范语言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等。(我们不保证学生能考进理想的大学) “静”、“严”、“和”三要素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几年摸索,求是高中提炼出了学校的管理理念,那就是三个字“静、严、和”。“静”就是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严”就是军事化管理,禁止学生抽烟、谈恋爱、上网吧等,要让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生活;“和”就是要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关爱学生。 经过“静、严、和”管理要素的渗透,原来很多让老师头痛的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了。如果一个学生自私、蛮横,那么即便他成绩再出色,也是一种教育上的失败。从进校门开始,学生就得像个学生样。在“求是”,学生的举止行为都被量化打分,所以你在校园是看不到奇装异服或吐字带脏的学生。新生进校的第一周,学生上午接受军事训练,下午学习学校规章制度,而且要进行考试,让学生深刻理解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学校严令禁止的。

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厚德博学,求是创新”。 大学之道厚德博学 蓦然回神惊现山重水复 于书间行走,不经意间闻见一段大师的轶事——(王守仁)十一岁时尝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惟读书登第。” “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和鸣共振效果般地,自己不由扪心自问:“自己将书一路读来又所谓者何?”百思不得其解,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自发地萦绕心扉处,久久不能释怀。 这样的一幕在不久前自导自演却又是突兀的粉墨登场于自己的眼前。 跨入大学府第的自己,本是以雄赳赳一般的姿态和气昂昂的风貌,欲向未来尽情的挥洒与彰显自我。可是,事与愿违的场景却总是欢喜于四处上演,这次自己又没能够逃逸出这幕。 或许是自己准备的不够,或许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与准备,或许这是同仁们的一贯遭遇,又或许…不管缘于怎样的因素,自己在大学府第内却渐行渐远于自我——开始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与迷失中。学习的节奏,生活的律动,自我的评判…一切都在不自觉中趋向了混乱与失落低迷。 在求学道上,风雨了十余个春秋,想来却是浑浑噩噩地不明就里地糊里糊涂滚过来而已。值学前班和初小之时,读书不过是上学而已,对,就是上学校而已;步入初中时,读书只不过是个尚未完成的任务——离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还差三年嘛,当然也有一些所谓成绩与友谊之类的副产品;高中呢,读书是为考大学然后可以找个体面的工作——喔,工具论或者社会功用论。 虽然有所谓十余载的寒窗日子,可自己又真正了解个中道理么? 说了解,那是自欺欺人。正是这样的不知所以然,这样的浑浑噩噩,才使得自己在尚未寻到大学府第的主殿时便迷失自己于那长长的走廊里,山相重水相复,无路可寻。 迷路不要紧,更可怕的是为周遭山水迷情所惑而不知已然失却了前进的路标。 其实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后者,为眼前的新事物新景象感到赏心悦目,更有目不暇接之感。 或许一旁冷眼观人世的造化都看不下去我的玩物丧志,扼腕之余,遂一场冷雨朝我漂泊开去。醍醐灌顶,岂能不醒? 无意间瞥见王守仁的那则轶事,便是弄人的造化给我的灌顶醍醐。 是的,读书所谓者何? 自己一时惘然于这个问题,却有急于找寻,一时却又不可得,头,痛至极。 其间,自己冷静下来的某个时段,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才长大了,开始渐远于曾经的懵懂与浑浑噩噩。更重要的是,自己性格里的理性成分愈见浓厚了,“跟着感觉走”不再适合自己了。自己也明白这些迷茫是自己走向成熟所不可避免的,更是一个人必经阶段——破茧成蝶固然令人羡慕,可谁又能体会其过程的艰辛与苦楚呢? 不错,自己在走向成熟了,也这才方然知晓自己陷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地。可明白了又能如何?视线遍及之处,依然路标杳然,无路可寻可走。 灵犀校训始有柳暗花明 失落时,其实也可以做到信步碾尘。就是那样若失的心境这样小哉的步子,带着自己不觉间踱到了教学楼的主楼前,更让自己心有灵犀一般地为这八个烁金的大字所吸住,随后的

