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纽约心脏病诊断标准

纽约心脏病诊断标准

纽约心脏病诊断标准
纽约心脏病诊断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全网发布:2011-10-31 17:50 发表者:薛一涛4433人已访问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一般将心功能分为四级,心衰分为三度(按NYHA分

级略加增补)。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即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亦称Ⅰ度或轻度心衰。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亦称Ⅱ度或中度心衰。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充血性心衰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亦称Ⅲ度或重度心衰。

六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试验,用以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的方法。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min的步行距离,若6min步行距离<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本试验除用以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外,常用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Balke发明了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的行走距离来评价机体运动功能的简便方法。1976年McGavin首先介绍了使用12分钟步行试验评价COPD患者的功能残疾,1985年Guyatt修改为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s walk test,6MWT),结果报告为6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s walk distance,6MWD)。近期多项关于步行试验的综述都得出了6分钟步行试验简便易行,耐受性好,比其他的步行试验更能有效地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的结论。

6分钟步行试验不需要任何运动设施也不需要训练和先进的技术,只需要一条30米的走廊就足够了,简便易行。除了那些最严重的患者以外,每天都可以进行步行练习。这个试验是让患者在平的硬地上尽可能快的行走6分钟,然后测量行走距离。6分钟步行试验是评价运动能力的次极量水平的试验。大多数患者在此试验中不能达到最大的运动量,患者能够选择他们自己的运动强度,可以随时停止、或休息一段时间再次行走。大多数的日常生活运动

也是次极量的运动,因此,6分钟步行的距离可以较好的反应日常生活体力活动的水平。

6分钟步行测试能够更早的发现肺部气体交换的异常,这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及时诊断和准确评估预后非常重要。近期关于肺纤维化的研究显示,氧气摄入(VO2)峰值(是由细胞内氧的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等与氧气运输的最大率决定的,代表肺摄氧量)的降低反映了心输出量的下降和患者运动能力的损害。美国密西根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Flaherty教授等回顾性地分析了6分钟步行试验和生理学指标的变化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提示提示:6分钟步行试验中预测患者死亡率的强有力指标不是基线水平的步行距离,而是低血氧饱和度。

6分钟步行测试中还可以发现肺疾病患者在运动中的低氧血症,为患者的氧疗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对于肺疾病的康复,肺血管疾病、囊性纤维化、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评价外周动脉病和心脏康复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的应用范围

国际上应用六分钟步行测试是对中重度疾病的全身功能状态的综合评价,重点是运动能力,包括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功能、营养水平。六分钟步行测试与运动耗氧量高度相关。

六分钟步行测试可综合评估慢性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骨骼肌肉疾病。

2、六分钟步行试验方法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米(100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期间往返运动,速度由自己决定,在旁的检测人员每2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不适(气促、胸闷、胸痛)。如患者不能坚持可暂停试验或中止试验。6分钟结束后计算其步行距离。

1级:小于300米;

2级:300-374.9米;

3级:375- 449.5米;

4级:大于450米。

(3-4级接近正常或达到正常)

3、六分钟步行禁忌

六分钟步行测试绝对禁忌:(1)不稳定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1)静息状态心率大于120次/分;(2)高血压大于180/100mmHg;(3)平时需要持续吸氧者。

非心脏手术风险评估

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

(一)年龄因素:

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

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

高度危险因素:

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

不稳定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

1)稳定性心绞痛

2)陈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

3)心衰已代偿

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

低度危险因素:

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

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二、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

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

1~4MET: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

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

1)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

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

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

三大…..肺活量 (VC) >预计值的50%

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 50%

血气…..PaO2 >70mmHg , PaCO2 <50mmHg .

