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增长模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增长模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增长模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增长模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专题练习

(2018·青岛模拟)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较低,而死亡率较高,没有与图2任何时期对应;乙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对应图2②阶段后期;丙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对应图2④阶段;丁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高,对应图2①阶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2题,丙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人口的生育意愿较低,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水平较高,医疗技术发达,死亡率较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19·安徽蒙城一中、淮南一中等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数量最大

B.③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C.④时期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D.⑤时期老年人口比例很小

4.④时期以后人口净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

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口迁入量减小

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

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

答案 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人口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人口数量就在增加,①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其后一段时间仍为正值,说明人口总量还在增加,故①时期人口数量还未达到最大,A错误;③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与此同时人口净迁入率却在上升,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期的人口净迁

入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总人口还是在增加,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老年人口比例较大,D错误。第4题,本题考查人口净迁入率的变化原因。读图可知,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此时期经济发达,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人口迁入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生态环境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B、D错误。

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完成5~6题。

5.下列因素对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低于预计所产生的影响最小的是()

A. 生育观念的转变

B.育龄妇女减少

C.全面二孩政策实施

D.社会生存压力大

6.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A.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C.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D.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 5.C 6.B

解析第5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会使出生人口增加,所以对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低于预计影响最小,故C正确。第6题,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并没有明显增加,生育率很难逆转,说明我国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会进一步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B正确。由此导致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比重减小,所以A、C、D错误。

(2019·深圳模拟)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

7.“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8.“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9.“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7--9、B A C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第8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A正确。第9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C正确。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2019·渭南调研)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首份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美国总人口为3.087亿,比2000年增长9.7%。

材料二1900~2008年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图1)。

材料三美国本土略图(图2)。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

(2)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并描述其特点。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

答案(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将使美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11、.(2019·安徽六校联考)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 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特点。

(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答案(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

(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

答案

选择题:

1.B

2.C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较低,而死亡率较高,没有与图2任何时期对应;乙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对应图2②阶段后期;丙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对应图2④阶段;丁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高,对应图2①阶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2题,丙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人口的生育意愿较低,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水平较高,医疗技术发达,死亡率较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人口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人口数量就在增加,①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其后一段时间仍为正值,说明人口总量还在增加,故①时期人口数量还未达到最大,A错误;③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与此同时人口净迁入率却在上升,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期的人口净迁入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总人口还是在增加,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老年人口比例较大,D错误。第4题,本题考查人口净迁入率的变化原因。读图可知,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此时期经济发达,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人口迁入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生态环境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B、D错误。

5.C

6.B

解析第5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会使出生人口增加,所以对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低于预计影响最小,故C正确。第6题,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并没有明显增加,生育率很难逆转,说明我国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会进一步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B正确。由此导致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比重减小,所以A、C、D错误。

二、综合题

10、(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讲堂”模式教学——高效课堂实践记 教学反思

“讲堂”模式教学——高效课堂实践记教学反思 2010年以前,我的课堂属于“讲堂”模式,教学以讲为主,对教学难点、重点,我总是绞尽脑汁地创设恰当的情景,想方设法地去分解简化,然后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透知识点的含义。当然也穿插学生的自主学习。总体来说,教师的讲解占七分,学生自主学习占三分,教师既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课堂的主演者。由于长期使用这种模式,老师包办的多,学生自主学习不够,造成学生学习严重依赖教师的教,缺乏创新精神,多数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有讲到,我不会。” “学堂”模式教学 2010年的下半年,凤泉区教科文体局组织当年的四年级教师及其他年级的部分教师,奔赴安阳殷都区参观学习。在安阳殷都区,我看到那里的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演,课堂回归到了学生的手中,学生自学、对学和组内展示,然后再全班大展示和师生点评,最后进行反馈练习,学生自主学习几乎占满了课堂40分钟,老师只讲学生百思不解的那一点。 从安阳殷都区归来后,我把课堂恢复成“学堂”模式,课堂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刚开头,由于不知道怎样放手,过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至于完不成课堂学习目标,教师课下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学生,进行二次学习,师生都增添了不少的负担。教学效果苦不堪言,对他人的机械模仿,使课堂成了低效课堂。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面对困难,我们课改实验老师静下心来,认真进行了反思,创造性地对课堂进行了再设计。第一点,二次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知识内容必须和课本内容相吻合,不过于难,也不过于简单,情景创设恰当易懂,最根本的一点是:导学案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第二点,狠抓小组建设。根据学生的性别、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doc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 式及地区分布》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

