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你好,小确幸》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你好,小确幸》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你好,小确幸》有感_读后感_模板

爱这平凡人生

——读《你好,小确幸》有感

杨国晓

生完孩子后,繁杂的琐事、忙碌的工作、重复的日程安排填满了生活的全部,有时候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却不知源自何方,幸而有可爱宝贝的天真笑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体贴的家人默默做好的美食温暖身心。所有的细末时间被无数急需要做的事情填满,这才发现,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了。

从有些积灰的书柜上翻出了这本书,《你好,小确幸》,嘴角不自觉地上咧,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感受?当雪后初晴,走在回家的路上,明媚的阳光夹杂着行道树上渐渐融化的雪沫散落下来,空气不再那么寒冷,反而清新的让人想大口呼吸,你不自觉地泛出一个微笑,定格在嘴角,那一瞬间所有的疲累与压力烟消云散,突然觉得世界很美。

上班后,出于对宝宝的爱,我选择做了一名背奶妈妈,于是每天中午都要赶回家给宝宝喂奶,从无间断。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每天神经都绷的特别紧,担心案件超期、担心科室工作安排、担心案件会出什么问题、担心材料写不完等等。以至于每天匆匆赶回家都没有留意过路上的风景,有时候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紧绷着脸角,摇摇头,无可奈何。就在那个雪后初晴的午后,当我提着背奶包匆匆走在回家的林荫道上,看着眼前的雪景与阳光,不自觉地微笑起来,那一刻,脑子里就浮现出曾经看过的这本书《你好,小确幸》,想起了一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步子也不由自主地放轻松了。

现在重温这本书,与多年前读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悟,那就是,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那颗好奇和纯真的心,学会满足,懂得去发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永远不要被工作和生活消磨掉你的热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默默做着一份普通工作,过着平凡人生,但唯有心底平静,热爱生活,也才能更好地热爱工作。

《你好,小确幸》是一本好玩的书,作者加肥猫曾任《南方周末》、《悦己》网站等诸多媒体专栏作者,因此这也是一本掺杂了作者生活体验的文集,在文集的开头他写到:“小确幸的意思是‘微笑而确实的幸福’,来自村上春树的随笔,我对这个词一见钟情,我要像屎壳郎搜集粪球一样,去搜集自己的小确幸,世界如此美好,屎壳郎都有足够的粪球,人们都有一大堆的小确幸”。在文末他又写到:“小确幸是怎样一种感觉呢?用四个字形容吧,‘心生欢喜’。”“每一枚‘小确幸’的持续时间3秒钟至3分钟不等,当然,它不是凭空蒸发掉了,而是深入浸润了我们的生命。”

记得刚到单位上班那一年,我还很年轻,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对我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深深着迷。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学有所用。况且,由于从小就爱看武侠小说,所以一直爱那“仗剑走天涯,铲除不平事”侠女范儿,如今到检察院工作,干的主要是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儿,这不就是实现了我的侠女梦么?至少也是个“女捕头”吧,哈哈。但生活毕竟是生活,随着进入工作角色,我才慢慢发现我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那么诗情画意。

用一个字概括工作,那就是“快”。7天的审查逮捕期限、案头一摞摞厚厚的卷宗、从周一排到周五的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无罪辩解、双方家属要求会见承办人的哭诉、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补充的材料迟迟不能送来、办案系统不停闪动的提醒案件即将到期的预警……还有各类培训、会议、活动、调研材料的撰写,在我这个岗位上干久了,人人已练就

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绝技,连50岁以上的老同志都是步履匆匆、健步如飞。现在司法改革后,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改革也步入阵痛期,并不像当初方案设定的那么完美。作为一名入额检察官,压力也随即更大,司法责任终身制和自身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结合在一起、工作绩效和机制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感觉每一天都忙碌得透不过气来,对工作的激情有所消退,整个人陷入一种焦灼、易怒的状态,同事都笑言我为何有变成“愤青”的趋势。恩,确实是时候稍稍放缓脚步,对现状有所思考了。

读完《你好,小确幸》这本书,焦灼的心仿佛有一股清泉淌过,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是的,我不应该有那些无谓、焦躁的心态,也不应该给自己太多压力,生活本就是在教人成长,工作本就是在教人变得成熟、愈加从容。

