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焦大部制

聚焦大部制

聚焦大部制
聚焦大部制

聚焦大部制:能源部为何“意外出局”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9317219.html, 2008年03月13日10:44 东方网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曹海东发自浙江

▉当初业界认为能源法能够倒逼能源部的成立,确实太过乐观。要整合这么多部门的交叉权力,特别是要去管理那么多强势的电力、石油等国有企业,实属不易。

▉能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基础。事实上,将能源作为一个工业行业部门的管理思路是难以成功的。

▉对能源行业来说,对发改委审批权限的限定是很大的进步。现在的问题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能源委员会、发改委之间是什么关系?

▉依靠项目审批来管理的模式能否改变?一个独立承担管理责任的能源部迟早还会成立,而且未来应该考虑组建能源环境部,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制度设计。

在最终的大部制方案公布后,一度被业界期盼已久的能源部并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取代的是中国将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并组建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究竟能源部为何会意外出局,如何评价新的国家能源局,能源部未来将会向何处去,为此,本报专访了能源问题专家、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

整合强势能源企业和部门不易

南方周末:大部制改革方案最终公布,但此前一直被各界寄予厚望的能源部却遭出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韩晓平:我认为这是一种权衡的结果、妥协的结果,也是过渡的步骤。过去,涉及能源政策管理或影响相关系统的部门多达13个,其中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电监会、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商务部、国资委、铁道部、交通部、科技部、农业部等。在能源法修改意见稿公布之后,业界认为能源法能够倒逼能源部的成立,但当时确实太过乐观,要整合这么多部门的交叉权力实属不易。相比较其他大部制的行业,能源行业还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有太多的强势国有企业——包括电力、石油等,这些国有企业相比过去“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管理,不愿意多一个管实事、责权明确的新“婆婆”来管。这些强势企业、强势部门也在不同场合谏言国家高层,慎行能源部。

不过,这一新的管理结构也凸显国家对能源问题的重视,将组建由国务院领导直接出面负责、由各部领导参加的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研究拟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工作,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管理国家的能源。

能源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事情,这次冰雪灾害之前,实际电厂燃煤已经低于警戒线,即便没有这场灾害,也会出现大面积停电,这个问题现在总结,与市场化改革、价格制度、能源规划、行业垄断、煤炭生产、安全监管、铁路运输、海路运输等问题都有关系,一个高层次的协调是必要的,也反映出我们政府对于能源问题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能源不能作为一个行业部门来管理

南方周末:上个世纪我国也曾成立过能源部,最终予以撤销,这次没有成立能源部是否也因相同原因?

韩晓平:能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基础。我们不仅要清楚什么是能源,更要清楚能源是什么。事实上,将能源作为一个工业行业部门的管理思路是难以成功的。

中国历史上建立过能源部,也成立过能源委,都没有很好地形成行业管理的有效职能,反而成为煤炭、电力、石油等各大工业集团利益角逐的竞技场,每一位部长、副部长都置身于行业壁垒之中,代表着一个具体行业的利益争来争去,且这个能源的部委又不得不代表自己管辖的行业集团的利益在横向与铁路、交通、环保、国土等部门斗智斗勇,在纵向与上游的计委、经委讨价还价,与下游地方政府和工农业部门为权力、价格和投资等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的结果自然难逃撤销命运,能源的管辖权限也再次分散到各个部门。

能源无法落实问责

南方周末:目前机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韩晓平:目前机制导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系统地、自始至终地、权责一致地管理中国的能源事务,没有一个部门对中国能源出现的问题承担责任。

以此次南方雪灾为例,一次自然灾害,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工业灾难,最后,我们看到的全部是英雄,在风雪中战天斗地,但没有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总结一下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能源供给的系统危机,有什么经验此后可以吸取。不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是不是等待下一次天灾中涌现更多的“英雄”?

国家发改委是目前中国能源的主要管理部门之一,过去发改委更多的是为项目审批忙得不可开交,改革的问题、体制创新的问题、机制设计的问题顾不上,在现行管理构架下,发改委只是承担了为中国能源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谋建议,但无需对决策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其他各部委都在自行其事,由于决策是发改委对领导参谋建议,自己也无责任可言。来源:南方周末

分析能源现货交易的弊端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9317219.html, 2008年03月13日10:44 东方网

能源现货交易的弊端

南方周末:那么这些问题是不是也是改革停滞的结果?

