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说语文之美

说说语文之美

说说语文之美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3期

“壁上的飞天,有的臂跨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拔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莫高窟》文中的一段话,相信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其实,语文课本中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问题是有的教师无暇留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这种语言文字的优美。基于唤醒语文教师对“美”的追求,我们一起来说说语文之美。
一、 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郑荣馨先生曾“根据语言形式的美学效果划分出不同类型的表现风格品种:朴素、华丽、简练、繁丰、雄浑、柔婉、庄重、幽默等等”。无论何种风格的语言,从语言主体看来,都是刻意推敲与自由运用、自觉锤炼和自然流泻的辨证统一,都不外乎在自由驱谴词汇、灵活选用句型、巧妙调动修辞手段以及悉心推敲视听效果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作者驾驶语言文字的智慧。
《桂林山水》中的一段话:“桂林的上真奇啊,一座座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二、 语言之美,在于意境之美
与语言之美相比照,意境之美不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而是语言的内在品质。因此,这种不是由视听感官直接察知的,而是要通过联想、想象、体察、玩味、感悟,以及紧紧伴随的情绪、情思、激情等活动来“描摹”和“意会”的。
请看《二泉映月》中的一段话:“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 的流水声 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读着这段话,依凭我们原有的生活表象和当下的联想、想象,我们的眼前马上能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当我们把这幅画面中的自然背景与人物形象分离开来,然后再重新组合起来,我们就会深深感受到皎洁的月色与阿炳失明的眼睛、美好的二泉夜景与阿炳苦难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样人与物交融,情与景交融,我们也就领悟到了这幅画的凄婉、悲戚和令人潸然泪下而又愤愤不平的意境。阿炳当时正是

身处此情此境,也深悟此情此境,心声与泉声产生了共鸣,达到了一种物我和一的境界,因而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三、语文之美,在于文化之美
语文的意境之美是语言文字“此情此境”的反映,而语文的文化之美则是语言文字“彼情彼境”的呈现。这种文化之美是由意境之美向纵、横两个纬度延伸而得到的:横向延伸,拓展出的是一个物化的文化背景,体现着语文的内涵的宽度;纵向延伸,开拓出的是一种人性的文化精神,体现着语文内涵的深度。
读柳宗元的《江雪》,我们会沿着“寒江独钓”的轨迹寻觅到甘于寂寞、不附流俗的清心傲骨;读《望庐山瀑布》《望天门雪》《朝发白帝城》,我们怎能不从李白所展现的雄奇壮阔、万千的诗情画镜中,领略到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光辉和中华民族五千绵延传承的文化底气呢?
让我们都来说说语文之美吧!我们教师若能悉心探讨和寻求语文“三美”,这对于很好体现新课标题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对于渗透和践行语文课程的美育目标,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到语文,爱的人多,恨的人更多。古文翻译那么枯燥,阅读理解那么难懂,修改病句那么麻烦,写作文那么费脑筋,语文之美,美在何处?

语文之美,美在气势的雄壮。字、词、句、段、章无不绽放出别样的华彩。“千军万马”使人联想到沙场上将军一战百死、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语文中有听不见的声音,看不见的图画。语文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背影,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发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谁也无法阻挡这来自内心深处的气势。生不一定就是伟大,死也未必代表着懦弱。语文传递了作者那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气概。

语文之美,美在灵动的秀丽。多少年来,语文都在一派婉约的诗词中崭露笑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语文之美,不是死板的美,而是灵动的美。语文抒发了多少文人惆怅、欢喜、悲哀的情感,语文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语文见证了多少美如画的人间仙境,语文是胜似相机的相机!语文有如二八芳龄的少女坐在船头,在莲池中羞涩地歌唱,也好似一片青翠的树叶,旋转着飘向远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文是惜别的惆怅;“爆竹声中一岁除”,语文是节日的快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语文是亲情的伟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文是思念的苦楚。