2)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

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 50%

?肺活量(VC) <2L。

?残气量/肺总量(残气率) >60%。

?FEV1.o% < 50%

?PaO 2 <70mmHg, PaCo2 >60mmHg。

此类病人最好选局麻,需全麻者术后做好治疗的准备。

四、纽约心脏病协会四级分类法与手术耐受性评估

五、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评分

项目内容记分

病史心肌梗死<6个月

年龄>70岁10 5

体检第三心音奔马律、颈静脉怒张等心衰表现

主动脉瓣狭窄11 3

心电图非窦性节律,术前有房性早搏

持续室性早搏>5次/min 7 7

一般内科情况差PaO2<60mmHg, PaCO2>50mmHg, K+<3.0mmol/L,

BUN>18mmol/L, Cr>260mmol/L, SGOT升高,慢性肝病及非

心脏原因卧床

3

胸腹腔或主动脉手

3

急诊手术 4 总计53 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更危险。

Goldman计分共分5级,

1级:0~5分,死亡率为0.2%

2级:6~12分,死亡率为2%,

3级:13~25分,死亡率为2%,

4级:26分,死亡率为>56%,3级和4级的手术危险性较大,

5级:大于26分,5级病人只宜施行急救手术。

心功能分级与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

心功能分级G oldman评分

Ⅰ0~5

Ⅱ 6~12 Ⅲ 13~25 Ⅳ

≥26

六、围术期心血管风险的临床预测指标 高危

(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10%~15%,其中心源性死亡>5%)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7天)或近期(1月)心肌梗死,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心脏病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率不能控制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严重的瓣膜病

中危

(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3%~10%,其中心源性死亡<5%)

轻中度心绞痛(加拿大分级1~2) 心肌梗死病史或Q 波异常

代偿性心力衰竭或有心衰病史

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慢性肾功能不全

低危

(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3%,其中心源性死亡<1%)

高龄

ECG 示左室肥大、左束枝传导阻滞、ST- T 异常 非窦性心律(房颤)

心脏功能减低(如轻度负重不能上一层楼梯) 脑血管意外史 未控制的高血压

七、手术风险分级(Surgical Risks )

风险分级手术种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5%

高风险手术急症大手术

主动脉及大血管手术

外周血管手术

超过3小时的长时间手术

有大量液体或(和)血液丢失的手术

< 5%

中度风险手术头颈部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腹腔或胸腔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大关节置换术

前列腺手术

低风险手术内窥镜手术

< 1%

表浅手术

白内障手术

乳腺手术

前列腺活检

电休克治疗

八、决定可以手术的8个步骤

九、2002年ACC/AHA围术期心血管危险性估计

高危(心源性死亡>5%)

(1)、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急性(7天)或近期(1月)心肌梗死,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

(2)、明显心律失常(Significant arrhythmias):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病伴症状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率不能控制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3)、严重瓣膜疾病(Severe valvular disease)

(4)、失代偿心力衰竭(Decompensated CHF)

中危(心源性死亡<5%)

(1)、轻度心绞痛(Mild angina pectoris)(加拿大CCS分级1~2级)。

(2)、心肌梗死病史(Prior MI)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力衰竭(Compensated CHF)或有心衰病史。

(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Renal functional insufficiency)。

低危(心源性死亡<1%)

(1)、高龄(Advanced age)(> 70岁)。

(2)、ECG示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3)、非窦性心律(Non-sinus rhythm)(房颤)。

(4)、心脏功能差(low functional capacity)。

(5)、脑血管意外史(H/o CVA)。

(6)、不能控制的高血压(Uncontrolled HTN)。

十、增加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分级

十一、不同类型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前心脏危险性评估指南

十三、围手术期心脏逐步评估法(基于2007ACC指南)

第一步判断非心脏手术的紧急性。紧急手术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围手术期监护及术后风险分层并处理危险因素(IC)。择期手术的术后危险分层常在患者恢复健康后进行,以避免失血、机体失调和其他术后并发症可能混淆非侵入性检查的结果。

第二步患者有无活动性心脏病。如果有不稳定心绞痛、失代偿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瓣膜疾病常导致取消或推迟手术,直到心脏疾病得到确诊和合适的治疗(IB)。

许多上述患者需行冠脉造影评估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对计划手术的患者进行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是恰当的

第三步患者进行的是低风险手术吗?如果是低风险手术(内窥镜治疗、皮肤治疗、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无需卧床的手术等)可按计划手术(IB)。即使是高危患者,其与低风险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总数不到1%。

第四步患者功能状态好否?有无症状?功能状态可用代谢当量(METs)来判断。一名40岁、体重70公斤的男性在休息状态下基础性氧耗量是3.5ml/Kg.min,即为1MET。