韩晓平:是的。中国的能源问题是改革停滞造成的。无论从煤、电、油、运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改革停滞。我们的一些关键部门的领导至今还认为“市场化”就是现货交易,所以我们的改革都是围绕怎么将长期稳定的交易变为一手拿钱一手拿货的现货直接交易,现在煤电油运的问题都出现在这种没有长期协议

的交易模式,以及交易链条的不畅通和扭曲。

去年中国的25.5亿吨煤几乎全是现货交易的,煤炭的运输也大量是现货交易的,运输煤炭的油料是现货交易的,这些煤所发的电没有一个长期合同。而在市场化较完善的国家,你拿现金是买不到煤炭的,煤炭、运输都是长期协议,电力是长期协议加少部分现货交易,相对应的运输燃油都套期保值了。

这种买卖双方协议制定的长期协议交易,为能源系统安全提供了更多的安全备用保障,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更有效地稳定市场价格。我们这种缺乏市场化制度设计的模式,完全由一些责任不明的部门出谋划策,当然只能导致能源管理的系统混乱。

国家能源局如何避免换汤不换药

南方周末:这种认识进步体现在哪方面?

韩晓平:首先,国家已经认识到能源涉及经济、外交、资源等多领域多部门,必须从高层次上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制度设计者看到了能源系统管理混乱的主要问题,并着手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是一个重大跨越。

另外,能源管理是个长远问题、宏观问题、多元的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国家发展战略及规划、投资、价格等宏观政策和手段,促进能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国家必须通过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地从体制上、机制设计上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就是对发改委的权限的约束。发改委要从具体的审批中抽身出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天天算计炸了几个小煤矿,炸了几个小电厂。应该更加关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去优胜劣汰。这些权限的限定对能源行业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南方周末:从国家能源局的具体设置方案上,你怎么看待目前的这种机制设计?

韩晓平:过去核电是游离在能源管理之外的,核电的发展举步维艰。此次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划入国家能源局,这是对核电长期发展的一种有效支持。但是接着出现的问题则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能源委员会、发改委之间是什么关系?

虽然规格上,国家能源局升了,但是依然隶属于国家发改委管辖,特别是能源价格的管理还在国家发改委,这又制约着国家能源局直接利用价格杠杆的职能发挥。现在看,新的能源局依然不是一个直接承担管理责任的主体,我们担心发改委不管项目审批了,新能源局是不是继续这种管理模式。新能源局再大,人再多,依靠项目审批来管理的模式如果不靠制度创新、机制设计的管理模式所取代,就很可能是换汤不换药。

还有,煤炭安全问题依然无法在现行的能源体制设计框架中解决,安监总局只能亡羊补牢,却不能利用能源系统的机制设计一劳永逸。国家安监总局缓减了煤炭安全事故,但又带来煤炭供应短缺,对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形成矛盾。过去我们认为是煤炭价格问题导致安全投入不足,现在国内煤价早就超过国际市场,事故还是不断发生,说明是机制的问题不是价格问题。还有,节能减排也无法得以解决,如果不建立一个市场化的长效交易机制,节能减排就会演变为一场形式上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式的政治运动。

南方周末:您如何看待未来能源部的命运?

韩晓平: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

步到位,我们将根据不同时期,来解决不同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今天不成立能源部并不意味着将来不成立能源部,随着中央以及各界对能源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一个独立承担管理责任的能源部迟早还会成立,而且未来应该考虑组建能源环境部,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制度设计,一些将能源环境整合管理的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尤为出色。只有将能源环境一并兼顾的管理机制,才可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对化石能源消耗的不断下降,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来源:南方周末