优秀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求是精神》

优秀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求是精神》优秀征文《我眼中的求是精神》 山川兴不孤,翰墨以自娱。文物湄潭盛,归心无日无。 ——钱宝琮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历史是不断旋转的齿轮,时间则是连接齿轮的轴承,历史因时间得以延续,时间因历史而变得完美。 1939年6月,湄潭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竺可桢校长是浙江大学的顶梁柱,自然而然担任起为学校负责、为师生负责的重担。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践踏华夏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续华夏文脉,育民族英才,在校领导多方面的讨论下,竺可桢校长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迁校。于是,浙江大学在1939年9月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开始了流亡办学的历程。一迁浙江西部天目山、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迁遵义湄潭。从此,浙江大学与山城湄潭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七年,对湄潭的文化教育、农业生产、治学育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浙大师生与湄潭人民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共度艰难困苦,并且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情谊。 "犹得羁栖读故书,不待鸡鸣先起舞",浙大西迁到湄潭办学将近七年的时间。我国最早最年轻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曾

经就在湄潭永兴镇度过了极其难忘的大学一年级的时光,更有无数著名教授来到湄潭,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向浙大师生张开了有力的双臂。 "秋风飒飒天气凉,送客携手上河梁",1938年11月的秋天,在广西宜山提出"求是"作为浙大的校训,求是精神就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这是浙大师生应有的言行标准,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人生准则。 "四子有行忽万里,为歌一曲湄之阴",1944年4月10日李约瑟博士第一次来到遵义的浙大,1944年10月25日又第二次来到湄潭考察,进入湄潭文庙内听取35篇论文宣读,正因为李约瑟博士的湄潭之行,才有了他对湄潭浙大的赞誉——"东方剑桥". "归梦几时无,醒后依然万里余",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伟大的八年抗战以胜利宣告结束,5月11日,遵义文化界举行"浙大复原欢送会",浙大师生挥手告别湄潭。 浙大西迁影响了湄潭几代人,播撒下了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浙大西迁又为后代留下了价值不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座小城里,曾培养了一大批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等新一代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同时汇聚和保护了一大批如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正是这样,才让历史没有把湄潭遗忘,浙大西迁让湄潭这座小县城蓬荜生辉,从此名扬四海。

如初、求是、致远丨诺亚财富六字阐述责任和使命

2020年诺亚财富已成立15周年,且上市10周年。对于过去的辉煌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诺亚财富给出“如初、求是、致远”的解答,阐述了诺亚财富的责任和使命。 如初 回顾历程,从为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机构一样的服务,到用智慧财富温暖人生。诺亚财富的初心和选择从未改变,始终坚持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为绿色发展践行责任力量,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税收及就业岗位。先后成立歌斐资产、布局海外业务、成立家族办公室、落地全球办公室、全面非标转标业务……可以看出的是,诺亚财富每一次新战略起航,以遵循客户的需求为基本原则,顺应政策、市场与环境的变化不断拓展综合金融服务的边界。诺亚财富的战略的基石始终立足于价值创新,致力于成本降低和给客户带来价值提升。在达成最初愿景上,诺亚财富通过对品质及专业的不懈追求,成为最理解客户需求,值得信赖的客户成长伙伴。

求是 投资有风险,其中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市场的变动,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与此同时,贪婪、恐惧、投机、希望都是市场内生的,也是资本市场整个系统运行的一部分。诺亚财富创业15年,上市10年来,从始至终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将所有资产第三方独立托管每个项目单一隔离,没有资金池、没有期限错配,重视合同、认真履行风险揭示并遵守契约精神,做到投资与底层资产清晰、匹配。在诺亚财富的理解中,求是还体现在回归投资本质,在理解金融脱虚入实的基础上经营风险、追求回报。 截至2019年底,诺亚旗下歌斐私募股权母基金主动管理规模超过330亿,直接投资超过210个基金,间接投资超过4800家企业,支持217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并覆盖科创板已上市企业9家。