优秀(>10),良好(7~10),中等(4~7),差(<4)。

如果患者METs>=4,且无症状,可按计划手术(IB)。

第五步如果患者功能状态差,有症状或不清楚。可根据是否存在临床危险因素决定需否进一步评估。无临床危险因素,可按计划手术(IB)。

如果有1~2个临床危险因素或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需进行中等度危险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1%~5%)。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后按计划手术是合理的( IIaB)。或考虑非侵入性检查(IIbB)。

十四、非大血管手术的修正的心脏危险指数(RCRI)

以下每个危险因素为1分:

高危手术(腹腔内、胸腔内和腹股沟上的血管手术)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病史或目前存在心绞痛、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运动试验阳性、ECG有Q波、或既往PTCA/CABG史且伴有活动性胸痛)

慢性心力衰竭病史

脑血管病史

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术前肌酐>2.0mg/dl

根据危险评分确定心脏并发症发生率:

注意:该评分不适用于进行大血管手术的病人

如果病人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是Ⅲ级或Ⅳ级,强烈建议术前无创试验(如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CT造影等)评价心脏风险

十五、大血管手术的心脏风险评价

如果病人有下列高危临床预测因素,则应推迟手术,充分治疗心脏病并控制危险因素。

高危临床预测因素包括:

不稳定的冠脉综合征(近期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症状性或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例如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未控制心室率的SVT、高度AVB)

严重的瓣膜病

可参考AHA/ACC指南,该指南的简化版:如果病人至少具备两个危险因素,则术前应进行无创试验:

中危临床预测因素:

轻微心绞痛、既往心肌梗塞、代偿性或既往心力衰竭、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活动耐力差:定义为不能平地走1-2个街区或难以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例如刷碗等。不能爬一层楼梯或爬小山坡

高危手术:急诊手术、血管手术、延长手术时间、或预计需大量输液或预计有大量失血可能的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护理措施 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出常规。 二、注意休息。本病病程长,早期无症状。心功能一至二级可以轻度活动,有风湿活动及并 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安慰。 三、预防感冒。 四、根据病情需要配医生做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洋地黄时禁用钙剂,以免发生协同作用, 导致洋地黄中毒。 五、一旦有风湿活动,如发热、红肿、血沉快,应按医嘱给抗风湿治疗及休息。 六、严密观察体温、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咳嗽及咳痰,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服用

洋地黄或奎尼丁时,密切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在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钾或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七、单纯二尖瓣狭窄需做二尖瓣球囊扩张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八、并发症护理 1、心力衰竭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2、心房纤颤给此类病人数脉搏时,按脉搏短绌数计算。服用奎尼丁治疗时,应观察心率 及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并注意休息。电除颤治疗时,要了解电除颤的全过程,密切配合医师成功转复。术后注意神志、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护理病人至清醒、防止坠床。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执行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4、栓塞后的护理 (1)脑栓塞按偏瘫护理。勤翻身,预防压疮。 (2)协助病人肢体活动。 (3)饮食以流质为主,逐渐改半流质。 (4)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观察疗效。 (5)两周后可行针灸治疗。 (6)观察有无腰痛、血尿和蛋白尿,突然出现的上腹剧痛和脾肿大,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气急、紫绀、咯血、休克、肢体剧痛、动脉搏动消失和局部皮肤苍白、发凉、紫绀甚至坏死等肾栓塞、脾栓塞、肺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的症状,绝对卧床预防栓塞大血管而突然死亡。

