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语文组王新荣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法,四是说学法,五是说教学流程,六是教学小结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首词,这个单元编选的课文是宋词。在语文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安排有宋词的单元。作者李清照,和本单元选取的词人柳永同属于婉约派,本单元同时选取了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因此,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2.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通过意象的解读领会词的内涵。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说学生

本班基础较好,思想较活跃,学生间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风气较浓,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很多学生会主动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①首先是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②“情境法”教学。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四)说学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喜欢宋词,迷恋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②朗读法。

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意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鉴赏《声声慢》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

2.请学生朗诵课文,并思考这首词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再度感知,深入探讨。

1.分析意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词人带着满眼忧愁来看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学生读课文,找出主要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能渲染愁情。

过雁象征离愁。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2.愁的内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见,一个“愁”字还不能够概括她内心的所有感受,大家揣摩一下还包括哪些情感?(“这次第”指什么光景?)

3.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三)迁移训练

同样写愁,《一剪梅》与《声声慢》有什么不同?

(四)作业

请以“我眼中的李清照”为题,写写你自己的想法

声声慢_说课稿知识讲解

声声慢_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强调“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南渡后的生活,理解词人为何生愁;②学会品味语言,解读意象,揣摩凄惨哀伤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①先直觉感知,再深入探究,后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循序渐进;②在诵读中体会,在赏析后诵读;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营造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深深理解与同情遭遇坎坷的女词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和情感的品味与赏析。 2、诗歌作品的核心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创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品味情感。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解决问题。 ③.比较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四、学法指导: 意象——意境——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了解写作背景:[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

《夏日绝句》说课稿

《夏日绝句》说课稿 石鼓小学:胡宏伟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声声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育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 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最新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1)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词,是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婉约派柳永和豪放派苏轼的词,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学习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这首词在整个诗歌单元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⑴指导朗读,朗读—情读—美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在朗读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正字音岑簪鲈鱼脍炙人口搵 (2)诵读提示①把握韵脚,际、簪、意、未、气、泪,韵脚为入声,应读深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 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应注意把握。 (3)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本词作于淳熙元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议参官时。这时距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作者登上赏心亭看到的景物是鉴赏此词的切入点。 2教学难点①诗歌的内容、情感(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理解本词用典的深刻内涵及用典抒情的表达效果。 用典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显著特色,特别是运用较多典故抒发情感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尤其是对典故的反用,更增加了理解诗词的难度。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通过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个层面的内容:作者登亭之后看到了什么景?做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学法:①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找出词中的景、事、情。引导学生分析意象,欣赏佳句,掌握鉴赏技巧(寓情于景、化用典故、拟人、比喻、双关等)采用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方法来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读出诗词的趣味。 五说学情 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 学生对辛弃疾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介绍。 针对诗词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诗词的能力,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的借景抒情、双关、拟人、比喻等表达技巧有一定的积累,这些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词义、渗透解读诗词方面还存在问题。 2、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词的下片涉及到三个典故,晦涩难懂,学生不甚了解,老师要做简要介绍。诗词中体现的愤懑与无奈之情,需要教师点拨引领。 六、说教学过程: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导读: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程序,五是教学小结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是语文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首词,这个单元编选的课文是宋词、元曲及宋至清代的古诗。在语文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安排有宋词的单元。作者李清照,和本单元选取的词人柳永同属于婉约派,本单元同时选取了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因此,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

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2.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 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 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

声声慢_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强调“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南渡后的生活,理解词人为何生愁;②学会品味语言,解读意象,揣摩凄惨哀伤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①先直觉感知,再深入探究,后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循序渐进;②在诵读中体会,在赏析后诵读;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营造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深深理解与同情遭遇坎坷的女词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和情感的品味与赏析。 2、诗歌作品的核心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创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品味情感。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解决问题。 ③.比较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四、学法指导: 意象——意境——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了解写作背景:[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总结与拓展,六是探究性作业。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宋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 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4、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教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高中古诗说课稿

