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康复治疗(2010-02-22 17:09:57)/中风后遗症康复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三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在临床中对本病症的中医按摩康复疗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研究总结如下。 一、基本资料: 采样81例,都是经过省、市级医院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和头颅CT扫描,诊断正确的中风患者,并且经过各大医院治疗后,中风病情已经基本康复,只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36岁。从发病到第三个月36例,其他为发病4个月以上者。对侧松弛性偏瘫者17例,上肢屈曲、内收64例,下肢呈直伸58例,腱反射亢进49例,手足麻木72例,言语不利36例,口眼歪斜24例,吞咽困难18例,思维迟钝36例,联想困难42例,记忆减退12例,烦躁抑郁16例。 二、治疗方法: 1 按摩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2 按摩要穴:风池、风府、夹脊、环跳、阳陵泉、丰隆、绝骨、丘墟、肩贞、外关、后溪。 3 按摩操作: (1)患者健侧卧位,患肢搭在患侧髂部,术者立于患者前方,用双手拇指揉按从云门到尺泽、从肩髃到曲池两线。 (2)术者立于患者后方,用双手拇指揉按从肩贞到小海、从肩髎到肘尖两线。前臂滚揉三角肌。 (3)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在上之下肢屈曲,在下之下肢伸直,双下肢交叉成“4”字形。患侧上肢尽量上举,肘部曲曲,前臂尽量放在耳上部,术者立于患者前方,用双手拇指按压揉拨闹俞穴、肩贞穴以及小圆肌、三角肌后缘。再用肘尖点按患者环跳穴。然后,再用肘前部在患者患侧背腰部延夹脊脉从上向下依次施按压手法数遍。 (4)术者一手扶住患者患肩,拇指按揉肩前部,同时另一手患者患肢腕部,令患者患肢肘关节曲曲,前后被动活动、旋转肩关节。 (5)医者用双手拇指点按揉拨患者患侧小腿前外侧阳明经路线数遍,点按揉拨阳陵泉、丰隆、悬钟、丘墟等穴。从上向下立拳叩击小腿前外侧。 (6)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掌至上而下平推背腰部太阳经,在用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按揉患者患侧臀部从髂嵴到坐骨结节数遍,在用肘前部按揉底髂关节数遍。然后将患者患侧下肢曲成“4”字形,用肘尖点按患侧环跳穴。在将患者下肢伸开,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7-12-01T15:09:18.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刘金兰 [导读]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一、基本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坐骨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臀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 二、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4、遗传因素 5、腰骶先天异常 6、诱发因素:常见诱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受潮等 三、症状 (一)一般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在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加剧。放射痛多为一侧肢体。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较少见。 (二)神经系统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逐渐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2)肌力减退 (3)反射改变:也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大多数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包括大小便均应卧床解决,3周后可以带腰围保护具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加强腰背肌锻炼以防复发。 (2)牵引 (3)理疗、推拿、按摩 (4)支持治疗:可尝试用硫酸软骨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支持治疗,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6)髓核化学溶解法 2、经皮髓核切吸术或髓核激光气化术 3、手术治疗 五、自我防护和锻炼 1、坐姿训练:患者在有靠背的木椅上,双髋、双膝屈曲九十度,腰椎和靠背靠紧,不留空隙。不翘二郎腿。 2、站姿训练:患者腰背部紧贴墙面直立,以腰椎和墙之间伸不进手为原则,然后逐渐屈髋屈膝下蹲。 3、步行训练:方法(一)头上顶一物品,在保持腰椎垂直和尽量不使头顶上物品掉落的前提下逐步前行;方法(二)两手各提一较轻物品,腰椎保持直立,同时迈步前进。 4、倒走训练:叉腰倒走,防止摔倒,倒走时,腰背脊肌肉会得到有效锻炼。 5、直腿抬高训练,人平躺着,腿伸直抬高到九十度,神经根在椎间孔里滑动,能防止神经根的粘连。 6、空蹬法:就是躺着蹬自行车 7、滚床法:就是在床上两个腿屈过来,两个手抱住,来回在床上滚动。 8、小燕飞法:患者保持俯卧位,将四肢翘起,只有腹部挨床;对于完成不了这个动作的患者可以采取五点支撑法,即双足、双肘、头部挨着床,让腰和臀部抬起后再下落的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自己的承受能力来选择。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病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床不要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桌椅高度,

【实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突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护理评估】 1.疼痛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的程度。 2.腰椎活动范围评定采用量角器对腰椎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的角度进行具体测量。 3.腰椎功能的评定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定。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后所致的疼痛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感觉运动功能下降有关 3.焦虑/恐惧: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比较少有关 4.潜在并发症:骨折、跌倒、坠床、压疮、失用综合征 5.相关知识缺乏:缺乏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和有关药物的用法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疼痛较剧烈时,指导患者短时间卧床休息,一般以3-2天为宜,不主张长期卧床。 2.腰围制动腰围戴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在戴腰围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疼痛情况,做一定强度的腰腹部肌力训练。 3.药物治疗盒注射疗法疼痛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严重者可合理选用激素类药物。急性期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有剧烈的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者,可用甘露醇脱水。可口服妙纳等降低肌紧张和痉挛。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局部痛点注射或骶管注射等缓解疼痛。 4.腰椎牵引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将牵引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 5.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等特点选用高频电疗、低中频电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磁疗等。 6.