肺心病心脏彩超诊断标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主要条件: 1.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 2.右心室内径≥20mm 3.右心室前壁厚度≥5mm,或有前壁搏动幅度增强者 4.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 5.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 6. 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1.4 7.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α波低平或<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参考条件:1.室间隔厚度≥12mm,搏幅<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者 2.右心房增大,≥25mm(剑突下区) 3.三尖瓣前叶曲线DF、EF速度增快,E峰呈尖高型,或有AC间期延长者 4.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位或有EF 下降速度减慢,<90mm/s。 说明:1.凡有肺胸疾病的患者,具有上述两项条件者(其中必具一项主要条件)均可诊断肺心病。 2.上述标准仅适用于心前区探测部位。 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 主要条件:1.额面平均电轴≥+900 2.V1导联R/S≥1 3.重度顺钟向转位(V5导联R/S≤1) 4.RV1+SV5>1.05Mv 5.aVR导联R/S或R/Q≥1 6.V1-3导联呈QS、Qr、qr(需除外心肌梗塞) 7.肺性P波:①P波电压≥0.22mV 或②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波电轴 >+800或③当低电压时,P波>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0 次要条件:1.肢导联低电压 2.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或不完全) 说明:具有一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两条次要的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肺心病X 线征象和诊断标准 1.右肺下动脉干扩张 (1)横径≥15mm 或 (2)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或 (3)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 2.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4.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0)或“锥高”≥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说明:具有上述五项中的一项可以诊断。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特点归纳

房间隔缺损ASD 室间隔缺损VSD 动脉导管未闭 PDA 法洛四联症F4 定义房间隔连续性中 断室间隔连续性中 断 大动脉之间异常 的管状通道,出 生后一年管状通 道未闭合时称动 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肺 动脉狭窄,右心 室肥厚,主动脉 骑跨 血流方向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 病理分型原发孔型 继发孔型(卵圆 孔型房缺最常 见) 静脉窦型(上腔 静脉窦型,下腔 静脉窦型) 冠状窦型 混合型膜周部(膜部室 缺最常见) 漏斗部 肌部 管型 漏斗型 窗型 主动脉瘤型 临床听诊胸骨左缘2/3肋 间可闻及收缩期 喷射性杂音,肺 动脉瓣区S2固 定性分裂胸骨左缘3/4肋 间可闻及收缩期 杂音并伴有震 颤,肺动脉瓣区 S2亢进 胸骨左缘第2肋 间外侧可闻及收 缩期及舒张期连 续性响亮、粗糙 的杂音,伴有震 颤,部分存在周 围血管征 胸骨左缘可闻及 响亮的收缩期杂 音,S2明显减弱 或消失,多伴发 绀或仵状指 分流量大小两房间的压力差 缺口面积 右心室的舒张期 顺应性缺口面积 两室间的压力差 肺血管的阻力大 小 导管粗细 体循环及肺循环 间的压力差 体循环阻力及右 心室射血阻力的 比值 血流动力学右心受累为主左心受累为主左心受累为主取决于体循环阻 力及右心室射血 阻力的比值 超声表现直接征象:房间 隔回声连续性中 断,断端回声增 强增宽。 间接征象:右心 房右心室扩大, 右心室流出道增 宽,肺动脉内径 增宽,室间隔及 左心室后壁呈同 向运动。 CDFI:房水平可 探及左向右分流直接征象:室间 隔回声连续性中 断,断端回声增 强,增宽。 间接征象:左心 室左心房增大, 左心室壁运动增 强,二尖瓣活动 幅度增大。右心 室流出道增宽及 肺动脉扩大,肺 动脉瓣开放时间 短及收缩期振 直接征象:多切 面可见显示降主 动脉及主肺动脉 之间异常通道。 间接征象:左心 房、左心室扩大, 肺动脉增宽,三 尖瓣、肺动脉瓣 反流速度增快; 右室壁增厚;右 心扩大、左心不 大、室间隔异常 运动。 直接征象:1、肺 动脉狭窄。2、室 间隔缺损。3、主 动脉骑跨。3、右 心室前壁增厚, 右心房,右心室 增大。 CDFI示:左室长 轴观,收缩期见 一束红色血流信 号从左室流出道 进入主动脉,同 时右室侧见一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医师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第1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最常见诱因是 A.过劳 B.大量利尿 C.使用镇静剂 D.呼吸道感染 E.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第2题慢性肺心病常见的原因疾病 A.肺脓肿 B.Ⅳ型肺结核 C.脊柱严重畸形 D.支气管扩张症 E.慢性支气管炎 第3题慢性肺心病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是 A.支气管感染 B.毛细血管床减少 C.缺02肺小动脉收缩痉挛 D.肺静脉压增高 E.肺小血管炎 第4题在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解剖因素 B.功能因素 C.血容量增多 D.血粘度增加 E.以上都不是 第5题显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是 A.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1.96kPa(20cmH2O) B.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1.96kPa(20cmH2O) C.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7kPa(20mmHg) D.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4.0kPa(30mmHg) E.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2.7kPa(20mmHg) 第6题肺心病时最常见的心脏改变是 A.右心房肥大 B.左心房肥大