高中古诗说课稿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知道怎么开展古诗的教学。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高中古诗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绝望》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

①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③比较法 通过与《绝望》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抒情方式的多样性,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④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四)教学方法 赏析讨论点拨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指导学生从学过的古诗词中总结出意象的代表含义,以便能指导课外阅读。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享用一时,而授人以渔,将受用一生。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欣赏朗读讨论交流 (六)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千里寄相思,总是一个忧伤而又美丽的话题。在中国的文坛上,有一位女词人将这种忧伤和美丽演绎得酣畅淋漓。那便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了解她那美丽的忧伤和忧伤的美丽。 理由相思话题一致;意境都很优美。 1、明确教学目标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学生能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 2、学生能找出词中重要意象,并分析说出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以及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及重点: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较准确品析词作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鉴赏宋词的方法,授之以渔。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总体上词风婉约。所以教学设计上,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先介绍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问题式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愁) 3、词的上片那些词语能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愁”来? 4、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凉) 5、我们继续看下片。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 6、如何消解愁绪?(饮酒,东篱把酒) 7、饮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绪吗?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否化解忧愁? 8、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瘦)9、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10、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11、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个比喻形容什么?人的憔悴。)12、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只是要表现出女子的外形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4第7课《声声慢》说课稿

人教必修四第7课《声声慢》说课稿 程林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篇目,二是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环节,六说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说教材篇目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唯一一个宋词单元。单元说明要求教学时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本单元选编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两篇都为略读课文。《声声慢》写于南渡后,抒发了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这不仅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开头七组叠词造句新警,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后文用几组意象逐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最后哀叹“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读者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强调“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从编者的角度看,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三个: 1、词的常识的教学,并大致理清词的发展脉络。2、引导学生欣赏宋词,把握词的内容与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诵读,并借此体会诗人情感。 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七首词的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南渡后的生活,理解词人为何生愁;②学会品味语言,解读意象,揣摩凄惨哀伤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①先直觉感知,再深入探究,后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循序渐进;②在诵读中体会,在赏析后诵读;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营造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深深理解与同情遭遇坎坷的女词人。 第三部分: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和情感的品味与赏析。 2、诗歌作品的核心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创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品味情感。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四部分: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诵读法。诵读贯穿教学,感知内容,品味意境,体味感情。2、情境法。女词人颠沛流离,身世悲惨,《声声慢》字字生愁,愁绪浓稠。借助多媒体营造情境,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3、比较法。借有相同意象的诗句,体会揣摩意象特点。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重难点。要求学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讨论探究“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问题。 另外反复朗读,可以化晦涩艰深为清晰明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进一步接受美的熏陶。所以朗读法是本课的第二种学法。 第五部分:说教学环节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3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变化。 3.自查资料,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4.自读课文,读懂大意,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 积累李清照名句,导入新课。 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0、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 11、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12、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13、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1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15、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 李清照(110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 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唐诗三首》之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唐诗三首》,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第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翻阅整套职高《语文》教材,《唐诗三首》是其中唯一的一组唐诗, 这三首诗的选择上也是很有特点的,第一首《登幽州台歌》是初唐的古风,第二首《登金陵凤凰台》和第三首《登岳阳楼》分别是盛唐和中唐的近体诗。由此可见,它是根据唐诗的体裁发展顺序来编排的。所以,在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和了解唐诗的概貌上,这篇课文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针对《登幽州台歌》,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几种体裁,掌握古风和近体诗体裁的不同。 (2)能力目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独特的感情。 3. 重点,难点设置: 重点:感受意境,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难点: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下面,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中专高一年级文秘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能力上略高于其他专业,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多拓展一些。 我准备的教学方法为: 2.教学方法 移情法:用多媒体音乐、画面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诵读法: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唐诗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 设疑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比较阅读法:对比这一组唐诗,比较体裁的变化,格律的不同。比较课内外不同诗文,感受不同意象营造出的不同意境。 学生对应的学法为: 三. 说学法 1. 课前自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 2. 诵读感知法 (学生先听范读,后反复诵读)。 3. 合作探究法 (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 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4. 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阅读分辨不同体裁,或者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不同的意境展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诗文鉴赏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一共由四个环节组成,导入—鉴赏—练习—总结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和提示教学内容