腰腿痛保健操腰腿痛保健操宜在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缓解后开始练习,内容包括腹肌、腰背肌肉锻炼和腰椎活动度锻炼,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 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术后1年回访患者原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恢复。 1.4腰椎转移瘤患者男,78岁,腰及双下肢疼痛5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肺癌病史1年。患者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剧烈,腰椎棘突旁扣击痛阳性,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CT汇报腰L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经MRI及ECT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多发骨转移。半年后去世。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法即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78%。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明显要优于常规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在实际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为脑中风[1]。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脑卒中患者若存活,有7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况,这其中约有40%的患者会严重致残,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担[2]。这其中脑卒中偏瘫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治疗方法为西医药物治疗,但是这种方法进行的疗效并不佳[3]。我院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年龄为25~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72±1.68)岁。所有患者经过《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43.89±1.9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43.52±1.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西医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使用中药及针灸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血压使用硝苯地平以及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4]。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硝苯地平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00079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为20 mg,3次/d,卡托普利为上海凯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专家提醒:生命本质在于人体血液循环平衡,如果血液循环平衡被破坏了,那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威胁,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都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已经被破坏。所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从日常饮食、运功上面注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全能高手”,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能加快血流速度,抗凝血、溶血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等有独特的功效。这种资源遵循的是平衡血液的循环,并非像西药有破坏人体自身修复系统功能。 1.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1.疾病简介 1.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主要是指腰椎,尤其是L4~5、L5~S1、L3~4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和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L4~5、L5~S1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L3~4、L2~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增加。诱发因素有退行性变、职业、吸烟、心理因素、医原性损伤、体育活动以及寒冷、肥胖等。 2.病因病理腰椎是脊柱运动的枢纽,腰椎间盘和后方的小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对腰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一般认为,在三关节复合体中腰椎间盘的退变最早,在腰椎退行性变中起主导作用。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即开始,退变最早始于软骨终板,表现为软骨终板变薄且不完整,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薄,促进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退变。纤维环虽坚固,但过度承载可引起邻层纤维环交叉处相互摩擦,导致纤维环变性和透明变性,纤维环由内向外发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当椎体受外力冲击时,变性的纤维环可部分地呈环形或放射形断裂,髓核内容物可由裂缝突出。如表浅纤维仍保持完整,髓核由裂缝中突出,顶着未断裂的纤维板层而呈一丘状突起;如后侧纤维环板层完全断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如纤维环部分撕裂,脱落的碎片也进入椎管,这都可挤压或刺激脊神经产生症状。 3.分型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变程度与神经根的关系及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有多种分型方法。 (1)根据突出物的位置分为单侧型、双侧型和中央型; (2)根据突出的方向不同分为后中央突出、后外侧突出及侧方突出。 (3)病理分型:可分为6型: ①退变型:纤维环轻度向四周扩大,椎间盘后部的凹陷消失; ②膨出型:髓核内压增高,内层纤维环破裂中层和外层纤维环膨隆,在CT图像上出现典型的“满月形”; ③突出型:纤维环的内侧和中层破裂,外层也有部分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顶起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形成凸起形结节; ④脱出后纵韧带下型:全层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脱出,顶起后纵韧带,形成凸起形结节,CT图像上的块影比突出型要大。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与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华西医院康复科 一、身体结构与功能 (一)填写部分