2016年高考标杆作文及满分作文点评

2016高考满分作文报告 ■真题回放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漫画作文试题新鲜出炉,让一直以来在积极投身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的考生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对漫画作文而言,大家不应该陌生。高考恢复三十多年来,它曾多次出现。而今年的漫画作文则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近年来,全国一卷一直在考查思辨类材料作文,今年又回归漫画类材料作文,富有新意,这也是对高考作文备考的一个新突破。 从漫画的内容来看,涉及社会、家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突出“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关注家庭生活,放眼社会,要注意正面激励,共建和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数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阅卷手记 作为一名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而言,今年感触最深的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拟定与往年明显不同。今年采用同一套试卷的省份较多,为了保持作文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在拟定作文评分标准时,专家们一改往年“一言堂“的形式,而是把所有参与作文阅卷的老师集中在一起,献言献策,集思广益,最终拟定出了大家均认可的作文评分细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个考生的权益。在具体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去年高考作文书写体的影响,今年高考作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书信体作文。书信体有效地规避了议论文体枯燥说理,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在抒情中巧妙说理,情理交融,事理清晰,相辅相成,丝丝入扣,成为考生情绪的发泄地,情感的宣泄场,时时叩击着阅卷人的心扉,处处弘扬着人生的正能量。尤其是《妈妈,我比分重要》一文,更是让阅卷老师潸然泪下!体裁的单一性与举例的陈旧性是今年高考作文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尽管有书信体、小小说、演讲稿等体裁出现,但与海量的议论文相比,仍然显得微不足道。爱迪生是今年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人物,不是学习成绩差,就是实验失败多;不是家庭教育环境宽松,就是西方素质教育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个外国人受到中国考生如此青睐,九泉之下他若有知的话,不知会有怎样的感想,而这恰恰反映出考生缺乏对新颖素材的有效储备!审题不准确,立意不正确是今年高考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这幅漫画的解读并不困难,整体立意非常宽泛。考生无论从是从漫画的基本寓意“分数”“考试”入手,还是从漫画的引申义“教育的价值”“奖惩机制”等方面着笔,都是符合题意的。遗憾的是部分考生则以“诚信”“谦虚”“友情”“诚实”为主题,明显偏离了漫画的主旨。《作品改动的变化》一文中,该考生竟然大谈特谈改动被人作品时应该尊重原创的独立精神,这样的立意更是让老师大跌眼镜。由于考前受到高强度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强化训练,本次高考作文明显呈现出就事论事的特征,这固然不属于违规,但却限钳制了考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导致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扣材料有余,拓展性不足。深度有余,广度不足。论述性有余,文采性不足。由于阅卷时间的限制,在任务繁重

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其实践

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其实践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思想路线和作风,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毛泽东最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针对党内的教条主义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后他在总结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中提出“实事求是”这一口号。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而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革命才会成功,事业才会进步和发展,历史也证明,从封闭禁锢、困难挫折中走出来要靠实事求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要靠实事求是。因此要推动事业发展,实现奋斗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掌握好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理论武器。那么,我们要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呢? 第一,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和道德追求,自觉实事求是。实践实事求是的主体是人,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直接影响个人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可以自觉抵御各种利益诱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而追求“私利”是实事求是庸俗化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在全社会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追求去践行。我们社会中的个人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信念,把它当做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个人发展和事业进步结合起来,把做好当前工作和追求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追求。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才会慢慢消失。 第二,要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素质来培养。仅凭一腔热情、一种信念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树立实践第一位的观点,树立事物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的观点,就很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走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老路。而缺乏实事求是的能力和理论储备是背离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提高实事求是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要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素质去不断完善。首先要学习实事求是的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 其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正确运用专业知识。最后要学习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实事求是的本领。 第三,要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和规范要求,努力实事求是的氛围。外部环境是实现实事求是的重要保障。自律和他律从来是共同作用于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实事求是既建立在较高的主体觉悟和能力上,同时又建立在有力的外在监督保障上,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实现。他律主要是通过制度实现的,因为制度具有规范化、持续性的效果,制度一旦形成,就不易因为个人的因素而改变,就会促进风气的改善。应该说,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也是造成背离实事求是倾向发生蔓延的原因之一。因而必须完善实事求是的制度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实事求是属于思想建设的范畴,而思想建设的制度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健全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总之,必须从端正认识出发,着眼于提高能力和水平,通过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人们自觉实事求是,能够实事求是,努力实事求是,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创新与实事求是