醉花阴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醉花阴》,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㈠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醉花阴》是人教版必修教材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七个课题《李清照词两首》的第一篇。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戏剧的接触品味了用曲词和文白相结合的故事表演独具的艺术趣味,这对我们过渡到此单元宋词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而对诗词意境的深度体味也是我们阅读第三单元现代杂文的基础,所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㈡教学设计: 课题:《醉花阴》 ㈢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认知与技能目标 ①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 诵的目标。 朗诵是一种语言的积累,语感的沉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朗诵过渡到背诵,这也是课后的研讨与复习给我们 提出的首要要求。 ②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作品,抒发的是思妇的惆怅,而本课中的另一首《声声慢》则是表现其晚年的凄凉。两相对照,比较阅读对于我 们对李清照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分期的把握更有帮助。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讨的习惯,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⑶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而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

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 ㈣教学设想 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在通透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把握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文中的各种意象以及作用,才能感受词中弥漫的愁绪,进而理解本词作的主题。 ⑵难点: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爱情对于身处校园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少有这方面的情感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下面在从教法和学法上仔细研讨。 ⑶教学方法 ①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 考虑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在情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结合对词作的精讲,使其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情感经验结合起来,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本词作的认识与体验。在此过程中,老师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只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解惑,而且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促使其自主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来。基于本词作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 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二、教材的地位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 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仅从创作时间看,《声声慢》本应编排在辛弃疾词的前面,但 必修四将李清照的词编排在后面,自有它的道理。一则苏、辛不分家,说起苏,自然想到辛,因为二人作品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二则辛词的 思想内容更适合对中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教育;三则李词两首被列为 自读篇目。综合以上因素,《声声慢》编排在这个单元的最后位置是合理的。这也决定了对本课的教学应该以诵读、学生自我探究为主。

三、教材前后联系 宋词大致有豪放、婉约两种风格,本单元选编的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即是豪放风格的巅峰之作,柳永、李清照的作品则历来被看作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四位作家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词的精华,缺一不可。 本单元选编李清照的两首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大体属“闲愁”一类的作品,《声声慢》写于南渡后,笔下流淌的已经不是闲愁,而是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两词虽风格一致但情调迥然有别,互为补充,既可帮助读者完整阅读李清照,也可帮助读者读懂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还可以帮助读者分清“此愁”与“彼愁”的天壤之别。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学习限于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作家的感情,做到这些就够了。但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课程标准同时说:“古代诗文的阅读,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第二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和赏析。从编者的角度看,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三个: 1、词的常识的教学,并大致理清词的发展脉络。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二第一学期前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二、教材的地位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仅从创作时间看,《声声慢》本应编排在辛弃疾词的前面,但必修四将李清照的词编排在后面,自有它的道理。一则苏、辛不分家,说起苏,自然想到辛,因为二人作品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二则辛词的思想内容更适合对中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教育;三则李词两首被列为自读篇目。综合以上因素,《声声慢》编排在这个单元的最后位置是合理的。这也决定了对本课的教学应该以诵读、学生自我探究为主,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材前后联系 宋词大致有豪放、婉约两种风格,本单元选编的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即是豪放风格的巅峰之作,柳永、李清照的作品则历来被看作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四位作家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词的精华,缺一不可。 本单元选编李清照的两首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大体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写于南渡后,笔下流淌的已经不是闲愁,而是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两词虽风格一致但情调迥然有别,互为补充,既可帮助读者完整阅读李清照,也可帮助读者读懂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还可以帮助读者分清“此愁”与“彼愁”的天壤之别。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1、本首词之前,学生学过柳永、苏轼、辛弃疾这三大家的作品,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对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也有大体认识。 2、九年级上学期,学生诵读过李清照的《醉花阴》,对李清照的身世经历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