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新学期以来,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及适应新环境下的教育形势,我校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进程。下面是我近一个月来对于初步感知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精心备课和教研”,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常言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想,教学也不例外。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一节课质量的高低。最近同行的几节示范课,我很有感触,如此高效精彩的课堂,都是“有备”而来的。课后谈起这些课,老师们都深有体会:课上精彩一刻钟,课下要几天功。老师在课前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一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进行什么样的情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用哪些好的训练题目,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下有效地学习,用多长时间解决各个教学环节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细节的精彩设计,都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与研究。老师们事先把备课组集体研讨完成的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回收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课堂上把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再次精选,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形式多样地展示学习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课前,除了认真备好课,还可以互相听课观摩学习研究,参与教研或者翻阅资料获取教学秘籍。只要有提高教研水平这个意识和愿望,就一定有所收获。个人的精心教研和备课,再加上集体备课的智慧,高效课堂就有了保障。我们从这些高效精彩的课堂中得到一点启示:精心备课和教研,课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课堂上师生、组内、组外生生沟通与合作,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堂教学模式中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沟通和合作。引导、启发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见解。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这个教学过程是主客交互、建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张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学方法:先讲后练,讲练结合,讨论法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堂教学过程 (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图,引入新课)随着世界第60亿个人在波黑的降生,世界人口已敲响了警钟。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而人口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机械增长主要是指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改变,这一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于一节课讨论,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人口自然增长的公式 从公式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不同的时候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展示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让学生读图,说出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展示幻灯片)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加快;工业革命后:明显加快。 (展示10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图)教师提问: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20世纪50年代前:人口增长较慢;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迅猛增长。(老师提问)50年代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使世界人口数量迅猛增长。 从空间上来看,不同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展示1950年---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展示表格)

教学模式的反思

教学模式探究的教学反思 (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动,教师要“透过形式”,不要为情景而设计情景,在支持学生探究方面,切忌照本宣科,不讲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取“问题情景——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一方面,设计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要顾及学生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更深入的探究和反思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掌握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另一方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学生“似会非会”、“似懂非懂”、“欲答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的问题,唤起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支持学生探究、反思、提高。 (二)努力营造构建互动课堂教学范围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

情,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已有知识情意系统的激活,围绕问题展开阅读实践,创新等活动的尝试,以及学生的讨论对话及交流活动的组织等。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多维的,教学必须互动的展开,提供契机,如互动境界的创设,互动过程的展示、互动结果的体验等,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 第四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计算机(计算器)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有许多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为指导学生的学还是顺利的教,都必须掌握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会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首先,对教师和教学而言,新技术为教师接触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包括文字和影像)提供方便,是以前做不到的。如镭射光碟(CD-ROM),就几乎可以利用微机立时取得大量的信息,包括正文、资料数据、音乐、声音、画像。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输送包括有正文、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内容。这就能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改变他在课堂上传统的角色和方法,适当的时候可以强调自己是学习的推动者而不是资料输送中心。教师可利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反思与策略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反思与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后,需要问个“为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是真正地启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问题性的思维过程,而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巨大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并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获得认知和能力。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关系到探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2.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学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4.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思起于疑,有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世界区域地理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处理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达成,如果讲授过多,会增加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会做很多额外功,间接影响到对其他部分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就《欧洲西部》的教学做深入反思,自查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 做得好的方面:关注重点达成,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引导。 重点:本部分的重点内容有六大方面:1、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2、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3、上述两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4、河湖的水文特征,5、欧洲西部的人口增长模式问题,6、德国鲁尔区的工业。 过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六大重点,都采用了“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分析、探究、推断等”过程模式,引领学生学习。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这六大方面我做了详尽的梳理,针对每一部分都给予了相应的资料、图表等信息,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按照设问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最终生成地理规律。比如,在冰川作用对地形影响这个内容的处理上,我设置了一幅欧洲西部等高线地形图和一段有关冰川作用对地形影响的文字资料,并预设了三个问题,引领学生解决了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及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有待于改进的方面: 1、教授内容过于细化 这部分学习,最开始,我把本区的行政划分具化到了北欧、中欧、西欧、南欧的国家的掌握,根据大纲和历届 考试情况看,完全没必要这样落实,确实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只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和重点国家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了。 2、忽略课堂反馈效果 每部分知识落实完后,急于进行下面的内容,忽略了对该部分知识的课堂反馈,这样无法了解学生的达成情况,使课堂授课效果打了折扣。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和完善。