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 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 听觉:正常减退耳聋 患侧忽略:有无 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 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 (二)表格部分 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 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痉挛程度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 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 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 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 2.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 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 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的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住院标准 经急性临床药物和/或手术治疗一段时间(根据病情轻重一般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有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如马尾神经受压),或出现严重的并发征,影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未经手术者,腰部活动障碍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进行性加重,不需手术治疗; 2.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缓解,但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不能自理,不需要继续手术治疗; 3.无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住院康复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月。如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征,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常规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腰椎正侧位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腰椎CT或MRI 适应征:腰椎间盘突出征明确,需进一步为了明确脊髓受压的情况,确定是否手术治疗以及对于预后、康复的指导。 2.肌电图检查 适应征:对于神经受压患者,有利于诊断神经损害的程度; 3.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老年患者,观察心肺功能的情况,指导康复治疗;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制动、局部保暖、临床药物活血、止痛等治疗以及封闭、牵引等。 2.手术治疗:神经根压迫明显者,行椎间盘摘除术; 3.对征支持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常见并发征处理 1.肌痉挛:去除诱因,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2.疼痛: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3.肌萎缩:患肢主被动活动,营养药物穴位注射等; 4.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 5.继发性外伤:双膝关节过度负重,导致损伤等,药物、性辅助器具应用等。 五、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部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是要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20-5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护理评估: 1、病因:风、寒、湿、热、闪挫、淤血、气滞、痰饮等均可引 2、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 性腰痛史。 3、常发于青壮年。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 4、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嚔)时疼痛加 重。 5、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 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6、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 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消失,拇指背伸力可能变弱,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辩证:本症多因慢性损伤,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致肾气亏虚,痹阻经络,气血淤滞,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湿煦濡养而发病。本症分为血淤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型。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室舒适、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温湿度适宜。嘱咐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3、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推拿后及用腰围固定腰部,睡硬板床, 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异常等情况。 5、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运重物。 6、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牵引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7、注意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应做好会阴及皮肤护理,以防止湿疹、 褥疮的发生。 8、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 ①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 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②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 ③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持之以恒。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分期康复治疗 一、软瘫期患者主要以被动运动康复治疗为主:肢体良肢位、被动运动 1.肢体良肢位: 患侧卧位:头部和后背用软垫支撑,患侧上肢前伸,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放于患侧下肢膝前的软枕上; 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肩前屈90度,肩下垫一软枕,患侧下肢髋膝自然屈曲,膝下垫一软枕,患足与床面呈90度,健侧下肢平放于床上,轻度屈髋屈膝。健侧卧位是病人感觉舒适的卧位,该体位同时有对抗偏瘫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的作用,同时还方便治疗者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操作; 平卧位:将患肩垫高5-10度,患肢前臂伸直,掌面向上,患手五指伸展,患髋下垫一软枕,使之置于伸展中立位,膝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成5-10度,足部可佩戴踝支具、足尖与足跟垂直于床面,踝关节保持直立位,该体位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及膝过伸。坐位:先取30-40度座位,没2-3天增加10度,每天持续5-10分钟,达到能维持80-90度,持续能维持30分钟后,即可进行座位平衡训练。 2.被动运动: 为患者被动活动患侧肌肉和各个关节,包括关节的屈伸、外旋、内收、外展等。被动活动时,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由弱到强,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注意:急性期肩关节外展屈曲均不能超过90度,运动的肢体要放松,关节活动范围要充分,动作要缓慢轻柔,患肢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个关节每次重复5-7次。 二、痉挛期患者主要是控制痉挛异常,以主动运动为主 缓解痉挛的主要方法

