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精)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精)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精)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精)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但少数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不严重,甚至没有发生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病。也有一些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虽较严重,并不一定都有胸痛、心悸等冠心病临床表现。因此,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总的来看,以器质性多见,冠状动脉痉挛也多发生于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随着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冠心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即为易患因素,或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性别:在美国多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3 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在我国,男女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LDL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时,

食量大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国——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吃的胖就是因为吃的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在以上十大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或过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这是由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7个单位协同完成的"八五"攻关课题,也是首次大样本追踪调查显示的结果。研究还表明,舒张压和体重均值增高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升高,而收缩压、体重及血清胆固醇均值增高则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时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预防,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武阳丰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指在健康个体中发现的、并与随后发生的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因素(表1)。当一个人已经发生了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那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依然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起作用。大量证据表明:改善生活方式或与之有关的危险因素能够降低随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以下简要介绍冠心病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 表 1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 生理或生化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 甘油三酯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超重/肥胖 高血糖/糖尿病年龄 性别 家族史:早发冠心病个人史:已患冠心病易感基因 生活方式 吸烟

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 缺少体力活动 过量饮酒 社会心理因素 (一)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升 高可导致血管壁结构的改变,引发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高血 压患者血管腔的阻滞和斑块的破溃较血压正常者可能提早20年。无 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都会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1990年,一项]综合分析西方国家9个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舒张 压每升高5mmHg,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0%。对东亚地区12个前瞻 性研究综合分析的结果得出,舒张压每增高5mmHg,冠心病发病危 险增加21%。对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舒张压每增加 5mmHg,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24%。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 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也越大。 患者的血压水平对其冠心病的发病有预报意义。全美 15个地区15.9万人的前瞻性分析表明,不论是根据一次性血压测量,或6次血压测量平均值,血压与冠心病危险水平都呈正相关,即使在随访中只有一次血压升高也显示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死亡率。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对5298名18 岁以上男工前瞻性资料的分析表明,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均明显增高。(二)血脂异常

冠心病治疗进展

冠心病治疗进展 标签:冠心病;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进展 现在,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下面分别介绍这两方面的治疗进展。 1药物治疗进展 1.1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关键,但抗血小板药物在人群的作用有很大的多样性,部分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不能达到足够的血小板抑制程度,被称作“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lopidogrel non-responsiveness)[1],因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一直是研究的重点。TRITON - TIMI -38[2]研究在ACC2008年会上揭晓。结果表明,Prasugrel可使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降低52%。这表明Prasugrel是一种比氯吡格雷作用更快更强的血小板抑制剂。但Prasugrel虽可减少缺血事件,却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尤其对于年龄≥75岁,体重≥60 kg,有卒中或TIA(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在应用Prasugrel减少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同时要衡量其较高的出血风险。 DISPERSE2研究检验了口服的可逆性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AZD6140在非ST段抬高型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现AZD6140有较氯吡咯雷更强的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安全性和耐受方面,AZD6140显示出与氯吡咯雷相似的出血风险,并且有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另外在研究中发现,AZD6140组有更多的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和心动过缓,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予以重视。 SCH 530348是口服的蛋白酶受体激动剂。该药在二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并且其亚组分析可以在目前标准的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基础上使PCI术后患者进一步获益。研究该药物有效性的三期临床试验TRACER及TRA-2P-TIMI50试验正在进行中。另外,处于研发节段的新的p2y12受体拮抗剂BX667及BX048在体外试验中也显示出很好的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发布于ACC2008的On-TIME2[3]试验(Ongoing Tirofiba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valuation 2 trial)是關于院外接诊时即开始应用高剂量的替罗非斑治疗能否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PCI术后1小时ST段回落﹥3 mm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4.3% Vs 36.6%,P=0.026),而且替罗非班组患者PCI术后30天时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6.0% vs. 33.3%,P=0.013),同时替罗非班并没有增加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9% vs.4.0%, P=0.363)。表明对于拟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尽早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不会增加出血事