当圆满办结一个案件时,当写出一份完美的不捕说理时,当找出公安机关办案中存在的违法情形时,当从案卷里发现了立案监督的线索时,其实,那一刻是开心而满足的。只是,连我自己都忽略了。

当写完一篇工作总结,当报道完一篇工作动态,当拟出一份工作方案,当制定出一套工作流程时,其实,那一刻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我只看到了忙碌的过程,忘了品味。

再细细回想,当赶到看守所里居然还有空位提讯,当预计一上午不能提讯完5名犯罪嫌疑人结果居然提完了,当本来不能达成和解的案件在审结前突然达成了,当有可能不捕的案件公安机关突然又补充到证据了,当追捕的文书刚发出后犯罪嫌疑人就到案了……这种种瞬间,其实也是让人心生喜悦的,不是吗?就好像《你好,小确幸》里提到的那些:想着今天是星期三,其实今天是星期五;坐飞机时,一大排座位就你一个人;排队时,你所在的队伍加快了;你打算买的东西降价了……

所以说,我们的生活,虽然平凡,却也充满着许多的惊喜和幸福感。而我们的工作,虽然略显单调,却也能从中发现许多的乐趣和满足感,重点就在于你是否永远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越界之举亦可如此美丽

——《越读者》读后感

其实之前便早已听说这本《越读者》的作者郝明义先生的大名了,鼎鼎大名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由郝先生翻译,而越读者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将书的种类用食物来类比也是略有耳闻。不过不知为何,这本书在当当和亚马逊上一直是无货状态,去图书馆找了一下也没有找到,索性在淘宝上买了本繁体版,开始会担心繁体字看起来会有障碍,但是拿到书读起来后发现繁体字自有其美妙之处,而且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

四个收获

1.关于书的分类

作者将书籍用美食来进行分类,分为主食、美食、甜食、蔬果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想法。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这样分类的意义何在,但后来一想倒也觉得这种方式很巧妙。就像饮食需要均衡,阅读也是同理。第一种,是主食阅读。主食就是像米饭、面之类的可以帮助我们填饱肚子的东西。很实用,可以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就像那些职场、生活、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书籍。好像一个个医生,把一把脉,开出一剂药方,便能药到病除。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便可以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第二种,是美食阅读。平时的饭桌上,米饭和面都可以让我们有饱腹感,但是如果光吃这些,除了营养方面做不到均衡,恐怕我们的味蕾也会不答应吧!咱们作为饮食男女,难免需要点美食来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同时补充我们生存下去所必须的蛋白质。而有时候如果有幸吃到了既有营养,味道又鲜美的食物,整个人心情都会好很多。就像之前网上一路”吃货”们都在说的,唯美食与××不可辜负么。可见美食对于点缀我们的人生,实在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食阅读指的便是那些可能从一个看起来间接,但是却从一个非常根本的方向,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现象或本质是什么的书。第三种,蔬

果阅读。蔬菜和水果,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纤维素的东西。蔬果类书籍便是指像字典这一类工具类的书。第四种,甜食阅读。甜食本身对人实在是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舀一勺如丝般顺滑的提拉米苏入口,让甜甜的感觉慢慢地透过味蕾,滑入喉头;或是嚼上一块甜甜的巧克力,光是想想都会让人上瘾的感觉。而甜食阅读便这样一种休闲、放松式的阅读。如小说、杂志应该都可以归为此类。

2.对小说的解读

这里作者对小说的解说让我非常认同:小说就是三十万字写三十字。有时候短短的一个道理,用三十字,花上三分钟便可以说清楚讲明白。而小说的作者却用了洋洋几十万字来通过一个故事去讲述。然而事实上,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所讲述出来的道理,大家才会记得更加深刻。

3.主题阅读的方法

作为《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正是由我们对于某个领域强烈的好奇心所激发,搜寻相关领域的不同作者所写的书,通过精读、观其大略、读某一部分等不同的方法,进而掌握我所想要了解的领域的全貌。另外,作者还形象地将我们找出自己专门的阅读兴趣的过程比喻为挖到第一桶金。并且用非常细致的说明向我们介绍了挖到第一桶金的经验: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阅读题目,不要选取像心理学、哲学之类的太大太宽泛的题目,而是选择尽量小一点的分支,例如咖啡、飞机等。