1、康复治疗内容: 增加患侧躯体的意识,预防患侧忽略和健侧的过度代偿。强化躯干控制与平衡训练。中线偏移及非对称性的纠正。从近端入手,刺激主动运动,降低痉挛。强调整体意识,增加对患侧感觉训练。不同环境中功能的使用,自理能力的训练缓解躯干肌紧张: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训练人员一手扶着患侧肩,另一只手扶患者髋部,两手向相反方向运动。 缓解下肢伸肌紧张: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紧握双手,肘伸展至头上方,注意患侧手拇指在上,双腿屈膝。训练人员扶住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做骨盆控制运动。 缓解手指屈肌痉挛: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被动外展。然后前臂旋后维持数秒,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 利用发射抑制模式抑制痉挛 抑制下肢伸肌痉挛的方法:下肢伸展,髋外展、外旋,踝独指、背曲于拇指外展减轻痉挛 抑制上肢躯干痉挛的方法:患者取坐位,颈于躯干伸展,患侧肩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四指背曲,拇指外展,放在与臀部同一水平面上,将身体的重心放在患侧手上。

中医针灸治疗偏瘫好处

中医针灸治疗偏瘫好处 爷爷平时的血压和血脂就有些高,中医针灸治疗偏瘫好处是什么啊?爷爷血压高自己没有注意,在家里倒地失去意识,经过医治,是心脑血管的问题,导致半个身体不能动,说是偏瘫,爷爷是个好强的人,一下子这样病了,心情不好总是发脾气,朋友说中医的针灸治疗偏瘫的效果好,都有什么好处啊,现在就让我朋友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好处。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中医针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使瘀阻的经络通畅,发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快速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对中风认识的不断加深,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不断得到改善,疗效不断得到提高。 治疗时主要取患者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在临床中,我们采用效果尤佳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如我们所治的一位老人,中风初病,取上肢手三里、外关,下肢取足三里、丰隆,用电针治疗时,选用较大电流,刺激周围神经、兴奋中枢神经,使患肢产生酸麻感,并使相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即针刺中的泻法。见效后逐次适当减小电流,即针刺中的补法。针刺四次后,患者的手平躺时能缓慢上抬,还可下床缓慢行走。 同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针灸配合我所特色的神经康复方法,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同时对治疗中风后口舌歪斜、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也有显著疗效。 综上就是我朋友所了解的一些中医针灸治疗偏瘫的好处的 介绍,家里有偏瘫的老人,一定不要惹老人生气,生了这种病心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 一、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 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 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 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作业疗

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 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2、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每次5分钟。3、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4、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腔探压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5、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腰腿痛常见的极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度负荷、急性损伤及遗传因素等相关,除此之外,吸烟、糖尿病也就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长期承受挤压、屈曲与旋转等负压,很容易在纤维环后部产生裂隙甚至断裂。在此基础上,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伤,均有可使退变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使髓核组织膨出或脱出。 2、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与举重运动的人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肩盘的早期退变。另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亦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3、外伤外伤就是腰椎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就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与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外伤并不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只就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4、长期振动汽车与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座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加重椎间盘突出与退变。 5、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少见。 6、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次妊娠的妇女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7、吸烟长期吸烟可使椎间盘营养不良,促使椎间盘退变。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加剧,影响营养椎间盘的周围动脉壁结构,降低其血流量,减少了椎间盘组织的代谢要求,最终可引起椎间盘组织的破裂。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腰腿痛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邻近组织的神经纤维。多数患者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腿痛。疼痛范围较广,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而且腰痛症状很少完全影响生活与工作。当椎间盘突出时,腰背痛急性发作,腰痛重且可有肌肉痉挛,轻者可坚持工作,重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2、坐骨神经痛95%的患者发生在L4~5、L5~S1,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为放射性刺痛,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大腿与小腿后外侧至足背。患者常可指出确切的放射痛线路。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症状可以加重。为了减轻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弯腰就是取屈髋屈膝位。 