河北省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评估

河北省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评估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张静崔炜魏国苏明韩一王维刚郑斌 【摘要】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冠心病血管狭窄发病风险与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相应标准确证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采用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血管狭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在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别、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在病变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河北人群中,冠心病血管狭窄主要与年龄、吸烟和糖尿病史有关。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Hebei province. Methods The 25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diagnosed a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ospitals in Hebei province. Backward Logistic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Result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age, hypertension, smoking, while sex, diabetes mellitus, and abnormal blood fats level had no difference(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e, smoking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onclusions Age, smoking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ngiography; Risk factors 目前国内外对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报道很多,但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收集河北地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血管狭窄病人250例,分析其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于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相应标准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其中男194例,年龄29~76〔平均(56.6±9.0)〕岁;女性56例,年龄33~79〔平均(60.7±11.0)〕岁。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资料讲解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武阳丰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指在健康个体中发现的、并与随后发生的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因素(表1)。当一个人已经发生了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那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依然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起作用。大量证据表明:改善生活方式或与之有关的危险因素能够降低随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以下简要介绍冠心病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 表 1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 生理或生化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 甘油三酯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 高血糖/糖尿病年龄 性别 家族史:早发冠心病个人史:已患冠心病易感基因 生活方式 吸烟 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 过量饮酒 社会心理因素 (一)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导致 血管壁结构的改变,引发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高血压患者血管腔的阻 滞和斑块的破溃较血压正常者可能提早20年。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都会 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1990年,一项]综合分析西方国家9个前 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0%。对东 亚地区12个前瞻性研究综合分析的结果得出,舒张压每增高5mmHg,冠心病 发病危险增加21%。对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舒张压每增加 5mmHg,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24%。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 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也越大。 患者的血压水平对其冠心病的发病有预报意义。全美 15个地区15.9万人的前瞻性分析表明,不论是根据一次性血压测量,或6次血压测量平均值,血压与冠心病危险水平都呈正相关,即使在随访中只有一次血压升高也显示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死亡率。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对5298名18 岁以上男工前瞻性资料的分析表明,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均明显增高。 (二)血脂异常 1.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发病 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初,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的对照研究已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 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生明显相关。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则 始于美国的弗明翰心脏研究,在其对5000多人的14年随访中发现,TC水平 与冠心病的发生呈强大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男性中相关强度则随年龄的增加