高校大部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为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于2010年底正式启动,其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构建有利于高水平大学科学发展的内部管理体系,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合肥工业大学将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作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把“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自2011年3月启动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以来,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各项工作运行平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开展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以“横向六模块、纵向三层次”为基本框架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在传统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模糊,管理与服务、经营与服务职责不清,办理权与监督权空间不明,使得体制运行缺乏活力,工作人员缺乏动力,部门单位之间、上下左右之间缺乏合力,各层级执行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合肥工业大学紧迫地认识到,要想提升学校的层次水平,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解决发展的潜力、活力、动力与合力问题,达到活化机制、激发潜能、提高效益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学校提出全面推进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探索。 行政大部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明晰关系、明确职责、规范权限、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为原则,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活化机制、激发潜能、提高效能为目标,全面推进职员制和管理重心下移,打通本研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机构再造、职责再造、流程再造和制度再造,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分离、经(营)与(服)务分离、(行)政与学(术)分离、办(理权)与(监)督(权)分离,构建与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机构体系。 行政大部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横向六模块,纵向三层次”。在横向上,根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校务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六个模块,将学校现有的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等17个行政管理部门整合为校务部、教务部、财务部、总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6个运行部,原有的53个科室归并为29个办公室(中心)。形成“三长(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一师(总会计师)、两院(研究生院院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管理运行模式,注重部(院)之间、部(院)内部的协调。加强贯彻执行学校内部政策方针的力度,明确督办权限与职责,强化执行力,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水电站厂坝保护区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大唐集团制〔2010〕43号)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水电站厂坝保护区安全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电站厂房、水库大坝坝区、上下游河道、边坡等厂坝保护区的管理,保证水电站日常正常生产活动、水库大坝行洪安全,防止在水电站厂坝区范围、上下游河道内发生人员落水伤亡、沉船等事故,保障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水电站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电站厂坝保护区是指为了保证水电站厂房、水库大坝运行安全、电站行洪安全以及防止在水电站厂坝区范围、上下游河道内发生人员意外落水伤亡、沉船等事故以及防止其他人员进行影响电站生产的非法作业而划定的地域范围,包括大坝两岸坝肩、河道两岸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泄洪区及两岸护坡、边坡、河堤及防护堤、引水系统等水上、水下、两岸部分。 第三条分、子公司工程管理部、安全生产部分别负责工程建设期、工程运行期的厂坝保护区监督管理,各水电站或其管理公司是本电站所辖大坝保护区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协调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做好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保护区范围划分 第四条在进行大坝开工建设时,大坝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提请当地有管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水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保护区范围。 第五条已建成大坝尚未划定保护区范围的,大坝运行单位或管理单位应提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或水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审批保护区范围。 第六条电站管理单位应当根据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和要求、电站规模、库容、枢纽布置、周边自然环境等情况划定厂坝保护区,水电站厂坝保护区划定范围的主要原则: (一)大型水电站保护区划定范围: 上下游河道保护区以水库大坝坝轴线上游河道不少于500 m、下游河道不少于700—1000 m;如有通航建筑物的,应以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引航道入口)作为保护范围;河道两岸保护区范围以校核洪水水位线向河道两岸水平距离不少于50m为准;两岸坝肩向外不少于100 m。 (二)中型水电站保护区划定范围: 上下游河道保护区以水库大坝坝轴线上游河道300——500 m、下游河道500—800 m;如有通航建筑物的,应以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引航道入口)作为保护范围;河道两岸保护区范围以校核洪水水位线向河道两岸水平距离不少于30m为准;两岸坝肩向外不少于50 m。 (三)小型水电站保护区划定范围: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机制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9317219.html,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机制研究与实践 作者:严剑冰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年第10期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机制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政策,大力支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2008年7月29日,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 与公办学校办学。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目前,虽然不少职业院校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进行了探索,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局限。因此,深入研究混合所有制办学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问题切入:基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抽样分析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有1388所职业院校,其中约80%是国家创办的,20%为社会力量办学。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的学校不到30个,占比约为2.3%。由此可见,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且存在一定难度。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引企入校”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我国现有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公办转民办模式。该类学校成立之初为公立院校,通过改制、兼并等形式形成股份制学校,如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改制,形成了股份制办学模式。第二种是委托管理模式。公办院校或民办院校相互委托进行管理,如厦门理工学院(公办)入驻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并获得该校控股权。第三种是引入社会资本合办二级学院模式。公办职业学院为其自身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引入包括国有企业资本、民营资本等多种形式,开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引进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龙翔电气学院,形成了“共同管理、师资互补、专业共建、产学研共同创新、资源共享、文化交融”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二、理论阐释: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的机理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一般是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等不同所有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共同出资创办的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院校一般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国有资本、非公资本相融合;二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主体为独立法人。 当前,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非公资本,无论是各级组织还是个人,都对新一轮改革,尤其是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充满期待,各种观点的交锋也已成常态。第一种观点是“改革基本完成论”,认为本区域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改革已完成,不需要再改了,或存在“为改而