2.设法从三十到五十本书里挑出一到三本入门书。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

3.在这个领域找到你的Mentor,就是可以给你引路的人。

4.设定时间表搜集这个领域的主食、美食、甜食、蔬果类书籍约四五十本。

5.除了书之外,从网络上收集资料。

6.将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吸收。

7.寻找这个领域最新最前沿的书籍或文章,看是否能看懂。或者看自己能否超过这个领域的大牛。

4.建立个人的知识架构

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那些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的人,网络对他们来说是把钥匙。而其他还在知识的树林中摸索着的人,网络则会让人迷路和无所适从。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个人的知识架构,这样才不会被这些如今的碎片化的知识所冲击,最后晕头转向,仿佛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但事实上什么都不会。而如果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的知识架构,那么在看到网络上的文章或其他碎片化的知识后,便可以像采撷花草一样将它们挂上自己的知识框架,最后让自己的知识树逐渐丰满,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而大学的硕博研究,正是训练你独立研究的能力,导师便是你的领路人,不会手把手教你,却会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书中提到一位过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电脑科学教授,整理出以下博士研究的方向:

开展新的研究领域

提供统合的研究框架

解决长久存在的问题

彻底探索一个知识领域

对现存的知识提出反驳

通过实验性的尝试为理论提供验证

创造一个宏大的知识系统

提供经验式的数据或资料

发展出新的方法论

发展出一个新的研究工具

提出一个否定性的结论

三个感悟

1.我的阅读结构的不合理性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这种把书籍分为几个种类的意义所在,后来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似乎有点明白,管理的基础是分类,就像中图法的分类,有助于我们走进图书馆时可以更快地找到图书,用这种方式可以检验我们阅读营养的均衡性。而对比这几种分类,联系自己现在的阅读,发现自己有点偏食的倾向。目前读书偏功利性,更多地是关注于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的阅读,比如经管类,阅读方法类,思维逻辑类等可以立刻在我的生活中见效的主食类阅读,美食类阅读目前也只是每周倾听一下肖杰老师的论语分享,至于其他”美食”像哲学之类的书,也许是自我设限吧,至今没有勇气去打开,但是就像书上所说,美食才是真正能够提高我们从根本上去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工具类书目前已被网络搜索引擎所取代。而甜食类阅读,即纯粹娱乐类的阅读则是几乎没有,也许是受教育的毒害吧,一直以为读些休闲娱乐类的书是浪费时间,然而其实现在想来,这些书可以打开我们理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不过说到没有甜食阅读的根本原因,我想应该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吧。

2.读书应是有目的的还是无目的的?

无目的的阅读就像一直在森林中迷路的蚂蚁一样,没有前进的方向。而有目的的阅读又会害怕让自己的阅读过于细化和窄化,失去了生命的其他可能性。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前者,漫无目的地阅读,没有方向。作者提到首先应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开辟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就像一个T字型吧,首先应建立起自己相对其他人来说比较专业的领域,其次才能横向发展,广泛地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既能避免迷路,又能避免知识的狭窄。

3.读博真的没用吗?

之前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鼓吹硕士、博士无用论,企业招聘时,招得最多的是本科生。甚至网上有句戏言:不孝有三,读博为大。整个社会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仿佛读书便是为了找工作和赚钱,而不是为了追求自我的完善和提升,追求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完善。而我也陷入了这样的陷阱,对博士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必定是逃避工作才去深造的,当然不排除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高等教育给人带来的思考能力以及在某一个独立研究的能力。当然,前提应该是你对这个领域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好奇心,不然读书的过程必然会很痛苦。

两个改变

1.我对小说、电影的偏见

之前一直没有想明白读小说和看电影的意义,虽然在看的过程中也是很享受,但是就是心里存在一个疙瘩一样。这里作者解决了我很大的一个疑惑。小说便是用三十万字来说明三十个字。电影似乎正好相反,用浓缩的一两个小时来概括某些人的一生。走进这些小说和电影,仿佛便走进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扩大了我的想象力的边界,体验我永远也不可能亲身去体验的人生。看活着,让我感受到文革那个年代的荒谬;看盗梦空间,让我佩服导演的想象力;看肖申克,让我看到希望……之前韩寒的电影里很火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是一、没有去实践这些道理。二、道理太多,听过便忘了。而通过故事、影像所传达出的道理,却会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脑海中还会出现具体得影像,想忘都忘不了吧。