反思教学模式的方方面面

反思教学模式的方方面面 发表时间:2015-02-05T09:39:09.03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姗姗[导读]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李姗姗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作为新课改推行的主体——教师,要想更有效地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节奏,就需要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场“革命式”的、“地毯式”的细致反思,并贯彻执行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那么,我们教师都需要反思些什么呢? 一、对原有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教师在上学阶段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在刚进入教师这项工作岗位时,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延续过往的学习经历和求学经验,这说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而新课改则强调学生的“学”是课堂上的主题曲,师生互动,以“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运用知识为教育目标。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拨引导思维受阻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 二、对原有教学过程的反思 每一节数学课都要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灵活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也不再是由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教师退居幕后,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畅所欲言,探讨交流;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特权式人物,而是由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展示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最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总结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放“权”,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发现,去审视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细节不完善的地方,并加以提示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路去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大脑中想到的问题引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完全暴露出来,再加以完善。 三、对学生原学习方法的反思 学生有会学习的,有不清楚如何有效学习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不会学习的学生由于开始学习没有摸到“门路”而成绩不理想,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优化学习方式,经过一番努力也会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的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学习不积极,不肯动脑;不会听课,机械模仿;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重基础知识,眼高受低;不重总结,不会复习等。因此教师需要多花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原理,一开始要逐步地建立学习讨论的氛围,不可一蹴而就,要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对试卷讲评课的反思 传统的试卷讲评主要是以讲错题、难题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讲解题过程为主,但面对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这些原有的讲评上,肯定是已经跟不上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节奏。而新课改的教学模式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有力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给予教师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试卷讲评课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以及解题方法最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试卷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解题能力的衔接,通过对整张试卷的评析,教师可以从一道道题,一个个知识点,一章章的概括总结,结合试题深入挖掘、归纳其中的知识、思想方法等,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的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的把控能力。如果能将试卷的讲评交给部分学生去讲,去讨论,并且将讨论的过程书面记录下来,这样无疑更符合新课改教学模式的运行之道,学生的能力会进一步得到质的飞跃,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语言方式会更容易让其它同学接受并理解掌握。 五、对教学语言方面的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比较古板严肃,不适合现代信息化、直观化、娱乐化的学生,过去的学习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知识单向传递,而这种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已经开始慢慢的被淘汰。随着时间的迁移,面对新的知识,过去的专家和普通人面对的新信息的落差越来越小,人和人之间在知识的拥有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区别只在于,一本书摆在面前,谁愿意去读,谁不愿意去读罢了。所以要适应新课改的节奏步伐,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从互联网上汲取各类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技能,还有其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专注的新闻、台词、电影等等,从生活中发现与数学的关联,进而贴近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数学、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 总之,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Array 人口迁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 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 背景。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对直接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

对直接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 一、初步认识直接教学模式 首先,直接教学模式属于课程模式的一种。那么所谓的课程模式是什么呢?伊文思曾对此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中理论,或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理该计划或方案中各种成分间的关系便其成为一个协调总体而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时可看成为课程模式了。直接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被列为美国“开端计划”曾经是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前身。直接教学模式包括了BE直接教学模式和DI直接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定义: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是由主体行为触发的。只要出现相应的条件,即强化物和行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相倚关系,那么,相应的行为就会出现。 (二)白鼠实验 斯金纳设计了著名的“斯金纳箱” (Skinner Box)作为研究动物操作行为的实验仪器。饥饿的老鼠被关在箱子里,可以自由探索。它在探索中或迟或早的偶然压到箱内的一根杠杆,从而牵动了食物库,一颗食物小丸落入箱壁下的小盘里,老鼠就得到了食物。由于这个压杠杆的行

为每次发生时,都立即跟随着一块食物的出现,因此,这一行为就得到了加强。这样,每次老鼠被放在箱子里时,就更可能去压下杠杆,相对于老鼠在箱中所展示出的其他行为,这个行为的可能性增加了。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行为强化的原理: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如对生存或安宁有好处的结果)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因此,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斯金纳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这里所谓的“强度增加”,是指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这个增强了操作行为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刺激。强化刺激物可以是作为奖赏的任何东西,如食物、金钱、赞扬,甚至只是避免某种惩罚。 斯金纳根据实验中所得的观点,提出了一套行为矫正术(behavior modification ),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 弱智儿童教养所、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矫治,卓有成效。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治疗和咨询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有目的奖赏那些需要保留、巩固的有益行为,忽视或惩罚那些需要弃除的不良行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为模式。 三、直接教学模式的两种类型 BE直接教学模式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为帮助4—6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而且他们为此学校教育机构编制了成套的阅读、拼写、语言和数学教材,为儿童设计的课以小步递进的方式加以组织和