3、神经功能改变 (1)感觉改变: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节段欣会出现感觉变化,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肌力减退: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引起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改变:如L3~4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膝反射减弱或消失;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去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马尾神经综合征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物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可压迫马尾神经,患者可出现感觉减退,如会阴部麻木、刺痛等: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二便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我们的健康损害很大,很多人被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困扰,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很多患者因为治疗无效而痛苦不堪,要想远离疾病的困扰,我们首先应多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与反复发作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真实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 1、退行性病变: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 原因是脊柱的退行性病变。所谓退行性病变简略的说就是老化。脊柱的退变包孕脊椎的退变和椎间盘的退变。脊椎的退变表现为:骨刺的形成、关节突肥大、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终导致椎管狭窄。 椎间盘的退变包孕:纤维环退变,表现为变薄、分裂。髓核的退变,表现为水分减少、失去原有的弹性和可流动性。后导致椎间盘的膨出、突出和脱出。 2、无菌性炎症: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其周围的神经根、血管、脊髓,引起受压组织产生水肿、渗出、小的出血灶、粘连这些病变,医学上称之为无菌性炎症,它是引起临床症状的首要原因。 3、骶棘肌痉挛: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的后支,可导致骶棘肌痉挛,它会引猛烈的疼痛,并使椎间盘膨出、突出加重。 哪些因素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 1、职业,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业的人,经常从事弯腰劳动,驾驶员的腰部颠簸和右侧手足劳累重,皆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一般认为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椎间盘退变重。但是,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这可能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相对少有一定关系。 2、生活和工作环境,经常处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如夏天的空调环境、潮湿的矿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条件。 3、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由于现代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的改变,更多的人坐在办公室办公,这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呈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坐立的工作环境。 4、年龄,一般多发生在20~40岁,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身体的剧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7)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护士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可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再做患侧。一般从肢体的近端到肢体的远端,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展。髋关节伸和外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拉伤患者。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次,每个关节做3~5遍。要注意做两侧关节的练习,以维持健侧肢的功能。 (8)早期离床活动: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患者要尽早离床主动训练,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其他废用综合征。康复护士要积极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离床前康复训练的心理护理,做好早期训练的心理准备,在日常护理中尽量恢复患侧的功能,保持健侧的功能。如与患者交谈时应站在患者的患侧,避免患者的患侧被忽视,不利于患侧的康复。 2.恢复期康复护理 恢复期是指病情已经稳定、功能开始恢复的时期。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无进行性加重后的1~2天,患者就可以开始主动康复训练,以康复第一,治疗第二。先从躯干、肩胛带和骨盆带开始,按坐位、站立和步行,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训练,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抑制痉挛,建立随意控制运动的能力;加强ADL训练,为回归家庭、社会和职业做好准备。患者康复训练虽然大多数情况是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在体疗室完成的,但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维持和巩固其目的就是要运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监督、协助患者保证康复计划的完成。 (床上训练) ①翻身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学习翻身动作后,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学到的翻身动作运用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指导、协助患者翻身。翻身的方法介绍如下: ●向健侧翻身:通过躯干的旋转和肢体的摆动来完成躯干功能的训练。患者仰卧位, 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肘关节伸展,双膝关节屈曲,护士或治疗者站在患者 的患侧指导患者利用健肢的力量带动患肢进行左右躯干摆动,治疗师或护士可以 给予口令或标志物加以引导,同时一手扶着患者的手,另一手扶着患者膝部,给 予助力,翻向对侧取侧卧位。然后以相反动作翻身还原,如此反复练习。 ●向患侧翻身:患者仰卧位,护士或治疗者站在患者的健侧,患者用健侧的手握住 患侧的手,肘关节充分伸展。治疗师或护士一手放在患侧臀部,一手固定患足, 在患者双手摆动躯干向健侧翻转时,同时给予患者臀部和和下肢同方向助力,以 帮助翻转至对侧成侧卧位。然后以相反动作翻身还原,如此反复练习。 ②床上腰背肌群训练为了训练患者腰背肌群和伸髋,为站立做准备,康复护士可在病床上帮助患者进行桥式运动训练、床上四点跪位及跪立位练习。 ●桥式运动训练: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双足平放在床面上,双上肢放在体侧,患 者慢慢抬起臀部,伸髋,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如患者早期完成此动作有困 难,康复护士可以帮助固定患者下肢,并用手扣击患侧臀大肌刺激其收缩,协助 患者完成此动作的训练。当患者能较容易地掌握此动作后可以增加难度,由双腿 桥式动作变成单腿桥式动作,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2)床上抑制肌痉挛训练 ①抑制躯干肌痉挛康复护士协助患者进行包括床上正常体位、翻身和桥式运动,牵拉患侧躯干,被动或主动旋转躯干,以缓解躯干和偏瘫肢体过高的肌张力。 ②抑制上肢屈肌痉挛肩胛骨和肩关节被动或主动的前伸运动,康复护士站在患者患侧,一手握住患侧上臂,一手放在肩胛骨下面,向上、向前按摩和活动肩胛骨,并告知患者主动配合。上肢外旋位并充分上提,肩胛骨和肩部的痉挛下降后,护士可帮助患者将偏瘫患上肢持续外旋,然后将上肢慢慢向前举起,注意保持肩、肘关节前伸。当完成上述动作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