高校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导师制的工作集教育管理、辅导答疑、思想指引和就业指导于一体,全面贯穿于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改进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导师制在运行中仍存在职责范围模糊、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使高校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导师制指导教学管理 一、导师制的概念和起源 “导师制”是一种在本科阶段运行的由专业教师对所分管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思想跟踪和就业指导的制度。本科导师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克服了高校教师与学生相脱离的弊端,对学生管理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可以说,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但加强了“教书”的针对性,也提高了“育人”的实效性。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师制开始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学生被录取之后,到学院报到时学院会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导师每周辅导学生一次,地点一般在导师办公室、宿舍或在校园大小酒馆里,边讨论边喝咖啡,既轻松又和谐。”①在导师的密切关注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业,并在行为习惯上受到导师言传身教的影响而形成严谨踏实的作风。当时导师制的实施对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大学生良好学风和品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导师制的引入时间较晚。“2002年9月北京大学开始在新生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北京大学每个本科生导师平均指导4~5名本科生,这些指导老师的职责大概有三项:一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二是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帮助;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选择专业提出一些建议。”② 二、高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制度

附件9: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节能技术监督是为了贯彻我国“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为了加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节能监督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原电力部颁发的《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及《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各基层发电企业和技术监控管理服务单位。 第三条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应以质量监督为中心,对电力企业耗能设备及系统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实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 第四条节能技术监督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各级领导要把它作为经常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要组织协调基建、生产及试验研究单位和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搞好节能技术监督工作。 第五条节能技术监督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国家、行业有关节能技术监督和节约能源的规程、规定、条例,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的节能技术监督体系,实行技术责任制,对影响发电设备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性能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使电、煤、油、汽、水的消耗率达到最佳水平,保证集团公司节能工作持续、高效、健康的发展。 第六条节能技术监督要依靠科学进步,推广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降低发电设备和系统的能源消耗。 第二章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实行四级管理,第一级为集团公司,第二级为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第三级为各技术监控管理服务单位,第四级为发电企业。 第八条集团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为首的技术监控领导小组,领导集团公司的技术监控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颁布的节能规程、规范、标准、条例、制度等。指导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督的执行; (二)组织制定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督的方针、条例、制度、办法及年度计划;审查批复各有关节能技术监督请示报告,采取对策并组织实施; (三)对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中设计、安装、调试进行节能技术监督;对发电企业的供电煤耗及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节能整改措施并颁布实施; (四)定期组织召开集团公司节能监督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节能监督工作;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端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 端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优势:·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亮点一:体现一个“综”字 方案综合考虑了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当前的改革重点,综合考虑了当前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此次机构改革方案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机构改革,必须符合这样一个整体要求和时代背景。” 亮点二:突出一个“转”字 方案突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体现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方案将突出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到部门职能的配置上。比如,合理配置国家发改委的宏观调控职能。方案提出,国家发改委应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

的重大问题等。同时,要进一步减少国家发改委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亮点三:探索一个“大”字 方案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推出了若干个大部门。 比如,拟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一个大部门,它不是以往工业管理部门的回归,而是按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和军民结合的要求,负责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部门,但不干预企业市场经营活动。又比如,拟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民航融为一体,对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再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将从体制上打破“白领”和“蓝领”的区分,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 亮点四:关注一个“民”字 方案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若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而且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的综合监督职责,符合客观规律,是实事求是的。 亮点五:尊重一个“实”字