非阻塞性冠心病治疗进展

非阻塞性冠心病治疗进展 发表者:陈文强 310人已访问 近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已经接受这个概念:心外膜血管的阻塞性病变是导致心绞痛的主要原因。1974年,Gould KL和Lipscomb K研究发现,当冠状动脉直径狭窄>80%时,血流量才会显著下降,而预先使用小动脉扩张剂使冠脉血流量增大4~5倍后再行结扎,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时血流量已显著下降。这一实验产生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概念,并迅速转化为临床概念: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为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85%为临界狭窄,而后者又很快演绎为成缺血性狭窄的概念。因此,近40年来,临床心脏病学家们形成共识: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才可诊断为冠心病,≥85%的冠状动脉临界狭窄可引起心肌缺血,因此应进行介入治疗。然而,随着介入性冠状动脉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普及,人们发现,许多有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为冠脉的非阻塞性病变,即非阻塞性冠心病(CAD)。一、非阻塞性冠心病的概念 所谓的非阻塞性冠心病定义为1支或多支血管直径狭窄1%~49%为非阻塞性冠心病,而 1支或多支血管直径狭窄≥50%为阻塞性冠心病。研究者收集了美国退伍军人CART项目中的冠心病数据,该项目包含了冠脉造影和长期随访结果。共包括2007-2012年间37674例接受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发现55.4%的患者为阻塞性冠心病,22.3%为非阻塞性冠心病。WISE研究结果提示,60%因胸痛或无创检查发现有缺血证据的患者不存在影响血流的冠脉阻塞(至少有≥1条主支存在≥50%狭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心绞痛患者中,如果冠脉造影显示正常或狭窄程度<50%则属低危人群,预后良好。然而,近年来大样本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否定了这一传统观点。Jespersen L等人对接受冠脉造影的1122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无症状的5705例对照人群平均随访4.6年,发现冠脉造影显示正常或狭窄程度<50%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Lin FY等人对2583例因心绞痛症状或心血管高危因素而行64排CT冠脉造影的患者随访3.1年,发现CT测量的冠脉狭窄<50%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ct检查无冠脉狭窄的患者。美国退伍军人cart研究发现,无冠心病患者的1年时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11%,1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为0.24%,2支血管病变者为0.56%,3支血管病变者为0.59%。在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中,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或lmca),心肌梗死风险亦增加。无冠心病者的1年时死亡率为1.38%,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的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分别为2.02%、1.50%和2.72%。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仅3支病变的非阻塞性冠心病与1年时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这些研究显示,冠脉狭窄程度<50%不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的指标。< span=""> 近年研究发现,缺血性心脏病亦可由非阻塞性冠心病引起。Lin F等人对163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多排冠脉CT造影和SPECT负荷试验,发现105例患者有轻度冠脉狭窄,39例有明显冠脉狭窄但仅15例有血流限制性狭窄且负荷试验结果正常,这说明狭窄病变和缺血性心脏病之间并非一致。病理学研究已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并非由于斑块过大阻塞管腔,而是由于易损斑块的破裂或糜烂继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一项病理学研究发现,90%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是由临界冠脉狭窄导致的。研究发现,在212名ACS患者中,30.6%的患者冠脉造影正常或接近正常。1999年发表的GUSTOⅡb试验对12142例ACS 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发现6.8%的男性和10.2%的女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4.2%的男性和9.1%的女性非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以及13.9%的男性和30.5%的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显示为非阻塞性狭窄。识别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梗(MINOCA)特点的相关研究也正在进行。研究者采用荟萃分析法对28份相关论文中的MINOCA患病率、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显示,MINOCA患病率为6%,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5岁,女性占40%。然而,与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型心梗(MI-CAD)患者相比,尽管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似,但MINOCA患者较年轻以及是女性的可能性更大,并且患有高脂血症的可能性更小。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其病死率高,危及人们生命健康。临床治疗冠心病有多种方法及手段,其中介入治疗较为常见,其具操作简单、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于紧急情况下可达到快速重建、开通血管的目的。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治疗分析其目前现状,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标签: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狭窄、堵塞或痉挛所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1]。自199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后,其标志冠心病进入介入治疗的时代,冠心病以提高心肌血流灌注、开通冠状动脉管腔为治疗原则,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冠心病病死风险[2]。本文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作如下简要分析。 1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分析 1.1 血管介入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医生利用自身所学到的血管解剖知识,采用1~2 mm穿刺针,经人体表浅动脉行穿刺进入血管系统,通过血管造影机引导,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部位,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可呈现血管情况,于血管内治疗患者病灶。祝瑜[3]研究指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年来,PTCA手术不断完善,手术适应症扩大,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基本方法。在PTCA手术基础上,有许多新的介入技术兴起,其中有一部分已广泛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疗效良好,主要为以下几种: 1.2.1 溶栓治疗 经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如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可用于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促使心肌血流恢复灌注,缩小病灶梗死范围,减小患者死亡率[4]。 1.2.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采用金属支架在病变血管内壁支撑,以向外扩张塌陷或狭窄血管壁。置入支架后,新生内皮细胞可覆盖支架外表,最终将支架全包于血管壁内,血管保持支撑开放状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是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极大进步,其可保护复杂冠状动脉解剖患者安全,适用于预示急性冠状动脉阻塞的危险患者[5-6]。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报道,我国居民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100万,且死亡率继续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例数为753142例。近年来,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不断开展,相应的指南和推荐也不断更新。现将2018年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主要新进展总结如下。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休克的新策略 1.新诊治策略成为了标准 在血管入路选择方面,RIFFLE ACS、STEMI RADIAL、MATRIX 以及RIVAL研究亚组分析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患者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此外,RIFFLE ACS和RIVAL研究亚组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的死亡率。是否经桡动脉入路适合所有的STEMI病例?其实不然。再灌注的时间是STEMI治疗的关键,导管的直径也影响血管