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到高校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近年来新兴的MOOC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公共课程也迎来了MOOC时代。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采用MOOC模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并不具备较高的普适性。 1.MOOC教学的特点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为MOOC,即为在线开放教学课程,该概念最初由加拿大人提出,是一种集合了优质课堂教学内容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由于MOOC提倡共享、开放、随时随地学习等理念,所以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高度共享,在信息共享策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各类信息平台进行发布,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搜狐名校公开课等,用户在这些课程网站上观看教学视频不需注册,也不需交纳学费便可享受全国仍至全球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基于网络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使MOOC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用者只需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即可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再次,由于网络资源都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机制,所以MOOC在制作之初就集结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课程的讲授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办公智能化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成为了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该课程的传授主要是以讲、学、练为主,也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习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也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理论教学占总课时比例较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习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因此也势在必行。 在MOOC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教学手段。MOOC模式下,重点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而不是课程内容的讲授,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翻转”让学师生之间的角色进行换位,由原来单一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讲,老师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MOOC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1.1【教学设计】《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课程标准的表述看,本节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课标强调“分析”,其实质是注重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的分析方法和过程。通过对世界总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分析,获得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时空分布的认识,形成有用的分析方法和能力。并通过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途径,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之处,让学生对我国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各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规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3.学会运用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和地区分布,查找资料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和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3、四季的形成。 1、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活动1〗了解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活动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3〗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悦动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悦动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 “悦动课堂”有别于我们的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由老师的“一言堂”转变为现在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模式,这在教学方式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要发动,发现,发展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的学习。在”悦动课堂”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学生的声音,老师要智慧的闭上嘴,要耐心的等待学生的答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但在很多时候,我似乎还是不太适应,经常要忍不住就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了。这样似乎违背了”悦动课堂”的初衷,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能“忍得住”。 二、作业批改 以往,我们老师对作业都是先批,然后再讲,遇到个别有难度的题目可能会面批。然而现在,我们是学生做好作业以后,AB生互批,然后再交由老师批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量,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在AB互批的时候已经能够得到改正了,而作为学生来说,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自己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班级管理 走进教室,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教室的座位由原来的“秧田式”变成了小组合作式,班级的所有工作都是由小组完成的,组长是一个小组的家长,负责小组的各项工作,A1是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管理本组的工作,A3为收作业本的组长,B1为检查文明礼仪的组长,B2

为卫生组长,B3为负责其他组员课间的安全组长。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是组长,把零碎的琐事都分配给学生,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分工明确,就避免了工作的遗漏。

总的来说,”悦动课堂”灵活的教学方法,灵巧的课堂管理,灵敏的反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和我们英语教学相结合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情景教学的发展,传统教学我们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放在一个情景中学习,而现在的悦动教学,去除了情景教学这一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语言环境受到了限制。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好好研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精心整理)“五自”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五自”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赵碧荷 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校自上学期起大力提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五自”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及课堂实践,本人收获不少,感触挺多。我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以我的观点仅仅是个人站在小学语文的角度上来说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雅克.德洛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标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索。“五自”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 “五自”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下降了,相反老师课下做的工作更多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巧妙的导演下完成的,教师只有改变自我,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转变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还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的优点,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

“五自”教学模式彻底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相比原来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益处,但在实施课堂教学后本人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体现在课堂上,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编写自主学习提纲就是教师最重的任务,它凝聚了老师的智慧,它要求老师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预设课堂教学各个流程,问题的提出、学习的方法、练习题……这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全盘考虑。所以提纲的编写一定需要全体老师参与,要资源共享,否则这种教学方法就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二、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推动他们、帮助他们去学”成为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而且这个转变过程也是非常艰巨的。 三、班级人数太多,导致分组过多、人员过多而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差极大,往往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达不到我们预设的目标。 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 要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三者共同决定人口增长模式 2. 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 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分析归纳地球历史上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1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特征。 2.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列表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迎来了世界60亿人口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图片展示) 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专门为其颁发了第13个公民荣誉证书。(图片展示) 这两个小孩的出生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

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长摸式。 [个人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势图。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六步教学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关于“六步教学法” 近期,我校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试着学习六中提出的“六步教学法”来组织一堂课,并且在施以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诸多体会,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与讨论,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学习了洋思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六步教学法”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和六中各位老师的实践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对此,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