大唐集团公司班组标准化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大唐集团公司班组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大唐集团公司班组标准化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班组建设和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组群体,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班组建设和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组群体,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各基层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班组是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按照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原则,由一定数量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集体”。 第四条?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三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线,加强班组标准化管理是集团公司系统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第五条? 集团公司班组标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安全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综合管理简易化,职工培养个性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努力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实现社会、企业、员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 班组标准化管理目标 (一)遵纪守法:遵守党纪、国法和厂纪、厂规,无职工受到刑事拘留及以上处罚和党纪、政纪、团纪处分,无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而受到处罚。 (二)安全生产:职工控制差错,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人身轻伤和障碍,建设无违章班组。 (三)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和本企业发布的企业标准、“两票”(工作票和操作票)、“三制”(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制度)和设备缺陷管理等规章制度,两票合格率100%,班组所辖一类设备完好率和消缺率100%。 (四)定置管理:班组台帐、记录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完整,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桌椅物品、工器具、备品备件摆放整齐,放置有序,实行定置管理;现场检修实行定置管理。 (五)清洁生产:班组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胸卡,进入生产现场正确规范地佩戴安全帽;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健康卫生要求,推行清洁生产,现场和维护室等环境清洁;出勤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六)职工培训:全员岗位培训率100%,各工种持证上岗率100%,年度安规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为100%,建设学习型班组; (七)人才开发:建立班组梯队建设,充分调动班组长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供锻炼的舞台,为班组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八)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心员工职业压力和身心健康,实行民主管理,建设文明班组。 第二章? 机构与管理职责 第七条? 集团公司负责制定集团公司班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探析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探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高校创新能力 的支撑。高校科研团队的职务科技成果正是突显其科研力量所在,然而,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高校职务科技成 果日益增多,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却十分薄弱,成果研发量与转化量 不对等。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产业化程度非常低,大量的科技成果被 漠然置之,导致我国高校科研资源的投入并未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回报,造成科技资源乃至国有资产的浪费。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 化效果不理想,究其根本,是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的权属不明晰。自西南交通大学于2016年进行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以来, 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 试点实践经验,对这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认定新方式进行剖析。本文 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对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评价以及 创新点。第二部分明确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相关概念,并 进一步分析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的特殊性,又从发展历程、试点成效等 方面全面认识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重点,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认为职务科技成果 的归属问题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故将我国的职务科技成果权 属制度同美国、德国进行对比,为我国法律适用提供借鉴。第四部分 简要总结了成都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同上海、北京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比之优势所在,即推行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理