一、知识创新的涵义 知识创新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知识,二是创新。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传统意义上将知识划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就知识的来源和实质问题,哲学上又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并将知识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就知识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又被区别为“可编码的知识”与“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意会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注:朱葆伟:《知识意义的变化》,载《方法》,1998(12)。)可编码知识指的是通常以概念、推理、假设、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知识。隐知识就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着感觉走”、“习惯了”等的知识。 无论将知识如何分类,在有关知识的涵义的理解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知识相对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具体的实践活动,它不具有时空特性,而具体事物或具体实践活动是存在各自的客观的发展时空序列。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接近于思维、意识。但是,知识又没有脱离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和实践活动,它是有关它们的本质规律的把握。一方面,它可能为人类的思维所“编码”,并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被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只能以人类未能“破译”(这只是相对于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的“密码”的形式沉淀于人们的“习惯”之中(包括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习”或“仿”等方式为人们所掌握,并潜移默化于人们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之中。因而,从这层意义上理解,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维、意识。 创新和创造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主体目的性,无论是创新还是创造,首先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世界所进行的认识和改造,都反映着主体(具体的人)的性质和内容。二是首创性、超常性和求新性,它们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所做的新的拓展。三是社会进步性,两者都追求一定的价值效益。 创新和创造又有不同之处。首先,创新强调理论、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变革,更侧重于从理论层面上对应于“守旧”;创造则注重去考察人的活动的结果的新异性,更强调从具体实践活动或行为的层面上突出事物的“前所未有”。其次,创造既体现于思维活动又体现于具体的实践活动。思维领域中的创造可以借助于概念、推理、判断等手段,也可以通过怀疑、想象、灵感等形式,直接去推动理论的变革,知识的更新。但是,最终的科学性仍有待实践的检验。在这层意义上,创造就是创新。具体实践中的创造,主要是指变革在活动、行为中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等,并通过物化的某种具体的实物或产品去考察其科学性。这些技术、手段上实现的新的突破,其中一部分可以借助归纳、综合等方法上升为“编码知识”。而另一部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不可“编码”的“隐知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创造与创新之间,创造是基础,创新有赖于创造,须通过创造才能实现。 基于对知识和创新概念的考察,笔者认为,所谓知识创新,就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创造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和具体的实践活动)而求得既有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等的革新或突破,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或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和具体的实践活动)。 二、实事求是与知识创新 首先,实事求是与知识创新是内在统一的。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8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些“研

人生难求是知音

人生难求是知音 时间:2018-02-07 18:15:16 | 作者:学霸 若说感情是蔚蓝的天,知音就是洁白的云;若说感情是漆黑的夜晚,知音就是明亮的月;若说感情是灿烂的夕阳,知音就是美丽的霞。人在世上最难求的是知音。 有一种知音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依依不舍,有一种知音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挚惜别,有一种知音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比天高。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两人约定好第二年在相约。可是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准期所致,谁猜想此时已是与?涤岩跹粝喔簦?子期已经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操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水流》,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良知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白敏中在青年时,与疏言洒脱的贺拔甚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王起欣赏白敏中的才学,想取他为状元,但不满意于他与贺的交往。于是派人带信给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就拒绝贺的来信,但是事后他又后悔了,就跑出去追贺将事情告诉了他,然后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难道比朋友更重要吗!”两人于是开怀畅饮,王起知道后,反而一起录取了他俩。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同他人的友谊。真正的知音不是为了自已的利益就抛弃对方,而是明知道有危险却依然会为对方付出。 可是,在我们感叹知音难求的时候,是否想过其实真正的知音就在身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些陪你哭、陪你笑,那些在你失意落寞的时候不离不弃的人就是最好的知音。

新闻评论范文(6篇汇总)