C.右心室肥大 D.左心室肥大 E.左心房+左心室肥大 第7题慢性肺心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 A.感染高热加重了心脏的负荷 B.心率加快加重了心脏负荷 C.细菌毒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D.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 E.缺O2和CO2潴留引起了肺小动脉痉挛 第8题早期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依据是 A.长期肺、支气管疾病史 B.发绀 C.双肺干湿哕音 D.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增大征象 第9题下列哪项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不支持肺心病的诊断 A.右室流出道内径≥30mm B.右室前壁增厚 C.右心内径≥20mm D.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2 E.右肺动脉内径及右房增大 第10题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肺心病的诊断依据 A.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B.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 C.肝肋下3cm D.肝颈回流征阳性 E.下肢水肿

医学鉴别诊断

1.肺栓塞:表现为胸闷、胸痛、伴气促,大面积栓塞示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可伴有血气 析异常,行肺动脉CTA可鉴别。 2.反流性食管炎:可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有返酸、嗳气等表现,行胃镜检查有助鉴别。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表现为黑朦、晕厥症状,可有短暂神经定位体征,多于24小时自动恢复,结合病史及脑血管检查可明确。 4.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悸伴胸闷,出现血流动力血障碍时可出现晕厥,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 5.老年瓣膜退行性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伴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可鉴别。 6.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无明确病因,有心脏扩大,进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可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可鉴别。 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但该病发作时多为逐渐加重,逐渐缓解。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鉴别。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9.主动脉夹层:表现为胸背部痛,呈撕裂样痛,两侧肢体血压及脉搏多不对称,主动脉CTA 可资鉴别。 1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血压持续性增高,伴顽固性低血钾,周期性麻痹,抽血查电解质,醛固酮,B超、CT可资鉴别。 11.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升高,血压升高时查儿茶酚胺,B超、CT可资鉴别。 12.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方法。 1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多为于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部分患者无症状,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胃镜检查可确诊。 14.心绞痛:患者有胸痛症状,呈压榨性,持续时间几分钟左右,休息后症状缓解,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可鉴别。 15.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咳嗽、咳痰等症状,出现双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行心脏彩超及胸部CT等检查可鉴别。 1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女性,出现胸痛,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鉴别,行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中老人,有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呈逐渐性加重,可并发肺心病。查体:桶状胸,两肺可及干湿啰音。结合肺功能和胸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 18.急性支气管炎:急骤起病,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发热,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胸片检查提示支气管纹理增粗,肺内未见实变渗出影,结合病史、胸片等可鉴别。 19.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出现头晕症状,应注意脑出血可能,入院后已行头颅CT 检查排除脑出血,故暂不考虑。 20.脑梗塞:患者反复出现头晕,且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故应排除,择期可行头颅MRI检查排除。 21.肾性高血压:患者无泌尿系症状,查体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可行肾动脉彩超、肾功能,尿分析等鉴别。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CD-10︰I35.100)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ICD-9-CM-3︰35.2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病史:风湿热病史。 2.有明显症状体征:心绞痛,晕厥,活动后乏力,呼吸 困难,胸闷,典型心脏杂音。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 状动脉造影(年龄大于50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 2.无其他严重科疾病;