由。第五部分结合西南交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明确推行障碍,现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相关规定落后,国资管理过于严苛,混改中内部制度的不健全等。第六部分针对实践障碍分别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推行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文章得出结论,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推动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有效方式,但推行仍有诸多障碍,尚需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科技信息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品德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它标志着国内高等教育已经为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内部机制的深化改革。从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到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的整合到培养目标的确定,都以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教育管理体系。 1、建立导师制度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1.1有利于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专业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学生的思想状况,职业规划以及个性培养都与专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后,可以将专业学习与学生的未来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结合学生导师各自的研究专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科研、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以具体的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导师制度也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互动的方式,如个别谈心、小组讨论等,从而增进导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对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1.3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指导 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导师对大学生的全程指导,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等方面的变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定位,并提前对学生加以充分指导,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4有利于整合第二课堂资源,促进学生素质拓展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主要依靠学生工作队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了文化艺术、科研学术、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体育健身、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诸多领域。第二课堂的科研学术、实践调研和就业技能训练等活动与特定专业密切相关,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广泛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作用巨大。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转变 本科生导师制是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重“传授”而轻“启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这种情况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宗旨相背离。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2.2导师资源的相对匮乏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导师的职责。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往往要注意本科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定位都急需一些具有航标价值的真诚建议。还有要针对社会角色转变所面临的抉择问题,如何在学生对社会、前途的认知和适应都感到无所适从时,去指点和教导他们,则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感和爱心的导师。这样的导师既能寓生活哲理于学术交流中,又能将治学精神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然而这种导师资源并不多见。 2.3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学院或系对本科生导师制重视不够。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严肃性和其深远意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书与育 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事,学的好坏与己无关,作为教师只要上好该上的课就行了,把教书和指导学习、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即使在明确了学生的导师后,一些学生能见到导师的次数也很少,甚至对导师只知其名却未谋其面,导师也无法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4导师工作评价制度不科学,激励性不强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导师的聘后管理和评价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建立科学的导师工作评价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与评价导师工作,是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条件。导师工作评价既要利于评价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当下的开展情况,又要对未来的工作起引导作用;既要涵盖工作效果,又要涵盖工作过程。 3、做好导师制的主要方式 3.1正确选择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我国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不尽相同,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是否选择了结合自身特点的运行模式。在全面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学生工作在落实辅导员工作制的基础上,实施以“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双师制”。有条件的高校既派班主任,也派本科生导师,低年级以“班主任制”为主,高年级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两支队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指导形式上,可根据师资条件,既可采用“一师多生”形式,也可用导师组指导的“多师多生”形式。在指导途径上,既有集体指导,也有个别指导,可采用教授讲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等形式,加深与学生交流。在指导方式上,既可开展师生“面对面”商讨方式,也可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键对键”式沟通。 3.2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导师制所遵循的大学理念应是培养智慧与理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而导师制培养的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发展探究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导师制是基于人文关怀而产生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3建立有效的导师制激励与监督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充分肯定导师的付出,恰如其分地反映导师指导的质与量。由于导师大多会从事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并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工作量的确定及其它工作中工作量的确定,还有劳动的付出需要全面考虑。考核本科生导师的各项指标要兼顾可以量化的部分和难以量化的部分,以及导师职责中规定必须完成的部分和导师根据自身特点增加的部分,结合导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表现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落实实施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组织机构。 3.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不是家长,但一定程度上却执行家长的社会责任;导师不是思政辅导员,又一定程度地履行其责任,但缺少一定的权限,使其处于两难境地,所以要履行好大学生导师制度,必须找到其工作的切入点,才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吸收一些优秀研究生充实导师队伍。现在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增加迅速,师生比率比较大,可以选择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充实导师的队伍,使其管理的学生数适当少一些。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心理上比较接近,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发挥其管理与协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10-11. [2]戴翔等.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54-55. [3]周营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26-128. [4]胡国富.我国大学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164-165. 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西安邮电学院团委张瑞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梅永刚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本科生教育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以及我国当前本科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了做好导师制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基础理论研讨 49 ——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讨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 探讨 摘要: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前提为实现高校管理重心的下移、厘清管理重心下移后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从实践环节讲,推行大部制改革需要从机构调整、人员重组、组织和岗位再造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其全称为大部门体制,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类同的事务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1] 我国对大部制的提法源于中共十七大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在我国推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大潮下,许多高等学校也开始进行大部制改革。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制改革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学部制改革;另一类是以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高校

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本文所探讨的为第二类。 笔者认为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是以管理重心下移和制定完善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为前提,遵照合并相近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围绕教学和学生工作转变职能,以去行政化、提高服务水平、创建职业化队伍为着重点而形成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一、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前提 (一)管理重心实现下移 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学校将人权、事权、物权下放给专业学院(主要体现为预算的制定和使用权的下放),由专业学院自行管理,并对专业学院的发展负责。管理重心下移后原本由职能处室承担的,如制定教学计划、人员招聘、资产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转嫁给各专业学院,这样一来职能处室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从各种制度的制定、监控、服务等家长式的角色转移到为各专业学院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服务者的角色。工作任务的下移促使职能单位转变职能,这为推行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提供了条件。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管理重心的下移是否一定有利于推行大部制改革?这就取决于学校对专业学院授权的程度。 (二)厘清管理重心下移后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应建立在有规可依的基础上,才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特别是巨型大学正在积极尝试“学部制”改革,“学部制”遂成为当下高校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学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主要是为克服学院数量过多造成的弊端,促进相关院系、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的有效途径,旨在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学部制的实施状况予以梳理和简单分析。 一、学部制简介 所谓“学部制”,是指在高等学校内部校和学院两个层次之间增加“学部”一级学术性组织或一级管理机构。学部制是超越学院层次的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一种开放式跨学科组织,基本形式是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学部”,即院务会议领导下的学术指导、

