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确定中介变量

如何确定中介变量

如何确定中介变量
如何确定中介变量

控制变量法学生版

素养微专题控制变量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重难点拨] 1.考查形式 (1) (2) 2.考查角度: (1) (2) (3) 3.解题策略 [考法精析] 考法一实验方案的评价 [典例1](2018·北京高考)(1)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ⅱ补充完整。 ⅰ.SO2+4I-+4H+===S↓+2I2+2H2O ⅱ.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2)探究ⅰ、ⅱ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ⅰ、ⅱ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二实验方案的设计 [典例2]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溶液、0.1 mol·L-1Fe2(SO4)3溶液、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1)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 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 (3)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如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 (4)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考法三 典例3.(2017·江苏,10)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Y与X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来刻画,它是M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 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 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 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 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1 1) M=ax+e2 2) Y=c’x+bM+e3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著(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1.2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 显著(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停止检验; 1.3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3,检验b的显著性,若b显著(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时检验c’,若c’显著,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来实现。 评价:依次检验容易在统计软件中直接实现,但是这种检验对于较弱的中介效应检验效果不理想,如a较小而b较大时,依次检验判定为中介效应不显著,但是此时ab乘积不等于0,因此依次检验的结果容易犯第二类错误(接受虚无假设即作出中介效应不存在的判断)。 2.系数乘积项检验法(products of coefficients)。此种方法主要检验ab乘积项的系数是否显著,检验统计量为z = ab/ s ab,实际上熟悉统计原理的人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和总体分布为正态的总体均值显著性检验差不多,不过分子换成了乘积项,分母换成了乘积项联合标准误而已,而且此时总体分布为非正态,因此这个检验公式的Z值和正态分布下的Z值检验是不同的,同理临界概率也不能采用正态分布

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转)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

(完整版)“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 的意义。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R 不 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 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 实验 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 图1 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 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最后再控制 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 2=R 3=R 4=2R 1,并将R 1R 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 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 1与R 2串联如图2。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 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再将R 1改换成R 3,同时 将R 4与R 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因通过R 3的电流是通过R 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 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图2 图3 二、控制变量法”在题目中的应用训练。 S P R R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 效应程序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1) Y=cx+e 1 M=ax+e 2) 2 3) Y=c’x+bM+e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着(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着(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在c显着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显着(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着,则停止检验; 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着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3,检验b的显着性,若b显着(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着。此时检验c’,若c’显着,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着,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来实现。 评价:依次检验容易在统计软件中直接实现,但是这种检验对于较弱的中介效应检验效果不理想,如a较小而b较大时,依次检验判定为中介效应不显着,但是此时ab乘积不等于0,因此依次检验的结果容易犯第二类错误(接受虚无假设即作出中介效应不存在的判断)。 2.系数乘积项检验法(products of coefficients)。此种方法主要检验 ,实际上熟悉统计ab乘积项的系数是否显着,检验统计量为z = ab/ s ab 原理的人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和总体分布为正态的总体均值显着性检验差不多,不过分子换成了乘积项,分母换成了乘积项联合标准误而已,而且此时总体分布为非正态,因此这个检验公式的Z值和正态分布下的Z 值检验是不同的,同理临界概率也不能采用正态分布概率曲线来判断。

用SPSS作中介效应检验

SPSS实例:[16]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 spss做中介效应现在用的越来越普遍,虽然说用amos是最佳的工具,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spss,更容易理解,操作起来也比amos简单。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使用spss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这个教程是理论上的讲解,目的是让你理解这个过程。后面我们会具体的来操作一下,让你知道如何具体的去做,先来看看理论上的过程: 1.先要明确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假如我们有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x),因变量(y),中介变量(M)。 2.第一个要检验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我们用下面的方程表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系数c的检验,你 应该知道,用回归做检验,假如c不显著,说明不存在中介效应,停止检验;假如c显著,还不能说明存在中介效应,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3.接着我们做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检验,也就是用下面的方程来表示,假如系数a显著,说明X 确实可以预测M,但仍然没有说明中介效应的存在。假如a不显著,那就需要进行sobel检验。我们暂时不去 做sobel,因为还有一个步骤 4.现在我们要检验M和Y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下面的方程的系数是否显著。假如a显著、b也显著,那么就可以 证明中介效应存在;假如a和b中有一个不显著,另一个先不显著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进行sobel检验,s obel检验显著,那么中介效应存在。 5.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中介效应的检验,下面来总结一下整个流程,看下面的流程图: 6.中介效应的具体操作,参考我的下一篇文章。