3.患者选择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35.100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或左室EF值≥45% 4.左室舒末径≤70毫米 5.患者选择主动脉瓣膜置换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6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风湿活动筛查、血型+术前配血;(2)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引起。PH时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中PH常呈进行性发展。 目前PH的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25mmHg,或者运动状态下mPAP>30mmHg。此外,诊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除需满足上述标准之外,还应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capillarywedgepressure,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mPAP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超声心动图是筛查PH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拟诊PH的推荐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第一节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肺动脉高压曾经被习惯性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随着对PH认识的逐步深入,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会议”按照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将PH分为五个大类,每一大类根据病因及损伤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多个亚类,该分类方法对于制定PH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和欧洲心血管病学会(ESC)2004年又对此分类法进行了修订(表2-9-1)。 肺动脉高压(PH)、尤其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具有潜在致命性,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否则患者预后极差。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特发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IPAH)多在患者出现症状后2年左右才能确诊,而确诊后的自然病程仅2.5~3.4年。 第二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世界卫生组织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pulmonaryhypertension,PPH)改称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pulmonaryhypertension,IPH),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病(plexogenicpulmonaryarteriopathy)”,即由动脉中层肥厚、向心或偏心性内膜增生及丛状损害和坏死性动脉炎等构成的疾病。 【流行病学】 美国和欧洲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3)/100万,大约每年有300~1000名患者。非选择性尸检中检出率为0.08‰~1.3‰。目前我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IPH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育龄妇女,平均患病年龄为36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迄今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及肺血管收缩

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可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 2.急性传染病早期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等,需结合病史流行病资料,病程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 3.过敏性鼻炎一般无发热,无脓性鼻分泌物,常持续打喷嚏,鼻发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鼻拭子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肺炎鉴别诊断: 1.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与轻型肺炎相似,但前者发病缓慢,中毒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反复咯血,病灶常位于肺尖,X线检查其病灶有特征性。干酪性肺炎多有长期发热、乏力和消瘦,X线呈大片密度增高阴影,其中有多个不规则的薄壁空洞,对侧肺常有播散病灶。痰结核菌阳性,病程长,抗结核治疗有效。 2.克雷白杆菌肺多见于年老体弱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重,咳棕色胶冻样痰;严重者可有谵妄、黄疽、肺水肿、休克、呼吸衰竭等;X线表现为肺叶实变,其中有蜂窝状透亮区,叶间隙下坠,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克雷白杆菌。 3.肺癌患者年龄多较大,起病缓慢,常有刺激性咳嗽和少量咯血,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血自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若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迟迟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又复出现者,应密切随访,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等,以免贻误诊断。 4.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X线显示脓腔及液平面。 三、慢性支气管炎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2.支气管扩张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啰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趾)。X 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可以鉴别。 3.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经x 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肺癌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上,特别是有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或持续的痰血,或者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影或阻塞性肺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查痰脱落细胞经纤支镜活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四、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 1.喘息性支气管炎好发于1~4岁,临床先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随症状加重而出现喘息,一般伴有发热,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临床虽可闻喘鸣,但呼吸困难多不严重,非骤然发作和突然停止,病程约持续一周左右;随年龄增长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喘息次数亦减少,程度随之减轻。但近年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实质即是哮喘。 2.支气管淋巴结核本病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气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现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显示肺门有结节性致密阴影,其周围可见浸润。个别患儿肿大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鉴别诊断(常用病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长期广泛缺血而纤维化,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若过去无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与心肌病颇难区别,再则心肌病亦可有病理性Q波及心绞痛,此时鉴别须靠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多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多年的中老年患者,患者可反复胸闷、胸痛,一般无特异体征,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螺旋CT可予以诊断。 心绞痛:多发生于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多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胸骨后侧或心前区等出阵发性疼痛,一般以闷痛、压榨性痛为主,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有效。发病时,一般可发现心肌缺血。 不稳定性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可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痛、胸闷,压榨性,持续数分钟不等,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时可自行缓解。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缺血,查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热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均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它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前臂放射痛,心电图:示ST-T段异常,冠脉造影: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有反复心绞痛发生的中老年冠心病者,患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突发性出现胸痛,并呈压榨性胸闷,胸痛,胸痛时间长,一般超过半小时,疼痛性质剧烈,给予硝酸甘油等药物无缓解,发病后查心电图、心肌酶或冠脉造影等明确诊断。心电图:见动态改变,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心肌酶学异常升高,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急性心肌梗塞:坚持性胸痛、放射痛、大汗等症。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心电图见动态改变,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心肌酶学异常升高,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ⅢTⅢ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波(<0.03s)及T 波倒置。X线胸片:示肺梗塞阴影。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 (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 病(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室结构和/ 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的关键环 节。 (二)分类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急性肺心病主要见于急性肺栓塞,其处理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栓塞的 治疗,本指南主要针对慢性肺心病。 (三)流行病学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 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1]。1992 年在北京、湖北、辽宁农村调查102 230例居民的慢性肺心病患 病率为4.4‰,其中≥1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6.7‰[2]。慢性肺心 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