语文之美,美在它既见证了历史,又升华了历史;美在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美在它既可使人类快乐,又可使人类悲伤。自古以来,语文就是人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化。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学好语文,就是拥有了一把打开无数扇大门的万能钥匙。语文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好语文,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情趣和品位,就能够真正地发现语文的内涵和美丽。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语文。

语文之美,美在处处。

语文之美
2007-05-29 16:29:10 作者: 浏览次数:3666 文字大小:【大】【中】【小】
来源:转帖
在枯燥的学习中,蕴藏着许多美……

我悄悄地问语文:“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美景的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奉献精神的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人生哲理的语文……”

我小心的问语文:“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洞庭湖的美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是一种待客之道的美……”

语文回答说:“漫步在花草中,与蝴蝶为舞,是一种美;雪天里,与自己的好友,开心的打雪仗,是一种美;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露出的汗珠,带着微笑,是一种美……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我谨慎的问语文:“语文,精神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微”是一种精神;“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是一种思念;“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一种思乡之情……“愚公移山” 是一种精神;“夸父追日”也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一种品质。”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语文:“和你交流,会学到什么?”

语文回答说:“学习语文,你可以借着陶渊明的笔,把《桃花源记》描绘的更美好,更逼真;学习语文,你可以用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黑暗社会的残暴;学习语文,你可以向朱自清一样写出对春的赞美;学习语文,你会懂得崔颢面对黄鹤楼产生的思乡之情……”

和语文的交流后,我了解了语文的重要性,学会语文的好处。语文,犹如七色光,散放它的光彩。与语文交流,可以培养你的口才,陶冶你的情操。

让我们携手共进,与语文成为闺中密友吧!



同学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是美的。”然而,语文之美,美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呢?同学们,我们不妨试试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文之美
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置身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愚公移山’也是一种精神。”
我不解地问语文:“和你交流,会学到什么?”
语文笑着告诉我:“学习语文,你可以借李白之笔去描绘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学习语文,你可以用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表达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心;学习语文,你能感受到蓝天中白云的飘逸;学习语文。你会感受到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学习语文,你可以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与语文的对话结束后,我的心还在沉思;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原来世界这么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因此,我想走进大自然,捡两片落叶,去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我想冲进那牛毛般的细雨中感受那浪漫无羁的情调。哦,语文犹如七色光,丰富多彩。与语文交流,可以洗涤你心灵的尘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手走进语文世界,去体会语文的奥妙与神奇,去体会那无尽的美!


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更是精妙绝伦,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撼人的人文美;有的铿锵有力,掷撞出一股凝重美。如《世界多美呀》,文章以一只刚出壳的小鸡的视角来描绘这个世界,语句优美清新,字字叮当有声。“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三个词语是全文的灵魂,凝练出世间醉人的美景,使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草原的早晨》描绘了草原特有的风光物象,响亮的鞭声、诱人的新绿、蹦跳的羊群、奔驰的骏马,以及蓝天下回荡的牧羊人的歌声,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体验情境,感受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

目的自然美,如:描写日月星辰的《鲜花和星星》《夕阳真美》《云房子》等,描写山川草木的《春笋》《春到梅花山》《咏华山》《台湾的蝴蝶谷》等,这些课文中描写的事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学习这些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幻灯、影视、录音等辅助手段,让课文中的画面、景象、情感跃然眼前,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体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言行揣摩,体味形象美



伟人如毛泽东、周恩来,为民似孔繁森、大禹;一丝不苟的达尔文、居里夫人,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课文去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心灵,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行为,体味“真、善、美”。



启发想像,捕捉意境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家们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浅浅而读是没法读出什么来的,只有唤起想象,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才能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江南》是一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质朴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学习时,不妨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鱼儿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这些景物若画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只有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才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



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的美就会转化为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进而可以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所以,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创造美的训练……关键在于我们要通过活动和创造来练就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世间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亲爱的各位同学,你有这

样的一双眼睛吗?语文的美,你发现了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