SPSS实例:[17]进行sobel检验(小白教程) 通常我们在做中介效应的时候,遇到有一个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我们需要进行sobel检验,但是sobel检验的公式非常麻烦,如果你按计算器就很麻烦了,更何况你还有很多中介效应去验证,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Excel可以很快的计算。 1.从下面的参考资料里下载一个Excel文件 2.下载下来以后,打开Excel,你会看到一个这样的表格 3.将你的三个模型的三线表粘贴过来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moderator)和中介变量(mediator)是两个重要的统计概念,它们都与回归分析有关。一般人总是搞混两个之间的含义,因此造成统计数据的误差。 调节变量的定义 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 的函数,称M 为调节变量。就是说, Y与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如性别、种族、学校类型等) ,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年龄、受教育年限、刺激次数等) ,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 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方案的关系,往往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一种指导方案对某类学生很有效,对另一类学生却没有效,从而学生个性是调节变量。又如,学生一般自我概念与某项自我概念(如外貌、体能等)的关系,受到学生对该项自我概念重视程度的影响:很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会大大降低其一般自我概念;不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对其一般自我概念影响不大,从而对该项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是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上司的归因研究:下属的表现———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上司对下

属表现的反应,其中的“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为中介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与自变量或因变量相关不大,它不可能成为中介变量,但有可能成为调节变量。理想的调节变量是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都不大。有的变量,如性别、年龄等,由于不受自变量的影响,自然不能成为中介变量,但许多时候都可以考虑为调节变量。对于给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的变量做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都是合适的,从理论上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1、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前提: ①某种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 ③实验过程中,被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 ④能过直接或间接的得到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 2、常见术语 ①对照组:一般是各个条件都适宜的组别 ②实验组:缺少或增加所要探究“因素”的组别 ③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④因变量:实验结果 ⑤调节变量:被探究的“因素” ⑥不变量:除调节变量外,其他的“因素”,一般要保持适宜 3、常见题型 (1)、实验缺陷类: 实验存在哪些不足/缺陷/哪些需要改进…… ①是否有对照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是否严格控制变量 ③是否试验次数或样品数太少,存在偶然性误差 (2)、结论表述类: 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从表(图)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可以说明什么…… ①如果题干中明确了本实验的探究问题,那么就可以对实验问题进行回答; ②问题:××受到什么影响? ××受到√√的影响; 或××受到√√的影响,√√越...,××越...; ③√√对××有什么影响? √√越...,××越...; 或在一定范围内,√√越...,××越...; ④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与某某成正比/反比; 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随着某某的增大而增大/降低; (3)、实验数据对比类: ①通过对比实验得到某某结论

②实验1与实验形成对照组 ③实验有几组变量 ④某一个步骤的目的是 (4)、实验设计类:为了探究某某对实验的影响,应该怎样设计实验? 其他条件相同,所探究的因素设计成不同;应用题目所给的语言回答。 (5)、提问假设类: ①根据实验过程,提出实验目的(实验探究的问题) ②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已有的假设或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 ④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假设或猜想的正误 ⑤根据实验结果(现象),写出实验结论,一般按照假设的模式写 ⑥已知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写出实验结果或现象 (6)难点:转换法 将不可直接测量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结论要与目的一致,而不是实验本身。 专题训练: 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设计了如下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甲组乙组 环境条件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材料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 苗 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 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1)请你在表格中写出乙组的环境条件。 (2)如果该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 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

用SPSS作中介效应检验

SPSS 实例:[16]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 spss 做中介效应现在用的越来越普遍,虽然说用 amos 是最佳的工具,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 spss ,更容易理解,操作起 来也比amos 简单。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使用 spss 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这个教程是理论上的讲解,目的是让你 理解这个过程。后面我们会具体的来操作一下,让你知道如何具体的去做,先来看看理论上的过程: 1. 先要明确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假如我们有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 x ),因变量(y ),中介变量(M 。 2. 第一个要检验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我们用下面的方程表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系数 c 的检验,你 应该知道,用回归做检验,假如 c 不显著,说明不存在中介效应,停止检验;假如 c 显著,还不能说明存在 Y=cX+en 中介效应,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3. 接着我们做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检验,也就是用下面的方程来表示,假如系数 a 显著,说明X 确实可以预测M 但仍然没有说明中介效应的存在。假如 a 不显著,那就需要进行sobel 检验。我们暂时不去 N4=aX+02; 做sobel ,因为还有一个步骤 现在我们要检验M 和Y 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下面的方程的系数是否显著。假如 a 显著、b 也显著,那么就可以 证明中 介效应存在;假如a 和b 中有一个不显著,另一个先不显著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进行 sobel 检验,s YF X+bM+e 3a obel 检验显著,那么中介效应存在。 6.中介效应的具体操作,参考我的下一篇文章。 4. 5. 中介效完全中介 应显著效应显著 中介效中介效应 应显著不显着 Y 与冥相去不昱菁 停止中介建应分析 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中介效应的检验,下面来总结一下整个流程,看下面的流程图: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 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 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 ,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 1 (1) M = aX + e 2 (2) Y = c ’X + bM + e 3 (3) 1 Y=cX+e 1 e 2 M=aX+e 2 a b M