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加重[2]。 二、病因学分析 (一)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包括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 2.肺血管疾病: 原发于肺血管的病变,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为慢性肺心病。 3.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及肺血管受损,继发肺动脉压力升高,产生肺心病。 4.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上感 1. 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查体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 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肺炎 1. 肺结核: 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传播。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2. 肺癌: 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 急性肺脓肿: 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X 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4. 肺血栓栓塞症: 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支气管扩张 1. 慢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多为白色黏液痰,感染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脓性痰,但无反复咯血史。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 2. 肺脓肿: 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内有空腔液平。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完全吸收消退。若为慢性肺脓肿则以往多有急性肺脓肿的病史。 3. 肺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毒性症状,干湿罗音多位于上肺局部,X线胸片和痰结

风湿性心脏病

执行委员会EB141/4第一四一届会议2017年5月1日临时议程项目6.2 风湿性心脏病 秘书处的报告 1.风湿性心脏病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以及高收入国家边缘化社区(包括土著人群)中一个可预防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该疾病系因一或多次风湿热发作导致心脏瓣膜损伤所引起,是对咽部A族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性咽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该病最常发生于儿童期,可能导致死亡或终身残疾。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防止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3.目前估计约有3300万人受到风湿性心脏病的影响1。2015年,风湿性心脏病估计造成了305 000人死亡,损失了1150万残疾调整生命年。这些死亡中,60%为时过早(即死于70岁以前),不过这些数字由于很多国家数据不完整而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尽管目前已具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2000年至2015年期间,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在全球总死亡中所占比率几乎没有变化2。 4.世卫组织所有区域都存在风湿性心脏病。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所受影响最严重,占2015年现患病例总数的87%,以及估计的风湿性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80%1。印度位于东南亚区域,患病率全球最高,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40%。在西太平洋区域,风湿性心脏病负担尤其集中于中国以及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国家的土著人群中。在东地中海区域,风湿性心脏病在某些国家,诸如于埃及、苏丹和也门等持续存在。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区域缺乏良好可靠的数据,这意味着风湿性心脏病的区域负担可能被低估。 1全球卫生数据交换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9224488.html,/(2017年3月31日访问)。 22015年全球卫生估计: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

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一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 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 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临床上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 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性哕音,心音遥远,P2> 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此期肝界下移是膈下降所至。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 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 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2.右心衰竭 (1)症状: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 (2)体征: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 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ra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右心室增大征,皆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个别患者心力衰竭控制后可见心影有所缩小。 (二)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SV5≥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可作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参考条件。在V1、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波,应注意鉴别。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 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 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C, P:111 次/分,R:24 次/分,BP:119/92mmHg。端 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

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W 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 1.3前间壁梗塞? 1.4心功能皿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 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5、慢性胃炎依据:患者以中上腹胀痛为临床表现,既往曾诊断。 6、

202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右心室结 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 的关键环节。主要临床症状是除原有支气管、肺和胸廓疾病的 各种症状和体征外,逐步出现肺、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功 能损害等的表现[1,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心病的诊断可根据以下思路进行: 1.病史: 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原发于肺血管的 疾病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可无相应病史)。 2.主要症状: 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 3.主要阳性体征: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下 肢水肿或有腹水。轻症患者体征可不明显。 4.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有助于诊断肺心病。