入路的选择。在心源性休克、动静脉瘘、老年患者等情况下,经股动脉入路是更好的选择。 在支架选择方面,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DES)远期血栓发生率增加;第二代DES比金属裸支架(BMS)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18年DES成为直接PCI的标准选择。 抗血小板药物P2Y12拮抗剂的应用,ATLANTIC研究发现,早期使用P2Y12拮抗剂获益更大。TRITON STEMI和PLATO STEMI研究结果建议使用强效的P2Y12拮抗剂。PEGASUS研究建议在特定患者延长 P2Y12拮抗剂的使用时间。 2.新诊治策略改变了标准 血栓抽吸的应用:既往共识推荐在直接PCI时常规进行血栓抽吸。2008年发表的TAPAS试验结果显示,PCI术中进行常规血栓抽吸可改善STEMI患者的再灌注;而2013发表的TASTE试验结果显示,常规血栓抽吸并没有降低患者30天或1年死亡率;2015年发表的TOTAL试验结果显示,血栓抽吸术并没有减少180天内发生死亡、再发栓塞、心源性休

可改变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在某种因素存在或暴露时,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而进行干预后,可能减少其发生率,这些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被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然而那些危险因素指的是哪些呢?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200多种,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有助于人们确定重点的防治对象。另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FK3和吸烟等属于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关,这些都属于冠心病高发人群需要了解和控制的重点内容。 200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为致病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糖等。 第二类为斑块负荷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静息心电图ST改变。

第三类为条件性危险因素,有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溶酶原激活及抑制物和纤维蛋白原等。 第四类为促发性危险因素,如超生与肥胖、体力活动少、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社会因素、行为因素、胰岛素抵抗等。 第五类是易感性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因素是导致冠心病的原因。比如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数越长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我国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增加2.2倍。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中有近1/5的患者死于吸烟,吸烟是心脏猝死及外周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饮食方面还应当限制盐摄入量,过量则可能引起高血压;也应注意钾的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是钾的主要来源。还应当多食用一些抗氧化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洋葱、全麦、茶等。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48岁,前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因照料母亲,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当时值班的医生建议他急诊入院,心脏要放支架,他因经济条件差,无法负担住院手术的费用,当时没有住院治疗,询问病史,没有高血压病史,当时胸闷痛,熬夜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住院时的一个病友听说后,就给朋友介绍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

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9246444.html, 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赵玺睿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各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次数,保证用药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有关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279-02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1】。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死亡例数居各疾病之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2】。本文将结合既往冠心病的诊断治疗策略和国内外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和相关指南,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对冠心病的治疗用药策略进行总结,进而降低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 1 冠心病的现状 根据WHO冠心病分型可以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国际上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已成为欧美国家最多见的病种。在我国【3】,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新的文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約为 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分别为93.17/10万,68.62/10万)相比明显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现了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清等,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更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心理因素【4】。 2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5-7】 2.1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等。 2.1.1β受体阻滞剂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控制危险因素即可明显降低CHD发病和死亡。除了CHD家族史、高血压、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外,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等这些非传统因素近年来被发现并阐述。本文就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新发现的危险因素两方面展开。 标签: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CHD)所致的心肌梗死是世界上首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CHD可防可治,多项研究表明控制危险因素即可明显降低CHD发病和死亡。目前CHD 家族史、高血压、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已在临床工作中已被重视并干预治疗。但研究表明有6~20%的CHD患者并不伴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而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等这些非传统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新发现的危险因素两方面进行综述。 1 传统危险因素 (1)CHD家族史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CHD不仅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同样也受到了遗传因素影响。CHD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是CHD发病的高危人群并且CHD家族史儿童血脂水平可预测成年后发生CHD的危险性[3]。 (2)吸烟 卫生部在2012年初次发表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明确提出吸烟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动脉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1]。除此之外,吸烟还能够导致血小板的粘附以及聚集,增加血栓形成[2]。 (3)高血压 1961年,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对实验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随访实验明确了高血压为CHD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以及血压水平不仅可以影响CHD发生以及预后,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80%~9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表现出其他危险因素,且独立于血压升高以外。 (4)肥胖 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体重呈正相关型,肥胖是促进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发展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性别无关。国内张锐芝等[3]人通过对南京市某区1927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随机调查,老年人的肥胖