e3 Y=c’X+bM+e3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Y与X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著(即H0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如何知道M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或者说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 ) 显著呢?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著: (i)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后,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是Baron 和Kenny 定义的(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ii) 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变成了Judd和Kenny 定义的完全中介过程。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上述条件相当于(见图1) : (i) 系数c显著(即H0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ii) 系数a 显著(即H0: a = 0 被拒绝) ,且系数b显著(即H0: b = 0 被拒绝) 。完全中介过程还要加上: (iii) 系数c’不显著。 第二种做法是检验经过中介变量的路径上的回归系数的乘积ab是否显著,即检验H0 : ab =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著 ,这种做法其实是将ab作为中介效应。 第三种做法是检验c’与c的差异是否显著,即检验H0 : c - c’=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著。 1.2 中介效应与间接效应 依据路径分析中的效应分解的术语 ,中介效应属于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 。在图1 中, c是X对Y的总效应, ab是经过中介变量M 的间接效应(也就是中介效应) , 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 c = c’+ ab (4) 当所有的变量都是标准化变量时,公式(4) 就是相关系数的分解公式。但公式(4) 对一般的回归系数也成立)。由公式(4) 得c-c’=ab,即c-c’等于中介效应,因而检验H0 : ab = 0 与H0 : c-c’= 0 是等价的。但由于各自的检验统计量不同,检验结果可能不一样。 中介效应都是间接效应,但间接效应不一定是中介效应。实际上,这两个概念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丫)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 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 X 对 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 ,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 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 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丫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丫,则称 M 为中介变量。例如“,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 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通过“工作感 觉”(如挑战性)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 “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 (即均值为零),可用下列 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丫 = =cX + e 1 (1) M : =aX + e 2 ⑵ 丫 = =c X + bM + e 3 ⑶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丫与X 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 显著(即H o : c = 0 的假设被拒 绝),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 。如何知道M 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 或者说中介效应 (mediator effect ) 显著呢 ?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 。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 , 则中介效应显著 : (i)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 (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 , 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 (包括自变量)后,显e i Y=cX+e i M=aX+e 2 e 3 Y=c 'X+bM+e 3

物理探究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物理探究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 教学难点:实验步骤的设计和结论书写的规范 一、考点介绍 二、典例分类解析 例题1、小明同学猜想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A 、物体的高度; B 、物体的质量。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把橡皮泥平铺 实验次数 球离橡皮泥 的高度m 球在橡皮泥中 的凹陷程度 1 1.0 较浅 2 2.0 较深 3 3.0 很深 (1)小明可以通过 判断重力势能大小(2)由记录结果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若想对另一个因素进行验证,你认为小明应该怎么做? 例题2、王倩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 验时,她设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连接图。 (1)实验中,王倩同学先将5Ω的电阻R 接入电 路,电路连接正确,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处, 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为某一值,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再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然后直接读出电流的值重复上述操作。 讨论:王倩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是什么? (2)王倩同学发现错误改正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王倩 同学发现有一个小灯泡,于是用这个小 灯炮替换20Ω的电阻后,继续进行实验。物理量 实验次数 电阻R (Ω) 电流I (A ) 1 5 0.48 2 10 0.24 3 20 0.12