2.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一直是我想要尝试却不敢尝试的。因为一直认为它作为最高层次的阅读,一定

是一种高难度的阅读,而我连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都没有很好地掌握,怎么敢自不量力呢。可是这里作者提到层次的提升可以使循序渐进的,也可以是突破的。从小到大的语文教育让我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便下意识地想要逐字逐句地去精读,没有批判性地思考。可是这样做效率太低,而且就像练功一样,对不同作者的说法全部吸收,容易让自己走火入魔。对于有的书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花费这个时间。而主题阅读可以帮助我建立阅读的框架,同不同的作者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建立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框架。

一个行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读书不行动,那么别人的东西永远也不可能转化为自己的。

下一步我要做的便是选择某一个领域,参考作者的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彭小六的主题阅读这种小事-第1节-国王的召见,进行主题阅读的实践,同时在博客上进行不断的输出,与正在看博客的你共勉!

做一个善良的人——读《两个神奇的魔术师》有感

暑期里,我看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这本故事书,感触良多。其中《鲜花巫婆和神奇的鲜花》这个故事令我爱不释手,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它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处,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文中讲到,鲜花巫婆每过一个生日,都要插一朵鲜花,鲜花非常神奇,不仅不会枯萎,而且还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鲜花巫婆心地善良,经常用自己身上的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一天,有个叫凯丽的女孩,为了给失明的奶奶治眼睛,来到鲜花巫婆门口,请求帮忙。鲜花巫婆从身上摘下一朵花并对凯丽说明花的用法,凯丽谢过鲜花巫婆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凯丽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小凯丽觉得它很可怜,就用鲜花巫婆给的花救了小动物。结果这个消息让小动物们传开了。它们为了感谢小凯丽都去向鲜花巫婆要花去救治老奶奶,鲜花巫婆都一一答应了它们。但鲜花巫婆每次从身上摘一朵花,她的年龄就会少一岁。久而久之,巫婆仅剩下一朵花了。最后为了救治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狐狸,用尽了身上最后一朵花,牺牲了自己。

读完后,我被文中鲜花巫婆的美好心灵深深地震撼了。在生活中,像鲜花巫婆一样拥有一颗善良、助人的美好心灵的人还真不少。

那是一个冬天,寒风凛冽,天还下着下雨,我乘车回家,在车站等了很久也不见车来。在雨中冷得浑身发抖,张望着汽车开来的方向,终于等到了一辆汽车。我急忙上车,却忘了拿书包,等车开动了才醒悟过来,急得直跺脚,眼泪也流了出来,售票员阿姨看到了,亲切地问我怎么啦?我“哇”的放声大哭,指着窗外,语无伦次地说:“我……我的书包落在刚才等车的地方了。”阿姨听明白后立即叫司机停车,冒着雨帮我拿回了书包。看着头发湿漉漉的阿姨,我连声说:“谢谢阿姨。”阿姨回了我一个微笑,我觉得那个微笑是天底下最美的笑容。

做一个善良的人,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吧!哪怕是举手之劳,会给人们带来方便。中国梦,伴随我前行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俞家小学三年级郭幸建

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慨。

复兴中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事迹,不需要装模作样的“表演”,只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持之以恒地付出,只需要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就能做到。比如书中所写的,瘦弱的女孩邱小二,每天接送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赵梦雅上学。邱小二天天背着梦雅上学、回家,时间一晃就是五年。这种持之以恒的行动和精神,真令人感动。我要向她学习,也为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借铅笔给同学,给学习落后的同学辅导作业,给家庭困难的同学捐款……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不光需要爱心,更要有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争取早日成才,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要努力学好各门基础知识,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即使成不了朱光亚、苏步青、郎朗那样的人才,也要成为祖国宏伟“城堡”上的一块有用之砖。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还有很多可以做。孝敬父母、热爱生活、低碳环保……都是我们可以做到,可以为之做出贡献的事。我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复兴中华”铭记于心,落实在行动上!

指导老师朱郑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