科研组织和协调机构。

《浙江大学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试行)》(2008年7月26日)中指出:“学部主要是进行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是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受学校委托协调所辖学院(系)工作的机构。” 学部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组织,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约12世纪中期)大学的教师法团。“学部”(faculty)一词最初是指某一学科领域,至13世纪中期它的外延扩大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大师聚集在一起,实施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在德国,一般意义上的学部指的是拥有自治权限的大学教师组织。在日本,由于推行1918年政府颁布的《大学令》,几乎所有的国立重点大学都实行学部制。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现设有10个大学部,共537个讲座。 二、我国学部制改革概况 近年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大学陆续启动了学部制改革,为推进学部制改革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目前,从学校网页的机构设置上清楚看到实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还有一些学校仅在网上有报道该校已实行学部制改革,但从其网页机构设置中尚看不出已实行学部制,如:重庆工商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大,东南大学等。另外有不少高校的学部制改革仍在酝酿和探讨中。山

最新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环保技术监督制度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环保技术监督制度

附件6: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环保技术监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环保技术监督工作,保证集团公司所属发电企业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各基层发电企业和技术监控管理服务单位。 第三条环保技术监督工作,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行业归口的原则,对电力生产经营和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监督。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环保设施必须与电力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第四条火力发电企业环境保护技术监督以燃料及原材料、环保设施和污染物为对象,以环境保护标准为依据,以环境监测为手段,监督环保设施的正常投运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第五条环保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技术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第二章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实行四级管理,第一级为集团公司,第二级为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第三级为各技术监控管理服务单位,第四级为发电企业。 第七条集团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为首的技术监控领导小组,是集团公司技术监控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设技术监控办公室归口管理集团公司的技术监控工作。 第八条集团公司技术监控领导小组及技术监控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电力行业有关环保技术监督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规定、技术措施和要求等,行使环保监督的领导职能; (二)组织起草集团公司有关环保技术监督的标准、制度、规定、技术措施和要求,并报集团公司批准执行; (三)组织对各技术监控管理服务单位和发电企业环保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四)组织并参加在建和投产发电企业因环保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调查工作,制定反事故措施,对环保技术监督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五)按照集团公司关于环保技术监督的统一部署,根据各发电企业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采用和推广成熟、可靠、实用、有效的环保监督技术;

全国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类型一览

全国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类型一览 1.公立民办型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该学院是为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更好地服务区域外资企业,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亲自提议、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始学历教育招生。开办资金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全额拨款,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劳动局为合作方,属公立性质。经过2001年、2003年的两次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体制。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苏州光华集团占65%,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占3 2.5%,苏州市教育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占2.5%。2006年4月,为了激励学院管理团队,光华集团向学院管理曾转让了10%的股份。2007年,经过一系列兼并、重组、转让,学院开办资金增至8791.21万元,学院股东由六方组成:上海翔宇教育集团(40%)、苏州光华集团(40%)、苏州沸点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9%)、学院管理团队(9%)、苏州市教育局(1%)、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最终形成以民间投资为主、管理团队参与、政府引导的办学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公有民营型以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该学院的前身是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大学,1993年,机床厂教育处曹永安接受委托管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大学。第一次在这所民办高校中,拥有了国有资产存量和全民身份的教职工。1997年,将困境中的8所学校(幼儿园)和一个教育处机关共7000多名学生、609名在岗教职工,还有近400名离、退休教职工,全部“托管”起来,组成黑龙江东亚学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前身)。在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批建的教育改革实验区里——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整整1.2万人的教育集团,第一次采取民办“托管”公办的方式,开始了完整的系列的教育改革试验,去重新盘活这一庞大的教育资源。也由此开启了中国民办学校与地方政府“政校合作”的先河。2001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教育部批准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升格更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院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隶属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3.民办公助型以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南通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建于2000年6月,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6月开始由江苏江海科教开发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发展投资中心共同举办;2013年4月获得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成为江苏省第一所民办事业单位法人高校;2013年年底,学院成为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26个发起单位之一。2014年5月,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4.“小混合”型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下属的多个二级学院(专业)都引入企业资源,以企业占一定股份的方式进行合作,如亚伟信息管理学院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沈阳亚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物联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创办的混合型学院。公司提供部分实训条件、师资及课程,双方从学费收入上进行一定的分