电表测得示数如右图所示,可知小灯泡的阻值是Ω。 例题3、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N。 (3)分析图C、E能否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为什么? (4)小明还想探究当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深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论。 四、针对性训练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猜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该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图甲)。 步骤2:在长方体木板上放上砝码(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如何用SPSS分析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 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来刻画,它是M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1)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 (2)当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时,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 第一步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 。 第二步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 ,若R22 显著高于R12 ,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 (3)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分组回归: 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4)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 (1)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 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无论变量是否涉及潜变量,都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 步骤为:第一步检验系统c,如果c不显著,Y与X相关不显著,停止中介效应分析,如果显著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一次检验a,b,如果都显著,那么检验c′,c′显著中介效应显著,c′不显著则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如果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做Sobel检验,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不显著则中介效应不显著。 Sobel检验的统计量是z=^a^b/sab,中^a, ^b分别是a, b的估计, sab=^a2sb2+b2sa2, sa,sb分别是^a, ^b的标准误。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 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 1 (1) M = aX + e 2 (2) Y = c’X + bM + e 3 (3) 1 Y=cX+e 1 e 2 M=aX+e 2 a b e 3 Y=c’X+bM+e 3 M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Y与X的相关显着,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着(即H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如何知道M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或者说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 ) 显着呢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着: (i) 自变量显着影响因变量;(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后,显着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是Baron 和Kenny 定义的(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ii) 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着, 变成了Judd和Kenny 定义的完全中介过程。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上述条件相当于(见图1) : (i) 系数c 显着(即H 0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 (ii) 系数a 显着(即H : a = 0 被拒绝) ,且系数 b显着(即H : b = 0 被拒绝) 。完全中介过程还要加上: (iii) 系数c’不显着。 第二种做法是检验经过中介变量的路径上的回归系数的乘积ab是否显着,即检验H : ab =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着 ,这种做法其实是将ab作为中介效应。 第三种做法是检验c’与c的差异是否显着,即检验H : c - c’=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着。 中介效应与间接效应 依据路径分析中的效应分解的术语 ,中介效应属于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 。在图1 中, c是X对Y的总效应, ab是经过中介变量M 的间接效应(也就是中介效应) , 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 c = c’+ ab (4) 当所有的变量都是标准化变量时,公式(4) 就是相关系数的分解公式。但公式(4) 对 一般的回归系数也成立)。由公式(4) 得c-c’=ab,即c-c’等于中介效应,因而检验H : ab = 0 与H : c-c’= 0 是等价的。但由于各自的检验统计量不同,检验结果可能不一样。

控制变量法

图1 中考物理解题方法--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 【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 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 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 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 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探索研究案例二】密度 密度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围绕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换后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两块砖合成一块后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等等。常常编成试题来考察同学。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种方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体积就小。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质量也大。 3.物质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而m/V 的值不变。 特别强调的是:对前两种控制变量(控制质量因素、控制体积因素)后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

实验三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

实验三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 一、实验性质 上机实验(计算机、spss软件)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理论涵义; 2、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SPSS针对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统计检验,熟悉操作步骤,并能够对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 三、实验原理 (一)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moderator)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这种有调节变量的模型一般地可以用图1 示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如性别、种族、学校类型等) ,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年龄、受教育年限、刺激次数等) ,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 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1)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 (2)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 (3)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 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4)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二)中介效应 1、中介变量(mediator)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 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 来衡量。 2、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控制变量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

控制变量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 1、(2015届梅州二模)(17分)有硫酸酸化的草酸(H 2C 2O 4,二元弱酸)溶液能将KMnO 4 溶液中的MnO 4- 转化为Mn 2+。某化学小组研究发现,少量MnSO 4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常温下,控制KMnO 4溶液初始浓度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t 1<t 2,则根据实验①和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MnSO 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小组滴定法测定KMnO 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取ag 草酸晶体(H 2C 2O 4?2H 2O ,摩尔质量126g/mol )溶于水配成250mL 溶液,取25. 00mL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 2SO 4酸化,再用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滴定两次,平均消耗KMnO 4溶液VmL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需的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该KMn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 答案:(17分) ⑴ 50(1分) 10(1分) ⑵ 5H 2C 2O 4 + 2MnO 4- + 6H +=10CO 2↑ + 2Mn 2+ + 8H 2O (2分) ⑶ 溶液的pH 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2分) ⑷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少量MnSO 4固体,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2分) 若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小于实验①中的t 1,则MnSO 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若褪色时间相同,则 MnSO 4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2分) ⑸ 滴入一滴KMnO 4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2分) 托盘天平、250mL 容量瓶、(酸式)滴定管(3分) 2、.(2015年茂名二模)(17分)KMnO 4是常见试剂Ⅰ.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 4溶液与 实验 编号 温度 初始pH 0.1 mol/L 草酸溶液/mL 0.01mol/LKMnO 4溶液体积/mL 蒸馏水 体积/mL 待测数据(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s ) ① 常温 1 20 50 30 t 1 ② 常温 2 20 50 30 t 2 ③ 常温 2 40 __________ ______ t 3

相关文档