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湖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含答案

【最新】湖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含答案

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

湖北省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

系)

一、选择题

1.(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2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B.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

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

2.(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31)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

3.(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5)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4.(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5.(2016·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30)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

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

6.(2016·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9)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因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1960年供应苏联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苏联同志对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谅解。”由此可见当时( ) A.中苏关系事实上有了很大的缓和B.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C.苏联对中国经济困难给予了帮助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7.(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9)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8.(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1)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9.(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5)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各国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和对抗无法根本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通过强化军事优势无法带来世界的和平稳定。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将放弃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C.淡化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外交重点D.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0.(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4)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11.(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12)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这反映( )

A.中国开始由意识形态外交转变为国家利益外交

B.中美关系解冻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决定因素

D.开展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助推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12.(2016·湖北黄石高三9月调研·32)右边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结伴而不结盟

D.加强友好磋商

13.(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23)出于对美国总统福特对苏联态度缓和的不满,1976年,毛泽东邀请因“水门事件”辞职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第二次访华。这一事件( )

A.结束了中美长期对峙的局面B.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C.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D.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的恶化

14.(2016·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8月联考·17)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②当时中美已经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尼克松访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尼克松访华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2016·湖北荆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材料二

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材料三 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4分)

2.(2016·湖北宜昌一模·40)(25分)从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人就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漫漫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的美国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夷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惟弥利坚国邻南洲,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我们对于任何的外国考察团,虽然不一定把它当成景气繁荣的天使对待,但我们对它们总是抱着希望的。我们的希望很单纯,我们不奢望人家能牺牲了自己来救助中国,只希望彼此间能有一个准确的新的认识。这次我们对于美国经济考察团的希望,当然也不过如此而已。(编者按:1935年2月,美国经济考察团来华,报刊舆论报道)

——静生:“所望于美国经济考察团者”《申报月刊》,4卷5期(1935年5月) 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BBC 6-10 CCBDC 11-14 BCCC

二、非选择题

1.(1)政策:敌视新中国。(2分)

(2)转折:欧洲主导的殖民体系瓦解。(2分)

原因:亚非会议联合反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支持非殖民化;欧洲的衰落(或危机)。(任答两点,4分)

(3)形势:美苏冷战,欧洲正式形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4分)

2.(1)材料一看法:高度赞扬美国的独立运动、民主制度,肯定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美中之间的交往。(只答赞扬美国得1分,具体内容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2分)

原因:①美国建国之初,尚未侵略中国;②美国制度先进,资本主义经济发

达;③鸦片战争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张向西方学习等。(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材料二看法:对美国来访抱有希望,但认为美国帮助中国拯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抱有希望,但无奢望)。(2分)。

原因: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需要外援;②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振兴经济;③近代美国侵略中国;④美国纵容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美国(或绥靖政策,或者美国通过中立法,置身事外);⑤转嫁经济危机。(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2)论证:一方面,近代中国对美国有“师生情节”,主张以美为师:如①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答对1人名字即可)介绍美国的民主思想,主张向美国学习(2分);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每点1分,共2分);

另一方面美国又“欺负”中国,对中国展开侵略,如①两次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③一战期间,加紧侵略中国;④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⑤新中国成立后,对敌视新中国(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遏制)(每点1分,共5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