Xx大学大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Xx大学大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在高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根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目的意义 大学生导师制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制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兼职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简称导师),重点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加强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和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度,是新形势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全员育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教书与育人、学生因材选教与教师因材施教的统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激发教师的职业光荣感、责任感和实现教学相长。 二、领导与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工部),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督查。学工部侧重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指导;教务处侧重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指导;人事处侧重于导师聘任、考核的组织及工作指导;科研处侧重于科研工作方面的指导。 各系要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担任组长,副书记、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导师的选聘、上岗培训、工作考核和日常管理,组织导师开展工作研究与交流活动等工作。 三、实施对象 1.学生导师制工作目前重点覆盖我校全日制本科生。 2.在专科生中“抓两头、促中间、抓重点、抓特色”。具体以学业预警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习拔尖学生、自主创业学生为重点的指导对象。 3.院系可根据导师指导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指导对象。 四、导师的配备 (一)各系专业教师、思政部教师、全体专职辅导员都必须担任学生导师。 (二)担任拔尖人才计划、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导师,作为大学生导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创一流”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创一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好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加强对“创一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创一流”工作目的引导系统各企业聚焦“价值思维、效益导向”,营造比学赶超、追求卓越的竞争局面,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条集团公司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信息网络为依托,构建实时互动、统筹兼顾、高效简易的“创一流”管理平台,保证“创一流”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条集团公司“创一流”工作,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从目标出发,从问题出发,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和阶段性考核,使“创一流”成为各项管理工作的载体和工具。 (二)坚持闭环管理,持续改进。通过同类比较,公开透明,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计划明确、实施规范、管理到位、改进有序。 (三)坚持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创一流”所需信息和数据来源于集团公司日常管理过程,不需要企业另行上报指

标数据,不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 第五条集团公司一流企业应具备“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集团公司系统前列,与国内先进发电企业同步,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第六条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各基层企业参与“创一流”评比和排序。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集团公司成立“创一流”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集团公司“创一流”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创一流”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审批“创一流”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 (二)审批集团公司“创一流”工作计划,命名集团公司年度“一流企业”; (三)负责对集团公司“一流企业”进行奖励,对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第八条集团公司“创一流”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负责“创一流”日常具体管理工作。“创一流”工作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领导小组指示精神,组织制(修)订集团公司“创一流”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

国内外大部制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部制文献综述 任静 (公共管理系107081 10708110) 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 方向。在如此重要的报告中出现“大部门体制”这一提法还是首次,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的许多热议和争论。学界围绕大部制改革,尤其是对大部制改革的原因、路径、难点与阻力以及国外经验借鉴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大部制研究依然存在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主要以“价值导向”和“功能导向”的“谚语式”研究遮蔽了经验性的科学讨论和理论积累等问题。本人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部制;内涵;政府管理;动因;推进;结构 正文: 大部制的内涵及产生渊源 明确大部制的概念是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前提,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尽管表述不一,但主流观点的要义和内蕴相差无几。学者们普遍认为,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大部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都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换言之,大部制是一种政府组织架构类型,是指以相对较少的政府组成部门覆盖尽可能多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张成福和杨兴坤集中于大部制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认为大部制的实质在于政府机构内部的职能整合、统一领导、运转协调、资源共享、结构优化以及机构精简。李汉卿则认为大部制本质不仅包括部门调整,而且也是一个政治机会,其实质是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从政府产生之时,就存在着依据对象进行分工管理的客观要求。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要求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有所分工,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也就是实行部门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不断增加,机构数量也将不断增多,进而出现政府部门管理中交叉、重叠、真空领域不断增加,产生矛盾和问题。于是,大部门体制应运而生。近几年来,大部门体制逐步成为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组织中央政府时的一种选择。 密尔认为,设立行政部门的原则应以处理行政事务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为主。1918年发表的《富尔顿报告》确立了设计政府体制的原则,即“按任务分工”的职能原则,从而使“混乱与重叠的情况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对大部制的明确理论表述。实践中的做法就是把一些职能有联系的小部门合并组成“特大部门”。“特大部门”可以制定自己的策略和决定自己的工作重点,也能自行解决问题,而不用通过部门之间的委员会进行长时间讨论,它大得足以完成一些专门性的工作,能支持中央比较明确的策略。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政府职能的增加,英国有意识地推行了大部制;这一过程在60年代曾加快进行,当时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