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

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导读:冠心病的发病以至由于冠心病发作而引起的死亡,是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加的,因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并加述动脉硬化进程。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硬化引起的危害,最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间歇性跛行。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明显正相关;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2. 血压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与血压水平呈正曲线相关。收缩压≥21.3kPa ( 160mmHg ) 和(或)舒张压≥12.7kPa ( 95mmHg )者,其冠心病的发病是正常血压者的2~3倍。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证实:高血压能增加心管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率。在我国,高血压患病逐年升高,目前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我国学者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所作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也明显增加。此外,舒张压和收缩压对冠心病发病的危险相似,而且舒张压和收缩压引起

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大于发病的危险。 需要强调的是,患高血压的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所表现出的危害大于单纯的血压升高。血压升高通常伴有高血脂症、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和心电图不正常,这些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对北京首钢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控制血清胆固醇后,临界高血压与确诊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的风险比是正常血压 组的12.7和3.6倍。当收缩压≥21.3kPa (≥160mmHg )和舒张 压≥12.7 kPa (≥95mmHg )又伴有TC(总胆固醇)>6.24mmol/L ( 240mg/dl)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则较血压和胆固醇都在正常范 围者高11.3倍。这说明:两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对冠心病 的影响程度明显升高。 总之,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不依赖其他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同样也有致病作用。换言之,冠心病的发病以至由于冠心病发作而引起的死亡,是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加的,因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Framingham危险评分

Framingham危险评分 Framingham危险评分来自于弗明汉心脏病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是根据胆固醇水平和非胆固醇因素计算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发作几率。非胆固醇因素又分为高危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和其他因素。 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已经具有冠心病的证据,例如有过心脏病发作,做过搭桥手术等;心脏外的动脉已经发生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可以导致末梢血液循环障碍、腹主动脉瘤和中风等。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高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高血压病治疗);高密度脂蛋白<40mg/dl;一级亲属中<55岁男性发生冠心病史,<65岁女性发生冠心病史。 具有高危因素中任何一项者在十年中发生心脏病或心脏病复发的可能性>20%(即10年心脏病危险>20%)。 具有0~1个主要危险因素者十年心脏病危险>10% 具有2项,或2项以上主要危险因素者十年心脏病危险可以是<10%,10~20%,或>20%。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饮食、运动少和高半胱氨酸和脂蛋白a水平升高。虽然在弗明汉危险评分计算公式中不包括这些因素,仍然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Framingham危险评分来自于弗明汉心脏病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是根据胆固醇水平和非胆固醇因素计算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发作几率。非胆固醇因素又分为高危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和其他因素。 Framingham危险评分(男性) 评分<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危险* (%) <1 1 1 1 1 1 2 2 3 4 5 6 8 12 16 20 25 ≥30 Framingham危险评分(女性) 评分<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危险* (%) <1 1 1 1 1 1 2 2 3 4 5 6 8 12 16 20 25 ≥30