新闻评论范文第1篇 xx年3月,xx区陂街城管对占道摆摊小贩进行劝告,一城管xx被一男小贩连砍,惨不忍睹。对此,我不禁要问在日益繁华的社会里,正义怎样如此脆弱? 谈起这次杯具,城管xx出于职责,去耐心劝导小贩。作为一名工作者,他是在默默为社会治安尽义务,反遭其迫害,公理何在?酿成这次杯具,归根到底是国民的素质不高。 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小贩占道摆摊,风雨不变,忙碌地在摊位上操劳着。他们乐意这样吗?他们甘于这样被城管东赶西跑吗?其实,无可厚非,他们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的。如果政府能把他们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一个市场,或发放津贴。也许就会酿成这样的杯具了。 也许有人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怎样能筹集那么多资金呢?但是,有点国家地区能建立起一个跳蚤市场,酌情收取些许摊位费。如此以来,路边的摊档少了,治安亦将有所改观。 其次,国民的素养都亟需提高。无论是城管,还是小贩,他们的素养都亟需提高。以前有几段报道,有的城管殴打小贩,打得遍体鳞伤仍旧理直气壮,亦有城管把一个摆报摊的老人用车辗死,其野蛮,残酷的手段可想而知。对此,政府部门应在各地区开展培训班,重点培养城管的素养,同时,城管亦应当用心配合,

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 在另一方面,小贩们也当有自己的道德是非善恶观,树立起心中的良知标尺,不做违法犯规之事,能有较强的自控潜力,我相信,各方能坐到以上几点,状况就应会相当改观。 这天,国家提出“中国梦”,社会亦需要为此做贡献。为了这个遥远的梦,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并且身体力行,将礼貌践行于生活,积攒起社会的正能量! 为了防止杯具的再次发生,我们就应携手相伴,提高自身素养,让素养引领正义大道。用我们的言行去证明,用我们的努力为公理而奋斗。 新闻评论范文第2篇 时事背景8月23日,利用年假刚从青海湖旅游归来的郭婷女士向记者抱怨,“与景区美景服务相比,近300元的各种门票收费感觉还是有些贵。”进入8月,景点暑期旅游相继进入旺季。部分旅游景区高票价“差体验”的矛盾再次凸显。“中秋假期”在即,各地需谨防景区再度被“门票经济”绑架。 时事评论景区高票价旅游“差体验”的极度不匹配,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许,旅游资源不可替代所导致的天然性垄断,导致景区经营过度依靠

如何撰写网评文章

如何撰写网评文章 一、认识网评 网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新闻中的事实、新闻中表现出的及其隐藏的问题,发表的个人或集体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观点。 认识网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写谁看? 要让网民乐意接受你传播的知识,认同你的见解和观点,研究网民的心理尤为重要。 误区:搞错网评的受众,把网评写成工作文稿…… 如以下标题: 选用年轻干部应有?三个度?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三忌? (二)为何而写? 1、引导作用 引导网民对一个事件的理性对待,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是正面的引导。 一般的写法:新闻+评论(既对新闻事件的摘要+你对事件的看法、观点)如: 刘忠培:争做李培斌那样的人民公仆 日前,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山西省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原主任、龙泉镇司法所原所长李培斌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向李培斌同志学习。(CCTV-1新闻联播2016年2月15日报道)李培斌是一位在基层奋斗了30年的?民调?战士,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层,勤劳实干,为社会谋发展,为群众解难事,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以自己脚踏实地、勤奋肯

干、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群众亲切地称赞他为?最美基层干部?。 〃〃〃〃〃〃 〃〃〃〃〃〃 ?躬身为桥,挺身为梯。?李培斌同志如同一棵深深扎根于党的土壤中的大树,用自己枝繁叶茂的身躯,为百姓遮风挡雨。如果我们每一个干部都像李培斌同志那样,心怀百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大办好事,多办实事,快办急事,妥办难事,就不会出现?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的走马观花式工作。(中共剑河县委组织部) 2、维护作用 寻找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结合点 主要是正面引导网民正确看待、认识国家所做出的决定、出台的政策,维护国家地方的形象。如: 杨海林:“终身追责”划出官员施政“硬杠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8月1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办法》实时出台,把?紧箍咒?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增强了可操作性。特别是《办法》中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将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的责任,从在职之时延伸到卸任之后,从?现在时?延长到?将来时?,从根本上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实实在在地给官员划出了一道施政?硬杠杠?:不能只顾?铺摊子?,不管?结果子?。 〃〃〃〃〃〃 〃〃〃〃〃〃 总之,《办法》中的?终身追责?划出了官员施政的?硬杠杠?,也成为约束权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