肺心病应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肺心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慢性肺心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在我国80%~90%的慢性肺心病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二、药物治疗原则 肺心病不同分类分期的治疗原则不同。急性肺心病主要见于急性肺栓塞,或高度怀疑为急性肺栓塞导致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其处理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栓塞的治疗[3,4]。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条件诊治,应紧急转诊至上级医院。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主要目的为减轻症状、改善生命质量和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存率,分为缓解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本指南主要针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的药物治疗。(一)缓解期治疗 1.积极改善基础支气管/肺疾病,延缓基础疾病进展。对于具有明显气流受限的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或长效M受体阻滞剂(LAMA)吸入,即ICS+LABA、ICS+LAMA或ICS+LABA+LAMA。药物治疗推荐见表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版)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 2、症状有咳嗽、咯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3、体征有肺气肿或肺动脉高压体征。 4、辅助检查⑴X线征象具备以下①-④项中1项可提示,2项以上者可以诊断,具有⑤项者即可诊断。①右肺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右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动脉干增宽2mm以上。②肺动脉段中段突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动脉扩张和外周动分支纤细形成鲜明对比。④右前斜位圆锥部显著突出或锥高≥7mm。⑤右心室增大。⑵心电图检查:具有1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2条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1导联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导联R/S≤1);④R V1+S V5>1.05mV; ⑤aVR导联R/S或R/Q≥1;⑦肺型P波(V1、V2导联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高尖,电压>0.25mV)。次要条件:①可有肢体导联低电压;②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或不完全)。⑶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一下2条件,其中必须有一条主要条件。主要条件: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厚度>5mm; ⑥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心房内径比>1.4;⑦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幅度<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参考条件:①室间隔厚度≥12mm,搏动幅度<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②右心房增大,直径>25mm(剑突下区);③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高尖型,或有AC期延长;④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s。 5、临床分期⑴代偿期与失代偿期①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咯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力下降。具有基础疾病的体征和肺动脉高压的体征等。肝颈回流征阳性、颈静脉充盈、右肋沿下可以触及肝脏下极。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表现为呼吸衰竭、有心衰竭、及其他系统损害症状和体征等。⑵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加重期表现为原有的病情急性加重,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表现为咳嗽、咯黄痰脓痰、发热、呼吸困难,气喘明显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明显干湿啰音,白细胞和中性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二、辨证论治 慢性肺心病多由于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顾,外邪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证候要素以痰、火(热)、水饮、瘀血、阳虚、气虚为主,病位肺、肾、心为主。痰、火(热)多表现于心、脑、肺而成痰浊蒙窍、痰浊蕴肺、痰热蕴肺;气虚多表现于肺、心、肾而成心肺气虚、肺肾气虚;阳虚、水饮多表现于心、肾而成心肾阳虚或伴水泛等;瘀血多兼痰、阳虚、气虚、火(热)。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肺、心、肾的阳气虚损,邪实为痰、火、瘀血。病情发作时的病机以痰(痰热、痰浊)阻或痰瘀互阻为关键,雍阻肺系,时或蒙扰心脑而致窍闭风动;邪盛正衰,可发生脱证之危候。病情缓解时,痰、瘀、水饮减轻,但痰、瘀稽留,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见于心肺气虚、肺肾气虚、心肾阳虚,多兼有痰瘀。 本病的证候大致为实证类(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阳虚水泛证、痰蒙神窍证);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类九证候。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顾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顾祛痰活血。 1、实证类 ⑴、寒饮停肺证 主症:喘满不得卧,咳嗽,痰多、色白、质清稀或呈泡沫状,气短、恶寒,遇寒发作或加重,舌质淡。次症:周身酸痛,发热,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弦、紧。 诊断:①咳逆喘满不得卧或气短;②咳痰、色白、清稀或呈泡沫状;③恶寒或并发热,遇寒加重;④周身酸痛; ⑤舌苔白或白滑,脉紧或弦紧。具备①、②两项,加③、④、⑤中一项。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6g,桂枝9g,干姜9g,细辛3g,白芍12g,泽泻12g,紫苏子9g,苦杏仁9g。饮郁化热,烦躁口渴者,减桂枝、干姜,加黄芩12g、桑白皮12g;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加射干9g,喘息不得平卧,加白芥子9g、葶苈子(包煎)12g;肢体疼痛者,加羌活9g、独活9g;头痛者,加白芷9g、葛根9g。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每日3次。 ⑵、痰热壅肺证 主症:喘促,动则喘甚,咳嗽,痰粘稠,痰黄,胸闷,口渴,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次症:发热,烦躁,紫绀,不能平卧,纳呆,咯痰不爽,气短,舌苔干燥。 诊断:①喘促或胸闷气短、甚者不能平卧,动则加重,或咳嗽;②痰色黄或粘稠,咯痰不爽;③发热或口渴; ④大便干结;⑤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或脉数或滑数。具备①、②两项,加③、④、⑤中两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