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效果分析

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60名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药物干预及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1年后对比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1年综合管理后,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110mmHg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舒张压<80mmHg 者的5~6倍。 3.2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比非糖尿患者群冠心病增加2~4倍,即使是在非糖尿病患者,凡空腹和(或)餐后2h 血糖较高者,其冠心病发生率、死亡率均较血糖正常或偏低者高[1]。 3.3血脂异常血脂代谢异常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加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血脂代谢异常,同时采取积极干预,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单纯饮食和运动可降低血胆固醇7%~15%,其下降的幅度与原来的生活方式有关[2]。 3.4饮食不合理 3.4.1饮食偏咸卫生部2012年7月公布,全国八成家庭盐摄入量超标。但是美国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如果少吃3g/d盐,那么新增心脏病会减少11%,心脏病发作病例减少13%。当然,不是越少越好,以不超過6g/d为宜。年龄较大者或患有慢性病者,可适量减少。3.4.2食用油量大国际和我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25g,但我国80%的家庭超标。实用油99.9%是脂肪,会在人体内堆积起来,形成肥胖。而肥胖症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同时存在。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3]。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体重:初始目标是6个月内减少基线体重的10%,目标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kg/m2。 3.4.3不良饮食结构:糖类、脂类摄入多、纤维摄入少、食量偏大等不良饮食结构会造成极大健康隐患,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根据中华糖尿病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提出的营养原则,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3大营养,分别占总热量的55%~65%、20%~30%和<15%;饱和脂肪酸<10%的热量,胆固醇<300mg/d比例合适,同时应增加高纤维素类食物摄入,控制总食量。 3.5不良生活方式 3.5.1过量饮酒饮酒量与血压存在很大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也逐

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导语:1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并加 1.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并加述动脉硬化进程。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硬化引起的危害,最常见的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间歇性跛行。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明显正相关;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2. 血压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与血压水平呈正曲线相关。收缩压21.3kpa ( 160mmHg )和(或)舒张压12.7kpa ( 95mmHg )者,其冠心病的发病是正常血压者的2~3倍。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我国,高血压患病逐年升高,目前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我国学者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所作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也明显增加。此外,舒张压和收缩压对冠心病发病的危险相似,而且舒张压和收缩压引起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大于发病的危险。 需要强调的是,患高血压的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所表现出的危害大于单纯的血压升高。血压升高通常伴有高血脂症、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和心电图不正常,这些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对北京首钢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控制血清胆固醇后,临界高血压与确诊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发的血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缺氧等类型心脏病。冠心病的疾病范畴较为广泛,其中也涵盖了炎症、血栓等导致的官腔狭窄或阻塞等。冠心病属于人群多发性疾病,属于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近几年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却呈现上升趋势。为对冠心病的发病率进行控制,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正确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该文中将以冠心病为核心,展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标签: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冠心病在早期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而随着近几年的相关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有逐渐上升趋势。基于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此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相关措施已经成为现代临床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其中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掌握对控制冠心病发病率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该文主要以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几个方面,将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1 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灌装硬化病变所引发的一系列血管腔异常情况,最终导致缺血或缺氧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多因情绪过于激动或重体力劳动时突然出现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左肩或手指的疼痛,在休息或服用适当药物后可有所缓解[2]。冠心病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或夜间比较容易发生疼痛,也被称之为心绞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疼痛感会逐渐增加,同时发病频率也有所提升。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时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控制,如发病较为突然或病情较重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生血压急剧下降、休克或心衰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冠心病也属于威胁系数较高的疾病類型。另外冠心病的一个主要临床特点为疾病范围广泛,且发病人群较为广泛,据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了医疗领域与社会公众的关注[3]。 2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2.1 年龄因素分析 据大量对冠心病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但老年群体仍然属于冠心病的多发群体[4]。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所引发的,而动脉壁内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临床医学认为年龄是冠心病的其中一类危险因素。随着现代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逐渐增加,行心血管相关手术的患者也随着增加,而老年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手术过程中所存在的血管事件风险也比年轻患者要相对较高。相关研究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